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25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25张PPT)
修剪移接”。
明确: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
最后加以归纳。
作用:使人信服。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
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
用比喻证明观点。 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
注重精神实质。(咬文嚼jiáo字 ) 5、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
自大、目中无人。( 狂妄wàng自大 )
驳论文的论证思路
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
进行批驳
得出结论:
`
第5、6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所选事例有何特点? (列反宁面批)评(普外列汉国诺)(夫曲现解代马)克(思态著度作); (诸正葛面亮)“(观中其大国略)(”的古读代书)方(法方。法)
《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 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 村 札 记 》 , 1944 年 主 持 编 辑 了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不求甚解”出自哪里?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晋】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不求甚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不——表否定 求——追求 甚——过分(如:欺人太甚) 解——理解、了解
秦秦牧牧1的 的6““牛牛1嚼嚼8””和和年““鲸鲸任吞吞””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
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曲解马克思著作;
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完美版.ppt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完美版.ppt

培根(1561—1626),毕 业于剑桥大学, 英国哲学家、 作家,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 世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 风 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 精辟,启人深思。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 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 反对经典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 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 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 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 读书是有好处的。
15 ﹡短文两篇
腹有诗书气 自华
但当涉猎,见往 事耳
谈读书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开卷有益 ——【宋】赵光义
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不是 不能看,但如果只喜欢看这 类书,那品位就太低啦!
有些男生沉溺于 电脑书,也不
好……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 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能好好 读书,都能出人头 地,成为高层次的 人才!
不求甚解——马南邨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 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5、理清本文的论证 第一部分思(1路),:表概立括场内。摆容出。了要批驳的靶子,
提出自己的立场。
第二部分(2-8):作具体分析。
第一层(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分析了陶渊明的读 书态度,具体解释含义。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ppt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ppt

什么叫驳论文
作者先提出一个错 误的观点(树靶子), 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 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从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确 的观点,我们称这种文 章的论 证思路
1、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2、其次,从出处入手,阐述 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 义 3、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 例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 会意 4、接着引用语录,道理论证全 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 的含义 5、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 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 读)
•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 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 平低下”的新意。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时练作业。
四、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 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 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 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 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哪些不讲原则的世 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 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 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 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航船向前发展。 •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 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 意。
邓拓 ( 1912~1966 ) 福建闽侯(今 福州)人
一、你会读吗?
马南邨( cūn ) 王粲( càn)
豁然贯通( huò) 咬文嚼( jiáo )字
要诀( jué) 徐庶( shù )
开卷有益( juàn )
(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 狂妄自大 ):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 豁然贯通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 理。 ( 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 细。 ( 开卷有益 ):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 彻底了解。

《不求甚解》(42张)PPT课件

《不求甚解》(42张)PPT课件


-
25
诸葛亮的读书观:
观其大略同样需 要认真读书,只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 不因小失大。
-
26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平平读:平心静气的读
意思:不懂处暂且放过, 不因小失大。
-
27
读书态度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1、虚心
2、活读
3、多读
4、勤读
-
28
4、作者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呢?
-
9
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1、驳论的定义:驳 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 题发表议论,批驳片 面的、错误的甚至反 动的见解或主张。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
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 张。
-
10
考考你?
你是怎样理解”不求 甚解”的含义?
-
11
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 在字句上花费太大的工夫。现多指 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现代汉语词典》
-
12
整体阅读思考: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4、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13
1、对方的观点:树靶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
14
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
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
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 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 作品的精华处细细琢磨, 品位。
-
40
析读法
•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对词、句子、修辞、 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 品析。这种读书法有研 究性质。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第13 课《短文两篇 - 不求甚解》 课件(28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 课《短文两篇 - 不求甚解》 课件(28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驳论的论证方式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 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 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 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树靶子
射靶子
自己的主张
请谈谈本文 的论证思路
(1)归纳段意 (2)理清课文 的层次结构
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所选Leabharlann 事例有什么特点?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从方法上说明
3、引陆家山的话
进一步证明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 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 典型,论说周到。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推敲(qiāo) 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睾肾(gāo)阐证(chǎn) 狂妄自大( wàng) C.统筹(chóu)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 要诀(jué) 伦理(lún) 豁然贯通(huò)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论述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 好说“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将正确 字书写在方格内。
A.哲学 浅尝 孜孜不倦 狂忘自大 B.策画 聪颖 修剪移接 欣然忘食 C.顺畅 承认 豁然贯通 文彩藻饰 D.粗暴 王粲 味同嚼腊 不求甚解

