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创新案例

合集下载

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的案例

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的案例

一、引言企业自主创新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通过分析多个企业的案例,探讨企业自主创新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以期为企业提供实用的经验和启示。

二、海尔集团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海尔集团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技术创新海尔集团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

通过自主研发,海尔集团成功开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例如智能控制技术、环保制冷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海尔的产品在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品质管理海尔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品质管理体系,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工艺的控制,再到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监控。

海尔还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产品在销售后能够获得及时的维修和保养。

3. 成果展示通过自主创新,海尔集团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产品畅销全球,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知名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和手机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 技术创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直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其研发团队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

通过自主研发,华为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领先行业的产品,如5G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等。

这些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2. 品质管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品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符合国际标准。

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建立了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保证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能够达到高品质的标准。

3. 成果展示通过自主创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公司的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畅销全球,成为国际市场的领导者。

四、总结与展望企业自主创新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海尔集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海尔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在整合供应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我国企业案例——中国海尔集团1案例描述海尔空调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并成功推出了自己的无氟变频空调产品。

如今海尔又推出整套绿色家电,并形成了模块化的基地生产线,以新成立的低碳产业链和无氟变频空调推广联盟引领着家电行业的低碳经济潮流。

目前,海尔无氟变频空调不仅实现了绿色环保,还彻底解决了行业内空调制冷制热慢、效率低的问题。

现如今,海尔无氟变频空调能够2分钟速热、1分钟速冷、-20℃超低温启动,能效比更是高达 6.91,运行24小时比普通变频空调省电5.2度,相当于94支11瓦节能灯5小时照明量,也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排放4公斤的二氧化碳。

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到2007年,海尔节能冰箱又提前达到最新能效标准。

新的1级能效标准比过去的1级能效标准平均节能还要低25%,比普通冰箱节能50%。

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Euromonitor (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公司)2009年底最新发布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为5.1%,居全球第1;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排名第1.由于在低碳领域节能环保方面的贡献,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的上海世博上,海尔更是成为世博会无氟变频空调唯一指定产品。

目前在欧洲市场,海尔无氟变频空调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份额第l的位置。

在欧洲,获得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多国政府100欧元的补贴;与此同时,海尔节能冰箱还获得澳洲、新加坡、韩国等最高五星级能效标准。

海尔以“环保、绿色”为发展理念,为消费者创造绿色、低碳生活,加深消费者的环保理念,提高生活质量。

2案例解释海尔空调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为社会及消费者实施低碳并全面开发无氟变频环保产品,迎合了宏观社会环境,真正做到了用低碳的方式做企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间,海尔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

案例分析海尔是如何实现三零的供应链模式

案例分析海尔是如何实现三零的供应链模式

案例分析海尔是如何实现三零的供应链模式文章来源:台州物流网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企业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

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从生产规模看,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

海尔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

随着业务的全球化台州物流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有近1000家分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海尔还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的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

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贴近市场和用户。

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

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

如果产品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

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

所以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

由此,海尔也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

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ERP+CRM: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哈尔滨用户宋明伟先生因房间摆放需要,想要一台左开门冰箱,他首先想到了海尔,到海尔网站一看,果然有用户定制服务,用户可以选择冰箱开门方式等10几个特殊需求,他按需要下了定单后,海尔冰箱生产部门立即在定制生产线上组织生产,接受信息、组织生产、配送、交易整个过程,7天时间就搞定,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海尔创新案例

海尔创新案例

海尔创新案例【篇一:海尔创新案例】企业是如何进行更好地进行创新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的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

于是,“开放式创新”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

具体来说,企业把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内部创意以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样重要的地位,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不仅仅把创新的目标寄托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还积极寻找外部的合资、技术特许、委外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者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尽快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

从“由内到外”到“由外到内”,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本文通过八个案例,具体分析开放式创新的类型有哪些,又有哪些部分是值得我们所借鉴的。

