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分析●课程标准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钢铁工业的两大巨头——鞍钢与宝钢的分析,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理解现代工业区位因素选择的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导致了工业区位因素的不同。
具体可以结合周围的工厂企业为例分析它们的区位因素。
教材以鞍钢和宝钢为例,分析了工业区位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发生改变,进而对工业的选址和发展产生影响。
●设计思路二、教学过程引入:“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2005年4月17日《广州日报》头条问题:从这则新闻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你如何解释这种转变?学生讨论小结:现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的信息十分重要,企业的各项技术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改变。
这些就是工业布局应注意的区位因素。
简述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与农业区位因素不同,体现在它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的产品等。
影片: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从影片中看出工业的区位因素1.工业的区位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工人、政府等因素。
这些因素又称之为工业的投入,生产出来的产品又称之为工业的产出。
问题:考虑到以上因素,给你一个钢铁厂,你会将它布局在哪里呢?广州还是韶关?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估计大部分会回答在广州,考虑到的是经济效益)小结:因此在考虑工业的布局时,往往会从经济效益出发,从本质上说,工业的发展以经济效益为本。
寻求成本最低。
例如,世界钢铁工业的布局发展。
2.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以及它的变化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与变化假设燃料地(煤产地)、原料地(铁矿区)、市场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是联系三地的唯一的交通线,利用以下图表中的数据,计算不同地点的运费,填入下图各地点的框图中,比较各地运费,选择钢铁厂的最优位置。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素质 工 资 水 平
让你选建一个钢铁厂,你要考虑哪 些因素? 土地局 银行 气象台 煤矿 冶铁厂
劳务市场 自来水公司 供电局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是:从经济利 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 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 本获取最高利润(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出发点
目的
厂商
经济效益
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理想区位条件 现实区位选择
充足的原料和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 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条件的地方
原料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动力导向型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技术导向型
主导区位因素
假设下列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如下表
工业 部门 原材料 和运费
A 15
工 资 35
20 20 25
技术 研发 10
10 10 40
其他
25 25 25 20
产品 运费
15 10 35 10
B
C D
35
10 5
根据材料,判断石化企业的导向类型? 原油运输过程相对安全,不易爆炸;
各种成品油运输途中易燃易爆
为了节约产品运输费用和充分满足各地对石油产品的 广泛需要,有利于石油加工工业的均衡布局,通常都 是用输油管道(或油船、油罐车)将原油送到消费区 进行炼制加工,就近提供消费。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区位理念是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更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二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在该单元中具有核心的地位,是学习该单元各主要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为后面知识做辅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生对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工业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又因涉及到大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涉及到的地理背景知识较多,因此难度也较大。
借助信息技术与本节课的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这就为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和方法基础。
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地理过程、总结地理原理等活动实现地理思维的发展。
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启发、互相补充沟通,求得新的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等。
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新课标的要求,力求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本节课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多,使学生感到很难学,必然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的现象,有的甚至干脆放弃。
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本节课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恰到好处的整合在一起。
这种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融于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的运用(一)运用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提供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创设情境型:可以真实的模拟地理环境,调动学生探索欲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区域性。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公开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公开课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课标要求与解读1.课标内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课标解读: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能通过读图应用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知识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3.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区位因素是因时因地而不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工业区位的选择。
4.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分析与处理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与农业相比,除水源和土地外对自然条件依赖不大,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灵活得多,也复杂得多。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本章的核心,是理解各节主要内容的基础。
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运用、分析。
教材以图示的方法,从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入手,引导学生从决策者的角度分析选择工厂区位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可以充分利用教材P58页图列出的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因素怎样影响到工业区位的选择。
引出工厂区位选择的目的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在教学不同的工业部门选择区位时考虑的主导因素不同而分类成五种导向型工业时,可采用列表的方法,让学生对比、分析、填表。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工业,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也不一样,并且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几个。
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工业区位的选择教材是以宝钢和鞍钢为案例,进一步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使其变化的因素。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我分别使用世界、中国和广州三个案例来说明。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知识目标1.了解工业的投入和产出要素。
2.了解工业的发展概况及不同阶段的特点。
掌握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及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生活,进行一次工业生产活动的调查,简要绘出其生产联系图并作说明。
2.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分析判断我国工业发展的新趋向、新变化。
德育目标1.从工业的发展史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并领会人类应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2.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实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渗透素质教育。
※教学重点1.工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
2.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1.工业的发展历程。
2.市场经济的完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1.联系实际工业生产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工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及发展变化,把自己置身于工业生产活动的环境中,了解工业生产情况。
2.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归纳、总结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要素及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把工业的生产过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阶段。
※教具准备当地工业企业的相关生产资料,新闻报刊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课件,采用投影仪灵活投影一些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农业生产相对应的工业生产,同样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基础部门,在现代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们从本节课开始,来逐步学习本单元的后半部分内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工业生产活动。
