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063c2620cfc789eb172dc842.png)
X¨ i YI i Br . a In_l a 1 o a il l X In
学生工作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路 方 芳
( 博兴 县博奥学校 , 山东 众所 周知 , 赏识是一种认可 , 是教师对学生学 习与活动
的一 种 积 极 的 评 价 。 赏识 本 质 是 爱 , 由此 而 发 展 成 的 赏 识 教
促使学生产生积极行为 , 自觉改正 自己的错误。教 师批评学 生首先要考虑用什 么批评方式学生才能提 高认识 ,改正错
误。
有 的 教师 认 为 “ 打是 亲 , 骂是 爱 ”爱 就 是 严 格 。 格 并非 , 严
必须建 立在真诚而 炽热 的情 感 、 智慧 、 思想 、 操 的基础之 情 上 。但是在现实生活 中, 多教师仍然滞留在赏识教育 的误 ” 许
下实 施 的教 育 , 教 育 者 与 受 教 育 者共 同成 长 的过 程 。 没 有 是 爱就 没 有 赏 识 教 育 , 是 前 提 和基 础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曾 经说 爱 过, 一个 好 教 师 首 先 意 味 着 他是 这 样 的人 , 热 爱 孩 子 , 到 他 感 跟 孩 子 交 往 是一 种 乐 趣 。但 是 仅 有 爱还 是 不 够 的 , 正确 的爱
外、 害怕 , 甚至恐惧 。一些教师为了使批评能立即收到效果 ,
往 往 用 “ 不 然 ” “ 则 ” 类 最 后 通 牒 式 的语 言 。这 一 方 面 要 、否 之
() 2 不注意细节 问题 的处理 , 自由散漫的风气得 以滋 使
长。
容易引起 师生情感上的对立 ; 另一方面威胁式批评往往不付 诸行动 , 教师的威信也就丧失 了。
德情操和 丰富渊博 的学识基础之上 。苏霍姆林斯基 曾断言 “ 神空虚 , 精 思想枯竭 , 志趣低下 , 愚昧无 知等 , 绝不会焕发和 孕育出真正的爱 ” 。因此 , 要做一个 热爱学生 的教师 , 必须深 入学习和钻研教育学 、 心理学 , 深入地 了解学生 , 深入他们 内
如何走出“赏识教育”中存在误区
![如何走出“赏识教育”中存在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019b1c64011ca300a6c390b0.png)
如何走出“赏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当“赏识教育”在中国学校中大行其道时,老师们欣喜于学生的进步,发明者也为赏识教育产生的正能量而自豪。
然而,我们却不能不警惕,其中一些老师对赏识教育理解不充分,存在片面性,而使赏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赏识教育的真谛,走出对赏识教育认识片面、狭隘的误区。
我认为,当代社会对赏识教育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1. 误区一:为了赏识而赏识我通过观察发现,很多老师存在“故意”赏识的错误。
自从推行赏识教育以来,老师们发现赏识教育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大力表扬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及主观能动性,让她们爱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绩自然的提高了。
显然,赏识教育在这一点上完全达到理想的效果。
于是,一些老师便认为,只要经常赏识学生,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
当在学习过程中,对明显的错误,老师也极尽褒扬,不纠正学生的过错,这种“只要表扬,不要批评”的赏识教育,只能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错误就是错误,错误就应该被纠正。
如果孩子所做的每一种行为都得到赞赏,那老师的赞赏,对他们将逐渐失去意义。
一个只敢给予学生表扬的老师,而不敢批评学生错误行为的老师,是不信任自己学生,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不自信。
表扬无疑只是赏识教育的方法其中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
当孩子做错题,或做错事的时候,作为他们的老师,更要严加批评,让他们汲取教训,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的孩子不是温室里的小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我们要经得起挫折,受得住表扬,才能不被挫折打倒,不被表扬冲昏了头。
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有用的人才,相信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学生,自信地面对自己。
