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健全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分析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互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也为各国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合作机会。

在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趋势、机会和挑战。

一、国际贸易自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来,参与其中的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了6.53万亿美元。

其中,进口额为2.78万亿美元,出口额为3.75万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2%,增速均高于我国整体增速。

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贸易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

而在贸易的细分领域中,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智能制造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贸易方向。

以能源为例,中国正在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油气合作,同时加强水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研发和合作,这将帮助相关国家实现能源减排和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推动了各国的区域经济互联互通,消除了交通、物流、信息等多领域的壁垒,提升了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还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贸易自由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国家进行贸易合作。

二、国际投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各国的投资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019年上半年,沿线国家对我国的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了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此外,我国也在持续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

在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为15.64亿美元。

在具体的投资领域中,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生产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是各国进行合作的优先领域。

以基础设施领域为例,中国一直是加强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资者和关键参与者,推进了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多个项目建设。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还带动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来。

应届2020毕业季国际贸易论文选题

应届2020毕业季国际贸易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就是通商,一般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所组成,因此也被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下面是一些由学术堂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希望能为选这科做论文的同学们带来帮助。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一:1、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4、国际贸易网络的拓扑演化与聚类结构分析5、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6、国际贸易方式演进对城市化模式的影响--以义乌市为例7、对国际贸易中的蓝色贸易壁垒问题的分析8、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9、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要素分析及其应用价值思考10、我国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及管理措施11、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12、我国十大城市群对外贸易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视角13、基于超边际分析框架展开的流通效率对国际贸易影响实证研究14、对标韩国,促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15、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16、关于国际贸易业务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17、欢迎订阅国际贸易问题18、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19、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20、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管理--以浙江八达集团为例21、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变化趋势、典型风险点及防范22、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23、基于流通经济视角谈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创新和发展24、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25、国际贸易对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26、“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新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27、国际贸易货物品质标准演进效果分析--基于广义比较优势公式的解析28、基于生长曲线算法的中日国际物流规模增长对中日国际贸易推动作用规律研究29、国际贸易合同风险的分析与控制30、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探析31、国际贸易结构性特征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32、试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33、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34、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与启示35、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对反倾销会计的影响36、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产品品质的测度方法:研究述评37、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增长关系研究38、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39、基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贸易隐含能源的探索40、探究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41、浅谈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42、数字产品、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规则43、用区块链破解国际贸易信用难题44、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下的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探究45、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对生活质量影响研究46、物流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47、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改革48、江苏省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关系研究49、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50、构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群的思路探讨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二:51、国际贸易与我国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问题探讨52、国际贸易问题53、论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策略54、跨境电商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研究55、浅析近年来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模式56、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探究57、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摩擦分析及应对措施58、产业分工、国际贸易摩擦及我国的对策--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研究59、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的经济学研究6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研究述评与展望61、制造业国际贸易对服务化就业结构变迁影响的实证研究62、国际贸易新规则与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6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64、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贸易:一个评述65、国际贸易体系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66、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铜矿石贸易格局67、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基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68、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研究:一个综述69、2015年国外国际贸易研究前沿70、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实务发展研究71、“全球-国家-地方”尺度下的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研究进展72、外资研发嵌入的内外因辨析:市场化进程还是国际贸易竞争力73、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7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会展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75、基于“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研究76、罗伯特·芬斯特拉对国际贸易学的贡献77、国际贸易中出口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家空间的社会网络分析78、国际贸易反脱媒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范围经济视角79、国际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80、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81、国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82、品牌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我国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83、深化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84、互联网与国际贸易--基于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据的经验分析85、OFDI、市场竞争强度与国际贸易86、国际贸易中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研究综述87、文化认同与国际贸易88、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汇率风险研究89、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文献比较研究90、海南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91、HS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92、益阳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研究93、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影响研究94、A银行云南省分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95、基于复杂网络和能值理论的化石能源国际贸易格局研究96、国际贸易体制区域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国际立法新动向97、国际贸易与中国制造业行业内工资差距98、兰石能源装备国际工程公司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研究99、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分析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三:100、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其法律对策101、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10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应对策略103、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104、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国际贸易利益研究综述105、“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106、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107、上海市港口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研究108、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109、国际贸易融资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110、国际贸易术语风险与规避措施111、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际贸易规则与秩序的动态演变及中国之应对112、中国苜蓿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113、国际贸易碳转移的全球图景和时间演变114、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发展对不同素质劳动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115、国际贸易中价值转移问题的扩展研究:模型、推演及启示116、多种类型,多重身份:15至17世纪前半期东亚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商人117、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变革118、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119、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效应120、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研究121、语言距离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机理与政策推演122、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制度性话语权--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中国应对123、价值链贸易与经济周期的联动:国际规律及中国经验124、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125、国际贸易模式演进的城市化促进效应--基于职业中间商的超边际分析126、TPP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策略127、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再构建及中国的因应128、技术、国际贸易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129、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对策--基于和传统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130、新能源产业国际贸易关系及中国现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131、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2、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元素”:体现、特性与应对133、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34、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135、“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以广东省为例136、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研究137、“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13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研究139、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140、陕西省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41、粮食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142、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143、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新趋势及中国的应对144、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协调145、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障碍与策略研究14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问题研究147、农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策略研究148、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基于制造业行业的经验研究149、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贸易壁垒及其法律应对150、自贸园区背景下我国国有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四:151、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国际规则研究152、职业贸易中间商、国际贸易方式演进与经济发展153、广西中小微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境及对策15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55、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国际贸易客户开发途径研究156、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57、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变迁看IBM战略转型158、碳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159、30年来国际“贸易-交通-旅游”(3T)互动的统计分析160、国际贸易对国内制度的影响:前沿研究述评161、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162、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163、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164、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65、国际贸易的成本分析:视角与方法166、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及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启示研究167、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进出口贸易发展研究168、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169、国际贸易与企业成本加成:一个文献综述170、自贸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171、内生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方式与收入分配:一个新兴古典框架172、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14年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会议综述17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174、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文献综述175、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异质性研究进展176、职业中间商空间嵌入与国际贸易模式演进177、宁波港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腹地生成研究178、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赠送:86个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论文题目参考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论行政主体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6、论行政立法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13、论行政强制执行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21、行政判决之研究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6、论行政立法体制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30、论行政强制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32、行政指导研究33、论行政许可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39、论显失公正行为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43、论行政法治原则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47、行政合同研究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50、行政执法研究51、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52、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53、中国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54、论行政复议的范围与复议程序55、“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56、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法律规范57、欧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启示58、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59、行政罚款关乎执法公平正义60、试论公务员奖励规范的立法与完善61、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文书制作问题的浅析62、浅析淘宝网络刷单中的“水军”现象63、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64、“报假警”行为的定性及其规制65、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义、问题及完善66、检察权的职能拓展与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完善67、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的思考68、浅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招标工作的影响69、新闻评论监督司法的权利与限度70、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71、论网规的软法属性72、我国大学规章制定权的法律规制研究7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4、医事仲裁制度调查分析75、论开放社会中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76、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77、刍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78、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分析及纠纷应对策略研究79、个人低碳消费行政法义务确立的正当性检视80、论骨髓捐献者撤销权的行使边界81、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及对策研究82、弱势群体公法保护视野下的社会帮扶问题83、中国宗法财产制度的道德性84、泔水饲喂畜禽违法现象的行政处罚难点85、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规则的完善与创新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规则的完善与创新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规则的完善与创新研究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战略设计的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关系往来,繁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可联系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协同发展中国家与西方经济大国之间“共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纽带。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的“输入型”范式已经出现不适应问题,而在深化国际经济法地位与影响力上,必然需要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法治化规则中来创新和完善。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当前国际经济法规则的影响1.从理念上对国际经济法规则提出创新要求“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亚洲诸多经济体国家,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使其能够参与到国际经济法规则的制定中,体现了对国际经济新秩序规则的平等立法权的享有。

