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卿灵惠庙春秋祭祀行礼仪式与春 秋 祝 文 式简介
强烈推荐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
强烈推荐: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转自华夏复兴论坛,作者ufe3简目:●汉服基本礼仪●出生礼●释奠礼●乡饮酒●燕礼(即宴礼)●婚礼(古称昏礼)●冠(笄)礼●丧礼●祭礼●汉服基本礼仪【抛砖引玉,不免讹谬,欢迎指正!】一、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
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
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
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
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
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doc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
2020年4月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本文关键词:祭祀,变化,春秋时期,制度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本文简介:第4章《左传》祭祀所反映的几个问题春秋时期诸侯国及卿大夫的祭祀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有的国君和卿大夫继续遵守维护西周以来天子的命祀制度,包括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原则、祭不越望原则、或遵守祭品以及乐舞等祭祀等级规格等;另一方面,也有些国君和卿大夫出于现
春秋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本文内容:
第 4 章《左传》祭祀所反映的几个问题春秋时期诸侯国及卿大夫的祭祀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有的国君和卿大夫继续遵守维护西周以来天子的命祀制度,包括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原则、祭不越望原则、或遵守祭品以及乐舞等祭祀等级规格等;另一方面,也有些国君和卿大夫出于现实政治需要而改变传统的祭祀制度擅自增加、改变祭祀对象或祭祀程序,僭越不属于本阶层的祭祀权力。
种种迹象表明,春秋时期作为国之大事之一的祭祀活动,其神权崇拜的内容越来越淡化[1].大多数祭祀的国君和卿大夫多把它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或工具。
这些祭
1。
古代皇家礼仪
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古代政治礼仪】
行三年一郊之礼: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 ,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 ,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 、尧 、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高禖之祭:
即乞子礼仪,设坛于南郊,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后妃九嫔都参加
诞生礼:
“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
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
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传统“拜揖礼”说略】
【传统“拜揖礼”说略】坐古无桌椅,器皿置于地,凡祭祀、饮食诸事,皆坐于地。
礼经上所谓“坐”,即如今日之“跪”。
古人席地而坐,其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
臀部落在脚踵上。
坐姿如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时身体要耸直,臀部不得落在脚踵上。
在《仪礼·乡射礼》中,“主人坐取爵于篚降洗”,“主人坐奠爵,遂拜,降盥”,“兴,席末坐,啐酒,降席”,等等如是文字描述,亦见诸《燕礼》、《大射礼》等礼经他篇之中。
古人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即所谓“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完成致意。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而由跪(或坐)至起立,则谓之“兴”,故“兴者,起也。
” 跪、跽(长跪)亭林先生《日知录》云:“古人之坐,皆以两膝着席,有所敬,引身而起,则为长跪矣。
”在文献中,合乎礼义之“跪”有二:一是臀部与脚跟接触的跪姿,此即“坐”;一是身体与大腿小腿约成90度、臀部不与脚跟接触的跪姿,此较前者尤为敬意,古人谓之曰“跪”。
但由于前者古人亦有称为“跪”者,故后者又称“跽”或“长跪”。
盖此跪之时挺身直腰。
此时身体加长。
故名之。
由于“跽(长跪)”的姿势殊为恭敬,所以恳请别人之时往往行跽礼。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云秦昭王诚恳求教范雎曰: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闲,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秦王原来坐(跪)着,要请教时即跽(长跪),以示恳切之情。