2. 误区二:只有优等生才能被赏识,学习成绩好,各方面都好从智力教育到素质教育,学习成绩是否优异一直都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师很容易产生学习成绩好,学生其他各方面也同样优秀的潜意识。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affa083c67ec102de2bd89aa.png)
的 自尊 , 以爱 和 信 任 为 基 础 , 孩 子 这 样 的感 觉 : 了错 不 要 给 犯 紧 , 师 欣 赏 你 承认 错 误 的勇 气 和 改 正 错 误 的 决 心 。 老
二 、 有 优等 生 才 能得 到 赏识 只
数 学 对 小 学 生 的逻 辑 思 维 要 求 比较 高 .所 以 数 学 教 师 会 以数 学 思 维 的 好 差 及 在 数 学 课 堂 中 的 表 现 来 判 定 优 等 生 、 后 进 生 。 至对 成 绩 的评 定 会 影 响 到 教 师对 其整 个 人 的态 度 , 甚 使 得 成 绩 好 的 学 生 在 老 师 眼 里 各 方 面 都 好 , 比较 优 秀 . 那 些 都 而
一
因此 , 赏识 教 育 中 不 仅 可 以 批 评 , 在 而且 可 以 更 大 胆 地 批 评 , 奥 秘在 于 “ 可 杀 不 可 辱 ” 即在 批 评 孩 子 时 要 保 护 孩 子 其 士 ,
尬 境 地 . 可 能 使 未 受 表 扬 者 产 生 自卑 的心 理 。 又 教 师 表 扬 时 应 该 在 全 面 了 解 和 把 握 学 生 间 的 差 异 的基 础 上 做 纵 向分 析 , 行 个 体 “ 进 内差 ” 议 , 把 学 生 的 “ 天 ” 评 即 今 与 “ 昨天 ” 比 , 扬 其 进 步 与 提 高 的地 方 , 样 更 有 助 于 增 强 学 相 表 这 生 的 自信 心 , 能 激 励 学 生 。 更
风雨迎接挑 战呢?
无 视 学 生 间 的 差 异 性 和不 可 比性 . 自觉 地 “ 高 一 个 . 倒 不 抬 打 片” 。这 样 的表 扬 除 了 被表 扬 者 外 . 疑 在 间接 地 批 评 着 全 无 班 同学 。 既 可 能 使 被 表 扬 者 陷 入 被其 他 学 生 议 论 、 刺 的尴 这 讽
教师走出对学生“赏识过度”误区的探讨
![教师走出对学生“赏识过度”误区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b1d0385cc22bcd127ff0c04.png)
性思维 ,使其最 终走 向成功。“ 哪怕学生只有—点 点成绩,就要 得脆弱不 耐挫折?这种无节制的廉价 表扬 会不会养成孩子虚荣 、 表扬 ; 只要有一小点进 步,也要鼓励 。 ”以表扬促学习,以鼓励 自负、骄傲 的心理? ——这 种种的疑虑给我们提 出了一个现实的
促发展,这是赏识教育的核心。有一位心理学 家说 过 : 人类本 教 育话题 : “ 赏识教育是 不是 就是一种 简单的表扬 教育,赏识教 质中最殷切 的需要是 : 渴望被赏识。 ”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 育是不是 就不再需要批 评教育了?
自 、骄 傲 、脆 弱, 赏识教 育进入 了 负 一个 误 区 :赏识过 ’ “ 。
关键 词 : 赏识教育 ;赏识过度 ; 赏识有度 ; 批评教育
作者简 介 : 缪素华 (9 8 ) 17- ,女,江苏泰州人 ,江苏省姜堰 中学政治教 师,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 :中学政治教学。( 江苏
说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赏 识 可 以 发 现 孩 子 的 优 点 和 长 处 ,激 发 孩 子
三 、教 师走 出对学生 “ 赏识过度”误区的对策
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 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 信孩子、鼓励
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 孩子, 可以帮助孩子扬 长避短 , 克服 自 、 卑 懦弱心理 , 树立 自 。 赏识教育,其关键在于发现每名学 生的闪光点,对每名学生的成 停 赏识能催 人奋进 ,人在 受到赏识 的时候工作 或学 习,效果最好, 长都抱有坚 定、乐观 的态 度,所关涉的是刷新 教育理念的大 问 学生—旦受到了赏识, 无论对于 眼前的学 习还是 日 的长久 发展, 题,是传统 的师生、亲子 关系 的重新定位,它能增强孩子的进 后 都是大有裨益 的。无论 多么顽 皮的学生,无论 多么冷漠的学生, 取心和 自信心,激 发孩子 的创 新精神,符合 素质教育 的总体要 其 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被别人 赏识。赏识 可以使他们体验 到成 求。但它绝不是仅仅拘泥于表 面化 的表扬,因为 简单肤浅的表
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误区
![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43384eff7c1cfad6195fa7df.png)
”
才能更 好地 利 用 赏识
。
、
赞美
,
与宠爱
,
强 化 了 他 们 与众 不 同 的 意 识
“
进 而 使他们有 意
不同
”
,
以促进 学 生 健 康和 谐 地 发展
.
