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课件:腹部
合集下载
断层解剖学课件:腹部
![断层解剖学课件:腹部](https://img.taocdn.com/s3/m/d7f16b8d4431b90d6d85c78d.png)
(3)尾状叶肝管 多数为三支汇入肝左右管
4 肝静脉
三大肝静脉 小静脉 尾状叶静脉 肝右后静脉
• (1)肝左静脉 • 由位于左外叶的上 下支汇合而成,行于左外叶的段间裂内,
主要作为左外叶上段和下段的分界
• 属支 左后上缘静脉(左外叶特长的肝脏) 左叶间静脉 内侧支 • 引流范围 左外叶和部分左内叶
肝静脉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
• 2 肝段是指以Glisson系统 为中心,其所属血供和胆汁 引流的肝组织所构成的一独 立的功能单位。
肝段灌注标本
•依据Glis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系统将肝分为 •左 右半肝及其五个叶、八个段
I
尾状叶
II 上段 左外叶 左半肝
III 下段
IV
左内叶
V 上段 右后叶 肝
VI 下段
VII 下段 右前叶 右半肝
VIII 上段
腹部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分为腹壁和腹腔两部分。 腹壁上界:由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 缘和第12胸椎构成;下 界:是耻骨联合上缘、耻 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 韧带、髂嵴、第5腰椎下 缘的连线;腹腔上为膈穹 窿,下经盆腔上口通盆腔。 1、九分法: 2、四分法:
右肋季区 腹上区 左肋季区 右腰区 脐区 左腰区 右髂区 腹上区 左髂区
(5)右段间裂 (其内无肝静 脉,肝门静脉右支或肝门右切迹)
膈面正中裂中点至肝右缘中点的连线 转至脏面,连于肝门右端
(6)背裂
上起肝左、中、右V出肝处,下至第 一肝门。 分隔尾状叶与前方的左内叶、右前叶 和右后叶
7左内叶亚段间裂 位于横沟的深方,通过肝门静脉左 支横部和肝门静脉右支的延长线
二 肝的断层解剖特点
(2)左叶间裂
4 肝静脉
三大肝静脉 小静脉 尾状叶静脉 肝右后静脉
• (1)肝左静脉 • 由位于左外叶的上 下支汇合而成,行于左外叶的段间裂内,
主要作为左外叶上段和下段的分界
• 属支 左后上缘静脉(左外叶特长的肝脏) 左叶间静脉 内侧支 • 引流范围 左外叶和部分左内叶
肝静脉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
• 2 肝段是指以Glisson系统 为中心,其所属血供和胆汁 引流的肝组织所构成的一独 立的功能单位。
肝段灌注标本
•依据Glis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系统将肝分为 •左 右半肝及其五个叶、八个段
I
尾状叶
II 上段 左外叶 左半肝
III 下段
IV
左内叶
V 上段 右后叶 肝
VI 下段
VII 下段 右前叶 右半肝
VIII 上段
腹部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分为腹壁和腹腔两部分。 腹壁上界:由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 缘和第12胸椎构成;下 界:是耻骨联合上缘、耻 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 韧带、髂嵴、第5腰椎下 缘的连线;腹腔上为膈穹 窿,下经盆腔上口通盆腔。 1、九分法: 2、四分法:
右肋季区 腹上区 左肋季区 右腰区 脐区 左腰区 右髂区 腹上区 左髂区
(5)右段间裂 (其内无肝静 脉,肝门静脉右支或肝门右切迹)
膈面正中裂中点至肝右缘中点的连线 转至脏面,连于肝门右端
(6)背裂
上起肝左、中、右V出肝处,下至第 一肝门。 分隔尾状叶与前方的左内叶、右前叶 和右后叶
7左内叶亚段间裂 位于横沟的深方,通过肝门静脉左 支横部和肝门静脉右支的延长线
二 肝的断层解剖特点
(2)左叶间裂
腹部断层解剖课件
![腹部断层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340b2b83c4bb4cf7ecd1b6.png)
膜皱襞,连于肝右叶的外后面与膈之间。
左三角韧带 位于肝左叶的上面与膈之间。前层续于镰 状韧带,后层在静脉韧带裂上端起于小网膜前 层,前后两层于韧带的左端融合。
冠状韧带 镰状韧带
脾的韧带 胃脾韧带
肝胃韧带 胃脾韧带 肝十二指 肠韧带 胃结肠韧 带
脾肾韧带
膈脾韧带
