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功能性食品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功能食品的功能学评价
3.结果判定
(1)动物实验 ①辅助降血脂结果判定 检测中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 受试样品辅助降血脂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②辅助降低甘油三酯结果判定 甘油三酯二个剂量组结果阳性;甘油三酯一个剂量组结 果阳性,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 试样品辅助降低甘油三酯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③辅助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结果判定 血清总胆固醇二个剂量组结果阳性;血清总胆固醇一个 剂量组结果阳性,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阳性,可 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3
(2)人体试食试验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三项指标检测中,血清总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 品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两项指标中任一 项指标阳性,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 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辅助降低 血清总胆固醇或辅助降低甘油三酯作用。
15
(二)抗氧化的功能评价
1.试验项目(包括动物实验和试食实验) • (1)过氧化脂质含量的测定 • ①丙二醛法 • ②shiff碱法 • (2)抗氧化酶活性 • ①SOD • ②GSH-Px
16
2.结果判定
动物试验:两项均为阳性。 人体试食试验:丙二醛、SOD、GSH-Px 中任一项结果阳性,则可认为该受试物具 有抗氧化作用。
1.减肥原则 •(1)减除体现人多余的脂肪,不单纯以 减轻体重为标准。 •(2)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应基本保证机 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要求。 •(3)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
26
2.试验项目
(1)动物试验(首先建立动物肥胖模型) 体重测定 体内脂肪重量测定 (2)人体试食试验 主要测定指标:体重、体重指数、腰围、 腹围、臀围、体内脂肪含量。
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方法
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功能性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功能性食品被定义为含有具有特定功能成分,可以促进人体健康的食品。
然而,功能性食品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评估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和选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的方法。
首先,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评估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的关键。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确定好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选择标准、实验过程、所采用的指标等。
实验组是接受功能性食品干预的样本,而对照组是接受安慰剂或常规食品干预的样本。
通过对比两组数据的差异,可以评估功能性食品对健康的影响。
其次,常用的功能性食品健康效果评估方法包括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
人体实验是最直接的评估方法,通过在人体上进行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估功能性食品对身体的影响。
动物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通过在动物体内进行干预试验,观察功能性食品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体外实验可以通过体外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等实验方法,评估功能性食品对细胞和生物分子的影响,从而预测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全面评估功能性食品的健康效果。
此外,还可以借助生物标志物评估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之间的关系。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可以反映生物学状态或功能变化的指标,可以在功能性食品健康效果评估中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例如,血液中的某些指标如胆固醇、血糖、炎症因子等,可以反映功能性食品对心血管健康、血糖控制、炎症程度的影响。
通过监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功能性食品对身体健康的效果。
此外,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
每个人的生理状态、代谢能力、饮食习惯等都不尽相同,这些差异会影响个体对功能性食品的反应。
因此,在评估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例如,可以将样本分成不同的亚组,比较不同亚组在功能性食品使用后的效果差异。
功能性食品开发与功能成分评价方法
功能性食品开发与功能成分评价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求。
功能性食品是指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或添加特定的成分,使其具备一定的营养功能,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评价,并且确定其功能成分,本文将探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以及功能成分的评价方法。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市场需求和科学研究出发,结合食品加工技术和成分的功能特点,进行配方的设计和工艺的优化。
首先,市场需求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
根据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关注点,确定要开发的功能性食品的类型和特点。
其次,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了解食物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寻找潜在的功能性成分。
例如,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和失眠等问题,而一些草本植物中的成分被认为具有镇静和改善睡眠质量的功能,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些成分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
