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现象地法律思考
论假离婚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现象日益增多,其中假离婚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离婚行为,其法律后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假离婚的法律后果,分析其在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领域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一、引言假离婚,又称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在自愿离婚的前提下,通过协议方式达成离婚协议,但离婚后仍维持婚姻关系的行为。
近年来,假离婚现象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背后原因复杂,包括逃避债务、购房政策限制、获取子女抚养权等。
然而,假离婚作为一种违法离婚行为,其法律后果不容忽视。
二、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 婚姻法领域(1)离婚登记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对于假离婚行为,由于离婚登记并非真实意愿,因此其离婚登记无效。
(2)婚姻关系存续:假离婚行为虽然已经完成离婚登记,但由于并非真实意愿,因此婚姻关系仍然存续。
夫妻双方在假离婚期间所承担的夫妻权利和义务仍然有效。
2. 继承法领域(1)继承权丧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假离婚行为导致夫妻关系解除,离婚后的配偶不再享有继承权。
(2)财产分割问题:假离婚行为导致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问题复杂。
离婚后,若夫妻双方未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合同法领域(1)合同效力问题:假离婚行为可能涉及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等问题。
在合同法领域,假离婚行为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2)合同解除问题:假离婚行为可能导致合同一方或双方解除合同。
在合同解除后,合同双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对假离婚行为的法律后果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假离婚行为的认识,减少假离婚现象的发生。
2.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假离婚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假离婚的法律后果,为司法实践提供依据。
3. 强化司法监督:加强对假离婚行为的司法监督,依法查处假离婚案件,维护婚姻家庭合法权益。
假离婚带来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其中,假离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
假离婚,顾名思义,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出于某种目的而故意办理离婚手续,但实际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假离婚带来的法律后果。
一、假离婚的定义及成因1. 定义假离婚,又称协议离婚、形式离婚等,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出于某种目的,如逃避债务、转移财产、规避法律等,自愿签订离婚协议,办理离婚手续,但实际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2. 成因(1)逃避债务:一些夫妻为了逃避债务,通过假离婚的方式将财产转移至一方名下,以规避债务追偿。
(2)转移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假离婚成为其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3)规避法律:一些人在面对法律纠纷时,为了规避法律制裁,选择假离婚。
二、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 离婚协议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离婚协议应当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示。
假离婚协议是在一方隐瞒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因此,该协议无效。
2. 财产分割困难假离婚后,一方可能会将财产转移至自己名下,导致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财产分割进行重新调整。
3. 侵害子女权益假离婚可能会对子女的权益造成侵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抚养费等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
在假离婚的情况下,一方可能会在离婚协议中剥夺子女的抚养权,侵害子女的合法权益。
4. 产生新的债务假离婚后,一方可能会以个人名义进行经济活动,产生新的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可能无法得到执行,导致另一方承担不必要的债务。
5. 影响个人信用假离婚可能会对个人信用产生不良影响。
在我国,个人信用记录是重要的社会信用体系之一。
假离婚行为一旦被相关部门发现,可能会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影响个人的信用评级。
假离婚的法律后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假离婚现象逐渐增多。
所谓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在协议离婚时,并非出于真实意愿,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表面离婚行为。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假离婚的法律后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财产分割在假离婚中,夫妻双方可能对财产分割存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
如果假离婚被认定为无效,那么财产分割将按照离婚时的协议进行。
如果假离婚被认定为有效,那么财产分割将按照离婚时的协议或者法院判决进行。
2.子女抚养假离婚对子女抚养权的影响较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哺乳期后的子女,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如果假离婚被认定为无效,子女抚养权将按照离婚时的协议或者法院判决进行。
如果假离婚被认定为有效,那么子女抚养权将按照离婚时的协议或者法院判决进行。
3.子女抚养费假离婚对子女抚养费的影响较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如果假离婚被认定为无效,子女抚养费将按照离婚时的协议或者法院判决进行。
如果假离婚被认定为有效,那么子女抚养费将按照离婚时的协议或者法院判决进行。
4.子女姓名变更假离婚可能导致子女姓名变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离婚后,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如果假离婚被认定为无效,子女姓名变更将按照离婚时的协议或者法院判决进行。
如果假离婚被认定为有效,那么子女姓名变更将按照离婚时的协议或者法院判决进行。
5.其他法律后果假离婚还可能涉及以下法律后果:(1)虚假诉讼:假离婚可能构成虚假诉讼,当事人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假离婚案例中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假离婚现象逐渐增多。
