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工艺文件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52cb7bcf84b9d528ea7a7f.png)
XXX公司XXX/-ZYZD -02-2011版本号:A/0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部门:持有人:茶类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1-8-5发布 2011-8-15实施XXX公司发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分装工艺流程图注:标注“★1、拆包1.1工作人员首先把原料绿茶从物流口搬入原料预处理间。
将原料绿茶拆包放入原料容器中。
1.2进行原料茶预处理。
1.3工作人员在工作平台上首先对原料茶进行拣梗、挑杂操作。
(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进行此操作)1.4并手感检验绿茶水分指标。
1.4.1绿茶手感——折断松脆,为水分合格绿茶手感——折弯不易断,为水分偏高1.5如水分偏高需用烘干箱进行烘干。
1.6烘干温度80±10℃、烘干时间<10分钟。
2、内包装2.1对预处理完的原料绿茶用容器经物流口进入内包装车间2.2称重工作人员对已经灌入原料得小包装进行称重。
2.3把小包装用电子秤进行称重。
达到本批规定包装计量要求。
2.4未达到规定计量要求货超过计量要求的包装,称重工作人员进行少量添加或减少,再用电子秤进行称重,直至达到规定本批包装计量要求。
2.4计量准确完毕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封口。
3、封口3.1上班前调试封口机,达到封口要求后,进行生产。
3.2封口工作人员,对计量准确的小包装,把小包装袋袋口折平、折齐以待封口。
3.3捏住小包装封口处两侧,平整摊再封口机—封口带入口处。
小包装封口处随封口机封口带经过封口处封口。
3.4封口前几包,检查封口质量。
如有缺陷须再调节封口机参数。
3.5封口完毕,经过物流口将内包装完毕的绿茶转入外包区,进行外包。
4、外包4.1外包工作人员取出外包装纸箱,并折合称型,待用。
4.2外包工作人员也必须清楚本批产品种类、规格、净重对比纸箱种、容量、净重。
以防净重差错及错放产品。
4.3从接料盆中取出小包装产品进行外包。
4.4小包装产品整齐放入纸箱内,达到纸箱重要要求。
4.5纸箱内整齐放置后,折好。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细则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8a78d1b10a6f524ccbf8554.png)
序 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合格
一般不 严重不 单项制 合格 合格 定结果
1、普洱茶产品包装上应标:产
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净含
普洱茶产品包装标识应符 量、产品标准号、卫生许可证
十 标志
合 GB7718-2004 、 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原产 查看包装标识
Q/SCQ01-2004 规定。 地、质量合格证明等。
八
技术文件 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 2、标准是否现行有效。
的情况。
要求 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 3 、 DB53/T103-2003 、 2、检查企业工艺文件如工
准。
Q/SCQ01-2004 是否在企业宣 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等。
传并执行。
1、是否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包 装容器。
九
包装、贮 存、运输 要求
检查文件,查看现场。
1、是否有工艺流程。
六*
加工工艺 要求
1、明确规定《普洱茶》产 品生产工艺。
2、按 Q/SCQ01-2004 规定 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
2、是否按 Q/SCQ01-2004 标准 规定进行生产操作。
3、原料质量是否符合 Q/SCQ01-2004 中第 3 章规定。 4、分级归堆、发酵、干燥、筛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企业现场评价情况汇总表
序号
评价项目
一 质量管理职责
二 原料要求
三 加工场地与设施要求
四 人员素质
五 加工过程要求
六 加工工艺要求
七 普洱茶品质要求
八 技术文件要求
九 包装、贮存运输要求
十 标志要求
合计
企业代表签字确认: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e25870b84ae45c3a358c10.png)
XXX公司XXX/-ZYZD -02-2011版本号:A/0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部门:持有人:茶类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1-8-5发布 2011-8-15实施XXX公司发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分装工艺流程图注:标注“★”是本公司生产的关键工序,虚线后为生产设备及关键控制点控制数据。
