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专篇(总)

合集下载

居住绿色建筑专篇

居住绿色建筑专篇

附件1-2 烟台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T14-082-2012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14-037-2012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0.《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1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18.《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1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1.《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2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2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2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2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0027.《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28.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建设地点: , 用地面积: ㎡2. 项目建筑面积: ㎡,其中地上: ㎡,地下: ㎡3. 其它指标: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 一星□ 二星□ 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3. 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4. 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5. 应说明本项目住区建筑布局在保证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4 绿建和节能专篇

4 绿建和节能专篇

发展的警钟。如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城市与建筑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改造的最大场所,整个建筑行业以及建筑的运行使用消耗了30%以 上的能源,制造了大量垃圾,并导致了主要的CO2排放。 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它提倡最大限 度地节约与有效利用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 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以及对整体环境效益来看,有着优异的表现。绿色建筑在中国兴起,是我国建立创新 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 本项目住宅部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计算分析优化设计改进性能,利用高性能绿色环保材料与设备,适当的功能与系统 创新,实现建筑与环境相协调,达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 自己的贡献。 二、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1)高效空调
本项目空调系统建议采用高效节能的分体空调,当负荷发生变化时,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调节 流量,大幅度降低输送系统能耗。 2)节能电梯 本项目建议采用智能型节能电梯。指定电梯要到达的楼层,等用户走到电梯处时,电梯已经 打开门等业主进入,直接把用户送到指定楼层。节省了工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
6、绿色照明 选用高性能绿色照明灯具及配套设备,实现照明功率达到《建筑照明设计规范》规定设计目标值。 7、节水设计 1)非传统水源利用 收集屋面雨水减少排入市政管网的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将处理后的雨水与中水用于绿化、 道路浇洒、洗车。 2)节水设备 随着节水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中采用节水器具已是强制性规定,本项目对器具的节水性能质量要求更为 严格。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xxxxxx绿色建筑专篇xxxxxx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可上人屋面绿化比例≥30%;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50%,透水地面面积比例≥55%,下凹式绿地率≥50%。

1 节地与室外环境1.1 建设场地本项目位xxxxx,建设场地不破坏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农田、森林。

1.2 场地内危险源建设场地无洪灾、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 光污染学校建筑外立面无玻璃幕墙,采用仿石漆涂料,不会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日照要求。

1.4 污染源场地内无污染源。

1.5 施工保护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施工噪音,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工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6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xxxxx南部,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7 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8 空间绿化设计对教室、实验室、会堂及食堂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其余开敞式走廊及图书室设置垂直绿化设计。

1.9 绿化物种控制绿化物种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式绿化;1.10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报告厅地下空间设计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减少地面停车,最大限度提供地面绿化面积。

1.11 透水地面设计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设计。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出两侧绿化地面并不设路缘石,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55%。

运动操场采用天然草皮设置草坪,球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

2节能与能源利用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_96—2010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

绿建专篇(总)

绿建专篇(总)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1.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规范及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J67-20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10.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15.湖北省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技术条件(试行)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项目基本概况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由2层地下室,23层办公楼组成,建筑分类均为一类,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地下主要为配套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1-23为办公用房,采用分体空调。

经济技术指标:规划净用地面积13773.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119.7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383.3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5736.43平方米其中:消防控制室73.22平方米物业用房153.43平方米建筑密度16.69%容积率 3.32绿地率35%停车位376辆其中:地面停车193辆地下停车183辆项目位置: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绿建专篇

绿建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编制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试行)4《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二、绿色建筑实施目标和指标1 绿色建筑星级标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及《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9]109号),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措施进行了判定,由此提出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级为一星级的目标。

2 绿色技术专项指标参考《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试行)》及相关绿色建筑标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城市规划和政府有关管理规定等提出预期达到的绿色技术专项指标(如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绿地率、透水地面率、采光系数等)。

三、绿色建筑技术方案本项目以因地制宜、被动技术优先、主动技术与被动技术相结合、集成高效为基本原则,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技术方案,确保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

具体可参考以下项目进行设计,如有不可实现的项目,在满足所有控制项的情况下应增加相应的项目代替。

1、节地与室外环境(1)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本建筑对周边建筑居住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青海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 1340-2015)。

二、设计标准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

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满足)(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满足)(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满足)(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满足)2、评分项(1)土地利用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 分)B、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7 分)(2)室外环境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3 分)B、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3 分)C、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1)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10。

