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重结晶和过滤教学提纲
重结晶及过滤
![重结晶及过滤](https://img.taocdn.com/s3/m/d91e04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e.png)
重结晶及过滤一、实验目的:1.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减压抽滤、热过滤操作和滤纸的折叠方法;3. 了解重结晶时溶剂的选择标准。
二、实验原理:1. 重结晶的概念:将晶体溶于溶剂以后,又重新从溶液中结晶的过程,又称再结晶。
2. 实验原理重结晶是利用固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把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使之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有机物又重新析出晶体。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注意——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的提纯。
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然后再重结晶提纯。
3. 选择溶剂的条件:(1)不与被提纯物质起化学反应(2)在较高温度时能溶解多量的被提纯物质;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只能溶解很少量的该种物质(3)对杂质的溶解非常大或者非常小(前一种情况是使杂质留在母液中不随被提纯物晶体一同析出;后一种情况是使杂质在热过滤时被滤去)(4)容易挥发(溶剂的沸点较低),易与晶体分离除去(5)能给出较好的晶体(6)无毒或毒性很小,便于操作(7)价廉易得(8)可以选用混合溶剂一般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和水、乙醇和乙醚、乙醇和丙酮、乙醇和氯仿、二氧六环和水、乙醚和石油醚、氯仿和石油醚等,最佳复合溶剂的选择必须通过预试验来确定。
三、实验步骤:1.固体物质的溶解:通过查溶解度表和预实验算出溶解一定固体所需要的最少溶剂量。
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表t/°C 25 50 80 100溶解度/g·(100ml) 0.56 0.84 3.45 5.5称取2克粗乙酰苯胺放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70毫升水、加热使水微沸(电热套加热,表面皿盖住烧杯)、若不能完全溶解,再分次加入少量水,用玻棒搅拌(注意有没有不能溶于水的杂质),并使微沸2—3分钟,直到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停止加热。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307b4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5.png)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预备知识1.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称量、配制、加热、观察等;2.掌握干净、准确地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3.了解固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熟悉平衡和稳定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过滤和结晶的原理与方法、常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技巧、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
1. 过滤的原理与方法过滤是分离杂质和固体的纯度较高的混合物的有效方法。
在分离固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时,需要用到过滤纸、漏斗、滤液瓶、真空泵等实验器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干净的过滤纸和漏斗;2.将过滤纸放进漏斗中,并放进滤液瓶中;3.手持漏斗,倾倒待过滤的混合物进漏斗中;4.等待液体沿着过滤纸渗透,并收集到滤液瓶中;5.如果滤液不流畅,可用玻璃棒轻轻搅动,加速滤液的渗透;6.过滤完成后,将滤纸和固体废料放入垃圾桶中。
2. 结晶的原理与方法结晶是将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后,通过恒温、缓慢蒸发或加入诱导结晶剂等方法,使其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结晶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比重瓶、蒸发皿、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出所需量的某种化合物 or 溶液加热至沸腾后,在其中缓慢地加入纯净的溶剂,溶解化合物(或加入少量诱导结晶剂);2.在搅拌的条件下让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待到达饱和溶解度约20%过程中,停止加热,并将溶液倒入宽口的蒸发皿中;3.将蒸发皿放置在通风、避光、无震动的地方,待其缓慢蒸发,直到形成结晶;4.对结晶进行分离,用比重瓶测定其密度,用温度计测定蒸发皿和比重瓶内的温度差和室温的差异。
3. 实验操作技巧过滤和结晶是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操作、注意细节,避免出现实验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浪费或实验失败。
具体操作技巧如下:1.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无污染,尽量避免油污、灰尘的干扰;2.对器材和试剂要正确标注,避免混淆或使用错误;3.在加热过程中要均匀加热,避免加热时间过长或加热温度过高;4.在过滤和结晶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避免结晶过程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5.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要注意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以避免造成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偏差。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https://img.taocdn.com/s3/m/c4bf216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c.png)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主要内容:过滤和结晶
目标:
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
3.能够根据具体实验情境选择合适的过滤和结晶方法。
所需材料:
1. 过滤纸
2. 实验杯
3. 导管
4. 砂子
5. 盐
6. 温水
7. 酒精灯或热板
实验步骤:
过滤
1. 将实验杯中的混合物倒入过滤纸上。
过滤纸应覆盖过滤漏斗。
2.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保持过滤漏斗稳定,以免混合物溅出。
3. 将过滤液接收在另一个实验杯中,过滤液中所含的固体即为过滤后的产物。
结晶
1. 将过滤液转移到一个蒸发皿中。