一、绿茶分装作业指导书1、拆包1.1工作人员首先把原料绿茶从物流口搬入原料预处理间。
将原料绿茶拆包放入原料容器中。
1.2进行原料茶预处理。
1.3工作人员在工作平台上首先对原料茶进行拣梗、挑杂操作。
(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进行此操作)1.4并手感检验绿茶水分指标。
1.4.1绿茶手感——折断松脆,为水分合格绿茶手感——折弯不易断,为水分偏高1.5如水分偏高需用烘干箱进行烘干。
1.6烘干温度80±10℃、烘干时间<10分钟。
2、内包装2.1对预处理完的原料绿茶用容器经物流口进入内包装车间2.2称重工作人员对已经灌入原料得小包装进行称重。
2.3把小包装用电子秤进行称重。
达到本批规定包装计量要求。
2.4未达到规定计量要求货超过计量要求的包装,称重工作人员进行少量添加或减少,再用电子秤进行称重,直至达到规定本批包装计量要求。
2.4计量准确完毕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封口。
3、封口3.1上班前调试封口机,达到封口要求后,进行生产。
3.2封口工作人员,对计量准确的小包装,把小包装袋袋口折平、折齐以待封口。
3.3捏住小包装封口处两侧,平整摊再封口机—封口带入口处。
小包装封口处随封口机封口带经过封口处封口。
3.4封口前几包,检查封口质量。
如有缺陷须再调节封口机参数。
3.5封口完毕,经过物流口将内包装完毕的绿茶转入外包区,进行外包。
4、外包4.1外包工作人员取出外包装纸箱,并折合称型,待用。
4.2外包工作人员也必须清楚本批产品种类、规格、净重对比纸箱种、容量、净重。
以防净重差错及错放产品。
4.3从接料盆中取出小包装产品进行外包。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55df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6.png)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一、茶叶的采摘与制作工艺1.采摘:茶叶的生产过程以采摘为首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采摘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春茶会在春季初期采摘,秋茶则在秋季九月至十一月之间采摘。
采摘时要选择光照充足、天气晴朗的日子,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2.萎凋: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放到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让其水分逐渐蒸发,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的时间和情况会因茶叶的种类和天气而有所不同。
3.揉捻:将经过萎凋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主要目的是破坏茶叶组织细胞,方便茶叶内部的化学物质与空气接触,促进物质的交换,发挥茶叶的香气和风味。
4.发酵: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细胞壁会被破坏,茶叶中的酶反应开始发酵,茶叶颜色逐渐变红。
茶叶的发酵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发酵时间和条件。
5.烘干: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干,烘干的目的是除去茶叶中的多余水分,防止茶叶变质和发霉。
烘干的方法主要有晾晒、电烘、炭火烘等。
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烘干方法,烘干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二、茶叶的分类和制作工艺1.绿茶:绿茶是茶叶中最简单的一种,制作过程相对较短。
采摘后,将茶叶进行萎凋和揉捻,然后进行烘干。
绿茶的特点是色泽呈翠绿色,清香高爽,口感鲜爽。
2.黄茶:黄茶的制作过程中多了一个“闷”的环节。
采摘后,将茶叶进行短暂的萎凋,然后将茶叶罩在湿毛巾中闷制,之后进行揉捻和烘干。
黄茶的特点是色泽金黄,香气芬芳,滋味鲜美。
3.红茶:红茶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采摘的茶叶进行充分的发酵。
采摘后,将茶叶进行萎凋,然后进行揉捻和发酵,最后进行烘干。
红茶的特点是茶水呈红色,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4.乌龙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制作工艺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采摘后,将茶叶进行萎凋,然后进行揉捻和半发酵,最后进行烘干。
乌龙茶的特点是茶水呈橙黄色,香气芬芳,滋味醇厚。
5.白茶:白茶是未经任何处理的茶叶,采摘后直接晒干。
白茶的特点是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水色清澈,香气高雅。
关于茶叶国家政策文件
![关于茶叶国家政策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6a0f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5.png)