然后,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对食品的配方进行设计。
通过合理的组合和配比,以确保功能成分的稳定性和活性。
最后,对食品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以保持功能成分的稳定性和活性,并且使食品的质感和口感符合人们的喜好。
当功能性食品的配方确定后,需要对其功能成分进行评价。
功能成分是使功能性食品产生积极影响的关键成分,因此对其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常用的功能成分评价方法有体外实验评价和人体实验评价两种。
体外实验评价是通过在实验室中使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等方法,对功能成分的活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利用细胞培养实验来确定某个功能成分对细胞的保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动物模型实验可以更接近真实人体环境,通过对动物进行不同功能成分的摄入实验,评估其对生理功能的改善效果和副作用。
这些实验结果能够为功能性食品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实验评价是对功能成分的活性和安全性进行更直接和准确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人体实验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标志物测定。
功能性食品的评价与管理
(2)已有数据提示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但难以下结论,需要重复试验。
内容
4、对产品的安全 性不予认可的情 况如下(一)
(1)毒理学评价的结果表明产品在推荐剂量下对人体具有 一定的毒性,存在安全性问题。
三阶段毒性试验。
(2)短期喂养试验结果
(2)短期喂养试验
在只要求进行两阶段毒性试验 时,若短期喂养试验未发现有 明显毒性作用,综合其他各项
试验即可作出初步评价;
若试验中发现有明显毒性作 用,尤其是有剂量-反应关系 时,则考虑进一步的毒性试
验。
3-3、第三阶段毒性试验
90d喂养试验、繁 殖试验、代谢试验
5、代谢试 验的资料
6、综合评 价
在毒性试验中,原则上应尽量使用与人具有相同代谢途径和模式的动 物种系来进行试验。研究受试物在实验动物和人体内吸收、分布、排 泄和生物转化方面的差别,
在进行最后评价时,必须在受试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其 可能的有益作用之间进行权衡。
4-1审评结论的判定
内容
1
结果判断是否需进行第四阶段的毒性试验。
凡属已知的化学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ADI),
同时又有资料证明我国产品的质量规格与国外产品一致,则可先进行第一、
3
二阶段毒性试验,若试验结果与国外产品的结果一致,一般不要求
进行进一步的毒性试验,否则应进行第三阶段毒性试验。
4
食品新资源及其食品,原则上应进行第一、二、三个阶段毒性试验,
试验原理
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 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第三章 功能性食品评价原理和方法
第三章功能性食品评价原理和方法功能性食品评价既包括对普通食品应做的评价,即卫生学评价和稳定性评价;又包括功能学评价,即功能食品区别于普通食品(含绿色食品)的根本内容,也是各国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
功能性食品在进行功能学评价之前,先要进行毒理学评价。
第一节毒理学评价毒理学评价,是对功能食品进行功能学评价的前提。
功能性食品或其功效成分,首先必须保证食用安全性。
原则上必须完成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中规定的第一、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必要时需进行更深入的毒理学试验。
但以普通食品原料和(或)药食两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原料资源)原料作为资源的功能性食品,可以不做毒理学试验。
一、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包括经口急性(LD50)和联合急性毒性。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和短期喂养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的组合必须考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体内和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
具体试验项目包括:①细菌致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为首选项目,必要时可另选其他试验。
②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③小鼠精子畸形分析和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
④其他备选遗传毒性试验、:V79/HGPRT基因突变试验、显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修复合成(UDS)试验。
⑤传统致畸试验。
⑥短期喂养试验:30d喂养试验。
如受试物需进行第三、四阶段毒性试验者,可不进行本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凡属我国创新的物质,一般要求进行四个阶段的试验。
特别是对其中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的,或产量大、使用泛围广的,必须进行四个阶段的试验。
凡属与已知物质(指经过安全性评价并允许使用)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生物或类似物,根据第一、二、三阶段的毒性试验结果,判断是否需进行第四阶段的试验。
功能食品评价课件
6
《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保健食品审评涉及的试验和检验工 作应当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选择的符 合条件的食品检验机构承担。
7.对于由天然植物制取的单一组分,高纯度的添加剂,凡属新 产品需先进行第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凡属国外已批准 使用的,则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
8.凡属尚无资料可查、国际组织未允许使用的,先进行第一、 二阶段毒性试验,经初步评价后,决定是否需进行进一步试 验。
32
食品毒理学评价试验的目的与试验内容
饲养方法:上午喂一次,30-35g。清洁水 。
27
功能食品的毒理学评价原理与方法
对功能食品的毒理学评价是确保人群食用安全的前提 严格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GB15193
进行, 主要评价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的化学
和生物物质以及上述过程中产生的和污染的有害物质、食物新资 源及其成分和新资源食品。 对于功能食品及功效成分必须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和方法》中规定的第一、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 依据评判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三、四阶段的毒理学试验。 若功能食品的原料选自普通食品原料或已批准的药食两用原料则 不再进行试验。
