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作者:刘杰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当代青少年,只有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拥有现代科技知识,才能担当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重任。

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审美情趣;参与意识;表达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44-01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目的。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

1.运用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1.1 "评书式"导入法。

谈到评书,首先想到的就是单田芳、袁阔成、刘兰芳等几位老一辈语言专家那亲切的声音和画面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快乐和知识,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说评书的方式将某篇课文所在的历史环境、人物特点、故事梗概以及所要表达的观点简要的用白话文阐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配合音乐通过生动的描述将课文的基本内容描绘出来,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激发出学生愿意进一步了解下去的兴趣。

1.2 "故事联想"导入法。

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化是连续的,古人的经典故事给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学习文言文也是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兴趣摘要: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当代青少年,只有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拥有现代科技知识,才能担当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重任。

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目的。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谈谈自己的认识。

1.在阅读中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愉悦感。

审美是一个寻求美、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

对学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由兴趣向知识迸发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掘文言文中蕴含文字之美,体悟文中的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人格之美,正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走进作品,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的求知过程。

当然,在文言文教学中,那种只重灌输不重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教学效果。

其实文言名篇中多有审美的因素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去感悟。

如何恰当的运用合理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审美愉悦去阅读、学习,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摘要: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影响重大。

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读”有所得、“思”有所得、“品”有所得、“悟”有所得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旨在增长学生知识、熏陶其思想、提高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熟读精思品味感悟中学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为古代文学作品精华,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文学素养。

然而,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缺少语言学习的现实语境,学生怕学古文,总觉得“之乎者也”深奥难懂。

因此,文言文教学策略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去研究,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厌恶和畏难情绪,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承担的是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的任务,而不要求学生写文言文、说文言文、运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为此,笔者结合这一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试图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读”有所得于漪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熟读课文可以弥补学生学习文言文没有语言环境的缺憾,缩短他们和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增强其感悟力。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地认读、朗读,理解其中大意,做到有节奏、有停顿地朗读。

在学生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辅之以默写增强记忆。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孟子非常富有救世责任感,因此,此篇文章的气势应该是比较强的。

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读准字音,字音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对句子内容的理解。

其次注意停顿,学会断句。

有些文言句子非常长,一口气念完会使语气急促,没有节奏感,而读出语气感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切入点。

比如文章的开始可以平缓叙述并注意停顿:“舜发于畎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读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时,要注意开始提速和声调微高;而在读文章的最后一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时应平缓而悲凉,尤其在“死于”这两字上要拖一拖,“安乐也”三个字也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近几年中考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在短短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一些粗浅的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策略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策略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教育学生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1.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有助于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这种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于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3.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这种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5.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6.这类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7.学生通过接触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够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与情感。

8.这种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9.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怀和态度。

10.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11.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12.这种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非常重要。

13.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可以领悟到生活中的哲理和智慧。

14.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人文关怀。

15.学生经常接触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感和韵律感。

16.这种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17.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18.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19.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可以锻炼自己的解读能力和文字推理能力。

20.这种阅读对于学生培养个人情感和思考方式有着积极的影响。

21.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可以感悟到人性的深处和情感的真实。

22.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3.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厚重。

24.这种阅读对于学生塑造个性和培育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25.学生经常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对于培养自己对细节和表达的关注能力非常有益。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

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

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

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为何”与“何为”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为何”与“何为”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为何”与“何为”作者:张金华来源:《语文天地》2021年第10期为了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增加文言文内容的比重。

为了探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为何”与“何为”,下面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作为研究对象,谈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一、“为何”1.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古今汉语是一脉相承的。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中衍生发展而来的,可以说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根。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只有35个字,却将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且体现了神话故事的曲折性,向学生呈现出了精卫往返西山与东海、一次次与东海较量、想把大海填平的故事。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感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语言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以及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根。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挖掘文言文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

如在《精卫填海》教学过程中,单纯从理性角度对精卫的填海行为进行分析,精卫的所作所为是无用无效的。

但是从情感角度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精卫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志向,使学生感悟在精卫填海过程中认定目标不放弃的品质。

这正是文言文承载的中华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文化的精神。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够与古人的思想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够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小学生将文言文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化,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3.塑造学生人格魅力文言文背后传达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会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产生深远影响。

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言文的深层内容与古代圣贤对话,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让学生感悟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生活环境与思想感情。

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先人的思想和志向。

学会诵读,培养语感——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会诵读,培养语感——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会诵读,培养语感——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文言文因为与现代文不同的言语形式,历来语文教学的大难题。