2. 将蒸发皿放置在酒精灯上或热板上加热。
3. 随着溶液的蒸发,溶质逐渐结晶。
4. 等待溶液完全蒸发后,将蒸发皿放置在室温下冷却,以便得到完全结晶的产物。
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清洁,以免混入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2. 在过滤和结晶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溅出和烫伤。
3. 操作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延伸实验:
1. 尝试使用不同大小的过滤纸,对比效果。
2. 使用盐水和糖水进行过滤和结晶实验,观察产物的差异。
3. 尝试过滤和结晶其他混合物,比如矿石浸出液等。
评估:
1. 学生正确操作过滤和结晶实验的能力。
2. 学生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能否根据实验情境选择合适的过滤和结晶方法。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https://img.taocdn.com/s3/m/597842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7.png)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一、教学目标1.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学会运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过滤操作,提问:过滤的原理是什么?过滤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第二环节:过滤操作1.教师讲解过滤操作的原理:利用滤纸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2.教师演示过滤操作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a.滤纸要折叠成适当的形状,放入漏斗中;b.漏斗要放在烧杯或其他容器上,保持稳定;c.倒液时,烧杯嘴要紧贴滤纸,防止液体溅出;d.过滤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固体充分分离。
3.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环节:结晶操作1.教师讲解结晶的原理:通过蒸发或冷却使溶液中的溶质析出,形成晶体。
2.教师演示结晶操作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a.选择适当的溶剂,使溶质充分溶解;b.控制温度和蒸发速度,防止结晶过快或过慢;c.结晶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溶质均匀析出;d.结晶后,要用滤纸过滤,收集晶体。
3.学生分组进行结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环节:实验分析与讨论1.学生展示过滤和结晶的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学生讨论过滤和结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
四、作业布置1.复习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重结晶和热过滤的实验报告
![重结晶和热过滤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97d64bf12d2af90242e6aa.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结晶和热过滤的实验报告篇一:重结晶及过滤实验实验报告重结晶及过滤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XX.04..01报告人;武伟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重结晶法纯化固体有机物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易改变,通常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则溶解度降低,热的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下降,溶液变成过饱和易析出结晶。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化合物及杂质的溶解度的不同,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三、实验用品仪器:布氏漏斗、吸滤瓶、抽气管、安全瓶、锥形瓶、循环水真空泵、玻璃棒、表四、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将2g粗制的乙酰苯胺及70mL的水加入250mL的三角烧瓶中,加热至沸腾,直到乙酰苯胺溶解(若不溶解可适量添加少量热水,搅拌并热至接近沸腾使乙酰苯胺溶解)。
取下烧瓶稍冷后再加入计量的活性炭于溶液中,煮沸5-10分钟。
趁热用布氏漏斗进行过滤,用一烧杯收集滤液。
滤液放置彻底冷却,待晶体析出,抽滤出晶体,并用少量溶剂(水)洗涤晶体表面,抽干后,取出产品放在表面皿上晾干或烘干,称量。
五、产率计算共得到0.9g乙酰苯胺产品,粗品的质量为2g,产率为0.9×100%=45%六、思考题1.重结晶纯化有机物的原理是什么?答:原理是有机物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别较大。
2.理想溶剂具备那些条件?答:不与溶质反应,溶质的溶解度在不同温度下差别较大。
3.乙酰苯胺重结晶时出现油珠的原因是什么?答:乙酰苯胺没有溶解完。
4.将溶剂进行热过滤时为什么尽可能减少溶剂挥发?如何减少?答:防止溶质析出,减少产率。
预防措施有:不要在高温下进行操作;不要在空气流动量太大的环境下操作;用出液口较大的漏斗等5.冷过滤和热过滤的目的有什么不同?答:热过滤为了滤去杂质,冷过滤为了过滤得到晶体。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a3946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c.png)
《过滤和结晶》教案过滤和结晶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概念,介绍一份针对初中化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定义和原理;2.学会合理操作实验室设备,并掌握实验室安全常识;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4.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过滤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学生了解过滤现象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熟悉滤纸过滤的方法和操作要点,如滤纸对滤液的过滤作用,滤液通过滤纸形成的渗透作用,以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结晶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学习结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了解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中参与结晶的物质。
通过实验方法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技能,并进行结晶物质的制备和品质判断。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饮料为例,通过文章描述会引导学生想到过滤和结晶,引进教学话题。