所谓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在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离婚登记。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假离婚案例中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假离婚的定义及成因1. 定义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在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离婚登记。
在假离婚过程中,双方并未实际解除婚姻关系,婚姻关系仍然存在。
2. 成因(1)逃避债务:一些夫妻为了逃避债务,采取假离婚的方式,将财产分割后各自承担债务。
(2)规避政策:部分人为了规避购房、购车等政策限制,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达到目的。
(3)争取子女抚养权:在争夺子女抚养权的过程中,夫妻双方可能采取假离婚的方式,以期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取得有利地位。
(4)试探婚姻:有些夫妻在婚姻出现危机时,通过假离婚来试探对方的忠诚度。
二、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 婚姻关系存续尽管夫妻双方进行了假离婚登记,但婚姻关系并未解除。
根据《婚姻法》第31条规定:“男女双方经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自登记之日起,婚姻关系终止。
”因此,假离婚登记不影响婚姻关系的存续。
2. 财产分割在假离婚过程中,夫妻双方可能对财产进行了分割。
然而,根据《婚姻法》第39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
”如果离婚后,夫妻双方发现财产分割不公,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财产。
3. 子女抚养权在假离婚过程中,夫妻双方可能对子女抚养权进行了约定。
然而,根据《婚姻法》第36条规定:“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女方抚养,男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如果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属不公,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抚养权。
4. 离婚赔偿根据《婚姻法》第42条规定:“离婚时,有过错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离婚赔偿。
”在假离婚过程中,如果一方存在过错,另一方可以要求离婚赔偿。
5. 诚信损害假离婚行为可能导致夫妻双方的诚信损害。
一方面,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隐瞒真实情况,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另一方面,假离婚行为可能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如子女、债权人等。
假离婚_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假离婚现象逐渐增多。
本文旨在探讨假离婚的法律后果,包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离婚协议的效力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法律问题,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法律参考。
一、引言假离婚,又称“假结婚”,是指夫妻双方在未真正离婚的情况下,以离婚为名,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在我国,假离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秩序。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假离婚的法律后果。
二、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 财产分割假离婚后,夫妻双方可能面临财产分割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1)财产分割的原则在假离婚的情况下,财产分割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公平原则: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考虑双方对家庭的贡献、收入水平等因素,实现公平分割。
②照顾子女原则:在分割财产时,应当优先考虑子女的利益,保障子女的生活、教育等需要。
③照顾女方和无过错方原则:在分割财产时,应当照顾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保障其合法权益。
(2)财产分割的效力在假离婚后,若双方未真正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在法律上不具备约束力。
一旦双方真正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将失去效力,财产分割将按照《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
2. 子女抚养假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也是当事人关注的焦点。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纠纷,可由人民法院判决。
(1)子女抚养的原则在假离婚的情况下,子女抚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在抚养子女的问题上,应以子女的利益为重,保障子女的生活、教育等需要。
②尊重子女意愿原则:在子女已满十周岁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判决抚养权问题时,应当尊重子女的意愿。
(2)子女抚养的效力在假离婚后,若双方未真正离婚,子女抚养协议在法律上不具备约束力。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分析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分析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有些夫妻选择通过假离婚来维持特定的利益。
假离婚指的是夫妻双方虽然表面上解除了婚姻关系,但实际上仍然继续生活在一起。
然而,假离婚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对假离婚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1. 法律风险一:法律效力问题对于以假离婚方式继续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双方来说,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有效地解除了婚姻关系,从而可以享受单身生活带来的各种权益。
然而,在法律上,如果发现夫妻双方并未真正生活分居、分割财产等,法院可能认为他们只是虚构了一个离婚事实,从而无法达到解除婚姻关系的目的。
这将导致所谓的离婚并未产生法律效力,夫妻双方仍然具有夫妻关系,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2. 法律风险二:家庭财产分割问题在假离婚中,夫妻双方可能会通过将一些财产转移到某一方名下或变相隐匿财产等方式来规避家庭财产分割。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最终离婚时无法公平地划分夫妻共同财产,给一方造成不公平的经济损失。
同时,在发现了假离婚行为后,法院还可能追溯夫妻共同财产转移的真实意图,并作出相应判决,追回甚至重新划分财产。
这将给偏爱于假离婚方式的夫妻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
3. 法律风险三:子女抚养权问题在假离婚中,夫妻双方可能会通过虚构事实或安排特定安排来规避对子女的抚养责任。
然而,在最终离婚时,法院可能会调查夫妻双方对子女的实际抚养情况,并作出判决以保护子女权益。
如果发现夫妻双方并未实际履行抚养责任,法院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子女权益,并追溯补缴相应抚养费用。
