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及板书
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及板书一、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滑轮、绳子、小物体、物体升降装置模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试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在黑板上写下标题“滑轮的作用”并请学生们思考并讨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回答并汇总他们的答案,进一步展开讨论。
Step 2:概念讲解1. 通过展示滑轮示意图,解释滑轮是由固定在支架上的轮子和绕在轮子上的绳子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2. 说明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Step 3:实践操作1. 将滑轮模型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们观察,并请他们描述滑轮的外观特征。
2. 将绳子穿过滑轮,一端系在固定物体上,另一端系上小物体,并请学生尝试用力抬起小物体。
3. 提问学生:抬起小物体需花费的力大还是小?为什么?4. 让学生组织1-2人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即制作一个物体升降装置模型(如将滑轮固定在小车上,绳子穿过滑轮一端系在固定物体上,另一端系上小物体),并记录他们的实践过程、结果和感受等。
Step 4:讨论与总结1. 邀请学生来分享他们的实践结果和感受。
引导他们发现滑轮的作用是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
2. 梳理学生们的回答,总结出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小结滑轮的能力不能创造出新的能量,而只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实现工作的。
四、板书设计:(在滑轮的示意图上书写以下内容)滑轮的作用:1. 改变力的方向。
2. 减小力的大小。
五、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们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滑轮的应用场景,并记录下来。
2. 研究不同类型的滑轮,并进一步探索其作用原理。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滑轮的实践报告,包括他们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对滑轮作用的理解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亲自体验了滑轮的作用并深入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滑轮的作用 教案
研究滑轮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三张有滑轮的图片,并提问图片(2):“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五、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使滑轮既能改变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呢?(要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用就可以改变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了)。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知道定滑轮概 念。
做用定滑轮提升 重物的实验,总 结定滑轮不能省 力,但能改变施 力的方向。
汇报结论,共享 成果.
按课本本节实验要求进行。 (2) 、说明: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 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 通过定滑轮拉 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3) 、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O (4) 、定滑轮实质:支点在转轴, L2 L1 力臂为轮子半径的等臂杠杆。 F1 F2 (二) 、动滑轮 ⒈定义: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⒉动滑轮的特点: (1) 、演示实验 2 a 按右图所示方式组 装动滑轮。 L2 F b.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 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 O 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 L1 记录在表中) G c.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 观察和比较。 实 验 次 数 1 2 3 d.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 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说明:重物用 3 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 码 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 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3 )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 升 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 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 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4)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钩码由两段绳 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但是动滑轮不能 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多费距离。 (5) 、动滑轮实质:支点在轮边缘,动力臂是阻力臂 2 倍 的省力杠杆。 钩码所受的重力 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N
汇报结论,共同 评估,分享成果。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滑轮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学习滑轮的原理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吊车、升旗仪式等,引出滑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滑轮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滑轮组的组装方法,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滑轮的省力效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学会使用公式计算滑轮的机械优势,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与滑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力学中的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滑轮这一概念可能还较为陌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为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学生在理解滑轮的机械优势计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2.基本概念: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演示它们的组装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滑轮实验,观察滑轮的省力效果,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滑轮的原理。
4.理论学习:讲解滑轮的机械优势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19《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
-学生在讨论滑轮的未来发展时,提出了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培养了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设计滑轮装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知识点:
1.学生能够描述滑轮的组成结构,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学生能够分析滑轮在吊车、电梯等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并理解其优缺点。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掌握了力的概念、简单机械的认识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他们了解如何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以及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在学习兴趣方面,五年级学生对科学实验和动手操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在能力上,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向于合作学习和直观学习,喜欢通过图像、模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新知识。
-问题2:如果你要设计一个更高效的滑轮系统,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4.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知识竞赛,以抢答形式进行,题目涉及滑轮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
-题目示例:说出滑轮在某个具体案例中的作用,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课后作业
1.请描述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为什么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如何分工、沟通和协作,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滑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探索简单机械和物理现象的欲望。