识 地 表 现 出言 行 出格 以 示
独特
”
与
“
而这些言
1 把 赏 识 教 育 曲解 为 赞扬 教 育
行 是 否 符 合学 生 的 日常 行 为 规 范 或 社 会 道 德 规 范 却 往 往
.
解答 出的难 题 或考试 取 得 高分时 好事时
“
,
或后 进 生
”
一
旦做了
”
包 括 对 学 生 纠 正 自己 错 误 能 力
或 勇 于 承 担 自己 过 错 应
.
竞无 端猜 疑
”
“
:
“
这 是 你 自己 独 立 做 出 的 吗 ?
”
负 责 任 的信 任
展
、
。
不 顾 学 生 的实 际情况
一
甚 至 偏离 全 面 发
、
赏 识 学 生 自 然 要 对 学 生 良好 的 言 行 给 予 赞 美 赞
、
称
被教 师所 忽略
而 忽略其缺点
。
持这 种 观 点 的教 师 只 看 到优 秀生 的优 点
同时 常 常忽视 后 进 生 身上 的亮点
。
、
鼓励
、
表扬
,
但 赏识 并 不 意 味着 不 要 批 评
,
。
针对学
,
闪光
。
生 言 行 的 不 当或 错 误
“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赏识教育”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8f572a35bcd126fff7050bea.png)
“赏识教育”对于现代父母来说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父母尝试着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然而,有些父母并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盲目赏识不仅不能让孩子从中获益,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误区1:不切实际地夸赞典型状态描述:看到宁宁的画,妈妈脱口而出:“宁宁画得真好!我家宁宁最棒了!”听了妈妈的夸奖,5岁的宁宁不但没有高兴,反而不屑地说:“你就会说‘最棒’了,还有没有新鲜点的。
”宁宁妈非常认可赏识教育的观念,所以,时常把“你真棒!”挂在嘴边。
在儿子3岁前,自己的“赏识”似乎还能激发起儿子的热情,可是,随着儿子年龄不断增长,他对妈妈的夸奖越来越不屑了。
心灵点击:很多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他们“你真棒!”。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
孩子比较轻松地做成了某件事情,父母如果给予不切实际且大张旗鼓的夸赞,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他会相信自己真的很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接触的环境越来越广,在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之后,他会发现,父母的夸赞有很多水分,渐渐地,父母口中的“你真棒!”就不值钱了。
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它给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却不容小觑——1.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降低。
2.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
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没有父母夸奖的那么好,他就会开始怀疑别人对他的评价,觉得大家都在骗他,他的自我价值感反而会因此降低,进而变得很自卑。
到了那时,不管父母怎么鼓励他,他都很难自信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3.孩子变得自大、自负。
有些孩子可能会把父母的“夸赞”当作自己的保护层,他们宁肯相信这些有利于自己的评价而在无意识中屏蔽外界信息,从而变得目空一切。
特别提醒:父母对孩子的夸奖应该是经过认真品味后的真正欣赏。
因此,不要泛泛地夸孩子画得好,而应用心欣赏孩子的画,你可以夸奖孩子主动完成绘画,态度非常认真;也可以夸奖孩子的画中有某些细节处理有进步……记住:夸奖孩子的动机与态度要比夸奖结果更重要哦。
误区2:“你比他们都强!”典型状态描述:小区里,小美正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唱歌。
论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论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71f0f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a.png)
一、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定位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教育手段。
它们应是辩证、和谐的统一体,在育人过程中,就要赏罚分明,只要赏罚运用得当,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误区不知从何时起,赏识教育在社会上、在教育界被广泛提倡,惩罚教育却被人们与体罚学生划上了等号。
于是才有了当前教育中一个弊病:重赏识,轻惩罚,重表扬,轻挫折。
其实惩罚的前提是维护其自尊,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要让学生从批评与惩罚中获得教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要求教育者首先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惩罚的目的是在培养和塑造孩子建立起以自信、自尊、自强、自我负责为核心的健康人格,而不是为惩罚而惩罚。
再者,惩罚要懂得因人而异,适度。
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必须充分考虑受罚者的个性、尊严和承受力。
三、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正确应用多鼓励,少批评学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
我班张欢同学平时少言寡语,独来独往,不愿和别人交往,甚至害怕和别人交往,更不愿和老师交往,见了老师就紧张,不敢和教师打招呼,把自己严严实实的封闭起来,有一次上语文课,轮到他课前说话了(语文课上的一种教学活动),他站起来,吭哧了半天就是说不出来,后来干脆就来了个徐庶进曹营——言不发。
语文老师把这件事告诉我后,我一直考虑怎样来给他做工作,后来机会来了,有一天英语早读,英语课代表没来,正好这个学生英语不错,我就找到他,让他领大家早读,一开始他不愿意,后来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接受了,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他领读的非常好,我适时的表扬了他,当时我发现他的脸红扑扑的带着微笑,腰板也挺的直直的。
从那以后,他慢慢的变了,变的开朗了,愿意和人交往了,大家都说他变了一个人。
可见,赏识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消沉的同学,赏识教育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增强信心,奋发向上。