一、英特尔:应用外部资源英特尔开放式创新的方法,是在创新过程中应用外部资源。

英特尔的研发战略由四项构成:大学研究赞助、大学周边的开放式合作研究实验室、公司内部研究项目以及公司收购。

上图描绘了英特尔的探索性研究方法。

整个流程始于扫描环境和有潜力的研究领域。

有意向的研究项目通过赞助、实验室研究、内部研究或者英特尔投资发起,直到能够看清成果时再做出是否将这项产品、技术进行商业化的决策。

英特尔赞助了五百多家大学,并且将其开放性合作实验室布局在相关领域领的大学周围。

这样的实验室一般有20个英特尔的研究人员和20个来自大学的研究员。

尽管这种实验室是英特尔所有的,但是研究的环境相当开放,并且部分项目是公开的。

英特尔更加重从大环境中快速学习,获得大量的新想法并获得知识产权。

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内部研究活动来获得有前景的发明。

英特尔鼓励实验室从英特尔内部和各个业务单位角度出发提出有价值的创意。

英特尔公司每两年就会更新一次研究开发的战略规划,以此来保护未来的发展。

此外,实验室中基本一半的研究员都是学生。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网络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

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

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

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究院——体系核心机构。

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

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

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

营销案例海尔洗衣机“无所不洗”.doc a

营销案例海尔洗衣机“无所不洗”.doc   a

营销案例海尔洗衣机“无所不洗”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1984年海尔只生产单一的电冰箱,而目前它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海尔的产品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海尔排在第95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2003年12月,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公布了2002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序,海尔以3.79%的市场分额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2004年8月《财富》中文版评出最新“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海尔集团紧随IBM中国有限公司之后,排名第二位。

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属于白色家电。

作为在白色家电领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海尔有许多令人感慨和感动的营销故事。

1996年,一位四川成都的一位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服务人员上门维修时发现,这位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南方又称红薯),泥土大,当然容易堵塞。

服务人员并不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帮顾客加粗了排水管。

顾客感激之余,埋怨自己给海尔人添了麻烦,还说如果能有洗红薯的洗衣机,就不用烦劳海尔人了。

农民兄弟的一句话,被海尔人记在了心上。

海尔营销人员调查四川农民使用洗衣机的状况时发现,在盛产红薯的成都平原,每当红薯大丰收的时节,许多农民除了卖掉一部分新鲜红薯,还要将大量的红薯洗净后加工成薯条。

但红薯上沾带的泥土洗起来费时费力,于是农民就动用了洗衣机。

更深一步的调查发现,在四川农村有不少洗衣机用过一段时间后,电机转速减弱、电机壳体发烫。

向农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冬天用洗衣机洗红薯,夏天用它来洗衣服。

这令张瑞敏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发明一种洗红薯的洗衣机。

技术创新管理案例

技术创新管理案例

海尔创新管理模式的成功之道张时栋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28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色电器第一品牌。

2012年,海尔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利润90亿元,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2.5倍。

据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数据,海尔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在美国波士顿(BCG)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中,海尔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来自中国的企业;并且位居消费及零售类企业榜首。

以文化人,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海尔的中心大厦,从外面看方方正正,而走进大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个圆形图案,这与海尔的方圆标志相呼应。

行圆思方,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很有研究的张瑞敏所追求的境界。

在大厦前面矗立着海尔吉祥物——海尔兄弟的雕像。

雕像的背面镌刻的就是张瑞敏的那篇有名的《海尔是海》。

——海尔应像海。

因为海尔确立了海一样宏伟的目标,就应该敞开海一样的胸怀,不仅要广揽五湖四海有用之才,而且应具备海那样的自净能力,使这种氛围里的每一个人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和升华……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才能使企业具备“自净能力”?海尔人说,是企业文化。

这是把学习看作是求“觉悟”的张瑞敏的一种“觉悟”,也是海尔所有员工的切身体会。

文化占有主导地位并且贯彻始终,这已被证实是所有出色企业的根本性特征。

张瑞敏这样描述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

一般外来人员到海尔看到的通常是文化外层即海尔的物质文化。

海尔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

一般参观者到海尔最感兴趣的是,能不能把规章制度传授给他们,其实最重要的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文化和规章制度,这又保证了物质文化不断增长。

”那么,海尔的价值观是什么?张瑞敏的回答是“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海尔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

海尔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

海尔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A、技术创新的典范——海尔银色变频冰箱冬天本是冰箱市场的淡季,而一向以技术创新领先于行业的海尔冰箱公司,推出了科技含量极高的银色变频系列冰箱,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再次创造了淡季热销的奇迹。

