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产品工艺性审查
4.2 工艺性审查流程
? 工艺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审签完整的设计 文件进行工艺性审查,将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和 修改意见填写在产品工艺性审查记录表中转交 设计部门;
? 设计人员根据工艺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设 计方案重新分析,在工艺性审查记录表填写设 计处理结果并签字,然后转交工艺部门;
? 工艺人员对能形成一致意见的设计文件“工艺” 栏签字
? 审查产品批量生产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2 典型工艺性要求
3.2.1 铸造工艺性要求
? 铸造的壁厚应适合、均匀,不应有突然变化, 在满足零件要求情况下,尽量避免大的壁厚差, 以降低制造难度
? 铸造圆角应合理,避免交叉和锐角的链接,并 不得有尖角
? 铸件的结构应尽量简化,应有合理的拔模斜度, 便于起模
? 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工艺性审查。
1.6 工艺性审查的目的
工艺性审查可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 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 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 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 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维修和回收。
? 从制造角度分析产品及零部件结构的可行性 ? 分析产品及零部件结构的继承性 ? 分析主要器材需用的合理性 ? 分析确定需要进行配方调制产品的工艺可能
性 ? 分析确定进行工艺验证、工艺研究的项目 ? 分析确定需要进行补充工艺条件的项目
3.1.2 工程研制阶段
? 审查产品及零部件结构的工艺性 ? 审查输出技术要求、参数等的正确性、合理性、
统计 ? 由总工艺师与总设计师协调问题的结果和意见 ? 对产品工艺性的评价 ? 结论
5.2 审签
? 产品工艺性审查报告为六级审签 ? 含标准化审查和设计会签栏 ? 设计会签栏由总设计师或副总设计师会签 ? 审核由工艺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由总工
工艺管理导则 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3-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3-2009)1 范围GB/T 24737 的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以及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4737 的本部分。
工艺性审查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 审查对象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4 审查目的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维修和回收。
5 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6 审查指标7 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8 审查方式和程序1、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
对结构复杂的重要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应从制定设计方案开始就经常参加有关研究该产品设计工作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以便随时对其结构工艺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应由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和各专业工艺人员分头进行。
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应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工艺管理导则三篇
工艺管理导则三篇篇一: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术语和定义2.1工艺性审查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2.2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2.3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审查对象3.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3.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4审查目的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和维修。
5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5.1工艺性分类工艺性分为生产工艺性、使用工艺性两类。
5.2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b)产品产量或生产类型;c)现有的生产、使用、维修、回收条件。
5.3评价形式5.3.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
5.3.2定量评价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
6审查指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主要指标项目见附录A。
7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7.1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查7.1.1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7.1.2分析结构的继承性。
7.1.3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工艺管理导则 第7部分 工艺定额编制
ICS 25.010 J 30工艺管理导则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Guide for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 Part 7:Technological quota formulation(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言GB/T ××××《工艺管理导则》分为九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产品工艺工作程序;——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第4部分:工艺方案设计;——第5部分:工艺规程设计;——第6部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第8部分:工艺验证;——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本部分为GB/T ××××的第7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6)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奚道云、丁红宇、蒋世清、张秀芬、韩琳琳、肖承翔。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工艺管理导则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劳动消耗工艺定额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劳动消耗工艺定额(简称劳动定额)的编制。
2 术语和定义2.1定额 quota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及消耗所应遵守或达到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2.2材料消耗工艺定额material consumption quota in process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
