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人教版
![语文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e1f0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3.png)
语文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里要背的古文都背诵了吗?教你一个小窍门,知道古文翻译之后去背诵更省力哦。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语文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一、诗经两首1.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高二语文必修二册文言文及翻译译文
![高二语文必修二册文言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d18bd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3.png)
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焉,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教参)《阿房宫赋》译文六国消灭,天下统一。
蜀山秃顶,阿房矗起。
覆盖三百多里,隔断了天上的阳光。
从骊山向北建造,折而向西,一直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缓缓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回廊像腰带曲折,屋檐像鸟嘴高啄。
依随着地势环抱呼应,围绕着中心向外开拓。
曲曲的,弯弯的,好像一格格的蜂房,一圈圈的水涡,不知有几千几万个院落。
长桥像龙卧水上,可哪有风起云涌?复道像虹贯空中,怎没见雨霁斜晖?四周围高低起伏,分不清东西南北。
文言文句子翻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句子翻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b5429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7.png)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 鱼肉,何辞为?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现在 人家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再拜献大王足下。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 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 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文言 句子翻译
传 统
壹 《子路、曾皙、冉 有、公西华侍坐》
1.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章甫,愿为小 相焉。
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者是诸 侯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官。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 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 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从哪里去夺取土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假如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 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 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 去吧!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翻译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aa5ae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6.png)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兄,民之叛也,如崩山。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民亡聊生,则国非国也。
【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一定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东西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怎样使我国得利?’大夫问:‘怎样使我家得利?’士人和百姓问:‘怎样使我自己得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国君被杀,父兄被杀,百姓叛变,就像山崩一样。
城墙虽然很高,护城河虽然很深,武器装备虽然很坚固锋利,粮食虽然很充足;但百姓如果生活无望,那么这样的国家也就不成其为国家了。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
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水运动起来,它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池。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也。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凡此六者,以尽天地之道也。
故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以立乾坤,故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天下之理也;万物之终始,未既乎来物也;吉凶生而大业兴矣。
是以古之圣人,其有病也,求可医者而已矣。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9a7c46ff78a6529647d53c4.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5313135d5bbfd0a785673eb.png)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希望这些话语能给我们带来终身学习的动力。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1/ 5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
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赤壁赋宋代:苏轼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翻译.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翻译.doc](https://img.taocdn.com/s3/m/e91bbde5f01dc281e43af072.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翻译是不是在找语文必修二的古文翻译?其实古文并不难翻译,只要平时多花点时间去研究那些古字的意思,那么大概整篇文章的意思就会懂了。
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修二古文翻译一、归园田居原文: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必修二古文翻译二、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必修二文言文及翻译
![必修二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06cf4b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f.png)
必修二文言文及翻译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必修二的文言文是我们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文言文不仅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让我们先来看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这开篇几句,就将时间、地点和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
文中描述了兰亭聚会的美景和众人的欢乐之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然而,欢乐之余,作者王羲之也不禁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这一段对于人生的思考深刻而动人。
翻译过来就是: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再来说说《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以这样优美的笔触描绘出了赤壁的夜景和与友人的雅兴。
文中借客之口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无穷的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必修二文言文及翻译
![必修二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3ec8dfb998fcc22bcd10dda.png)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
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凶恶起来。