[新课教学]4.1 工业生产活动(板书)引言:1.工业的概念(板书)工业是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农产品及矿产品进行加工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和农业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两大物质生产部门。
一般地说,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工业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呢?2.工业的生产过程(板书)工业生产同农业生产的过程不同。
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像农业那样强,它一般不受季节和地带约束,所以,工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生产也比较稳定,可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某新兴工业城市的工业布局现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业布局的问题。
2.设计一个虚拟的工业城市,让学生扮演市政府官员、企业家、环保专家等角色,讨论如何优化工业布局。
3.邀请当地企业家或环保专家来到课堂,分享他们的实际经验和观点,增加学生的实践感悟。
(二)问题导向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5.作业小结强化实践能力:我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布局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作业设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2.强调工业布局调整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脉络。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旨在让学生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选择的依据。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工业布局的问题。
2.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复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复习教案学科领域:地理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变化趋势。
2.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作用。
3. 能够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1. 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变化趋势。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2. 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工业区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3.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如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区位因素,并判断其合理性。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中的答题情况,评估他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掌握水平。
3.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请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判断其合理性。
作业请在下次上课前提交。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激发学生的回忆。
2.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第四单元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即工业生产
的投入与产出,略讲)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3.区位因素不同形成的工业分类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 主要因素:
读一段材料:见课本60页“阅读”然后回答:钢铁区位选择的三次 变化说明了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区位 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西部地区发展工业的力度。 4.乡土情感:近年来,广大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纷 纷回国、回乡投资建厂,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外,还有
乡土情感方面的因素 。 5.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 区位选择的原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分 析,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应重 点掌握。关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要明 确不同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 能一个或少数几个,应因地制宜,具体分析。 其中,影响区位选择的这些区位因素也在随着 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 待。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我们应多方面、全方 位考虑,因地、因时制宜,合理选择。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3. 政策:政府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例 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 (重庆钢铁基地、攀枝花钢铁基地),在西部一些非纺 织原料产区或消费密集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陆续建设 了一批纺织工业中心。进入80年代,国家为促进经济的 发展,调整重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迅 猛发展,陆续建立了一些经济区、经济特区,对我国总 体国力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20世纪末,我国 为谋求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大了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地理信息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工业区位选择: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因,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3.我国工业布局特点及演变:介绍我国工业布局的历史演变、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探讨如何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工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练习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
2.学生作答: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工业区位因素、区位选择、我国工业布局特点及演变等内容。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内涵,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难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独立分析工业布局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图片展示我国几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如上海、深圳、沈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城市工业发展的特点。
部编教材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掌握工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模式;3. 理解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工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模式。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工业的区位因素(1)什么是工业的区位因素(2)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2. 工业的区位选择(1)什么是工业的区位选择(2)工业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3. 工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模式(1)工业的地理分布特征(2)工业的地理分布模式4. 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2)如何合理规划工业布局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节课:工业的区位因素第二节课: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三节课:工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模式第四节课: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以及地理分布特征和模式。
2. 研究性学习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影视讲解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工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模式。
4. 图示法:通过一些地图、图表等视觉化方式,生动地展示工业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和地理分布模式。
五、教学评估1.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做出结论。
2. 问答法:通过问题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作业:布置实践作业,对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的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区别与农业区位因素的不同2.区分按工业投入的主导因素而形成的五种(导向型)工业3、学会结合实例及地图,小组探究主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4、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自我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学会列表比较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1.以熟悉的工厂为例分析主要工业的位置及影响因素2.小组合作分析如何合理布局工业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加强对环境的认识,增强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运用工业区位的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教学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榆林近年来,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更是迅速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榆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更有人把我们榆林称为“中国的科威特“ 那么,假如现在有外商看中了我们的资源,要来这里投资办厂,你们认为应该建什么厂?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图片(纺织工业的生产过程)学生总结什么是工业生产,工业区位有哪些。
承转假设你有一笔资金,想建设一个化工厂,你希望这个工厂建设在什么样的地方呢?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展示工业区位因素思维图)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理想的工业区位便利的交通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工业的主导区位活动: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呈现图片、影音材料及相关资料。