扬长处,避短处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避开学生的短处。
赏识教育利弊之浅析
![赏识教育利弊之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e03b4669eae009581beceb.png)
赏识教育利弊之浅析o高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之一是得到尊重和赏识。
人生是一次远征、一次攀登,支撑着人们去远征和攀登的精神支柱就是必胜的信心,而这必胜的信心来源于有效的夸奖和适时的鼓励。
赏识教育正是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
一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要想实现成功的教育,就必须寻求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因人施教,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一)教师博大的爱心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0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使他们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二)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
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0他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
0他坚信,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这也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信任学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感情基础。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0。
由超限效应看赏识教育的误区
![由超限效应看赏识教育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e0a747452b160b4e777fcf04.png)
内容 。不 仅要 指 导学 生寻 找就 业 岗位 ,而 且要 鼓 励 和培 养 学生 善 于创 造就 业 岗位 ,成 为积 极开 拓创 新 的新 型 人 才 。这 部 分 教学 可
解 社会 的 需求 和 自身 的不 足 。这个 时期 是进 行就 业实 务教 育 的最 佳 时期 。通 过这 部 分 的学 习 ,使 学生 提 高求 职技 能 ,增 进 心理 调 适 能力 ,维 护个 人 合 法权 益 ,进 而 有 效地 管 理求 职 过程 。同时 , 开始 对 学生 进 行简 历和 求职 信 的撰 写技 巧 的培训 ,让 学生 掌握 面
( 对 毕业 生 进行 职业 角 色转 化 的教 育 ,帮助学 生成 为 合格 3)
的职 业 人
需求情 况 ,在就 业 指导课 中进 行教 育 ,学 生毕 业 前往 实 践基 地 实 习就业 。 帮助学 生 树立 正 确的就 业 目标 .让其 在 毕业 时 不会 无所
适 从 ,从 而顺 利走 上 就 业 岗位 。 参 考 文献 : 【】 玉梅 . 高校就 业指导 课教 学方法 实践 与探 索 U . 张 家 口 1蔡 】
坝 代 教 胄
由超限效应看赏识教育的误 区
孙晓莎
( 鲁东大学教 育科学学院 山东 烟 台 2 4 1 6 0 1)
摘
要 :从理 论上讲 ,心理效 应是指 一些常见 的心 理现 象和规律 ,是 某人 或物的行 为、作用 ,引起 其他人 或物产 生相应 变化 的 因果反应或
连锁 反 应。 它和我 们的 工作 、学 习和 生活息 息相 关 ,总是 不知不 觉地在我们 身上或 者 身边发 生 ,我们 难 以改 变它 ,但通 过 它来透视 教育 、 教 学 ,我们 可 以从 中得 到 不 少启示 。 关键 词 :超 限效应 赏识教 育 误 区
赏识
![赏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4bab6af5335a8102d22075.png)
赏识,让教育走得更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赏识学生,教育就会走得更远。
学生对老师而言,应认真而有爱心地对待每个学生,你是忽视、轻视学生,还是重视、赏识学生,将意味着你是毁掉一个人,还是成就一个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
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赏识学生,就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扬长避短,找到学习的乐趣。
曾听过一节数学课,课上,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一名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
”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
”求知本是无比欢乐的,但如果学业负担过重,老师责备不当,就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苦难。
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
二、赏识学生,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当他们在课上回答问题精彩时,我们可以说:“真聪明,你真棒;”当他们帮助了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时,应该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或摸摸学生的头表示欣赏。
当老师把信任、赏识、激励毫不吝啬地给学生时,学生的内在潜能被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赏识与激励能使人由笨拙走向灵巧,由自卑走向自信,也能使人的心灵由灰暗走向光明。
三、赏识学生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走出赏识的误区。
先要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
其次是学生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要帮学生找到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
儿童幼小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任何打击都会使他们畏畏缩缩,自卑自怜。
“赏识教育”冷思考
![“赏识教育”冷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736ad294b35eefdc8d333f6.png)
