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产生的原因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0.1浮力(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公开课

10.1浮力(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公开课

教案:10.1 浮力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浮力的产生原因。

教材章节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1节。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b = ρVg,其中Fb表示浮力,ρ表示流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在流体中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3. 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在流体中上下移动时,流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浮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

3. 学生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描述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 浮力的定义:通过PPT展示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通过PPT展示浮力的计算公式Fb = ρVg,解释每个变量的含义。

4. 浮力的产生原因:通过PPT展示浮力的产生原因,解释物体在流体中上下移动时,流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浮力。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浮力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6.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浮力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解答和反馈。

7. 浮力的应用:讨论浮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b = ρVg。

3. 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在流体中上下移动时,流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浮力。

作业设计:1. 请解释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给出一个物体在流体中的体积和流体的密度,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通过PPT展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设计

2014年东莞市中学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基本信息微课名称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物理学科,教学对象:初二、初三学生;时间长度5分8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提高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研讨与实验提高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资源与环境:PPT、录屏软件教学过程:师:本节课开始同学们看到了许多神奇的浮力现象,那么同学们知道浮力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吗?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表演一个“魔术”。

[演示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入一个无底倒置的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加红墨水,而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乒乓球为什么不上浮呢?猜测一下,这个“魔术”的奥妙在哪儿呢?师:我要让这个乒乓球浮上来。

(用手堵住饮料瓶口,乒乓球浮上来)师:为什么乒乓球下面没有水,乒乓球就不上浮呢?浮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以一个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为例,来研究浮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用实验视频展示)正方体前后左右四个由于处于同一深度,所以它们受到的压强相等,而上下两个表面不在同一深度,根据液体压强的知识,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所以下表面的压强大于上表面的压强,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因此下表面的压力大于上表面的压力,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请学生分析、揭开魔术的秘密;分析总结:多媒体展示实验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开始时水不停流出不会在下面聚集,这时乒乓球底部并没有和水接触时,它只受到水对其上表面的向下的压力。

然后堵住瓶口后水充满了它的周围,水对它的下表面也有了压力,而且下表面由于所处位置较深,根据液压公式下表面压强较大,上下表面就有了压力差,也就有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最终乒乓球上浮。

(文字说明):3、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思考:桥墩在水里有没有受浮力的作用?。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案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案

浮力产生的原因一、课前引入:师:老师前几天去游泳池游泳的时候,下水时发现自己变轻了,这是为什么呢?有跟老师一样经历的同学举个手看看。

生:纷纷举手师:看来很多同学有同样的经历,生活经历丰富哦师:关于这个问题,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找到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游泳池的现象搬到教室来师演示实验:(一杯水,一个小木块)现将木块放入水中,发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杯中没有水,木块肯定会在杯底,漂浮在水面上,说明什么呢?生:说明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托力二、新课教学师:没错,们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把木块换成乒乓球也可以浮在水面)师:那既然飘在水面上受到浮力作用,那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浮力作用呢?师:我们来做个探究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验证:水对完全浸没的钩码有没有浮力作用?操作:1、先在空气中勾住钩码,待其稳定后,读取示数,这就是钩码的重力大小2、再将钩码完全浸没在水中,待其稳定后,读取弹簧的示数3、比较这两个示数的大小结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也受到浮力作用。

师: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完全浸没在水中都收到浮力的作用。

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师:就拿刚才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为例子,来进行受力分析生:进行受力分析师:得出: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思考:如果水杯放在倾斜的斜面上,浮力方向还是竖直向上吗?课后思考探究师:浮力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探究实验:(上下两端口都套住橡皮膜的玻璃管、装水水杯)将玻璃管放入水杯中,观察上下橡皮膜的变化,移动玻璃管,又有什么变化?生:观察发现,上下表面的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不一样,下表面凹陷比较大,上表面凹陷比较小,移动玻璃管有变化,但是下表面始终比上表面凹陷大师:这个类似我们以前学习的升力,由于压强差的作用师: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回归问题:解决人在游泳时,为什么感觉自己变轻了?生:因为人游泳时上下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差,因而也就产生了浮力,也就感觉自己变轻了。

