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

用物完整功能良好。按规程连接呼吸机导管,并接模拟肺,开机检查呼吸机功能完好后,按病情需要和医嘱设置通气参数。

(3)病人准备 1)心理准备:由于严重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对机械通气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等因素,清醒病人常有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如何配合及如何以非音语方式表达其需要。有家属在场时,需注意向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

2)体位准备:将床头移开距墙约60 - 80cm,取下床头板,使插管医生能够站在病人的头侧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给病人取平卧位,去枕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垫枕,使口轴线、咽轴线和喉轴线尽量呈直线。

2.气管插管时的配合

(1)监测: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缺氧状况,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和误吸发生。

(2)确保通气和氧供:如插管时间超过30秒尚未成功,需提醒插管医生暂停插管,用简易呼吸器和面罩进行人工给氧和人工通气,防止因严重低氧血症导致心跳呼吸骤停。

(3)吸痰:插管过程中如分泌物多影响插管和通气时,应及时协助吸引。

(4) 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气管插管插入后,需立即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恰当。最常用的方法是听诊法,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送气,先听诊胃部是否有气过水声(如有,说明误插人食管),需防止反复送气听诊造成胃过度充气。如无气过水声,再听诊双肺有无呼吸音是否对称。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最准确的方法是监测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的改变。

(5) 固定和连机: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放人牙垫,妥善固定插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接上呼吸机开始机械通气。测量插管末端到牙齿的距离,并记录。

(6) X线胸片证实插管位置:病人的通气和氧供得到保障后,需拍摄床边X线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在隆突上:1-2cm.

3.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包括监测和评价病人对呼吸机的反应、安全管理机

械通气系统、预防并发症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1)病人监护

1)呼吸系统:①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了解机械通气气的效果。②监测有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开始应银隔30~-60分钟听诊肺部,如一侧胸廊起伏减弱、呼吸音消失,可能为气管插管过深造成单侧肺((常为右侧)通气,他可能为并发气向。⑧呼吸道分泌物仔细观察分部物的质.量和粘稠度,为肺步感染的治疗和气道护理提供主

要依据。④胸部X线检查:可及时发现肺不张、VIL、VAP等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在亦可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⑤血气分析:是监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指

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血液的氧合状态指导呼吸机参数的合理调节和判断机体的酸碱

平衡情况,结合呼吸状态的监测可判斯肺内气体交换的情况。⑥呼气末CO,浓度:用于评价通气效果。呼出气CO2浓度在呼气未最高,接近肺泡气水平。如呼气末CO2;浓度为4.5% -5%,表示通气恰当,<4 5%为通气过度:;>5%则表示通气不足。

2)循环系统:正压通气使肺扩张可反射性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出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因此,机械通气的病人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3) 体温:机械通气的病人因感染机会增加,常可并发感染,使体温升高。由于发热又可增加氧耗和CO2的产生故应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的情调节通气参数,并适当降低湿化器的温度以增加呼吸道的散热作用。

4)意识状态:机械通气后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减轻表明通气状况改善;若有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如病人病情一度好转后突然出现兴奋、多语甚至抽搐应警惕呼吸性碱中毒。

5)皮肤黏膜:观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周围皮肤.粘膜的颜色疼痛情况、皮肤刺激征象和局部引流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费疡维发性真菌感染或伤口感染。注意皮肤的色泽、弹性及温度,了解缺氧和CO2瀦留改善情况,如皮肤潮红、多汗浅表静脉充盈,提示仍有CO潴留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出现时常与气胸、气管切开有关。

6)腹部情况:可因气囊湿气使气体反流入胃或长时间卧床不动,使用镇静剂或低钾血症等造成肠蠕动减慢,导致腹胀,应观察有无腹部胀气和肠鸣音减弱。腹胀严重需遵医嘱给予胃肠减压。同时要观察呕吐情况若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或出现黑便,要警惕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清化道出血。

7)液体出人量:观察和记录24小时液体出人量,如尿量增多,水肿逐渐消退,说明经机械通气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缓解,肾功能改善。若尿量减少或无尿,要考虑体液不足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原因。

(2)呼吸机参数及功能的监测:定时检查呼吸机各项通气参数是否与医嘱要

求设定的参数值相一致、各项报警数的设置是否恰当,报警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报警时,及时分析报警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如气道压力突然升高常见于咳嗽、痰液过多或黏稠阻塞气道或输人气体管道扭曲受压等:气道压力过低报警多与气体管道衔接不紧气囊漏气或充盈不足有关。

(3)气道管理

1)吸人气体的加温和湿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了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因此机械通气时需使用加温加湿器维持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 -36℃,相对湿度100%。常用蒸汽加温湿化的方法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汽混人吸人气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呼吸机均有此装置。注意湿化罐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禁用生理盐水或加人药物,因为溶质不蒸发将在罐肉形成沉淀。湿化罐内水量要恰当,尤其要注意防止水蒸干。