7
二、可以申请保健食品的产品(27种)
(1)增强免疫力▲;(2)辅助降脂;(3)辅助降糖 ; (4)抗 氧化; (5)辅助改善记忆力 ; (6)缓解视疲劳●; (7) 促进排铅; (8)清咽功能; (9)辅助降血压 ; (10)改善 睡眠▲;(11)促进泌乳 ;(12)缓解体力疲劳▲;(13) 提高缺氧耐受力▲;(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5)减肥功能;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评价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评价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功能性食品作为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食品类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功能性食品是通过添加活性成分,改变传统食品的营养、安全、健康特性,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或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评价,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兴领域。
一、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功能性食品的成功开发离不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首先,开发者需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如心血管疾病、免疫力衰退等,并结合专家的建议提出食品研发的方向。
其次,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食材的化学成分,筛选出具有潜在功能的活性成分。
同时,对这些活性成分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确保人体能够充分吸收。
然后,需要进行合理的配方设计、工艺流程探索和品质控制,以保证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是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评价主要包括临床试验和消费者评价。
临床试验是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功能性食品对人体的实际影响。
比如,在观察期内,可以评估血压、血脂、血糖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确定功能性食品是否具备预期效果。
此外,消费者评价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问卷调查、重要指标的测定和产品接受度的评价来获得更全面的反馈意见。
消费者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考虑,如口感、外观、市场竞争力等。
三、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功能性食品在未来将持续发展。
首先,越来越多的新型原料和技术将被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将活性成分包裹在纳米粒子中,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传统食品中的成分,使其具备更好的功效。
其次,创新的包装技术将为功能性食品的稳定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如利用高温蒸汽消毒、气调包装等方式,延长功能性食品的保质期。
再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提供更准确的个性化推荐和定制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结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评价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的任务,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技术的支持。
第三章降血脂功能性食品分析
政策支持助力发展:政府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竞争格局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降血脂功能性食品领域,竞争日趋激烈。
THAN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抑制胆固醇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调节血脂代谢等。
动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与作用机制
成分: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
作用机制:调节血脂水平、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等
代表性动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鱼油、海豹油等
注意事项:适量食用,遵循医生指导
微生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与作用机制
根据适用人群: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
根据食用目的:日常膳食补充、特殊营养补充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现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功能性食品市场存在多个细分领域
功能性食品市场面临监管挑战
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种类
PART TWO
植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便秘等问题
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效果评价方法
实验对照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降血脂功能性食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并进行比较。
随机对照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降血脂功能性食品,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之间的效果差异。
长期追踪研究:对长期食用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人群进行追踪研究,观察其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估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长期效果。
食品营养成分和功能评价的实验方法
食品营养成分和功能评价的实验方法食品营养成分和功能评价是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实验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并评价其功能性特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生物学方法和功能评价等。