有学者提出,对于传统国际经济法规则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国际化经贸环境,特别是传统国际经济法规则未能体现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理念。

深化“一带一路”战略,要本着以“开发、合作、平等、法治”原则,强调对国际通行规则的遵守,强调对各国发展道路及多样化市场规律的尊重[1]。

也就是说,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相比于WTO经济自由化、世界银行的市场开放规则,更要从“自由至上”逐渐转向“开放平等”的规则体系中。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中第二条规定“亚投行成员资格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开放。

”由此,亚投行所采取的“独立、平等”的合作观,将成为对各成员国完全尊重的典型特色。

另外,在《亚投行协定》第4条中规定“亚投行决策机制不存在一票否决制”;中国作为亚投行的最大的股东国,明确提出任何一国都不能因占据绝对股份而享有否决权。

很显然,从维护世界银行经贸体系发展上,这一“平等决策”机制,必将对传统国际经济法规则带来直接影响。

2.从内容上对国际经济法规则进行补充和完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从理念上进行创新,也对国际经济法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在金融、投资、贸易以及解决争端等方面,提出了多元化合作方式来突破传统国际经济法的局限性。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贸易纠纷解决办法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贸易纠纷解决办法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贸易纠纷解决办法摘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应。

解决国际经贸争端,建立解决同一地区国际经贸争端的多边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解决国际经贸争端的邻里机制是国际社会不可回避的趋势。

作者审查和分析了该设施的重要性,并实施了争端解决机制,它为中国和边境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基础。

因此,现有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不能直接重复,而在对现有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应以灵活性、多样性和公平性为原则,建立适应解决国际经贸争端实际需要的机制,必须在解决国际经贸争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因素,建立新的区域机构。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经济纠纷、解决1、前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区,覆盖亚洲和欧洲大陆,东亚经济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联系将促进中亚内部经济的发展。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确立十分重视,近年来,我们在实施和推动此战略,与有关国家开展了更密切的合作,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有效发展与有关国家的国际经济贸易。

周边国家的国际经济贸易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引发了国际经贸争端。

在这方面,要加强解决国际经贸争端的机制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使新区发挥重要作用。

2、贸易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核心是通过历史符号和平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并积极配合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设计关键领域,通常包括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和房地产。

因此,有必要探索和建立新机制,有效解决“一带一路”国际经贸争端,全面具体解决,倡议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案件类型包括“信用证展销、股权转让合同、临时合同、独立担保、海洋污染赔偿、海运货物运输条约”等,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决定,承认和执行外国民事和商业事项房地产等领域包括。

新建对建立国际经济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提出要求,我国法院对此也作了一些尝试,处理国际经贸争端。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应对措施探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应对措施探究

1作者简介:刘一舟(2000— ),男,汉族,安徽淮南人。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学。

改革开放以来,为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国际经济大环境,“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加强国际间区域合作的重要一环。

截至2020年1月,中国已同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在“一带一路”影响下,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进而影响世界贸易格局[1]。

但“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过程带来的摩擦及冲突也在所难免。

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规避贸易摩擦,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2019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1.90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1.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进出口总额为1178.8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总额达380.6亿美元。

其中出口9837.6亿美元,进口9173.9亿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进出口总额1178.8亿美元,其中出口380.6亿美元,进口798.2亿美元。

(二)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1.有效提升进出口贸易额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逐年增长。

2013~2019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

伴随国家间贸易待遇、关税及救济制度的完善及人民币获得特别提款权后,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进出口贸易额仍将不断攀升。

2.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在产业聚集效应突出大背景下,中国同相关国家间的产能合作不断升级,境内、境外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

因中小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环境适应力,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颇强,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成为“一带一路”的闪光点。

3.有助于实现进出口贸易便利化在“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2013~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超500亿美元,设立企业超过2.2万家[3]。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一带一路”与贸易壁垒的简要概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指一国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