2)吸痰:应及时通过机械吸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吸引频率根据分泌物量决定。每次吸疾前后应给于高浓度( Fi0,>70%)氧气吸人2分钟,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3)呼吸治疗:①雾化吸人通过呼吸机本身雾化装置,雾化给予B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扩张支气管。②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以稀释和化解疲液。每次注人液体量不超过3-5ml,每30-60分钟1次。③定期翻身叩背,促进痰液引流,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气囊充、放气:如气管插管不使用高容低压套囊,需定时放气,防止气囊压迫气管黏膜过久,影响血戒循环,造成黏膜损伤,甚至坏死。一般每6-8小时放气1次,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再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套囊压力,每次放气5- 10分钟后再充气。气囊充气要恰当,维持在20 -25mmHg。充放气时应注意防止插管脱出充气完成后应确保固定良好,测量未端到牙齿的距离,并与原来的数据比较。

5)气管切开护理: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和清洁气管内套管1-2次.防止感染。

6)防止意外:①妥善固定,防止移位、脱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要固定牢固每天测量和记录气管插管外露的长度。②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防.止误吸人气管内引起呛咳和肺部感染。

(4) 生活护理:机械通气的病人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随时评估并帮助病人满足各项生理需要,如采用鼻饲供给足够的热量,不限水的病人需补充足够的水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排泄护理。

(5) 心理社会支持:机械通气病人常会产生无助感,可以加重焦虑,降低对械通气的耐受性和人机协调性,易发生人机对抗。对意识清醒的病人,应主动关心病人,与其交流,帮助病人学会应用手势、写字等非言语沟通方式表达其需求以缓解焦虑和无助感.增加人机协调。4.撒机护理是指从准备停机开始,直到完全停机、拔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除外)和拔管后一段时间的护理,做好本阶段的护理可帮助病人安全地撒离呼吸机。

(1)帮助病人树立信心:长期接受呼及机治疗的病人,由于治疗前病情重,经治疗后病情缓解,病人感觉舒适,对呼吸机产生依赖心理,故非常担心停用呼吸机后病情会反复,精神十分紫张。为此,撤机前要向病人(必要时包括家属)解释抛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2)按步骤有序撤机

1)调整呼吸机参数:如逐渐减少进气量进气压力及FO2。

2)间断使用呼吸机或调节呼吸机模式:如可选用SIMV、PSV等,锻炼呼吸肌,帮助病人恢复呼吸功能,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换之过急。

3)撤机:当病人具备完全撒离呼吸机的能力后,需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撤离呼吸机-气囊放气一拔管(气管切开除外)一吸氧

(3)呼吸机的终末消毒与保养,呼吸机使用后要按要求进行拆卸,彻底清洁和消毒,然后再按原结构重新安装调试备用。

护理_新技术新项目介绍.doc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电动牙刷在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 等 项目简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不易进行口腔护理,易发生口臭、口腔炎、口腔溃疡,同时牙菌斑和口咽部上皮细胞粘附的呼吸道病原菌容易进入下呼吸道,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清洁效果存在缺陷,溶液选择不好还有可能引起患者不适。为寻找一种患者愿意接受的,彻底、有效清洁口腔的方法,2008年9月ICU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电动牙刷含氟牙膏刷洗和无菌水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口腔异味、黏膜出血、口唇干裂均明显低于传统口腔护理组,牙菌斑去除率高,效果满意。 电动牙刷体积小、毛软,刷毛经过圆头处理,不易损伤牙龈;通过快速旋转,刷头产生高频振动,瞬间将牙膏分解成细微泡沫,深入清洁牙缝,彻底清除堆积于齿龈缘软垢及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内的食物和软垢;刷毛的颤动能促进口腔的血液循环,对牙龈组织有按摩作用;电动牙刷可长期使用,可更换的刷头、含氟牙膏都是日用品,价格经济实惠;如同平时刷牙一样,符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患者易于接受。口腔冲洗通过水流在口腔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冲击,使细菌在黏膜、口咽部及插管管壁上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并随着不断的冲洗而排出,起到了漱口的功效。在冲洗时一方面口腔黏膜吸收部分水分,可达到湿润口腔黏膜的目的,满足了身体上的舒适;另一方面使患者对水的渴求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使患者口干、口渴感得到暂时缓解。同时,刷洗和冲洗的有机结合,使口腔清洁彻底到位,从而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种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的关怀性评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ICU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ICU 宋燕波)

机械通气的技术与护理上

机械通气的技术与护理(上) 中日友好医院许春娟写在课前的话 1 2 广义的呼吸功能分为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平常我们说的呼吸功能一般是指外呼吸,也就是肺的呼吸功能,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肺通气指外界气体和肺泡气体之间的交换,肺换气指肺泡气体和血液之间的交换。气体和血液之间进行交换以后,静脉血变成了富含氧的动脉血,经过在血液中的运输,运送到全身的组织和器官。组织和器官通过内呼吸来进行吸取氧气,