因此,在假离婚中忽视子女抚养问题将会给夫妻双方带来无法预料的法律风险。
4. 法律风险四:信用记录问题假离婚是一种欺骗行为,在一些国家或地区被视作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如果夫妻双方被揭穿了这种伪装,并被判定为恶意欺诈或虚假诈骗等犯罪行为,他们将面临信用记录受损、社会声誉扫地甚至刑事责任等严重后果。
同时,他们还将失去在金融机构、房屋租赁等领域正常交易和合作的机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假离婚案例中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假离婚现象在我国日益增多。
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逃避债务、规避税收、转移财产等,而暂时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然而,假离婚并非真实离婚,它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和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假离婚案例中的法律后果。
二、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财产分割在假离婚中,夫妻双方可能会转移财产、规避债务。
一旦假离婚被认定为真实离婚,法院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能会对转移财产、规避债务的行为进行纠正,追回转移的财产,对债务进行清偿。
2.子女抚养权在假离婚期间,夫妻双方可能会对子女抚养权产生争议。
一旦假离婚被认定为真实离婚,法院在审理抚养权问题时,会根据子女的年龄、性别、双方经济条件等因素,依法判决抚养权归属。
3.离婚损害赔偿假离婚过程中,一方可能对另一方造成精神损害。
一旦假离婚被认定为真实离婚,受损害方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4.法律后果的追溯假离婚被认定为真实离婚后,法院可以对假离婚期间的行为进行追溯,对涉及财产转移、债务规避等行为进行处理。
5.法律责任在假离婚过程中,如果一方存在欺诈、胁迫等行为,可能导致离婚无效。
此时,被欺诈、胁迫的一方可以要求恢复婚姻关系,并追究欺诈、胁迫方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某甲与某乙结婚多年,因某甲欠下巨额债务,为逃避债务,两人办理了假离婚手续。
离婚后,某甲将夫妻共同财产转移至其亲友名下。
不久,某乙发现真相,将某甲诉至法院,要求撤销离婚协议,恢复婚姻关系,并要求某甲返还转移的财产。
法院审理后认为,某甲与某乙的离婚协议存在欺诈、胁迫行为,离婚无效。
法院判决撤销离婚协议,恢复婚姻关系,并要求某甲返还转移的财产。
四、总结假离婚虽然可以暂时规避某些法律风险,但存在着诸多法律后果。
在办理假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法律风险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假离婚现象的监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分析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分析在婚姻关系中,假离婚是一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所谓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了某种目的而虚假地进行离婚登记,实际上并不真实分开生活。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婚姻法律的尊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对假离婚的相关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
假离婚的定义和特点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为了逃避法律、逃避责任或获得利益而伪造的离婚登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分开。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目的性明确:假离婚行为往往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比如逃避债务、规避法律纠纷等。
虚假性强烈:假离婚所登记的离婚往往是虚假的,没有真实的离婚意愿和事实依据。
法律风险高:假离婚行为容易触犯法律,涉及婚姻法、民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1. 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伪造离婚属于违法行为,涉嫌构成虚假离婚。
一旦发现假离婚行为,相关当事人将面临以下法律责任:婚姻法责任:伪造离婚将导致原配偶的权益受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并承担法律后果。
民法责任:涉及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等问题,假离婚可能会导致财产纠纷,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2. 执行合同风险假离婚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双方之前签订的婚姻财产约定或协议的执行。
一旦发生实质性纠纷,虚假离婚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受挑战,从而带来法律风险和纠纷。
3. 法律诉讼一旦发生假离婚相关的法律诉讼,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解决纠纷。
法律诉讼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证据不足、法律法规不清晰等问题,增加诉讼风险和成本。
应对假离婚的建议为了规避假离婚带来的法律风险,夫妻双方应当遵守婚姻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和真实性。
以下是针对假离婚的一些建议:诚实守信:夫妻之间应诚实守信,遵守婚姻法律规定,不得伪造离婚。
财产透明:建立健全的财产约定,保证财产分割和转移合法合规。
法律咨询:在涉及婚姻财产等重要问题时,及时征求法律意见,避免法律风险和纠纷。
通过以上建议,希望夫妻双方能够意识到假离婚的法律风险,积极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风险。
假离婚法律后果及条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假离婚现象逐渐增多。
所谓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逃避债务、规避法律等,在形式上办理离婚手续,但实质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
然而,假离婚并非一劳永逸,其在法律上存在诸多风险和后果。
本文将针对假离婚的法律后果及条例进行详细解析。
二、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 离婚登记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登记后,双方应当自离婚之日起一个月内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如果夫妻双方在办理离婚登记后,未解除婚姻关系,且未在一个月内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该离婚登记将被认定为无效。
2. 侵害配偶权益假离婚行为可能侵害配偶的合法权益。
例如,一方在假离婚过程中,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导致另一方在财产分割上受到损失。
此外,假离婚可能导致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无法享受到配偶应得的赡养、扶养等权利。
3. 侵犯子女权益假离婚行为可能对子女权益造成侵害。
在假离婚期间,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等权益可能受到影响。
如果夫妻双方在假离婚期间未能妥善安排子女的生活,可能导致子女的生活、教育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