一、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测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的常用方法。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质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食品中的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成分的含量。
例如,对于蛋白质的测定,可以利用比色法、免疫法、氨基酸分析法等。
比色法通过蛋白质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有色产物,根据产物的光吸收特性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免疫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蛋白质结合进行测定,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信号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分析法则是测定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二、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生物体的反应来评价食品的功能性。
常见的生物学方法包括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和组织培养等。
动物实验是评价食品的功能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给动物不同的食物添加剂或纯化物质,观察动物的生理指标和病理指标的变化,从而评价食品的生物学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给小鼠添加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来观察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细胞实验是利用细胞系或原代细胞来评价食品的功能性。
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代谢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食品对细胞的影响。
例如,可以用细胞实验来评价某种食物是否具有抗肿瘤特性,通过观察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情况来判断食物的抗肿瘤活性。
组织培养是将动植物组织切割并在特定培养基中培养起来,观察组织的生理和形态变化来评价食品的功能性。
例如,可以用动物心肌组织来评价某种食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通过观察组织的收缩力和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食物的心脏保护作用。
三、功能评价除了以上的实验方法外,功能评价是对食品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功能评价可以通过体外实验、体内实验以及人体试验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功能食品功效评价原理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设计
功能食品功效评价原理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设计课程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功能食品的功效。
然而,在功能食品的使用和推广过程中,评价功效的方法和标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课程旨在介绍功能食品功效评价的原理和动物实验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学生提供对功能食品功效评价的全面认识。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功能食品功效评价原理1.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分类;•功能性食品的与传统食品的区别。
2. 功能性食品功效评价原理•功能性食品功效的评价方法;•功能性食品功效评价标准及其科学性评价。
3. 国内外功能性食品功效评价现状•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状况;•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的功效评价标准。
第二部分:动物实验方法1. 动物实验伦理及法律法规•动物实验伦理原则;•动物实验相关法律法规。
2. 动物实验方法•建立适宜的动物模型;•功能性食品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动物实验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1. 功能性食品功效评价方法的设计•通过设计考评活动,让学生了解功能性食品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功能性食品功效评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动物实验方法的设计•通过设计动物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动手操作,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课程评价•课上小测验;•课后作业;•课程总结。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功能性食品功效评价的原理和标准;•掌握适宜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掌握功能性食品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了解动物实验伦理和法律法规;•掌握动物实验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具备设计适宜的动物实验和功效评价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丁平, 李扬. 功能性食品动物实验方法[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WHO.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biotics in Food[M].200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进口功能性食品注册管理办法[R].2018.结论本课程旨在介绍功能食品功效评价的原理和动物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功能食品的功效评价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功能性食品的制备及功效评价
功能性食品的制备及功效评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与营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
与普通食品相比,功能性食品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如何制备功能性食品,并对其功效进行科学评价,已成为当今食品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功能性食品的种类及制备方法功能性食品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富含益生菌的食品、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品等。