关于茶叶国家政策文件标题:茶叶产业发展国家政策文件解读随着茶叶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茶叶产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和经济领域。
为了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旨在促进茶叶生产、提高品质、推动科技创新、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对茶叶国家政策文件的一些主要解读:1. 茶叶生产与种植管理政策目标:促进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政策措施:支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茶叶产区的种植环境。
鼓励农民采用科技手段,提高茶叶生产效益。
推动有机茶叶和绿色茶叶的生产,强化环保意识。
2. 茶叶品质与加工技术政策目标:提高茶叶的品质,推动茶叶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政策措施:支持茶叶加工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茶叶的陈化、发酵等工艺水平。
鼓励建设茶叶品质检测中心,加强对茶叶品质的科学评价。
推动茶叶深加工,培育茶叶衍生品产业,提升茶叶附加值。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政策目标:推动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策措施:加大对茶叶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研发高效生产技术和新品种。
提供财政支持,引导企业投资茶叶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加强茶叶信息化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4. 市场拓展与国际合作政策目标:开拓茶叶市场,提升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政策措施:支持茶叶企业参与国际展会,提高国际知名度。
鼓励茶叶出口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加强国际市场推广。
推动与国际茶叶产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政策文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支持,通过政府和产业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国茶叶产业将在全球茶叶市场中不断壮大,为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STP-CP-201茶叶生产工艺规程
![STP-CP-201茶叶生产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1fe546d453610661fd9f425.png)
**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荷叶调脂茶生产工艺规程文件。
范围:适用于荷叶调脂茶的生产过程。
责任:操作员、QA检查员、车间主任。
内容:1.概述1.1品名:荷叶调脂茶〈Heye Tiaozhi Cha〉。
1.2规格:2.2克/袋。
1.3剂型:袋泡茶剂。
1.4性状:本品内容物为棕褐色至褐绿色的粗粉;气微、味微苦。
1.5类别:利湿、降浊、通便,用于湿热内蕴之高脂血症。
1.6质量标准:《中国药典》2000版第一部。
1.7贮藏条件:密闭、防潮。
1.8有效期:1.5年。
2.生产处方、批投料量及依据2.1生产处方:荷叶调脂茶番泻叶:333g 荷叶:333g 车前草:333g共制成1000g 2.2依据:《中国药典》2000版第一部。
2.3批投料量:荷叶调脂茶番泻叶:11Kg 荷叶:11Kg 车前草:11Kg共制成33Kg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3.1工艺流程图3.2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3.2.1拆包: 中药材原料材料经拆包间拆除外部包装及清洁干净后,通过传递柜进入洁净区后存放在原辅料暂存间并挂上各自的“物料状态标志牌”写上品名、批号、规格、数量等。
3.2.2称量、配料、混合: 操作人员对称量室的清场情况进行确认,对磅称进行校验,然后根据生产指令单对所领药材逐一复核其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是否一致,按指令单上要求的数量逐一称量,过程中要有专人进行复核并签名,称量好的药材混合均匀,存放在套有塑料袋的周转桶内,并挂上填有品名、批号、数量、日期的“物料状态标志”,转入下一道工序,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后认真进行清场。
3.2.3粉碎、筛分: 操作人员按照设备操作SOP对中药粉碎机做运行前检查,确保机器运转正常;取经过混合后的药材粉碎,粉碎的投料量要依据处方规定量和药材本身的特性酌情进行增加,过程中要注意经粉碎后药粉的色泽及是否有异物;粉碎结束后操作人员用14目筛和40目筛进行筛分,收集能通过14目筛且不能通过40目筛的药材粉末,不能通过14目筛的药材粗粉统一收集后,重新粉碎重新过筛;将经过筛分后合格的药材粉末挂上状态标志牌转入下一道工序,认真填写批生产记录并彻底进行清场。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b0758bd5bbfd0a795673ba.png)