同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到血液中去,使动脉血又变成静脉血回到心脏,这是广义的一个整体的呼吸的功能。 (1)与机械通气相关的概念 在肺通气过程中,与机械通气最相关的几个概念如下: 潮气量(Tidal Volume, VT):是指平静呼吸时吸入或者呼出的气量。 功能残气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量。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是指最大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气量。 并不是所有的通气量都可以进行有效的体积交换,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气道仅起到气体传输作用而不参与气体交换,这部分就叫做解剖死腔,一般成人大约是120—150ml。并不是所有到达肺泡的气体都能够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气体因通气、血流不均等原因不参加气体交换称为肺泡死腔。解剖死腔+肺泡死腔=生理死腔。如果病人运用机械通气,因为机械通气是通过管路和病人的呼吸道连接的,所以说呼吸机管道这一部分也只起到气体传输,并不能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所以呼吸机管道这一部分叫管道死腔。真正的肺泡通气量也就是能够起到肺泡交换功能的这一部分的肺泡通气量,应该是: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 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5、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翻身、叩背、排痰,翻身、叩背每2~3小时一次,每次5~10分钟。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吸痰时,湿润后插入,吸痰前加大氧浓度,防止脱机吸痰时氧饱和度下降过快。吸痰时掌握要适当,出现吸痰指征时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 6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尽量采用空肠鼻饲管,床头抬高30。~45。,鼻饲时液体输注速度约为20~40滴/分,切勿过快以防返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放气管套管气囊前彻底吸痰,防止误吸。 7、每天予以2~3次口腔护理。操作前给气囊充足气。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和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常规换药1次,若痰液溢湿纱布及时更换。 8、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 9、年老、体弱、肺部有基础病变者,适当加强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等药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10、气道分泌物定期培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1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处理措施 1、遵医嘱治疗基础病。 2、遵医嘱治疗VAP (呼吸机相关肺炎)严重感染者,推荐采用抗菌药物阶梯疗

【实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1. 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评估患者呼吸,发绀,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1.2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1.3观察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伴随症状、与体位的关系、影响睡眠的情况。 1.4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以及人机协调性,气管插管深度,呼吸机的参数和功能。 1.5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通气过度、通气不足、循环功能障碍、气道损伤、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2. 护理问题 2.1并发症:肺损伤、呼吸性碱中毒、氧中毒、呼吸系统感染 3.护理措施 3.1环境管理:保持病室温度23~25℃,温度为50%~60%。 3.2 BiPAP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吸气压,呼气压,吸气压力上升时间,吸氧浓度及后备控制通气频率等。参数调节原则:压力从较低水平开始,吸气压 O,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到达满意的通与呼气压之差最好不低于6~8cmH 2 气和氧合水平。 3.3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释,使其配合,对患儿应约束四肢,必要时应用镇静剂,防止导管脱出。 3.4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套管,严防脱出、移位,一旦出现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或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氧供。 3.5接呼吸机后应立即观察呼吸机的供氧情况:(1)胸廓起伏是否对称。(2)、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3)、观察指(趾)甲末梢是否转红润。(4)、血氧饱和度是否逐渐上升。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应及时吸痰,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2分钟,翻身扣背,对痰液粘稠者,行呼吸机气道雾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

机械通气护理

用物完整功能良好。按规程连接呼吸机导管,并接模拟肺,开机检查呼吸机功能完好后,按病情需要和医嘱设置通气参数。 (3)病人准备 1)心理准备:由于严重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对机械通气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等因素,清醒病人常有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如何配合及如何以非音语方式表达其需要。有家属在场时,需注意向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 2)体位准备:将床头移开距墙约60 - 80cm,取下床头板,使插管医生能够站在病人的头侧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给病人取平卧位,去枕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垫枕,使口轴线、咽轴线和喉轴线尽量呈直线。 2.气管插管时的配合 (1)监测: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缺氧状况,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和误吸发生。 (2)确保通气和氧供:如插管时间超过30秒尚未成功,需提醒插管医生暂停插管,用简易呼吸器和面罩进行人工给氧和人工通气,防止因严重低氧血症导致心跳呼吸骤停。 (3)吸痰:插管过程中如分泌物多影响插管和通气时,应及时协助吸引。 (4) 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气管插管插入后,需立即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恰当。最常用的方法是听诊法,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送气,先听诊胃部是否有气过水声(如有,说明误插人食管),需防止反复送气听诊造成胃过度充气。如无气过水声,再听诊双肺有无呼吸音是否对称。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最准确的方法是监测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的改变。 (5) 固定和连机: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放人牙垫,妥善固定插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接上呼吸机开始机械通气。测量插管末端到牙齿的距离,并记录。 (6) X线胸片证实插管位置:病人的通气和氧供得到保障后,需拍摄床边X线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在隆突上:1-2cm. 3.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包括监测和评价病人对呼吸机的反应、安全管理机 械通气系统、预防并发症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1)病人监护 1)呼吸系统:①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了解机械通气气的效果。②监测有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开始应银隔30~-60分钟听诊肺部,如一侧胸廊起伏减弱、呼吸音消失,可能为气管插管过深造成单侧肺((常为右侧)通气,他可能为并发气向。⑧呼吸道分泌物仔细观察分部物的质.量和粘稠度,为肺步感染的治疗和气道护理提供主 要依据。④胸部X线检查:可及时发现肺不张、VIL、VAP等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在亦可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⑤血气分析:是监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指 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血液的氧合状态指导呼吸机参数的合理调节和判断机体的酸碱 平衡情况,结合呼吸状态的监测可判斯肺内气体交换的情况。⑥呼气末CO,浓度:用于评价通气效果。呼出气CO2浓度在呼气未最高,接近肺泡气水平。如呼气末CO2;浓度为4.5% -5%,表示通气恰当,<4 5%为通气过度:;>5%则表示通气不足。 2)循环系统:正压通气使肺扩张可反射性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出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因此,机械通气的病人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3) 体温:机械通气的病人因感染机会增加,常可并发感染,使体温升高。由于发热又可增加氧耗和CO2的产生故应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的情调节通气参数,并适当降低湿化器的温度以增加呼吸道的散热作用。 4)意识状态:机械通气后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减轻表明通气状况改善;若有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如病人病情一度好转后突然出现兴奋、多语甚至抽搐应警惕呼吸性碱中毒。