与现代文相比其主要表现在语法形式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词汇含义差别较大,句式有所不同,学生较难掌握,教师教的费力,但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并不高,该背诵的不背诵。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的言语实践特点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改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一读背诵就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也就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第9条明确提出:“背诵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诵读一定数量的名篇。

”还得出了《关于背诵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不足以窥见语文崭新课程标准对自学文言文的注重。

但学生由开始接触文本到能够诵读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熟读成诵以前还要进行熟悉、感知,这就是在诵读前所进行的自由读。

所谓的自由读,就是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如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种读法结合进行。

自由读是为了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比较轻松、愉快地从整体性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在自由读的过程中,除了初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语感外,还要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要求用有关工具书扫清阅读过程中的的字词难点,包括字词的读音,词语的意思等;另外,对于较难理解的词句和文本逻辑、内容等,也要进行必要的标记,等待下面教学环节中解决。

也就是说,学生在自由读的阶段,学生要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自己质疑,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与习惯。

民主自由念的环节完结以后,可以使学生打声展开朗诵,进而章句。

在此阶段还可以使学生反杜林论,即为学生听教师范念或录音范读,使学生特别注意范念时的字音、断句、感情等。

当然,反杜林论不是使学生回去套用、恶搞范读的各种形式,而是在听到了之后,自己体会,构成自己的个性化读法。

在练背诵时,还可以化解自己在民主自由念阶段明确提出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强化自己对文本内容的领悟、认知,经过反反复复写作以后,学生对文本的自我领悟能力也提升了,一些内容也就达至了倚,就不须要教师再表述了。

浅谈文言文教学

浅谈文言文教学

浅谈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由此可知,文言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最难的一个板块了,老师在进行这一板块的教学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古书籍、资料,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却都有一种感觉:枯燥、乏味、难懂,往往搞得两败俱伤。

可以说,要使学生学好文言文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为一个初涉讲台的语言教师,想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首先,要改变学生一学文言文就痛苦,望之兴叹的现状。

一到学习文言文,学生就大呼大叫来表达他们的厌恶之情。

文言是一种沿用了两三千年定型化了的语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王力《古代汉语》)。

由于年代久远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词语的难以理解也就成了人们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因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故事吸引法。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讲解枯燥的文言文过程中能时不时搀插一两个有趣的故事是十分可取的,可以调节整堂课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桃花源记》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抛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和“饮酒赋诗”的故事;在讲《陋室铭》是,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刘禹锡和他的陋室之间的故事,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人名人身上的趣事轶事非常多,只要教师多做准备,下多功夫,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2、日常联系法。

学生不愿意学习文言文,很多都表现在“怕”上了。

必须帮助学生克服“怕”的心理。

学生片面认为,文言文与自己的生活遥不可及,学习文言文难度很大。

文言文教学的探究

文言文教学的探究

文言文教学的探究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诵学生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但是“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讲得很辛辛苦,却效果甚微。

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觉得越学越深奥。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我想就文言文教学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训练语感能力我们学习文言文不只知道一些词句的差异,并会翻译,我们学习文言文还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目标,为此,学习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

1.反复诵读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

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

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通过诵读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出来了。

诵读越多,越能触类旁通。

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

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可见,诵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进行诵读,把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其语感,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2.品味语言品味主要是指用比较揣摩的方法对语言材料的意蕴和妙处进行语感分析。

品味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由之路。

文言文的词、句、段都可以进入品味的范畴。

(1)品味“词”。

学习《小石潭记》中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我会重点讲“清”的词义,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我则应重点品评“清”的丰富内涵。

文言文朗读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朗读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朗读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足,文言文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弱化。

为了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文言文的朗读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首先,文言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的文化背景。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文言的语调和音韵规律,这使得他们不得不研究文言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中所体现的古代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其次,文言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的朗读要求准确地发音和把握正确的语调,这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朗读时,学生需要注意声调的把握和语气的运用,这让他们不仅学会了正确的语音,还训练出了优美的语调和流畅的语音韵律。

这对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口头表达能力都有重要的帮助。

另外,文言文朗读还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语音的表达来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句式和篇章结构。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储存文言文中的知识,提高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同时,通过多次的朗读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提高整体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文言文朗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言文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古代韵味的文体,经过精心的朗读演绎后,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朗读中,学生需要尽可能展示出文言文的韵味和内涵,这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感悟到文言文的美妙之处,并培养自己的美学情趣。

这对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文言文朗读对于提升学生的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朗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综合素养和文学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提升自身的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析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析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更是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文言文语言古老、生僻,让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困难。

如何有效地教学文言文成为了小学语文老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一些浅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传统文化修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载体,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古代诗词、文章等文学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2.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语言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 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有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言文教学方法:1. 教学目标明确。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并将这些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评价。