目前,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三大类型,分别是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社会壁垒。

二、“一带一路”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一)技术壁垒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出口企业的商品在国外入境时,需要符合相关国家的技术法规规定的准入条件,技术标准等。

技术壁垒本为保护本土企业的一项合理措施,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有部分西方国家故意提高技术要求,加大我国商品入境难度,造成我国出现出口商品研发成本上升,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等问题。

据统计,受技术壁垒影响,我国于2016年贸易出口的直接损失多达933.8亿美元,超过40%的出口企业遭受过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呈现出的隐蔽性、歧视性等特点给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提升了难度,同时由于我国对外贸易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对出口企业保护机制尚不完善,我国出口企业极易因技术壁垒而蒙受较大损失。

(二)环境壁垒环境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借口,限制国外商品入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新措施。

环境壁垒的出现会使我国特定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难度上升,除此之外,虽部分发达国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其隐蔽地设置绿色技术标准、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等行为,间接造成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上升,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尚缺乏可以作为本国环境壁垒的相关条例,我国对内企业保护机制尚不完善,低质量的进口食品也在冲击着国内市场。

(三)社会壁垒社会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论 “一带一路” 环境争端解决机制

论 “一带一路” 环境争端解决机制

论“一带一路” 环境争端解决机制作者:刘恩媛来源:《国际贸易》 2018年第4期“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海外投资的走向,“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逐渐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重点。

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 沿线的5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45?? 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8?? 5%;在“一带一路” 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58份,新签合同额1260?? 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 6%。

然而“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中并非只有阳光,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总统推行“闭关锁国”的“孤立” 政策,使国际社会出现“逆全球化” 潮流,即所谓的“民粹主义”,在民粹主义者的推动下,国家会更关心民生、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在沿线国家,针对中资的以保护环境和人权为名的各类抗议活动与冲突时有发生。

例如,中国在缅甸投资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密松水电站,因民众抗议,被缅甸政府以存在环境隐患为由停建,经多次协商至今尚未复建。

缅甸的情况不是个例,中国在多个沿线国家都遇到了类似情况。

一、环境争端解决机制概述国际环境法是伴随着国家间的环境纠纷而产生,从早期的“白令海海豹”案、“特雷尔冶炼厂案” 至“拉努湖案” 等现代环境争端案例推动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加速了资源的开发、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也使国际环境损害的风险不断增加。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主要实施手段是资源开发、投资和贸易,环境损害风险非常高。

一旦发生环境争端,如何解决呢?一般来讲,环境争端主要有四种和平解决方式:通过在东道国或投资母国国内私法诉讼、诉诸非对抗性磋商机制、诉诸国际公法争端解决机制与诉诸国际投资仲裁。

这四种方式并不相互排斥,经常被同时适用。

(一)国内私法诉讼国内私法诉讼,即由受害者通过在本国或投资者母国的法院提起对施害者的国际民事或行政诉讼,谋求民事救济的一种私法途径,这种诉讼以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民事责任为基础。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争端与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争端与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争端与争端解决机制贸易争端在国际贸易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当各国在贸易方面产生分歧时,争端可能会发展成为一场长期的纠纷,对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争端,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争端及其解决机制。

一、贸易争端的原因贸易争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原因:1.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当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或者实施其他限制措施时,可能导致贸易伙伴国家的不满和抗议。

2.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许多国家的核心利益。

如果其中一个国家认为另一个国家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可能会引发贸易争端。

3.补贴政策:某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可能会实施补贴政策。

这种政策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感到不公平。

4.贸易摊销:有时一个国家可能认为另一个国家将其产品以低价倾销到其市场上,对本国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历程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中的争端,国际社会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1.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作为解决贸易争端的主要机构,WTO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了一个独立、中立的机构来处理和解决贸易争端。

根据争端解决机制,当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措施感到不满时,可以向WTO提起诉讼,并进行调解、审理和裁决。

2.双边谈判和协商双边谈判和协商是一种常见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

当两个国家之间产生贸易争端时,它们可以通过直接谈判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双边谈判通常包括双方达成共识、修改政策或签订协议等步骤。

3.仲裁机构和国际法院除了WTO争端解决机制,国际社会还建立了其他一些仲裁机构和国际法院来处理贸易纠纷。

例如,国际商会仲裁院(ICC)和国际中心仲裁(ICC)等机构提供了一个中立的仲裁程序来解决贸易争端。

三、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效力和问题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陕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司法厅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陕司通〔2019〕6号

陕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司法厅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陕司通〔2019〕6号

陕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司法厅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正文:----------------------------------------------------------------------------------------------------------------------------------------------------陕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司法厅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陕司通〔2019〕6号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司法局,西咸新区综治局: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等“三个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总体部署,着力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我省全面开放新格局,省司法厅立足新组建的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制定了《陕西省司法厅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提高政治站位。

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十条措施》是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落实五个扎实要求,服务和保障我省经济发展,实施五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措施落实。

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结合各自实际,及时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

省厅各有关处室要结合工作职能,细化分解任务。

要不断探索,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确保各项措施取得实效。

三、强化工作督导。

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将《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落实纳入司法行政机关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执业考核的重要内容,量化考核标准,认真督导考核,加强工作指导。

四、推动工作结合。

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把落实《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与《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十条措施》相结合,同部署,同安排,相互促进,努力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法治环境。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规则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规则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规则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贸易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经济体制、政策差异等因素,在国际贸易中也难免会出现争端。

为了保障贸易的公平和稳定,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规则,并探讨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意义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出现对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确保了贸易争端的公平解决。

在国际贸易中,强弱势国家的利益并不对等,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解决机制,较弱的国家很容易因为实力不足而被排挤或受到不公平待遇。

其次,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助于防止贸易战的升级。

通过采用法律手段和协商等方式解决争端,可以避免双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而维护了全球贸易的稳定和持续性。