2.理论基础学习过滤和结晶定义的同时,采用图片和图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实验环节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进行过滤和结晶等实验,并进行资料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4.总结反思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总结,收集问题,探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考核时间在上课和实验过程中不定时进行考核。
2.考评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等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评。
3.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是否了解过滤和结晶基本原理,是否掌握实验道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安全规定,是否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
五、教学小结过滤和结晶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滤和结晶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重结晶和过滤实验
![重结晶和过滤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8a0748649649b6648d74779.png)
重结晶和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抽滤和热过滤操作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被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重结晶的一般过程:使待重结晶物质在较高的温度(接近溶剂沸点)下溶于合适的溶剂里;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物质和有色杂质(可加活性炭煮沸脱色);将滤液冷却,使晶体从过饱和溶液里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溶液里,然后进行减压过滤,把晶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洗涤晶体以除去附着的母液;干燥结晶。
三、实验装置热过滤装置减压过滤装置干燥装置回流装置四、实验仪器、器材及药品1、仪器、器材:250ml三角烧瓶球形冷凝管保温漏斗短颈玻璃漏斗200ml烧杯表面皿玻璃棒布氏漏斗吸滤瓶酒精灯电热套乳胶管滤纸剪刀台秤药勺2、药品:乙酰苯胺水活性炭五、实验步骤称取 3.0g粗乙酰苯胺加到2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100mL水,安装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保持沸腾2-3min,取下稍冷,加入0.2g活性炭,再加热5-10min,用热漏斗趁热过滤,滤液用干净的200mL烧杯接收,静止自然冷却,乙酰苯胺充分结晶后进行冷的减压过滤(抽滤),压实滤饼。
彻底抽干水分,干燥,称重。
六、注意事项1.可在补加20%的水时,一同加入活性炭。
2.热过滤时保温漏斗中的水一定要尽可能热,动作要快。
3.减压过滤滤纸事先要润湿,铺好滤纸后不能减压太大。
在倒入滤液之前滤纸要紧贴漏斗底部,防止滤纸被压穿。
4.如果滤液已经冷却到室温,长时间静止仍然没有结晶出现,可以用玻璃棒搅拌之。
七、思考题1.重结晶包括哪几个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答:(1)溶剂的选择目的:以保证在高温时被提纯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低温时则很小。
重结晶及过滤上课用
![重结晶及过滤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11ed74b0717fd5370cdcc0.png)
• 3 、脱色
向溶液中加入吸附剂并适当煮沸,使其吸附掉样 品中的杂质的过程叫脱色。最常使用的脱色剂是 活性炭。 活性炭的使用:活性炭煮沸 5-10min ,活性炭可 吸附色素及树脂状物质(如待结晶化合物本身有 色则活性炭不能脱色)。
重结晶及过滤上课用
重结晶及过滤
重结晶及过滤上课用
一、实验目的
• 1 、学习重结晶的基本原理。 • 2 、掌握重结晶的基本操作。 • 3 、学习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的操作技术。
重结晶及过滤上课用
二、基本原理
•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把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使之饱 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有机物又重新析出 晶体。——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 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让 杂质全部或大部分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 目的。
重结晶及过滤上课用
• 主要步骤:
• (1)将被纯化的化合物,在已选好的溶剂中配制成沸腾或 接近沸腾的饱和溶液;
• ( 2 )如溶液含有有色杂质,可加活性炭煮沸脱色,将 此饱和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有色杂质及活性炭;( 3 ) 将滤液冷却,使结晶析出;
• ( 4 )将结晶从母液中过滤分离出来; • ( 5 )洗涤,干燥; • ( 6 )测定熔点; • ( 7 )回收溶剂,当溶剂蒸出后,残液中析出含有较多
重结晶及过滤上课用
• 在以水为溶剂进行重结晶时,可以用烧杯溶样, 在石棉网上加热,其他操作同前,只是需估计并 补加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如果所用溶剂是水与有 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则按照有机溶剂处理。
重结晶及过滤上课用
• 在溶样过程中,要注意判断是否有不溶或难溶性 杂质存在,以免误加过多溶剂。若难以判断,宁 可先进行热过滤,然后将滤渣再以溶剂处理,并 将两次滤液分别进行处理。在重结晶中,若要得 到比较纯的产品和比较好的收率,必须注意溶剂 的用量。减少溶解损失,应避免溶剂过量,但溶 剂太少,又会给热过滤带来很多麻烦,可能造成 更大损失,所以要全面衡量以确定溶剂的适当用 量,一般比需要量多加 20% 左右的溶剂即可。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082c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d.png)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
一、引言
教学只有明确内容和良好组织,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容易理解并
掌握知识。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过滤掉无用信息并将所学内容结晶化
是关键。
本教案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过滤和结晶。