以下以富含色素的功能性食品为例,介绍其制备方法。
制备富含天然色素的功能性食品,需要先选用适宜的色素来源。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天然色素有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其中,胡萝卜素是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的混合物,可溶于油脂。
叶黄素则是由绿色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合成的黄色色素,需与蛋白质结合才能稳定。
将胡萝卜素或叶黄素和适量助溶剂混合,调制成含有一定浓度的色素液。
然后,将色素液加入到食品制品中进行加工,如烘焙、炒制、腌制等,使食品充分吸收色素。
最后,进行灭菌、包装等后续工序,即可制备出富含天然色素的功能性食品。
二、功效评价方法功能性食品的功效评价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临床评价法临床评价法是指将待测的功能性食品分配给一组被试者,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等方式进行实验,评价其在预防疾病、调节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功效。
在实验中需控制其他干扰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生理指标评价法生理指标评价法是依据功能性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确定在生理参数上的指标,并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来评价其功效。
常用的生理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血压、免疫能力等。
3. 细胞实验法细胞实验法是指利用离体细胞模型,评价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理和对细胞的保护功效。
例如,可采用培养人类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进行实验,检测功能性食品对其生长、增殖、凋亡等行为的影响。
4. 动物模型法动物模型法是指将待测的功能性食品给予动物模型,通过实验评价其对动物生理、代谢、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功能性食品开发与评估方法探讨
功能性食品开发与评估方法探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长,功能性食品作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产品类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求。
功能性食品具有提供特定的营养成分、调节生理功能、预防疾病等作用。
因此,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评估方法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方法1. 研究与认证需求: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需求和认证要求。
通过调查和分析消费者对于健康需求的了解和期望,确定开发功能性食品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了解相关的认证标准和法规,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成分研究和筛选:功能性食品的成分研究和筛选是关键步骤。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确定可能具有特定功能的成分,并进行筛选。
此外,考虑到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 配方设计与优化: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过程中,配方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根据目标功能,确定成分的配比和使用量。
同时,考虑到口感、质感和稳定性等因素,进行配方的优化。
4. 制备工艺研发:根据配方设计,开发相应的制备工艺。
探索适合的加工方式和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功能的稳定性。
二、功能性食品的评估方法1. 体外评估:体外评估是功能性食品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功能性成分的生物活性和功效。
例如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抑菌实验等,评估功能性食品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了解功能性食品成分体内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活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给实验动物饲喂功能性食品,观察其对动物生理指标的影响,如血糖、血脂、免疫功能等。
3. 人体试验:人体试验是对功能性食品评估的最直接和重要的方法。
人体试验可以通过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长期观察等方法进行。
通过观察功能性食品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在明确安全性的前提下评估其功效。
4. 满意度调查:功能性食品的评估还可以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进行。
通过消费者对产品口感、质感、外观、价格等方面的评价,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产品的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第3章 功能性食品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动物品系的选择
所谓品系是指源出于一个共同祖先而具有特定基 因型的一群生物。不同品系的同种动
物,可对同一被检物发生不同性质或不同程度反 应,即存在品系差异。为了在同种动物中减少这 种遗传特性所决定的品系差异,在毒性试验中, 最好采用纯品系动物,即“纯种”动物。
三、被检物的给予方式和途径
毒理学试验的目的
7、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了解经长期接触受 试物后出现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最后确定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和致癌的可能性,为 受试物能否应用于保健食品的最终评价提供依据。
(二)各项毒理学试验结果的判定
1、 急性毒性试验
① 如LD50 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 倍,则放 弃该受试物用于保健食品。如LD50 大于或等于 100 倍者,则可考虑进入下一阶段毒理学试验。
袋泡茶类受试物的处理:可用该受试物的水提取 物进行试验,提取方法应与产品推荐饮用的方法 相同。提取2次,将提取液合并浓缩至所需浓度, 并标明该浓缩液与原料的比例关系。
对受试物处理的要求
液体品需要进行浓缩处理时,应采用不破坏其中 有效成分的方法。可使用温度60℃~70℃ 减压或 常压蒸发浓缩、冷冻干燥等方法。
实际操作中往往不了解受试物对何种动物敏感, 通常采用成年小鼠或大鼠,这是因为:①大、小 鼠繁殖力强,容易获得;②大、小鼠的价格较低, 可节约试验成本;③大、小鼠体积小,占地少且 操作容易;④大、小鼠寿命短,试验周期短;⑤ 大、小鼠为杂食类动物,食谱与人相似; ⑥ 大、 小鼠的各项生物学指标比较明确,便于对结果进 行分析比较。但大、小鼠属于啮齿类动物,无呕 吐反射,因此,有呕吐作用的受试物应选择猫等 非啮齿类动物。
