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线索纲要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第一部分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欧阳修】今江西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简·欧阳修诗的散文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的风格特色】
【开创宋代诗风的重要作家】
梅尧臣
苏舜钦
【简·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其《陶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1、诗歌艺术特点: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内核“深远”,淡而屡深。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取向)
2、《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此诗反映农村贫户的艰难生活,对农民寄寓深切的同情,对官吏的欺诈奴役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意义。诗歌语言朴素平易,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描写中,蕴涵着真实深刻的思想感情。
【简·苏舜钦诗歌风格特点,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的艺术特色】
2、苏东坡的散文创作:今存苏轼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颠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著有《东坡全集》等。
【简·苏轼小品文的写作特点】苏轼的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寓有旷观达识和至理深情,不但言之有物,而且物皆着我之色彩,是其散文中饶有趣味的妙品,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礼、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大都作于他贬谪期间。其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或寓情,或寓理,或寓气,或寓识,嬉笑怒骂皆为文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者历经磨难而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其富有生活情趣的心灵,是他性格的升华和思想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将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线索、各阶段文学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过程。

大致来说,各历史阶段文学史课程的知识要点如下:1、先秦文学:上古歌谣、上古神话,诗经、屈原和楚辞,《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2、秦汉文学:秦及两汉散文,两汉辞赋,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太康诗坛、玄言诗、陶渊明、元嘉诗歌、永明体、宫体诗,志怪志人小说,六朝辞赋与骈文。

4、隋唐五代文学: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盛唐诗人群体、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古文运动,唐传奇,花间词人、南唐词人。

5、宋金辽文学: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江西诗派、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柳永与北宋词风的演变、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与辛派词人、姜夔与宋末词坛。

6、元代文学:关汉卿等元曲四大家及其创作、郑光祖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高明与南戏,元散曲,元代诗文。

7、明代文学: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明代诗文。

8、清代文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清初诗文、清中叶诗文。

9、近代文学:黄遵宪、顾炎武、王夫之的诗歌、近代小说、近代的文学批评(梁启超、王国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除了完成以上基本知识点的教学外,我们还特别强调对学生人格的教育,理想的启迪,思想情感的陶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强调学生健康、完善的审美理念的教育,这些充分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优秀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之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实现古今衔接,承传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历史与现实、指导人生的最现实意义,这是我们这门课程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宋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二)四大书院及太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学术研讨交流、政治群体的声气相求与文学创作的学术化痕迹、政治取向的大张旗鼓成为趋势。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即石鼓,朱熹)、嵩阳书院(二程)应天府书院(即睢阳,晏殊)(三)印刷业特别是刻书业的繁盛,既使得文学作品便于广为传播和学习模仿,同时,也为宋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打开方便之门(四)宋代政治上的四大特点:一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内忧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二、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思想一是新儒学和理学的兴起和繁荣。

二是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广为流传。

三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仍很流行。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和审美情趣1、“内省而广大”(《荀子·修身》:“内省而外物轻矣”“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3、信奉“立朝大节”(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4、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一)商业的发达(二)享乐的风尚(三)书肆、瓦子的活跃和大众娱乐的普及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一)分体文学成就及地位1、诗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中,宋诗在唐诗的压力下另辟蹊径,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散文中无论古文、文赋都在承继中得到了变创和开新。

①宋调的基本特色: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因而具有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特点,与“唐音”相比显得筋骨强健、思想深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②宋代散文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平易自然的文风;浓厚的文学色彩;审美与实用的兼容。

2、词在宋人手里完成了词体建设,拓宽了题材领域,风格多样而婉约与豪放并存,影响所及直迄清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进一步了解各时期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流派,了解各时期文学嬗变的基本概况,掌握基本的中国文学史发展线索。

二、课程基本要求联系作品,掌握文学史各个时期,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发展、演变的情况,宏观地把握文学史发展的规律。