《史记·项羽本纪》云: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此处项王按剑而跽则明显是一种戒备之举。
蹲踞这是古代一种较为省力的坐法,即蹲踞。
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和今天所谓的蹲相类,所以《说文》说:“居,蹲也。
”《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客。
”意思是睡觉不象死尸一样直躺着,平日坐的姿势,也不用象接见客人或者自己做客人一样,把两膝跪在席上。
中国古代礼制的分类
中国古代礼制的分类在古代中国,礼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因而礼的名目极为繁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礼制的分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礼制一、吉礼吉礼是指祭祀之礼。
古人祭祀为求吉祥,故称吉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将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每类之下再细分为若干等。
国家最重大的典礼。
每年冬至,天子在国都南郊的圜丘,用'禋祀'祭昊天上帝。
祭天的仪式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有深意。
例如天为阳,而南方为阳位,所以祭天的地点要在南郊;天圆地方,所以祭天之坛要建成圜形;冬至是阴尽阳生之日,所以祭天必须在冬至,等等。
第二等是日月星辰。
日月星辰附丽于天,垂象著明莫过于日月,日月之明就是天之明,所以必须祭祀;'星辰'是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十二辰和二十八宿,是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
祭日月星辰用'实柴'之祀。
第三等是除五纬、十二辰、二十八宿之外,凡是职有所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
司中主宗室;司命(文昌宫的第五、第四星)主寿;风师是指箕星,雨师是指毕星,主兴风降雨。
祭这一类星用'槱燎'之祀。
后世祭典中,星辰入祀的范围不断扩大,司民、司禄、分野星、房星、灵星、农星、太岁等也都成为致祭的对象。
对上述三类天神的祭祀方式,同中有异。
相同之处是,禋祀、实柴、槱燎之祀都是燃烧堆积柴薪,使烟气上闻于天神。
但陈放在柴薪之上的祭品,依神的尊卑而有差别:禋祀用玉、帛、全牲;实柴之祀只有帛没有玉,牲体是经过节解的;槱燎之祀只有节解的牲体。
这里还要提到雩祭。
农业时代危害人民最多的是旱灾,古人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而有祈谷于天的雩祭。
雩祭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
常雩是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届时必祭。
君子六艺【详解】
礼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
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舞”属于乐的教育,学生十三岁舞勺,十五岁舞象,二十岁舞大夏,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称。
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持羽等轻物的舞蹈。
象、大厦、大武等都是个武舞,指手持盾、剑等武器,作击刺等动作、象征作战情节的舞蹈。
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
"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礼吉礼古代五礼之一。
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
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
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
周礼中的九种跪拜礼仪
周礼中的九种跪拜礼仪说起中国古代的跪拜礼,很多读者朋友可能都会表示:这谁不知道啊?两膝着地为跪,跪而躬腰为拜。
跪拜不就是双/单膝着地,身体俯伏,叩头至地的跪姿吗?在现在拍摄播映的古代的影视剧中,大臣、民众见到皇上,不都是这样跪下行礼,然后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吗?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没有表现出古代中国人,因身份、场合、事宜的不同,跪拜礼仪也应有所不同的史实。
作为古代中国礼仪渊薮的周代,因人因事差异,导致跪拜礼有九种不同的姿势,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被后世称为“九拜”的礼仪。
今天,文史君就来说说,周代的“九拜”礼,各种跪拜礼究竟是怎样行礼的?每种跪拜礼的适用对象和场合,又有怎样的具体礼仪规定?一、稽首、顿首礼《周礼·春官·大祝》记载“九拜”的名称分别是:“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郑玄画像稽首是怎样行礼的呢?汉代儒者郑玄解释说:“拜头至地。
”意思是说,稽首就是跪拜时,头触地,停留片刻。
不过,考古发现的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常常见到“拜手稽首”的记载,表明稽首礼应是跪而拱手,头俯至手,与心平,谓之“拜手”。
然后拱手下触地,头亦下垂触地,两手不分开,这就是“稽首”礼。
很多文献之所以不说“拜手”,大概是省略的缘故。