最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存在还有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通过解决争端,各个国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政策和立场,为进一步的合作提供基础。

二、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系列基本原则的指导。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和透明。

公平是指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各方应当平等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正则要求解决争端的裁决应当基于事实和法律依据,而非政治考虑或其他非经济因素。

透明则要求解决争端的程序和裁决结果应当公开,以便各国和相关利益方都能了解争端解决的全过程。

此外,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还应当遵守自治原则,即各国应当自愿参与解决争端的程序,并尊重裁决结果的合法性和约束力。

三、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主要包括多边机构和双边协商两种途径。

多边机构是指由各国共同参与的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

多边机构通过建立统一的规则和程序,为各国解决贸易争端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平、透明的平台。

双边协商则是指通过双方之间的直接协商来解决贸易争端。

“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思考

“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思考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9期19“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思考潘 洁(湖北瑞通天元律师事务所,湖北武汉430000)摘 要:随着 一带一路 建设的不断深化与推进,沿线国家间经贸往来日益深入与密切㊂由于国家间的文化㊁现行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现有的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无法完全适应 一带一路 新格局的发展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国际社会中具代表性的区域性及全球性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探索构建 一带一路 倡议背景下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设想㊂关键词: 一带一路 ;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国际仲裁;A D R中图分类号:F 7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19.009一带一路 倡议对确定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拓展了各国经贸往来新的合作模式㊂在共商㊁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㊁共享其发展成果过程中,诸多问题也逐步凸显,投资争端与日俱增㊂沿线各国的投资争端解决方面的法律规范差异较大,东道国国内法对投资者保护法律救济途径规定不完善,导致国外投资者会面临较大的非商业性风险,不利于进一步推进沿线各国合作㊂现存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无论是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 I T )㊁W T O 争端解决机制㊁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 C S I D )仲裁,均不能避免适用范围的局限性,已经无法完全满足 一带一路 倡议对争端解决的需求㊂因此,为了有效促进解决争端效率的提高及国际投资环境的优化,构建专属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具备其必要性和紧迫性㊂1 当前 一带一路 区域内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概览及现状1.1 W T O 争端解决机制W T O 争端解决机制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是适用于全球性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㊂但W T O 争端解决机制在应对 一带一路 区域内投资争端时仍缺乏普遍适用性㊂首先,适用该机制的主体只能是成员国,不能受理与 一带一路 沿线非成员国之间的投资纠纷;其次,W T O 的受理事项仅限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纠纷,与贸易无关的投资争端不在受理范围;最后,W T O 争端解决机制只受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冲突引发的争端,故各国企业和投资者个人不能直接作为原告提起投诉,影响争端解决的效率㊂据此,W T O 争端解决机制难以成为 一带一路 倡议下解决投资争议的常规选项㊂1.2 国际仲裁机制国际仲裁具备自主性㊁中立性的特点,是当前解决国际贸易争端较为常见的方式,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㊂以当今世界被广泛采用的I C S I D 争端解决机制为例,其制度设计本身并不完善,沿线国家也较为抗拒直接适用I C S I D ㊂首先,仲裁费用高昂,耗时过长,一般企业无法承担仲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㊂其次,由于I C S I D的规则制定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完成的,大部分仲裁员也来自于发达国家,对比 一带一路 沿线国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同经济文化及法律制度背景下的内在价值冲突,导致仲裁裁决不一致甚至有失偏颇㊂再次,I C S I D 本身固有的机制缺陷饱受诟病,包括过分倾向投资者利益㊁管辖权逐步扩大㊁透明度低,以及还存在缺乏有效监督机构,裁决撤销制度在实践中被滥用㊁裁决无法执行等问题㊂1.3 双边投资条约中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经济实践中,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出现争议时,最直接的是依据双方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B I T )中具体规定的措施与机制来解决争端㊂依赖于双边投资协定来解决争端也存在滞后性㊁碎片化的问题㊂首先,并非全部的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均签署了B I T ,在未签订双边条约的国家间的投资争端无法找到相应解决机制;其次,大部分双边条约是上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由于签署时间久远,陈旧的条款设置与当前投资实践有较大差异性;最后,有的双边条约并未明确约定争端解决的程序,处于立法空白状态,操作性低,不利于对投资权益的保护㊂2 在一带一路 区域内构建全新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具备可行性中国作为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发起者,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交往关系日益密切,外交㊁经贸往来比较频繁,相互投资的金额和投资行业的广泛性都在稳步提升㊂可以明显看到 一带一路 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很高的认同度㊂为了维护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也为了维护东道国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投资争议,是目前的重中之重㊂因此,从保护沿线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和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规则体系中话语权的角度出发,,创建能够专门针对沿线国家投资事务的全新的争端解决机制,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保护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利益一致,是沿线国家迫切需要的㊂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治理中扮演日益重要的作用,具备牵头建立区域性投资争端解决机构的基础与实力,而 一带一路 沿线国势必会积极参与㊁通力合作㊂3 构建一带一路 新语境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探索3.1 发挥亚投行在成立区域性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的重大作用我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投行 )作为跨越亚㊁欧㊁拉丁美洲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支持,与丝路基金一样,具备较强的多边性㊂通过借鉴I C S I D 依托世界银行而建立的路径,可以看出依托国际金融平台设立争端解决机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㊂因此,可尝试由中国作为沿线领域内投资争端解决程序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在亚投行框架进一步下与沿线各国磋商构建一个专属于 一带一路 的常设性投资争端解决中心㊂国际商贸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9期20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中国深化与 一带一路 沿线主要国家海洋经济合作研究 (2019G X J K 082);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与 一路 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合作的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 (C X X L 2019018)㊂作者简介:陈旭,男,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贸易经济;鄢波,女,博士,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贸易经济(通讯作者)㊂3.2 争端解决方式多元化,并注重A D R 争端解决模式的运用 一带一路 倡议旨在构建双边㊁多边㊁区域合作并存的贸易与投资协议,因此,应搭建多元化㊁立体化㊁适用性强㊁灵活度高的投资争端解决体系㊂既要符合 一带一路 开放性的经贸合作特点,还要充分考量参与国的国情,与各国家争端解决规则相互适应㊂为贯彻 一带一路 共商㊁共享㊁共建的基本原则,在投资争端的解决上必然应体现包容㊁平等和共赢的价值理念,力求以更加温和㊁多元的方式解决投资争端㊂据此,在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应注重采用替代性争端解决模式(A D R )㊂A D R 争端解决模式包括磋商与调解方式,比起磋商而言,调解更具灵活性,是更为便捷和高效的争端解决途径㊂不但体现出争端双方高度的意思自治,使争端方可以基于互谅的原则来实现双赢,从而保证投资合作的延续性,也可以避免仲裁程序导致的成本较高等缺陷㊂据此,应充分发挥A D R 争端解决模式经济㊁灵活㊁可执行性更高的优势,在机制设计上扩大A D R 模式的适用范围,不但可以作为争端解决的前置程序使用,也可以在整个仲裁过程中随时单独适用㊂3.3 完善上诉纠错机制,增设 第二审程序 当前的国际投资仲裁领域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以上文提到的I C S I D 为例,I C S I D 的仲裁裁决是 一裁终局 ,虽然设立了专门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但该程序并不对实体性的权利义务进行审查,仅仅是纠正程序性的瑕疵㊂并未涉及其他如法律适用等实质方面的内容,也不会为纠正错误而重新作出裁决㊂因此,在专属于 一带一路 的常设性投资争端解决机构构建过程中,可以突破传统仲裁程序的格局,参照W T O 救济程序的实践经验,增设一个多边常设上诉机构,作为一个可选择适用的上诉程序,实现对争端双方的二次救济,以纠正仲裁程序中的实体或程序性错误,有效提升仲裁裁决的准确性和权威性㊂4 结语构建一个专门面向 一带一路 的争端解决机制,不但有助于维护沿线各国的互利互信关系,也能为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规则重建过程中争得更多的话语权㊂中国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内投资法制环境和法律体系,大力推动司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切实提高处理投资争端的整体能力和效率㊂同时,应注重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㊂在国际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中,不但要鼓励国内专家学者对国际商事法律㊁投资争端解决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还要积极开展沿线国家间的人才交流,通过交流消除在法律体系㊁商事习惯㊁语言环境上的隔阂,为 一带一路 法律体系建设添砖加瓦㊂参考文献[1]王军杰,石林.论 一带一路 沿线 投资者-东道国 争端解决的路径与机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6):99-103.[2]顾维遐.唐艺译.中国的 一带一路 发展和亚洲的国际商事仲裁融合[J ].国际法研究,2020,(1).[3]王贵国.一带一路 争端解决制度研究[J ].中国法学,2017,(12):56-71.[4]石静霞,董暧. 一带一路 倡议下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J ].武大国际法评论.[5]郑旭文. 一带一路 倡议下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的建构[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2-30.[6]王林彬. 丝绸之路经济带 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投资风险救济制度之完善[J ].兰州学刊,2020,(1):57-67.[7]肖军.建立国际投资仲裁上诉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从中美双边投资条约谈判说起[J ].法商研究,2015,(2).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概况分析陈 旭 鄢 波(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 要:2013年以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贸易畅通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畅通为研究对象,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部沿线共计4地区33个国家进行区域划分,对中国与 一路 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概况进行了分析研究㊂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路 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中图分类号:F 7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3198.2021.19.0100 引言海上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中西方经济文化沟通的重要路径㊂近年来,随着多边贸易不断加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路(以下简称 一路 ),作为 一带一路 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为优先发展方向,实现政策沟通㊁设施联通㊁贸易畅通㊁资金融通和民心互通的 五通 战略目标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贸易组织(W T O )数据结果显示,次年全球货。