根据文学史的发展各种规律,联系各个时期的文论、诗论、戏曲论、小说论等,适当扩大作品的阅读面,加深对名家名作的理解。

在学完总课程后,能对各段文学史线索作口头、笔头的论述。

学生掌握情况通过作业(五次)和闭卷考试进行测查。

四、大纲内容一、先秦文学(一)概说(二)原始口头文学1 原始诗歌2 神话传说(三)《诗经》1《诗经》的编集、应用和流传 2《诗经》的思想内容3《诗经》的艺术成就 4《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四)《楚辞》1《楚辞》的产生与编集 2 伟大的楚辞作家屈原的生平与思想 3《离骚》 4《九歌》《九章》及其它作品 5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 宋玉(五)历史散文1 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2《左传》 3《国语》 4《战国策》(六)诸子散文1 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2《论语》《墨子》与《孟子》 3《庄子》 4《韩非子》(七)先秦寓言1 先秦寓言的产生和发展2 先秦寓言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二、秦汉文学(一)概说(二)汉赋1 赋的起源和特点2 汉赋的发展3 西汉赋作家4 东汉赋作家(三)秦汉散文1 政论散文2 记事散文3 抒情议理散文(四)司马迁与史传文学1 史传文学的产生2 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著作 3《史记》的思想内容 4《史记》的文学成就 5 班固与《汉书》(五)汉代诗歌1 汉代乐府民歌 2《孔雀东南飞》 3 文人五言诗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概说(二)魏晋南北朝诗歌1 建安诗歌2 正始至永嘉诗歌3 南北朝诗歌4 南北朝民歌(三)陶渊明1 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2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3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对后世的影响(四)魏晋南北朝赋1 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2 魏晋赋作家与代表作品3 南北朝赋作家与代表作品(五)魏晋南北朝散文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及其骈俪化倾向2 魏晋散文作家与代表作品3 南北朝散文作家与代表作品(六)魏晋南北朝小说1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渊源和发展2 志怪小说3 志人小说(七)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1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发展的原因 2《典论论文》《文赋》与《诗品》 3《文心雕龙》《昭明文选》四、隋唐五代文学(一)概说(二)隋及初唐诗歌1 隋及初唐诗人 2“四杰”与沈佺期、宋之问 3 陈子昂(三)盛唐诗歌1 孟浩然、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2 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四)李白1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2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3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4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杜甫1 杜甫的生平与思想2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3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4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六)中唐诗歌1 中唐前期诗人2 韩愈、孟郊诗派3 刘禹锡和柳宗元4 李贺(七)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1 新乐府运动2 白居易生平与诗歌理论3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八)晚唐诗歌1 杜牧2 李商隐3 晚唐其他诗人(九)唐代散文1 唐代古文运动2 韩愈3 柳宗元4 晚唐散文(十)唐代小说1 传奇小说的产生与发展2 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3 传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影响4 唐代变文(十一)唐五代词1 词的产生与发展2 晚唐词3 五代词五、宋辽金文学(一)概说(二)宋代诗文革新运动1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2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3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和影响(三)北宋词1 北宋前期词人2 柳永3 北宋中后期词人(四)北宋诗1 宋初诗人2 梅尧臣与苏舜钦3 欧阳修与王安石4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五)苏轼1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2 苏轼的词3 苏轼的诗4 苏轼的散文5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六)南宋词1 李清照2 南宋前期词人3 南宋中后期词人(七)辛弃疾1 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2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3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八)南宋诗1 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2 四灵派与江湖派诗人3 文天祥与宋末爱国词人(九)陆游1 陆游的生平与思想2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3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4 陆游的散文(十)宋代散文1 北宋散文2 欧阳修散文3 王安石散文4 南宋散文(十一)宋代“话本”小说1 “说话”的兴起与“话本”2 “话本”的思想内容3 “话本”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十二)辽金文学1 辽金文学概况2 元好问3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六、元代文学(一)概说(二)元代杂剧的发展1 戏曲的渊源与元杂剧的体裁特点2 元杂剧的兴盛与衰微3 元杂剧的题材内容(三)关汉卿1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2 《窦娥冤》3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4 关汉卿的散曲(四)王实甫1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2 西厢故事的演变3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五)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1 元代前期杂剧作家作品2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作品(六)南戏1 南戏的兴起与发展2 “荆”“刘”“拜”“杀”3 高明《琵琶记》(七)散曲1 散曲的兴起与发展2 马致远与前期散曲作家3 张可久与后期散曲作家(八)元代诗文1 元代诗歌2 元代散文七、明代文学(一)概说(二)《三国演义》1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2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3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三)《水浒传》1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2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3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四)《西游记》1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2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3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五)《金瓶梅》及其明代其他长篇小说1 《金瓶梅》2 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3 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六)明代短篇小说1 冯梦龙和“三言”2 “二拍”及其他3 文言短篇小说(七)明代戏剧1 明代杂剧2 明代传奇(八)汤显祖1 汤显祖生平思想与创作2 《牡丹亭》(九)明代诗歌1 明初诗歌2 明中叶诗歌3 明末诗歌4 明代的词和散曲5 明代民歌(十)明代散文1 明初散文2 明中叶散文3 明末散文八、清代文学(一)概说(二)《聊斋志异》和清代其他短篇小说1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2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3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4 其他短篇小说(三)《儒林外史》和清代其他长篇小说1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2《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3《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4 其他长篇小说(四)《红楼梦》1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成书 2《红楼梦》的思想内容3《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4《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五)清代戏曲1 清代戏曲的发展2 李玉与《清忠谱》3 李渔与《风筝误》(六)《长生殿》与《桃花扇》1 洪昇的生平与创作2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3 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4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七)清代诗词1 清初诗歌2 清中叶诗歌 3清代词(八)清代散文1 清初散文2 桐城派及清中叶散文九、近代文学(一)概说(二)近代诗歌1 近代诗歌的发展2 龚自珍3 魏源及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诗人4 黄遵宪与改良派诗人5 秋瑾与革命派诗人6 柳亚子与南社诗人(三)近代散文1 近代散文的发展2 梁启超与新文体作家(四)近代小说1 近代小说的发展2 李伯元与吴趼人3 《老残游记》及其他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I 复习纲要(文煜)

