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春秋战国)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出现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
秦 秦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 汉朝稳固边疆并拓展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北方:五胡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再现民族 融合第二次高潮
唐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灵活政策,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两宋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与和,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目录 CONTEN T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 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01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奠基
【 学习聚焦: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 统 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学习任务2: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体制
史料阅读: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 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 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 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 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 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东北
忽必烈封八思巴为 帝师,领宣政院事
西藏
云南
在福建晋江设澎湖 巡检司经略台湾
台 湾
2.结合历代疆域地图了解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或官职及边疆管理制度
明朝卫所和土司的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
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
接受朝廷征调军队(羁麋性质)
瓦
剌
奴儿干都司
东北
设都司、卫、 所,加强对女 真等族的管理
初一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课件
提高文化软实力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提升本国的文 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和平稳定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增进 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减少冲突与战争,促进国 际和平与稳定。
推动多边主义
对外友好往来有利于推动 多边主义,加强国际组织 的作用,解决全球性问题。
应对全球挑战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各国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 国犯罪等。
对外友好往来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 国际游客到本国旅游,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对外友好往来还有助于推动跨国公司和人才的流动。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人才, 可以推动本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06 对外友好往来的未来展望
面临的挑战
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外友好 往来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繁荣阶段
总结词
对外友好往来达到鼎盛,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详细描述
进入繁荣阶段后,对外友好往来达到鼎盛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中 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逐渐形成,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 泛的伙伴关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一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课件
目录
• 对外友好往来的背景 • 对外友好往来的发展历程 • 对外友好往来的影响 • 对外友好往来的代表人物 • 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与价值 • 对外友好往来的未来展望
01 对外友好往来的背景
历史背景
古代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提升本国的文 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和平稳定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增进 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减少冲突与战争,促进国 际和平与稳定。
推动多边主义
对外友好往来有利于推动 多边主义,加强国际组织 的作用,解决全球性问题。
应对全球挑战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各国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 国犯罪等。
对外友好往来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 国际游客到本国旅游,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对外友好往来还有助于推动跨国公司和人才的流动。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人才, 可以推动本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06 对外友好往来的未来展望
面临的挑战
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外友好 往来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繁荣阶段
总结词
对外友好往来达到鼎盛,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详细描述
进入繁荣阶段后,对外友好往来达到鼎盛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中 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逐渐形成,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 泛的伙伴关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一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课件
目录
• 对外友好往来的背景 • 对外友好往来的发展历程 • 对外友好往来的影响 • 对外友好往来的代表人物 • 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与价值 • 对外友好往来的未来展望
01 对外友好往来的背景
历史背景
古代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历史复习课件:中国的对外关系 (共41张PPT)
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 过中国入世。
2001年上海APEC会议
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领导人会议
【知识链接】 我国现代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两会大幕甫落,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开始聚 焦习主席开始的俄罗斯、非洲之行,从中国发 展新方略转向中国外交新开篇。
玄奘
鉴真
马可.波罗
郑和
三、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和条件
2. 条件: A. 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先进地位 B. 多数王朝的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海陆交通发达 D. 科技发达 E. 杰出人物的作用
思考:综上所述 ,我国历史上对外 政策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给我国什么启 示?
说明:开放则国强!闭关锁国则 导致落后!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实现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978年后)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我国现代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 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 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中国代表团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 会,却遭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待 遇”是什么?后来,我国代表并没有在《凡 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由于什么原因?
答:拒绝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还无理 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 本;五四爱国运动斗争的结果。
图 三 尼 克 松 访 华
(3)图三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之 前两国最直接的对抗是什么?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35张PPT)
向近代外交转型的缓慢和曲折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认 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 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 向闭关锁国。 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 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 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 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 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 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中国古代史上民族关系如何?
