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
■未依法履行工程质量保修义务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造成严重后果的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 行政相对人
☆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 行政主体内部
■ 四种关系
☆ 行政管理关系
☆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 行政救济关系
☆ 内部行政关系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许可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城乡规划法
■建筑法
经济法
调整经济关系
■ 统计法
■ 土地管理法
■ 标准化法
■ 税收征收管理法■ 预算法源自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7大类)
部门
调整关系
包括的主要法律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
宪法、6个相关法
民法商法
■ 三类主体间(平等主体)
☆ 公民间
☆ 法人间
☆ 公民与法人间
■ 两类关系
☆ 财产关系
☆ 人身关系
■ 民法通则
■ 合同法
■ 物权法
■ 侵权责任法
■ 公司法
■ 招标投标法
行政法
■ 行政主体与三类主体
或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专业
承包
可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和建设单位发包的专业工程,可劳务分包
60个
分为1-3个资质等级或不分等级
劳务
分包
劳务作业
13个
分为2个资质等级或不分等级
4.1资质许可的权限
资质许可部门
权限
住建部许可
1)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资质、一级资质
我国法律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是指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指中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法律制度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等各种法律文件和制度。
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旨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遵守,是其他法律法规的最高准则和原则。
宪法设立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合法关系。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法律法规是最主要的法律形式。
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表现,是最有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法律规范。
法律通过制定与修订,准确地规定了国家机关的权力与义务,保障了公民的权益与义务。
法律规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法治环境的形成。
法律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行政性规章、决定和命令等,用于规范行政行为和处理行政事务,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法规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对特定行政领域加以细化和明确的规定,具有概括性、强制性和行政性的特点。
地方法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制定的法律法规,用于解决地方性的行政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
地方法规是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的地方性法律制度。
地方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显现,对地方自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有着重要影响。
司法解释是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对诉讼案件有关法理问题进行解释的活动。
司法解释对法律的具体适用和理解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司法解释是维护法律稳定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对法律适用和司法公正有重要的影响。
规范性文件是法律体系中的一种法规形式,是各级政府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文件,用于细化、明确具体行政管理事项的规定。
规范性文件是高效管理、法治环境营造和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的法律文件和制度,我国法律体系还包括法学理论、司法制度和执法体系等多个方面。
我国的法律体系
我国的法律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严密而完善的制度体系,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进行探讨,包括法律的层级结构、法律的来源以及法律的特点。
一、法律的层级结构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多个层级构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被奉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法律是宪法之下的层级,包括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律。
行政法规是政府制定的为了实施法律而制定的规则,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是由国家机关和地方机关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规范本部门的行为。
二、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
宪法是法律的最高来源,是制定其他法律的根据和依据。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行政法规是政府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三、法律的特点我国的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法律的普遍性: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和法人,不论其社会地位和身份。
法律保障了平等和公正,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法律的保护。
2.法律的权威性:法律是强制性的,每个公民和法人都有义务遵守法律的规定。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规范了公民的行为。
3.法律的稳定性:法律是相对稳定不易变动的,一旦通过,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才能进行修改。
这种稳定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法治的实现。
4.法律的开放性:法律是开放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法律也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中国的法律体系
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我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刑事诉讼、民
事诉讼、行政诉讼。
3.2 我国的立法体制
3.2.1 立法体制的概念 3.2.2 我国立法体制的特 3.2.3 我国的立法体制
3.2.1 立法体制的概念
即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结构。 它既包括中央和地方关于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制度 和结构,也包括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及地方各国家机关 之间关于法的创制权限的划分制度和结构。立法体制与 国家性质的关系,立法体制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
第二讲 中国的法律体系
3.1 法律体系的概念
► 所谓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 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不同法律规 范的调整对象的不同,划分为若干 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 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 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我国的法律体系(七个门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3.行政法 4. 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山法海驾驭之道
► 宪法至高无上 ► 不同位级------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 ► 相同位级------1、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
2、新法优先于旧法
(李慧娟案件之评析)
4 中国的司法制度
►审判制度 ►检察制度 ►律师制度
4.1 审判制度
► 就是法院制度,包括法院 的设置、法官、审判组织和活 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 2、国务院的立法权; 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
法权; 4、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 5、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的立法权; 6、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
我国法的形式(共七类)
名称法律形式制订单位
宪法宪法全国人大
XX法法律(民法通则除外)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XX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
XX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XX地方XX条例地方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XX地XX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地方规章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
XX公约、条约、协议、宪章、盟
约
国际条约
法的效力层级
■ 宪法至上
■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 新法优于旧法
【重点难点】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 同级别地方法规>同级别或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同级别人大制定的比政府制订的效力大)