(附在最后)第一组:图示甘蔗地和市场示意图(相距1公里),8吨甘蔗榨1吨糖,假设每吨物品的运费是1块钱每公里,那么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蔗糖厂应该建设在哪儿呢?为什么呢?请小组长记录观点展示给大家。
人教版必修2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4.创设情境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布局为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提醒学生注重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工业区位案例,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以及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的改进建议。
2.设计一道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方案。
3.实践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在使用GIS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实证研究时,可能面临操作技巧和方法的困扰。
(三)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人教版必修2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市场因素、政策环境等。
2.学会运用SWOT分析法对工业区位选择进行分析,能够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工业区位进行综合评价。
3.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工业区位因素实证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必修2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课程教学设计
《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②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一节,是该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学习该单元各主要内容的基础。
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生对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但因涉及到大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涉及到的地理背景知识较多,因此难度也较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实际分析工业的区位选择,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2.通过结合家乡的实例分析,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树立热爱家乡、为家乡服务的信念。
【教学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某个工厂(或某类企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归纳法有机结合,采取活动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与活动中获得新知,完善知识的归纳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用具】地图册P21-24;多媒体课件的 选 择2.多媒体演示“工业区位的选择”益。
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热爱家乡、为家乡服务的意识。
案例分析结合家乡的实例,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通过对家乡实例的讨论,理解工业的区位选择,并进而了解到家乡的区位优势。
课堂小结通过知识框架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
回顾、反思与总结。
记录框架图。
有疑问者提问。
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练习册》P58—61复习巩固板书结构工业区位选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经济效益不同的工业部门 主导区位因素不同基本原则1.规模小,无污染企业——城区2.规模大,轻度污染企业——城郊3.严重污染的大企业——远郊土地、水源等 主要区位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土地租金等发展变化不同污染类型的企业区位不同1.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2.大气污染: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3.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政策、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理念和心理原料导向性工业 市场导向性工业 动力导向性工业 劳动力导向性工业 技术导向性工业。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因素的变化,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掌握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相关图表,理解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工业发展情况,应提倡或避免哪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由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起工业发展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点。
2.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
●教学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以理论为指导,多联系实际,分析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及其变化,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区位的原理及应用,激发学生灵活思维,合理选择优势区位,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导入新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现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有的工业(厂)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而有的工业(厂)则遭到被淘汰的威胁,那么,一个工业企业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并立于不败之地呢?今天我们就先从工业的区位要素谈起。
【提问】假如你是一名企业家,要创办一个工厂企业,在选择地点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租金便宜、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靠近资源产地等)【课件显示】“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请学生对其进行归类——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提问】那在座未来的老板们,是不是就要找到符合上述所有条件的地点才会投资创业啊?【引导】现实生活中这样理想的场所很少有,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决策者,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的地方。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
某种工业的区位因素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就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课时计划课题: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指向类型;2.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3.分析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选择;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解决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本节课的有关资料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新课导入】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大,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既灵活也复杂。
一个工厂企业到底布局在哪里才是最优区位呢?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板书】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新课教学】工厂里的工人在生产工业产品的过程:(即工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略讲)原料 动力 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 交通运输 土地 水源 政策等。
学生讨论: 请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归纳: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教师总结: 以上,我们从厂商所考虑的区位因素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为获得最高的利润。
但能否找到完全符合他要求的地方呢?引导: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可初步划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导向型工业。
学生阅读教材58页,概括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及相关工业部请引导学生看“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3)理解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2〕了解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教学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运用工业区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比照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表及补充材料教学过程1、导课同学们,前一章我们学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上一章中我们还是一个小农民,了解了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以及几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说农业地域的形成实际上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小农民大家都做的特别好,那么随着我们城市的发展啊,我们这些小农民都要进城当工人了,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力,那么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学学“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做一名合格的小工人做准备。
2、授课过程【板书】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工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了土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因此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多。
好。
下面我们就开始从工业的区位因素说起。
首先我们说一下什么是工业,它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比方说我们将小麦收割制成面粉,再用面粉制成面包出售;将铁矿石制成钢材,再用钢材制成我们所需要的机械。
那么从事这些加工程序的物质生产部门我们就称之为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 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2. 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 理解工业的区位选择既要注意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参观访问当地工厂,收集有关的生产地、原料地、劳动力、市场、运输等信息,分析该工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和主导因素。