《建筑外门窗气窗、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12.《关于印发<中山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2012】39号)13.《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项目用地面积:__21249.2__m2。

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__120815__ m2,地下:__28848_ m2,计入容积率面积:__120815_ m2,容积率:___5。

69____。

4.是否有旧建筑:有□无☑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二星B□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三星□关键绿色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数值备注1建筑节能率%5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03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64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0各专业技术措施1 规划、建筑和园林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图号: 1 /J2 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图号: 2 /G3 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图号: 3 /S4 电气、智能化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图号: 4 /D5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图号: 5 /K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

建筑专业绿建专篇公建北京

建筑专业绿建专篇公建北京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注:应根据绿建集成表所选得分项目对应增减说明条目内容本建筑绿色建筑目标为星级绿色建筑..设计依据为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5..1、本项目位于;原主要用途为;原地形为;规划用地性质为 ..本项目中有or无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保护要求为;保护措施为..控制项4.1.1..2、本项目场地自然条件为;有or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潜在威胁.. 控制项4.1.2..3、本项目固体废弃物垃圾种类为;收集方式为..注:医院、化学实验室等生物安全灭活等需特别说明控制项4.1.3..4、本项目中建筑单体之间的间距以及与周边临近建筑的间距、周边建筑的性质;均满足日照标准;且没有使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条件低于日照标准的要求..见总平面图纸..控制项4.1.4..5、本项目属于类建筑;总用地面积为;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容积率为..注:建筑分类分为“办公科研、商业金融、综合体类”和“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体育、交通、民政类”等评分项4.2.1总分:17分..建议最低分:13分;办公科研、商业金融、综合体类容积率0.8-1.5:5分;1.5-2.0:9分;2.0-3.5:13分;3.5以上17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体育、交通、民政类容积率0.5-0.8:5分;0.8-1.2:9分;1.2-1.5:13分;1.5以上:17分6、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绿地面积为;绿地率为..符合规划指标要求2分;达到规划指标的110%:5分;120%:7分..见总平面图纸指标..绿地是or不对外开放2分;如对外开放;开放区域为;开放时间为;管理方式为..评分项4.2.2..总分:9分..建议最低分:2分7、本项目地下建筑面积为;功能为;建筑基底面积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总用地面积为..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基底面积的比率Rb= %;Rb达到70%得3分;Rb达到100%且Rp小于70%得5分;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Rp= %..Rb达到200%且Rp小于70%得5分评分项4.2.3总分:7分..建议最低分:5分..8、本项目有or无玻璃幕墙;对玻璃幕墙的要求见设计说明;且符合玻璃幕墙光热性能GB/T 18091的规定;1分可见光反射比为不得大于0.2..1分评分项4.2.4总分4分;建议最低分4分;内含电气专业2分..如无玻璃幕墙、无夜景照明项目;直接得2+2分9、本项目场地周边噪声情况及噪声预测值为..昼间不大于dBA ;夜间不大于dBA ..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要求..应使用环境影响报告中对场地噪声的预测值;3分本项目场地周围主要噪声来源为..采用的隔声降噪措施为位置及形式见总平面图..2分评分项4.2.5总分5分;建议最低分0分如需得第二款的2分;场地中如采用了隔声降噪措施;应提供相关图纸;能够表达出隔声降噪措施的位置、形式等..不包含市政建设的绿化、声屏障及路面降噪等用地范围以外的隔声防噪设施10、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本项目场地内人行活动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为应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2分;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为不大于5Pa;1分;单栋建筑可直接得1分..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行活动区域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2分;%应大于50%的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1分..详见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评分项4.2.6 总分6分;建议最低分0分11、本项目建筑总平面图中;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步道、游憩场、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设有乔木、花架、遮阳棚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为%..10%:1分;20% :2分场地中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机动车道;路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材料为;面积比为%;或设有行道树的机动车道比例为%..超过70%得1分地面停车位%有遮荫设施..超过70%得1分除绿化屋面和表面没有太阳能板的建筑屋面外;建筑屋面材料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材料为;面积比为%..达到75%得2分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大于0.4的屋面面积为㎡、除绿化、设备以外的屋面总面积为㎡..详见总平面图、景观总平面图、室外遮荫面积比例计算书..