■ 上级地方规章>下级地方规章
■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种类
一般规定建设工程领域
行政处罚(6类)
■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 责令停产停业
■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 行政拘留
■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
■ 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
■ 取消一定期限内投标资格
■ 责令停止施工
■ 降低资质等级
■ 吊销资质证书
■ 责令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行政处分(6类)
■ 警告
■ 记过
■ 记大过
■ 降级
■ 撤职
■ 开除。
五大法律体系
五大法律体系“五大法律体系”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包括的宪法及其相关法律、行政法及其相关法律、民商法及其相关法律和经济法及其相关法律这五个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另一部分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而国家基本法律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常也称为“母法”。
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则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从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来看,共包括宪法及相关法律(如《民法通则》、《刑法》、《合同法》等)、民商法(如《物权法》、《合同法》等)、行政法(如《立法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经济法(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刑事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如《公务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法官法》、《行政复议法》等)在内的基本法律及众多法律部门(包括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军事法规、劳动法规等)。
我国的立法宗旨,就是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个方面的工作纳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轨道,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
这里的“法制”不仅包含了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而且还包括法律思想、法律观念和法律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建设。
具体来说,我国的立法宗旨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实践又是理论。
依法治国,最终要落到依法治权上来。
只有依法治权,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同时,也只有真正做到依法治权,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进程,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依法治国。
法律知识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
法律知识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法律知识——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引言:在现代社会,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公民应该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以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义务。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和层级1. 法律体系的定义法律体系是指法律制度的结构和组织,是整个法律秩序的总体。
它包括了国家法律体系和国际法律体系两个层次。
2. 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1)宪法层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其他法律具有最高的效力。
(2)法律层级: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是国家重要的法律规范。
(3)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层级: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二、我国法的分类1. 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2. 民法民法是调整个人之间的权益关系的基本法律,包括了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合同法等。
3. 刑法刑法是调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犯罪与刑罚关系的法律,规定了犯罪行为、犯罪责任和犯罪刑罚等。
4.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行政关系的法律,包括行政管理法、行政诉讼法等。
5. 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包括工商法、招标投标法、劳动法等。
三、法律适用的原则和方法1. 法律的适用原则(1)法定原则:法律的适用应当以法律为依据。
(2)平等原则: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分贵贱、职务高低。
(3)公平原则:法律适用应当坚持公平正义。
(4)合法性原则:法律适用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和原则,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2. 法律适用的方法(1)严格解释法律(2)灵活解释法律(3)结合实际情况解释法律结语:通过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律的层级和分类,掌握法律的适用原则和方法。
中国的法律与司法体系
中国的法律与司法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独特而完备的法律与司法体系。
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是为了保障国家的法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的法律和司法体系进行探讨,以了解它是如何运作和应对挑战的。
一、法律体系的概述中国的法律体系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传统。
封建时代,中国实行“律法”和“礼法”相结合的制度,以强调社会和谐。
然而,现代的中国法律体系主要建立在大陆法系的基础上,这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法律体系之一。
该体系以国家法律为核心,包含了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文件。
中国法律体系具有一定的层级结构。
在最高层级,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修订的宪法。
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下一级别,国务院和中国各级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法律效力,并为各级法院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司法体系的组成中国的司法体系由多个层级的法院组成,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负责监督和管理全国的法院系统。
各级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和解决各类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则主要处理一些简单和较小规模的纠纷和争议。
中国的司法体系还包括检察机关,主要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基层人民检察院组成。
检察机关负责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追诉和依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它们在司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督和公正性的作用。
三、司法改革和挑战中国的法律和司法体系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中国的司法改革主要着重于提高司法公正性、加强司法独立性和保护人权。
一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包括推行审判公开、加强证据的审查和取证制度、完善法官选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然而,中国的法律和司法体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防止腐败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尽管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腐败,但仍有一些腐败事件暴露出司法体系中的不完善之处。
我国的法律体系
我国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指中国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石。
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和领域的法律组成,涵盖了国家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各个方面。
一、宪法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法律具有最高的约束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权划分,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
中国的宪法自1954年首次颁布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至今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
二、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都属于法律范畴。
法律起着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通过明确与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责任,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对行政管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