关于“赏识教育”的冷思考【摘要】随着聋哑女儿周婷婷迈入高等学府,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众多的媒体炒作,许多家长都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了“赏识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总结了“赏识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成人对“赏识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我们不应该忽视了其他的教育方法,比如惩戒教育、挫折教育等,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赏识教育情感教育惩戒挫折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的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
他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无数家长奉为“教子宝典”,他在教育女儿的这一过程中,改变了女儿,也改变了自己,并把他的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口头禅,有人还公然赞许“赏识教育”是教育孩子的“万应灵药”。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把“赏识教育”推到了及至,提出要实施“无批评教育”。
然而传统教育的严格要求却不能因之而简单否定,我们不能盲目的跟丛,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戒就违背了教育规律。
对此,我要给“赏识教育”泼点冷水:从一位父亲培养聋哑女儿的成功家教经验中孕育产生的“赏识教育”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呢?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教育观,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一)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据专家论证,结合我个人思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赏识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主要分支任何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伴随有情感。
举凡古今有成就的教育,无论是孔夫子的“有教无类”,还是陶行知的“爱满天下”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无不充满了情感。
2.情感教育的涵义与历史渊源⑴中国古代对情感教育的探讨:中国古代对情感教育问题的探讨,是在两个领域内进行的:一是在医学教育领域:我国古代医学早就认识到人的情感对身心有全面的影响,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认为“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摘自中医古籍,《灵枢·百病始生》,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新课改背景下“赏识教育”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赏识教育”的问题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123872a7fd5360cba1adbdb.png)
新课改背景下“赏识教育”的问题与反思一、正确理性认识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南京周弘老师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通过激励、表扬手段开发她的潜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成功,最终创造特殊教育的奇迹:16 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21岁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历经了五次开窍。
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并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
最后得出结论: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什么是赏识?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
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发展。
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为手段,是将教育对孩子的外在要求内化的重要条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孩子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于进步行动。
这就真正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得重新思考:1、我们赏识的是什么?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
2、我们是怎样赏识的?有的教师喜欢对学生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学生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三心”培育,鲜花芬芳——浅谈小学生赏识教育
![“三心”培育,鲜花芬芳——浅谈小学生赏识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f7403c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d.png)
“三II1F tBB,鮮花芬育一浅淡小学生贯IR救育张家港市塘桥中,幺<1、学郑志英翻开字典,我们可以看到“赏识”在字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并给予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追求成功。
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请教师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把欣赏的目光投向孩子们,把肯定的话语说给孩子们,只要我们拥有“三心”,赏识教育就会开花结果。
一、博大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基础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人们往往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很难投去欣赏的目光,所以,如果我们不爱学生,就很难看到学生的与众不同。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年的秋季校运会上,我班的曹大起艰难地跑着,累得气喘吁吁。
在他途经我班看台时,我习惯性地伸出自己的大拇指,说:“坚持,你能行!”学生们也高呼:“曹大起,你真棒,下来跑道创辉煌。