《琅琊榜》剧照静嫔向太皇太后行稽首礼在周代“九拜”礼中,稽首礼最重,一般用于帝王举行祭祀天、地的郊祀礼、臣(包括各国卿、大夫、士等,及卿、大夫的家臣)拜国君、子拜父等重要礼仪场合。
例如,春秋时,晋国大夫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时,即行稽首仪。
如果是诸侯国国君之间相见,通常不行稽首礼,而是行躬腰拜手礼。
鲁哀公与齐侯会盟时,齐侯向鲁哀公行稽首礼,鲁哀公却只是简单地行回拜礼,而没有向齐侯同样行稽首礼。
参盟的齐国人很愤怒,鲁国大臣孟武伯却只用“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一句话,就让齐国君臣哑口无言。
礼乐华章:历代王朝这样祭祀孔子
2017年09⽉21⽇ 15:29:45来源:央视新闻礼乐华章:历代王朝这样祭祀孔⼦礼乐华章:历代王朝这样祭祀孔⼦“祭孔⼤典”是专门⽤以祭祀孔⼦的⼤型庙堂祭祀乐舞,亦称丁祭乐舞或⼤成乐舞,是集礼、乐、歌、舞为⼀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有“闻乐知德,观舞澄⼼,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古以来具有巨⼤的⽂化和艺术价值。
“祭孔⼤典”的神奇魅⼒,充分表现在礼、乐、歌、舞四种艺术形式上。
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进⾏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化中的精华篇章,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度统⼀,形象地阐释了孔⼦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以礼⽴⼈”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精神凝聚⼒和艺术感染⼒。
资料图祭孔⼤典——礼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进⾏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典⽤⾳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度统⼀,形象地阐释了孔⼦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以礼⽴⼈”的思想。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要先整⾐冠、洗⼿后才能到孔⼦⾹案前上⾹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在前右⼿在后,⼥的要右⼿在前左⼿在后。
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案后,主祭⼈宣读并供奉祭⽂,⽽后全体参祭⼈员对孔⼦像五鞠躬,齐诵《孔⼦赞》。
亚献和终献都是献⾹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和酒供奉在⾹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祭孔⼤典——乐 祭孔乐舞是孔庙祭祀⼤典的专⽤乐舞,以乐、歌、舞配合于礼,是孔庙释奠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乐舞仅限于如“国祭”、“丁祭”(春夏秋冬四季仲⽉即农历⼆、五、⼋、⼗⼀⽉的上丁⽇)等重⼤祭孔⼤典时使⽤。
古代祭孔乐舞所⽤⾳乐的曲谱、宫调和舞蹈的舞谱图⽰均有皇帝审定钦颁,其他任何⼈不得擅⾃更改。
然⽽,⾃古礼不相沿、乐不相袭,⼤凡改朝换代,必有制礼作乐。
我社每年逢春秋两季及举行大型庆祝如周年纪念之时 - 新加坡符氏社
祭祖大典文:之玮博士我社每年逢春秋两季及举行大型庆祝如周年纪念之时,都在社举办祭祖大典。
祭祖大典是社最重要的活动。
这篇文章试图把我社祭祖大典的摆设、祭祖人员、程序等作个记录。
时间春祭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举办。
而秋祭则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
大典通常在下午三点开始,历时一个小时。
摆设祭祖大典在社的一楼大厅举行。
大厅的正面墙上,供奉受姓始祖公雅公的禄位。
禄位上用篆体写着下列字旬:周秦符玺令受姓始祖讳公雅公配存氏楚国夫人神位。
牌下设一长桌,桌上放置香炉。
桌底下摆设土地神之神牌。
牌上中间两行写着:五方五土龙神,唐番地主财神;左右两侧写着:五方财宝进,中外贵人扶。
图一展示祭祖的摆设。
在符姓始祖公雅公的禄位之前放一大桌称为主供桌(也称八仙桌或香案)。
供桌上摆放五个始祖的禄位牌。
中间属第一位的是受姓始祖公雅公的橡位牌。
左边属第二位的是元生先祖的禄位牌。
右边属第三位的是有辰先祖的禄位牌。
最左边属第四位的是诸公的禄位牌。
最右边属第五位的是大本先祖的禄位牌。
关于五个禄位牌上的详细字句,请参阅附录一。
供桌之前方两米处中央设一长方形小桌。
小桌为迎主案。
在供桌之前方一米的左右两旁务也放置半圆形的小桌。
这两小桌为左右香案。
左香案上摆放一个禄位牌,上面写着:显诸渡琼始祖后代历世祖考府君,妣氏夫人神位。
这禄位是代表全部有家室的先祖。
右香案上摆放一个禄位牌,上面写着:显亲堂伯叔兄弟娣妹姑樟神位。
这禄仁牌是代表符氏家族中没嫁娶的先祖。
四桌之上都摆放供品和香炉。
主供桌上的食物供品包括.二条鱼、二只螃蟹;鸡、猪各一只;鸡蛋十粒;猪杂一盘;饭十二碗;苹果、橙和梨备一盘;饼山二座;茶和酒十二杯;其他供品有:纸帛、金银纸和冥钱。
香炉两旁各插着一支点燃的红蜡烛。
其他三桌上供品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
供品的摆设,如图一所示。
祭祖人员祭拜之礼由社的董事进行。
社员也参加共祭。
男董事一律穿长袖领带。
女董事的穿著则要求端庄大方。
古代黄帝陵祭祀活动一览表
古代黄帝陵祭祀活动一览表黄帝陵,位于中国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境内,是中国古代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黄帝陵作为黄帝的陵墓,每年举行的祭祀活动备受重视。