行政法规是法律的补充和细化,用于具体规范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行政法规有关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方面的规定。
四、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发布的对法律适用和解释的具体规定。
司法解释对于案件审理和法律适用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统一判决标准。
司法解释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次于宪法和法律的法律效力,为各级人民法院参考执行。
五、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
地方性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地方行政管理事务,如地方税收、城市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
地方性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属于辅助地位,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六、特别行政区法律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根据《基本法》自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体系,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法律在法律效力上属于次于宪法和法律的地位,但仍然拥有相对独立的法律规定和法治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是一个按照宪法规定的法律体系,它由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三大部分组成,以保证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立法,指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等规定,制定新法律或者修改现行法律,以便更好地保障人民权利义务和社会秩序。
立法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机关对既有法律的修改;二是按照宪法和其他法律,制定和修改新法律。
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律,审理民事、刑事和行政等案件,以便实施正当的判决。
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审判案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行政执法,指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行政程序和规定,执行行政法规,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
行政执法包括政府机构对政府法令的执行、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
我国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根基的法律体系,它是一个以宪法为最高法律,以总统、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为最高行政机关,以最高人民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的统一的法律体系。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国家的管理结构和行政程序,它是我国各级法律的基础,任何法律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国家的基本法律包括《宪法》、《民法总则》、《刑法》、《商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它们规定了国家的基本秩序,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我国的宪法、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的制定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他们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司法机关的职责是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审理民事、刑事和行政等案件,并依法作出正当的判决,以便实施法律。
行政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根据行政程序和规定,执行行政法规,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
行政机关对政府法令的执行、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有着重要的责任。
此外,我国法律体系还包括检察机关、律师事务所等,这些机构也起着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体系是一个以宪法为最高法律的法律体系,它由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三大部分组成,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保障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简述我国的法规体系
简述我国的法规体系我国的法规体系是指我国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的体系。
我国的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司法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级和种类的法律文件。
下面将逐个介绍这些内容。
1. 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权力的机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2. 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法律主要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对全体公民和组织具有约束力。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法规文件,主要用于行政管理领域。
行政法规对行政机关、公民和法人等具有约束力。
4.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下属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文件。
地方性法规主要适合于地方行政区域内的事务。
5.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的具体解释和适用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司法解释是补充法律或者解决法律适合方面问题的重要依据。
6. 司法规范性文件:司法规范性文件是法院为了指导审判活动,对法律适合和裁判工作所制定的文件。
这些文件是法院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裁判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
除了以上几种法规文件外,还有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对我国的法规体系起到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章等。
本文涉及附件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规》;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性法规》;5.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6.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规范性文件》;7. 《国家标准》;8. 《行业标准》;9. 《规章》等。
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 法律:是由国家权威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中国的法律体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指由法律规范、法律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等构成的整体体系。
在中国,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目前已初具规模,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法律规范的层次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职权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针对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规范。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对行政活动进行管理。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根据法律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法规。
二、法律行政机关的职责法律行政机关是指主管法律事务的行政机关,负责法律事务的管理和执行。
中国的法律行政机关主要包括司法部、公安部、检察院等。
司法部负责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司法行政工作,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权益。
公安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检察院负责检察刑事案件,保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三、司法机关的作用司法机关是维护法律权益的重要力量,负责审判和执行法律。
中国的司法机关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审判机关,负责监督和指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
高级人民法院是地区性的中级法院,审理重大刑事和民事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是县级以下的法院,审理普通刑事和民事案件。
四、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法律服务机构是为公民和法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等。
律师事务所是专门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的机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代理。
法律咨询机构为公民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
五、法律体系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法律体系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法律体系的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司法公正和司法执行力度仍需要加强,确保法律的公平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
我国的立法体系
我国的立法体系