机械通气的技术经验与护理上

精心整理机械通气的技术与护理(上) 中日友好医院许春娟 写在课前的话 现代呼吸机可选择机械通气模式,通气模式可决定呼吸机如何开始吸气和如何对患者的自主呼吸作出反应,包括呼吸机的性能、适应范围及其管道系统等。各种通气模式均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局限性。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充分掌握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及功能,使医护人员能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1、呼吸系统的解剖 呼吸系统是由气道、肺与肺泡组成。气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是由环状软骨分 界的。呼吸系统离不开辅助呼吸的肌肉,即呼吸肌。在机械通气时,即要避免加重呼吸肌的功耗,同时还要防 止废用性萎缩,导致脱机困难。 2、呼吸功能 广义的呼吸功能分为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平常我们说的呼吸功能一般是指外呼吸,也 就是肺的呼吸功能,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肺通气指外界气体和肺泡气体之间的交换,肺换气指肺泡气体和血 液之间的交换。气体和血液之间进行交换以后,静脉血变成了富含氧的动脉血,经过在血液中的运输,运送到 全身的组织和器官。组织和器官通过内呼吸来进行吸取氧气,同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到血液中去,使动 脉血又变成静脉血回到心脏,这是广义的一个整体的呼吸的功能。 (1)与机械通气相关的概念 在肺通气过程中,与机械通气最相关的几个概念如下: 潮气量(TidalVolume,VT):是指平静呼吸时吸入或者呼出的气量。 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FRC)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量。

肺活量(Vitalcapacity,VC)是指最大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气量。 并不是所有的通气量都可以进行有效的体积交换,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气道仅起到气体传输作用而不参与气体交换,这部分就叫做解剖死腔,一般成人大约是120—150ml。并不是所有到达肺泡的气体都能够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气体因通气、血流不均等原因不参加气体交换称为肺泡死腔。解剖死腔+肺泡死腔=生理死腔。如果病人运用机械通气,因为机械通气是通过管路和病人的呼吸道连接的,所以说呼吸机管道这一部分也只起到气体传输,并不能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所以呼吸机管道这一部分叫管道死腔。真正的肺泡通气量也就是能够起到肺泡交换功能的这一部分的肺泡通气量,应该是: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 (2)顺应性(Compliance,C) 就是单位压力改变时容积的变化,它的单位是L/cmH2O,受气管、支气管的阻力,肺组织的弹性,胸廓弹性阻力的影响。顺应性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是一项有价值的脱机指标,正常值呢是60-100ml/cmH2O,而如果达到了正常值就说明患者可以试着脱机了。 导致肺顺应性下降的原因: √肺实质改变:ARDS,(支气管)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等这些病变都可以引起肺实质的改变,从而导致肺顺应性的下降。 √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ARDS、肺泡肺水肿、肺不张和误吸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 √肺容量减少:气胸,膈肌抬高等这些因素都可以挤压肺,使肺的容量减小。这样就会导致肺顺应性的下降。 (3)肺阻塞性与限制性通气障碍 √阻塞性障碍:指气道口径变化引起通气阻力增高。常见病症: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这样的患者多采用慢而深的呼吸。 √限制性障碍:指肺容积减小,顺应性下降,呼吸肌病变导致的通气障碍。引起限制性障碍的病症: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这样的患者多采用浅而快的呼吸。 √混合性型障碍:指的就是阻塞性通气障碍和限制性通气障碍都存在,如肺气肿晚期。 (4)导致气道阻力增加的因素 √分泌物过多—分泌物潴留