浮力产生的原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微课

浮力产生的原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微课
3、接着为显示各面受到压力的情况,改用带有橡皮膜的浮力演示装置,重复下沉到上浮的过程。逐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动态演示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4、接着解释最开始乒乓球不同状态的原因。与最初的问题导入形成闭环。
附件3
微课教学原因
知识点来源
□学科:初中物理 □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
录制工具和方法
智影、剪映、摄影机
设计思路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浮力》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浮力较为抽象,很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浮力产生的原因。本节微课采用改进的浮力演力仪,向学生演示了,从浮力不存在的情况到浮力存在的过程。实验过程中通过设问,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微课生动地展示了可视的实验过程。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先演示乒乓球实验,一个球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沉在水底。制造认知冲突,引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乒乓球,一个沉在水底,一个却漂浮在水面上?
2、通过浮力演示装置(无橡皮膜)的沉底与上浮沉验,演示物体受到浮力的过程。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2. 学生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现象;3. 学生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浮力大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科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精神;2. 学生认识到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 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的一节实验课,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需加强实验操作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对物体产生向上的压力。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该原理解释物体浮沉现象。

4. 浮力大小的计算:教授如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并与物体的重力进行对比。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分析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6.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导入新课,介绍浮力的概念(5分钟);2. 实验演示,观察浮力的产生原因(10分钟);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原理分析浮沉现象(15分钟);4. 讲解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10分钟);5.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浮力,探讨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0分钟);6. 总结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小结(10分钟)。

w17 浮力产生原因实验教学设计

w17 浮力产生原因实验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原因教学创新实验设计一、课题名称浮力产生原因创新实验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三、实验内容实验名称: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所需实验器材:玻璃水槽、水、乒乓球、去底的饮料瓶、去两端的饮料瓶、橡皮膜、泡沫快、吸管四、实验教学设计针对浮力教学中自然产生的错误认识,设计对比实验说明并非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同时通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不同方向压力作用的不均衡性得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的合力作用,就是液体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托力,也就是浮力。

五、实验教学过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身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在引入浮力概念时我们总习惯于根据称重法计算物体所受液体的浮力大小,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对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F浮=G-F',然后设计实验测量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过比较发现F浮总等于G排,于是顺理成章引入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根据公式可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ρ液和V排,有些学生据此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有了ρ液和V排,物体必受到浮力,且大小为ρ液gV排,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有些情况纵使有ρ液和V排物体却并不受浮力作用,例如:打入河床中的木桩不会浮起,与烧杯底部紧密贴合的蜡烛并不会在水中浮起等现象。

所以有必要对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本课题是针对浮力产生原因进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首先通过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认识冲突:实验一:浸在水中的乒乓球松手后在水中上浮,因为受到了浮力作用,如图1;实验二:将乒乓球置于去底饮料瓶的口部,向瓶中加水,水淹没了乒乓球,发现乒乓球却并不会浮起,表明乒乓球此时图1不受浮力作用,如图2。

小学科学《浮力的产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浮力的产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a.学生汇报观看到的现象。 b.师评价,小结。 〔3〕想一想:为什么一只小球会浮起来,而另一只却沉在下面? 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 浮力=向上浮力-向下浮力 四、本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缘由,浸在空气中的物体 也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如气球 【小学科学《浮力的产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1〕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教师: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接
〔2〕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试验、实事求是的学习看法。
下来我们就用试验讨论】: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试验讨论得出浮力的概念
浮力产生的缘由;
及测量方法。
教学预备:乒乓球 2 个、矿泉水塑料瓶 1 只、大号雪碧塑料瓶 1 只,
完成试验后叫同学来回答观看到的现象。
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生:一只乒乓球在内瓶的瓶颈处将瓶口堵住,另一只在它上面斜靠着 瓶壁。
〔2〕学生小组合作:用水快速从上方对着乒乓球倒入内瓶中,观看 有什么现象?
〔学生完成试验〕
细铁丝一段和足够的水。
水对乒乓球的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教学过程:
2.讨论浮力产生的缘由
一.引入新课:
【演示 2】:如右图
教师: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教师:我这里有 2 个乒乓球,将它们放入内瓶中,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沉下去。
〔1〕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以上试验。
教师:但假如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原创】浮力产生的原因授课案讲义