最新15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讲义PPT

最新15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讲义PPT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 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 可医”。
❖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 知如何修剪移接”。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
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 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说明各种 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 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
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 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
——全凭观察得之)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 诘难作者 ——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
缺陷。
(读史使人明智—
—皆有特药可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 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 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 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 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 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 一下,或看序目,或读 几叶内容,不费力,不 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 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 拿来消遣。
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 (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段意: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提倡要有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
(第7段)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 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 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 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段意:观其大略需要认真读书,而且要重视整体把握。平平 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 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 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对“不求甚解”的理解:
1.文中“一般人”的观点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是怎样理解的?又是如何反驳的呢?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也可以是 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 质疑,进行商榷,今天所学的《不求甚解》作 者就提出不同于常人的观点。
阅读全文,概括段意
(第1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段意: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2段)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 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 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 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 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出自何处 ?今人通常如何理解?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 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文两篇》【第2课时】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文两篇》【第2课时】
常见的驳论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快速找出作者在文中批驳的观 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驳倒这一观点,提出自 己的见解的。
思路梳理
第一部分(1):摆出批驳的观点。 批驳的观点
一般人常常认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驳论进行论述的方法。 2.理解马南邨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解读。 3.学习运用求异思维,批判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
观点、主张,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体知识
驳论通常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 接批驳或者间接批驳,进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 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这两个例子一中一外,一个偏重解读“不求甚解”的 态度,一个主要阐释“不求甚解”的方法,旁征博引,充 分证明了作者的论点。同时,还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 比论证,更加突出了“不求甚解”对于人们读书求学的重 要意义,缺一不可。
论证赏析
文章第8段中还提到了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 语录,属于举例论证或者说是引用论证。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 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 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 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 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 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 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 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精选教学PPT课件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精选教学PPT课件
15 ﹡短文两篇
腹有诗书耳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开卷有益——【宋】赵光义
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不是 不能看,但如果只喜欢看这 类书,那品位就太低啦!
有些男生沉溺于 电脑书,也不
好……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 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 定态度。
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 为书一读就懂, 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 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 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 名马南邨。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 总编辑、社长,主要著作有《中国 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 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 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 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 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 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 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 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 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 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 一篇驳论文。
2、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局限、一个很大 的束缚 ,婚姻 无疑又 加了一 把大锁 。
3、几乎所有的欲望,都不会觉知到自 己的罪 恶。欲 望,它 的触角 永远都 是向外 的,它 对于自 己从来 都是无 知的。

《不求甚解》ppt课件(21页)

《不求甚解》ppt课件(21页)

,后者
能力拓展:
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 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 独特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 悟。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 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试一 试,自拟一条法有哪些?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晋 陶渊明 的 1、“不求甚解”一语,出自 (朝代) 《 五柳先生传 》 。原 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死抠字眼儿 意 , 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属褒义 。今多指
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浅尝辄止 含贬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 的论述,提倡读书要 。
谈论读书的 2、《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在内容 上有相似之处,都是 ; 立论 驳论 但在写法上是不同的,前者是 是 。
• 一.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一、简介驳论文的知识
驳论