4. 影响个人信用假离婚行为可能对个人信用造成不良影响。
在办理假离婚过程中,夫妻双方可能需要提供虚假信息,一旦被查实,将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5.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假离婚行为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如,在假离婚过程中,一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可能涉嫌侵占罪;在假离婚期间,一方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可能涉嫌虐待罪等。
三、假离婚的相关条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登记后,双方应当自离婚之日起一个月内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协议离婚:(一)感情确已破裂;(二)一方有重婚或者家庭暴力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假离婚现象及其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婚姻家庭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名为“假离婚”的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所谓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形式上办理离婚手续,但实质上并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
本文将从假离婚现象的背景、原因、表现形式及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假离婚现象的背景与原因1. 背景因素(1)房价上涨: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很多家庭为了购买房产,不得不采取假离婚的方式,以降低购房成本。
(2)子女教育: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让孩子享受到“单亲家庭”的优惠政策。
(3)企业裁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要求员工办理假离婚,以达到裁员的目的。
2. 原因分析(1)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假离婚的法律后果规定较为模糊,导致一些人利用法律漏洞,进行假离婚。
(2)道德观念缺失: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采取假离婚的手段,道德观念的缺失是假离婚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3)家庭矛盾加剧: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矛盾日益加剧,夫妻双方为了逃避现实,选择办理假离婚。
三、假离婚现象的表现形式1. 房产分割:为了降低购房成本,夫妻双方通过假离婚,将房产分割,再通过其他方式重新购买。
2. 子女抚养权争夺: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夫妻双方通过假离婚,争夺子女抚养权。
3. 企业裁员: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要求员工办理假离婚,以达到裁员的目的。
4. 避税:一些高收入夫妻为了逃避个人所得税,通过假离婚的方式,降低税率。
四、假离婚现象的法律后果1. 婚姻关系未解除:虽然夫妻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但实质上并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仍然属于法律上的夫妻。
2. 财产分割:假离婚后,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的分割仍然适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
3. 子女抚养权:假离婚后,子女抚养权仍然由原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4. 离婚证明效力:假离婚办理的离婚证明在法律上具有效力,但并不能证明夫妻双方已经真正解除婚姻关系。
假离婚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夫妻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假离婚”,即双方在形式上办理离婚手续,但实际上仍然保持夫妻关系。
然而,这种看似权宜之计的做法,却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就假离婚的法律后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假离婚的定义及成因假离婚,顾名思义,是指夫妻双方在形式上办理离婚手续,但实际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
这种做法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为了逃避债务:一些夫妻为了逃避债务,选择办理假离婚,将财产分割后再重新结婚,以此来规避债务。
2. 为了子女利益:有些夫妻为了孩子的教育、医疗等利益,选择办理假离婚,待条件成熟后再复婚。
3. 为了购房、购车等优惠政策:一些地方对离婚家庭购房、购车等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夫妻双方为了享受这些政策,选择办理假离婚。
4. 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些地区,为了规避计划生育政策,夫妻双方选择办理假离婚。
二、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 离婚登记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离婚登记具有法律效力。
一旦办理离婚登记,夫妻双方的法律关系即解除。
因此,假离婚的夫妻在办理离婚登记后,虽然实际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但法律上已视为夫妻关系解除。
2. 财产分割的效力在假离婚的情况下,夫妻双方在离婚登记时对财产进行分割。
这种财产分割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离婚协议履行。
若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履行财产分割。
3. 子女抚养权的变更在假离婚的情况下,夫妻双方可能对子女抚养权进行变更。
这种变更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变更后的协议履行。
若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子女抚养权。
4. 债务的承担在假离婚的情况下,夫妻双方可能为了逃避债务而办理离婚登记。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免除债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即使办理了假离婚,双方仍需承担共同债务。
5. 复婚的限制在假离婚的情况下,夫妻双方在离婚登记后,若想复婚,需重新办理结婚登记。
假离婚法律的后果(3篇)
第1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假离婚现象也日益普遍。
本文从假离婚的法律后果入手,分析其在婚姻、财产、子女抚养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以期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引言假离婚,即夫妻双方为了某种目的而暂时解除婚姻关系,并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复婚的行为。
在我国,假离婚现象主要集中在房产、税收、子女抚养等方面。
然而,假离婚并非毫无风险,其在法律上存在诸多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假离婚的法律后果进行探析。