【原创】浮力产生的原因授课案讲义

浮力产生的原因——授课案〖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理解浮力的概念和方向2、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程序〗一、回顾复习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二、导入新课【提问】上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请问,在水中的物体,是否所有情况下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呢?三、讲授新知【演示实验】在去顶的塑料瓶中放入一个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到乒乓球?A.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去掉瓶盖,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往塑料瓶里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B.往塑料瓶里面注水。

[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C.用瓶盖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分析]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上表面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不仅受到水对它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下表面向上的压力。

乒乓球上浮说明下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面受到的压力。

即F 下>F 上。

这就是乒乓球后来上浮的的原因。

【引导分析】下面我们再以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为例,从压力和压强的角度去分析物体在水中所受压力的情况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 。

F = P•S ,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F 下>F 上,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而由于竖直方向两个力不相等,并且方向相反,就会抵消一部分力,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会产生一个差值,也就是F=F 下-F 上,我们把这个差值叫做浮力,即F 浮=F 下-F 上,无论在气体或液体中,无论物体所处的状态如何,只要F 下>F 上,就会产生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微课教学课件

《浮力产生的原因》微课教学课件

大小: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浮=F向上-F向下
方向:竖直向上
F浮=F向上-F向下
桥墩
注意: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由于物体下 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所以浮力为零。
玉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邹艳梅
浸在水中的长方体的各个面都受到水的压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
1.左、右两个面的平均深度相同
h左 h右
h左
h右
2.液体压强: p gh
p左 p右
3.由p F 得:F pS S
F左 F右
浮力产生的原因
同理,可得出前、后两个面受到水 的压力也相同。
F前 F后
水平方向上,两相对表面所受压力相互 平衡,相互抵消。 水平方向上,所受压力的合力为零。
浮力产生的原因
F上表面 F下表面
1.下表面的深度大.液体压强: p gh
p下表在面>竖p直上表方面向,有一 3.由p F个得 向: 上的F 压 力pS差。
S F下表面>F上表面
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
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上下两表面的压力 差
测浮力的方法:压力差法
F向上
微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产生的原因
同学们,你们知道鸭子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吗?
因为受到了浮力。
帆船
潜水 器
热气 球
飞艇
浮力是普遍存在的。
浮力产生的原 因是什么呢?
浮力产生的原因

1.我们把两侧带有橡皮膜的圆柱体水平放入水

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橡皮膜向内凹陷,而且凹陷程度相同。 说明:水对它们的压力是相同的。
浮力产生的原因

2.我们把该圆柱体旋转一个角度,竖直放入水

浮力产生的原因微课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所以本节微课我想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器材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槽(小水槽底部开孔),正方形木块一个(底面面积略大于水槽开孔),两个用饮料瓶做的之家,足量的清水。

实验过程:在大水槽中装一定量的水,吧木块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用支架吧小水槽支在大水槽中(支架高度要达到小水槽离开大水槽水面),吧木块放到小水槽开孔上(可以在木块或水槽开孔处加一些发泡纸,防止大量漏水),向小水槽中注水,知道水面没过木块。

观察发现木块并没有上浮,说明此时没有受到浮力。

继续向大水槽中加水,知道木块上浮,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最后通过配图说明,总结浮力是由于浸在水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有压力差而产生的。

F浮=F下-F上。

w17-浮力产生原因实验教学设计-

w17-浮力产生原因实验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原因教学创新实验设计一、课题名称浮力产生原因创新实验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三、实验内容实验名称: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所需实验器材:玻璃水槽、水、乒乓球、去底的饮料瓶、去两端的饮料瓶、橡皮膜、泡沫快、吸管四、实验教学设计针对浮力教学中自然产生的错误认识,设计对比实验说明并非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同时通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不同方向压力作用的不均衡性得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的合力作用,就是液体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托力,也就是浮力。