下面是古代黄帝陵祭祀活动的一览表:1. 祭祀日期:每年农历春秋两季黄帝陵祭祀活动分为春祭和秋祭,两次祭祀分别在农历春分和秋分进行。
春秋祭典是为了纪念黄帝,祈求其保佑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国家的和平。
2. 祭祀仪式:三献礼、九拜礼黄帝陵祭祀活动的主要仪式包括三献礼和九拜礼。
三献礼是指先将贡品献给神明,供奉在黄帝神庙前;九拜礼是主祭人员和祭祀者依次向神像行拜礼,以表达对黄帝的尊敬和崇拜。
3. 祭祀人员:皇帝及贵族、官员和百姓黄帝陵祭祀活动是国家级的盛典,参与祭祀的人员包括皇帝及贵族、官员和百姓。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主持祭祀活动;贵族和官员则担任重要的辅助角色,负责祭拜和管理仪式;百姓有机会参与到祭祀活动中,以表达对黄帝的敬仰。
4. 祭祀过程:文化表演、祭文祈祷、祭品献礼黄帝陵祭祀活动的过程非常庄重和隆重。
除了正式的祭拜仪式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活动,如舞狮、舞龙、杂技表演等,以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祭拜仪式中,祭文祈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用祈祷的方式祈求黄帝保佑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康。
同时,祭品献礼也是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常见的祭品包括酒、食物和献花等。
5. 祭祀意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黄帝陵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祭拜仪式,更是一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方式。
通过祭祀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爱国情怀,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黄帝这位伟大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古代黄帝陵祭祀活动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凝聚力。
每年的春秋两季,人们都会聚集在黄帝陵前,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黄帝的保佑和庇佑。
这一活动的举行不仅仅是对黄帝的纪念和敬仰,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周代祭祀名称、受祭对象及操作方法全记录
周代祭祀名称、受祭对象及操作方法全记录《周礼》在汉代名为《周官》,在这部未完著作中讲述西周的职官体系。
职官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其中“春官”为掌礼事之官,大宗伯为其长,小宗伯副之,下设七十职官。
“礼”是周天子治国的重要手段,是周人生活的主要方式。
透过周人之礼,可以想见当时王朝的样子。
大宗伯的职责: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以佐王建保邦国。
也就是说,大宗伯的职责是掌管王朝对于天神、人鬼、地祇的祭祀之礼,以辅佐周天子建立和安定天下各国。
职责非常重要。
一,吉礼。
吉礼是有关祭祀之礼。
1,禋祀。
升烟以祭。
祭祀对象:昊天上帝。
具体操作方式:先积柴,在柴上放牺牲玉帛,燔烧而使之升烟,天神闻到烟气就算是享用了。
2,实柴祀。
祭祀对象:日、月、星、辰。
其中星指五纬,辰,即日月所会十二次。
五纬:东方岁星(木星);南方荧惑星(火星);西方太白星(金星);北方辰星(水星);中央镇星(土星)。
十二次: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划分为十二等分即十二次。
十二次分别名为:这图是我从百度百科找到的,相信你们会用得上。
关于十二次,再多说几句。
就是岁星由西向东,绕天而行,十二年一周,每年经行十二次的一次,古人便以此纪年。
如某年岁星运行到大梁之次,这一年就记作“岁在大梁”。
跑题啦,回来继续。
所谓实柴祀也就是和禋祀一个操作方法。
3,槱燎祀。
祭祀对象: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司中,文昌第五星,主赏功进贤;司命,文昌第四星,主司过诘咎。
风师、雨师,有可能是指箕星、毕星,能兴风雨。
槱燎祀的操作方式也是升烟以祭。
4,血祭。
祭祀对象:社稷、五祀、五岳。
社稷:土谷之神。
五祀:五行之官。
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
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
五岳:东岳岱宗;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用血:用牲血,先进献后灌地,使血气达于地下,以供神享。
用来祭祀社稷、五祀、五岳。
埋沉:牲体、玉帛,埋于山,沉于河。
祭山林、川泽(畐煏)pì辜:披磔牲以祭。
明会要卷十一礼六(吉礼)~卷十五礼十(宾礼)
明会要卷十一礼六(吉礼)~卷十五礼十(宾礼)卷十一礼六(吉礼 )◎祀先代帝王洪武三年五月,遣使访历代帝王陵寝,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
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凡三十有六。
遣秘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
(《礼志》。
)四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始罢天下府州县祀三皇。