评分项4.2.7总分6分;建议最低分3分如第1、2条得分;景观方案总平面图应标明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机动车道、机动车停车位遮荫措施及位置;并提供夏季模拟日照分析图、室外遮荫面积比例计算书材料反射比可参考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中附录D;表D.0.512、本项目场地周边设有多种公共交通设施;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为m;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为m;不大于500m得1分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为m;不大于800m得1分到达自行车租赁站或室外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的步行距离为m;不大于500m得1分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500m范围内的公共交通站点有;站点停靠的公交、轨道、共享单车线路有..3条以上得2分见公共交通示意图..本项目设有与公共交通连通的专用通道;得2分见总平面图..评分项4.2.8总分7分;建议最低分2分13、本项目场地内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规定;人行道、室外活动场地、停车场、建筑出入口的无障碍系统以及场地内外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衔接见总平面图纸;场地内主要道路、广场的竖向标高;有高差处的无障碍设施的做法见建筑总平面竖向设计图..评分项4.2.9总分3分;建议最低分3分室外景观竖向设计平面图应标明室外人行道、室外活动场地等主要活动广场的竖向标高、有高差处应表示出无障碍设施的做法14、1 本项目场地内设有自行车库;且室外采取遮阳防雨设施..3分2①机动车停车是or否采用地下方式;②是or否采用机械停车库、停车楼等方式;③是or 否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置比例是or否满足规划配建指标要求;④地面停车位是or否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⑤是or否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如果采用;拟错时停车的区域为;错时停车的时间为、出入口在和管理方式为..以上5条满足3项得2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4分地面停车场或地下车库位置、车位、自行车库/棚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位置见总平面图;自行车库位于、机动车停车场库停车数量为..评分项4.2.10总分7分;建议最低分3分15、1本项目是or否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共服务功能为;2共享的配套设施为..3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为、4向居民开放的室外活动场地为;开放的时间为、管理方式为..以上4条满足2项得3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6分公共建筑场地免费开放的区域及进出路线见总平面图..评分项4.2.11总分6分;建议最低分3分16、本项目场地结合现状地形地貌;没有进行过度的地形改造;1分是or否保留和利用了原有场地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等自然资源;位置和范围见总平面图..1分评分项4.2.12总分3分;建议最低分2分有不参评项1分17、本工程下凹绿地占绿地面积比例为%..达到50%得1分;达到65%得2分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2分详见总平面图纸及雨水设计与利用专项说明..评分项4.2.13总分8分;建议最低分4分;还有4分水专业内容18、本项目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种植区域及覆土深度见总平面图;排水做法见材料做法表;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均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景观设计应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3分本项目是or否采用了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做法为..屋顶绿化面积总面积为;屋顶可绿化总面积为;屋顶绿化占可绿化屋面的面积的比例为%;达到30%得2分;50%得3分垂直绿化外墙绿化面积为;10米以下外墙总面积为;垂直绿化占10米以下外墙面积的比例为%;达到5%得1分垂直绿化位置详立面图;屋顶绿化位置详总平面图..屋顶绿化的范围及可绿化屋面的范围见屋顶平面..评分项4.2.15总分7分;建议最低分3分如公共建筑的屋顶没有可绿化面积或可绿化面积不大于30平米;有可不参评项3分..可绿化屋顶面积不包括设备、遮阳构架、轻质屋面、大于15度的坡屋面、走道的交通面积、电气用房等顶层有特殊防水工艺要求的屋面面积1、本项目建筑体形系数、各朝向窗墙比;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限值的要求..各朝向窗墙比为..见节能说明和节能计算书..评分项5.2.1总分6分;建议最低分6分;各朝向窗墙比均小于0.5;直接得6分2、本项目为甲or乙or丙类..甲类和乙类建筑每个单一立面透光部位的外窗、玻璃幕墙均设可开启扇..各朝向外窗或透明幕墙的有效通风面积与所在立面窗面积的比值不小于%不小于5%得4分;不小于8%得6分丙类建筑可开启窗扇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小于所在立面窗面积的%不小于30%得4分;不小于40%得6分..外窗开启位置及开启方式详立面图..评分项5.2.2总分6分;建议最低分4分3、本项目为乙类公建;节能设计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15的所有要求..10分如为甲类公建;其屋面、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单一立面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的传热系数K和透光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SHGC比标准要求的数值低%..低3%得3分;每低1%多得1分如为丙类公建:建筑屋面、外墙包括非透光玻璃幕墙、立面透光部位、屋面透光部位的传热系数K比标准要求的数值均降低%..低3%得3分;每低1%多得1分评分项5.2.3总分10分;建议最低分乙类10分;甲丙类3分4、本项目采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应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并设置自动控制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运行的感应传感器;当2台及以上的电梯集中布置时;其控制系统应具备按程序集中调控和群控的功能..评分项5.2.4总分3分;建议最低分3分对于不设电梯、扶梯的建筑本条不参评..仅有一台电梯的建筑;本条中节能控制措施不参评减3分1、本项目未采用国家和北京市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控制项7.1.12、本项目女儿墙高;有or无大量非功能性的装饰性构件..如有;公共建筑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不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0.5%;见纯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单栋建筑总造价比例计算书..控制项7.1.3注:没有功能作用的纯装饰性构件应用;归纳为如下几种常见情况: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各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2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3女儿墙以及外幕墙高度超过标准最低要求2倍以上..3、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全部采用预拌砂浆..控制项7.1.44、本项目装修一体化设计的部位为公共部位or所有部位..公共部位得5分;所有部位得8分见装修平面图、室内主要空间效果图..评分项7.2.3总分8分;建议最低分5分5、本项目各部位隔断墙的做法为;可重复使用隔断墙的设计使用比例为%..