2.3劳动消耗工艺定额(劳动定额)work quota in processing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应该消耗的劳动量(一般用劳动或工作时间来表示)标准或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或完成工作量的标准。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初探
艺性 审查 时充分做 好细致 的审查工 作 。
1 工 艺 性 审 查
工 艺员通 过对 产 品图纸设计 结构 的工艺 性分
导作 用 。工 艺 审查 工 作做 得 精 细 与否 , 后 续工 对
作影 响很大 , 至 会 造成 返 工 。现 针对 产 品 图纸 甚 工 艺性审查 环节 , 产 品 结构 的工 艺性 及 经 济性 就
2 工 艺 审查 的主 要 内容
( ) 品 加 工 制 造 所 需 的设 备 能 力 , 术 水 1产 技 平与本 公 司实 际情况 的一 致性 。产 品零 部件 结构 及相应 的加 工 、 测 手段 , 检 应立 足 于本公 司 当前 的 加工 能力及 所能 达 到 的技 术水 平 。并要 根据 产 品 开发及 企业 发展 的需 要 , 断 引 进 先 进 技术 和 高 不
析 , 出修改 意 见 和建 议 。也 就 是对 设 计 部 门所 提 设 计 的产 品 , 在 满足使用 要求 的前 提下 , 保制 要 确
造、 使用 、 维修 的可 行性 和经济性 。其 总体 审查原
等 方面作 以探讨 。 我公 司是锅 炉及 压 力 容器 生 产 企业 , 主要 以
冷作 加工为 主 , 品结构 复杂 多变 , 艺考 虑的 因 产 工
则为 : 新设计 的产 品应 使 其 在 满 足使 用 功 能 的 对
前 提下 , 应符 合一定 的工 艺性指 标要求 , 在现 有 的
生产条件下力求能用 比较经济、 合理 的方法将其
制造 出来 , 并便 于使 用和维 修 。
中 图分 类 号 :K 2 T 26 文 献 标 识 码 : B
S u y o o u t S r c u e Pr c s i g Ex m i a i n t d fPr d c t u t r o e sn a n to
总装配工艺规程编制指南
总装配工艺规程编制指南陈祖豪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总装配工艺人员对用于生产中的工艺规程的编制过程,规定了编制总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格式和内容。
2 引用标准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24737.1-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总则GBT 24737.2-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2部分:产品工艺工作程序GBT 24737.3-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4-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4部分:工艺方案设计GBT 24737.5-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5部分:工艺规程设计GBT 24737.6-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6部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GBT 24737.7-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GBT 24737.8-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8部分:工艺验证GBT 24737.9-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SJ/T10320 工艺文件格式Q/QJB2003 工艺规程设计规范3 工艺管理和工艺文件体系简介3.1工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综合性工艺管理、产品生产工艺准备管理和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
3.1.1综合性工艺管理:编制工艺发展规划,编制工艺改造计划,编制生产布局计划,组织、制定、贯彻工艺标准和工艺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工艺技术改造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工艺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工艺信息管理,开展工艺技术研究与创新。
3.1.2产品生产工艺准备管理: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进工艺调研及改进产品的工艺考察,分析与审查产品结构工艺性,设计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路线,设计工艺规程和其他有关工艺文件,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编制工艺定额,设计制造专用工艺装备,进行工艺验证,进行工艺总结,进行工艺整顿。
3.1.3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科学分析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监督和指导工艺文件的正确实施,及时发现工艺设计上的问题,并按照工作流程纠正,确定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点,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工艺管理+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国标】
人员改变设计,或提 出所 要增添设备、工装的计划.以保证 每一张图纸都 能按 设计文 件要求进 行加工。 2.4 产品设计工 艺性审 查的 目的 2.4.1 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一定的工艺性要求.尽可能在现有生产 条件 下用比较经济、合理 的方法制造出来 ,并便于检测、使 用和 维修 ;当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 尚 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提出新的工艺方案、设备、工装设计要求或外协加工工艺性要求。提 出技术 改造的建议与内容。 2.4.2 及时向设计部 门提 供新材料 、新型元器件和新工 艺的技术成 果,以便 设计部 门改进设 计。
为使 所 设 计的新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产 品 设 计工 艺性 审查阶段的划 分应 与产品设计 阶段的划分相 一致 ,一般按初步 设计、技术 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 阶段进行 工艺性 审查 。产品设计工 艺性 审查 并 非都必 须具有 三个阶 段,当产品的构成较简单或者为原机型的派生产品时,也可以仅有技术设计阶段和工作图设计 阶段 或者 只有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 3.1 初步设计阶段工 艺性 审查 的内容 3.1.飞 从制造观点分析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除一般工艺性审查外,应特别
B8 表面粗糙度系数(K,)
产品‘或零件)图样中标注有粗糙度要求的表面数
K,
产品 ( 西 翻 ) 丽 表 面总数
(B5) (B6)
B9 元器件平 均焊接 点系数(K翻
K ,,
产品所用元器件需蛋用加热-l( 租)鱼pfA I}的总点数
产 品 中需 焊 接 的 元器 件94
JB-T9169.2-1998工艺管理导则 产品工艺工作程序
JB-T9169
工艺治理导则产品工艺工作程序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机电产品的工艺工作程序和相应程序段内的要紧工作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机电产品的工艺工作。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B/T 9167-1998 工艺装备设计治理导则
JB/T 9169.3-1998 工艺治理导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JB/T 9169.4-1998 工艺治理导则工艺方案设计
JB/T 9169.5-1998 工艺治理导则工艺规程设计
JB/T 9169.6一1998 工艺治理导则工艺定额编制
JB/T 9169.9-1998 工艺治理导则工艺验证
3 产品工艺工作
产品工艺工作应由新产品技术开发时期的设计工艺调研开始直到产品包装入库终止,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产品工艺工作程序