业内人士指出:海尔银色变频系列冰箱的上市,作为一个成功的技术创新典范,为中国冰箱业上了生动一课。

如今的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冰箱?银色变频系列冰箱的热销表明:消费者需要的是能够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高科技产品,而不是一般的无差别产品。

海尔冰箱在全国范围内推出B2B冰箱产品定制以来,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收到了100多万的市场订单。

而海尔银色变频冰箱更是直接根据用户的意见开发出来的。

把握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就等于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海尔冰箱做到了这一点,海尔银色变频系列冰箱的市场热销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正是从消费者的切实利益出发,海尔银色变频系列冰箱在技术上实现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采用国际先进的数字变频技术,日耗电量仅为0.48度,只相当于一只20瓦的电灯泡;独有的无级变速全自动功能,实现了冰箱控制从手动到自动的技术革命;配置世界最先进的变频压缩机,在节能之余还大大降低了噪音,再加上独具匠心的银色外观设计……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技术组合成就了海尔银色变频在市场上的无限风光。

如果说银色变频为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益处的话,那它对于行业发展的意义则更为深远。

由于海尔银色变频冰箱在外观、节能及温控上的技术突破,真正捕捉并满足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在业界引导了一股新的冰箱技术开发潮流。

目前"银色变频"不仅是冰箱销售商的最佳卖点和用户的首选产品,也成为越来越多冰箱企业仿效的“样品”,一些国内外冰箱品牌纷纷跟进,相继推出了相近或相似的产品,从而再一次形成一股技术升级的潮流,将中国冰箱业从价格战的怪圈拉回到了技术竞争的良性循环中来,避免了中国冰箱业的又一次“火拼”。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国外品牌产品的逐渐渗透,中国家电市场将面临一场更为残酷的竞争。

案例10-1:海尔集团的“一流三网”

案例10-1:海尔集团的“一流三网”

案例10-1海尔集团的“一流三网”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动中,海尔集团通过对观念的创新与机制的再造。

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其中在物流领域,海尔集团创新了一套富有特色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流程模式。

所谓“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引导的价值增值过程提供支持。

这三个网是物流的基础和支持。

如果没有这“三网”,那么物流的改造也是不可能的。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实现了四个目标:(1)进行为订单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

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余种。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集团通过整合物流,呆滞物资降低73. 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

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M2,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30万M2普通平面仓库的吞吐量;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要10个叉车驾驶员,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2)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667家,而国际化供应商数量比年初增加了2倍,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不仅如此,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目前可以参与产品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50%。

(3)以三个JIT方式实现同步流程。

所谓3个JIT是指JIT采购、JIT材料配送和JIT分拨物流要实现同步流程。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实现JIT配送;生产部门按照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

海尔 案例

海尔 案例

砸冰箱的故事案例:砸掉76 台不合格冰箱1985 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 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 台,明天就可以是760 台、7600 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76 台不合格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海尔人已把它摆在了展览厅里,让每一个新员工参观时都牢牢记住它。

1999 年9 月28 日,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上说:“这把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可以说,这个举动在中国的企业改革中,等同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改革。

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便是在事情出现不好的苗头时,就果断采取措施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在次品依然紧缺时,海尔就看到了次品除了被淘汰,毫无出路!任何企业要走品牌战略的发展道路,质量就永远是生存之本。

所以海尔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而海尔的全面质量管理,推广的不是数理统计方法,而是提倡“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干出来的”,从转变员工的质量观念入手,实现品牌经营。

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产品策略:实用、耐用 价格策略-中低价位 渠道策略-一对一上门销售 促销策略-贴近农民,做农民式促销
顾客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满足目标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价值传递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建立渠道关系,实现海尔产品分销 价值传播 开展公关营销树立企业形象,拉近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团队打造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升员工价值,以实现顾客价值
市场营销战略
采用迎头市场定位策略
原则:不首先在量上争第一,而是质上争第一,依靠高科 技推出新产品。所涉足产品起步晚且市场竞争激烈。但海 尔集团经过市场调查,采用迎头市场定位的策略参与竞争。 先后推出的空调器、洗衣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拓展销售渠道
实施三个1/3的经营战略(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占1/3,国内 生产海外销售占1/3,海外建厂生产海外销售占1/3),不 断开辟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海尔在海外己经拥有营销网 点3.6万个,售后网点1900个 。
公司简介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 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 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 制造商之一。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 1631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 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12年,累计申报13952项技术专利,获 授权专利8987项;海尔共组 织研究、提报了84 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28项已经发布实施,是中 国申请专利和提报国际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股东价值