-学生认识到滑轮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以致用的意识。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表达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理解滑轮工作原理背后的抽象概念,如力的方向改变和力的大小关系;在实验操作中,准确把握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分工、沟通和协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需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滑轮的作用教案
小学滑轮的作用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滑轮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掌握滑轮在不同实践场景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滑轮,并提问:“你们见过滑轮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想法。
知识讲解:2. 介绍滑轮的定义和组成: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滑轮是一个由轮轴和轮筐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示范实验:3. 展示滑轮在实践中的作用:教师利用准备好的滑轮装置,展示滑轮在提升物体和改变方向上的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观察、描述和思考。
实践探究:4.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滑轮、绳子、重物等。
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运用滑轮的简单装置,例如用滑轮组成的吊车。
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有关滑轮作用的现象。
讨论总结:5. 观察和总结: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让其他小组观察。
在展示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和讨论滑轮在不同实践中的作用,如提升重物、改变方向等。
拓展练习:6. 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如解决涉及滑轮作用的问题、跟踪并报告更复杂的滑轮系统等。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家庭作业:7.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家中使用滑轮的实例,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评估:8.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小组活动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 图片或实物展示滑轮的材料- 滑轮装置的示范实验材料- 小组合作探究所需的材料- 涉及滑轮作用的问题和拓展练习材料教学扩展: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滑轮的理解,教师可以考虑以下活动:- 安排实地参观或邀请专业人士介绍滑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带领学生做一些与滑轮有关的实际观察和记录,例如观察滑轮在升降机、吊车等设备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更复杂的滑轮系统,探究其功能和效果。
第十九课《滑轮的作用》教案-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十九课《滑轮的作用》教案-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滑轮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滑轮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应用等知识。
2.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滑轮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发现、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和共同进步的精神。
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一张图片:滑轮的应用2)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哪些应用呢?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滑轮的概念及其应用。
2.展示1)将滑轮取下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2)请学生观察滑轮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引出滑轮的分类。
3.实验(5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a.比较不同大小和材质的轮子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b.比较一定大小和不同材质的滑轮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3)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归纳总结(10分钟)1)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总结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
5.延伸(10分钟)1)导入问题:什么是皮带?2)让学生自由讨论皮带的作用及其应用。
3)请学生猜测一下皮带和滑轮的联系。
4)引出皮带与滑轮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皮带与滑轮的配合方式和机械传动原理。
6.作业布置1)整理实验材料和笔记。
2)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滑轮,并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7.板书设计滑轮的分类1.单轮滑轮2.滑轮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增加力的大小;改变力作用的距离。
8.教学反思该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究滑轮的作用及分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原理,增强学生对滑轮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科的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了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进步。
滑轮的作用
滑轮的作用《滑轮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滑轮的定义、种类、结构组成及作用,并能够正确地应用滑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合作。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结构组成。
2. 理解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滑轮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述滑轮的作用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滑轮,引发学生对滑轮的认识和探究兴趣。
2. 学习:讲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结构组成,让学生理解滑轮的作用原理。
3. 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滑轮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并展示实验结果。
5.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个涉及滑轮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报告、总结和设计方案评分。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定。
六、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机械原理和应用,探索滑轮与其他机械装置的关系。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滑轮实验和设计,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索机械原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滑轮的性质和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了解滑轮组工作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练习册相关内容
略:
P36第2、4题
思考
归纳
实验
分析归纳
分析思考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探究
激发兴趣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协作能力及归纳能力
培养理论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1、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2.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反思
(1)定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2)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3.定滑轮的实质: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实质: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4.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4.知识拓展,提升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滑轮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布置创新设计任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结合实际需求设计滑轮装置。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三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巩固滑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要求:学生应独立完成,确保对滑轮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道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滑轮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提升重物时的力的大小或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4.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5.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严谨、安全的实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教学策略: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提高知识巩固效果。