XXX公司XXX/-ZYZD -02-2011版本号:A/0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部门:持有人:茶类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1-8-5发布 2011-8-15实施XXX公司发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分装工艺流程图注:标注“★”是本公司生产的关键工序,虚线后为生产设备及关键控制点控制数据。
一、绿茶分装作业指导书1、拆包1.1工作人员首先把原料绿茶从物流口搬入原料预处理间。
将原料绿茶拆包放入原料容器中。
1.2进行原料茶预处理。
1.3工作人员在工作平台上首先对原料茶进行拣梗、挑杂操作。
(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进行此操作)1.4并手感检验绿茶水分指标。
1.4.1绿茶手感——折断松脆,为水分合格绿茶手感——折弯不易断,为水分偏高1.5如水分偏高需用烘干箱进行烘干。
1.6烘干温度80±10℃、烘干时间<10分钟。
2、内包装2.1对预处理完的原料绿茶用容器经物流口进入内包装车间2.2称重工作人员对已经灌入原料得小包装进行称重。
2.3把小包装用电子秤进行称重。
达到本批规定包装计量要求。
2.4未达到规定计量要求货超过计量要求的包装,称重工作人员进行少量添加或减少,再用电子秤进行称重,直至达到规定本批包装计量要求。
2.4计量准确完毕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封口。
3、封口3.1上班前调试封口机,达到封口要求后,进行生产。
3.2封口工作人员,对计量准确的小包装,把小包装袋袋口折平、折齐以待封口。
3.3捏住小包装封口处两侧,平整摊再封口机—封口带入口处。
小包装封口处随封口机封口带经过封口处封口。
3.4封口前几包,检查封口质量。
如有缺陷须再调节封口机参数。
3.5封口完毕,经过物流口将内包装完毕的绿茶转入外包区,进行外包。
4、外包4.1外包工作人员取出外包装纸箱,并折合称型,待用。
4.2外包工作人员也必须清楚本批产品种类、规格、净重对比纸箱种、容量、净重。
以防净重差错及错放产品。
4.3从接料盆中取出小包装产品进行外包。
福鼎白茶制作工艺流程
![福鼎白茶制作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87826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3.png)
福鼎白茶制作工艺流程
《福鼎白茶制作工艺流程》
福鼎白茶是中国著名的白茶之一,以其鲜香清雅、叶色如雪而闻名于世。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流程。
首先,福鼎白茶的制作需选择嫩叶作为原料,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
然后,将采摘到的鲜叶放置在室内进行萎凋,使其含水量逐渐减少。
萎凋后,鲜叶经过杀青处理,即加热以阻止叶内酶的作用,同时保持叶色的鲜艳。
杀青后的鲜叶需要进行揉捻,让叶子逐渐展开,并释放出茶叶的香气。
接下来是曝晒,将揉捻后的叶子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场地上晾晒,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最后,将晾晒后的叶子经过精心挑选,去除杂质,制成成品白茶。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看似简单,实则精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操作。
这样的制作工艺保持了白茶的纯净味道和高品质。
经过时间的检验,福鼎白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流程,成为了国内外茶叶爱好者追逐的佳品。
茶叶生产实用工艺文件资料
![茶叶生产实用工艺文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c6e047fad6195f312ba689.png)
目录主题:原料及包装质量要求及检验计划主题:成品出厂指标及检验计划1、范围本规程规范了本厂产品的计划、试验方法、规则,适用于其出厂检验。
2、引用标准2.1 GB/T14456.1-2008《绿茶》2.2 GB/T8304-2002《茶水分测定》2.3 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2.4 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主题:化验室质量管理制度1、目的:确保检验的准确有效,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检验室的岗位责任制、仪器、试剂管理。
3、内容:1、化验室质量管理制度(1)本室按照厂的有关标准(原材料、辅料标签、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标准)对全厂的原辅料及成品进行全面检验分析。
(2)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检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熟悉有关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认真地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负责,做到及时准确。