(王圻《通考》。
)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祀伏义,商高宗,孟津祀汉光武,洛阳祀汉明帝、章帝,郑祀周世宗,巩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在山西者一、(荣河祀商汤。
)在山东者二、(东平祀唐尧,曲阜祀少昊。
)在北平者三、(内黄祀商中宗,滑祀颛顼、高辛。
)在湖广者二、(酃祀神农,宁远祀虞舜。
)在浙江者二、(会稽祀夏禹、宋孝宗。
)在陕西者十五。
(中部祀黄帝,咸阳祀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汉高帝、景帝,咸宁祀汉文帝,兴平祀汉武帝,长安祀汉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唐宪宗,泾阳祀唐宣宗。
)六年,议定三皇、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于京师立庙,每岁春秋致祭。
遂建历代帝王于钦天山之阳,为正殿五室。
中一室三皇,东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汤、周文王,又东一室周武王、汉光武、唐太宗,又西室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
又增祀隋文帝,未几复罢。
(王圻《通考》。
)七年,令帝王庙塑衮冕坐像。
惟伏义、神农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服。
(郑晓《今言》。
)九年,遣官不处历代帝王陵寝,禁刍牧,置守陵户。
(《本纪》。
) 二十一年,令每岁郊祀,祭历代帝王于大祀殿,仍以岁八月中旬,择日遣官祭于本庙。
其春祭停之。
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岁,则停庙祭。
(《礼志》。
)是年,诏以历代名臣,凡三十七人,从祀于东西庑,为坛四。
以宋赵普负太祖为不忠,不可从祀。
又祀元臣穆呼哩,(旧作“木华黎”。
)而罢其孙安童。
(王圻《通考》。
)永乐元年八月丁巳,遣官祭历代帝王。
(《大政记》。
)十九年,迁都。
帝王庙遣南京太常寺官行礼。
(《礼志》。
春秋战国的祭祀仪式与宗教习俗
春秋战国的祭祀仪式与宗教习俗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宗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代,祭祀仪式与宗教习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生活、信仰和社会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祭祀仪式与宗教习俗展开探讨。
一、春秋战国的祭祀仪式在春秋战国时期,祭祀活动被认为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以及家族、社群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祭祀仪式通常由世袭的官僚集团主持,他们被视为联系人间与神灵的重要角色。
在这个时期,祭祀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和仪式性。
1.祭祀对象在春秋战国时期,祭祀的对象主要有天神、地神、祖先灵、山川神灵等。
这些神灵被认为掌管着天地万物,人们需要通过举行祭祀仪式来向神灵祈求保佑、感谢神恩或祈求灾难消除。
2.祭祀场所春秋战国时期的祭祀仪式主要在宫廷、庙宇、祠堂和祭坛等场所举行。
宫廷祭祀活动通常由国君或贵族执掌,庙宇祭祀是宗族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祠堂则是家族祭祀的场所。
祭坛通常是为了举行特殊的宗教仪式而临时搭建的,如祈雨、祭祀陵墓等。
3.祭祀仪式流程春秋战国时期的祭祀仪式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准备:包括准备祭品、焚香、摆放祭器等。
(2)祭祀仪式:通常由主祭人向神灵祷告,宣读祭文,献上祭品,焚香祷告,并持行祭奠之礼。
(3)祈祷: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和社群的繁荣、安康。
(4)饮食:宴席上举行祭后宴饮,大家共享祭品,庆祝祭祀圆满结束。
二、春秋战国的宗教习俗除了祭祀仪式,春秋战国时期还存在着一系列宗教习俗,这些习俗与信仰密切相关,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节日庆典春秋战国时期的节日庆典通常与宗教仪式相结合,是人们向神灵祈福、表达感恩和庆祝丰收等的场合。
其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祭祀仪式和庆祝活动。
2.巫术与卜筮春秋战国时期的巫术与卜筮是一种强烈的信仰行为。
巫术师通常被视为能够与神灵沟通的媒介,他们通过降神入体、舞蹈、念咒等方式进行祭祀活动。
古代拜年:从庙堂到民间的春节祝福
古代拜年:从庙堂到民间的春节祝福第一篇:古代拜年:从庙堂到民间的春节祝福古代拜年:从庙堂到民间的春节祝福传说,远古时代有一头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作“年”。
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
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关上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吃饱之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
这便是拜年的起源。
各个朝代的古人都是如何拜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元旦朝会“高大上”古代称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