2. 情景教学法。

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进入到文言文的语境和场景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古代诗词、故事情节等内容进行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披沙拣金,沉淀精华

披沙拣金,沉淀精华

披沙拣金,沉淀精华作者:戴美娟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07期摘要:针对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气氛,探究改变现状的理论方法,总结出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诵读;自主学习;质疑答疑作为教研员,我们经常要下到学校去听课。

每次去,听得最多的是文言文。

也许很多教师认为上文言文比较容易,只要捧着教参一字一句讲下去就行了。

听了几十节课后,我发现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课堂气氛都很沉闷。

最常见的教学场景就是:上课伊始,教师先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作者的一些相关信息,然后就开始逐段逐句地翻译。

对于那些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跟得上,可是很多学生却在开小差,或发呆或让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地四处遨游。

这样的课堂在早上还好一些,要是在下午,肯定有一些学生会趴下。

就是我们坐在后面听课,也经常觉得无趣得很,一心盼着下课。

一、理论方法探究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故此,必须注重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探究、欣赏、体验、运用,掌握字词之用、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运用文中之法,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针对文言文教学最易走入“以教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这一误区,我们应该转变理念,摆正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找寻结论。

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古代文言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文言表达与阅读能力

古代文言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文言表达与阅读能力

古代文言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文言表达与阅读能力古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言表达与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古代文言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一、古代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意义古代文言文教学是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古代文言文,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思想传统和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和审美意识。

同时,古代文言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古代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 清晰明了:将复杂的文言文知识分解成多个小模块,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吸收。

同时,注重例证和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例如,从词义理解、句型分析到篇章阅读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3. 生动活泼: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古代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1. 拓展词汇量:通过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掌握。

可以通过例句和实际应用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2. 分析句法结构:通过对文言文句子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包括修辞手法和语法规则。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翻译练习:通过翻译句子、段落和篇章,锻炼学生的文言表达能力。

翻译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评价与改进古代文言文教学设计的评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表达与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对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考核,更要注重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文言文教学可以做什么

小学文言文教学可以做什么

小学文言文教学可以做什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焦点。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能及早接触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拓展视野。

那么,小学文言文教学具体可以做什么呢?文言文是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小学文言文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篇目,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的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异。

小学文言文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经典篇目的诵读和仿写,孩子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学造诣,进而开拓自己的写作思路,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文言文作品中蕴含着许多传统美德和做人道理,如《论语》、《道德经》等。

通过小学文言文教学,孩子们可以接触到这些古代先贤的思想和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经典篇目也能对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

小学文言文教学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语文素养、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传承文化基因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小学文言文教学将会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小学文言文教学内容指要随着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一、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了解和掌握文言文对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源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文言文的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

二、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目标展开:1.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语言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复杂,词汇使用精准,通过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及结构,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文言文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其表达方式独特,通过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三、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采用了多种方法:1. 系统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基础知识。

2. 分层次进行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篇章按照难易程度分层设置,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 技法指导。

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技巧,例如识字、搜义等,帮助学生克服文言文阅读中的困难。

4. 配套练习。

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练习题,包括词语理解、句子翻译、篇章阅读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性关怀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性关怀

2012.07国家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唯有文言文教学改革一直迟滞。

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时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的确如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文言文教学现状,让人叹惋。

那么语文文言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到底该怎么发展,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转理念变方式倡创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体现在教学中,便是“创新”“通变”,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和完善教学思想与理念,优化课程资源与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而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言以蔽之,新课程理念倡导注重的是这样几个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共同发展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待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重欣赏味文情悟文道教材所选的文章,或文约意丰,含蓄蕴藉,或讲究推敲与精练,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大都文质兼美。

这更要我们仔细推敲文字,探究文意,体悟文中的文学精神,如“可惜一溪明月”“杜宇一声春晓”:和谐的自然山水中深涵的物我两忘,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忠体国的高尚情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田园之美,学生通过探究文意、欣赏文本,进而达到美读文章、涵咏性情的目的。

再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语文组磨课记录

语文组磨课记录

《三峡》磨课记录《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和水的景色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八年级的学情,我们教研组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精细打磨。

磨课的详细过程如下:【导入】从余秋雨向外国友人毫不犹豫地推荐一处景点即三峡导入,激发兴趣和对三峡向往。

再让学生自己浏览常识:郦道元与《水经注》出示“峡”,体会什么叫峡?学生很容易地说出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峡”,屏示三峡:瞿塘峡最短,最狭,最险(配图);巫峡:幽深秀丽(配图);西陵峡:滩多水急(配图)(反思:此部分设计三处三个不同角度的导入,致使导入环节太长,课堂节奏拖沓。