(3)原始记录要逐项编号,并保持清晰、整齐、真实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必须按操作规程逐项填写,不得工作后补写,检验结果经专人复核后才能出化验报告单。
(4)检验人员应经常深入车间,到车间班组取样,加强与车间联系,做到急生产所急。
(5)爱护各种仪器设备、节约用电、用水。
(6)加强质量检验学习,不断提高质检水平,提高质检工作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
(7)在抽样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反映并共同研究,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2、仪器管理(1)一般仪器分类管理,并定期进行清理。
(2)精密仪器及贵重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按各仪器使用维护程序妥加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查、校准。
(3)精密仪器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干燥、并保持肃静,一切非检验用具不得带入内,保持仪器清洁干燥。
(4)使用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必须先学会使用操作,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完后进行登记。
(5)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反映,以便及时排除送检修。
(6)各种仪器严禁任意拆卸,各种仪器的附件不得互相挪用如有特殊情况须征得有关人员同意后方能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主题:原料及包装质量要求及检验计划
主题:成品出厂指标及检验计划
1、范围
本规程规范了本厂产品的计划、试验方法、规则,适用于其出厂检验。
2、引用标准
2.1 GB/T14456.1-2008《绿茶》
2.2 GB/T8304-2002《茶水分测定》
2.3 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2.4 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2.5 JJF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主题:化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确保检验的准确有效,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检验室的岗位责任制、仪器、试剂管理。
3、内容:
1、化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1)本室按照厂的有关标准(原材料、辅料标签、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标准)对全厂的原辅料及成品进行全面检验分析。
(2)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检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熟悉有关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认真地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负责,做到及时准确。
(3)原始记录要逐项编号,并保持清晰、整齐、真实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必须按操作规程逐项填写,不得工作后补写,检验结果经专人复核后才能出化验报告单。
(4)检验人员应经常深入车间,到车间班组取样,加强与车间联系,做到急生产所急。
(5)爱护各种仪器设备、节约用电、用水。
(6)加强质量检验学习,不断提高质检水平,提高质检工作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
(7)在抽样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反映并共同研究,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2、仪器管理
(1)一般仪器分类管理,并定期进行清理。
(2)精密仪器及贵重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按各仪器使用维护程序妥加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查、校准。
(3)精密仪器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干燥、并保持肃静,一切非检验用具不得
带入内,保持仪器清洁干燥。
(4)使用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必须先学会使用操作,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完后进行登记。
(5)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反映,以便及时排除送检修。
(6)各种仪器严禁任意拆卸,各种仪器的附件不得互相挪用如有特殊情况须征得有关人员同意后方能使用。
3、试药、试剂的管理
(1)所有试药、试剂建立帐目
(2)药品取用后应立即塞好,易受潮易挥发或不常用的药品应用腊封口,取出多量的一律不能倒回原瓶,以保持药品的纯度。