”阵阵的鼓劲儿声激励着他坚持、前进,果然他不负众望,征服T800米的路程,获得了冠军。
他自己也说,这项荣誉应归功于班主任和全班学生的鼓励,没有我们的鼓励,不要说冠军,就是坚持下来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所以说,赏识教育是一种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的教育。
二、积极乐观的豁达之心是关键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学生们的优点,挖掘他们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能,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使这些潜能与长处得以释放和发挥。
班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还是那次校运会,我们班体育委员云飞在检举其他班替跑时,和裁判顶起了嘴。
这时我把他叫到一旁对他说:“你为了维护班集体的利益挺身而出,老师应该感谢你,全班学生应该向你学习这种集体荣誉感,可是,你知道吗,你所采取的方式不正确……”接着我给他讲了许多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借给他一些人际交往的书籍看。
赏识教育中的误区
![赏识教育中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1f53b3c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c.png)
赏识教育中的误区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它强调通过赞赏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赏识教育中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赏识教育中的第一个误区是过度赞赏。
赞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但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赏识的麻木和依赖。
过度赞赏会让学生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失去了对自己努力的认识和珍惜。
因此,教师在赏识学生时应保持适度,并注重对学生努力和进步的认可,而不仅仅是结果的赞美。
赏识教育中的第二个误区是赏识偏好。
有时候,教师会对某些学生过分倾斜,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赏和关注,而忽视其他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这种偏好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公平感,影响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因此,教师在赏识学生时应公正客观,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给予相应的赞赏和鼓励。
赏识教育中的第三个误区是赏识目的性。
有时候,教师会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这种目的性的赏识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因此,教师在赏识学生时应注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果的追求。
赏识教育中的第四个误区是赏识敷衍。
有时候,教师会为了应付工作而敷衍地赏识学生,这种敷衍会让学生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降低他们对赏识的信任和期待。
因此,教师在赏识学生时应真诚和认真,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真正的赞赏和鼓励。
针对以上的误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赏识教育意识,明确赏识的目的和原则,避免陷入误区。
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赏识和鼓励。
再次,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赏识他们。
最后,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兴趣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理性看待赏识教育
![理性看待赏识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902c9d6a58da0116c17493c.png)
理性看待赏识教育摘要: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被很多家长应用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
但是采用赏识教育也需要正确的方法,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本文分析了赏识教育的几个误区,并指出过度的赏识教育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赏识教育误区负面效应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帮助许多家长很好地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
但也有一些家长在运用赏识教育时,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过度赏识主要表现在对于孩子一些年龄段所作的正常事情给予过度表扬。
比如,2岁多的孩子跌倒自己站起来,4岁的孩子会穿衣吃饭等等。
在这个年龄段里的这些表现,应该视为正常范围,大人不能夸张其辞。
无所顾忌的赏识,会造成孩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得到表扬,或者做任何事情都为了得到表扬,这样,孩子的角色更像一个平庸演员,总希望上演意义不高的剧本,结果扼杀了孩子创造的天性。
疲劳赏识主要表现在不论事无巨细、铺天盖地式的赏识教育。
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大人都会立即给予表扬,而不是肯定。
比如,安排孩子画画,孩子做完了,大人还没有仔细看作品,就立刻夸夸其谈起来,把赏识性语言混淆为夸张式的表扬,而不是肯定孩子认真做事的一种结果。
导致孩子为自己胡乱涂鸦就收到如此表扬而感到不知所措,容易造成赏识疲劳。
只听得进好听的,而不去思考做事本身的实际意义,失去了对事情刨根问底的兴趣和求知欲。
好话赏识主要是表现在一些大人对赏识教育单纯的理解。
有些大人简单地认为,赏识不就是说好听的吗,因此,事事就以孩子听得顺耳的话语去沟通,孩子即使不听话,也是百般哄着,爱着,而不去批评教育。
长时间后,孩子自然是只听得进去好的,语调稍微一变就出现了强烈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容易造成孩子偏激、自以为是、个人自私心理膨胀、浮躁等心理缺点。