中国古代文学史I 复习纲要(文煜)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1.三家诗:《诗经》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劫,但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2.毛诗:鲁人毛亨和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3.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4.甲骨卜辞: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5.铜器铭文:是冶铸或镌刻在青铜器物(如酒器、食器、兵器、乐器、礼器等)上的文字,所以又称“金文”或“钟鼎彝器铭文”(钟鼎文),有人称为“铜器铸辞”。

6.春秋笔法:《春秋》属辞,就是《春秋》的遣词造句。

其特点叙事简要严谨,语言凝炼含蓄。

称“春秋笔法”。

7.春秋三传:阐释《春秋》的三部编年体著作,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三书虽然都是阐述《春秋》,但《公羊传》《谷梁传》重在阐发“微言大义”;《左传》则重在记叙历史事实,因而史料价值大,流传和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二传。

8.《尚书》:先秦时期称为《书》,汉代人始称《尚书》。

据东汉王充《论衡·正说篇》,“上古帝王之书”的意思。

“尚”即“上”,“尚书”是上古的史书。

据传孔子曾编定过,所以儒家尊它为经典,故又称《书经》,是“五经”之一。

《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记载从尧舜到周朝的重大事件。

9.《列子》:旧题列御寇撰,《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并说共八篇,与今本篇数相同。

今本八篇的标题依次是: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关于《列子》此书和列御寇其人,学术界争议很大。

中国文学史300题

中国文学史300题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先秦——唐代)一、先秦文学(一)上古文学1、上古歌谣的代表作:《弹歌》、《蜡辞》(21页)2、上古歌谣的特征:歌、舞、乐三位一体。

(22页)3、神话:(1)什么是神话?(33页)(2)保留神话最多的著作:《山海经》(35页)(3)神话散失的原因: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