立论
• 二.什么叫驳论文 • 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 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 •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 三.批驳的方法 • ⑴直接批驳 • ①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 例:《不求甚解》“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 的”,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 • ②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 点的荒谬性。 •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 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 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 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 人。
疑难共探讨
• 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 方法?
• 道家与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 书方法也不同。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 谨、精细,道家对待读书,讲究意会, 以陶渊明说得最为准确,这就成为儒家 批评的目标。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拓展提高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 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 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 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 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 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有好处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论证思路,思考下列问题。 驳论文的一般论证思路
摆敌论
驳敌论
1.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不求甚 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 的观点是什么?
整体感知
批驳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 的。 作者的观点: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 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整体感知
豁然贯通(huò)2.文学常识填空。(1)培根,______国哲学家、______家,
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2)马南邨,原名__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英文选自杂文集《_作___________》。随笔 新工具论 邓拓
燕山夜话
当堂检测
3.下列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A.科学工作者们在会议上
深入探究
研读课文 深入思考
深入探究
1.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深入探究
2. “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 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毛泽东圈点《水浒传》等 。
寻 读 法
• 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 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 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 作品的精华处细细琢磨, 品位。
析读法
• 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对词、句子、修辞、 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 品析。这种读书法有研 究性质。
反馈训练:语段阅读
《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 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 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 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 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 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 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读 法
•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 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 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
如《春》的语言美;《故乡的榕树》 的人情美
助 读 法
• 就是利用书、报、光盘、磁带上 的精美的文章来帮助我们阅读理 解作品的一种方法,如配乐诗,
电视散文等。
摘读法、圈点法
• 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 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 • 包括笔记摘录,电脑下载, 圈点划线、评注等。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而“ 亮三 独人 观务 其于 大精 略熟 ”, 。 公诸 威葛 等亮 一与 道徐 游庶 学、 读石 书广 ,元 、 孟
诸葛亮的读书观:
观其大略同样需 要认真读书,只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 不因小失大。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平平读:平心静气的读 意思:不懂处暂且放过, 不因小失大。
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 在字句上花费太大的工夫。现多指 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现代汉语词典》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 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 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 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浅尝辄止,含贬义。
4、本节文字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作业:
一、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 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表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老师寄语
最后,我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 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 她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宋集镇一中
学习目标
•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 2.学习针对对方错误展开反驳的 方法。 • 3.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 4.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 的读书方法。
书中找 书中画 小组
碰火花
讨论
1.你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含 义?
2.对方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
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论证思路分析
• 首先,否决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 不好的”观点。 • 然后,2—4段,分析作者眼中的古人读书 的正确态度 • 接着,5—8段,先是举例论证了正确的读 书态度,然后对不求甚解做出了诠释 • 最后作出总结,说明读书重在会意,重要 的书读不懂就要反复读。
陶渊明的读书观:
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1、虚心,别骄傲自负 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知识点回顾


议论文按照论证方式,分为( )和 ( ) 立论 驳论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 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常见的驳论方法 • 看论点本身有没有破绽——驳论点 • • 看支撑论点的论据有没有破绽 • ——驳论据
• 看论据推导论点的论证过程有没有破绽——驳论证
驳论文
2、对方的观点:树靶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作者的观点:
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摆出批驳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介绍出处并析其义,然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 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反面否定,又正面引用语录佐证;
第七至八段 第九段
强调书要反复阅读
举例论证
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引用论证
陆象山语录
归纳总结
本文先树靶子,将所要反 驳的观点摆出来,然后追根溯 源,从对渊明“不求甚解”的 原意的分析谈起,阐述了自己 对不求甚解的理解,提出了对 方观点的偏失。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老师寄语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蝶恋花》 原意:“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瑟的秋 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 经浮云过世 。
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 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老师寄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原意: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
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 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
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
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 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 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 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读书态度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1、虚心 2、活读 3、多读 4、勤读
4、作者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呢?
段落划分 论证方法
第一段 第二至四段 第五至六段 树靶 道理论证
论证内容
摆出要批驳的观点 分析“不求甚解” 的真正含义 读书的要诀在于 虚心、多读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结论
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读课文 总结各段段意
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 第二段:甚解”的意思。
第一段: 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 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 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

事例论证
引用论证
课堂反馈
•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如何读书的呢?
• 学习了本文之后,是否对你在读书方法上 有所启发呢?结合本课所学,以及你自己 的阅读经验,说一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 读书?
几种读书方法
• 1、品读法 • 2、摘读法 • 3、圈点法 • 4、析读法 • 5、寻读法 • 6、助读法

《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
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 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 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 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 邓拓 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 ( 1912-1966 ) 福 建 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闽侯(今福州)人
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分析。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 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 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我们今天学习一篇驳论文,看作 者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 如何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的?
马南邨
• 1.生字 • 2.作者 • 3.背景
劝诫(

jiè)
王粲(
càn

曲(


狂妄( wànɡ ) 要jué( 诀 )
huò( 死kōu(

)然贯通

)
作家作品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 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
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 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 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 也始终不后悔。老师寄语“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原意: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 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 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