达到30%得3分;达到50%得4分;达到80%得6分注: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实际采用的可重复使用隔断墙围合的建筑面积/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面积x100%可重复使用隔断墙的房间的范围及位置详建筑平面图..评分项7.2.4总分6分;建议最低分3分主要针对办公楼、商店等具有可变换功能空间的建筑类型;居住建筑、旅馆、教学楼、医院等功能较固定的建筑不参评6分如果7.2.3得分;即采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且土建施工图中未表示或未完整表示可重复使用隔断墙的;需在装修图纸中明确表达可重复使用隔断墙的设置情况6、本项目为旅馆建筑;卫生间采用精装修整体化设计和施工;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的比例为..30%得1分;50%得2分;100%得3分评分项7.2.6总分6分;旅馆参评3分;建议最低分3分体化定型设计图评分项不参评;减8分..7、本项目室外装饰材料采用..为免装饰、免抹灰面层的做法2分;采用耐久性好、节约资源或易维护的装饰装修材料为2分建议:外墙采用水性氟涂料或耐候性相当的涂料、采用厚度小于6mm的薄型陶瓷砖板、复合金属装饰板材、石材采用小于10mm的薄型或复合板、玻璃幕墙采用耐候性优于相关标准要求的结构密封;见材料做法表和平面图;采用易维护的技术措施为建议:水暖管线不破坏装饰面层的设计、顶层所有设备以悬空结构支撑、合理设计外立面清洁设施条件2分..评分项总分6分;建议最低分2分如果7.2.3得分;即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装修图设计说明及材料做法中应写明室内选用的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材料8、本项目采用一or二种以上现行推广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每种产品的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为..一种且30%得6分;50%得10分;两种及以上且每种达到30%得10分见材料做法表及使用的推广材料及制品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的计算书及证明材料..评分项总分10分;建议最低分6分北京市推广、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名录北京市绿色建筑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中比较容易采用的材料有:种植屋面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技术、高性能隔热铝合金窗系统60/65/70系列、SPR1超细无机纤维等1、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50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低限要求或二级要求;控制项8.1.12、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门窗的空气隔声性能;及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控制项8.1.23、本项目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罩、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等均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外窗外侧四周墙面进行保温处理..见墙身详图..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变型缝内填满保温材料或采取保温措施..控制项8.1.54、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允许室内背景噪声级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50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or高要求标准限值..满足平均值得3分;满足高标准限值得6分;见列表及室内噪声分析报告..评分项8.2.1总分6分;建议最低分3分室内允许噪声级表5、本项目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or高要求标准限值..平均值得3分;高标准得5分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or高要求标准限值..平均值得3分;高标准得5分评分项8.2.2总分10分;建议最低分3分主要构件隔声性能表6、本项目建筑平面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噪声敏感的房间远离室内外噪声源;配电房、水泵房、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的位置未放在住宅或重要房间的正下方或正上方..1分见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设备机房墙面及天花采用了吸声、隔声功能的饰面材料..见材料做法表..1分对于宾馆、公寓、医院病房、疗养院、福利院、宿舍楼等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采用同层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为%;不小于50%..2分评分项8.2.3总分4分;建议最低分2分..此条还有水专业分7、本项目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见声学设计专项报告..评分项8.2.4总分3分;建议最低分0分8、本项目在规定的使用区域;主要功能房间都能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没有构筑物或周边建筑物造成明显视线干扰..见总平面图及建筑平面图..评分项8.2.5总分3分;建议最低分3分..影剧院、机房、手术部等不具有良好视野的特殊功能房间不参评;减3分9、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要求..面积比例达到%..60%得4分;每提高5%加1分;70%及以上8分见室内天然采光模拟报告或采光计算书及建筑平面图..评分项8.2.6总分8分;建议最低分4分..影剧院、机房、手术部等不具有良好视野的特殊功能房间不参评;减8分10、本项目①主要功能房间控制眩光的措施采用;6分②内区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要求的面积比例应达到%;达到60%得4分③地下空间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应达到5%1分;每提高5%多得1分;20%及以上得4分..见建筑平面图、室内天然采光模拟报告..评分项8.2.7总分14;建议最低分6分..如无内区距外墙5米以内区域②得4分;如无地下室③得4分11、本项目有阳光直射的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的面积为;其中有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部位面积为;占有阳光直射的透明围护结构的面积比例为%;25%得6分;35%得9分;50%得12分设可调遮阳措施的范围见立面图;形式及安装位置见外墙详图;评分项8.2.8总分12分;建议最低分0分可调遮阳措施包括活动外遮阳设施、永久设施中空玻璃夹层智能内遮阳、固定外遮阳加内部高反射率可调节遮阳等12、本项目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达到60%得6分;每提高5%多加1分;80%及以上得10分见自然通风模拟报告..外窗可开启部位及方式详立面图..评分项8.2.10总分10分;建议最低分0分评分项不参评;减3分..。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短缺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绿色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采用先进的隔热材料、合理的建筑朝向和窗墙比设计,减少建筑物在冬季的热量散失和夏季的热量吸收,从而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源需求。