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怎样?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匈
奴
1.民族分布 氐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
民族 国家历史的
羌
开始。
南越
乌桓
夫 余
2.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
中央:设官 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 管理 来管理民族事务。(典客:秦
设武威、张掖、酒泉、
敦煌四郡,合称“河 西四郡”,成为中原
前往西域的要道
东
护乌桓都尉
北
③一屯、戍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西方的屯田卒,不 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 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课件
② 东汉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3.隋唐时期
特点:海陆并举
4.两宋时期
5.元朝时期
特点:陆路受阻,海路发达。
特点: 海陆通道恢复畅通
1)原因:
13世纪,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
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
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发达;
③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
⑤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
2)海路:
港口城市发展——广州、明州、泉州 贸易物品——出:丝织品、瓷器等(手工业品)
入:香料、珠宝等
3)成就:
外贸税成为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及航海造船技术,传入欧洲,对西方向近代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6.明清时期
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清朝——康熙时期,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仿唐建立中国中
③佛教交流代表:
央集权制度
鉴真、空海
隋:从南海郡出航 到达赤土国(今马 来半岛南部) 唐:很多人到南洋 谋生
10世纪初,建高丽
王朝,仿唐制设三
省六部、引入科举、
儒学广泛传播
从东汉到北 朝,印度佛 教伟传入中 国,东晋法 显和唐朝玄 奘远赴天竺 取经,伴随 着佛教东传 而来的异域 文化,对中 国多方面产 生了深远的 影响。
陆
陆路经河西 走廊向中亚、 西亚延伸
①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 掌管通商事务 ②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繁 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③唐朝与大食国接触,中 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宋朝: 北方陆路交通受阻 元朝:
陆路通畅
①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 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 易体系,实行海禁及闭关锁 国政策 ②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 对外关系慢慢转型。
3.隋唐时期
特点:海陆并举
4.两宋时期
5.元朝时期
特点:陆路受阻,海路发达。
特点: 海陆通道恢复畅通
1)原因:
13世纪,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
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
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发达;
③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
⑤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
2)海路:
港口城市发展——广州、明州、泉州 贸易物品——出:丝织品、瓷器等(手工业品)
入:香料、珠宝等
3)成就:
外贸税成为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及航海造船技术,传入欧洲,对西方向近代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6.明清时期
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清朝——康熙时期,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仿唐建立中国中
③佛教交流代表:
央集权制度
鉴真、空海
隋:从南海郡出航 到达赤土国(今马 来半岛南部) 唐:很多人到南洋 谋生
10世纪初,建高丽
王朝,仿唐制设三
省六部、引入科举、
儒学广泛传播
从东汉到北 朝,印度佛 教伟传入中 国,东晋法 显和唐朝玄 奘远赴天竺 取经,伴随 着佛教东传 而来的异域 文化,对中 国多方面产 生了深远的 影响。
陆
陆路经河西 走廊向中亚、 西亚延伸
①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 掌管通商事务 ②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繁 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③唐朝与大食国接触,中 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宋朝: 北方陆路交通受阻 元朝:
陆路通畅
①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 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 易体系,实行海禁及闭关锁 国政策 ②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 对外关系慢慢转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共66张ppt)
与对外交往
民族 对外 关系 交往
主讲:陈老师
01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目录
02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民 族 关 系
0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CONTENTS 04
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05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06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01 先 秦 与 秦 汉 时 期
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 之辨走向华夏认同。
秦朝的民族关系
秦朝地位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开始
民族分布
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 东北的夫余、乌桓 [wū huán], 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 南方的夷、越。
《三国志·夫余传》载, “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冤千里,南与高 句丽、东与抱娄、西 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东北
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汉朝的民族关系
屯戍政策
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 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 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 督率戍卒屯田。以军屯为主
屯戍政策的影响 (1)有利于在西域地区发展农耕,加强对 西域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3)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有利于就地解 决了军队的给养,为守边、作战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减少内地转输劳务 费和人民徭役之苦(军屯) (4)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之辨走向 华夏认同。 (2)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汉是中 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第一次民族大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第二次民族大交 融。
民族 对外 关系 交往
主讲:陈老师
01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目录
02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民 族 关 系
0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CONTENTS 04
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05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06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01 先 秦 与 秦 汉 时 期
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 之辨走向华夏认同。
秦朝的民族关系
秦朝地位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开始
民族分布
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 东北的夫余、乌桓 [wū huán], 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 南方的夷、越。
《三国志·夫余传》载, “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冤千里,南与高 句丽、东与抱娄、西 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东北
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汉朝的民族关系
屯戍政策
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 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 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 督率戍卒屯田。以军屯为主
屯戍政策的影响 (1)有利于在西域地区发展农耕,加强对 西域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3)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有利于就地解 决了军队的给养,为守边、作战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减少内地转输劳务 费和人民徭役之苦(军屯) (4)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之辨走向 华夏认同。 (2)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汉是中 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第一次民族大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第二次民族大交 融。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ppt课件
①②④
D ①②③
4。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 海活动