“一带一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路径“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旨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并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自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路径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

沿线国家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这些国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我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投资合作等措施,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活动,扩大了贸易规模。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已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一半,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一带一路”倡议拓宽了我国贸易的市场空间。

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不仅能够开拓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还能够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

由于倡议涉及的国家范围广泛,我国与更多国家之间的合作机会增加,贸易伙伴数量也得以扩大,有利于我国提升国际贸易发展的多元性和综合竞争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倡议的发起国,我国在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通过参与倡议,我国加强了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了自身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倡议也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市场环境和经营条件存在差异,这给我国企业的贸易拓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分享“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贸易机遇和利益,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协调,解决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问题。

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

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

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一、引言(此处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和目标进行简要介绍)二、国际贸易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1 促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1.2 拓展贸易市场1.3 优化贸易结构1.4 提升贸易竞争力2、国际贸易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2.1 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2.2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物资支持2.3 推动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三、国际物流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协同发展1、国际物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1.1 构建交通运输网络1.2 提升物流设计与管理水平1.3 优化物流服务质量2、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路径2.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2 推动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化2.3 打造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四、“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的挑战与对策1、挑战1.1 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与制度差异1.2 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1.3 信息不对称与风险控制问题2、对策2.1 加强多边合作与机制建设2.2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2.3 加强信息共享与风险管理五、结论(此处可总结“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方向)附件:(列出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及相关附件的名称)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2、国际物流: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供应链管理活动。

3、“一带一路”战略:指中国提出的推动沿着古代“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推进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

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

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争端解决机制是为了解决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而设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争端解决机构: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构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仲裁机构,也可以是由各国领导共同组成的争端解决委员会。

该机构负责处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

2. 仲裁程序: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仲裁程序来处理争议。

仲裁程序一般包括争议提交、仲裁庭成立、争议审理、仲裁裁决等环节。

3. 专家团队: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构设立由各国专家组成的团队,负责对争议进行独立、公正、中立的审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规则作出裁决。