二、过滤无用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大量的无用信息,这些信息会干扰学
生的学习,甚至迷失方向。
因此,在教学中过滤无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1.明确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也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更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筛选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过多的冗
余内容只会让学生更加困惑。
3.讲解要点。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抓住重点,让学生专注于关键点,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结晶教学内容
结晶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提高学
习效果。
1.总结。
教师应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在课后给学生讲解该知识点
的概述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归纳。
在学完新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
地记忆和理解。
3.应用。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的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过滤和结晶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将无用信息过滤掉,并将所学内容结晶化,才能让学生轻松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上是有关“过滤和结晶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在教学
上提供一些帮助。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40ee6c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0.png)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掌握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
2.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水、酒精等。
3.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过滤的基本原理,那么你们知道过滤在化学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吗?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三、课堂讲解1.讲解过滤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结合实验演示。
2.讲解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结合实验演示。
四、课堂实验五、课堂小结2.强调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过滤和结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同学们,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应用呢?二、课堂讲解1.讲解过滤和结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提纯物质、制备晶体等。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过滤和结晶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和结晶的综合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课堂小结2.强调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思考过滤和结晶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查阅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2.学生在课堂实验中是否积极参与,遇到问题能否独立解决?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但在课堂实验中仍有个别学生操作不够熟练。
重结晶与过滤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重结晶与过滤有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07050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a.png)
重结晶与过滤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重结晶又叫洗涤结晶,是一种提纯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它是结晶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对有机溶液的晶化热,使有机溶液晶化,通过改变有机溶液的温度,改变其晶体结构,达到提纯有机化合物的目的。
实验中一般采用水、乙醇、乙醚和氯仿等溶剂进行重结晶,通过改变有机溶液中溶剂的比重,改变溶解物的溶解度,使不溶质形成晶体,从而实现对有机溶液的提纯。
2.过滤有机化学实验:
过滤有机化学实验是一种用于提纯溶质的方法,它主要是将溶液引入均质过滤,过滤器的外部受压,溶液朝外流动,当滤器堵塞时,溶液将不能进入滤筒,而经过不断滤液过程,池内的溶液越来越纯,从而达到提纯的效果。
三、实验步骤
1.针对实验样品,小瓶中倒入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在薄层分析盘上,放入小瓶,用水浴加热,并将溶液搅拌均匀,预设温度并观察,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将溶液升温,溶液开始晶化,晶化完毕后,关火,将晶体冷却,彻底晶化。
2.采用过滤有机化学实验的方法,待晶体冷却后,用移液器将溶液倒入低温滤筒,在筒内的滤纸上利用手摇(称为抽滤),把晶体从滤筒里抽出,再将晶体加入滤筒中,放入冷却液,加压,彻底滤出溶液,挤出滤器纸,将滤器纸上的产物收集,用布擦净滤筒外表面,将滤纸取出,将晶体取出,晾干后可使用。
四、实验结果
实验通过重结晶和过滤有机化学实验,获得了结晶产物。
五、总结
本实验熟悉了重结晶和过滤有机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得出了实验结果,为继续进行有机物分离研究奠定了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及过滤讲课文档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及过滤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99777aecf84b9d529ea7a70.png)
有机化合物,将反应粗产物直接进行重结晶是不适宜
的。
三、实验步骤
1、重结晶溶剂的选择
理想的溶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不与被提纯物发生化学反应。
(2)对被提纯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