产品工艺工作程序按图1规定。
各程序段内的要紧工作内容
各程序段内的要紧工作内容按表1规定。
表1各程序段内要紧工作内容。
工艺管理导则 第1部分:总则(GBT 24737.1-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总则(GB/T 24737.1-2012)1 范围GB/T 24737的本部分规定了企业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工艺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工艺管理组织机构和工艺人员配备。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63-2008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GB/T 24736-2009(所有部分)工艺装备设计管理导则GB/T 24737.2-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2部分:产品工艺工作程序GB/T 24737.3-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4-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4部分:工艺方案设计GB/T 24737.5-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5部分:工艺规程设计GB/T 24737.6-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6部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GB/T 24737.7-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GB/T 24737.8-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8部分:工艺验证GB/T 24737.9-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3 术语和定义GB/T 4863-200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5 工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6 工艺管理组织机构和工艺人员配备6.1 为了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企业应建立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
6.2 企业应本着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类型,建立健全有效的工艺管理机构。
6.3 企业应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和工作任务大小配备相应素质和数量的工艺人员。
TS16949工艺管理实施办法
工艺管理实施办法工艺工作是生产制造业的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部过程。
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发展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为更好发挥工艺工作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必须加强工艺管理。
一、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产品工艺工作由新产品技术开发阶段的设计工艺调研开始直到产品包装入库结束,必须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二、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进行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是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符合一定的工艺性指标要求,以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要便于使用和维修。
因此对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须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对外来产品图样,首次生产前也须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1.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1.1对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采用会审方式进行。
1.2对产品图样的工艺性审查由技术质量部负责进行。
1.2.1在审查中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需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1.2.2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大修改意见的,审查人员需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意见的,暂不签字,把产品设计图样和工艺性审查记录一起交技术主管。
1.2.3设计者根据工艺性审查记录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对工艺未签字的图样再返回技术部复查签字。
1.2.4若设计员与工艺员意见不一致,由双方协商解决。
若协商后仍有较大分歧,由技术质量部主管进行协调或裁决。
三、工艺方案设计产品工艺方案是指导产品工艺准备工作的依据,除单件、小批生产的简单产品外,都须有工艺方案。
设计工艺方案应在保证产品的同时,充分考虑生产周期、成本和环境保护。
并根据企业实际能力,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以不断提高企业工艺水平。
1.设计方案的依据a)产品图样及相关技术文件;b)产品的生产大纲;c)产品生产性质和生产类型;d)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e)有关技术政策:f)有关技术领导对该产品工艺工作的要求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24737.3-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3-2009)1 范围GB/T 24737 的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以及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4737 的本部分。
工艺性审查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 审查对象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4 审查目的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维修和回收。
5 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6 审查指标7 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8 审查方式和程序1、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
对结构复杂的重要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应从制定设计方案开始就经常参加有关研究该产品设计工作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以便随时对其结构工艺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应由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和各专业工艺人员分头进行。
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应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工艺管理导则 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gbt 24737.9-)教学文案