太阳能光伏板的应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部分能源供应。

地源热泵系统则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实现高效的供暖和制冷。

在水资源的节约方面,绿色建筑也有出色的表现。

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用途。

高效的节水器具,如低流量水龙头和马桶,能够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显著减少用水量。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

优先选用本地生产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不仅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压力。

例如,使用再生钢材、木材纤维板等材料,既环保又经济。

室内环境质量对于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绿色建筑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装修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合理的采光设计,让自然光线充分进入室内,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同时也能提升人们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绿色建筑还注重土地的合理利用。

通过紧凑的建筑布局和高效的空间规划,减少土地的浪费。

在城市中,建设高层和多层建筑,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建筑面积。

在郊区,结合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好处。

从环境角度看,它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保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地球。

对于社会而言,绿色建筑提供了更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学校建筑绿色建筑专篇完整版

学校建筑绿色建筑专篇完整版

学校建筑绿色建筑专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方兴地产
学校建筑设计任务书
绿色建筑专篇
(以绿建三星为标准模板)
目录
学校建筑设计任务书绿色建筑专篇
(以绿建三星为标准模板)
(注:本专篇为学校类建筑设计任务书的一部分,在项目有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时候与任务书配合使用。


项目名称:xxxxx学校项目
星级评定:★★★设计标识
审核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细则(公共建筑)
要求:以下内容转设计单位各专业落实
一、评估基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等级项数(公共住建筑)要求见下表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二、技术体系选择
注意:标准条文编号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对应编号。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室内环境质量
6.运营管理
目需要进行增减。

达标“√”,不达标“×”,运营阶段参评项(设计阶段不参评)“—”,不参评“〇”,不明确“?”。

4 绿建和节能专篇

4 绿建和节能专篇

h
3
中水工程设计
水源: 整个小区的中水水源为自建污水处理站,小区全部排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 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18920-2002)中绿化标准,其中部分水再经深度 处理达到中水冲厕水质要求,供本小区使用。采用中水为灌溉水源时不应采用喷灌方式, 而应采用微喷灌、滴灌等。 设计原则: (1)严格遵照国家及地区环保部门有关法律、法规和水资源回用的相关政策。 (2)采用适宜的处理工艺,最大程度的发挥本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 (3)中水回用工艺力求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操作简单、高效节能、在确保污水 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 (4)妥善处理、处置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5)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护维修简便的水处理专用设备

