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

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然而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严肃、深刻地分析灌装,学生呆板、乏味地接收填充。致使教授一篇蕴含着优秀深蕴文化和内涵的古文活生生地变成一堂机械刻板的记录课。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教育体

制使老师们全然忘记了文言文的教学方向和文言文中的生命力。

熊芳芳老师的《论语十则》却给了我们一个豁朗的方向。一个以生命语文”为核心理论的老师,一堂活蕴含着生命活力的生动的课堂。熊芳芳老师认为语文,应该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是为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美丽和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而进行”

我认为本堂课的生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则是熊芳芳老师选择了一个已经教授过本课的班级作为授课对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我实在想象不出熊老师还能为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思考方向,然而对于一个喜欢挑战,用生命去寻找真实、经营语文”的老师来说,这并不是问题。熊芳芳老师以经典解读经典”的课堂构思给已经上过该

课的学生开辟了另一条解读文本的道路,一路引领着学生深沉地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闪着人性光辉的思想。孔子为政的理念,为学的方法,为人的豁达都在熊老师甜美的声音中阐释出来。二则是熊芳芳老师将学生

本就理解了的文本思想用孔子及他人所说之语言加以论证,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强烈的成功感,如在解读人不知而不愠”一句中, 熊老师对愠”字解释为不发泄地生气”,然后和学生探讨出这一句体现出的是孔子为人的胸怀。接着她便出示《学而》中子曰: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和《卫灵公》中君子不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来阐述孔子的不被人理解却能够做到不愠”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还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注入新的认知和理解,这样又怎能够不让这一池碧水不得清如许呢?三则是熊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经典的过程中不忘为学生从多角度解读孔子本人,为学生阐释了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活生生的孔子,而不再让学生对孔子望洋兴叹,更愿意去亲近孔子,了解孔子。从而再一次昭示了她对生命语文”的看法,生命本就是自然地,真实的,以及她喜欢的裴多菲的那句名言:我是一个为了真'连美'也可以牺牲的……只

要是真'的,也就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认为必然是美'的。这就是我的美学。”

在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生命积累参与其中,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在语文世界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之过程。这既是一个语文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钱教授说,教育就是引领学生修行的活动一一培养人,在尊重生命的存在与差异前提下,努力发现各自生命的价值与潜能,让其充分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尊严,将其带到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去;引领其做个有人性的人、有信仰的人,做个人格健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他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8条建议:不否认梦想;不一成不变;不只凭经验;不转移压力;不强行灌输;不动辄告状;不随意惩罚;不只盯缺点。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教育要回到原点,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极目标是“人”,过程也应该是“人”。百岁老人周有光曾说:“每个人原来都具备天然的思考能力和天然的智慧,教育就是把学生们自己天然的思考能力和天然的智慧引导出来,激发出来。从外面灌输进去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开发出来的思考能力和智慧能力才是无穷无尽的。通过教育发挥自己的本能十分重要,培养自修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最要紧的。过去我国教育学苏联那一套,一面倒,只鼓励信仰,不鼓励思考,把学生培养成不善于动脑筋的工具,这是很大的缺陷。”的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培养人。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落实“以人为本”、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等教育思想。可是,现在一些学校因急功近利等因素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学生知识的掌握,看重学校的名利,显然已偏离了航标和轨道。看看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高近视率、不足的睡眠时间、单调的课余生活,令人担忧, 还有品行素养、心理素质、动手操作能力……皆不尽人意,问题种种。

重回原点思考教育,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责任所在,首先应为育人者,而后为教书者。培养学生,智商、情商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体能、心能、群能不可偏废,寻找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当前,制约我们发展的往往并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恰恰正是我们固有的东西。作为校长,首先要有勇气剔除原有的陈旧的糟粕,着眼于一个个鲜

活的独特的“人”,着眼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幸福人生。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倘若教育一味只“关心脚下的事情”,眼睛只盯着利益,那是不会有出息的,更不会让人民真正的满意。

因此,只有当教育远离功利,才能真正走向人的内心深处去,才可能回归它

的本质。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大树最美的一枝,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青少年开启智力,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潜移默化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塑造个性,服务社会,铸造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美德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通过这些年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的摸索,对校外教育有所体会:

历史一一呼唤校外教育

教育体制的变迁,中外历史各有千秋,奴隶社会只有贵族才有权利享受教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塾渐兴,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教育的可能。隋唐开始科举,极大刺激了文化繁荣。那时,人口总数中农民几乎达到九成以上,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落后的经济条件能读书者寥寥无几。到了近代,萌发西学思潮,文化教育走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空前繁荣。不但注重学校教育,也在大城市开展了校外教育,那时候少年宫是孩子们的乐园,是节假日让人羡慕的好去处。进入改革开发时期少年宫又充实到中型城市,校外教育的又一次大发展了。随着西部开发的号角,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全国小型城市遍地开花,这是校外教育日臻完善科教兴国的大手笔,能把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好是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