市盈率是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值,市盈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市净率是指股价和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市净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市现率为股票价格与每股现金流之比,市现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高 市售率为股票价格与每股销售收入之比,市售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高 市盈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PEG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海尔一流三网案例

海尔一流三网案例

二、“一流三网”——海尔独 一流三网”——海尔独 特的物流运作模式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 物流的特征: 物流的特征: 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 订单信息流为中心 “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 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 “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 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 三网” 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 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那么企业实行“一流三网同步模式” 那么企业实行“一流三网同步模式”有 什么好处呢? 什么好处呢?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呢?
主要有以下四点: 主要有以下四点:
1、海尔“一网三流同步模式”以硬件和软件 海尔“一网三流同步模式” 两方面的领先技术的应用作为强有力的物质 基础, 基础,整个物流中心全部实现现代物流的自 动化与功能化。 动化与功能化。 2、注重合作实现双赢。海尔建立全球供应链 注重合作实现双赢。 网络,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网络,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有利于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真正实 现双赢。 现双赢。 3、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三个就 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 JIT实现物流运作的无缝链接,实现同步流程。 JIT实现物流运作的无缝链接 实现同步流程。 实现物流运作的无缝链接,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 连接新经济速度 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 CRM(客户关系管理 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 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 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 用户资源网、 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 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目前, 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目前, 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 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 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 天降低到3 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 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 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青岛的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海尔品牌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具世界竞争力的家电集团,连续多年列中国企业500强前30位。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明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现在海尔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网点,已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

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生产运作管理案例--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生产运作管理案例--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自从(Hammer and Champy)提出流程再造与流程型组织的概念,企业界就开始了流程再造的探索。

海尔公司90年代的“市场链再造”和目前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可以称为流程再造的有益探索。

1、海尔的“市场链”再造海尔流程再造始于1998年,但基于1991年创建的OEC管理模式。

OEC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AL AND CLEAR的缩写,意思是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每天的工作、每天工作的完成情况,每天出现的问题要查明原因和责任后立即处理和改善。

这是海尔在学习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及日本TQC管理等基础上独创的管理模式。

1998年海尔进行了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具体做法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这是海尔市场链的主流程;把集团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3R (R&D—研发、HR—人力资源开发、CR—客户管理),和保证定单实施完成的基础支持流程3T(TCM—全面预算、TPM—全面设备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支持流程是以集团的职能中心为主体,注册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这是海尔市场链的支持流程。

海尔的市场链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法。

SBU也是市场链再造的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SBU是一种由企业提供资源平台(现状水平、先进信息、问题解决渠道、支持流程),员工根据下道工序用户需求,提出创新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创造市场业绩,并从中获取报酬的一种激励制度。

其目的是让员工成为创新主体,经营自我,体现自己价值。

把企业3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变成每个人的SBU“经营效果兑现表”,并按照SBU的“经营收入=劳动力价格-损失+增值提成”的公式来核定员工报酬。

现代质量管理案例——海尔

现代质量管理案例——海尔

张瑞敏经常讲,不管有多么好的设备,多么好的资产,都不可能增值,唯一可以增值的就是人。

如果把人的素质提高了,企业就可以增值。

【砸冰箱】76台冰箱换来诚信根基海尔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设备来了,生产肯定会很好,产品也会很好,1985年,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信里说厂里电冰箱的质量有问题。

张瑞敏立马带人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里400多台冰箱竟然有76台不合格。

当时跟干部商量如何处置,有人说,冰箱只是外部划伤,便宜点儿卖给工人。

那时候,一块钱能买十斤白菜,一斤多花生油,六两猪肉。

一台冰箱两千多元,是一个工人三年多的工资。

就算这样,冰箱依然供不应求,抢都抢不上,“纸糊的冰箱都有人买”。

张瑞敏却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要把这76台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而且要生产冰箱的人亲自砸。

张瑞敏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

这是我的责任。

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

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张瑞敏清楚,并不是把冰箱砸掉了质量马上就好了,但通过这个事情更重要的是提高员工质量意识,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有缺陷的产品都不能出厂。