工艺管理导则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G B T24737.9-2012)工艺管理导则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GB/T 24737.9-2012)前言GB/T 24737《工艺管理导则》分为9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产品工艺工作程序;——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第4部分:工艺方案设计;——第5部分:工艺规程设计;——第6部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第8部分:工艺验证;——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本部分为GB/T 24737的第9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1 范围GB/T 24737的本部分规定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63-2008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GB/T 24738-2009 机械制造工艺文件完整性JB/T 5059- 2006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GB/T 4863-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予本文件。
3.1 定置管理 fixation management研究生产和工作现场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之问的关系,对现场的最佳固定位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和控制,使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活动。
3.2 缩略语IE:即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为IE。
是对人员、设备、物料、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一门学科。
6S: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种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提高素养(Shitsuke)和保障安全(Security)的活动。
jb-t9169.1-1998工艺管理导则 总则.doc
jb-t9169.1-1998工艺管理导则总则前言本标准是对JB/Z338.1~338.14-88《工艺治理导那么》旳修订,修订时只作了编辑性修改,要紧技术内容未改变。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JB亿338.1~338.14-88。
本标准旳所有附录均为提示旳附录。
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马贤智、李勤、石俊伟、吴诚、杜善义。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工艺治理旳差不多任务、工艺工作内容、工艺治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和企业各有关部门旳工艺治理职能。
本标准适用于各机械制造企业。
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旳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旳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旳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旳可能性。
JB/T9167-1998工艺装备设计治理导那么JB/T9169.2—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产品工艺工作程序JB/T9169.3—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JB/T9169.4—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工艺方案设计JB/T9169.5—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工艺规程设计JB/T9169.6—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工艺定额编制JB/T9169.9—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工艺验证JB/T9169.10-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生产现场工艺治理JB/T9169.11—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工艺纪律治理JB/T9169.12—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工艺试验研究与开发JB/T9169.13—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工艺情报JB/T9169.14—1998工艺治理导那么工艺标准化3工艺治理旳差不多任务3.1工艺工作是机械制造业旳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旳全过程。
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进展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旳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发挥工艺工作旳作用、增强企业应变能力,企业必须加强工艺治理。
产品工艺性审查
含标准化审查和设计会签栏 设计会签栏由总设计师或副总设计师会签
审核由工艺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由总工
艺师或副总工艺师签字
5.3 归档
工艺过口管理部门负责归档 此报告应转交设计部门一份,作为设计部门
管理分析问题进行持续改进的依据。
5.4 作用
充分利用工艺审查报告,不仅对设计人 员提高设计水平和培训策划及考核具有多方
铸件的分型面应少,并尽量使分型面为平面 铸件的内腔和空的设计应使型芯数量最少,并
保证型芯装配时稳定可靠,并有利排气
3.2.2 锻造工艺性要求
材料和结构具有可锻性
结构力求简单、对称
模锻件应有合理的锻造斜度和圆角
锻件流线的方向不应降低材料的性能
3.2.3 冲压工艺性要求
结构设计简性要求
对热处理的要求应合理
热处理零件应尽量避免各类尖角、锐边、盲
孔
尽可能使截面面均匀 零件材料与所要求的物理、机械性能相适应 零件材料热处理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较轻
3.2.6 表面处理工艺性要求
对表面处理零件的技术要求应合理
表面处理零件应尽量避免尖角、锐边、盲孔
1.6 工艺性审查的目的
提高产品设计工艺性的目的主要是在以
较低的成本、较短的生产周期得到产品的同
时,对使用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设计
要求不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
工艺性审查的重要性
2.1 工艺性审查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产品的构 造和功能越来越复杂,在保证产品性能、质量 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制造成本和缩短产品 的研制生产周期,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设计对产品的性能、 质量和成本控制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情况下, 设计费用约占产品总成本的5%,但却决定了产 品总成本的约70%,而约80%的设计差错要到 制造、使用过程才能发现。
工艺工程师工作依据是什么,这8条基本标准很实用。
工艺工程师工作依据是什么,这8条基本标准很实用。
展开全文号外!号外!电子工艺与技术有视频号了!欢迎大家扫码来看我们☞坚持学习才能让我们持续成长!一、标准编制说明二、工艺管理综述三、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总则四、工艺管理导则第2部分: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五、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六、工艺管理导则第4部分:工艺方案设计七、工艺管理导则第5部分:工艺规程设计八、工艺管理导则第6部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九、工艺管理导则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十、工艺管理导则第8部分:工艺验证十一、工艺管理导则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十二、制造工艺文件完整性十三、机械制造工艺文件编号方法一、标准编制说明1、标准性质工艺管理标准全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标准要求制定相关企业标准。