h
4
4)室内污染物控制技术 通过选用绿色建材、优化建筑设计控制污染源等多种措施,并通过模拟分析,控制室内污染物。
8、节材设计 1)绿色建材
项目室内墙体、天花、地面以及各类装饰性材料优先选用通过绿色建材。 2)可再利用材料
可再利用材料包括从旧建筑拆除的材料以及从其他场所回收的旧建筑材料,或者材料自身就是可再利用材料。包 括砌块、砖石、管道、板材、木地板、木制品(门窗)、钢材、钢筋、部分装饰材料等。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在保证 建筑品质同时,尽量采用。
4、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通过维护结构的节能优化设计,使得围护结构节能达到绿建标准。
5、空调和设备系统节能 1)高效空调
本项目空调系统建议采用高效节能的分体空调,当负荷发生变化时,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调节流量,大幅 度降低输送系统能耗。 2)节能电梯
本项目建议采用智能型节能电梯。指定电梯要到达的楼层,等用户走到电梯处时,电梯已经打开门等业 主进入,直接把用户送到指定楼层。节省了工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

2023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参考版

2023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参考版

2023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参考版2024年,全球绿色建筑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在民用建筑方面,绿色建筑不仅在建筑材料、能源利用和室内环境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还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本文将对2024年民用建筑领域的绿色建筑进行汇总和说明。

首先,建筑材料方面,绿色建筑在2024年取得了许多突破。

绿色建筑倡导使用可再生和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2024年,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使用环保砖、复合木材等可再生材料,并且注重降低建筑材料的含碳量。

此外,为了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很多建筑项目开始采用新型的隔热材料和节能材料,例如外墙保温材料、节能玻璃等。

其次,能源利用方面,绿色建筑在2024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绿色建筑注重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024年,许多民用建筑项目开始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给建筑所需的电力。

此外,还有一些建筑项目开始利用地热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实现绿色能源的利用。

对于能源的有效利用,绿色建筑注重建筑的隔热、通风和供暖系统的设计,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再次,室内环境方面,绿色建筑在2024年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空气质量的提高,以及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024年,很多建筑项目开始采用低甲醛、无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环保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此外,绿色建筑还注重室内采光和照明系统的设计,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最后,社会责任方面,绿色建筑在2024年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绿色建筑注重建筑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环境保护。

2024年,绿色建筑项目开始注重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绿色建筑还注重建筑项目的社会效益,例如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和社区服务设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2024年民用建筑领域的绿色建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WORD版(方案阶段--上海版)

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WORD版(方案阶段--上海版)

***项目方案阶段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基于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编制)一、设计依据: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201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1.5、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1.6、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二、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分析;2.1.项目特点及基础条件:结合规划方案描述项目特点(如区位及地理条件、场地类型、建筑功能、建筑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描述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保护建筑、文物古迹、古树苗木及绿化景观等)、可转化利用的天然资源(如光能、风能、地热、天然水系等)、可利用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城市公共交通、市政配套)。

2. 2、项目绿建要求:按照当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意见,有关法规、及控修规的要求描述项目绿建要求。

三、拟在本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四、本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节资高效、舒适健康”的技术策略,集成成熟适用先进技术,对项目实施技术策划与预评估,本项目拟按照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如下:五、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评估:六、基于项目基本概况,结合以上绿色建筑技术策略,按照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相七、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一)建筑专业:(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1、场地规划:总体规划建筑容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选址意见书等的意见及要求。

总平面布局避免污染排放物的建筑或场所为对环境正常使用产生影。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青海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 1340-2015)。

二、设计标准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

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满足)(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满足)(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满足)(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满足)2、评分项(1)土地利用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 分)B、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7 分)(2)室外环境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3 分)B、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3 分)C、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1.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规范及标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J67-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9.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
10.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
15.湖北省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技术条件(试行)
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2.项目基本概况
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由2层地下室,23层办公楼组成,建筑分类均为一类,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地下主要为配套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1-23为办公用房,采用分体空调。

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位置: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如下图:
3.日照分析
本项目日照分析采用天正8.5日照分析软件,
分析地点:武汉市
分析时间:大寒日,8时至16时
时间精度:1分钟,即日照分析系统每1分钟分析1次
计算结论:
1.本项目拟建建筑底层满窗日照满足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的要求,符合国家日照标准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2.本项目拟建建筑对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原满足满窗日照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的,依然满足国家日照标准的相关规定。

原不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不造成新的不良影响。

4.绿色建筑认定条件及措施
一、建筑专业
序号认定内容认定要点
二、结构专业
三、给水排水专业
四、暖通专业
五、建筑电气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