1988年12月,海尔获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军地位。

概括本节讲述了1984-1985年,由负责人张瑞敏倡导的一次海尔冰箱的质量管理改革,可以说是一次企业精益化的前驱做法。

事件之前以往,出厂电冰箱按产品质量划分为一到三等,以及外品,一共四类。

而且在当时,冰箱市场还未完全饱和,所以只要冰箱还能用,都是买的掉的。

就算遇到卖不掉的,也会厂商内部处理,比如分配给内部员工自用。

1985年4月,负责人张瑞敏收到了一关于海尔冰箱质量问题的投诉信。

于是张瑞敏去到了工厂,检查了厂库里全部共400多台冰箱,发现400多台中,有76台都不合格,这个比例大概是19%,可谓不容小觑。

分析原因虽然当时检查部的人员还是劝说道,要不就还是像以往那样,内部处理算了。

海尔SBU案例分析

海尔SBU案例分析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2.分析要点: 2.分析要点: 分析要点 海尔的SBU SBU战略与责任会计的内部 (1)海尔的SBU战略与责任会计的内部 管理思想有什么结合点? 管理思想有什么结合点? 谈谈该案例对你的启发。 (2)谈谈该案例对你的启发。
海尔SBU战略流程图: 战略流程图: 海尔 战略流程图
4. 把信息系统与经营效果兑现表视为战略执行的沟通平台 海尔一直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 所有的终端都在同一操作 平台上进行操作, 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不同的SBU界面和反 映不同的信息。在海尔,将公司的利润中心与成本中心归 纳为业务主流程和支持流程, 针对这两个流程, 分别建立 了业务主流程损益表和支持流程损益表。从2008年起SBU 损益表改为/人单酬帐户0, 主要包括损益账户(提成收入 、成本、利润等)、资产账户(挣费用、花费用、超支结余 ) 和现金流账户(期初库存、采购、销售、期末库存) 这 几个账户, 相当于将企业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 量表分解整合为每个SBU的简化报表。
3.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 (五)正确评价和考核实际业绩 通过各责任中心业绩报告中的实际数与预 算数的对比和差异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 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和经营效果,然后根 据制定的一套严密周详的奖惩制度,按各 责任中心完成业绩的好坏,进行奖优罚劣 、奖勤罚懒,力求做到公正合理、奖罚有 据,以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如张瑞敏说的:价格一开始就定死,如果你经营降低了费用, 如张瑞敏说的:价格一开始就定死,如果你经营降低了费用,或者降 低了价格,就是你的经营利润,与收入挂钩, 低了价格,就是你的经营利润,与收入挂钩,就像经营一个公司一样 海尔与责任会计两者都是根据每个责任中心编制具体的责任预算, 海尔与责任会计两者都是根据每个责任中心编制具体的责任预着这些手段,张永劭扭亏为盈了,一年下来,他的收入比上 终于,靠着这些手段,张永劭扭亏为盈了,一年下来, 年翻了一番。小试牛刀便得胜回朝, 年翻了一番。小试牛刀便得胜回朝,让张永劭产生了扩张业务的念头 海尔的钢板供应商都是国际化的大钢铁企业,因此, :海尔的钢板供应商都是国际化的大钢铁企业,因此,其提供的钢板 质量是毋庸置疑的;海尔集团相对于绝大多数国内厂商来说, 质量是毋庸置疑的;海尔集团相对于绝大多数国内厂商来说,在采购 方面是有很强规模优势的,规模优势带来的自然是价格优势, 方面是有很强规模优势的,规模优势带来的自然是价格优势,而质量 和价格优势对那些想搭顺风车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和价格优势对那些想搭顺风车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于 年初起, 是,自2003年初起,张永劭开始开拓集团外的客户,做“第三方采 年初起 张永劭开始开拓集团外的客户, 这一招果然见效: 月即成交了第一笔生意。 购”。这一招果然见效:2003年1月即成交了第一笔生意。张永劭兴 年 月即成交了第一笔生意 奋地说“到目前为止,我得到的2003年订单总量比去年提高了 年订单总量比去年提高了50% 奋地说“到目前为止,我得到的 年订单总量比去年提高了 我的营业额也要超过10亿 而这多出的部分中, ,我的营业额也要超过 亿,而这多出的部分中,相当一部分是集团 外的订单。 由于业务越来越多, 外的订单。”由于业务越来越多,最近张永劭向社会招聘了两个助手 并支付给他们不菲的报酬。 ,并支付给他们不菲的报酬。 ♪ 张永劭通过海尔流程再造搭建起的平台,创造了更多新资源,把业务 张永劭通过海尔流程再造搭建起的平台,创造了更多新资源, 扩展到社会上,成为真正的MMC。 扩展到社会上,成为真正的 。