(44页)(二)《诗经》1、四家诗(53页)2、风雅颂(52页)3、赋比兴(61页)4、《诗经》情爱诗的内容(59—60)5、《诗经》的艺术成就(61—65)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53页)7、《诗集传》(三)历史散文1、春秋笔法(76页)2、《尚书》(75页)3、《春秋三传》(87页)4、举例说明《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77页)5、《国语》的体例(81页)6、在记事上《左传》与《国语》有什么不同?(以记事为主、以记言为主)7、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8、举例分析《战国策》的文学成就(83——84页)9、《战国策》的编定者(83页)10、《国语》的思想倾向(81页)11、为什么说先秦历史散文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86页)(四)诸子散文1、《论语》(91页)2、逍遥游(96页)3、《论语》在汉代流传的三个不同本子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104页)4、分析《论语》“侍坐言志”的文学特征(91页)5、先秦诸子散文体例的演变(91页)6、举例说明孟子的论辨艺术(94——95页)7、《孟子》的作者及最早的注本:东汉赵岐《孟子章句》(106页)8、举例分析《庄子》的文学成就(96——99页)9、《庄子》与《韩非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主要不同特点是什么?(101页)(五)屈原与楚辞1、什么是楚辞、楚辞的编辑者及最早的注本(111)2、《九歌》(116页)4、《离骚》的文学特色(114——116页)5、就诗歌形式而言,楚辞对《诗经》有哪些突破?(123页)6、屈原精神的现代意义(122——123页)7、刘勰为什么说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122——123页)8、宋玉辞赋的文学价值(121——122页)二、秦汉文学(一)辞赋1、骚体赋(155页)2、七体(160页)3、九体赋(156页)4、《七发》的艺术特征及地位(158——159页)5、司马相如叙事大赋的结构特点及其讽谏艺术(161页)6、王褒《洞箫赋》的艺术价值(167页)7、张衡辞赋的文学贡献:标志叙事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204、209)8、赋体的发展演变:(汉代)古赋——(六朝)骈赋——(唐代)律赋——(宋代)文赋——(明清)八股文赋9、东汉后期著名的具有批判倾向的辞赋家是:赵壹《讽世疾邪赋》(210页)(二)散文1、纪传体(173——174页)2、互见法(180页)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论述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明代文学1、吴中四杰:是指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住在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成就较大。

代表作有《塞下曲》等。

高启,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格,而以豪放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杨基诗风清润峭拔。

2.台阁体::明代占文坛主导地位的诗派。

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风格平正典丽,缺乏真情实感,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

代表作有《从游西苑》、《元夕赐观灯》等。

3.茶陵派:明代文坛的重要诗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的研究,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卑冗文风。

4.前七子:是明代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主要代表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空洞拖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又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240.后七子:是指明代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主要代表有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

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5.唐宋派:明代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推崇宋代理学,重申“文道合一”主张,创作中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如《项脊轩志》。

6.公安派:是晚明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他们提出“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

对晚明小品文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任选8个)1、元和体:元和体是唐宪宗的年号。

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3、晚唐体:诗人以僧人、隐士为主,其中著名的有潘阆、林逋等隐士,另有慧崇等九位诗僧,号称“九僧”。

“晚唐体”大致起于太宗朝,至真宗朝形成风气。

他们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效法贾岛,注重炼字炼句,往往在两联对仗上见出功夫。

但他们生活积累不足,往往沉溺于用小巧细碎的笔法描写景物,或者抒发清苦幽僻的个人性情,变化不多,因而影响不大。

4、辛派词人: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5、郊寒岛瘦: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

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

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6、屯田家法:柳永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所谓屯田家法,就是柳永词的风格。

柳词以赋为词,用慢词铺叙、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言情叙事皆直抒胸臆,运用通俗化语言表现世俗化市民生活情调等。

7、豪放词:由北宋苏轼开创,此后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该派题材广泛,以铺叙,直抒为主要表现手法,敢于突破格律束缚,有恢弘沉郁之美。

8、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

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

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

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

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绪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一、史家记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 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 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20 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 年代、30 年代、四五十年代、60 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3.简述《左传》及其作者。

4.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5.简述《论语》的文学特点。

6.简述“楚辞”名称源流。

7.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8.简析《离骚》题义。

9.简述汉代乐府机关职能。

10.简述乐府诗歌的分类。

11.简述西汉初年政论文的特点。

12.比较《汉书》与《史记》在思想与写作上的不同。

13.说明东汉辞赋的发展与演变。

14.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5.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

16.简述阮籍诗歌的艺术成就。

17.简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成就。

18.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19.简述《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

20.简述庾信前后期诗风的不同。

21.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历史地位。

22.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23.简述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

24.简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25.简析《山居秋暝》的艺术特色。

26.简述高适《燕歌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7.岑参的《白雪歌》有何艺术特色728.简说杜甫所创的新题乐府。

29.简要说明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30.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31.简说南唐词与酉蜀词的区别。

32.简说李煜词的内容和词境。

33.简述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

34.简述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

35.简述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点。

36.简述北宋词发展概况。

37.略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38.简述秦观词的情致。

39.简述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山谷体"。

40.简述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41.简述杨万里“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42.简述姜夔词的意境与格调。

