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与概率_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3《频率与概率》说课稿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3《频率与概率》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频率与概率》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8.3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掌握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材通过引入频率这一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概率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概率模型并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掌握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概率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概率模型并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实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和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讲解概念:介绍频率与概率的定义,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
3.分析关系:引导学生分析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应用实例: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概率模型并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5.总结提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提高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频率与概率的定义、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概率模型并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步骤。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本次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后,进一步从试验的角度来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中对两个重要概念“频率、概率”的要求。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查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研究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
2)进一步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
2.过程方法:1)选择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加强对概率的认识,突出用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思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生活实例,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结合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4.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来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2.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流程(一)整体设计活动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主题活动3:讲解例题,深化主题活动4:小结归纳,课堂练习(二)环节设计活动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1.概率的定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设计意图】旧知和新课的学习,都是围绕概率概念探讨的,不管前提条件怎样变化,它始终离不开概念的本质。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直接背诵版
高中数学《频率与概率》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数学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频率与概率》。
下面我将以【手势】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我认为要真正的教好一节课,首先就是要对教材熟悉。
《频率与概率》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3章1.1小节,本节课的内容是探究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随机事件等知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为本节课的知识点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之后学习古典概型的必要基础。
二、说学情教材是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
而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手势,两只手向外】,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就必须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
本阶段的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的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钻研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第一个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概率和频率的概念,会估计一些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二个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概率和频率时,提升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独乐兴)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并且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一定要【手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概率和频率的概念及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够运用概率和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和学法那么想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以及学生自主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
我试图通过我【手势】所设计的教学,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B版必修3 ,§3.1.3《频率与概率》△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说课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频率与概率”,而概率的意义是高中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它是学生学习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对上节课“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及选修部分打下基础。
△同时概率是研究事件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性地认识随机现象,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与学生当前及未来的需要息息相关。
2、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会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并初步感知频率可作为概率的估计值,但仅是表象认识,没有深入概率的本质;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有关概率的信息,两者都为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经验△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数学实验,观察、发现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了解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概率的统计定义难点:概率与频率的区别(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教法学法在教法上采用“活动探究式”式教学,还原概率定义的原发现过程,还原学生的思维过程。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学习活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合作交流探究概率的定义四、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停顿,不用念)(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试验探究,形成概念3、深化理解,拓展延伸4、归纳小结,自我反馈)△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本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展示课前搜集的与概率相关的实例(看课件,简单一说)通过这些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概率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科学、医学等各个方面,感受到学习概率的必要性;同时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率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第二环节△2、试验探究、形成概念本环节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也是难点,我打算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屏幕上有不用说)△第一步动手操作,让学生进行分组投币试验,教师借助Excel表格绘制出各组频率折线图和累积频率折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的变化趋势有什么规律?△△学生当堂统计的结果有可能偏差较大,分析原因还是次数少,通过展示历史上学者所做的试验,△与课堂学生所做试验进行对比,补充,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数据波动的规律,为概念形成做好铺垫,同时渗透了数学的人文素养。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频率与概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频率与概率》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频率与概率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估计概率。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和概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频率和概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频率和概率的概念,掌握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和概率的概念,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难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实验来估计概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结果,引出频率和概率的概念。