应该删减至只余“峡”这一个环节)【初识三峡】听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幻灯片展示以下重点读音:阙、叠嶂、襄陵、沿溯、曦素湍、绝巘、长啸、属引、哀转。

听读之后齐读。

【走进三峡】• 1. 再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章;• 2.小组讨论,解决自读中的疑难字词;• 3.全班交流:我们想提醒大家注意……或:我们还有……需要帮助。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之后,当堂提问,学生不解之处很多,初一孩子面对《三峡》和预料中一样,困难较大。

其中:课后评课老师褒贬兼而有之的一个环节:“绝”查古汉语词典。

二次试讲时我做了调整,仍然保留这个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的词语,但教师把字典中的六个意思搬上屏幕,同时出示文中三个含“绝”的句子,再由学生用“然”或“非也”来判断正确与否。

(反思:此部分设计把朗读文章和疏通文意混在一起,中间缺乏教师对朗读环节的指导,这样的朗读因为激不起兴趣而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建议每次给予任务应当简洁明确,少而精,才有实效。

)【感受美丽】1.郦道元笔下三峡的风光美在何处?交流时同学们可以化身为导游,用解说词来表现三峡之美,或者假设自己就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一名画家等,说出你心中最美的三峡。

2.《三峡》文章美在何处?提示:可从以下角度考虑——三峡景色的特点、文章的写作顺序、写景角度、写法等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然而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严肃、深刻地分析灌装,学生呆板、乏味地接收填充。

致使教授一篇蕴含着优秀深蕴文化和内涵的古文活生生地变成一堂机械刻板的记录课。

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教育体制使老师们全然忘记了文言文的教学方向和文言文中的生命力。

熊芳芳老师的《论语十则》却给了我们一个豁朗的方向。

一个以生命语文”为核心理论的老师,一堂活蕴含着生命活力的生动的课堂。

熊芳芳老师认为语文,应该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是为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美丽和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而进行”我认为本堂课的生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则是熊芳芳老师选择了一个已经教授过本课的班级作为授课对象。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我实在想象不出熊老师还能为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思考方向,然而对于一个喜欢挑战,用生命去寻找真实、经营语文”的老师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熊芳芳老师以经典解读经典”的课堂构思给已经上过该课的学生开辟了另一条解读文本的道路,一路引领着学生深沉地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闪着人性光辉的思想。

孔子为政的理念,为学的方法,为人的豁达都在熊老师甜美的声音中阐释出来。

二则是熊芳芳老师将学生本就理解了的文本思想用孔子及他人所说之语言加以论证,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强烈的成功感,如在解读人不知而不愠”一句中, 熊老师对愠”字解释为不发泄地生气”,然后和学生探讨出这一句体现出的是孔子为人的胸怀。

接着她便出示《学而》中子曰: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

”和《卫灵公》中君子不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来阐述孔子的不被人理解却能够做到不愠”的原因。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还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注入新的认知和理解,这样又怎能够不让这一池碧水不得清如许呢?三则是熊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经典的过程中不忘为学生从多角度解读孔子本人,为学生阐释了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活生生的孔子,而不再让学生对孔子望洋兴叹,更愿意去亲近孔子,了解孔子。

从而再一次昭示了她对生命语文”的看法,生命本就是自然地,真实的,以及她喜欢的裴多菲的那句名言:我是一个为了真'连美'也可以牺牲的……只要是真'的,也就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认为必然是美'的。

这就是我的美学。

”在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生命积累参与其中,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在语文世界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之过程。

这既是一个语文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钱教授说,教育就是引领学生修行的活动一一培养人,在尊重生命的存在与差异前提下,努力发现各自生命的价值与潜能,让其充分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尊严,将其带到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去;引领其做个有人性的人、有信仰的人,做个人格健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

他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8条建议:不否认梦想;不一成不变;不只凭经验;不转移压力;不强行灌输;不动辄告状;不随意惩罚;不只盯缺点。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教育要回到原点,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极目标是“人”,过程也应该是“人”。

百岁老人周有光曾说:“每个人原来都具备天然的思考能力和天然的智慧,教育就是把学生们自己天然的思考能力和天然的智慧引导出来,激发出来。

从外面灌输进去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开发出来的思考能力和智慧能力才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教育发挥自己的本能十分重要,培养自修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最要紧的。