A、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A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量购买 D、亚非各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5。“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14、2017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12周 年纪念日暨中国航海日。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B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15、下图绘制了榜葛剌国进贡麒麟的场景(麒麟即索马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抒发 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友好往来与战争冲突并存
五、清朝对外关系
夯实基础
1。1662年_郑_成_功__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 之久的台湾。
2。清朝对外实行_闭_关_锁_国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特许“__广_州_十_三_行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P64 3。元朝时,意大利商人_马_可_·_波_罗_来到中国,深受 元世祖的信任。
四、明朝的对外关系
夯实基础
1。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_玉_米_、_甘_薯_、_马_铃_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2。_景_德_镇_是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青_花_瓷_ 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郑和下西洋(目的、时间、成就、特点、影响)
读P72《郑和下西洋》图,回答: 1)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A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D ①②③
4。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 海活动
A、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A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量购买 D、亚非各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5。“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14、2017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12周 年纪念日暨中国航海日。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B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15、下图绘制了榜葛剌国进贡麒麟的场景(麒麟即索马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抒发 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友好往来与战争冲突并存
五、清朝对外关系
夯实基础
1。1662年_郑_成_功__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 之久的台湾。
2。清朝对外实行_闭_关_锁_国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特许“__广_州_十_三_行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P64 3。元朝时,意大利商人_马_可_·_波_罗_来到中国,深受 元世祖的信任。
四、明朝的对外关系
夯实基础
1。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_玉_米_、_甘_薯_、_马_铃_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2。_景_德_镇_是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青_花_瓷_ 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郑和下西洋(目的、时间、成就、特点、影响)
读P72《郑和下西洋》图,回答: 1)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A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中国外交PPT
——
探 究 图一 郑和下西洋 图二 任 务 (1)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
新航路开辟
【文汇历史——中西文明碰撞】
中 国 对 外 交 往 探 究 任 务
材料一 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 的“十全武功”时,路易十六正躺 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 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 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 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 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 20世纪70年代末起至今,中国取得 外交成就的原因。
中 国 现 代 对 外 关 系
历史上的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风 霜,当今中国已经重新回到世界。对外 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 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外交的成败。历史让 我们明白,只有开放才有发展,也只有 强大才有自信的外交。
探究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 中 国 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探究 任务。 对 外【图说历史——架起沟通桥梁】 交 往
1、根据材料,《时代》周刊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有关对 周恩来的描述,美国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 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中 国 现 代 对 外 关 系
材料二:1979年《时代》周刊惊叹: “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 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 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 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中 国 古 代 对 外 关 系
第一篇 开拓与辉煌之路
张骞
郑和
中 国 古 代 对 外 关 系
知识梳理
历史时期
历史人物 张骞
历史事件 张骞通西域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 朝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49张PPT)
(2)民族政策:
①行汉法(运用儒学治国)
②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 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四等人制)
(3)管理机构:
设立宣政院, 西藏 管理佛教和藏
族地方事务。
(西藏正式归属 中央管辖)
东北 云南
设立行省
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
八思巴:忽必烈 继承汗位后,封 为国师,即大元 帝师,统天下佛 教徒。至元元年 (公元1335年) 使领总制院(即 宣政院)事,统 辖藏区事务。后 制成蒙古新字, 加号大宝法王。
2.唐朝的民族关系 (3)具体表现:
西北 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与西藏吐蕃政权进行和亲、会盟:
西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西南
云南 多位南诏王经唐朝政府加封;南诏王
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唐 阎立本《步辇图》 拉萨大昭寺的唐蕃会盟碑
唐朝人陈陶 在《陇西行》诗 中写到“自从贵 主和亲后,一半 胡风似汉家”。
①汉初,国力弱,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北方
②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 大获全胜,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地区。
③东汉初,匈奴分裂,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刻铭燕然山。
西方 ①汉武帝时,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 (西域) 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
②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l777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月17日,这是土尔扈特 历史上最可纪念的日子,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率领下,他 们车辚辚,马萧萧,浩浩荡荡,义无返顾踏上回归祖国 的征程。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热河·皇帝城》中这 样写道:“整个部落异口同声地发出吼声,我们的子孙 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经过半年多的浴血奋战,土尔扈特人行程上万里, 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 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于 l771年7月l7日,抵达 伊犁河畔,实现了东归。土尔扈特部归来受到祖国各族 人民的欢迎,清政府从陕西银库拨银三百万两,同时勘 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 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第一节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ppt课件
二.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A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B 造船技术的发达 C 指南针的运用 D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出 航
.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航行中的郑和宝船
.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 模型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七次
海船规模 最大:长44丈,宽18丈 船数 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 界航海活动的先驱。
2、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 好关系。
.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
返回
玄奘西游
1、《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 的重要典籍;
2、翻译了印度的大量佛经,并将中 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两国文化交 流。
.