2.知识讲解:讲解频率和概率的定义,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3.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来估计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频率和概率的定义,以及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5.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作业批改: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同行听课:邀请同事听课,听取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和改进措施: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5.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章第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该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而本节课的内容又将为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频率的概念、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如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等。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游戏,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猜测游戏结果,引发学生对概率问题的思考。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前置知识。但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频率的定义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2.学生在将频率与概率联系起来时,可能会感到困惑,难以区分两者的关系。
3.学生在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时,可能会受到直观感觉的影响,导致估计不准确。
2.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理解在大量反复试验中,频率的稳定值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高二数学概率与频率说课稿精选
高二数学概率与频率说课稿精选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概率与频率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而本节又是从频率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其核心内容是介绍实验概率的意义,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理论概率的意义和用列举法求等可能性的事件的概率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我所处的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好动,注意力容受外界影响而分散.学生此前学习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必然性及不可能性,可由已知知识入手,设计相关的生活情境作为课堂引入。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类型不同,尽量分层次设置问题和对问题运用多种展示手法。
另外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些在教学中国我采用了做试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
《频率与概率》初三数学同步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初三数学同步说课稿
初中课程知识深,难度大,知识面也宽,抽象思维多,逻辑推理多。
为大家编辑了《频率与概率》初三数学同步说课稿,敬请关注!!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
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首先,在探究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运用判定定理时,都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其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两两对应的互逆定理,本节课在引入新课时就是类比性质引入判定的。
启下,首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是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其次,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的探究模式从方法上为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并且,本节内容还是学生运用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的良好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方。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并通过实际例子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以及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探究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掌握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以及频率与概率之间的本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案例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频率:实验中某一结果出现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
概率:某一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当实验次数足够多时,频率趋近于概率。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夏邑三中祁红艳I.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作用和特点: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频率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而本节课又为学生高中阶段较为系统的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试验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大量重复试验下又表现出的频率的稳定性”这一抽象知识点;通过剖析试验数据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和概率的概念和意义,②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获取试验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使学生正确理解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意义,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概率的含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难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
难点突破: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
II.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本节课主要突出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试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穿插运用了“发现式、讨论式”教学法;2.学法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创设“掷硬币时‘正面向上’出现的比例是多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III.课堂结构设计1.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6.1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说课材料信江区周塘中学刘斌志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频率与概率”.下面我就从背景分析、学习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方面、背景分析:概率源于古时代贵族之间的赌博。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情境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统计观念、概率思想已成为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必要数学观念,而概率(与统计)是课程改革中新增的唯一一块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观察、认识社会,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的数学内容。
第二方面、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已经认识了许多随机事件,研究了一些简单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并能对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同时,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
但学生对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的认识是一个较长的认知过程,学生对概率的理解也有必要随着其数学活动经验的不断加深而逐步得到发展。
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概率的作用,但也可能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误认为可以理论的计算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于涉及两步试验的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学生尚未接触,要从试验中的频率感知上升到理性分析,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试验活动的探索,正确理解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第三方面、教材分析(一)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频率与概率是学生在初步接触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又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相关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对于频率与概率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并不难,但是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良好数学观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所研究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及所任班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材选自任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九年级下册。
下面将从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我的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
通过全班合作完成的“摸球”试验,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体验频率的稳定性规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感受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靠性,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一般步骤;