呼吸机的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常规 无创通气首要的关键问题还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向其做好解释工作.绝大一部分患者是不能配合,也一时是无法接受的,在必要时我们还是的上好约束带,做好相应护理.上机时要从小的压力开始,尽量让病人有 一个适应的过程,瞩其闭口呼吸,教会病人如何与呼吸机同步呼吸,很多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常导致的结果就是腹胀,可以予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而上无创最重要的是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严防痰 窒息,要加强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工作,做好相应的管路护理,加强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定要保持气道的通畅.复查ABG调节呼吸机参数及必要是做对症处理. 无创通气患者的护理 1.做好健康宣教。清醒患者每次进行无创通气时要进行解释,解除病人的恐惧感,同时指导患者与机器同步呼吸,在使用过程中呼吸道分泌物可拿开口鼻罩吐出,使用鼻罩时闭嘴防漏气,进食饮水时小心呛咳。随时检查呼吸机是否处于正常、面罩是否漏气,随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腹胀、胀气,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2.擦痰或者需要卸下面罩操作时的具体操作如下:关闭开关,解开一侧固定带,打开开关,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观察SpO2变化。 3.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 4.使用时注意观察,缺氧症状有否改善等。同时注意不良反应。1)胃肠道胀气,吸气压力大于25厘米水柱易出现;2)有无出现呕吐,误吸;3)罩压迫鼻樑适当调整固定带松紧;4)观察潮气量。口鼻罩.鼻罩有无漏气;5)口咽干燥适当加温及湿化;6)上呼吸道阻塞.肥胖.颈短病人可置病人于侧卧位。 5.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达不到治疗效果或无效时,注意病情是否加重,对病人宣教措施有无落实,机器使用参数调节是否合理。无创呼吸机在ICU应用通过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及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参数调节,治疗达到满意效果。 气管切开护理 (一)术后护理 1、将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

2017年项目学习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和技术进展 答案

1、根据呼吸机对人体的干预程度,分为三种形式,其中不包括(B )xieyanna A、控制通气 B、容量控制 C、辅助通气 D、支持通气 2、呼吸机呼吸参数的调节,是为了保证患者能够正常呼吸的吸氧浓度通常都不高于(D ) A、70% B、80% C、90% D、50% 3、呼吸机容量控制模式的缺陷是(B ) A、无法保证潮气量 B、容易出现气压伤 C、氧合不佳 D、触发灵敏度差 4、正常呼吸下,(A )时胸腔是负压,回心血量(A ) A、吸气,增加 B、呼气,增加 C、吸气和呼气,减少 D、吸气和呼气,增加 5、根据呼吸机上机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肺内因素和肺外因素两种,以下哪项属于肺外因素(A ) A、心衰 B、重症感染 C、肺纤维化 D、肺水肿 6、呼吸机呼吸参数的调节,对ARDS患者提倡小潮气量(C )ml/kg,快频率( C)bpm高PEEP的方法 A、12-14;<34 B、18-20;<32 C、5-8;<30 D、10-12;<32 7、以下对持续气道正压的呼吸机模式的认识,错误的是(D ) A、是指在患者整个呼吸过程中,持续给予正压,在正压水平上,患者可自主地呼吸,呼吸频率由患者自己决定 B、患者通过持续正压气流或启动按需活瓣系统进行吸气,正压气流大于病人吸气气流 C、可维持肺泡不塌陷,增加氧合,主要用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起辅助呼吸的作用 D、对吸入气流给予一定的阻力,使吸气期和呼气期的气道压均低于大气压 8、如在患者有自主呼吸的情况下使用控制通气,最大的弊病是(B ) A、无法保证潮气量 B、容易造成呼吸机抵抗 C、氧合不佳 D、触发灵敏度差 9、成人正常吸气流速为(C )L/min A、50-90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措施: 1、做好病情监测 2、做好气道护理 3、预防感染及受伤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完成补 液计划,注意尿比重和电解质的变化。 5、心理社会支持 上呼吸机病人的病情监测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的效果,预防并及时发现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监测内容: 1、呼吸:有无自主呼吸 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呼吸频率、 节律、 幅度、 类型 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 呼吸音性质 有无罗音 2、HR、血压: 3、意识: 4、体温:感染?中枢性高热? 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状况 6、检查腹部胀气及肠鸣音情况: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可引起腹胀,肠鸣音 减弱应警惕低钾血症 7、出入量,粪便外观 8、ART: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直接最正确指标 9、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氧 气道护理 1、加强呼吸道湿化:呼吸机湿化装置;气管内直接滴注盐水或蒸馏水, 每次不超过3-5毫升,每日湿化量400-500毫升,以患者分泌物稀薄 痰液易吸出为目标。(观察证明:使用生理盐水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 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湿化温度为气道口气体温度 30-37°C,所以湿化器内水温50°左右 2、按需吸痰或定时吸痰;安全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