四、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哪儿?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及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
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
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
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
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
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
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
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 郑和(1371—1435) 国不久病逝。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一.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三、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 玄奘负笈图
玄奘西游 时间: 唐太宗时期
经过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 发前往天竺求学。
A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B 造船技术的发达 C 指南针的运用 D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出 航
.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航行中的郑和宝船
.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 模型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七次
海船规模 最大:长44丈,宽18丈 船数 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 界航海活动的先驱。
2、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 好关系。
.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
返回
玄奘西游
1、《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 的重要典籍;
2、翻译了印度的大量佛经,并将中 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两国文化交 流。
.
四、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哪儿?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及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
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
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
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
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
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
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
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 郑和(1371—1435) 国不久病逝。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一.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三、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 玄奘负笈图
玄奘西游 时间: 唐太宗时期
经过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 发前往天竺求学。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共15张ppt)
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与和, 加快了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 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古代的民族关系
(一)阅读课本,完成新课程的课前预习,梳理从秦至明清时期 的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历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进行交往 交流交融,并用1-2个史实来说明。
二、万国来”朝“,和平友好—古代对外交往
鸿胪寺 官员
东罗马 使节
东北少数 民族使节
高丽使节
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古代的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民族融合高潮
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 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 推进民族交融;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民族大交融趋势出现。
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
区广泛而直接的管②理注。重清军王事朝防…卫…以和积行极政态体度制治改理革边;疆各民族,
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
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③院因,地主制管宜边,疆因民族俗事而务治,;地方则因地制宜 采用不④同治的理统方治式体多制。样化;
二、万国来”朝“,和平友好—古代对外交往
(一)对外交往概况 1、交往史实:
张骞开之路 甘英使大秦 武帝赐金印
秦汉
隋:裴矩驻张掖 交往赤土国
唐:接触大食国 日派遣唐使
西亚阿拉伯 东亚辟新路 联系朝与日 泉州外贸港
西征扩商路 马可波罗到
趋隋唐势:从开放两包宋 容到保守元朝封闭
中俄尼布楚 定东部边界 英使团来华 清关交往门
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古代的民族关系
(一)阅读课本,完成新课程的课前预习,梳理从秦至明清时期 的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历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进行交往 交流交融,并用1-2个史实来说明。
二、万国来”朝“,和平友好—古代对外交往
鸿胪寺 官员
东罗马 使节
东北少数 民族使节
高丽使节
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古代的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民族融合高潮
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 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 推进民族交融;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民族大交融趋势出现。
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
区广泛而直接的管②理注。重清军王事朝防…卫…以和积行极政态体度制治改理革边;疆各民族,
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
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③院因,地主制管宜边,疆因民族俗事而务治,;地方则因地制宜 采用不④同治的理统方治式体多制。样化;
二、万国来”朝“,和平友好—古代对外交往
(一)对外交往概况 1、交往史实:
张骞开之路 甘英使大秦 武帝赐金印
秦汉
隋:裴矩驻张掖 交往赤土国
唐:接触大食国 日派遣唐使
西亚阿拉伯 东亚辟新路 联系朝与日 泉州外贸港
西征扩商路 马可波罗到
趋隋唐势:从开放两包宋 容到保守元朝封闭
中俄尼布楚 定东部边界 英使团来华 清关交往门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9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左为清末《封燕然山铭》拓片局部;右为2017年蒙古国杭爱山发现的碑刻原件。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PPT实用课件 鲁教版
中 清统治的衰落,
国 中国技术落后,英国处
纺 车
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
与 英
2、当时中国实行了什
国 么外交政策?有何影响?
织
布 机
闭关锁国,一定程度上
起到自卫作用。使中国
在3、世从界中上我落们伍得了到怎样
的启示?