五、实验教学过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身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在引入浮力概念时我们总习惯于根据称重法计算物体所受液体的浮力大小,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对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F浮=G-F',然后设计实验测量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过比较发现F浮总等于G排,于是顺理成章引入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根据公式可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ρ液和V排,有些学生据此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有了ρ液和V排,物体必受到浮力,且大小为ρ液gVρ液和排,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有些情况纵使有V排物体却并不受浮力作用,例如:打入河床中的木桩不会浮起,与烧杯底部紧密贴合的蜡烛并不会在水中浮起等现象。

所以有必要对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本课题是针对浮力产生原因进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首先通过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认识冲突:实验一:浸在水中的乒乓球松手后在水中上浮,因为受到了浮力作用,如图1;实验二:将乒乓球置于去底饮料瓶的口部,向瓶中加水,水淹没了乒乓球,发现乒乓球却并不会浮起,表明乒乓球此时不受浮力作用,如图2。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8.3 实验演示:通过改变物体和液体的密度,观察浮力的变化。
第九章:浮力问题的综合应用
9.1 综合应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如船舶设计和潜水艇原理。
9.2 案例分析:分析浮力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9.3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浮力应用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章:总结与评价
10.1 总结浮力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回顾整个课程内容,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10.2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如浮力实验报告、应用案例分析等。
10.3 课程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总结课程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水中上浮的现象,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方向。
重点环节3:影响浮力的因素
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影响浮力的因素,实验探究浮力变化。
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改变时,浮力也会相应地改变。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浮力的规律。
重点环节4: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浮力在船舶、救生圈等领域的应用。
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章:浮力的概念与定义
1.1 引入浮力的概念:通过展示物体在水中上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定义浮力。
1.2 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水的重力。
1.3 浮力的方向: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
2.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本质,明确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的重力相抵消。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液体的排开产生的。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浮力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块苹果,一杯水和一个玻璃杯。

2.学生准备笔记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苹果掉到水里会浮起来?”2.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会儿。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介绍浮力的概念。

浮力是指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作用而使物体获得的向上的力。

展示实验:1.教师拿起玻璃杯,倒一些水到杯子里。

2.教师请一个学生把手伸入杯中,然后提问,“你觉得你手会受到什么力?”3.学生可能会回答说手会受到杯底的压力。

4.教师继续提问,“那你觉得为什么你的手不会被水挤扁呢?”5.学生可能会猜到与手底受到的压力相平衡的是向上的力。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整理知识:1.教师让学生记录关于浮力的笔记。

2.学生记录浮力的定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1.教师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作用而产生的。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是什么力使得物体可以浮起来呢?3.学生可能会回答重力。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受到向下的力。

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力比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于是物体会浮起来。

展示应用:1.教师拿起苹果,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苹果在水中浮起来吗?”2.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苹果比水轻。

3.教师解释说苹果比水轻,也就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苹果浸入水中时,水对苹果的支持力大于苹果所受到的重力,于是苹果浮起来。

小结:1.教师帮助学生复习浮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浮力的应用,如造船、救生衣等。

作业:1.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个浮力的应用。

评估: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浮力的理解程度。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和数学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测量。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接着,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最后,教授浮力的测量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讨论法用于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物理》及相关参考书,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媒体资料,包括实验演示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验设备,如浮力计、物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测量。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评估将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评估将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遵循紧凑、合理的原则,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安排为1课时(40分钟),地点选择在教室和实验室。

深圳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和浮力产生原因

深圳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和浮力产生原因

《浮力和浮力产生原因》微课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一天,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头牛掉进一个1米多高的坑里了,村民们很着急,但是牛很壮,几个小伙子用绳子绑住牛,怎么拉也拉不上来。