过15S,每次抽吸间隔时间在三分钟以上,等Spo2S上升后再吸。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1/2,长度40-50厘米,压力 0.03-0.053MPA,不大于6.6Kpa(50mmHg)。严重缺氧者在吸痰前应适 当增加FiO2和通气量。 预防感染: 1、加强气道湿化 2、按需或定时吸痰,安全吸痰 3、妥善固定,防止人工气道移位、脱出、阻塞 4、气管套囊充气适当,气囊压力不超过2.0kpa(15mmHg),因为成人气管 粘膜毛细血管V端压力2.4kpa,压力过高,可阻断血流,引起缺血,溃疡,甚至导致日后的气道狭窄。 5、注意痰液外观,及时做痰培养药敏实验 6、定时翻身和胸部叩击,防止压疮,促进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7、防止胃管脱出,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8、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真菌等感染 9、保护昏迷病人眼睛,防止角膜干燥、溃疡 10、保持尿道通畅,做好会阴抹洗,预防并观察尿路感染 11、有条件的每天更换呼吸管道,湿化器等物品,最长不宜超过3天 12、做好病室的空气和地面消毒 13、限制探视人数,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 14、 15、(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6、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呼吸状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呼吸机的连接方式、呼吸机的型号、通气模式及参数选择。 3、患者的配合情况、有无人机对抗。 4、呼吸机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 5、人工气道的状况。 二、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包括患者意识状态、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生命体征及胸廓活动度、皮肤紫绀及四肢循环情况。 2、体位:床头抬高 30-45 度。 3、血气监测:使用呼吸机前后 30 分钟或调整呼吸机模式参数后 30 分钟均需监测血气指标。 4、心理护理:使用呼吸机要取得患者的配合,对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5、人工气道管理 (1)气管插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出。 (2)气囊充气要适量,气囊压力维持在 25-30cmH20,每班观察。 (3)气道要适当进行湿化,预防管道堵塞。 (4)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成人吸痰负压

100-120mmHg。 (5)气管切开的伤口敷料每 6 小时更换一次,带内套芯的导管6 小时清洗消毒。 6、保证呼吸机管道通畅,避免扭曲及打折。集水杯处于最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人工鼻及螺纹接头有污染及时更换。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每周更换 2 次呼吸机管道。 7、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使用完后,机器表面清洁消毒,管路及湿化器送供应室消毒。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8、营养支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9、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炼,协助完成床上活动,争取尽早脱机拔管。 三、健康指导要点 1、使用呼吸机的目的,指导患者与呼吸机同步。 2、呼吸训练及床上活动方法。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呼吸机前完成机器自检,启动声光报警。 2、严格无菌操作,物品专人专用。 3、冷凝水及时倾倒。 4、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 2 次。

呼吸机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技术 一、目的 1.纠正低氧血症。 2.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3.缓解呼吸窘迫。 4.防止和改善肺不张。 5.防止和改善呼吸机疲劳。 6.保证镇静剂与肌松剂使用的安全性。 7.减少全身和心肌氧耗。 8.降低颅内压通过控制性的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 9.促进胸壁的稳定。 二、适应症 1.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急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障碍。 2.严重低氧血症。 3.暂时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或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增加呼吸代偿。 4.在某些神经、肌肉疾病中,由于肺活量受限,无法产生有 效自发呼吸,可应用机械呼吸,增加通气,以避免肺不张和分泌物滞留。 三、禁忌症 1.已发生气压伤,如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的患者,应用

正压通气后,可导致张力性气胸而危及生命。但是,如果先给予安放胸腔引流管,则可照常进行。 2.患肺大泡或多次发生自发性气胸患者。 3.大咯血或重症播散性肺结核患者。 4.低血流量和休克的患者。 5.急性心梗时应增加心脏负荷不宜使用呼吸机。 四、操作准备 1.患者的准备 (1)针对有禁忌症的患者应给予处理后,再进行呼吸机的应用, 以防发生意外。 (2)建立合理和必要的人工气道。 (3)对意识清楚患者,一定做好解释工作,以减轻心理负担, 取得较好配合。 2.使用前的准备 (1)呼吸机组成主要有4部分构成。①气源部分:中心压缩空 气、氧气;②主机部分:由氧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电源线、支架等组成;③湿化和雾化装置:由加温加湿器、过滤纸、灭菌注射用水、雾化管道等组成;④外部管道:包括与患者连接的气管插管或面罩、螺纹管、集水瓶等。 (2)使用前:①检查呼吸机是否处于备用状态;②安装并检查 呼吸机各个部件:包括外管路、气源、湿化与雾化加水、调节温湿程度与支架的角度和长度;③接通电源并打开空气压