自汉代以来,每年的新年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元旦朝会,不但京官从七品以上要参加,而且各地地方上的太守、通守以及驻守地方的留守、副留守等大臣通通都要赴京朝集。
汉朝前期沿用秦朝旧历,以十月为岁首。
汉高祖七年的岁首第一天,天刚蒙蒙亮,新建成的长乐宫里早就陈列着各色旗帜、礼仪用品,为即将开始的元旦朝会做准备啦!从长乐宫往外看去,你会看到文武百官按照品级排列,在礼官的指引下依次进入殿门,之后,汉高祖刘邦在侍从的簇拥下,进入宫殿接受百官的朝贺。
刘邦出身布衣,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元旦朝会,不免惊呼:“我今天终于知道作为皇帝的尊贵了!”不要怪刘邦没见过世面,实在是参加朝会的人数太多了,近千人,这其中还有很多人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
后来,汉武帝时期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元旦朝会的习俗则流传了下来。
元旦朝会发展到宋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北宋时的大庆殿,去感受一下吧!大庆殿,是北宋皇宫的正殿,也是举行大典的地方,进入大殿,你会看到四名身穿盔甲、雄壮威武的“镇殿将军”分别立在大殿四角。
等所有文武百官、各少数民族使者都到齐了之后,最尊贵的宋代皇帝才最后入场。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旦朝会,只见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穿红袍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神情非常肃穆,而他的下方,所有人纷纷朝拜,声如雷鸣。
你别只顾着看皇帝,也看看那些奇装异服的各少数民族使者吧。
就拿大辽的使者来说,他们头顶金冠,金冠的后沿尖长,就像一张大莲叶,身上的衣服是紫色窄袍,腰带上还系着金蹀躞(dié xiè,佩带上的饰物),让人眼前一亮。
古代文献中的祭祀与仪式
古代文献中的祭祀与仪式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祭祀与仪式的内容,揭示了古人对于祭祀与仪式的重视与热衷。
这些文献提供了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宗教以及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古代文献中关于祭祀与仪式的记载。
一、《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中记载的祭祀与仪式《周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详细系统记述礼制的文献,其中的《春官宗伯·小宗伯》章节详细记述了周代小宗伯的职责,其中包括了各类祭祀与仪式。
按照《周礼》的要求,小宗伯要主持国家祭祀与宗庙祭祀,每年春夏秋冬各有特定的祭祀与仪式安排。
其中,春季的祭祀与仪式包括了祭祀春神、祠春等活动。
夏季的祭祀与仪式则包括了祀四时神、礼天地神、祭星庙等。
秋季的祭祀与仪式则集中在庆祝丰收与感谢土地,如祭中台、未央台等。
冬季的祭祀与仪式则着重于祭祀祖先,如祭宗庙、祭祖台等。
这些祭祀与仪式的举行,既是宗教信仰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维系。
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的周公旦的祭祀与仪式《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正史著作,其中《太史公自序》中记载了周公旦的祭祀与仪式。
根据《史记》的记载,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叔父,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臣。
他对于祭祀与仪式的重视可见一斑。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周公旦主持的周王朝,祭祀与仪式被严格规范化和制度化。
周公旦制定了严格的礼仪制度,推行了封建祭祀制度,使得天子、诸侯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得以约束和固定。
周公旦还规定了各种祭祀的方式、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确保了祭祀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诗经》中记载的祭祀与仪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古代社会风貌、宗教信仰的重要文献。
其中的许多篇章都描绘了祭祀与仪式的场景,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例如,《诗经·小雅·东风》中写到:“东风之秋兮,果熟则实;乐君君于嘉肴兮,赐餐纯粹。
”这里描述了古代祭祀中祭祀者奉献食品和诚心祈祷的情景。
《左传》中春秋贵族的葬礼、丧祭礼及其丧葬思想
《左传》中春秋贵族的葬礼、丧祭礼及其丧葬思想
蒲生华
【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16)2
【摘要】《左传》中对春秋贵族的葬礼和丧祭礼多有书及,尤其对落葬礼仪中的饰棺墓圹、出殡改葬、陪葬人殉、升(降)级葬,对葬后祭礼中的虞、卒哭、祔、祥、禫、禘等都有所涉及,这些记载不仅再现了春秋贵族崇隆威仪的葬礼和繁缛持久的丧祭
礼程式,同时也折射出了隐于丧葬礼俗之后的当时人们的灵魂不死、等级、宗法、
孝道等思想文化观念.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蒲生华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左传》中的志人小品与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 [J], 王崇任