(3)对杂质的溶解度非常大或非常小。
(4)易挥发,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5)能得到较好的结晶。
用冷的新的溶剂洗涤结晶,轻轻搅动 洗涤结
晶,轻轻搅动之,以清除表面吸附的杂质和母
液,然后迅速抽干。
注意:抽滤完毕注意先拔掉抽滤管再关水泵。
6、结晶的干燥
(1)最常用的结晶干燥法为:将结晶置于表面皿上
或蒸发皿上风干。优点:不需加热,减少分解或熔化。缺
点: 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湿潮解,易氧化。
(2)烘箱中烘干。对热稳定的物质,烘干温度不可
的温度不降低。也可以事先把
玻璃漏斗在水浴上加热后再使
用。热过滤选用的玻璃漏斗颈
越短越好。
图2 保温热过滤
3.结晶抽滤收集产品
5. 用布氏漏斗及抽
滤瓶抽滤收集产品,
抽滤完毕注意先拔
掉抽滤管再管水泵。
收集好的产品放置
于表面皿上使其自
然干燥或于低于熔
点400C烘箱干燥。
干燥后的产品称重
图3 抽滤装置
五、实验内容
为得到较纯物质往往进行二次三次重结晶,可得到均匀而较好
的晶体。
若冷却后的溶液仍无结晶,可通过下列方法诱发结晶:
A.用玻棒摩擦瓶壁。由于摩擦使液面变的粗造,促使分子在液
面定向排列形成结晶。
B. 加入少量晶种,使结晶析出。这一操作称之为“种晶”。
实验室没有这种结晶,可以自己制备,其方法为:取数滴过饱和溶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过滤和结晶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过滤和结晶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f5faf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a.png)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过滤和结晶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过滤和结晶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中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的发生及其特点,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操作中,过滤和结晶是常见的实验技术。
本文将介绍过滤和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一、过滤实验过滤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的过滤器有布、纸、玻璃棉,甚至包括过滤纸、活性炭等。
下面我们以过滤混合物分离出液体为例,介绍过滤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1.操作步骤(1)准备滤纸:将过滤纸开成三层,对折,再对折,把一个角顺时针旋45度使其呈圆锥形,然后圆锥的角剪去一角,以获得合适的大小和形状,最后将滤纸置于漏斗中。
(2)准备漏斗:将漏斗插入漏斗支架中,漏斗的嘴部不要接触玻璃仪器,避免发生杂质污染。
(3)过滤混合物: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液体自由流动直至过滤完毕。
过滤过程中,可以用滴管或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固体颗粒均匀地沉淀到滤纸上。
(4)洗涤:在过滤完毕后,将洗瓶中的蒸馏水滴入漏斗上,使固体颗粒表面受到冲刷和冲洗,减少杂质的影响。
(5)收集溶液:将滤液收集在接收瓶中。
注意要使用清洁和干燥的瓶子,并注意标记瓶子上的标签。
2.技巧(1)滤纸的大小和形状要根据漏斗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避免滤纸太小或太大,容易造成堵塞。
(2)滤纸厚度要适中,过于薄易破裂,过于厚易堵塞。
(3)在过滤混合物时,不能让固体颗粒过多或过少,过多会导致滤纸堵塞,过少则会使过滤纸无法发挥作用。
(4)过滤的时候要注意操作轻柔,以防止产生气泡或液体喷溅。
(5)漏斗和滤纸必须事先清洗干净,以免杂质污染。
二、结晶实验结晶是指将液态溶液中的溶质逐渐转化成固态结晶的过程。
下面我们以硫酸铜结晶为例,介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1.操作步骤(1)添加固体:将一小部分硫酸铜盐固体加入烧杯中。
(2)加入溶剂: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让溶液中的固体完全溶解。
《过滤和结晶 》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 》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2c1e3c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8.png)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过滤和结晶》这一课。
在化学实验中,过滤和结晶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分离提纯方法。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课堂,共同探索这两种方法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掌握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合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2.难点:过滤和结晶操作中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药品、教材、PPT等。
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过滤和结晶现象,如海水晒盐、河水过滤等,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什么是过滤?什么是结晶?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过滤(1)介绍过滤的原理:利用固体和液体颗粒大小的不同,通过筛选、沉淀等方式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2)讲解过滤的操作方法:过滤器的选择、滤纸的使用、过滤速度的控制等。
2.结晶(1)介绍结晶的原理: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蒸发、冷却等方式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
(2)讲解结晶的操作方法:溶液的配制、蒸发、冷却、过滤等。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组进行结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过滤和结晶。
(六)作业布置2.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过滤和结晶来分离混合物?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7cd95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32.png)
《过滤和结晶》教案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一、过滤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归纳出:(1)步骤: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②过滤(2)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3)玻璃棒的作用溶解——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二结晶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