海尔案例

海尔案例

❝案例——海尔集团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

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创造的。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

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职工,已是人心涣散。

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

对那时的张瑞敏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案例——海尔集团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

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

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海尔做了7年的冰箱,从冰箱扩展到其它的家电产品,当时国内争论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按现在企业的实力,再做其它产品不一定能做得好,但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冰箱做好了,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逐渐扩大规模。

为了做好每一个产品,张瑞敏要求员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

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一块钱存到银行里,如果它的利率是1%,按复利计算,到70天的时候,连本带利就变成两块钱。

如果每天工作都能比昨天高1%,70天以后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一倍。

海尔案例

海尔案例

Internet
网上订单发布 网上招标 订单状态跟踪 网上支付













成 品 库
成品倒冲 生 产 工 位
配送到工位 中 转 库
体 仓 库
资金流入 资金流 (财务与成本控制) 资金流出
10
流组程织结再构造的—发物展流以时间消灭空间
传 水位 统 沉淀
原材料
半成品 成品库存
商业库存
后勤管理 R/3 PP MM
财务管理 R/3 FI
招投标 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间采购 BBP
定单协同
外检管理 R/3 QM
资金流
供应链管理
1、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 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提高了对订单响应速度。
2、ERP系统建立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将用户信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 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产品事业部 +ODM事业部
CR
创造定单 定单信息流
产品本部
物流
全球
营销 全球
网络
用户
获取定单
国内外商流 资金流
全面 预算
资源
系统
OEC 海尔文化
7
全球供 应链资

海尔物流推进本部核心流程图
内部支持流程 外部支持流程
信息中心
供应链资源 管理中心
JIT订单执行中心 原材料物 产品

财务
设备
人力
分拨物流
◆ 柔性生产线满足B2B2C的大规 模定制产品的生产
◆物流技术如标准包装、机械装 运、条形码与无线扫描技术的广 泛运用,保障了工位库存材料不 超过4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创新案例【篇一:海尔创新案例】企业是如何进行更好地进行创新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的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

于是,“开放式创新”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

具体来说,企业把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内部创意以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样重要的地位,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不仅仅把创新的目标寄托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还积极寻找外部的合资、技术特许、委外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者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尽快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

从“由内到外”到“由外到内”,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本文通过八个案例,具体分析开放式创新的类型有哪些,又有哪些部分是值得我们所借鉴的。

一、英特尔:应用外部资源英特尔开放式创新的方法,是在创新过程中应用外部资源。

英特尔的研发战略由四项构成:大学研究赞助、大学周边的开放式合作研究实验室、公司内部研究项目以及公司收购。

上图描绘了英特尔的探索性研究方法。

整个流程始于扫描环境和有潜力的研究领域。

有意向的研究项目通过赞助、实验室研究、内部研究或者英特尔投资发起,直到能够看清成果时再做出是否将这项产品、技术进行商业化的决策。

英特尔赞助了五百多家大学,并且将其开放性合作实验室布局在相关领域领的大学周围。

这样的实验室一般有20个英特尔的研究人员和20个来自大学的研究员。

尽管这种实验室是英特尔所有的,但是研究的环境相当开放,并且部分项目是公开的。

英特尔更加重从大环境中快速学习,获得大量的新想法并获得知识产权。

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内部研究活动来获得有前景的发明。

英特尔鼓励实验室从英特尔内部和各个业务单位角度出发提出有价值的创意。

英特尔公司每两年就会更新一次研究开发的战略规划,以此来保护未来的发展。

此外,实验室中基本一半的研究员都是学生。

英特尔在过去十年内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每年发布的专利都在增长,2005年,英特尔在全世界获得的专利数量大约为5000项。

这表明,英特尔的探索性研究战略取得了成功。

二、思科:并购实现整合思科的创新策略是内部开发、战略联盟和收购相结合。

在创新型企业中,它是活跃的收购者和投资者。

1993年以来,共收购了108家公司,30%的收入来自收购和开发活动。

另外一个重要战略就是合作。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它的收购和合作策略在高技术产业中比较独特,这一战略使它更快地获得了新技术和新解决方案。