胃的韧带 胃脾韧带
肝胃韧带
胃结肠韧带 胃膈韧带
乙状结肠 系膜根
将乙状结肠固定于左下腹部的双层腹
膜结构。根部附于左髂窝和骨盆左后
壁。该系膜长,故乙状结肠活动度大, 易发生肠扭转。
阑尾系膜
肝的韧带
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镰状韧带 呈矢状位,是上腹前壁和膈下面 连于肝上面的双层腹膜结构,位于前 正中线右侧,镰状韧带下缘游离并增
段后,反折向后上形成大网膜的后叶
(双层腹膜),向后上连于横结肠并叠 合成横结肠系膜。大网膜前后两层之
大网膜
间的潜在性腔隙是网膜囊的下部,随
着年龄增长,常粘连愈合,而连于胃 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前两层则 形成胃结构韧带。
小网膜lesser omentum是
自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
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左侧部 称肝胃韧带,内含胃左、胃右血管、 胃的淋巴结及神经等。右侧部为肝 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胆总管、肝固 有动脉、肝门静脉。小网膜右缘游 离,其后方为网膜孔,经此孔可进 入网膜囊。
通过左右髂结节,后方平对第5腰椎棘突。回盲瓣位于此平面。
腹膜和腹膜腔的应用解剖
一、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膜为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 由间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 半透明状。 壁腹膜 衬于腹、盆腔壁内表面的腹膜。 脏腹膜 覆盖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 腹膜腔 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移行,共同 围成的潜在性腔隙。 腹腔 指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围成的腔。
腹部断层解剖第四节腹部冠状断层解剖ppt课件
![腹部断层解剖第四节腹部冠状断层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43c8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9.png)
肾A经过下腔V后方达右肾。与右肾A同一水平,腹主A左侧与胰体之间有左肾V,
该静脉的上方,胰的断面内肠系膜上A下方有一圆形的血管断面为脾A。
四、经腹主A和下腔V的冠状断层
肝右静脉
肝门静
食管
脉右支
下腔静脉
胆囊
胃
十二指 肠上部
脾
幽门管
胰头
空肠
横结肠
回肠
降结肠
升结 肠
十二指 肠水平 部
腹主动 脉
乙状结 肠
肝右叶
左肾
右肾上腺 右肾
脊髓
肾区:右侧膈下有肝的右后叶,仅剩一小部分。肝的内下方为右肾 的冠状断面,肾皮质和肾髓质界线分明。右肾上方及内上方有三角 形的右肾上腺,右肾下方有三角形的脂肪垫承托,肾门内侧有腰大 肌和腰方肌向外下斜行。
七、经双肾门的冠状断层
肝右叶 右肾上腺 右肾
左肾 脊髓
左肾紧贴膈下,呈卵圆形。肾门朝向内下方,与腰大肌和腰方肌相 近。左肾上端紧邻膈,下端邻小肠断面,外侧紧邻膈和腹壁,内侧 上部邻长条形的左肾上腺断面。
五、经腰椎椎体前份的冠状断层
十二指肠上部
肝右静脉 肝右静脉
幽门管 回肠
结肠右曲 升结肠
盲肠
胸主动脉 胰尾 脾
横结肠
结肠左曲 空肠
腰椎及腰椎间盘已剖开,可见第2—5腰椎椎体及第1—5腰椎间盘。腰椎椎体分该断面为 左、右两部分。右侧上部膈下为肝的断面,其内有肝右静脉口。肝下方自右向左依次为 结肠左曲、幽门管及十二指肠上部。
肝门静 脉左支
部分为肝的断面。
肝下缘右侧有胆
胆囊
囊。胆囊的左侧 幽门窦
有肝圆韧带裂及 横结肠 肝门静脉左支矢
状部的断面,其 回肠 上方左侧有肝左
腹部的断面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的断面解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435e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3.png)
腹部断面解剖学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腹部概述 • 腹部断面解剖基础 • 腹部重要脏器的断面解剖 • 腹部血管的断面解剖 • 腹部淋巴系统的断面解剖 • 腹部断面解剖的临床应用