二、假离婚在婚姻方面的法律后果1. 复婚限制: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后,一方要求复婚的,应当自离婚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假离婚期间,夫妻双方虽然暂时解除婚姻关系,但法律仍将其视为离婚事实,因此,在假离婚期间复婚的,将面临法律限制。
2. 再婚限制:假离婚期间,夫妻双方若与第三方结婚,将视为重婚。
根据《刑法》规定,重婚罪将受到法律制裁。
此外,复婚后,原婚姻关系将无法恢复,夫妻双方需重新履行结婚登记手续。
3. 婚姻无效:在假离婚期间,若夫妻双方存在法定无效婚姻的情形(如近亲结婚、重婚等),则假离婚所形成的婚姻关系将无效。
三、假离婚在财产方面的法律后果1. 财产分割:假离婚期间,夫妻双方财产仍属共有财产。
若离婚时财产分割不均,另一方有权请求法院重新分割。
2. 假离婚协议无效:假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若与法律规定相悖,将视为无效。
在财产分割时,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判决。
3. 财产转移风险:假离婚期间,一方可能利用婚姻关系转移财产,损害另一方权益。
若离婚时发现财产转移,另一方有权要求追回。
四、假离婚在子女抚养方面的法律后果1. 子女抚养权变更:假离婚期间,若一方对子女的抚养权产生争议,法院将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依法判决。
2. 子女抚养费问题:假离婚期间,若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另一方有权要求支付抚养费。
3. 子女身份认定:假离婚期间,若夫妻双方存在法定婚姻无效情形,子女的身份认定将受到影响。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分析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分析离婚是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程序,但有时候,一方或双方可能会选择假离婚,即虽然在法律上办理了离婚手续,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分开。
假离婚可能会带来一些法律风险,本文将对假离婚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1. 假离婚的定义和形式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了某种目的而虚构离婚事实,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分开。
假离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虚假起诉、虚假调解、虚假判决等。
2.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2.1 民事责任根据我国《婚姻法》,假离婚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夫妻双方将面临民事责任。
对于提出假离婚的一方,可能会被判处违约金、赔偿对方经济损失等。
对于同意假离婚的一方,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 财产分割假离婚可能会导致财产分割的问题。
根据我国《婚姻法》,夫妻在离婚时应当协商财产分割,但如果发现是假离婚,法院可能会对财产分割进行重新审视。
如果发现一方故意隐瞒财产或转移财产,可能会导致对方在财产分割中获得不公平待遇。
2.3 子女抚养权假离婚对子女抚养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
根据我国《婚姻法》,离婚时应当协商确定子女的抚养权、探望权等问题。
如果发现是假离婚,法院可能会重新审视子女抚养权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4 社会信用假离婚可能会对夫妻双方的社会信用造成影响。
一旦被发现是假离婚,不仅会受到法律制裁,还可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社会信用的损害可能会对个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3. 如何避免假离婚的法律风险3.1 诚实守信夫妻双方应当诚实守信,不得虚构离婚事实。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困惑,应当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遵守法律程序。
3.2 合理规划财产在离婚前,夫妻双方应当合理规划财产,确保财产分割的公平合理。
避免故意隐瞒财产或转移财产的行为,以免给对方带来不公平待遇。
3.3 充分考虑子女利益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当充分考虑子女的利益,协商确定子女的抚养权、探望权等问题。
避免以子女为筹码进行假离婚。
假离婚案例中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离婚现象日益增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夫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逃避债务、获取房产等,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假离婚。
假离婚虽然表面上看似一种合法的离婚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假离婚的定义、法律风险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假离婚的定义假离婚,顾名思义,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协议离婚,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
假离婚的双方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离婚后仍保持婚姻关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假离婚的法律风险1. 伪造离婚证伪造离婚证是假离婚中最常见的一种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逃避债务夫妻双方在假离婚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转移财产、隐瞒债务等方式逃避债务。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导致夫妻双方在离婚后面临巨额债务。
3. 获得房产在一些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夫妻双方可能会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获取房产。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当平均分割。
因此,假离婚获取的房产可能会在离婚后被依法分割。
4. 婚姻关系不稳定假离婚可能会对夫妻双方的感情造成伤害,导致婚姻关系不稳定。
一旦双方在假离婚后无法恢复婚姻关系,将面临重新组建家庭的问题。
四、假离婚的法律后果1. 违法行为受到法律制裁伪造离婚证等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逃避债务的后果夫妻双方在假离婚过程中逃避债务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义务,不得以任何方式逃避债务。
法律讲堂假离婚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假离婚现象逐渐增多。
假离婚,顾名思义,是指夫妻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表面上办理离婚手续,但实际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
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婚姻家庭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假离婚案例,探讨其背后的法律风险。
二、假离婚的定义及特点1. 定义假离婚,又称“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表面上办理离婚手续,但实际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
2. 特点(1)自愿性:假离婚是夫妻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而非一方强迫。