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39099a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7f.png)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鲜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4fc11a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3.png)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译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译1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_0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_0](https://img.taocdn.com/s3/m/dc5a39e35fbfc77da269b1dc.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76de991cc17552706220823.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读: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cec9dc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a.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
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必修二翻译文言文
![必修二翻译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b65b4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a.png)
原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说:“在庭院中用八佾奏乐舞蹈,这种事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呢?”译文:孔子说:“在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这种事情都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去做呢?”赏析:这段话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批评。
在古代,佾是古代音乐舞蹈的单位,一佾通常由八人组成。
在古代,音乐舞蹈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只有贵族才能使用佾进行音乐舞蹈。
然而,孔子所处的时代,一些大夫阶层的人也仿效贵族,在庭院中用八佾奏乐舞蹈,这是对传统礼仪的严重破坏。
孔子在这里用“八佾舞于庭”这个具体事件,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强烈不满。
他认为,这种破坏传统礼仪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
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如果连礼仪都能被破坏,那么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和谐的社会环境就会不复存在。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是孔子对当时社会风俗的质问。
他认为,如果连这种破坏礼仪的行为都能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强烈批评,也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这段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醒人们,要尊重传统礼仪,维护社会秩序,倡导和谐的社会风气。
同时,它也警示人们,要敢于对破坏传统礼仪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已经不再使用佾这种音乐舞蹈单位,但这段话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尊重传统,维护社会秩序,倡导和谐的社会风气。
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对那些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以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总之,《论语·八佾》这段话通过批评当时社会风俗,表达了孔子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维护,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这段话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583b55afc4ffe473268ab28.png)
•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 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 的感情。
•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 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6、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翻译: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 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 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
• 翻译: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结果却未 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 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翻译: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 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 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翻译: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 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 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 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 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 衰老即将要到来。
•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 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兴怀。
• 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 翻译:江水总是像那样不停地流逝,但它 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 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及翻译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805b2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c.png)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均而已矣!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鸟兽伏丛草兮,雌雄同栖止。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禀命各自异兮,安能屈己以从人!余独好修以为常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译:我是高阳帝的后裔,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孟冬时节,正值庚寅年我出生。
父亲审视我初生的容貌,赐予我美好的名字:名叫正则,字称灵均。
我内含的美好已经很多,又加以修养才能。
佩戴着江离和辟芷,用秋兰编织成佩饰。
我好像即将赶不上什么,担心岁月不等待我。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必考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d399994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f.png)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国将危亡,数以致书干王,连岁不见省。
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平既出,其后秦欲吞并诸侯,当是之时,秦兵强马壮,山东诸侯,莫能抵敌。
楚怀王使人质于秦,留三年,为秦所执。
楚怀王怒,兴师伐秦。
秦出其不意,因乘其虚,卒取楚之汉中,楚以此困。
当此时,秦昭王使使者告楚,欲与楚平。
楚畏秦之强,不敢轻与秦战。
秦使者往来了数岁,楚怀王乃迎其太子商于秦,欲与秦平。
楚太子商闻之,怒,弗听。
楚怀王执其太傅,与之决秦。
秦囚楚太子商,迁之蜀,赐楚以武关之外地。
楚怀王大怒,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黔中以西地。
楚怀王乃悉国兵以深入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亦起兵救赵。
秦兵遂东,至河外。
魏不敢出,秦兵不敢进。
秦昭王遗赵王书,告以兵罢,归赵王质子。
赵王谢,使使者报秦。
秦使者至赵,赵王鼓瑟。
秦使者至,而赵王不郊迎。
赵王窃自以为与秦易地,伐齐有功,秦必喜,故不郊迎。
秦使者怒,曰:“武安君必胜,赵王入秦矣!”即发兵伐赵。
赵王惧,使人请和于秦。
秦王弗许,赵国大震。
此时,秦昭王已立为帝,欲并吞天下,以为天下苦秦久矣,乃使使者告诸侯,愿与天下平分土地。
诸侯皆恐,各有分地。
齐最怨秦,最欲报仇。
齐王召即墨大夫,与之谋曰:“吾欲伐秦,子以为何如?”即墨大夫曰:“不可。
秦,虎狼之国,不可伐也。
不如与楚、赵合从,以攻秦。
”齐王从之。
楚、赵闻之,亦起兵从齐。
六国共伐秦,秦发兵击之。
秦兵大破赵、魏之师于长平,斩首四十万。
赵、魏之师遂败,不敢复战。
楚、齐闻之,亦罢兵归国。
秦兵遂东,至河外。
齐王闻之,惧,使人请和于秦。
秦王许之。
齐王乃郊迎秦使者。
秦使者至,齐王郊迎,请为从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