2. 通过分组市场调查的方法,了解相应工业产品的产地分布特点,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区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要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发展变化是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领会人类应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含义,并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材内容及分析】本节《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节教材主要选取了两部分内容: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选择。
在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中,教材首先用简图展现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从决策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同时提出工业区位选择应达到的经济目的。
接着,教材又用示意图的形式列出了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且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类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课前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参观访问当地有代表性的工厂,收集有关信息,分析该工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和主导因素,然后进行课堂汇报和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五类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课后,分组进行市场调查,选择某一些列工业产品的产地分布特点,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区位因素,从而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
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中,教材用课文与案例(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阅读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则应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另外,政策、投资者的乡土情感、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地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在学生课前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角色扮演法,分别扮演鞍钢和宝钢的决策者,说明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因素。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在刚刚结束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在第四章中我们将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生:学生回答略。
师: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大,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灵活得多,也复杂得多。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二、课前参观访问,课堂交流探讨师:上个星期天,我们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参观访问了我们溧阳市的四个工厂:溧阳市金峰水泥厂、德盛食品厂(外资)、开利地毯厂(外资)、新港制钢厂(香港),下面就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的参观访问情况。
附:各小组主要参观、调查问题:1. 参观各个工厂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了解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和主要销售市场。
2. 访问企业的负责人,了解该企业选址时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构成。
生:学生回答略。
(学生从学校走进工厂,亲历体验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亲耳聆听企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再进行课堂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工业与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相同点:都有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因素,都强调了科技投入对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不同点:自然条件是农业的必要投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对工业的影响较小。
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灵活得多。
另外,工业的产出还包括工业“三废”的产出,因此环境保护就更加重要。
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调查了解的企业选址时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构成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经济角度考虑,工业区位的选择,就是要将工厂建在生产成本最低而利润最高的地方,最好是把工厂建在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的地方。
但是,实际上很少有这样理想的场所。
因此,决策者根据不同企业不同的生产成本构成,选择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
师:既然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我们就可以将工业分为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五大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自己设计表格,对比五种工业的不同特点。
五种不同导向型工业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下面我们就以鞍钢和宝钢为例,说明不同时期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他们变化的原因。
在学生课前精心搜集资料,充分准备下进行学生活动。
角色扮演:鞍钢公司总裁和宝钢公司总裁分别介绍本公司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能更加真实地创设生活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使学生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师:从刚才两位总裁的介绍中,我们明确的知道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的不同:鞍钢位于辽东半岛上,通过京哈铁路把煤炭从山西、黑龙江等地运来,并用当地的铁矿石,建设了我国最大的钢铁公司。
鞍钢选择接近动力和原料产地,对自然因素依赖大;宝钢位于上海郊区,面临东海,通过海上运输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铁矿石,通过京沪铁路运进煤炭,形成一个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受交通运输条件影响大。
学生阅读: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小结:三次变化发生的时间、变化的原因和形成的钢铁工业中心。
师:思考并讨论回答课本60 页活动题:第 2 题和第 3 题。
学生回答略。
投影:师:从案例分析到活动题的解答,都可以看出,工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除此以外,环境质量、政策、企业决策者的乡土情感、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可结合学生调查汇报的本地情况简单分析。
)投影: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图读图归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主要有哪些类型?应如何进行区位选择?生:学生回答略。
投影:巩固练习读某城镇工业分布图,回答:A 、B 、C 、D 分别建有钢铁厂、化工厂、水泥厂和造纸厂,其布局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课外活动延伸,激发成就动机课后练习:1. 在我市地图相应的位置标出化工厂、炼油厂、水泥厂和发电厂等,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思考如何调整,写出可行性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2. 分组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相应工业产品的产地分布特点,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区位因素。
【评析】本教学设计主要特色有二:1. 转变了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
在师生共同制订好详细调查计划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从学校走进工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观访问中发现问题,学会合作,尝试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再通过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提问、争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体现成功的喜悦。
在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市场调查,在调查中巩固所学,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让学生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2. 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就是: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组织学生调查本地的工厂,分析工厂的主要区位因素;到从环境效益出发,调查分析我市代表性污染企业布局的合理性和“三废”治理情况,都透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资料宝库怎样调查一个工厂一、目标1.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会收集地理资料,处理地理数据,进行地理调查等地理研究方法。
3. 增强参与家乡建设、热爱家乡的感情,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方案1. 主要内容和活动方式主要内容:⑴工厂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⑵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文化构成⑶原料和能源的来源⑷工厂的生产过程⑸主要产品和产品的销售市场⑹产值和利润增长状况⑺工业“三废”的类型和治理情况2. 活动前的准备:制订计划,组建调查小组,准备调查表格等辅助材料,与工厂取得联系。
3. 活动时间安排:⑴收集所调查工厂的有关资料,拟定调查内容,绘制调查表格。
(约两周)⑵与工厂取得联系,并与他们交流调查内容。
(约一周)⑶去工厂参观、调查。
(半天或一天)三、过程收集资料:⑴从当地报纸、有关行政部门中收集该工厂的情况。
⑵浏览当地的相关网站。
⑶从图书馆或因特网中查阅与该工厂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调查访问:访问厂里的有关科室,了解工厂的原料、能源来源,产品销售情况,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文化构成,主要产品的产值增长状况等。
参观生产过程:去各车间参观,请有经验的师傅介绍生产过程。
整理资料:把调查获得的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归类统计,并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撰写调查报告:应写出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论和调查项目。
四、参考调查表:表1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