过去我国教育学苏联那一套,一面倒,只鼓励信仰,不鼓励思考,把学生培养成不善于动脑筋的工具,这是很大的缺陷。

”的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培养人。

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等教育思想。

可是,现在一些学校因急功近利等因素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学生知识的掌握,看重学校的名利,显然已偏离了航标和轨道。

看看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高近视率、不足的睡眠时间、单调的课余生活,令人担忧, 还有品行素养、心理素质、动手操作能力……皆不尽人意,问题种种。

重回原点思考教育,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责任所在,首先应为育人者,而后为教书者。

培养学生,智商、情商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体能、心能、群能不可偏废,寻找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当前,制约我们发展的往往并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恰恰正是我们固有的东西。

作为校长,首先要有勇气剔除原有的陈旧的糟粕,着眼于一个个鲜活的独特的“人”,着眼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幸福人生。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倘若教育一味只“关心脚下的事情”,眼睛只盯着利益,那是不会有出息的,更不会让人民真正的满意。

因此,只有当教育远离功利,才能真正走向人的内心深处去,才可能回归它的本质。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大树最美的一枝,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青少年开启智力,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潜移默化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塑造个性,服务社会,铸造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美德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通过这些年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的摸索,对校外教育有所体会:历史一一呼唤校外教育教育体制的变迁,中外历史各有千秋,奴隶社会只有贵族才有权利享受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塾渐兴,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教育的可能。

隋唐开始科举,极大刺激了文化繁荣。

那时,人口总数中农民几乎达到九成以上,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落后的经济条件能读书者寥寥无几。

到了近代,萌发西学思潮,文化教育走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空前繁荣。

不但注重学校教育,也在大城市开展了校外教育,那时候少年宫是孩子们的乐园,是节假日让人羡慕的好去处。

进入改革开发时期少年宫又充实到中型城市,校外教育的又一次大发展了。

随着西部开发的号角,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全国小型城市遍地开花,这是校外教育日臻完善科教兴国的大手笔,能把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好是我们这一代校外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兴趣一一学习的最好老师校外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宽泛了许多,这恰是校外教育的长处。

它是与学校教育联系、相互补充,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也是服务、凝聚、教育青少年的最佳场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养,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生百年,启于幼学”,孩子各个时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

因此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于教师和父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我们要支持和引导他们的兴趣。

因时、因才施教又是校外教育的重心,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校外教育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青少年接受的方式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精神需求。

在这里孩子们一旦选择了自己喜欢课程,他们的学习就变成了完全地自主学习,在这里为了自己喜欢结果努力吃苦是无怨无悔的,这样可以锤炼他们的兴趣的定力和为实现理想持之以恒的精神。

让兴趣产生的成果最大化,整个体验中收获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活动孩们快乐的源泉校外教育的活动是一种人生历练,我们要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体验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优势,组织青少年集中开展各种素质能力拓展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中,树立劳动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团队精神,磨练意志品质。

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设计每个活动时,都把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能获得快乐的体验放在首位。

如果不是这样,活动内容再有意义,孩子在活动中没有获得快乐的体验,就不是好活动。

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不要小看那些小小的活动,也许就是那么一次画展、航模比赛、科技制作、军事训练…… 在愉快的情绪下,孩子们是最愿意学习的,做什么事都积极,这种快乐的体验对他们是影响深远的。

青少年的五爱”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校外教育中就是通过一个个优秀的活动启发下逐步形成的。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让我们记住奥林匹克运动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吧!这样的教育必须长期坚持并且范围和规模要逐步提升。

收获----- 服务一生的学习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根据文件精神,做到有培训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参加校外活动的广大青少年进行良好的培养培训。

以最好的服务态度,最好的服务质量,尽一切可能为青少年服务。

校外教育恰恰能够为实现教育个性化和满足学生个体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便利,也给予了他们改善生活面貌的新知识。

一个创新意识的产生,总是与众多因素相关连的,总是有原因的东西在起关键作用。

校外教育培训满足孩子们个人特长和爱好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的长处和多元智能,增强他们生活的自信心,为青少年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歌德有句名言:“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识营养,这样才有施展才能的力量”。

学习知识是为了增强解决问题能力,最能体验个人价值,就最能有效地培养正确价值观。

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把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转变为人际知识和技能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巩固和提高了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帮助他们感悟自我的社会价值,树立起改善社会环境的责任感,提升学生对所学技能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这就是组织青少年参加校外活动的重要性所在,这样的学习是服务一生的学习。

关爱——我们民族的希望党中央十分关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前途命运,现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亲自主抓未成年人校外教育。

她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结合社会实际,请求国务院领导同意,设立了中央有关部委参加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协调机构,下发了中办(2006)4 号文件,使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有了可靠的政策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党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累的重要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