通过点滴了解一些数学史知识、亲身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探索和实践的精神,体验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逐步建立唯物辩证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流程安排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复习铺垫、新课活动、小结作业。
复习铺垫中,复习概率的意义,即“概率是刻画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等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为引入和发现规律、验证并运用规律作铺垫.(规律:频率的稳定性及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新课活动有两个活动组成。
《概率与频率》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赵灿贞,来自和庄中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三数学下册最后一章《频率与概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说教材分析初三数学下册最后一章《频率与概率》是对初一和初二所学概率知识的最后总结和升华,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条件概率以及组合知识的开端。
本章整体看似零散杂乱,没有多少新知识点。
临近期末,又加上期末考试所涉及的题目也只只是些简单的概率计算问题,因此老师们都不太重视本章的教学。
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只要认真研读教材,仔细揣摩教材的编写意图,就不难发现本章不但有新知识点,而且知识点还很重要,知识点的难度也不小。
只有认真完成本章教学,学生初中阶段的概率学习才有一个完美的收官,否则学生对所学的概率知识只是零散的,形不成有机整体,做不到融会贯通。
只有仔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对学生的概率学习确实能提高,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才有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画树状图计算分步概率(2)理解频率与概率(1)频率不是概率.(2)试验次数越多,频率就越靠近概率(3)无法求概率时,可通过实验用频率来估计概率.(4)用实验法求出概率,再套用概率公式求未知量.(3)感受生活中的概率(1)通过实验感受概率大小(2)用模拟代替法估计概率其中(1)会画树状图计算分步概率是第二节课的知识点,教学中一定把它作为先学目标,否则学生会更容易把频率和概率混在一起。
(4)用实验法求出概率,再套用概率公式求未知量。
这个学习目标就是教材的阅读材料布《丰投针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这一点教师往往忽视。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试验的方法估计概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能力。
2)在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概率和频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明白:概率就是频率的集中趋势。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计算分步概率的方法,概率和频率的区别及联系。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
——罗怡
一、教材与目标 二、学情与学法 三、构思与教法 四、教学程序与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随机现象,通过一 个涉及两步实验的事件作为课堂试验活动, 让学生逐步计算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 由大量重复试验的结果观察其中的规律性, 并利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大量重复试验的频 率趋近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性,为以后利用 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 事件发生的概率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合作探究问题:
(1)一次实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可能 有哪些值? (2)每人做30次实验,依次记录每次摸得 的牌面数字,并根据试验结果填写下表:
牌面数字和 频数 频率 2 3 4
(3)根据数据,制作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4)你认为哪种情况的频率最大? (5)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是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合作 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②体会到根据实际情境设计出合理的模拟试验来 研究问题的思想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 实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提高自身的数学交流水平,增强与人合作的精 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6)六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别汇总其中的两 人、三人、四人、五人、六人的实验数据,相应得 到实验60次、90次、120次、150次、180次时两张 牌的牌的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并绘制相应的折线 统计图。
试验次数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3的频数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3的频率 60 90 120 150 180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 稳定于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 率; ②用试验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 概率; 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 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1.3用频率估计概率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1.3 用频率估计概率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1.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本节内容通过大量实验,使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率基础知识,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自主探索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与概率的概念,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讲解与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纸牌等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3.讲解:讲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阐述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4.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频率:某一事件在多次实验中发生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
概率:某一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
说课稿_频率与概率(一)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第一节频率与概率(一)焦作市第17中学董长红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如抛掷一枚骰子,点数为6的概率; 抛掷一枚骰子,点数为奇数的概率;已会对一些现象作出解释,对一些简单的游戏公平性作出判断.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概率的作用.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对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的认识是一较长的认知过程,对概率的理解也有必要随着其数学活动经验的不断加深而逐步得到发展.本节课通过一个两步试验的事件的概率问题,通过试验活动, 体会频率的稳定性, 并形成对概率的全面理解。
感悟并非任何随机事件的发生的概率都可以理论地计算,利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 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能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理解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②会用试验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
②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数学交流水平,增强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辩证思维能力.②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实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设计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类比归纳结论;第四环节.课堂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课堂提问和练习.活动目的:引起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前面学习相关内容回忆梳理.活动过程:回顾七年级时一些基本概念和曾经学习过的两个问题:1.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小明和小丽谁去看周末的电影: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小丽去;如果反面朝上,小明去.这样决定对双方公平吗?2.任意掷一枚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6”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提出两个新问题:1.如果是连续掷两次均匀的硬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我是10号参赛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频率与概率》。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频率与概率》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广全、李尚志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而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概率的定义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安排1课时完成。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古典概型和用列举法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体会概率和统计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2)班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女生偏多。
学生数学基础较好。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交流,动手操作能力强,对上节课的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知识已经理解并掌握,表现欲强。
这些特点为本堂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质的保障。
3、教材内容处理和教学方式创新:1)用多重试验得出概率定义:对试验采用个人抛掷、对比结果、电脑模拟,让学生体验用试验方法获取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求证的严谨性。
2)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学中将抛硬币、打靶、投篮、收视率等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设计为教学情境、练习或例题,让数学变得有趣和富有吸引力。