6.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与滑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能力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后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升。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展示滑轮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滑轮的优缺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滑轮工作原理时,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并巩固知识。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滑轮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滑轮。
知道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用滑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特点。
难点:1、学生自主探究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2、理解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器材:铁架台、滑轮、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知道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生产中使用简单机械可以带来方便。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二)新课学习1、观察漫画,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观察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
(定义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2、体验实验、观察比较。
(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2)学生演示交流:有两种方法可将钩码提到高处(3)教师再现滑轮的使用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情境描述:工人丙,他没有使用滑轮,而是直接用绳子将货物提上来。
(1)提处问题: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认为提升重物时使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相有什么不同吗?(2)学生猜测。
学生a:可能省力;学生b:可能费力。
学生c:…(3)设计实验初步方案:提问:你还需要什么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测。
(弹簧测力计)提问:你该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使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直接提起钩码的拉力大小,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使用滑轮提起钩码时的拉力,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理论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滑轮的性质和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四、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了解滑轮组工作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支架、滑轮、细绳、钩码、测力计、铁架台等。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第一篇:滑轮及其应用(教案)$9.2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学习目标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⒊认识滑轮的实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难点:滑轮的实质三、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器材8组、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
师:同学们刚刚看到的是每天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国歌在奏完3遍后,国旗升到旗杆顶端。
国旗能够平稳地升起,到旗顶部有一个简单机械功不可没,那就是滑轮(多媒体展示)。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滑轮。
(展示课题)(二)展标、导标多媒体课件展示,说明重难点(三)教标、学标一、认识滑轮师:各组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滑轮,观察后说出其结构特征。
生:有一个带凹槽的轮、转轴等。
教师补补充出:外框师:现在各组桌面上有一个钩码,你能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高度吗?试一试学生动手实验,先叫一位同学到台上组装,教师巡视,如发现下面有与台上那位同学组装不一样者再叫上台同时组装。
师: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生:一种(或两种)师:(指着台上组装好的滑轮):我们把这种组装的滑轮叫定滑轮,把这种方法组装的滑轮叫动滑轮。
它们在提升重物时相同吗?生答。
师: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滑轮,升旗时,旗杆顶端的滑轮是什么滑轮?(生答:定滑轮)教室外塔钩处的滑轮又是什么滑轮?(生答:动滑轮)那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定滑轮的作用师:我们先来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请同学们按导学案上的说明做实验,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师:做完实验分析数据,各组得出了什么结论?1-2个小组回答,得出结论:略。
(多媒体展示)师:升旗的时候,向下用力,红旗反而向上运动,所以说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探究滑轮的作用+精品教案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板书: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ppt7】提问:为什么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时会有上述的特点呢?
板书:
2.F=(G+G动)/n
s=nh
(n是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
【ppt13、14】组织学生解答例题。
(注意学生的计算书写格式)
【ppt15】进行小结。
【ppt16】知识拓展:轮轴。
【ppt17】布置作业。
讨论后回答: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
记录
动手实验,记录数据
听讲、思考、讨论
听讲、思考、讨论
记录
教学方案
课题
第六章第6节探究滑轮的作用
课型
实验探究课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探究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展示照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这种机械的结构。
板书: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演示ppt4】提出任务:用一个滑轮提起一袋重物,可以有几种方法?
《滑轮及作用教案》word版
《滑轮及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3)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学会使用滑轮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3)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滑轮的分类和特点;(2)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3)滑轮组的精确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滑轮模型;(2)实验器材:绳子、重物、测量工具等;(3)PPT课件。
2. 学具:(1)滑轮图示;(2)实验报告表格;(3)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展示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2)讲述古代滑轮的运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验演示:(1)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滑轮组的作用;(3)教师讲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4. 知识巩固:(1)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表格,总结滑轮的作用;(2)教师点评实验报告,巩固知识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题,运用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滑轮图示,巩固滑轮的分类和特点;2. 家庭实验:制作简易滑轮组,观察其作用;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滑轮组的精确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实验操作准确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通过批改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滑轮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惠州市惠台学校授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节第课时
甲 图 1 图3 图4 当堂检测
1.观察如图所示的人们利用简单机械的情景,其中甲用的是_____滑轮,其目的是__________;乙用的是_____滑轮,其目的是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当重物为50N 时,那手要施加_____N 力才能提起重物;则重物上升50cm ,则手拉绳子向下移动了_____cm 。
3.如图3所示,重物重为80N ,手提起施加的力是_____N ;当S 为24cm 时,则L 是_____cm 。
4.在图4中画出拉动物体时,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法。
5.如图所示,将重物提高2m 所用拉力F=195N ,求:
(1)重物有多重(动滑轮重不计)?