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一.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1.患者的准备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机械通气、选择有创或无创通气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士应该配合医师做好通气治疗的油光准备工作。 2.呼吸机的准备呼吸机平时应有专人维护,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临床上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准备呼吸机:(1)呼吸机使用前要安装妥当,将湿化器安装在湿化器座驾上,有些湿化器储水罐中需要置入过滤纸,然后再加无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之上下限刻度之间,注意勿加入生理盐水,以免氯化钠结晶析出,沉积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影响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不利于痰液排除。(2)接好呼吸机处外部管道和模拟肺,呼吸机管道按照送气、呼吸的顺序连接好并温度传感器和呼吸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探头。根据病情和体重选择通气模式及设定需要的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通气频率、FiO2、I/E等参数。一般可以首先给予控制/同步通气模式。(4)色核定各报警限,检查气源压力、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接通气源和电源,通电试机,观察机器有无故障,管道有无漏气,参数是否根据需要设置,参数显示是否准确,设置参数和显示参数是否一致,是否稳定等。(5)检查各种报警设置,如压力上,下限报警,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窒息报警器和触发灵敏度等实际值与设置值是否一致。呼吸机开机运行后,可由其带模拟肺运行,如运行正常,人工气道建立后即可连接使用。 二、机械通气期间的检测及护理 1、心理护理 对呼吸机治疗神志清醒到得患者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护士耐心细致的解释以及语言上的精神安慰能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2、一般护理 (1)皮肤的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营养不足、末梢循环差、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发生褥疮。应使用气垫床、经常翻身变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眼睛护理昏迷患者为防止眼球干燥及角膜溃烂,可滴氯霉素眼药水或涂四环素眼膏,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睛。 (3)口腔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应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空腔护理2-3次,或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有两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防止气管导管脱出。 3、机械通气的监测护理 (1)神经系统的监测神志变化包括深昏迷、浅昏迷、嗜睡、谵妄、躁动、淡漠、清醒等,她们的变化时病情变化的反映。护理观察内容包括瞳孔的大小、直接及简介对光反射、各种感觉反射、神经反射、运动状态等监测。 (2)呼吸系统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观察呼吸频率与节律,胸廓的起伏情况,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是否有哮鸣音,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情况等。 (3)循环功能的监测主要观察记录血压的高低及脉压差的大小、心率、心律及监护心电图的变化、末梢循环的变化等。 (4)体温皮肤的监测体温升高可能有感染,体温下降,皮肤苍白湿冷表示有休克的表现。口唇、甲床青紫提示低压血症、末梢循环不良。 (5)肾功能的监测监护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总出入量的对比、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等。 (6)PaO2、SpO2的监测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低氧血症是否纠正的主要临床试验指标。SpO2一般可以在患者上机后立即观察到其变化情况。当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后半小时左右即可进行动脉血氧分析,如低氧血症已被纠正,即

第二十七章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知识分享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 防及处理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机械通气的护理

十二、机械通气的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的目标主要是安全、有效地使用呼吸机,预防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1·机械通气治疗前的准备备好经过清洁、消毒并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及供氧设备。做好必要的解释和沟通,如让患者了解呼吸机治疗可以帮助其渡过难关;向患者讲明如何配合机械通气,逐渐适应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引起的不适,并提高通气效果;教会如何以非语言方式表达其需要;护士会随时提供帮助、有充分的医护人员为其服务等必要的保证也向患者一一阐明。 2·机械通气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1)监测病情变化,以了解机械通气的效果。 a、观察神志以判断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是否纠正。 b、每2h观察1次生命体征,听呼吸音。 c、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 d、观察人体协调的情况,出现人体不协调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e、判断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位置。 f、观察血气分析结果、电解质、出入水量。 g、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或恐惧及其程度。 (2)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比较呼吸机各参数调节与医嘱要求是否一致;观察呼出气的监测指标,如潮气量等数值是否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3·完全有效的使用机械通气系统 (1)保证气源,包括氧气及空气。 (2)保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连接紧密,不漏气、不扭曲、不阻塞。用支撑架妥善固定好呼吸机管道,以减少气管导管的移动或牵拉,使贮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点,及时倒弃贮水器的冷凝积水,避免污染的水倒流至湿化器。 (3)检查湿化器中蒸馏水的量及温度,及时给予调整。湿化器中的过滤纸及时更换,机器上的过滤网经常清洗,呼吸机上的管道、接头应每隔48h消毒1次。 (4)熟悉呼吸机的特点和性能,正确分析各种警报的原因及时处理。若报警一时不能迅速解除,而患者情况危急,应将呼吸机与患者分离,用手法挤压皮囊通气。待患者稳定后再寻找报警原因。 (5)做好呼吸机的消毒和保养工作,减少交叉感染,延长呼吸机的寿命。 (6)保证面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紧密,管道通畅。 4·激发或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无论其意识清醒与否,均应受到尊重。护士应主动亲近患者,细致解释、语言鼓励和精神安慰可起到增强患者自信心和通气效果的作用。教会患者用非语言方式(如手势、书写板等)表达其要求。护士服务态度和蔼,动作稳重、轻柔,与患者交流时保持语调正常,因为患者的听力功能正常,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嘱患者家属与其多沟通,必要时安排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1、将消毒备用的呼吸机管路、接头、湿化器等用物与呼吸机正确相连。 2、连接呼吸机气源及电源,将模肺和呼吸机管路正确连接,开机运转,以确认 呼吸机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有无异常。 3、病人意识清楚的,应向其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取得配合。 4、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设定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开启必要的警报并调 节警报参数上下限,打开湿化器。 5、使用呼吸机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通气或换气功能是否得到改善,监测生命体 征及氧饱和度的变化,并注意听诊肺部呼吸音。 6、使用呼吸机或呼吸机参数有较大调整,都应在30分钟后做血气分析,以便 了解病人的呼吸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7、准确、及时填写重症护理记录单,如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调整 情况等。 8、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湿化器的湿化效果,及时为病人清除气道及口鼻腔的 分泌物。 9、呼吸机若出现报警,应立即正确判断警报原因,及时处理,解除警报,恢复 呼吸机正常工作。 (1)“气道压力过低”报警:通气环路断开或漏气,应检查环路有无脱落。(2)“气道压力过高”报警:病人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对抗,病人有呛咳或气道梗阻,应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或调节呼吸机参数模式,或对病人适当镇静。