2.论泰国兰纳丧葬礼俗中包含的思想观 [J], 李小梅
3.《左传》中春秋贵族的治丧礼仪 [J], 蒲生华
4.浅谈《左传》中的"崇霸"与"崇礼"--借宋襄公与郑庄公之形象管窥春秋时期的思
想状况 [J], 李绍萍
5.《左传》中春秋贵族的丧葬礼仪浅析 [J], 费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行礼方式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
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
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
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
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卿灵惠庙春秋祭祀行礼仪式与春秋祝文式简介多卿灵惠庙春秋祭祀行礼仪式与春秋祝文式简介古寨村2017-01-31 20:15 ↑点击上方“古寨村”免费订阅同安2016年12月26日上陵祭祖航拍视频.多卿灵惠庙春秋祭祀行礼仪式主祭者及诸礼生提前1—2日到灵惠庙习礼,不可怠慢。
祭之日用礼生及主祭七人(均礼帽礼服),依序两边班立。
1、通者(立香案前之东)遂唱:序立。
主祭孙就位,陪祭孙各就位。
〔主祭、引、赞先序立阶下,得通者令后各就位〕引唱:就位。
跪。
参神鞠躬。
跪。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唱:兴(站起)。
引唱:跪。
叩首。
〔主祭都跪,首俯至地〕再叩首。
三叩首。
赞唱:兴。
引唱:平身(站立身子)。
2、通唱:行盥(音冠,意同洗)洗礼。
引:诣(到)于盥洗所。
盥洗。
〔俟(等待)洗毕〕引:复位。
3、通:行焚香、酬酒礼。
引:诣于香案前,跪。
上香。
再上香。
三上香。
酬酒,降神。
〔执事捧酒授主祭者。
拱献后,酒悉沃(浇)茅沙中〕引:叩首。
赞:兴。
引:跪。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十五日祭牲加祭牲礼,祭牲祭毛血]4、通:行箸(筷)爵(酒具)礼。
引:诣于中尊始祖神位前。
跪。
进箸爵。
叩首。
赞:兴。
引:跪。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凡诣于各处皆如是式〕5、通:行祭酒礼。
引:诣于香案前。
跪。
〔授酒与主祭者〕祭酒。
奠酒三奠酒。
〔主祭者捧酒拱上遂半沃茅沙中,第三次免〕引: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6、通:行初献礼。
引:诣于中尊始祖神位前。
跪。
〔引者面向上请神。
毕。
遂唱:〕〔馔酒各宜供上〕授酒。
奠酒。
进馔。
引:叩首。
赞:兴(要二跪二叩)。
引:平身。
〔堂上各处均如是式〕复位。
7、通:行分献礼。
引:诣于东分献所神位前。
跪。
〔引者请诸神。
毕。
唱:〕献酒。
再献酒。
三献酒。
进馔。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诣于西分献所及福德祠皆如东之式〕复位。
8、通:行读祝礼。
引:诣于香案前。
跪。
读祝官就位。
跪。
宣祝文。
〔祝文见《祭福德文》〕〔俟读毕。
〕引: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9、通:行亚献礼。
引:诣于中尊神位前。
〔并各处皆如初献之式〕平身。
复位。
10、通:行三献礼。
〔凡堂上三献皆如亚献式三献。
毕〕引:平身。
复位。
11、通:行侑食礼。
〔主祭者诣中尊并各处,以手搔动盏箸。
毕。
〕复位。
12、通:行进粿礼。
引:诣于中尊神位前。
跪。
进粿。
叩首。
[二跪二叩]赞:兴。
〔各神位前皆如是式〕引:平身。
复位。
13、通:行进羹饭礼。
诣于中尊神位前。
跪。
进羹。
进饭。
叩首。
赞:兴。
〔各神位皆如是式〕引:平身。
复位。
14、通:行献茶礼。
引:诣于香案前。
跪。
献茶。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15、通:行进库财礼。
〔古用帛〕引:诣于香案前。
跪。
献库财。
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16、通:行饮福受胙礼。
引:诣于香案前饮福位。
跪。
酬酒。
〔斟满酒杯,供上〕宣嘏(福)词。
〔择生员老成者立香案后之西面,向出,主唱:〕词曰: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
于汝孝孙,来汝孝孙,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永年,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引:啐酒。
饮福。
受胙。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跪。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平身。
复位。
17、通:行告利成礼。
〔读祝者侧跪香案前,面向出。
〕引:告利成。
〔一声〕18、通:行焚文化钞礼。
(文化钞俗称盆金,天金)引:焚文化钞。
〔主祭者暂退一边,诸礼生依次诣香案前。
行二跪六叩礼。
毕。
〕主祭孙、陪祭孙就位。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赞:兴。
引:礼毕。
升堂。
作揖。
辞神。
撤馔。
〔诸礼生、主祭者皆相向作揖而退。
此春秋大祭之礼也。
其余约略用小三献可也。
〕[以上为全七献礼。
三献礼减少通者,通者所唱由引者替代;并且,11侑食礼、16饮福受胙礼、17告利成礼谱项免去。
读祝文、宣嘏词首末均二跪六叩,余二跪二叩亦可。
]——摘自《清溪詹氏族谱》卷二十二第14—16页,詹文尚敬注。
春秋祝文式正月十五祝文(一)维公元某年,岁次某(春王正,仲秋桂)月朔某某(甲子)越十有五日(某某甲子)值祭裔孙某某派众孙子等谨以刚鬣柔毛牲、粢酒醴、香楮、庶馐、金帛库财之仪,敢昭告于:敕封靖惠侯(号)清隐公主考祖,敕封安惠一品夫人林氏始祖妣之前曰:惟凤历之新颁兮,熙化日于光天。
值太交之胜会兮,睹万汇之鲜妍。
思祖德之广大,抚景物以流连。