(2)F 移动的距离。
反思
图2。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1)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
②会组装简单实验装置。
③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定、动滑轮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难点:动滑轮的支点和它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升旗引入滑轮提问:我们用力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上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给学生看实物,观察滑轮的特点。
板书课题:6.6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师介绍滑轮的结构“轴”。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过滑轮?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回忆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思考、回答从而引入本课,2、教学新课:[引入]:从具体的事例中引出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
[演示]:用定滑轮提升钩码,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然后演示动滑轮提升钩码,让学生上台操作,观察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板书: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轴随提升的物体一起移动。
[演示]:教师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1N ),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滑轮提升2个钩码时的拉力,让学生到讲台前读出拉力的大小(1N ),再用相同的办法测出用定滑轮提升4个钩码(2N )时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拉力的方向让学生读出拉力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使用定滑轮的的好处。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设计
6. 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⑵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一一支架、滑轮(2个)、细绳(两端拴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二、引入利用课本的漫画,通过课件演示。
激发学生学习滑轮这种简单机械的兴趣。
问题: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这里利用到的机械叫做滑轮。
一、导入新课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杠杆的知识。
谁能举出两种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什么样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剪铁用的剪刀和镶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2、谈话:升旅的时候,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为什么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它是什么样的?在建筑工地上,我们有时会看到工人借助一种工具把物料提升上去,那就是--滑轮。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动滑轮和定滑轮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手中的滑轮,完成活动1“用滑轮把钩码提起来”:(I)观察滑轮。
它的构造是怎样的?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板书课题)1、定义:周边有槽,能够绕转轴转动的圆轮叫滑轮。
2、构造:圆轮、轴、框组成。
3、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
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出示定滑轮图)像旗杆顶上这样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出示动滑轮图)有的滑轮不是固定在支架上,而是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治下面的重物一起上下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动滑轮:轴心随重力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轴心不随重力的移动而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道定滑轮概 念。
做用定滑轮提升 重物的实验,总 结定滑轮不能省 力,但能改变施 力的方向。
汇报结论,共享 成果.
按课本本节实验要求进行。 (2) 、说明: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 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 通过定滑轮拉 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3) 、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O (4) 、定滑轮实质:支点在转轴, L2 L1 力臂为轮子半径的等臂杠杆。 F1 F2 (二) 、动滑轮 ⒈定义: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⒉动滑轮的特点: (1) 、演示实验 2 a 按右图所示方式组 装动滑轮。 L2 F b.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 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 O 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 L1 记录在表中) G c.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 观察和比较。 实 验 次 数 1 2 3 d.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 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说明:重物用 3 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 码 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 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3 )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 升 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 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 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4)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钩码由两段绳 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但是动滑轮不能 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多费距离。 (5) 、动滑轮实质:支点在轮边缘,动力臂是阻力臂 2 倍 的省力杠杆。 钩码所受的重力 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N
六、板书设计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二课时) (一) 、滑轮组 1、定义 2、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 ②缺点: 3、滑轮组中 F 与 G 的关系:F=G/n 4.组装滑轮组: 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七、教学反思 1.这节课基本达到预设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体的教学思想。 2.在处理如何让学生较方便的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 h 和拉力移动的距离 s 时,我经过一番思考, 在铁架台上贴上有刻线的纸条, 给学生探究提供了方便, 也使学生的测量结果较用刻度尺去比着测量 提高了准确度,这样的处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这也让物体会到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要 我们用心去思考去钻研,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3.课堂节奏的把握基本较合理, 如果学生实验再紧凑一些, 会给分析实验结果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4.在做探究实验前应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对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明确实验操作步骤会 更有帮助。
播放动画, 定滑轮与 动滑轮的使用.