2、标准制定依据标准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国家标准制订程序编写和制定。
主要参考标准:机械行业有关工艺管理标准航空航天有关工艺管理标准3、标准制定基本原则1)易于理解易被未参加标准编写的人员理解。
2)适用性中国装备制造业有许多年的历史,涉及航空、航天、交通、机械、电子等各个行业,每个企业的产品不同,生产和管理水平也相差较大,有传统的工艺方法和管理模式,也有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手段,工艺管理标准力求对不同行业、不同管理方式装备制造企业的工艺管理均有指导作用。
3)先进性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机械、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行业工艺管理标准,充分考虑工艺技术进步和先进管理方法的要求,综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CAPP、PDM、ERP技术的发展的要求,以及产品生命周期和绿色制造的理念。
4)促进沟通与交流利于企业间的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工艺管理综述产品设计解决“制造什么”问题;工艺工作解决“怎样制造”问题;企业工艺管理常见问题:工艺管理混乱,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工艺准备周期长、效率低;产品批量生产工艺稳定性差;工艺浪费严重…..(一) 基本术语1、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
谈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顾客需求的提高,现代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各自工艺水平的竞争,大多数企业也逐步开始重视产品的工艺性设计。
本文简单介绍了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目的和程序,详细介绍了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内容,以满足和适用于电子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关键词:工艺、工艺性审查、工艺性分析产品质量虽然主要取决于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质量,但在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等全过程中的工艺质量却对产品整体质量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从家电行业的外观、军用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各行业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设计工艺性审查的重要。
我国从90年代初,相关行业逐步制定行业设计工艺性审查的标准及规范,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企业并没有真正做好设计工艺性审查,产品设计质量没有真正体现和提高。
其中除了个别企业因缺少相应组织结构侧重由设计人员完成工艺性分析和审查外,大多企业和相关人员并未严格执行,设计工艺性分析和审查流于形式。
1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基本要求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是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一定的工艺性要求,尽可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制造出来,并便于检测、使用和维修;当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提出新的工艺方案、设备、工装设计要求或外协加工工艺性要求,提出技术改造的建议与内容;及时向设计部门提供新材料、新型元器件和新工艺的技术成果,以便设计部门改进设计。
从便于生产制造的角度提出工艺继承性的要求,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典型结构设计、典型线路设计,以利于尽可能地采用典型工艺或标准工艺。
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企业对外来产品的图样、简图,在首次生产前也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工作由工艺部门负责。
对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基本要求有:全面检查产品图纸的工艺性、定位、基准、紧固、装联焊接、调试等加工要求是否合理,所引用的工艺是否正确可行;详细了解产品的结构,提出加工和装配上的关键问题和工艺关键件的工艺方案,协助设计人员解决设计中的工艺性问题;审查设计文件中采用的材料状态及纹向,尺寸公差、配合、粗糙度、涂覆等是否合理;审查设计文件中采用的元器件的质量水平(合格的质量水平、可焊性、失效率)及元器件生产厂家是否为已选择定点供应的厂家;当本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设计文件所要求的水平时,工艺人员应建议设计人员改变设计,或提出所要增添的设备、工装的计划,以保证每一张图纸都能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3-2009)
1 范围
GB/T 24737 的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以及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4737 的本部分。
工艺性审查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 审查对象
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4 审查目的
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维修和回收。
5 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
6 审查指标
7 审查内容
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8 审查方式和程序
1、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
对结构复杂的重要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应从制定设计方案开始就经常参加有关研究该产品设计工作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以便随时对其结构工艺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应由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和各专业工艺人员分头进行。
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应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2)审查者在审查时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应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3)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大修改意见的,审查者应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修改意见的,暂不签字,把产品设计图样和工艺性审查记录一起交设计部门。
4)设计者根据工艺性审查记录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对工艺未签字的图样再返回到工艺部门复查签字。
5)若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意见有分歧时,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中仍有较大分歧意见,由双方上级技术负责人进行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