(2)目的性:假离婚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转移财产、逃避债务、逃避抚养责任等。
(3)形式性:假离婚在法律程序上与真实离婚无异,但实质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
三、假离婚的法律风险1. 法律风险(1)财产分割风险:假离婚可能导致财产分割不公,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2)子女抚养权风险:假离婚可能导致子女抚养权纠纷,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
(3)复婚困难:假离婚后,双方若想复婚,需要重新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2. 法律后果(1)财产分割:假离婚后,法院在处理财产分割问题时,可能会根据双方实际情况,判定一方或双方承担部分或全部财产分割责任。
(2)子女抚养权:假离婚后,法院在处理子女抚养权问题时,可能会根据子女的年龄、生活状况等因素,判定一方或双方承担抚养责任。
(3)复婚:假离婚后,双方若想复婚,需要重新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甲、乙双方于2010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2018年,甲因公司经营不善,负债累累。
为了逃避债务,甲与乙达成假离婚协议,约定将共同财产分割,甲获得房产,乙获得车辆及存款。
离婚后,甲并未履行还款义务,乙无奈之下将甲诉至法院。
2. 案例分析(1)财产分割:法院认为,甲、乙双方假离婚的目的在于逃避债务,损害了乙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院判定甲承担部分债务,并要求甲将房产归乙所有。
法律上对假离婚认定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婚姻法的不断完善,离婚率逐年上升。
在离婚案件中,有一部分当事人为了规避法律、逃避债务、转移财产等目的,选择采取假离婚的方式。
假离婚不仅损害了婚姻家庭的稳定性,还可能给当事人及其子女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假离婚的认定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二、假离婚的定义及特征假离婚,又称“协议离婚”、“假意离婚”,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形式上办理离婚登记,但实质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仍保持夫妻身份的行为。
假离婚具有以下特征:1. 形式上办理离婚登记:当事人双方在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取得离婚证。
2. 实质上未解除婚姻关系:当事人双方在离婚后仍保持夫妻身份,共同生活。
3. 违背婚姻法宗旨:假离婚行为违背了婚姻法保护婚姻家庭的原则。
4. 具有非法目的:假离婚行为通常是为了规避法律、逃避债务、转移财产等非法目的。
三、假离婚的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情形可认定为假离婚:1. 当事人在离婚登记前,存在转移、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
2. 当事人在离婚登记后,又重新共同生活,且共同生活的时间较长。
3. 当事人在离婚登记后,存在以下行为之一:(1)子女抚养权归一方,但另一方实际抚养子女;(2)一方或双方仍然使用原夫妻共同居住的房产;(3)一方或双方继续承担原夫妻共同债务。
4. 当事人在离婚登记后,存在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违法行为。
四、案例分析(一)案例一:为逃避债务办理假离婚案情简介:甲、乙双方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2016年,甲因生意失败,欠下巨额债务。
为逃避债务,甲与乙协商一致,办理了假离婚手续。
离婚后,甲携子女搬离原住所,未履行还款义务。
分析:本案中,甲、乙双方办理假离婚手续,目的是为了逃避债务。
根据上述认定标准,本案可认定为假离婚。
(二)案例二:为转移财产办理假离婚案情简介:甲、乙双方于2015年登记结婚,婚后共同购置了一套房产。
假离婚案例法律讲堂(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变迁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增加,假离婚现象逐渐增多。
所谓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在形式上办理离婚手续,但实质上并未解除婚姻关系,目的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某些限制或实现某种利益。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的假离婚案例,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法律知识普及。
二、案例背景甲、乙二人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2018年,甲的公司因涉及一笔较大的债务,需要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筹集资金。
然而,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甲的个人债务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甲与乙商议,决定办理假离婚手续,将股权转让给乙,待债务问题解决后再复婚。
三、案例分析1. 假离婚的法律性质假离婚实质上是一种法律行为,但具有特殊性。
从法律角度分析,假离婚分为两种情况:(1)真离婚后复婚:夫妻双方在办理离婚手续后,因各种原因重新登记结婚,恢复了婚姻关系。
(2)假离婚后不复婚:夫妻双方在办理离婚手续后,未复婚,且双方或一方不再有复婚的意愿。
在本案例中,甲、乙属于第一种情况,即真离婚后复婚。
2. 假离婚的法律效力假离婚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具体情况:(1)真离婚后复婚:离婚手续具有法律效力,但婚姻关系恢复,不影响双方的合法权益。
(2)假离婚后不复婚:离婚手续具有法律效力,婚姻关系解除,双方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例中,甲、乙办理了假离婚手续,但双方在债务问题解决后复婚,因此离婚手续具有法律效力,婚姻关系得以恢复。
3.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假离婚虽然可以规避某些法律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1)财产分割风险:假离婚后,双方财产分割可能会出现争议,甚至引发诉讼。
(2)子女抚养权风险:假离婚后,子女抚养权问题可能会成为争议焦点。
(3)法律追责风险:若假离婚的目的违反法律规定,双方可能面临法律追责。
在本案例中,甲、乙因规避债务承担风险而办理假离婚,若债务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双方可能面临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方面的争议。
假离婚案例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婚率逐年攀升。
其中,有一部分离婚案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夫妻关系破裂,而是为了规避法律、逃避债务或其他目的而进行的“假离婚”。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假离婚案例的解析,探讨相关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
二、案例背景甲、乙二人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由于甲、乙二人性格不合,家庭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解决家庭矛盾,甲、乙二人于2018年协商一致,决定办理离婚手续。
但在离婚前,甲、乙二人为了规避债务,将共同财产分割,甲获得房产,乙获得车辆。
离婚后,甲、乙二人又重新开始同居生活,并未真正解除夫妻关系。