对比赏识主要是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把孩子和同年纪认识的小朋友,人为想象地进行比较教育。
走出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误区
![走出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ee6962272af90242a895e577.png)
的赏识。
事实上 , 目前面对强大升学压力的情况下, 在 学生获得好成绩, 无
论是对于学生 , 老师还是班 主任来说都 是非常有好处的 , 于是在实际 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 中, 部分班主任总是会 自觉不 自觉地倾向于 关 注一些学 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事实上 , 这是有悖于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 念的, 无疑问 , 毫 赏识教 育承认个体差异 , 立在对学生认识的平等 是建 【 王洪珍 . 出赏识教育的误 区【 江 西教育科研 5 】 走 『 1 基础上的。 每个学生都拥 有接受教师关注的权利 。 而部分班主任 的做
一
条件 。
二 、 赏识教 育在 班 主任 工作 管 理 中实施 的 方法
不 正确
( ) 一 表扬 较 为笼 统
、
赏识 的观念不 适 合
部分教育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班 主任工作中 的赏识教 育就 是对所 有学生生进行 无所顾忌地夸奖。事实上 , 这~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 了赏识教育所存在 的误区。具体来说 , 有以下几点 : ( 把 赏识教育简单地认 为表扬教育 。 一)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 中.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班主任对学生会 味地夸奖 , 一味地赞美 , 经常出现对 学生的错误 行为视而不见 。比 如在每次的班级例会上 , 每个班主任会就班级本星期某些 同学的良好 表现进行 表扬和夸奖 . 而对部分学生违反班级规章制度的现象进行了 轻描淡写地批 评甚至 会省略此 步骤 。这样 的班 会会让表现 良好 的学 生获得 继续前进的动 力。但 是, 与此同时. 因为班 主任的有意无意地 忽视对一些错误行为的纠正 , 在~定程度 上强化 了问题学生的错 误行 为 , 是完全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初衷 , 这 将会起 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在班级事物 的管理过程中对所有 的学生 实施相 同的赏识方 法。 毫无疑问 , 学生是一个富有爪l 的群体 , h 生 每个学 生都 不可能具有 相 同的特 质。但 是有 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 的过程 中对 于所有的学生 采取 同样 的赏识方法 , 不能够做到注意学生个体 的差异性 , 实现 因材 施教 的正确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 ,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有其独特 的一面。有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实际行动上的赏识 , 主要指教师在学习 过程中对 其帮助 , 包括学 习上和心理上的 。而有的学生却 不同于此种 情况。例如 : 在班主任管理过程 中, 教师对其成功的一句鼓励的话 , 对 其付出努力的一些肯定性的评价, 都将产 生积极 影响。 当然 , 对于 一 些具有骄傲心理的学生来说 , 有时候 , 一些较为严厉的言语 比起纯粹 的赞赏效果要好得多。 ( ) 三 赏识教育排斥挫折教育和批评教育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 、 领导者和教 育者 , 其职责不仅仅只是 组织我们学生 的学 习生活进而使得班级秩 序能够 正常地运行 。当今 学校教育是一种较 为科学 的教育模式 。 生除了学 习书本上的有关知 学 识之外 , 更多的是应该培养学生逐渐具备独 立生存生括的能力。人 的 生, 没有任何人会过得~帆风顺 , 正确的对待困难和挫折 将会使我 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具有承受 压力的能力 。 这也是现 代社会对 于人才的一个客观要求 。因此 , 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应该与挫折 班 教育和批评教育相结合。因为适度 的批评教育将会使 学生警醒 , 白 明 自己的错误 之所在 , 能够较为清醒地认识 自己, 而不是盲 目自信 。 ( 赏识教育只是对成绩好 的学生其作用 。 四) 只是对学生学 习成绩
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613ece6551810a6f524862f.png)
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作者:纪晓旭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02期[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赏识教育理论逐渐兴起,社会各界对赏识教育的研究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在这一研究的发展进程中,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从简单模仿到批判利用,从单纯移植到创新融合的演变历程。
新时期,如何重新审视赏识教育,如何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从人们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为切入点,以寻找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赏识教育;存在误区;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2-0019-03立足当下,针对赏识教育这一问题,简单的价值判断并不能令人信服和接受。
赏识教育的实施受制于多种因素,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之上。
本文试从赏识教育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为研究要点,以进一步深化其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赏识教育一经推广后,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赏识教育”的热潮。
与之相似的“成功教育”、“激励教育”、“夸奖教育”等异名同质的教育口号也相继出现。
许多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于是,不论学生正确与否,家长和教师都不分原则地予以“赏识”,但这种赏识早已过度。
周弘阐述的“赏识教育”的本质并无问题,而实施者却由于认识和方法等方面的误解而走进了误区。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大大背离了赏识教育的初衷。