开放则兴闭关则败, 坚持对外开放 落后就要挨打
合作探究
从西汉到清朝我国古代的对外交 往(尤其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通过各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既影响 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程 西汉: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
欧洲
唐朝:
贞观年间遣唐使来华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
贞观年间玄奘西游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对外开放的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宋朝: 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并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反击战 闭关锁国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张骞出使西域
⑵ 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 、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鉴真、玄奘
⑶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
哪一项成就?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共16张ppt)
4.汇聚之势
思考:对比明、清统治者对待修长城的态度,康熙认为安定边疆的关键是什么?
境土弥合,民心聚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势所趋
材料:秦筑长城以来,汉、唐、 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 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康熙
(二)汇聚之治
1.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阶段
思考: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凝聚着怎样的精神内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汇聚与辐散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1. 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边疆管理制度。 2. 中华民族汇聚的原因。 3. 对外关系的“朝贡贸易”体制。 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3.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阶段和发展时期 思考:读图并据材料,分析明清对历代治边的“继承”和“发展”如何体现?
都司卫所
武力平乱
《尼布楚条约》
继承: 因俗而治
册封法王清朝基本奠定中国疆域版图,册巩封天我国国土领域 内,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建 立的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
【国家关系】专门指中国 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 包括与近邻——东亚的朝 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 国,中亚、西亚、欧洲、 非洲各国之间的交往,到 16世纪逐渐扩展到美洲 之间的交往。
一、汇聚: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一)汇聚之因
都司、册封 茶马互市
土司制
册封喇嘛 驻藏大臣
改土归流
收复 台湾
2.汇聚之源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3.魏晋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民族迁徙(“五族内迁”)
民族交流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汉化政策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经济开发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Ø历史纵横(P6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 融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 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 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 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 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 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 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 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 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 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 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 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 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屯戍政策:开发边疆,移民屯田
含义:“屯田戍边”是我国防守 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屯田指汉 代以来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 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 荒废田地。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 边疆守卫的意思。
屯戍作用: 经济:有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北方匈奴): 西汉:和亲、三击匈奴; 东汉:刻铭燕然山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中央): “设大鸿胪
(西北)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 民共同屯田。 特点:①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 官员负责管理;②屯田主要分布 在北方和西域 地区;③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朝贡义务外, 其余一切事务均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文档27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因分析 本题易误选A项,错因在于没有很好地
理
解“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历史概念。当时允许广州
一地与外通商,并不是禁绝外贸。
纠错心得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近代史上非 常重要的历史概念,而教科书中却没有明确解释,故 学生对此概念的内涵并不完全理解。鸦片战争前夕清 政府虽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对外贸易的口岸并没 有完全关闭,对外交往并没有禁绝,当时只允许广州 一地与外国贸易。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把重要历史概 念理解全面。
知识点一 两汉时期 1.与朝鲜的往来
两汉时朝鲜半岛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 汉武帝和光武帝,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其中的辰 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 称 谓与秦相似,有人因此称之为“秦韩”。当时,中 国 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2.与日本、越南的交往 (1)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国家和汉朝往来;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
一、选择题
1.《后汉·东夷传》载:辰韩“其名国为邦,弓为弧,
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上
述材料表明 A.张骞通西域传播了先进文化
(B)
B.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C.秦朝语言中有外来词汇
D.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辰韩的语言称谓皆与
关于唐朝与清朝对外政策的比较
(1)对外政策: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清朝对 外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对外贸易。 (2)产生原因: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疆域 辽阔,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唐朝统治者比较开明, 注重发展对外交往。②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得到迅 速发展,不断骚扰我国边境地区;清朝统治者的愚昧 无知。 (3)不同影响:①唐朝的对外交往扩大了唐朝的对 外交流,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增强了唐朝的国力。 ②清朝的闭关自守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了 中国的落后,为19世纪中期中国被动挨打局面的出 现埋下了隐患。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2)和印度半岛: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 往大大加强。
(3)与中亚、西亚:中亚一些国家同隋唐往来密 切,一再遣使前来,带来名马、异药等物产。其中 与波斯的交往尤为密切,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了一 个半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
(4)与欧洲: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往还,东罗马的 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 欧洲。
北,朝鲜国;正东偏北,日本国;西南,安南
国……
——《皇明祖(明太祖)训箴戒章》
材料二 自嘉靖元年(1522年)罢市舶,凡番(指 日本)货至,辄赊于奸商。久之,奸商欺冒,不肯偿。 番人泊近岛,遣人坐索不得,出没海上为盗。久之, 百余艘,盘踞海上,日掠我海隅不肯去。 ……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 得志,群不逞者,皆为倭奸细,为之向导。