4. 遵守裁决:一带一路参与国需要遵守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并按照裁决结果履行义务。

如果有任何一国拒绝遵守裁决,其他国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该国遵守。

通过建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可以为一带一路参与国提供一个有序、透明和可预测的争端解决平台,有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争端解决机制也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2024版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与调整

2024版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与调整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与调整xx年xx月xx日•引言•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历程•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内容•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方向•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调整的实践探索•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改革与调整的挑战与前景01引言背景与意义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增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争端也随之增多。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促进贸易公平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现状及问题现行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概述目前,国际贸易争端主要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现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而,现行机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执行不力等,导致一些贸易争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改革与调整的必要性因此,对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改革与调整,提高其效率和公正性,对于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促进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历程国家间通过外交途径,就贸易争端进行直接谈判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双边协商调解与斡旋仲裁第三方协助争端双方进行谈判和协商,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争端双方同意将争端提交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

030201早期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方式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发展GATT争端解决机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争端解决程序,包括协商、调解、专家组裁决和执行等环节。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GATT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立了统一的争端解决机构(DSB),采用“反向协商一致”原则,确保裁决的有效执行。

发展与改革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案例法和专家组的解释,对规则进行澄清和完善。

03区域贸易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建立了自己的争端解决机制,处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和作用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和作用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和作用近年来,全球贸易争端不断增加,各国间的合作与对抗也在不断升级。

在这个背景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和作用,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一、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历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起源于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建立。

二战后,国际社会为了维护和促进贸易自由化,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协定,如《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及其后继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这些规则和协定确立了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框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贸易争端愈发复杂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国际社会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和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该机制通过程序化和规则化的方式,为成员国提供了一种公正、透明、可执行的解决争端的途径。

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维护公平竞争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能够通过制定并执行公平的规则,确保贸易争端的解决过程公正透明。

这有助于防止不公平贸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2. 保障成员国权益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了一种合法的途径,使其能够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

在国际贸易纠纷中,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能够通过这一机制来行使自己的权益,以平等的地位参与解决争端的过程。

3. 促进贸易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能够有效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对话。

通过解决争端,不仅可以缓解贸易紧张局势,还可以增强各国间的互信,为贸易自由化提供有力支持。

4. 统一和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存在使国际贸易秩序更加统一和稳定。

通过共同遵守贸易规则、尊重争端解决机制的结论,各国能够建立互信关系,减少贸易争端的发生,为全球贸易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做出贡献。

三、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发展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第43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月 Vol.43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21──────────收稿日期:2020-04-20 修回日期:2021-01-17 作者简介:王国宇(1996-),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研究。

-120-“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王国宇(郑州大学 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实现对接,我国投资者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逐渐增多,同时,投资争端也随之增多。

目前,“一带一路”国家能够选择提交的投资争端机构主要有ICSID 和UNCITRAL ,但是,这些现存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程序透明度严重缺失、仲裁裁决缺乏一致性、仲裁和赔偿费用高昂等问题,导致没有一个有效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能够平衡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利益。

因此,建立一个能够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需求的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很有必要,具体可由亚投行设立该中心,并呼吁沿线国家签订由我国主导的国际公约;在构建该中心时,应结合被誉为“东方瑰宝”的调解制度,打造一个以调解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

关键词:“一带一路”;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透明度 中图分类号:D99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21)02-0120-05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2.023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under the Belt andRoad InitiativeWANG Guo-yu(Law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Abstract: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been connec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route. China’s investors along the country’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adually in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investment disputes also increased. At present,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which can choose to submit investment dispute agencies are mainly ICSID and UNCITRAL. However, the serious lack of procedural transparency in these existing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s, the lack of consistency in arbitral awards and the high cost of arbitration and compensation have resulted in the absence of an effectiv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that balances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host countr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investment dispute settlement center in line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hich could be established by the AIIB and call o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to sign a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led by our count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er, the mediation system known as “oriental treasure” should be combined as the core to create a diversified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vestment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transparency一、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对外投资数额逐年上涨,沿线的投资风险也愈发凸显。

“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体系建构与发展面向

“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体系建构与发展面向

“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体系建构与发展面向作者:杨博超李丹来源:《商业研究》2022年第03期内容提要:中国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所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以及“一站式”争端解决机制是中国法律史上的重要创新。

鉴于沿线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体系,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倡议合作在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亦在争端解决法律实践上面临诸多挑战。

为对争端解决机制发展提出新的可行路径,本文进一步讨论厘清“一站式”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管辖权、法律地位、法律适用和“一站式”机制建构等四个方面;并在梳理我国涉外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历程和“一带一路”框架下商事争端解决的体系建构的基础上,探讨仲裁、调解、仲裁在实践中的价值、互动模式和挑战,从而在司法可调试性、预见性、人才建设、域外执行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争端解决;多元发展;“一站式”中图分类号:F8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2)03-0080-09收稿日期:2021-10-18作者简介:杨博超(1986-),男,哈尔滨人,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司法机构;李丹(1988-),女,哈尔滨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合作、国际金融。

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商事争端解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贸易总量的增加和商事争端数量的快速上升,使我国在新时代应对商事争端问题上产生两方面发展趋势。

一方面,对内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提升治理效能;另一方面,积极批准或加入相关国际公约,并同时探索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新模式。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呈现抬头趋势,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原则遭受挑战、碎片化加剧,国际社会面临和平与发展两大难题。

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和经济领域,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导致国际贸易和经济规则复杂多变,并积聚酝酿深刻调整。

试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

试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

试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国际贸易摩擦和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风险,以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和推进。

首先,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贸易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

这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风险的基础和根本。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贸易往来时,需要参照各自国家的贸易法律制度,以确保贸易的公平,合法和规范。