2、遗传毒性试验:对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是否 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进行筛选。
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绪论一、概念1.功能性食品:又叫保健食品,是以一种或多种可食性天然产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及其功能因子为主要原料,按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要求进行设计,经一系列食品工程技术手段和工艺处理加工而成,既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和感官特性,又对人体具有特定生理调节和保健功能的一类食品。
2.第三代功能性食品:是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产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还需确知具有该项功能因子的结构及其含量,并要求功能因子在食品中应有稳定的形态。
二、简答1.在日本、欧美国家、国际食品研究所及我国学者对功能性食品分类的态度答:⑴日本:①自然食品:蜂蜜、薏米。
②治疗食品:钙调整食品③保健食品:营养补充食品④健美食品:控制体重⑤纯净食品:无添加剂⑵德国及欧美国家:①健康食品:Ⅰ健康食品:维持健康Ⅱ自然食品:不适用添加剂Ⅲ营养调整:补充营养②规定食品:疗效特殊需要⑶国际食品研究所:①健康食品:Ⅰ健康食品:维持健康Ⅱ自然食品:不适用添加剂Ⅲ营养调整食品:补充营养②规定食品:疗效,特殊需要⑷中国:①狭义健康食品:以健康人为服用对象,以增进人体健康和各项体能为目的的功能食品,即所谓的狭义的健康食品。
如延缓衰老食品、抗疲劳食品、增智食品等。
②疗效食品:供健康异常人服用,以防治、防病为目的的功能食品,叫疗效食品。
如降血脂食品,降糖食品、减肥食品、增加血色素食品等。
2.我国学者对功能食品概念的理解(即功能食品必须满足的要求)答:⑴我国学者对功能食品概念的理解:医学上或营养学上具有特殊要求的特定功能的食品。
除了具有一般食品都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
⑵满足下列要求①功能食品必须是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②功能性食品要有功能,即有营养保健功效;强调营养保健功效是界定功能食品的主要要素。
③功能食品要与药品区分开:功能食品介于普通食品与药品的“中间地带”。
(最新整理)功能性食品的评价与管理
2021/7/26
10
二、食品毒理学评价试验的目的与试验内容
1.第一阶段的急性毒性试验
目的 通过测定获得LD50(半致死剂 量),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 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为进一步 进行毒性试验的剂量和毒性判定 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试验内容
经口急性毒性(LD50) 试验、联合急性毒性 试验。
2021/7/26
3 (1)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根据提供的检验报告无法评价产品的安全性, 需要做除30天/90天喂养试验以外的毒理学试验;
(2)已有数据提示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但难以下结论,需要重复试验。
2021/7/26
26
内容
(1)毒理学评价的结果表明产品在推荐剂量下对人体具有
4、对产品的安全 性不予认可的情 况如下(一)
一定的毒性,存在安全性问题。
(2)产品的原料、配方存在明显的安全性问题,如配方含 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名单以外的原料,且未进行新 资源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3)选择安全性毒理学试验不符合程序规定,未完成相应 阶段的毒理学试验。
4、对产品的安全 性不予认可的情 况如下(二)
(4)毒理、功能、兴奋剂与卫生学、稳定性试验样品的批 号不一致。
14
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 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目的
内容
(1)90d喂养试验
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经较长 (2)繁殖试验
期喂养后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 (3)代谢试验:了解受试物在体
靶器官,并初步确定最大作用剂量; 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速度以及蓄
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 积性,寻找可能的靶器官;为选择
根据受试物的化学结构、
功能性食品增效机制解析及安全性评价
功能性食品增效机制解析及安全性评价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品。
近年来,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持续增长,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这些食品通常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益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提高抗氧化能力等。
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过程中,了解其增效机制以及进行安全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在功能性食品增效机制的解析上,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逐步揭示了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首先,研究发现,功能性食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人体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相关的代谢途径。
例如,一些功能性食品富含多酚类物质,如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一些功能性食品中的益生菌和益生素也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调节免疫反应,增强人体免疫力。
另外,功能性食品中的某些营养物质还可以通过影响人体基因的表达和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人体的代谢状态,发挥治疗效果。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功能性食品的增效机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要对功能性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首先需要对食品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毒性研究。
功能性食品中的活性成分通常以较高浓度存在,因此需要评估它们对人体的潜在毒性。
研究人员常用一系列实验方法来评估活性成分的毒性,包括体内外的毒性试验、基因毒性和慢性毒性等。
此外,对功能性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还需要考虑其对人体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在进行临床研究时,研究人员会将功能性食品与安慰剂进行对比试验,观察患者在摄入功能性食品后的生理和生化指标是否出现异常。