三、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离婚申请。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认为不符合本法规定的,不予登记。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自离婚协议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认为不符合本法规定的,不予登记。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甲、乙二人为了规避债务,故意办理离婚手续,分割共同财产。
这种行为违反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构成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1.离婚手续的合法性根据《婚姻法》和《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离婚申请。
本案中,甲、乙二人办理离婚手续,符合法律规定。
2.离婚原因的合法性甲、乙二人离婚原因系性格不合,并非为了规避债务。
针对假离婚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婚率逐年上升。
在众多离婚原因中,假离婚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所谓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规避财产分割、逃避债务、骗取购房资格等,而进行的虚假离婚行为。
我国法律对假离婚行为有明确规定,本文将从假离婚的法律规定入手,对其进行解读与思考。
二、假离婚的法律规定1.《婚姻法》《婚姻法》是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对假离婚行为有明确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此外,《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还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该意见对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对于假离婚行为,意见明确指出:(1)夫妻双方为了逃避债务、骗取购房资格等目的而进行的假离婚,应依法认定无效;(2)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应予以撤销;(3)离婚后,一方发现对方有虚假离婚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离婚协议,恢复婚姻关系。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该解释对《婚姻法》中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的规定进行了细化。
其中,对于假离婚行为,解释明确指出:(1)夫妻双方在离婚诉讼中,为了逃避债务、骗取购房资格等目的,故意隐瞒夫妻共同财产的,应依法认定无效;(2)离婚后,一方发现对方有虚假离婚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离婚协议,恢复婚姻关系。
三、假离婚的法律解读与思考1.法律规定的解读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法律对假离婚行为持明确否定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假离婚”现象的法律思考摘要21世纪以来,“假离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或者说,“假离婚”成为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可以用来获取不当利益的手段。
婚姻,对于国人来说,一向是神圣而庄重的,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下,为了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人们开始通过“假离婚”的方法,利用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的漏洞,为自己谋取好处。
“假离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破坏了家庭稳定和社会秩序,更损害了国家利益和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已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关注。
面对层出不穷的“假离婚”现象,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措施来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
首先要全面了解“假离婚”现象的发生原因和具体表现,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假离婚”现象所带来的物质风险和法律风险,最后,法律部门应当制定出更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相互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假离婚;概念;现状;影响;对策Legal Thoughts on "fake divorce"phenomenonABSTRACTSince the 21st century, “False divorce”has become a hot topic.Or to say,“False Divorce”has become a common means of effective can be used to gain improper benefit., For Chinese,marriage has long been a sacred and solemn,but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modern economic society.In order to with the minimum cost to obtain the biggest benefit,people star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alse Divorce”, use of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law loophole, for their own benefits.The negative impact of False Divorce is huge,it not only destroyed the family stability and social order, more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trampling on the dignity of law, has gained important attention to the people.In front of the“False Divorce”phenomenon emerge in endlessly, we need to formulate relevant measures to curb the spread of the phenomenon.We need to formulate relevant measures to curb the spread of the phenomenon.Firs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phenomenon of “False Divorce”causes and specific performance, secondly should fully recognize the material brought by the phenomenon of“False Divorce”risk and legal risk, finally, the legal department should develop a more perfec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ocial the public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can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Key words:False divorce; Concept; actuality;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 (IV)ABSTRACT (V)序言 (1)一、假离婚的涵 (1)(一)、假离婚的定义 (1)(二)、假离婚的类型 (1)二、假离婚的社会背景 (2)三、假离婚的现状分析 (2)四、假离婚的动机和社会危害 (3)(一)、假离婚的动机 (3)1、关于房屋的动机 (3)(1)、为了骗取房屋拆迁补偿 (3)(2)、为了多买房屋逃避高税 (3)2、关于子女的动机 (4)(1)、为了逃避计划生育的政策 (4)(2)、为了给子女办农转非户口 (4)3、关于财产的动机 (4)(1)、为了转移财产逃避债务 (5)(二)、假离婚的社会危害 (5)1、对婚姻家庭的伤害 (5)2、对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利益的侵害 (6)3、对社会稳定秩序的破坏 (6)4、对法律尊严的践踏 (6)五、假离婚的界定和认定 (7)(一)、假离婚违反道德和违反法律的界定 (7)(二)、如何在理论和实务上认定假离婚 (7)六、假离婚的应对措施 (8)(一)、加强对假离婚的审查与核实 (8)1、建议延长离婚申请审查的期限 (8)2、规定登记机关审查监督的具体容 (9)(二)、建立共享的婚姻登记机关和法院的信息传输系统 (9)(三)、完善对离婚财产分割的追偿制度 (9)(四)、完善对离婚效力的认定 (10)1、原则上维持离婚的效力 (10)2、对离婚无效的法律规制 (10)(五)、对政策法规的完善 (11)(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宣传 (11)结论 (12)词 (13)参考文献 (14)序言随着新国五条细则的新鲜出炉,关于购房、避税等话题层出不穷,由此引发了假离婚的又一波热潮,各地婚姻登记机关的离婚人数大幅度增高,假离婚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为何成为大多数人走捷径的一条道路?曾经在人们的观念中,结婚是神圣的,离婚也是庄严的,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的冲击在悄然进行中,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人以婚姻为工具,理直气壮的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政府无法阻止,法律无法规避,根源究竟在谁身上?本文将通过对假离婚现象的全面分析研究,了解这一社会现象并找出应对措施。
一假离婚的涵(一)、假离婚的定义假离婚,又称为虚假离婚或中国式假离婚,严格来说它并不是法律术语,只是一种法律现象。
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因双方同谋或者欺骗对方取得对方同意而做出的解除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假离婚的类型假离婚按照申请的途径,行政登记和法院诉讼,可以分为假离婚登记和假离婚调解协议。
假离婚按照发生的类型,可以分为同谋离婚和欺诈离婚。
通谋离婚,是指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串通进行临时性离婚,等达到目的后再复婚的离婚行为。
欺诈离婚,指婚姻当事人的一方利用行动和语言等欺骗方式使另一方同意先离婚再复婚,并且实质上损害另一方应得权益的行为二假离婚的社会背景在封建时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是两个家族利益结合的手段,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童养媳、典妻租妻等传统婚姻形式无一表明婚姻被利益化工具化自古有之。
新中国成立以来,废除封建婚姻制度,新时代的人们享有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
过去离婚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现在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离婚变得普遍和被理解,婚姻自由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随着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婚姻工具化再一次出现,现在流行的假离婚,正是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利益而采用的方法。
假离婚现象的盛行,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无非是买房、生子、升学、户口等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受社会经济的限制,现阶段国家并不能满足每一个公民的需求,而这个基本矛盾在短时间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因此社会上一些人滋生了“自谋生路”的想法,有些人为了避免对自己不利的政策规定,或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好处,最为典型的就是房子的问题,为了多为自己争取一点利益,便钻起法律和政策的空子,通过假离婚来实现目标。
当然还有我们政府政策这个外在因素,或者说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不高。
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正在随着经济发展完善中,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不能有效吸收来自公众的建议与意见,每当国家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或法律规定的时候,总会引发一股假离婚的热潮,归根究底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公布,总会损害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或者限制某些人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发布的工作部门没有做到让公众了然于心,取得公众的谅解,公众对这些政策规定的具体事项一知半解,无法接受又无法反抗的情况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便产生了假离婚的方法。
这其实也是公众对于政府政策的一种博弈,当个人无法对抗国家的调控政策时,只能通过投机的方式来规避自己的损失。
另外,现代社会的风气变得浮躁,人们更愿意走捷径获取利益,如果假离婚能得到好处,使自己少奋斗几十年,自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三假离婚的现状分析假离婚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21世纪以来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法律人士早已在关注假离婚现象,但是如何监管假离婚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离婚是公民的自由权利,只要离婚的双方都是民事行为能力人,证件齐全,并且都是自愿离婚,,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没有权利拒绝办理或者进行行政处理。
离婚的夫妻双方大多为了买房、升学、生子这些目标,面对这些申请人,让银行金融机构、教育部门或者计生部门等机构来扮演道德法官辨别是真离还是假离的操作性不强,一些部门根本不会节外生枝,只会睁只眼闭只眼。
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假离婚的发生。
假离婚虽然获得很多网友的认同,但也受到很多网友的争议,很多网友积极为应对假离婚的现象出谋划策,有提议出台“限离令”的,限制离婚的次数和买房的数量;有提议出台“购房复婚细则”的,离婚后双方有购房记录的,禁止复婚。
更多网友表示房价过高、限购令等政策才是假离婚的根源,应该从政府部门实施措施,否则,假离婚不仅动摇了对婚姻的神圣感,更削弱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与依赖。
假离婚的闹剧上演以来,针对此等情况,很多地方以不同名义制定了相关细则和实施办法。
其中,省高院日前发布了《关于“新五条法”对法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的报告》,在该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做出了“因‘假离婚’购房导致弄假成真,难以复婚而主协议无效的,除能举证证明胁迫或欺诈事由外,不予支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