2.汉朝时期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 始走向世界。举史实说明以上结论,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说明:政治方面,与朝、日往来密切,东汉光 武帝还赐给日本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东汉甘 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加强了与西亚的友好往 来;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把 象牙等礼物送给汉桓帝。经济方面,中国的冶金等 一些生产技术传到朝、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 丝和丝织品传到西亚、大秦,中西商贸发展起来。 文化方面,汉朝先进的科技文化远播西亚、欧洲, 并对东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原因:经济发展、国 力强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对外政策开明; 张骞开辟中外交通新纪元。
(1)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 (2)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城市设有“新罗坊”“新 罗 馆”,接待新罗商旅。 (3)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 (4)新罗与唐朝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新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 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交往 (1)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唐朝时,日本十多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本讲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对外交 往、 对外交通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对外开 放,通过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博采众长,是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 原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 国,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外关系也逐 渐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
4.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1)安息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还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 手贸易,大获其利。 (2)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 行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 (3)《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 的使者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 往来的最早记载。
——傅衣凌主编《明史新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的对外政策及制定政策 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对外关系发生的变化及 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朝对外关系又面临着 怎样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内外原因。 解题指导 此题是典型的归纳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信 息解答问题的材料解析题。这类题目的答法为 (1)先浏览材料、粗略了解材料信息。(2)审读 设问,逐问作答。(3)凡设问为“根据材料X,指 出(归纳概括)……形式”,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答案。 答案(1)睦邻友好,永不侵犯。周边国家地少人稀, 得之无甚价值。 (2)东南沿海出现“倭寇之患”。明中期,海防松 弛,倭寇以中国商人不守信用为借口,侵犯沿海地 区;中国一些奸民与倭寇勾结。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1)条件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 ②对外交通畅通。 ③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等。 (2)途径 ①官方和民间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 交流。 ②官方派遣留学生和使节,隋唐时期表现较为突出。 ③宗教传播,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利玛窦来华 等。
知识点二 隋唐时期 1.和新罗的往来
考向二 从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特点的角度命题 立意分析: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 的特点,并出现了一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如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自守政策等。 命题角度应着眼于这些带有时代特色的历史现象方面。 3.(1)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什么?概述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 (2)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哪些 新变化? 答案 (1)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政策的显著特 征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材料三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番舶托言舟 触风涛,愿借濠镜(即澳门)地曝诸水渍货物,海道 副使汪柏许之。……番人之居澳,自汪柏始。
——《澳门纪略》
材料四 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退出 澎湖后,遁入台湾……宋克(荷兰殖民者头子)以甜 言蜜语和十五匹粗棉布骗取新港社平埔族人的大片土 地,把势力伸入台湾本岛,以后在此建筑普罗文查堡, 即赤嵌城……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基本上完成对台湾 南部的占领。
秦相似这一信息可判断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2.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
(2)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 的,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3)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4)日本的各级学校教授儒学。 (5)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6)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 备和中国的鉴真等。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 往 (1)和东南亚: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 家有往来。彼此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4)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5)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2.清朝前期 (1)郑成功收复台湾: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 兰殖民者。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①明清之际,俄国强占 了我国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②1685年和1686 年,康熙帝两次组织自卫反击战。③1689年,中 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主要内容是以使节往来、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 (2)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表现在: ①欧洲殖民者对我国开始侵略活动。葡萄牙殖民者 占据澳门;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沙俄侵入我国黑 龙江流域。②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斗争。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组织 自卫反击战,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东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 流,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欧洲先进 的水利方法。④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中 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发展 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 潮流。
知识点三 明清时期 1.明朝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次航 海,出使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2)华侨开发南洋: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 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勾 结倭寇,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率戚 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并与俞大猷相配合,重创倭寇。 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3)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随着资本主义的
兴起、发展,欧洲殖民者东来,侵略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中国仍“闭关锁国”的含义。
【示例2】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B策
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考向一 从丝绸之路和东亚文化圈等秦汉对外关系 的角度命题 立意分析:秦汉时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期,丝绸 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两条重要通道。 秦汉时期也是东亚文化圈形成的时期。所以丝绸之路 和东亚文化圈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读下图: 请回答: (1)汉代西域包括哪些地方?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