高中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高中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https://img.taocdn.com/s3/m/07d6f94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4.png)
高中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教案主题:过滤和结晶教案目标:1. 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实验操作方法;3. 理解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过滤的定义和原理;2. 过滤的实验操作方法;3. 结晶的定义和原理;4. 结晶的实验操作方法;5. 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师生们平时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滤和结晶的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过滤的定义和原理(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过滤的定义和原理,例如通过对比悬浮液和溶液的区别来说明过滤的原理。
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过滤过程的理解。
3. 过滤的实验操作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展示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对每一步进行解释。
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过滤实验。
学生们需要记录实验结果,并归纳总结过滤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结晶的定义和原理(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结晶的定义和原理,例如通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和饱和溶液的形成来说明结晶的原理。
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结晶过程的理解。
5. 结晶的实验操作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展示结晶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对每一步进行解释。
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结晶实验。
学生们需要观察结晶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并归纳总结结晶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6. 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0分钟)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化学实验的例子,让学生们思考在这些实验中何时需要过滤和结晶,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过滤和结晶。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过滤和结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制盐和提取咖啡因等。
7.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作业可以是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过滤和结晶的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相关实验,并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实验的观察能力。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345c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e.png)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情况?2.学生举例回答:如沙子和水的分离、茶叶和水的分离等。
二、学习过滤1.教师展示过滤实验操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讨论:过滤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4.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过滤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学习结晶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过滤可以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那可溶于水的固体怎么分离呢?2.教师展示结晶实验操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结晶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学生分组讨论:结晶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5.学生分组实验:完成结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利用过滤和结晶进行物质分离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比如煮完绿豆汤后,我们怎么把绿豆和水分开呢?”2.学生回答:“用筛子筛,或者用布过滤。
过滤和结晶 教案(一)
![过滤和结晶 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c79e0b5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3.png)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本教案是针对初中化学课程中“过滤和结晶”这一实验项目所设计的,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基本方法、应用场景以及实验相关的化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场景;2. 学习化学中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如悬浮液、溶液、过滤、结晶等;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过滤和结晶实验三、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入过滤和结晶实验,如烧饭时用滤网过滤掉米粒和水。