你能想个办法帮助村民不?
二.温故而知新: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
(2)用手托重物,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的变化;
(3)思考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托力方向?托力的大小?
三.认识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1)把重物浸泡在液体中,让学生观察示数的变化?
(2)指针示数为什么变小?受到谁施的力而变小?力的方向是哪里?(3)浮力的大小是多少?
四.示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
五.浮力产生的原因
将一个饮料瓶去顶,放进乒乓球,瓶嘴盖盖紧,从上面倒水观察现象;取出瓶盖,放进乒乓球,从上面倒水观察现象。

实验表明:
下表面有水,乒乓球上浮,无水,乒乓球不会上浮。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会对物体施加压力。

当乒乓球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时,乒乓球也不受到水的浮力。

提问: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跟它各个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老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是一个合力。

七:总结和练习
上向下下向上向下
向上浮-S
p S p F F F -==。

初中物理浮力微课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微课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微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大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阿基米德原理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浮力是什么,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3.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是什么,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是什么。

4. 学习浮力的计算方法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

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弹簧测力计等。

2.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 3篇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 3篇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目标】1、感受浮力的存在及方向。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4、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1、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评价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一、二达成目标1。

2、通过实验二和实验三达成目标2和4。

3、通过达标测试达成目标3。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放映幻灯片,提问,并板书课题。

观看、思考、回答通过观看图片:死海中的人可以仰面看书;轮船在水中航线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等,引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任务:感受浮力实验:让学生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到得现象,并设疑:乒乓球为什么会浮上来?再设疑:乒乓球静止时受几个力得作用?点评学生的受力分析情况并适时给予鼓励。

总结:乒乓球除了受到重力外,还受到浮力得作用。

且浮力得方向是竖直向上。

三、归纳总结,说出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大胆叙述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并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巩固升华课后3、4、6。

选作:5认真完成作业。

发散思维,张扬个性。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2【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教学准备】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一、猜测沉浮的物品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浮力产生的原因说课稿

浮力产生的原因说课稿

浮力产生的原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力、压强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后续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

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本质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力、压强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关于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往往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前概念。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2)能够运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解释一些简单的浮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的产生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存在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

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

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需要科学的分析归纳等。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是物体放在液体中了就会收到浮力的作用,而没有真正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

所以本节微课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体会浮力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学生观察分析出浮力产生的本质四、实验器材两个乒乓球、适量的水、剪掉甁底的矿泉水瓶、盛水桶五、实验过程演示浮力产生时,先将透明水桶内装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剪掉底部的矿泉水瓶瓶口向下,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

因为瓶身较小,所以两个乒乓球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左手抓稳瓶身,右手拿透明水桶快速的向矿泉水瓶内倒水,倒满为止,由于下方的乒乓球堵住瓶口,水只能向下渗漏,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随着水面上升。

下面的乒乓球尽管上方和周围都有水,却没有浮上来。

如果用手堵住瓶口,瓶口与底部的乒乓球之间迅速充满了水,下方乒乓球的底部也浸没在水中,他会迅速的上升到水面。

分析:为什么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而下方的乒乓球没有浮上来?刚开始下方的乒乓球没有受到浮力的原因是下方乒乓球的底部没有水,当我们用手挡住瓶口后,下方乒乓球的底部迅速充满了水,这样乒乓球的上下表面都浸没在水中,根据液体压强公式,下方乒乓球的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同(P下>P上),从而产生了压力差(F下>F上),所以乒乓球迅速浮了上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所以本节微课我想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器材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槽(小水槽底部开孔),正方形木块一个(底面面积略大于水槽开孔),两个用饮料瓶做的之家,足量的清水。

实验过程:在大水槽中装一定量的水,吧木块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用支架吧小水槽支在大水槽中(支架高度要达到小水槽离开大水槽水面),吧木块放到小水槽开孔上(可以在木块或水槽开孔处加一些发泡纸,防止大量漏水),向小水槽中注水,知道水面没过木块。

观察发现木块并没有上浮,说明此时没有受到浮力。

继续向大水槽中加水,知道木块上浮,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最后通过配图说明,总结浮力是由于浸在水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有压力差而产生的。

F浮=F下-F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