一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一些员工有好的想法,会发现在在公司里推动它的阻力也很大。

于是,很多员工一旦有了好的想法,就倾向于出去创业。

对于这种人才的流失和再利用,思科的办法值得很多公司借鉴:如果公司有人愿意创业,公司又觉得他们做的东西是好东西,就自己投资支持他们创业。

这些公司一旦创业成功,思科有权优先收购,如果小公司没办好关门了,思科除了赔上一些风险投资也没有额外的负担。

思科收购是为了获得稀缺的智力资产,基本上是人力资源。

在思科,人们经常会遇见“二进宫”甚或“三进宫”的同事。

为了确保收购的成功,思科确定每次收购必须达到的三个目标:员工保持率、新产品开发的延续和投资回报。

对于潜在收购对象,思科有特定的筛选标准:近25%的收购初始投资都不大,并购必须为思科和被收购企业提供短期和长期的双赢局面;被收购企业必须与思科拥有共同的愿景和融合,而且其位置要与思科靠近。

思科用情景规划方法来决定是否收购,以及怎样快速收购。

就这样,思科几乎所有的生产都采用了外包的形式,并且通过内部风投扶持创业、并购的方法,思科基本上垄断了互联网路由器和其他重要设备的技术。

三、特斯拉:开源与企业创新联盟特斯拉的成功被业界归为是互联网思维的成功,而马斯克的开放专利之举,也正是体现了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分享”的精神,但他真的就是活雷锋吗?特斯拉开源所有专利的目的就在于——让更多的人或企业,在一个较低门槛上,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投入到世界电动汽车发展和普及的浪潮当中。

开放专利表面上看,是让竞争对手占了便宜,然而此举却无形中提高了特斯拉技术的普适性,使得它在未来标准制定中抢占了有利的地位。

因此,隐藏这背后的效应便是,倘若特斯拉专利开源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其技术盟友成长到一定体量之时,他们不得不兼容特斯拉的充电标准。

显然,如果特斯拉建立了一个以特斯拉技术为支持的产业联盟,那么相信超级电池工厂的富余产能将会被特斯拉的盟友所消化,这时特斯拉不仅是一个电动汽车的制造者,更是上游核心电池资源的掌控者。

2015年1月23日,马斯克现身底特律北美车展。

这一次,马斯克说到特斯拉真正面对的敌人,未必是传统厂商和经销商,而是已经习惯了内燃机车的用户,以及根植于传统业态的庞大产业惯性。

要打破这个桎梏,联盟是最好的手段。

因此,特斯拉欢迎其他汽车商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是想形成一个“电动汽车的矩阵”,而不再单打独斗,这样一来,整体的电动汽车行业就会有更大的势能,在市场培育、政策突破、技术积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形成等方面,就会形成群体的生态效应,增大电动汽车体量。

所以,特斯拉需要盟友,而不是敌人。

此前特斯拉开放专利,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特迷们认为,特斯拉有望组建类似open handset alliance的联盟机构,当初google三星等公司就是靠这个联盟从苹果嘴里掏出大部分披萨的。

正如马斯克所说,电动汽车要想成功,需要汽车行业之外、其他很多领域的技术,这种整合、创新的能力,特斯拉比其他任何传统汽车制造商更擅长。

特斯拉是个很好的例子,告诉我们通过开放与合作的形式,可以获得一个产业生态圈的发展,可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从而带动真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创新。

四、赫芬顿邮报:读者变为记者《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2011年2月,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该报。

它是一家新闻与分析网站,创办于2005年。

2011年1月,它的独立访问量是2800万,接近《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3000万的独立访问量,这意味着它已经跻身主流媒体。

2010年它的营业额是3000万美元,在美国报业都在为广告跳水、发行量骤减,以及读者向网络免费新闻迁徙而苦苦挣扎之时,《赫芬顿邮报》却一枝独秀。

像特斯拉的开源专利、安卓开源性平台一样,把读者变成记者,这是赫芬顿成功的法宝。

《赫芬顿邮报》有1万多名“公民记者”,类似传统媒体的“通讯员”,每时每刻都在为它提供报道。

2008年美国大选,《赫芬顿邮报》将一个采访任务分给50到100名“公民记者”,每人每天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个记者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赫芬顿称之为“分布式新闻”。