通过这些安全性评价方法,可以判断功能性食品对人体是否安全,是否适合作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
另外,对于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还需要考虑其成分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功能性食品制造商应该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功能食品的功能学评价
对功能食品进行功能学评价是功能食品科学 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针对功能食品所宣称 的生理功效进行动物学甚至是人体试验。本 节将介绍评价功能食品的统一程序和试验规 程。
一、功能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对受试样品的要求 1.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2.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 艺及质量标准。 3.提供受试样品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 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 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 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 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4.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5.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评价同 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试验内容:
(1)细菌致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 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为首选 项目,必要时可另选和加选其他试验。 (2)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或骨髓细胞染色体 畸变分析。 (3)小鼠精子畸形分析和睾丸染色体畸变分 析。
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 试验和代谢试验。 目的: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经较长期喂养后对 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并初步确定最大作用 剂量;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仔代的致畸作用, 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试验内容: • 90d喂养试验 • 繁殖试验: • 代谢试验: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速度 以及蓄积性,寻找可能的靶器官;为选择慢性毒性试 验的合适动物种系提供依据;了解有无毒性代谢产物 的形成。
(二)小鼠(Mas musculus )(常用的重要动物)
哺乳纲、啮齿目、鼠科,性情温顺,惯于夜间活动。对外界适应 能力差,寿命2年,性成熟期雌:35-55天,雄:45-60天,孕 期20-25天,一年产仔4-9胎。哺乳期30天。 饲养:安静、通风、光线较暗、18-25℃、湿度50-60%。长方 铁皮鼠盒、10只、雌雄分养。生长速度快、耗粮少、易捉香脆 干饼(豆饼、面粉、玉米粉、高粱粉、麸子、鱼粉、骨粉、酵母、 食盐等按比例烤制)上午喂一次,30-35g。一定青饲料(白菜、 菠菜、胡萝卜5-8g)清洁水 。
第三章 功能食品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对功能食品的评价是功能食品生产、销售、 食用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包括毒理学评价和功能性评价、卫生学 评价。卫生学评价报告同普通食品的相同, 因此对功能食品的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 则成为对功能食品评价的关键内容。 评价方法涉及到生物学、病理学、实验动物 学、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统计学 等多学科的知识。
4.食品新资源及其食品原则上应进行第一、二、三个阶 段毒性试验,以及必要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 应进行第四阶段试验。若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及成分分 析,未发现有或虽有但量甚少,不至构成对健康有害 的物质,以及较大数量人群有长期食用历史而未发现 有害作用的天然动植物(包括作为调料的天然动植物 的粗提制品)可以先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经 初步评价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毒性试验。 5.凡属毒理学资料比较完整,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日允许 量或不需规定日允许量者,要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 一项致突变试验,首选Ames试验或小鼠骨髓微核试 验。
试验
(1)遗传毒性试验 对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是否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进 行筛选。 (2)传统致畸试验 了解受试物对胎仔是否具有致畸作用。 (3)短期喂养试验 对只需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在急 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短期(30d)喂养试验, 进一步了解其毒性作用,并可初步估计最大无作用 剂量。
(二)遗传毒性试验
根据受试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对遗传物质作用终点 的不同,并兼顾体外和体内试验以及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原 则。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 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小鼠精子畸形分析 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
选择四项试验
结果判断原则:
代谢研究是对化学物质进行毒理学评价的一个重要 方面,因为不同化学物质、剂量大小,在代谢方面 的差别往往对毒性作用影响很大。在毒性试验中, 原则上应尽量使用与人具有相同代谢途径和模式的 动物种系来进行试验。研究受试物在实验动物和人 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方面的差别,对 于将动物试验结果比较正确地推论到人具有重要意 义。
(三)短期喂养试验
在只要求进行两阶段毒性试验时,若短期喂 养试验未发现有明显毒性作用,综合其他各 项试验即可作出初步评价;若试验中发现有 明显毒性作用,尤其是有剂量-反应关系时, 则考虑进一步的毒性试验。