(3)使用药品试剂时,开关应注意,不要使尘埃或杂质带入瓶内,不要张冠李戴。
(4)标准溶液由专人标定,标定结果应留四位数字,其误差在0.2%以内(相对误差),否则应重新标定,一般标准溶液每3个月复标一次。
(5)标定溶液必须严格按药典操作,并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每瓶标准注液应写明溶液名称、浓度、标定日期、标定者。
(6)非本室人员取用试药,须经有关负责人同意方可取出。
“★”为关键质量控制点主题:工序操作规程
目的和适用范围:
各工序的生产均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其中筛分、风选和干燥提香工序是影响产品质量关键工序,为规范人员操作,特编此作业指导书。
生产人员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组织生产。
一、原料验收工序
选择的茶叶,品质正常,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须通过QS认证。
二、干燥提香工序
“干燥提香”是茶叶精制的最后一道工序,采用烘干机及其他一些烘焙设备,其作用是控制产品的水分,提高产品的香气。
在每次对茶叶进行干燥提香时,必须先使烘干机内的温度加热至125℃方可进茶。
而且在整个干燥提香的过程中,烘干机内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20~130℃之间,确保茶叶的水分含量在≤5.0%。
三、拼配匀堆和包装工序
1、包装间工人必须经过洗手、更衣、消毒才能进行包装工作;进出包装间要及时关门,不能打开不关。
2、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3、包装袋事先放入包装袋柜中,开启紫外灯进行消毒。
4、打开薄膜封口机的电源,并将温度调节在100℃位置(一旦调节好,不要轻易调节)预热半小时左右,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方可进行封口。
5、从包装袋柜中取出包装袋,进行包装。
6、带上手套,将拼配匀堆好的茶叶摆放在工作台后,放入包装袋中,放在电子秤上进行计量,应严格控制好包装含量,如150g/包的分装茶叶净含量偏
差允许短缺量控制在±4.5g范围。
7、茶叶量装够后,用封口机进行封口,同时注意检查,袋内的产品的感官,确保其中无可见性杂质。
并检查封口质量,需封口严密,生产日期标注清晰。
8、一旦发现有可见性杂质,需停机检查可见性杂质的来源,确保查清原因并消除隐患后方可再开机运行。
9、包装好后的茶叶成品放在周转箱中,再传入成品仓中保存。
成品仓库必须干净、干燥,无受潮现象,注意区别不合格的产品。
10、协助化验员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500g进行检验。
11、包装注意事项:
a)为减少细菌污染,包装间采用紫外线杀菌,每天包装前进行一次紫外线杀菌,时间不少于45分钟;每天工作完成后进行清洁及紫外线杀菌,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b)必须使用合格的包装袋或包装盒。
12、工作完毕,清洁工作台,不能残留有茶叶。
并将地面清洁清扫干净。
13、定期校正电子秤;等封口机冷却后方可清洁,确保压条下无塑料粘结,以免影响封口的质量。
14、人离开车间时打开紫外灯进行空气45消毒分钟到1小时。
注意人在车间时不得开启紫外灯,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成品仓的日常卫生
成品仓需每天进行清洁,确保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并且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主题:清洁卫生作业指导书
目的和适用范围
生产工人及生产区的卫生均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为规范卫生操作,特编此作业书。
生产人员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规定进行。
1、人员进入生产区
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由更衣室进入,维修通道仅供维修或紧急情况下使用。
2、更衣程序
人员进入更衣室,首先坐在鞋柜上,更换工作鞋、更换工作服,用洗手液清洗手,并用水冲洗干净,将手放到干手机下吹干,用酒精喷壶往手上均匀喷洒75%的医用酒精进行手的消毒,进入工作区
3、工作鞋与便鞋需分区存放;工作服与便服需分区存放。
4、工作期间需上卫生间,需换下工作服进行,注意:便后必须洗手,然后按2更衣程序进入工作区。
5、做到随手关门,在茶叶经物流窗进入生产车间后应随即关上物流窗,避免污染发生。
6、更衣室清洁、消毒
工作服、工作鞋必须保持清洁,定期清洗。
班后应打扫更衣室,人离开更衣室时,开启紫外灯消毒45分钟到1小时。
注意:紫外灯不能在有人时开启中,避免造成皮肤及粘膜受伤。
7、设备的清洁、消毒与保养
下班前均需清洁干净,由质量负责人进行检查。
8、工作区清洁、消毒
掉在地上的茶叶只能作为废品,收集在垃圾袋中,工作区包括内包装材料仓,每天上班前开启紫外灯消毒45分钟到1小时;每天工作完毕,都要做到清理机器面上残留的茶叶等,人离开工作区时,开启紫外灯消毒不少于半小时。
注意:
紫外灯不能在有人时开启中,避免造成皮肤及粘膜受伤。
9、质量负责人每周对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及场所卫生进行检查,并记录
主题:产品标签、包装、运输、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