“分布式”网罗了大量高质量的撰稿人,ugc的能动性得到激发,媒体才能真正活起来。

《赫芬顿邮报》这种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内容生产的模式,值得从事内容生产的公司借鉴。

它只有150名带薪工作人员,但依赖超过3000名投稿者为每一个可以想到的话题制造内容。

它有另外12000名“公民记者”,这是它的“眼睛和耳朵”。

它的读者也生产了网站的许多内容,每个月有多达200万条投稿。

《赫芬顿邮报》的共同创建人乔纳??柏瑞蒂(jonah peretti)认为新闻模式再也不是一种新闻传递的消极关系,而是“一个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共享的事业”。

这种所谓“共享事业”是个同心圆模式:内核是网站最坚定的具有原创能力、质量非常高的博客作者;外面一环是公民记者,散布在美国各地;而最外的大环则是读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和网站博主发生互动。

这种新的、更开放的新闻模式可以被视为一种“众包”模式,其中两个重要的贡献群体是博客与公民记者。

总之,开放式平台对于媒体固有的采编形式是一种颠覆,虽然现在一些媒体也在探索ugc信息源的建立,但还比较集中于非严肃新闻,像赫芬顿这样从灵魂中跳脱还是不能企及的。

赫式的开放思维是否中国媒体烦恼的福音,我们又该如何借鉴,还需要好好斟酌一番,但这种开放式的内容生产已经是趋势了。

五、海尔: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在与阿尔斯蒂尼的对话中,张瑞敏曾经说,“现在,我们变成一种开放式创新,在和用户交互的过程当中,不断迭代,并把各种资源都整合进来。

迭代过程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户要参与,如果没有用户参与,不管是渐进的还是突破性的创新,可能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仔细分析海尔近期的智能家居产品海尔星盒、空气魔方、无压缩机酒柜等,无不是开放式创新的产品。

例如,海尔空气魔方是全球首款可以模块化组合的智能空气产品,实现了加湿、除湿、净化、香薰等多个模块的自由组合,为每个家庭带来了可定制的专属“空气圈”。

空气魔方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海尔基于开放式创新理念研发成功的一个智能产品。

空气魔方不是企业基于自身能力在实验室里规划和研发出来的产品,而是基于海尔开放创新平台组成的来自8个国家的内外部专家和学者团队128人,历时6个月与全球超过980万不同类型用户交互意见,利用大数据分析,最终筛出81万粉丝最关注的122个具体的产品痛点需求,成为空气魔方核心功能研发的初衷。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的理念便是“世界是我们的研发中心”,研发的过程要让用户参与进来,也要让全球创新者参与进来。

基于此,海尔开放创新平台于2013年10月正式上线,2014年6月进行了改版升级,新增的海尔生活创意社区也将成为用户全流程参与研发设计的线上互动平台。

海尔开放创新平台遵循开放、合作、创新、分享的理念,整合全球一流资源、智慧及优秀创意,与全球研发机构和个人合作,为平台用户提供前沿科技资讯以及超值的创新解决方案。

最终实现各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并使得平台上所有资源提供方及技术需求方互利共享。

目前,在海尔开放创新平台上成功达成的技术合作已有200余案例。

六、乐高:分布式共同创造乐高创意平台(lego ideas)于2008年在日本推出,2011 年推出全球版。

在网站上,用户可以方便的注册,提交方案说明(通常提交的方案是需要非常详细,包括图片、说明)。

粉丝对业余设计师的新套件创意进行投票。

任何获得10,000张选票的创意都会进入审核阶段,然后乐高会决定哪些可以进入生产阶段。

所以前期的这个方案征集也是产品上市前的用户互动、市场调研、预热工作。

目前为止,该流程已创作出十几个可用的套件,包括由女性科学家组成的模型试验室和大爆炸理论公寓。

乐高也积极和外部合作,如mit media lab,藉助外部的研发力量缩短开发时间。

而促成更大幅度的开放式创新,则不得不提到“破坏规则者”这个顾客族群。

当时乐高公司与mit合作开发的mindstorm机器人玩具,一推出没多久,就被这类型的顾客公开程序代码,起初乐高公司暴跳如雷,但后来乐高公司选择开放平台,果然创造出更多更有创意的点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