观察思考,总结 反思。
投影练习题
检测与巩固
四、小结归纳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使用它不省力,但能改变 拉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使用它时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五、作业设计 【必做题】 教科书:第 36 页第 1 题,第 2 题 【课后作业】 制作滑轮,并将它提升重物 六、板书设计 6.6 (一) 、定滑轮 1.结构 2.定义 3.特点 4.本质 七、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滑轮。 播放生活中利用滑轮的视频。 二、探究新知 (一) 、定滑轮 F1 ⒈构造:带有凹槽的轮、转轴、外框; ⒉定义: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 F2 的滑轮。看课本图,分辨哪个是定滑 F3 播 放用定没 轮提升 轮。 重物的动画。 G ⒊定滑轮的特点: (1) 、演示实验:a.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b.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 组装定滑轮, 演示用 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 定滑轮提升重物。 记录在表中) c.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d.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 验 次 数 1 2 3 e.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钩码所受的重力 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N 请小组长汇报结论
组 装滑轮组 并用动 画演示组装方法。 学生动手做、动 手记、思考、归 纳、总结。
要求学生组装, 探究 动力与阻力关系。
三、应用巩固
练习 1 (三) 、练习: 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 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 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投影练习题
检测与巩固
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 3×103 N 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 承受 800 N 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 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 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 70 kg 的物体提高 5 m,每个滑轮质量是 2 kg,绳 重、摩擦不计,试求: (1)提起物体所用的 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 700N 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 300N, 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 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四、小结归纳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使用它不省力,但能改变 拉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使用它时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五、作业设计 【必做题】 教科书:第 36 页第 3 题,第 4 题 【课后作业】 制作滑轮,组装滑轮组,并将它提升重物 请 学生归纳 本节课 的收获, 还有哪些疑 惑。 总结,提升,思 考。
年级 教学媒体 教 学 目 标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知识 技能
八年级
课题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一课时) 多媒体(白板)
课型
新授
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3.认识滑轮的实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结构、特点及作用。 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实验探索法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滑轮的 结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一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提问:看图,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 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 动力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 过渡讲解, 给出滑轮 (一) 、滑轮组 组定义。 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3、滑轮组中 F 与 G 的关系 看有 n 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 ,那 么 F=G/n ⒌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 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 播 放滑轮组 受力分 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析动画, 分析拉力与 重力关系。
知道滑轮组概 念。
学生边看边思考
F
F F F 学生观察,发现 不同点。
G1
G2 学生观察,听讲。 G3 G4 F=G/5
F=G/3
F=G/2
F=G/4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 多费距离。如果 F=G/n,那么 S=nh (二)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 不计) ⑴用 G/2 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 G/3 的力提起重物。
Hale Waihona Puke 年级 教学媒体 教 学 目 标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知识 技能
八年级
课题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二课时) 多媒体(白板)
课型
新授
1.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能识别; 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 正确组装滑轮组;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组结构、特点及作用。 了解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滑轮组的作用。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实验探索法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提问、播放动画。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观看 视频,思考。
学生边看边思考 利用课件展示, 讲解 定滑轮是等臂.
过渡: 下面我们改变 滑轮的组装。 演示动 滑轮的组装。
学生观察,发现 不同点。
播 放动滑轮 提升重 物的动画。
学生观察,听讲。
指 导学生探 究使用 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实验,探究 规律。
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做、动 手记、思考、归 纳、总结。
请组长汇报结论
汇报结论,共同 评估,分享成果。
播 放动滑轮 实质动 画分析过程
看过程、听讲解, 理解动滑轮省力 原因。
三、应用巩固 练习 1 1.重 200 N 的物体,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不计摩擦和滑 轮重,所用拉力是_____N,如果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 用拉力是_____ N. 2、.如图所示,匀速向上拉动弹簧秤乙,当弹 簧秤甲的示数为 5 N 时,弹簧秤乙的示数为 _____N , 从 而 可 知 被 提 重 物 所 受 重 力 是 ______N,这个滑轮属于 _____滑轮. 3.如图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轮拉起重 物时所用力的情况,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比较甲、丙两图可得结论 ______.
请 学生归纳 本节课 的收获, 还有哪些疑 惑。
总结,提升,思 考。
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一课时) (二) 、定滑轮 1.结构 2.定义 3.特点 4.本质
一、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1.滑轮的识别,尤其是动滑轮,作用力作用在中心的轴上,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 2.讲清动滑轮重力不能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二、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 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2 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