同时,加强对贸易合同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使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得到制止,保护了合法企业的利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三,加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发展的核心是市场,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和反馈机制,及时更新市场的动态以及需求变化,进而调整公司战略,提高企业决策和执行的效率,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提高竞争力。

同时,加强技术和知识管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逐渐扩大公司的规模和影响力,实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

第四,积极组建贸易联盟,产业联盟等组织。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不同,制度不同,因此产生的贸易不合理,可能给双方带来亏损。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需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跨国贸易的组织和协调,建立产业联盟和贸易联盟等机构,打破贸易和产业之间的壁垒,促进国际经济的融合发展,及时更新贸易市场的信息,规范各方的行为,提高合作的效率。

第五,加强与全球其他大国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但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联系意味着我国必须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与其他世界大国和地区保持联系和合作。

这将为我国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厚的资源和更有效的制度化服务。

我国与全球其他大国和地区的合作,不仅仅是经济合作,更是推进国家战略、加强国际战略复杂性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贸易规则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贸易规则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贸易规则研究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合作日益深入,国际贸易规则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背景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该倡议包含许多重要的合作领域,其中包括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二、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1. 推动贸易自由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倡开放、包容、合作的精神,鼓励参与国加强经济联系和贸易合作。

倡议的推进将促进贸易自由化,推动各国之间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为全球贸易创造更开放的环境。

2. 促进规则协调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众多,而这些国家存在不同的法律、制度和规则,这给贸易合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协调和统一,建立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规则体系。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各参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存在差异。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创新能力,一带一路国家需要加强合作,研究和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为创新和技术交流提供更稳定的环境。

4. 推动贸易便利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倡便利化贸易,简化贸易程序,降低贸易成本。

通过推动贸易便利化,可以加快贸易流程,提高贸易效率,为参与国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贸易环境。