43.简述《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44.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45.简述《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江苏省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一、课程一)课程设置性质及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字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五编,三十九章一百三十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比较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文学自宋代到近代的发展历史。

各种文体的演变。

文字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的文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制定教材,也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从宋代至近代的学习范本。

二)教材选用:本课程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000年版本。

主编为南开大学罗宗强,陈洪教授。

三)章节体系:《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从第五编宋代文学开始到第九编近代文学结束。

其中:第五编宋代文学九章三十三节;第六编辽金元文学七章二十三节;第七编明代文学十章三十六节;第八编清代文学十章三十五节;第九编近代文学三章十三节。

二、考情分析一)近三年真题分值分布二)2009年真题分值分布三)关于学习方法1、在阅读考纲的基础上,明确考试范围、目标。

2、依照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点,结合每章后的思考题,学习理解掌握各个层次的知识点。

3、注意文学史与作品选不同的侧重点,特别要注意综合运用题型的要求,此类题分值高、难度大。

如2009年论述题:论述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

此题在第三章第二节苏轼散文成就中大纲明确规定:○1理解苏轼议论文写作特点○2理解苏轼记叙文写作特点○3苏轼的小品文。

简单运用:苏轼小品文写作特点。

综合运用: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

2009年的另一道14分的论述题要求,论述《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也是明代文学第三章第四节类型化人物塑造方法综合运用题。

大纲规定的综合运用题要求考生在客观把握文学史脉络的基础上将历史与文学流变与作家作品微观现象揭示出来,如果说作品选的考核内容着眼于点(具体作品)的分析,那么文学史的论述题更多地着眼于面(文学历史)和点(作家作品)全方位的综合评析。

G332-电大-考试-8855中国古代文学(A)(1)考试大纲

G332-电大-考试-8855中国古代文学(A)(1)考试大纲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专科)《中国古代文学》(A)(1)期末复习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情况说明《中国古代文学》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的省开选修课。

课程总学分是8学分,课内学时144学时,开设一学年。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掌握重点作家及主要作品,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作品选和理论知识两部分,比例约为4:1。

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线索,分为七编,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和近代文学。

二、本学期教材的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本学期本课程以蒋人杰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主教材的基础上,还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和福建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三、本学期复习内容及要求第一编先秦文学复习要求:掌握先秦文学的概貌和这段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并深入理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加强古代汉语知识的学习。

复习内容:(一)概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伟大的诗人屈原和他的不朽诗作《离骚》。

(二)重点掌握作品:《静女》、《氓》、《无衣》、《采薇》、《离骚》、《湘夫人》、《橘颂》、《郑伯克段于鄢》、《庄辛说楚襄王》、《燕昭王求士》、《论语十二章》、《寡人之于国也》、《舜发于畎亩之中》、《秋水》、《历山之农者侵畔》、《揠苗助长》、《攘鸡者》、《蒙鸠》、《歧路亡羊》、《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第二编汉代文学复习要求:掌握汉代文学的概貌和这段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并深入理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第三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第三章笔记

第三章 汉代辞赋 理解: ①汉赋发展脉络。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是赋体⽂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 ②汉赋溯源。

赋是⼀种特殊⽂体,从形式上看,它⾮诗⾮⽂,⽽⼜具有诗、⽂的不少特点,是诗、⽂的综合体。

《诗经》、楚辞、先秦散⽂,都是孕育赋的源泉。

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它们抒情、说理⽐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的《赋篇》。

第⼀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简单运⽤: 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是汉代第⼀位卓有成就的辞赋作家。

他的骚体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如《吊屈原赋》。

⼆、在表现⽅法⽅⾯,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如《旱云赋》(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时代、政治和⼈⽣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

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溶⼊时代新的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则⽐较质朴少致。

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②枚乘开创⼤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枚乘对汉代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今存赋作《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标志着他开创⼤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七发》在以下⼏⽅⾯体现了汉⼤赋的基本特点: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风。

如“曲江观涛”⼀段摹写江涛的汹涌澎湃,铺叙夸饰,排⽐譬喻,富丽⽽细致。

⼆、完全失去了作者的⾃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不同于贾谊的质朴⽆华。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赋这种全新的⽂体正式登上了汉代⽂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纲要
《王风·黍离》据说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称颂执政者的诗 《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魏风·淇奥》等。 情