(四)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根据三项试验中所采用的最敏感指标所 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进行评价,最大无作 用剂量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 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放弃该受试物用于 食品。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100倍而小于 300倍者,应进行毒性试验。大于或等于 300倍者则不必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可进 行安全性评价。
(三)其他
豚鼠、金仓鼠、狗、家兔、猕猴 纯系动物:近亲繁殖(20代)
第二节 功能食品的毒理学评价原理与方法
对功能食品的毒理学评价是确保人群食用安全的前 提。 主要评价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 中使用的化学和生物物质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产生和 污染的有害物质、食物新资源及其成分和新资源食 品。 对于功能食品及功效成分必须进行《食品安全性毒 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中规定的第一、二阶段的毒 理学试验,并依据评判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三、四阶 段的毒理学试验。若功能食品的原料选自普通食品 原料或已批准的药食两用原料则不再进行试验。
其中三项试验为阳性:则表示该受试物很可能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和致癌作用,一般应放弃该受试物应用于食品;毋需进行其他项 目的毒理学试验。 其中两项试验为阳性:而且短期喂养试验显示该受试物具有显著 的毒性作用,一般应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如短期喂养试验显 示有可疑的毒性作用,则经初步评价后,根据受试物的重要性和 可能摄入量等,综合权衡利弊再作出决定。 其中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再选择V79/HGPRT基因突变试验、显 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修复合成 (UDS)试验中的两项遗传毒性试验。如再选的两项试验均为 阳性,则无论短期喂养试验和传统致畸试验是否显示有毒性与致 畸作用,均应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如有一项为阳性,而在短 期喂养试验和传统致畸试验中未见有明显毒性与致畸作用,则可 进入第三阶段毒性试验。如四项试验均为阴性,则可进入第三阶 段毒性试验。
(六)综合评价
在进行最后评价时,必须在受试物可能对人体健康 造成的危害以及其可能的有益作用之间进行权衡。 评价的依据不仅是科学试验资料,而且与当时的科 学水平、技术条件,以及社会因素有关。因此,随 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结论也不同。随着情况的不 断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 对已通过评价的化学物质需进行重新评价,作出新 的结论。
第一节 实验动物与动物试验技术概述
一、常用的实验动物 (一)大鼠(Rattus norvegcus )(常用的重要动 物)
哺乳纲、啮齿目、鼠科,性情遇惊吓时凶猛,雄性之间殴斗。 食性广泛,寿命3年,性成熟期2-3月,孕期30天,一年产仔 4-7胎,(5-9只)。哺乳期30天。 饲养:安静、通风、18-25℃、湿度30-50%。长方铁丝笼、 5只、雌雄分养。湿性蒸饼(豆饼、面粉、玉米粉、高粱粉、 麸子、鱼粉、骨粉、酵母、食盐等按比例)上午喂一次,3035g。一定青饲料(白菜、菠菜、胡萝卜5-8g)清洁水。
6.凡属有一个国际组织或国家批准使用,但世界卫生组 织未公布日许量,或资料不完整者,在进行第一、 二阶段毒性试验后作初步评价,以决定是否需进行 进一步的毒性试验。 7.对于由天然植物制取的单一组分,高纯度的添加剂, 凡属新产品需先进行第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 凡属国外已批准使用的,则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 试验。 8.凡属尚无资料可查、国际组织未允许使用的,先进行 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经初步评价后,决定是否 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四、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人的可能摄入量 除一般人群的摄入量外,还应考虑特殊和敏感人群(如儿童、孕 妇及高摄入量人群)。 (二)人体资料 由于存在着动物与人之间的种族差异,在将动物试验结果推论到 人时,应尽可能收集人群接触受试物后反应的资料,如职业性接 触和意外事故接触等。志愿受试者体内的代谢资料对于将动物试 验结果推论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考虑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人体试食试验。 (三)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资料 各项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系统虽然仍有待完善,却是目前水 平下所得到的最重要的资料,也是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在试验 得到阳性结果,而且结果的判定涉及到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时, 需要考虑结果的重要性和剂量-反应关系。
(四)安全系数
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推论到人时,鉴于动 物、人的种属和个体之间的生物特性差异, 一般采用安全系数的方法,以确保对人的 安全性。安全系数通常为100倍,但可根 据受试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大小、代谢特 点、接触的人群范围、食品中的使用量及 使用范围等因素,综合考虑增大或减小安 全系数。
(五)代谢试验的资料
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与试验原则 (一)试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包括经口急性毒性 (LD50)和联合急性毒性。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 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 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实验(包括致癌试验)。
(五)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
根据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进行评价,最大无作用 剂量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 放弃该受试物用与食品。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50倍而小于100 倍者,经安全性评价后,决定该受试物可否用于食品。最大无作 用剂量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若试样的最大加入量 (一般不超过饲料的5%)或液体试样最大可能的浓缩物加入量 仍不能达到最大无作用剂量为人的可能摄入量的规定倍数时,则 可以综合其他的毒性试验结果和实际食用或饮用量进行安全性评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