自昔入闽而居莆,旋乃迁乔而抵泉。
首改溪场以作邑,遂托清隐以高眠。
甘乃泉石,悦兹林峦。
鹪鹩一枝,乐且忘返。
为采而西山之薇蕨,啸傲巢父之云烟。
声灵显被于阖邑,姓名遂达乎区寰。
重膺有宋之侯爵,特敕俎豆于万年。
庙貌不改,绍闻依然。
祠修,牲告虔。
涧有苹,沼有藻。
用佐黍稷于豆笾,忾乎闻,乎见。
恍怫陟降于庭前。
介景福于无既,俾孙子以象贤,垂诗书于勿替,冀奕之绵延。
追祀: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上柱国公上祖考诰命夫人上祖妣尚书省校书郎兵曹录事参军公高祖考诰命夫人高祖妣从祀:处士(讳)公二世祖考宜人林氏二世祖妣敕封靖贞侯(号)年德居士公二世祖考敕封慈顺夫人李氏二世祖妣配祀:赐进士出身刑部尚书忠谏大夫(号)咫亭公二十一世祖考诰命夫人黄氏二十一世祖妣赐进士出身布政司带管辰州参政(号)明庵公二十二世祖考诰命夫人陈氏二十二世祖妣恭请:芹桥二宫人主尊王龙门堂伽南大王青龙白马二位将军碧岩佛耳二山尊神本庙福德正神多卿境内山神后土左右文武官班合庙真宰同鉴尚享正月十五始祖祝文(二)宝历新颁,三阳开泰运之首;玉管初调,一元肇履端之祥。
兹值芳辰,启乃叔景。
恭惟始祖。
德协天人,功懋今右。
生乎唐之季,出处审乎时。
来自宋之初,行藏安所遇。
首开邑宰。
蓝溪传十八里之弦歌;两世封侯,清隐衍千余祀之昌炽。
国朝重春秋之荐,孙子蒸尝之修。
惟设席以铺筵,行牵牲而赞采。
溪毛沼止,用昭陟降之灵;霓裳羽衣,爰妥如在之享。
伏愿文物聿兴。
光生碧岩之顶,簪缨冈替;彩结佛耳之巅,跻堂称觥。
用介景福。
尚享正月十六日祭丁文(一)惟祖之灵,盖代名英,布德施惠,循牧清卿。
传记千余,苗裔簪缨。
无有远迩,咸属云礽。
左昭右穆,齿序分明。
仁干义橹,时靡有争。
跄趋在庙,陟降在庭。
不腆仪物,于豆于登。
某某派孙子,祭祀敬诚。
愿锡昌炽,以莫不增。
芹香骤掇,鹿燕驰名。
富贵道德,万世流馨。
正月十六日祭丁文(二)祖德无疆,蒸尝永绍。
兹值孟春,爰修丁献。
或舂或揄,展黍稷之馨;为豆为登.洁牲拴之奉。
祀事孔明,来格来享;公尸嘉告,曰炽曰昌。
正月十六祭丁文(三)殉忠死孝,勇登明堂。
圣人所取,志士不忘。
维尔诸神,千古有光。
孝思义愤,为祖身亡。
虽云其逝,精爽显扬。
神所凭依,在祖之傍。
兹逢吉日,昭祀皇皇。
清洁其酌,有铋其香。
灵其来只,来歆来尝。
正月十六祭丁文(四)敢昭告于二十三世秉机公二十三世魁凤公二十四世腾烛公二十四世日震公二十五世天森公二十五世考英公暨阵中有功二十六位英灵之前,曰:卓哉列将,一代奇英。
浩然正气,塞乎苍溟。
捐躯急难,虽死犹生。
流芳百世,庙食千龄。
时循祀典,敬献豆登。
肴核惟洁,明德惟馨。
灵威显赫,俯鉴精诚,佑我孙曾。
奕世筅缨。
尚享正月十七日始祖祝文(一)恭惟我祖,县令开先。
建城设置,造龙凤之名区;诚意反身,揭大中之妙蕴。
劝王氏以纳贡,自矢精忠;封靖惠而为侯,用旌遗爱。
惟能名利胥忘,辞袍笏于五季,所以声灵有赫,享俎豆于四朝。
时维端月,序属孟春,奉酒醴以告虔,我将我享,蠲牲粢以荐食。
来格来尝,伏祈洋洋如在,鉴不匮孝思,世世其昌,受无疆之笃祜。
庆遍七友,和气共春风而同扇;喜绵百代,祥光偕旭日以俱升。
正月十七日祝文(二)伏以百祧,礼原功德,初生有自,诗美瓞瓜。
恭惟我祖,固始宦裔,唐季哲人,学问渊醇,解经俟宋儒不惑。
胞与恺挚,任重希伊相为心。
才备文武,道兼潜见。
虽隐处名高,非放逸自豪,洁身忘君臣大义。
即牛刀小试,岂宠禄为重。
殷怀策民社治安。
节义才学,当时所不多见。
厚德嘉勋,古人差堪匹等。
乃生逢国步多艰数十年,姓祚八易,又躬限藩镇分据五六国,土宇瓜分。
所以师尊万世。
阙从祀空祝,圣君父子一家仰大明;切规穴蚁,因生平未容施其经济,使天下仅称绝诗文。
改场为县,意在辟地抚民,孜孜劝农兴学为根本。
卜居佛耳,犹是耕莘乐道。
慨然遁世,无闷以完真。
插柳侯洋,步靖节识时归隐,手植犹志甘棠。
遗爱采芹山亭,追清圣履,洁高风行。
吟当传首阳高节。
劝纳土以保我邦之无虞,闽海生灵悉受其福。
吟剑佩而颂明君之在。
是华山先见,若契神明。
若惠利功德施民,捍患灵迈于朱邑。
桐乡文翁,蜀郡崇报。
当不仅一十八之民庶。
颂召父杜母,矧(音审,况且义)春霜雨露,抚时凄怆。
深维水木本源,衣服冠冕,孝感又生。
于三十五传之子孙,事之如生如存。
兹值阳复,虔致明禋,为泉为漳。
为龙皆一脉之绵衍。
中孚格萃,俾炽俾昌俾臧。
俨当年之笑盼,笃庆无疆。
则靖惠灵长蓝溪,举盛典于春秋二仲。
忠清祚永,赤与荐馨,尸(受祭者)祝万年。
正月十八日承公祭文(一)惟公元某某年岁次某某端月某某(甲子),朔某某(甲子)越十有八日某某值祭裔孙某某派惠某某公派下众孙子等,谨以刚鬣柔毛牲、粢酒醴、香楮、庶馐、金帛之仪敢昭告于:敕封靖惠侯(号)清隐公始祖考敕封安惠一品夫人林氏始祖妣之前,曰:百世不祧,礼原功德,初生有自,诗美瓞瓜。
恭惟我祖,固始宦裔,南泉兴基,学问渊醇。
解经俟宋儒不惑,胞与恺挚,任重希伊相为心。
因生平莫尽展其经济,使天下仅称绝于诗文。
建邑清溪,犹是劝王纳土作贡;卜居佛耳,慨然信黄卷传家。
崇德报功,久从春秋两祀之典;水源木本,讵忘馨香苦虔之忱。
某某派等,明年值祭,今岁恭迎,孝思永言,竭致明禋,精脉孚萃,昭格在天,勿替旧德,于万斯年。
配祀(值祭派私祖妣)恭请(值祭派私祖厝原福德正神)同鉴,尚享正月十八日承公文(二)恭维我祖,忠孝悉尽。
两世封侯,邑主隆春秋之祀典,孙子荐上元之(音同“必”)芬。
明春岁禋,值举今年,香火早迎,愧乏五鼎之奉。
衣冠整肃,惟竭方寸之衷。
仰在天者,旋而在几;冀来燕者,于以来宗。
佑我孙子,启我后人。
芝兰偕佛耳以挺秀,申甫由碧岩而降生。
承公宣嘏词:春暖荣和满乾坤,今朝喜气真斯文。
祖公摆炉诚承接,富贵荣华万年春。
福德祝文(一)威灵赫涤,秉乎坤贞。
我祖栋宇,实赖神英,四时庇佑,万事咸享。
兹逢某月,敬献香馨。
伏祈如在,鉴比豆登,斯文永锡,奕世簪缨。
福德祝文(二)皇矣福德,创始莫京。
历代山河虽改,千秋俎豆不更。
德泽如昨,报答未能,时际某月,明德馨香。
伏愿庇佑,克振家声。
寝昌寝炽,科甲聊登。
尚享祭福德文(三)我祖启宇,福神实司。
三阳开泰,永念孝思。
灵威有赫,隆鉴在兹。
介福未艾,于万年斯。
尚享祭福德文(四)惟公之德,镇兹有灵。
惠我云乃,济济盈庭。
和气致祥,式好斯馨。
俾昌俾炽,振厥家声。
功崇宜振,献此微诚。
不腆菲仪,伏冀来宁。
祭福德文(五)祭福三阳,云物皆新。
追念源本,孝思惟寅。
中孚涣萃,在天格人。
于昭陟降,一脉精神。
曾孙有庆,介福如春。
多士济济,麟趾振振。
祭福德文(六)洪惟厚德,祖赖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