诗 1、有许多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①一些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
②一些诗作的表现风格,则呈现为温文典雅。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诗经》用韵的一些规律,实际上成为后代诗歌音韵的圭皋。
④《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诗经的含义 《诗经》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2、《诗经》成书于春秋中叶,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 3、《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全书根据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全书作品产生的地域很广,主要是黄河流域,但也远及长江流域。 六诗/六义 1、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2、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分类。“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赋”是铺叙或描写;“比”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发端。
先秦文学·诗歌·《诗经》(一)
诗经的来源 来源说法 采诗说 献诗说 孔子删诗说 来源记载 汉代班固《汉书·食货志》 先秦时期的《国语·周语上》 汉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相关记载文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成三百五篇…… 诗经的分类 编辑类别 风 雅 颂 分类含义 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大雅小雅,区别也是缘于音乐不同 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各类篇目 15国风;160篇 《小雅》74篇;《大雅》31篇;《大雅》多朝会燕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雅诗中也包含部分民歌。 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 40篇。《周颂》是西周初年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鲁颂》、《商颂》分别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和宗庙的乐章,可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分类依据 1、根据音乐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2、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3、根据诗经内容的不同,又可划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及其它等。具体请见下页表格《诗经》(二)。 诗经的流传 诗经的流传 1、诗经是后起之名。秦以前,是一种比较平实有用的工具,还没有上升到不可违背的经典。 2、到了汉代,经学兴起,学术与政治联姻,《诗经》作为五经之一而显赫、兴盛,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3、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遂独行于世,其余三家诗逐渐消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1、作为祭祀、宴享时的奏唱; 2、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左传》多有记载); 3、作为教育的课本(大约由孔子始。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诗经的文学成就 艺术表现方法 赋 比 兴 具体含义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法。可以是直接叙事、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比喻,基本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另一种是整首诗用比,是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作用与比相近,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与诗歌情思无关时,则往往起到压韵作用。 诗经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题(课程代码262318)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是()。

A.《山海经》B. 《诗经》C.《楚辞》D. 《乐府诗集》2、“女娲造人”是解释()的神话故事。

A.宇宙起源B.人类起源C.自然现象D.社会现象3、“精卫填海”是反映()的神话故事。

A.中华民族始祖B.人类与自然斗争C.宇宙起源D.自然现象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B. 《诗经》C.《楚辞》D. 《乐府诗集》5、《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 颂6、《诗经》中的西周王畿之乐称为()。

A.国风B.小雅C.大雅D. 颂7、《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C.杂言D.七言8、《卫风·氓》表现的是()。

A.寡妇的悲剧命运B.男子对淑女的追慕C.弃妇的悲剧命运D.妻子对丈夫的思念9、《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B.长篇论文C.杂记D.语录体著作10、《逍遥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 D.荀子11、《齐物论》的作者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 D.荀子12、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是()。

A.甲骨卜辞B.《尚书》C.《左传》D.《春秋》13、我国第一部记言记事文字的总集是()。

A.甲骨卜辞B.《尚书》C.《春秋》D.《左传》14、《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B.“义”C.“礼”D.“智”15、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价()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A.《老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16.“楚辞”的本意是()。

A.一部诗歌总集的名字B.楚地的歌辞C.诗歌题材D.屈原的作品17、屈原之后最有成就的楚辞作家是()。

A.唐勒B.景差C.宋玉D.淮南小山18、《九歌》共()。

A.9篇B.10篇C.11篇D.12篇19、一口气提出170多个问题的屈原的长诗是()。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上,从古至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出了一条曲折而又悠久的线索,历经多种兴衰。

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时期包括夏商周,这个时期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是“诗经”、“尚书”、“周礼”和“易经”等,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为根本的著作,体现了古代作家们对古老文化的尊崇和智慧积淀;这个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初步形成,开始出现了高雅的文学语言,也催生了后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

随后,从汉代至宋代,中国古代文学于继续发生变化与发展,到了汉代,先后出现了《论语》、《汉书》、《史记》等经典著作,体现了汉代古代文学的辉煌;又到了东晋,此时文学系统建立,尤其是受到儒家的影响,让文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到了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熏陶,中国古代文学出现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到了南北朝,文学开始求新求变,文学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此后还有隋唐五代文学,诗词数量空前繁多,到了宋代,宋词占据重要地位,文学见证了宋代中国文化的重大发展。