我们可将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归纳为如下几点:(一)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家长和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流于形式,理解片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把赏识简单地等同于夸奖、表扬一两次的表扬能给学生以激励的作用,但长期地、一味地、单纯地给予表扬,则易使学生产生执拗、依赖性强、盲目自大的心理倾向,进而造成学生难以接受失败,无法面对挫折和坎坷,这不利于学生健康的、全面的发展,其结果往往与赏识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发表时间:2011-03-11T16:12:23.75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路方芳
[导读]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受到了污染。
路方芳(博兴县博奥学校,山东滨州256500)
众所周知,赏识是一种认可,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评价。
赏识本质是爱,由此而发展成的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与被教育相互激励与激发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教育,爱是前提和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但是仅有爱还是不够的,正确的爱必须建立在真诚而炽热的情感、智慧、思想、情操的基础之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仍然滞留在赏识教育的误区之中。
一、给予学生太多的“爱”
1.溺爱
爱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
然而,溺爱是教师应当摒弃的,它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大敌。
溺爱往往易被表面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面纱所遮掩。
但时间一长,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教师的溺爱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与学生关系处得过近,淡化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感。
(2)不注意细节问题的处理,使自由散漫的风气得以滋长。
(3)赏罚不分明。
该批评的不批评,该表扬的不表扬,对遵章守纪者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
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纪律,对不良现象予以批评,才能够形成班集体的健康舆论。
2.偏爱
学生非常希望教师对待他们能一视同仁。
在学生看来偏爱就是偏心,学生对教师的偏心深恶痛绝。
一方面,不被教师偏爱的同学自然对教师感到不满;另一方面,被教师偏爱的学生往往被其它同学孤立,也会对教师不满。
因此,偏爱的危害性是极大的,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大敌。
教师的偏爱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偏向成绩优秀的学生。
这是最常见的表现,也是大多数教师的通病。
(2)偏爱听话的学生。
听话的学生好教,不会给教师带来麻烦,有时还能帮助老师。
这种偏爱忽视了对这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3)偏爱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和有背景的学生。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受到了污染。
二、不能把握批评学生的“度”
批评,就字面来讲含有品评、判断的意思。
教师的批评,是通过客观地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沟通师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产生积极行为,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师批评学生首先要考虑用什么批评方式学生才能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有的教师认为“打是亲,骂是爱”,爱就是严格。
严格并非错误,但是,过分严格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一些教师认为批评就是“挑毛病、找错儿”。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批评观”,使得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
1.羞辱性批评
羞辱性批评就是用挖苦、讽刺的语言批评,使学生感到难为情、窘迫,甚至感到受污辱。
这很容易刺伤学生稚嫩的心灵。
2.威胁式批评
威胁式批评就是用恐吓性的语言批评,使学生感到意外、害怕,甚至恐惧。
一些教师为了使批评能立即收到效果,往往用“要不然”、“否则”之类最后通牒式的语言。
这一方面容易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对立;另一方面威胁式批评往往不付诸行动,教师的威信也就丧失了。
3.埋怨式批评
埋怨式批评就是用教训、指责、怪罪的语言批评,使学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因而失去信心。
怎样才能提高批评效果,达到批评的目的呢?反思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感到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要端正态度,二是要讲究方法。
作为教师,要想用好批评之法,必须首先对批评有一种科学的认识。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渊博的学识基础之上。
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因此,要做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和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深入地了解学生,深入他们内心世界。
同时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他们。
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爱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师爱。
真正热爱学生并不断地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头脑的教师,才能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