01 腹部概述
腹部的定义与位置
定义
腹部是指躯干中位于胸部和盆部 之间的部分,是人体重要的组成 部分,包含了消化、泌尿、生殖 等重要器官。
肠道的断面解剖
总结词
肠道是人体内的消化器官,具有吸收、排泄等功能。
详细描述
肠道的断面解剖显示其由小肠和大肠两部分组成,小肠主要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大肠主要负责排泄废 物。此外,肠道内还有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等结构,这些结构在肠道的断面解剖中也有 所体现。
肾脏的断面解剖
总结词
肾脏是人体内的排泄器官,具有过滤血液、排泄废物等功能。
斜向断面
按照器官、组织的斜向角 度进行划分,如冠状断面 等。
腹部断面的观察方法
观察断面的形态
观察断面的病理改变
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大小、位置 等特征。
观察病变部位在断面上的表现,为诊 断提供依据。
观察断面的层次
观察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了解其排 列顺序和相互关系。
03
腹部重要脏器的断面解剖
肝的断面解剖
腹部的表面解剖
1 2
3
皮肤
腹部的皮肤薄而柔软,富有弹性,是人体最容易发生皱纹的 区域之一。
浅筋膜
腹部的浅筋膜薄而疏松,富含脂肪组织,对内脏有一定的保 护作用。
腹部肌肉
腹部的肌肉主要包括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 等,这些肌肉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腹部轮廓。
02
腹部断面解剖基础
断面解剖的概念
$number {01}
目 录
• 腹部概述 • 腹部断面解剖基础 • 腹部重要脏器的断面解剖 • 腹部血管的断面解剖 • 腹部淋巴系统的断面解剖 • 腹部断面解剖的临床应用
01 腹部概述
腹部的定义与位置
定义
腹部是指躯干中位于胸部和盆部 之间的部分,是人体重要的组成 部分,包含了消化、泌尿、生殖 等重要器官。
肠道的断面解剖
总结词
肠道是人体内的消化器官,具有吸收、排泄等功能。
详细描述
肠道的断面解剖显示其由小肠和大肠两部分组成,小肠主要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大肠主要负责排泄废 物。此外,肠道内还有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等结构,这些结构在肠道的断面解剖中也有 所体现。
肾脏的断面解剖
总结词
肾脏是人体内的排泄器官,具有过滤血液、排泄废物等功能。
斜向断面
按照器官、组织的斜向角 度进行划分,如冠状断面 等。
腹部断面的观察方法
观察断面的形态
观察断面的病理改变
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大小、位置 等特征。
观察病变部位在断面上的表现,为诊 断提供依据。
观察断面的层次
观察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了解其排 列顺序和相互关系。
03
腹部重要脏器的断面解剖
肝的断面解剖
腹部的表面解剖
1 2
3
皮肤
腹部的皮肤薄而柔软,富有弹性,是人体最容易发生皱纹的 区域之一。
浅筋膜
腹部的浅筋膜薄而疏松,富含脂肪组织,对内脏有一定的保 护作用。
腹部肌肉
腹部的肌肉主要包括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 等,这些肌肉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腹部轮廓。
02
腹部断面解剖基础
断面解剖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肝裂在断层中的识别及意义
(1)正中裂:在肝的上部横断层面上,相当于下腔 静脉左前壁与肝中间静脉的连线,该线分开SⅣ与 SⅧ;在肝的下部横断层面上,则相当于下腔静脉 左前壁与胆囊窝长轴的连线,该线分开SⅣ与SⅤ。
(2)左叶间裂:在肝的上部横断层面上,相当于肝左静脉 主干中点处或左叶间静脉与下腔静脉左前壁的连线,或镰 状韧带附着缘左侧约1cm处,该线分开SⅣ与SⅡ;在肝的 中部横断层面上,相当于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长轴的延长 线,该线分开SⅣ与SⅡ、SⅢ;在肝的下部横断层面上, 则相当于肝圆韧带裂,该裂分开SⅣ与SⅢ。
径较粗且恒定,是识别标志