从古至今,古代文学传承了历代文化的血脉,发展了一条曲折而又悠久的古代文学线索,使其变得越来越精致、丰富和多元,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中国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引领着中国文学走向繁荣昌盛。

中国古代文学史深刻复习线索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深刻复习线索纲要
夏孔甲
《破斧歌》
夏启

诗歌/
巫觋(xǐ)
古《九歌》商颂
韵文
《易》卦爻辞
散文
甲骨卜辞
殷商铜器铭文
神话/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那到汉代初年)
西周
礼乐文化:其精神实质对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仁、德)
由丧祭之礼、饮酒之礼而来,核心是仁德的政治伦理观念,目的在于维护等级制度。
和西周春秋文学
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
2.文学思想孕育期
3.儒道两家主流
文学思潮形成期(儒:重社会功能;道:重审美价值)
4.(创作和传播上)以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以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的文学格局奠基期
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
体到个体;
文学形态一方
面是文史哲不
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
民谣/

涂山氏
《侯人歌》

吕巷之人入传
旁见侧出
司马迁
《史记》
我国首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
《史记》
骚体赋
贾谊
《鵩鸟赋》
自我排遣贾谊《吊来自原赋》《吊屈原赋》同病相怜
不赞同殉国
董仲舒
《士不遇赋》
士不遇系列
司马迁
《悲士不遇赋》
蜀地
司马相如
《大人赋》
《哀秦二世赋》
《长门赋》
司马相如
淮南王刘安文学团体
淮南小山
《招隐士》
极富意境劝王孙结束隐士生活
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敬礼重德人的地位得到肯定
春秋一字寓褒贬
左传国语尊王攘夷固本保民
叙事散文
史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
创作主体处境变化;
文学风格格式化,凝重板滞;
汉乐府蔚兴,酝酿出五七言体
刻石铭文
散文
李斯
《谏逐客书》
李斯(秦唯一传世者)
杂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反映国家统一趋势
西汉
汉代1.解读文学典籍为时尚
2.从诸王到帝王的文化圈,献纳辞赋制度
3.文学机构设立
4.游宦之风
1.艺术追求:巨丽之美(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
吕巷之人入传
旁见侧出
司马迁
《史记》
我国首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
《史记》
骚体赋
贾谊
《鵩鸟赋》
自我排遣
贾谊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同病相怜
不赞同殉国
董仲舒
《士不遇赋》
士不遇系列
司马迁
《悲士不遇赋》
蜀地
司马相如
《大人赋》
《哀秦二世赋》
《长门赋》
司马相如
淮南王刘安文学团体
淮南小山
《招隐士》
极富意境劝王孙结束隐士生活
韵散结合
学在官府文学创作
诗歌
风雅颂
赋比兴(风雅精神)
四言句式
重章叠句 双声叠韵
《诗经》
抒情诗传统开端现实主义开端
战国
百家争鸣和战国文学
1.立足现实,着眼于现实,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
2.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中心,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秩序,自觉创作精神加强
3.文学风格百花齐放
4.屈原参差错落的句式,奇伟瑰丽的辞藻丰富奔放的想象
说理散文
道家
1.创作方法上“三言”
2.结构线索模糊隐秘
3.意除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4.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
庄周
《庄子》
儒家
仁义学说(性善论
1.长于辩论,有艺术表现力
2.反复诘难
3.常用比喻
4.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5.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孟轲
《孟子》
礼乐学说(性恶论
1.思想丰富理论严谨
2.性恶论
朝代(时间)
社会文史哲环境
文学史内部分期(袁本)
时段特点(创作主体/思想内容/文学体裁/文学语言变化/艺术表现/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接受对象)
文化思潮
文体发展
地域
流派
主张理论
代表群体(人物)
代表作品
大作家
名著
三古
七段