我国的立法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国家的政
治制度、权力机构、公民权利等进行了基本规定。
2.法律: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规范,包括刑法、民法、劳动法、商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的规范,用于管理行政事务、保护公共利益,如行政许可法规、行政处罚法规等。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
定的法规,适用于本地区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生活,如地方教育条例、地方环境保护条例等。
5.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规章,用于具体
行政管理和实施法律的细则,如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各类规章、规定等。
这些法律文件相互关联、相互配套,形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社会发展。
同时,我国的立法体系还包括法律解释、司法判决和法律实施的各项规则和制度。
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1宪法:(选举法、国籍法、组织法、区域自治法);2民法商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招标投标法);3行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筑法等);4经济法:(标准化法、节约能源法、反垄断法、政府采购法、);5社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矿山安全法等)6刑法:(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仲裁法)、(二)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1、法的形式(1)宪法:全国人大;(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3)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4)地方性法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所在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条例”)(5)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办法”、“规定”)(6)地方规章:省政府、省会所在的市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7)国际条约注: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2、法的效力等级。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安全生产法》优于《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招标投标法》优于《合同法》;(3)新法优于旧法:《物权法》优于《担保法》;(4)特殊情况1)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2)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3)地方性法规、规章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构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4)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注:人大与政府相互制约)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我国法律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是指中国国家所采用的法律和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和组织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法律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特点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体系的层次结构我国法律体系具有明确的层次结构,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等多个层次组成。
1. 宪法层次:宪法是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权力机构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法律层次: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对具体领域进行规范的基础性法律,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3. 行政法规层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主要用于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规范。
4. 地方性法规层次: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适用于相应地区的行政管理工作。
5. 部门规章层次:部门规章是由各个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具体规定,用于对行政管理事项进行规范。
6. 司法解释层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对法律、法规的适用进行具体解释,对于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二、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我国法律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以社会主义法律为基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2. 宪法至上原则: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等都必须依据宪法合法性才能生效。
3. 社会主义法治:我国法律体系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和法治原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的平衡。
4. 综合性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包括了多个不同领域的法律和法规,涉及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5. 独立的法律专门机构:我国设立了独立的司法机构,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对法律的解释和执行。
三、我国法律体系的相关法律制度我国法律体系涵盖了丰富的法律制度,以下是其中部分重要的法律制度:1. 刑法:刑法是我国惩治犯罪行为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犯罪行为的种类、构成要件以及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等。
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20分)参考答案一:包括以下法律部门:⑴宪法。
(2)实体法律部门。
包括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3)程序法律部门。
参考答案二: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形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完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宪法比其他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内容方面.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因此,宪法是国家法律当之无愧的“家长在宪法的统帅下,形成了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参考答案三: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部门、民法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刑法部门、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部门共七个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参考答案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其相关法部门、民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刑法部门以及程序法部门。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
我国法的形式〔共七类〕
名称法律形式制订单位
宪法宪法全国人大
XX法法律〔民法通则除外〕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XX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
XX规定、方法、实施细则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XX地方XX条例地方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XX地XX规定、方法、实施细则地方规章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XX公约、条约、协议、宪章、盟约国际条约
法的效力层级
■ 宪法至上
■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 新法优于旧法
【重点难点】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 同级别地方法规>同级别或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同级别人大制定的比政府制订的效力大〕
■ 上级地方规章>下级地方规章
■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种类
一般规定建设工程领域
行政处罚〔6类〕■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 责令停产停业
■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 行政拘留
■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
■ 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
■ 取消一定期限内投标资格
■ 责令停止施工
■ 降低资质等级
■ 吊销资质证书
■ 责令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
行政处分〔6类〕■ 警告
■ 记过
■ 记大过
■ 降级
■ 撤职
■ 开除
【分类】
主刑附加刑
■ 管制
■ 拘役
■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 驱逐出境。
中国法规体系
中国法规体系概述:中国法规体系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发布和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组合。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中国的法规体系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的层级结构、主要法律体系和法律实施机构等方面进行介绍。