(二)胆总管各段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1.十二指肠上段 肝门或其下方层面,位于肝门静脉右前方 2.十二指肠后段 肝门静脉右前方,前有十二指肠上部,后有下腔静脉 3.胰腺段 走行于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下腔静脉前方。下腔静脉是
识别标志
4.十二指肠壁内段 十二指肠降部下份左前壁或前壁的圆形管腔,常可
(四)肝段在断层中的划分
在横断层影像上,可选择肝左中右静脉断面较明显的层面划 分肝段,再以该层面为基础向上、向下逐层辨认肝裂。
标志层面
肝段
第二肝门 三大肝静脉 肝门静脉左支失状部 肝门层面 胆囊体层面 胆囊消失层面
SⅠ SⅡ SⅢ SⅣa SⅦ SⅧ SⅠ SⅡ SⅢ SⅣa SⅦ SⅧ SⅠ SⅡ SⅢ SⅣa SⅦ SⅧ SⅠ SⅢ SⅣb SⅦ SⅧ SⅠ SⅣb SⅤ SⅥ SⅤ SⅥ
2.胰 管
3.胰的分型 一般 形 特殊 形
(二)肝外胆道 1.胆囊
2.肝胆管
3.胆总管
1.十二指肠上段 2.十二指肠后段 3.胰腺段 4.十二指肠壁内段
(三) 肾 1.肾的形态构造
2.肾的位置毗邻
2.肾的位置毗邻
3.肾的血管和肾段
3.肾的血管和肾段
上前段 下前段
下段
上段 上段动脉 上前段动脉
12.经十二指肠大乳头的横断层面
(一)肝门平面在横断层中的标志性意义
1.腹腔内器官结构配布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层面 2.肝门平面下方某些脏器首次出现层面 3.以下层面,肝的断面逐渐缩小,肝内管道逐渐变细 4.右段间裂出现标志 5.第三肝门多再此平面或上下层面 6.识别肝左右管的重要层面(在肝门静脉分叉部前方)
(二)肝静脉与肝门静脉在横断层及影像上的识别
腹部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分为腹壁和腹腔两部分。 腹壁上界:由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 缘和第12胸椎构成;下 界:是耻骨联合上缘、耻 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 韧带、髂嵴、第5腰椎下 缘的连线;腹腔上为膈穹 窿,下经盆腔上口通盆腔。 1、九分法: 2、四分法:
右肋季区 腹上区 左肋季区 右腰区 脐区 左腰区 右髂区 腹上区 左髂区
(2)肝中间静脉 由左右支汇合而成,行于正中裂的上1/3,可作为左内叶和 右前叶的分界 引流范围 大部分左内叶和右前叶的左侧半
(3)肝右静脉 由前后两支汇合而成,行于右叶间裂内,可作为右前叶和 右后叶的分界 属支 右后上缘静脉 引流范围 右后叶和右前叶的右侧半
(4)右后肝静脉 该静脉行于右后叶下段内不能作为划分右前叶和右后叶的标志
膈面
肝门 :肝固有动脉 肝胆管 肝门静脉出入的部位
肝左右管在前 肝固有A左右支在中间 肝门静脉左右支在后
尾状突
裸区
乳头突
第二肝门:在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 出肝处称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在腔静脉沟下部,有右半肝脏面的肝右后静 脉及尾状叶的小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
第三肝门
第三肝门
2.肝的尾状叶
下前段动脉 下段动脉
后段 后段动脉
下段
(四)肾上腺
1.位置形态
2.毗邻结构
右肾上腺三角 下腔静脉、右肾 外上缘、肝构成 左肾上腺三角 腹主动脉、左肾 内上缘、脾构成
(五)脾 1.脾的位置形态2.脾的血管和脾段(六)腹膜及腹膜腔应用解剖
1.肝周间隙
肝裸区 胃裸区
网膜囊
网膜囊可分为前庭和3个隐窝。网膜孔所对的网 膜囊部分为前庭;胃胰襞以上的网膜囊部分为上 隐窝,位于小网膜与膈之间,内有肝尾状叶套入; 胃胰襞以下的网膜囊部分为下隐窝,位于胃与胰、 横结肠之间;沿胰体伸向左后上方到达脾门的网 膜囊部分为脾隐窝。
同时出现十二指肠大乳头。
(三)肾及肾段在横断层上的形态及结构
1.肾门以上层面 呈卵圆形,偶可见三角形和圆形
断面结构周围为皮质,中央为髓质
2.肾门层面 肾呈卵圆形 圆形。断面结构有肾皮质
肾髓质 肾窦和肾门,前内侧为肾门,
内有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3.肾门下层面 断面卵圆形 圆形,有肾皮质和髓质构成
前内侧有输尿管断面。
(3)尾状叶肝管 多数为三支汇入肝左右管
4 肝静脉
三大肝静脉 小静脉 尾状叶静脉 肝右后静脉
• (1)肝左静脉 • 由位于左外叶的上 下支汇合而成,行于左外叶的段间裂内,
主要作为左外叶上段和下段的分界