2. 实验步骤(1) 过滤实验①准备过滤器材料:过滤纸、漏斗等;②将悬浮液倒入漏斗中,滤液留下,沉淀留在漏斗中,注意收集滤液;(2) 结晶实验①准备结晶材料:烧杯、锥形瓶、酒精灯等;②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饱和状态;③将烧杯放在冰水中,等待结晶物质产生;④用滤纸进行过滤,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结晶物质。
3. 实验应用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对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4. 课堂总结在课堂的第二部分,老师可以口头回顾过滤和结晶实验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并与学生一同总结收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过滤实验的步骤和应用场景;2. 结晶实验的步骤和技巧;3. 使用实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应用。
五、教学讲义过滤和结晶实验的讲义将分为基础理论和实验步骤两部分,让学生在对理论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
【过滤实验】1. 基础理论过滤实验是将悬浮液中的沉淀通过过滤器材收集下来,留下纯净的滤液。
2. 实验步骤①准备过滤器材料:过滤纸、漏斗等;②将悬浮液倒入漏斗中,滤液留下,沉淀留在漏斗中,注意收集滤液。
3. 应用场景过滤实验在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制取醋酸、酒精等。
【结晶实验】1. 基础理论结晶实验是将溶液中过量的物质通过加热沉淀下来,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固体结晶物质。
2. 实验步骤①准备结晶材料:烧杯、锥形瓶、酒精灯等;②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饱和状态;③将烧杯放在冰水中,等待结晶物质产生;④用滤纸进行过滤,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结晶物质。
重结晶与过滤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重结晶与过滤有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81b8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4.png)
重结晶与过滤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重结晶和过滤技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产物,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一、实验原理:
重结晶是一种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来纯化物质的方法。
当溶液中的物质冷却或者蒸发时,溶质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形成晶体,而杂质则会留在溶液中。
利用重结晶技术可以分离出纯净的产物。
而过滤是一种通过筛网或滤纸等材料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可以去除溶液中的杂质。
二、实验步骤:
1. 将待处理的混合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2. 缓慢冷却混合物溶液,直至出现结晶。
3. 使用玻璃棒搅拌结晶,帮助晶体生长。
4. 将产生的晶体通过过滤器过滤,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
5. 用冷溶剂洗涤过滤后的晶体,以去除残留在表面的杂质。
6. 将洗涤后的晶体在通风处晾干,得到纯净的产物。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经过重结晶和过滤处理后,观察到产物呈现出纯净的晶体形态,颜色均匀,无杂质。
此时可以通过称量、熔点测定等方法验证产物的
纯度和性质。
结语:
重结晶与过滤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这两种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原理,提高了对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实验的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重要的实验技术,为今后的有机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7
5、用水重结晶乙酰苯胺,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油 状物出现?这是什么?
答:在溶解过程中会出现油状物,此油状物不是杂质。 乙酰苯胺的熔点为114℃,但当乙酰苯胺用水重结晶 时,往往于83℃就熔化成液体,这时在水层有溶解的 乙酰苯胺,在熔化的乙酰苯胺层中含有水,故油状物 为未溶于水而已熔化的乙酰苯胺,所以应继续加入溶 剂,直至完全溶解。
2020/5/17
6 、使用布氏漏斗过滤时,如果滤纸大于漏斗瓷 孔面时,有什么不好? 答:如果滤纸大于漏斗瓷孔面时,滤纸将会折边,那 样滤液在抽滤时将会自滤纸边沿吸入瓶中,而造成晶 体损失。所以不能大,只要盖住瓷孔即可。
停泵时,要先打开放空阀,再停泵,可避免倒吸。
2020/5/17
6、结晶的洗涤和干燥
用溶剂冲洗结晶再抽滤,除去附着的母液。抽滤和 洗涤后的结晶,表面上吸附有少量溶剂,因此尚需用适 当的方法进行干燥。固体的干燥方法很多,可根据重结 晶所用的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以卞 几种:空气晾干的;烘干(红外灯或烘彩);用滤纸吸 干;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2020/5/17
五、注意事项
(1)溶剂量的多少,因同时考虑两个因素。容极少则收率 高,但可能给热过滤带来麻烦,并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容极多,显然会影响回收率。故两者应综合考虑。
(2)可以在溶剂沸点温度时溶解固体,但必须注意实际操 作温度是多少,否则会因实际操作时,被提纯物晶体大量析 出。但对某些晶体析出不敏感的被提纯物,可考虑在溶剂沸 点时溶解成饱和溶液,故因具体情况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而热过滤操作温度不可能 是100℃,可能是80℃?也可能是90℃?那么在考虑加多少 溶剂时,应同时考虑热过滤的实际操作温度。
注意——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 混合物的提纯。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 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然后再重结晶提纯。
2020/5/17
三、仪器装置
2020/5/17
2、制热饱和溶液
制热饱和溶液时,溶剂可分批加入,边加热边搅拌, 在溶剂沸点温度下,至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多加2O%左右 (这样可避免热过滤时,晶体在漏斗上或漏斗颈中析出造 成损失)。切不可再多加溶剂,否则会损失产品或冷后析 不出晶体。(有机溶剂需要回流装置)。
2020/5/17
(3)为了避免溶剂挥发及可燃性溶剂着火或有毒溶剂 中毒,应在锥形瓶上装置回流冷凝管,添加溶剂可从 冷凝管的上端加入。 (4)若溶液中含有色杂质,则应加活性炭脱色,应特 别注意活性炭的使用。
2020/5/17
六、思考题
1、重结晶法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如何?