原始巫术宗教文化
和夏商文化
上古

先秦两汉
(3世纪
前)
先秦
1.文学体裁孕育期
扬雄
《太玄赋》
扬雄
骚体赋(九体)
王褒
《九怀》
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骚体赋的体制。
刘向
《九叹》
王逸
《九思》
严忌
《哀时命》
同“九体”文一样,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
东方朔
《七谏》
汉大赋(七体)
梁园(梁孝王)文学群体
枚乘
《七发》
太子有疾,七步劝导。
1.对先秦文学的借鉴
2.逐步盘升手法
3.移步换形铺夸手法
2.文学思想孕育期
3.儒道两家主流
文学思潮形成期(儒:重社会功能;道:重审美价值)
4.(创作和传播上)以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以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的文学格局奠基期
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
体到个体;
文学形态一方
面是文史哲不
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
民谣/

涂山氏
《侯人歌》

扬雄
《羽猎赋》
《长杨赋》
《甘泉赋》
《河东赋》
史称“四大赋”
扬雄,善于模仿著称
《蜀都赋》
后世京都大赋的先声
东方朔
《答客难》
现存汉代最早以遇与不遇为主题的设辞类作品
中古期
魏晋至明中叶(3世纪至16世纪)
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1.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3.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他们分别在中古期内的唐宋元三朝达到高峰
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敬礼重德人的地位得到肯定
春秋一字寓褒贬
左传国语尊王攘夷固本保民
叙事散文
史官
《尚书》
《春秋》
记言记事不同体例
《左传》
《国语》
历史散文标志我国叙事文的成熟开启叙事文学传统
关切现实切
说理散文
儒家
贵族
贵族
《论语》
语录体
墨子平等和平
墨家
《墨子》
语录体深化
老子无为
道家
《老子》
4.文言小说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达到成熟。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末明初也出现。
5.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新的形式。
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和市井。
诗—五七言古体诗兴盛
文—向诗靠拢,出现诗化骈文
赋—向诗靠拢,出现骈赋
宫廷—在文学创作中起核心作用
楚辞(屈赋)
楚地湖北
楚辞作家
1.风骚传统
2.骚体(楚地民歌/兮)
3.美政理想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
屈原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开我国浪漫主义之先河
屈原
(中国首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楚辞》(西汉刘向编校)
宋玉
《九辩》
《风赋》
《登徒子好色赋》
《九辩》(与屈原《九歌·湘夫人》并称悲秋之祖)

秦代极端文化专制政策: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3.日常生活事物为譬喻
4.排比、韵语、抒情增强气势
荀卿
《荀子》
法家
1.师承荀子哲学和政治发展为刑名法术
2.借鉴老子弃其柔弱,主张刚强有为
3.法家术法势熔为一炉
韩非
《韩非子》
纵横家
1.政治上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
2.人生观上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朝秦暮楚之徒和为人释难之士)
《战国策》
(战国后期作,西汉刘向校)
夏孔甲
《破斧歌》
夏启

诗歌/
巫觋(xǐ)
古《九歌》商颂
韵文
《易》卦爻辞
散文
甲骨卜辞
殷商铜器铭文
神话/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那到汉代初年)
西周
礼乐文化:其精神实质对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仁、德)
由丧祭之礼、饮酒之礼而来,核心是仁德的政治伦理观念,目的在于维护等级制度。
和西周春秋文学
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
4.标志着汉大赋体制形成,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时代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枚乘
《七发》
司马相如
《子虚赋》
《上林赋》
天子游猎赋
内容连接
1.内容上:帝国形象塑造/一统观念的弘扬/时代精神体现;
2.形式上: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句法灵活
司马相如,汉大赋成就最高者
2.汉代精神和理想:自强不息、圣主贤臣结合(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
3.文人的独立和依附,批判与赞颂的交替
4.浪漫到现实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互相促进(五言诗到文人五言诗)
5.经学与汉代文学思潮,汉代文学铺张扬厉,与经学繁琐解读习尚相应成趣
政论散文



淮南王刘安文学团体
贾谊散文气势浩荡:
1.以数量取胜
2.以感情相驱动
陆贾
《新语》
兴旺成败之理
贾谊
贾谊
《过秦论》
兴旺成败之理
《论积贮疏》
晁错
《论贵粟疏》
重农、贵粟、抑商
淮南王刘安文学团体
《淮南子》(《淮南鸿烈》)
以黄老之说为主,杂以孔、墨、申、韩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
说理散文
刘向
《新序》《说苑》
逸闻轶事类集,类似后代的志人小说
叙事散文
发愤著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