• 属支 左后上缘静脉(左外叶特长的肝脏) 左叶间静脉 内侧支 • 引流范围 左外叶和部分左内叶
肝静脉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
(1)肝门静脉左支
分支 左外上支 左外下支 左内支 尾状叶左支
横部
角部
囊部
失状部
(2)肝门静脉右支
较肝门静脉左支短粗,长约10 mm,与肝门静 脉主干呈约120°。自肝门静脉分出后向右行于 横沟内,沿肝门右切迹走行,进入肝实质后其末 端多分为2支,即右前叶支和右后叶支,分布于右 半肝和尾状叶右半部。
2.脾周隐窝
(七)门腔间隙
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 上界为肝门静脉分叉处,下界为肝门静脉起始处
1.门腔间隙内的结构:
肝尾状突和乳头突 网膜孔 门腔淋巴结 门腔血管 肝外胆道 钩突
2.门腔间隙的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其内的尾状突和乳头突易 误诊为胰头 门腔淋巴结 或肝外病变。 异常情况下,某些解剖结构的变化可引 起门腔间隙形态改变。
横断层 肾门以上 肾门 肾门以下
肾段 上段 上前段 后段 上前段 下前段 后段 下前段 后段或下段
(六)脾在横断层上的形态及毗邻
1.脾门以上层面 新月形外侧面光滑隆凸 脏面凹陷与胃底毗邻 2.脾门层面 脾门切迹和脾血管为其特征 前上方为胃底 后下方
为左肾上腺和左肾上极 脾门邻胰尾
3.脾门以下 逐渐缩小,内侧与左肾毗邻
二、标志性结构
1、剑突 T9 2、肋弓 L3 3、脐 L34
幽门平面 L1 4、髂嵴 L4 5、髂结节 L5
三 腹部器官结构的 配布特点
腹腔上份被胸廓的下部所 覆盖,在第4 5肋间隙前 部与肋弓之间的胸腹腔脏 器相互重叠, 腹腔可分为结肠上区 结 肠下区 腹膜后隙
第二节 肝
一、肝的应用解剖 (一)肝的外形
(2)左叶间裂
(深面为肝门V左支失状部与左叶间静脉)
膈面:
肝镰状韧带附着线左侧1cm与下腔V左壁的连线。
脏面:
肝圆韧带裂和V韧带裂
(3)左段间裂 (肝左静脉)
膈面: 下腔V左壁至肝左缘上、中1/3交点的连线。 脏面: 止于左纵沟中点稍后上方处
(4)右叶间裂:(肝右静脉 肝门以下为
肝门横沟或门V右支与肝右静脉或右前、后支 的连线) 膈面: 下腔V右壁至胆囊切迹中点右侧的肝下缘外、 中1/3交点处。 脏面: 转至脏面,连于肝门右端
(2)肝门静脉右支
右前支 右后上支 右后下支 尾状叶右支
2、肝固有动脉
(1)肝左动脉 1 )左外叶动脉 2 )左内叶动脉
(2)肝右动脉 1) 右前叶动脉 2 )右后叶动脉
(三)尾状叶动脉 左右两支
3、肝 管
(2)肝左管 1 )左外叶肝管 2) 左内叶肝管、
(2)肝右管 1) 右前叶肝管 2) 右后叶肝管
(3)左段间裂:仅在肝的上部横断层面内出现,相当于肝 左静脉长轴的延长线,或肝左静脉与胃压迹的连线,该线 分开SⅡ与SⅢ。
(4)右叶间裂:在肝的横断层面上,相当于下腔静脉左前 壁与肝右静脉的连线,该线分开上部横断层面的SⅦ与SⅧ 和下部横断层面的SⅤ与SⅥ。
(5)右段间裂:以肝门静脉右支为标志,在肝门静 脉右支出现及其以上的横断层面上,右半肝被分 为SⅦ与SⅧ;在肝门静脉右支以下的横断层面上, 右半肝被分为SⅤ与SⅥ。
• 2 肝段是指以Glisson系统 为中心,其所属血供和胆汁 引流的肝组织所构成的一独 立的功能单位。
肝段灌注标本
•依据Glisson系统将肝分为 •左 右半肝及其五个叶、八个段
I
尾状叶
II 上段 左外叶 左半肝
III 下段
IV
左内叶
V 上段 右后叶 肝
VI 下段
VII 下段 右前叶 右半肝
VIII 上段
二 腹部重要脏器的断层解剖特点
(一)胰在横断层面上的形态及识别标志
1.胰头 右侧的十二指肠降部和后方的下腔静脉是识别标志 2.钩突 前方的肠系膜上动静脉及其后方的下腔静脉是标志 3.胰颈 肝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左右壁为其标志 4.胰体 后界为脾静脉或左肾前缘 下届为左肾血管 前界为后壁。脾动静脉管
三 肝的断层解剖
1.经第二肝门的横断层面
2.经三大肝静脉的横断层面
3.经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横断层面
4.经肝门静脉分叉部的横断层面
5.经胆囊的横断层面
6.经右半肝下份的横断层面
肝转移性肿瘤
第三节 腹部其他重要脏器
一 腹部重要器官结构的应用解剖
(一)胰 1.胰的外形
3 肝裂是指在肝脏中缺少Glisson系统管道分布的部 位,可视为肝叶与肝叶、肝段与肝段之间的分界线。
(1)正中裂 (2)左叶间裂 (3)左段间裂 (4)右叶间裂 (5)右段间裂 (6)背裂 (7)左内叶亚段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