4、教学目标:对于频率与概率这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并不难,但是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良好数学观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及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概率的含义并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确定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分组做试验的方式导入和展开课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学习。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试验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分层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结合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试验发现知识、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对整个教材的理解。
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把数学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能力的培养也应作为重点,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据此能估计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以及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
二、教学策略通过以上分析,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首先采用以启发为主,分层次设置问题,加入适量的情景设置,运用实验探究展开课堂;接着对问题采用多种展示手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讲练教学法。
在上课之前我做了如下准备(1)分组:(2)每人准备1枚1元硬币(3)实验登记表三、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①。
②。
③。
各环节时间安排如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抛硬币对比赛公平吗?师:如果让两个同学举行象棋比赛,如何公平决定让谁先走棋呢?学生答案预测:甲:用剪刀石头布决定。
乙:抓阄丙:抛硬币师:抛掷硬币对比赛双方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公平,但为什么公平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
(这时学生会心存疑问,为了弄清事实,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表现出急切地破解心中疑团的愿望。
)(设计意图:以具体情境为背景,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师:究竟公不公平呢?如果不公平,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又是多少?由此引导学生进入第二环节:(二)试验探究本环节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分组试验,要求每个学生抛掷硬币10次,并做好记录,统计出正面向上的次数和反面向上的次数,填入表格1.然后各小组长,汇总本组6名成员的数据填入表格2,最后全班共同完成表格31、分组试验全班共分8个小组,每小组7人(其中挑选一人为组长),每人抛10次,共480次。
组长不参与抛掷。
(1)抛掷要求:①两人一组合,完成10次抛掷,一个人抛,一个人记录。
正面向上记为“1”,反面向上记为“0”,10次完成后统计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总数;②抛的高度要达到自己坐姿的头顶高度。
(2)组长职责:①检查组员抛掷是否符合要求;②收集本组数据,把数据录入教师机中的抛掷情况表。
全班共同填写硬币抛掷统计表(表3),将第1组数据填在第一列,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二列,……8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8列。
(设计意图:①“在相同条件下”使数据更真实有效;②合理分组,加快试验速度,既培养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分析试验结果(第2部分分析结果:针对表2,表3,设置了2个问题让小组讨论)提问(1):观察表2,各小组正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各小组反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提问(2):从表3的规律可知,抛掷次数更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估计是多少?(以此引导认识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当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正面向上的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1: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3、比较试验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频率越来越集中在0.5的附近。
历史上,还有些数学家做了成千上万次掷硬币的实验,(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历史上的数学家们所做的实验和自己分组所做的实验进行对比得出: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跟自己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大量试验次数下频率数值稳定于0.5。
这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老师趁此提出鼓励和希望,只要努力你们也可以成为数学家。
)4、电脑模拟实验利用电脑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计算机中输入实验次数,然后观察得到的结果,并和自己之前的实验数据,科学家的数据相对比,了解电脑的模拟功能。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试验次数越大,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频率都稳定于0.5。
因此两者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从而验证了“公平”的猜想。
) (三)揭示新知问题2:我们能否用频率估计概率呢?师:其实,不仅仅是掷硬币有规律,人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对于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也总在一个固定数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频率的稳定性揭示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一定大小。
(通过以上试验,学生会明白:事件的频率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我们就可用这一数值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由此带出概率的定义:) 给出定义:一般地,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n m,当n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n 的增加,摆度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作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
问题3:随机事件的概率P (A )有什么范围?对一个随机事件A ,用频率估计的概率P (A )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1吗?因为在n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m 总是满足n m ≤≤0,所以10≤≤nm,因此得到事件的概率具有以下性质: (1)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2)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3)1)(0≤≤A P(接着:为了更好地理解概率的定义,指导学生分析频率 m/n 的取值范围,并得出概率的性质;另外通过分析概率的定义,让学生明白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取值范围,学生对概率的定义以及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内涵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三)知识应用 加深理解 例1让学生填写频率和估计概率: 连续抽检了某车间一周内的产品,结果如表10-2所示(精确到0.001)问题(1)计算星期五次品的频率是多少?(2)估计该厂生产的次品的概率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让学生更具体的理解概率,巩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了解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而是围绕概率波动。
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量重复实验是确定概率的一种方法。
)例2 在有一个10万人的小镇,随机调查了2000人,其中有25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在该镇随便问一个人,他看早间新闻的概率大约是多少?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大约是多少人?解:根据概率的意义,可以认为其概率大约等于250/2000=0.125.该镇约有100000×0.125=1250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例题2是通过概率的计算,反过来估计节目收看的人数)(四)巩固知识适当拓展:1(1)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3)如果这位运动员进球的概率是0.8,那么他投10次篮一定能投中8次吗?2、天气预报说下星期一降水概率为90%,下星期三降水概率为10%,于是有位同学说:下星期一肯定下雨,下星期三肯定不下雨,你认为他说的对吗?3、小明投篮5次,命中4次,他说一次投中的概率为5分之4对吗?(我设置了3部分:连一连,想一想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辨析,进一步揭示概率的内涵,试验次数太少时,有时不能合理估计概率。
)1、如图,长方形内有一不规则区域,现在玩投掷游戏,如果随机掷中长方形的300次中,有100次是落在不规则图形内.(1)你能估计出掷中不规则图形的概率吗?(2)若该长方形的面积为150,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利用今天的方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举例说明。
如:①可以用来估计一户家庭一年要丢弃多少个塑料袋,②估计一片试验田里某种水稻的产量,③估计某种商品的销量等等。
(拓展与提高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五)交流归纳课堂小结(1)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但又不等于理论概率,只是理论概率的一个近似值,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2)从频率稳定性的角度,了解概率的意义,概率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归纳,让学生梳理知识,进一步巩固本课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八)课外作业1、教科书习题10.2第3题2、你能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验方法设计一个估算思考题1中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案吗?【教后反思】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能有效的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为了让学生对频率和概率二者间的关系和区别有清醒的认识,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小组谈论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有了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