5. 推动争端解决机制建设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难免出现,为了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争端解决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研究和制定适用于各参与国的争端解决规则,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科学研究,深化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合作的认识,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此同时,另一个方面,即便是在处置发生 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中WTO成员方 国家之间贸易争端时,照搬或者直接诉诸WTO争 端解决机制也并非是必然可行的。这是因为:其一, 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套多边体制下的贸易 争端解决机制,其必须协调WTO各成员方不同利 益,必须强调发达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发展 中国家的利益,寻找“南北集团”利益矛盾的平衡 点。 在“一带一路”中,中国与沿线各国在整体 利益上是趋同的,之间是互利共赢而非矛盾对立的。 由此,从争端解决的效果上看,“一带一路”战略 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端应当更多要求争端解决结果 实质公平,而非局限于为协调不同国家利益的形式 公平。其二,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以交叉报复 作为一项法定执行措施WTO争端解决机制这一措 施为“一带一路”战略“和谐包容”、“互利共赢” 共建不能接受。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因政治风险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 除了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应对之外,建立争端当事方国家之间的 对话机制、开展国家领导人或者贸易代表会议交流等包含磋商、 调停、调解等内容在内的政治外交手段,同样是解决争端的重 要举措。当终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解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端。
4.2争端解决的管辖权的确定采取排除性管辖 尽管如前所介绍,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中,有15个国家为非 WTO成员方,并且由半数以上沿线国未加入任何RTA,但是,中国却与其 他49个国家均为WTO 成员方,同时,亦与近半数沿线国中的部分国家均 为某一RTA 的成员方。这就使得对于中国与上述国家而言,至少当发生贸 易争端时,则必然会出现争端当事方既可以诉诸“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的争端解决机制,亦可以诉诸WTO 或者某一RTA 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情形, 并且由此产生争端解决的管辖权冲突问题。对此,应当以排除性管辖的方 式应对上述争端解决的管辖权冲突问题,即允许争端当事方自由地就将争 端诉诸何者进行选择,不过,一旦争端解决的场所被选定并且相应的争端 解决程序随之开始,那么,已经开始了的争端解决程序即具有排他性,任 何一方当事方均不得再向其他争端解决场所要求开展其他争端解决程序。 虽然基于排除性管辖的方式,争端当事方得以自由地选择争端解决的场所, 但在就争端解决场所进行选择时,仍然应当以优先选择“一带一路”战略 背景下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宜,因为由此方才能够保障沿线国中的WTO 成员 方与非WTO 成员方RTA成员方与非RTA 成员方共通适用同一争端解决机 制的形式公平,并且进而推动整个“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 端解决的实质公平。
四、建立健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措施
4.1、设立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
具体措施
4.2、争端解决的管辖权的确 定采取排除性管辖
4.3、争端解决结果的执行尽 可能地避免采取强制措施
4.1 设立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 之所以如此强调设立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的重要性,主要是基于现 有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尤其是部分区域性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这 方面的欠缺引发的问题。以CAFTA为例,其争端解决特点之一是并未设 立专门争端解决机构,而是仅要求各成员方设立一个负责就争端解决所 有事务进行联系的办公室即可。由此虽然是采取仲裁法律手段作为争端 解决,但在CAFTA争端解决机制下,由于没有常设的专门机构提供仲裁 员名单,使得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前,争端当事方便会在选择仲裁员面临 困难,甚至无法共同协商确定仲裁主席情况下,不得不求助于WTO,而 由WTO总干事指定仲裁庭主席。是故,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的缺位不仅 造成了争端解决过程中的拖延,同时亦可能因为仲裁员的任意选择而有 损于仲裁庭独立性和仲裁结果公正性。
一方面,将WTO现有的162个成员 方与“一带一路”战略的64个沿线国对比 之后发现,“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中非 WTO成员方国家数量已达15个,占到了 沿线国总数的四分之一。而这就意味着, 首先,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仅适用于 处置争端当事方均为WTO成员方的贸易 争端,因此,当一起贸易争端是发生在中 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中非WTO 成员国之间时,直接诉诸于WTO争端解 决机制以解决争端是根本上无法实现的。 其次,又因为一国之所以不加入WTO, 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因为其对包括争端解决 机制在内的WTO法律制度、规则是抱以 否定或者至少是保留的态度的,所以,倘 若在处置与非WTO成员方的沿线国家贸 易争端时,强行照搬WTO争端解决机制, 那么极有可能招到该国的反对和抵触。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愿景与行动》一文指出: “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 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 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 路。”
二、照搬或者直接诉诸区域性贸易 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相较于WTO全球贸易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既有的区 域性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似乎更能适应“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贸 易争端的需要。并且,在我国学界很多观点也认为,照搬在当前国际经 贸领域中已经成熟的区域性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或者直接诉诸于中国和与 之发生了贸易争端的沿线国均为成员方的区域贸易协定(RTA)、例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CAFTA)下的争端解决机制,并不失为解决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的合理选择。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成两会热议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 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中巴、孟中印 度缅甸经济走廊。 《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部分“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海陆口岸 支点建设。”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 ”, 是指中国与亚太以至东北非及欧洲广大国 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互利合作的广泛概念。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指中国与经 过中亚直至欧洲古代“丝绸之路”所及区 域经济合作。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 中国与东南亚、到印度洋以至地中海区域 合作。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 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4亿,经济 总量21万亿,分别占全球63%和29%。
三、建立“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整体思路
3.1 ,建立灵活多样的争端解决体系。
基于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一带一路”战略并不追求与所有 沿线国建立一个笼而统之的区域性“经济区”,而是根据在现实中构 建的区域经贸合作机制的客观情况,既可以在双边层面上亦可以在多 边层面上,与不同的沿线国分别制定相应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而 通过这一灵活多样的争端解决体系,则不仅可以保障不同沿线国对于 具体适用于解决与之相关的贸易争端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可接受 性,同时,亦将有助于维护争端解决结果的可执行性。至于具体的争 端解决规则和程序应当如何确定这一问题,则可以先行酝酿、制定一 份确定了争端解决方式和相应的基本规则、程序的有关争端解决的规 定范本,而后再在双边或者多边的层面上,将范本供中国与各沿线国 在议定后加以增删、修改,从而最终确定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不同沿线 国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
3.3 ,不排斥以政治外交手段作为争端解决的辅助方式 以仲裁的法律手段作为争端解决的 主要方式,并不意味着即当然地排斥政 治外交手段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应用。综观 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 ( DSU)和诸多RTA 中有关争端解决机制 的规定,其均将磋商、调停、调解等政 治外交手段确立为争端解决的辅助方式, 并且往往置于提交仲裁或者其他法律手 段之前。由此可见,政治外交手段作为 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辅助方式本身即具 有存在的必要性。
当今代表性区域性贸易协定争端解决 机制
欧盟(EU) 争端解决 机制 北美自由贸 易区 (NAFTA) 争端解决机 制 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协 定( CAFTA) 争端解决机 制
EU的特点 优点:1、以“硬法”机制 为主的模式,即通常由严 格的立法、执法程序以及 制定执行和实施机构组成。 体系完备制度成熟。 缺点:这种方式对成员国 主权的限制比较高,须成 员国让渡主权,适合一体 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贸易组 织。
3.2以仲裁的法律手段作为争端解决的主要方式。 有学者对当前国际社会中的113 个RTA 进行了考察,并根据争端 解决方式的不同,将各个RTA 中的争端解决机制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的 争端解决方式以磋商、调停、调解等政治外交手段为主; 第二类采取仲 裁的争端解决方式; 第三类则通过设立常设法院或者其他常设司法机构 以解决争端。而在这之中,又以采取仲裁的争端解决方式的争端解决机 制在所有RTA中占据的比重最大且影响最广。事实上,以仲裁的法律 手段作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多数 RTA 均选择以仲裁的法律手段作为争端解决方式、并以此建立相应的 争端解决机制并非偶然,因为相较于其他手段,仲裁的法律手段使得争 端解决的结果更具有可预见性和稳定性,能够为RTA 各成员方的权利、 义务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从而使整个RTA 亦得以更加顺利地运行。 而尽管“一带一路”战略并非意在建立一个将所有沿线国均囊括在内的、 统一的、固定的RTA,但是,相较于其他手段的争端解决方式,以仲 裁的法律手段作为争端解决的主要方式,对于该战略构建一个运行良好 的区域经贸合作机制的目标的实现而言,仍然是更为有益的。
NAFTA的特点: 1、分散型争端解决机 制,即针对不同类型 的争端分别设立争端 解决机制和争端解决 程序。 2、二是厘清争端解决 机制的管辖权范围。
CAFTA特点 1、重视政治解决 方法。 2、契合东方传统 法律文化。 3、采用准司法争 端解决机制
但是从沿线国复杂性和“一带一路”自身的特殊性来看,照搬区域 性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一解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可行 性十分有限。具体而言,首先,当前国际经贸领域既有的区域性争端解 决机制大都建立在以RTA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区”下的,而“经济区” 显著特点是往往要求成员国是特定的,以及成员方较为紧密的经济一体 化合作关系。与之相对的,虽然“一带一路”目标是构建与沿线各国的 合作机制,但是并不是追求建立以上区域性“经济区”而是旨在建立一 个更开放包容的“经济带”,即不限定成员方的数量和国别,同时在成 员方之间经贸合作亦不要求“紧密型经济一体化”。其实犹如有学者指 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中,有一半是在RTA之外,并且,多数 国家不仅市场化基础弱、水平低,其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各项通行 的、成熟的规则的认同比较低,因此,一方面,对于中国与超过半数的 沿线国而言,在现实中便不存在某一方或者各方均为成员方的RTA争端 解决机制可供解决发生在其之间的争端;另一方面,要使多数沿线国一 改上述对国际经贸领域通行的,成熟的规则所持的消极态度,而在贸易 争端发生后便主动接受经由当前业已成熟的先进的区域性贸易争端解决 机制,其巨大难度是不难想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