10、床旁常规备简易呼吸器,以备停电、呼吸机故障等紧急情况下使用。 11、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应经医生同意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士不可随意调整呼吸机参数。 12、床头抬高30°,防止误吸,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尿路及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口腔炎、尿路感染及压疮。 13、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

机械通气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操作 Endotracheal Tube and Oral Care 审译:杨磊(ICU 行政科主任、ICU 专科护士) 操作目的: 对气管插管者实施口腔护理可以预防气管插管对面颊、口咽、气道的损伤;改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须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 1. 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2. 掌握口腔的解剖和生理。 3. 气管插管可以保持气道通畅或进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尤其是气管插管)的建立,患者无法有效咳嗽和排除分泌物,须要使用吸痰技术定期清除分泌物。气道吸引必须严格 无菌操作以防止医院获得性肺炎。 4. 气道吸引操作要遵循指征吸引,而不可以常规定时吸引。 5. 合适的气道湿化有助于分泌物的清除。 6. 恰当的气管插管气囊护理,可以避免气道分泌物的误吸,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7. 气管插管可以导致鼻腔或口腔粘膜破溃。 8. 如果病人焦虑或是不配合,在重新固定气管插管时就需要两个人来完成,以防止气管插管意外脱出。 9. 气管插管时间超过24 小时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将增加。通常以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胃液反流或是口腔分泌物或是两者及牙癍引起的口腔内细菌繁 殖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仅发生于机械通气期间,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期间、住 院期间都会发生。 物品准备 1. 护目镜或眼镜、面罩。 2. 牙垫或是口咽通气道(必要时) 3. 胶布或寸带、气管插管支撑物(以方便口腔护理和吸引)。 4. 生理盐水。 5. 成人/小儿软毛刷或可吸引牙刷。 6. 口腔护理液(如,1.5%双氧水、洗必泰、牙膏等) 其他根据患者需要准备物品包括如下: 1. 配有合适型号吸引管的密闭式吸引装置。 2. 5-10ml注射器。 3. 口腔与鼻腔吸引管要分开单独应用。 4. 两套吸引装置(固定的或是便携式的)。 5. 连接管。 6. 非无菌手套。 7. 听诊器。 患者及家属宣教 1.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气管插管护理的程序,包括气管插管护理的目的及有效的口腔护理在预防感染上的重要性。 2. 根据情况,告诉患者口腔护理过程中如果配合。 3. 气管插管后患者不能说话,需要有其他的沟通方式的来进行沟通。 4. 为了防止导管意外脱出,给予患者必要的保护性肢体约束。 患者评估及准备

临床机械通气技术

临床机械通气术操作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机械(主要是通气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一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1 鼻/面罩:用于无创通气 2 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 3 气管切开 3种不同人工气道的优缺点 人工气 道 优点缺点 经口气管插管1插管容易,适于急救 2减少了死腔量 3管腔相对大,吸痰容 易 4气道密封好,呼吸机 治疗效果好 1容易造成导管移位和脱 出 2一般只留置3—7天, 患者不易耐受 3口腔护理不方便 4易导致牙齿、口、咽、 喉、会厌损伤 经鼻气1易耐受,留置时间长,1管腔较小,不易吸痰

管插管7—14天 2易于固定,不易脱出 3便于口腔护理 4咽喉损伤比经口气管 插管少2不易迅速插入,不适宜急救 3易发生鼻出血、鼻骨折4可发生鼻窦炎、中耳炎 气管切开1可明显减少死腔量 2导管短、口径大、气 流阻力小 3便于抽吸气管、支气 管分泌物 4易于耐受,可保留数 日、数年 1创伤大,可发生切口出 血、感染 2需要特殊护理,经常更 换敷料 3操作复杂,不适于急救 4留有疤痕,可能造成气 管狭窄 二通气模式 ㈠吸机完全作功: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V/C型(容量控制型) ①概念:潮气量一定,指输出额定气量为切换方式的一种通气模式。 ②主要调节参数:VT RR I/E ③特点:有来历于呼吸肌休息,不利于呼吸肌锻炼,易发生人机对抗,适用于任何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例。 P/C型(压力控制型) ①概念:预置压力水平和吸气时间。

②主要调节参数:PC RR I/E ③特点:气道压力恒定。适用于气道阻力较小的呼吸衰竭 病例。 ㈡呼吸机部分作功: 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①概念:是一种控制通气与自主呼吸相结合的特殊通气模 式,病人在获得间歇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间歇 时间内进行自主呼吸,指令通气可按容量控制或 压力控制来实现。 ②主要调节参数:VT或VC RR I/E 触发灵敏度 ③特点:允许自主呼吸的参与,防止呼吸肌萎缩,自主呼 吸是不提供通气辅助,需克服呼吸机回路的阻力。 适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者,向撤机过渡。 ㈢呼吸机不作功: PS(吸气正压): ①概念: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努力吸气触发呼吸机后既能获得一定水平吸气正压支持。 ②主要调节参数:PS PeeP Fio2 ③特点:撤机前锻炼。 CPAP(持续气道内正压): ①概念:无论在吸气相或呼气相均使气道内保持正压的一 种特殊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