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面积》的教学反思
王英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讲什么是面积,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
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面积”,面积的本质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方法
本节课是属于概念教学,学生获得概念一般有“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两种方法。这节课既利用概念同化的方法学习周长的概念,即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大小)与新概念(面积)建立联系,又利用概念形成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什么是大小,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素材只有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缺乏平面图形的大小。因此,我增加了三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大小,丰富教学素材。实际生活中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时,有时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目测法);有时不能,可以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出大小;有时把图形重叠在一起也比出大小,我们就可以借助统一的单位进行比较。而教材只提供了一组图形的比大小(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三种情况)。因此,我又提供比较图形大小的第一、二种情况,丰富学生比较大小的方法。
2、对教材的调整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我把课本第40页“画一画”这一活动,两组图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基于以上的想法,这节课我从三个层次来教学“什么是面积”:
第一个层次是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的活动,直观感受和认识什么是面积。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体验比大小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掌握面积的概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区分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比如有的学生说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等,初步形成周长与面积正确表象。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王英杰
【教材简析】“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通过“四个实物的比大小”、“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画一画”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面积含义,并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及面积的计算作好铺垫。【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知识方面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认识并会计算周长。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一些动手操作经验,已初步形成观察、评估、验证等能力。
把握编者意图,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
根据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分析,我确定了重难点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教材处理】采用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孩子理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本课难点“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学开始,我采用了辉煌老师的观点—开门见山,利用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和信息书,以及硬币,手掌面、树叶四个小活动,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到“面”上,通过孩子的摸一摸、比一比,感受一样大、不一样大的面,甚至包括曲面,使孩子初步感知物体的面。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在这一小环节中,先通过老师的问题,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物体什么?比的又是什么?引出“表面”,并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接着让孩子举例,对面积进行小结性的描述。然后借助课件呈现将书上四幅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动态过程,“这些图形还能通过摸来感受大小吗?它们有大小之分吗?”由此得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在认识周长时已经接触过“封闭图形”,我顺势将长方形涂的颜色和一部分边线擦拭,再问学生若这里种草,能种完吗?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到这时学生才能初步形成面积概念。数学学习都得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探究学习,以上的过程就是抓住了把面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认知过程.最后再让孩子举例,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2.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首先通过两个大小悬殊的三角形引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之一观察法,接着出现练一练的第一题及时巩固,培养直观估测的能力。然后出示(附页2中图6)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猜猜
谁的面积大,意见不统一,使孩子们有了想要验证结果的欲望,这就自然引到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中.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时,我走入其中巡视指导,并采用网友们的建议,及时评价某些孩子的方法:“你的方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准备一下,一会儿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在汇报时按照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这样由繁到简的顺序,学生自然就体会了数格子法的简单.这样的顺序实际是由容易理解的方法开始的,由最初的生活经验到数学的思考过程。
三、实践应用
在学生充分的探究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后我出现41页练一练的第二题,体会数格子比较面积大小的快捷。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创意大比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使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四、总结收获
本课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收获,再次巩固所学,达到在真正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的目的。
什么是面积说课
王英杰
一、教材简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下)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先引出四组生活中现实而有趣的事件——“数学书与语文书、1元和1角硬币、老师与学生手掌、枫叶与桑叶”的面的比较。试图让学生直接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感知物体表面积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含义。紧接着,教材呈现了一个“不平衡”的情境——让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当学生再次运用先前的方法而无法比较时,不得不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于是,“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数学思考方法随着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学生在进一步地认识“面积”意义、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多样性的同时,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性目标。然后,教材安排了“画一画”活动,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初步体验“形变而积不变”的规律。最后,通过“练一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经验与方法”进行解释与应用。我想,教材这样的编排意图,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水平出发,依据儿童的概括能力水平,遵循“实物——表象——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来组织教材的。就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