法律的层级结构:中国法规体系具有一定的层级结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对国家的制度和权力进行了规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包括民法、刑法、劳动法等。
行政法规是政府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主要规范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具有当地效力的法规,主要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
规章是由政府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构制定的具有具体约束力的规定,主要用于细化法律和法规的具体执行细则。
主要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
民法是保护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方面。
刑法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犯罪行为和刑罚的规定。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
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劳动合同、工资福利等方面。
环境法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
法律实施机构:中国的法律实施机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重大刑事和民事案件,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负责对犯罪案件进行检察监督,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的执法机构,负责侦破刑事案件、维护社会安全。
此外,还有各级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地方机构,负责处理各类法律纠纷和犯罪行为。
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
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体系是维护国家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多个层级、多个部门和多个法律形式构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一、宪法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审查制度、基本权利和自由等内容,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我国其他法律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二、法律法律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是指导国家、社会和公民行为的重要法规。
我国法律主要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它们对各个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用于规范和约束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
行政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充当着对具体情况下的法律规范的补充和细化。
四、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制定的法规,用于规范和约束地方行政机关的行为。
地方性法规相对于上级法规来说,具有较为局部性和特定性。
五、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司法解释,用于解释法律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司法解释对于法律的实际操作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党内法规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党内规则,用于规范和约束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干部的行为。
党内法规在党的建设、党的纪律和党的领导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复杂,法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各个法律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规范了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行为,旨在维护国家制度的稳定、社会秩序的正常和公民权益的平等。
有效运行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法律体系
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
【分析】有法可依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
构成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主要有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程序法7个法律部门。
1、宪法及其相关法作为部门法之一的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主导性的法律部门,是其他部门法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最高依据,处于特殊的地位和起着特殊的作用。
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除了包括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文件外,还包含有一些处于附属层次的法律文件: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国籍法、国旗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权利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权法,等等。
2、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调整行致管理活动中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发生的行政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组成的。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行政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是规范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行政法规作为一种法的渊源,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是由众多的单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的。
行政法可以分为—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等等。
特别行政法则指对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适用的法律、法规。
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有:国家安全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监狱法、土地管理法、高等教育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海关法,等等。
3、民商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商法分为民法和商法两个次级法律部门。
关于民法和商法是分立还是合一,各国做法不268尽相同。
从立法模式上看,我国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模式。
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收养、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商法是民法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指调整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法是在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商事活动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4、经济法是有关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经济法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的法律,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方针和政策的法律,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统计法,农业法,企业法,银行法,市场秩序法,税法,等等。
5、社会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关于这一法律部门的理论还不完善。
一般认为,社会法是指调整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该部门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范,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规范,如劳动法与
社会保障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能源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法等;促进社会公益的法律规范,如社区服务法、彩票法、人体器官与遗体捐赠法、见义勇为资助法等;促进科教、文卫、体育事业发展的法律规范,如教师法、科技进步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卫生法,等等。
6、刑法是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是一个传统和基本的法律部门,在国家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法律部门。
我国有关犯罪和刑罚的基本规定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一法典中。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单行决定。
这些规范都是刑法部门的组成部分。
7、程序法部门指规范因诉讼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由诉讼程序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两部分构成。
诉讼程序法是有关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称诉讼法。
我国的诉讼法主要由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组成。
非诉讼程序法主要包括仲裁法、律师法、公证法、调解法等基本法律构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