答:一般包括:(1)选择适宜溶剂,制成热的饱和溶液。 (2)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包括脱色)。(3)抽滤、 冷却结晶,除去母液。(4)洗涤干燥,除去附着母液和溶剂。
若溶液含有色杂质,要加活性炭脱色。(用量为粗产 品质量的1%—5%)——待溶液稍冷后加活性炭!!(切不 可在沸腾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那样会有暴沸的危险。) 煮沸5~10分钟。
2020/5/17
3、热过滤 方法一:
用热水漏斗趁热过滤,见装置。(预先加热漏斗,叠菊花 滤纸,准备锥形瓶接收滤液,减少溶剂挥发用的表面皿)。 若用有机溶剂,过滤时应先熄灭火焰或使用档火板。 方法二:
2作容易着火?怎样 才能避免呢?
答:有机溶剂往往不是易燃就是有一定的毒性,也有两 者兼有的,操作时要熄灭邻近的一切明火,最好在通风 橱内操作。常用三角烧瓶或圆底烧瓶作容器,因为它们 瓶口较窄,溶剂不易发,又便于摇动,促使固体物质溶 解。若使用的溶剂是低沸点易燃的,严禁在石棉网上直 接加热,必须装上回流冷凝管,并根据其沸点的高低, 选用热浴,若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速度较慢,需要较 长时问,也要装上回流冷凝管,以免溶剂损失。
2020/5/17
3、用活性炭脱色为什单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 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
答:活性炭可吸附有色杂质、树脂状物质以及均匀分 散的物质。因为有色杂质虽可溶于沸腾的溶剂中,但 当冷却析出结晶体时,部分杂质又会被结晶吸附,使 得产物带色。所以用活性炭脱色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 解后才加入,并煮沸5-10min。要注意活性炭不能加 入已沸腾的溶液中,以一免溶液暴沸而从容器中冲出。
可把布氏漏斗预先烘热,然后便可趁热过滤。可避 免晶体析出而损失。
上述两种方法在过滤时,应先用溶剂润湿滤纸, 以免结晶析出而阻塞滤纸孔。
过20滤20/5时/17 ,漏斗上可盖上表面皿(凹面向下)减少溶剂的挥发。
4、结晶 滤液放置冷却,析出结晶。静大动小。
5、抽滤
抽滤前先熟悉布氏漏斗的构造及连接方式,将剪好的 滤纸放入,滤纸的直径切不可大于漏斗底边缘,否则滤纸 会折过,滤液会从折边处流过造成损失,将滤纸润湿后, 可先倒入部分滤液(不要将溶液一次倒入)启动水循环泵, 通过缓冲瓶(安全瓶)上二通活塞调节真空度,开始真空 度可低些,这样不致将滤纸抽破,待滤饼已结一层后,再 将余下溶液倒入,此时真空度可逐渐升高些,直至抽“干” 为止。
实验六 重结晶和过滤
2020/5/17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重结晶原理,初步学会用重结晶方法提纯固 体有机化合物。 2、掌握热过滤和抽滤操作。 重结晶是纯化精制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手段。
2020/5/17
二、基本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是温度升高, 溶解度增大。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 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 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者相 反,从而达到分离、提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