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最新一年级上 数学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最新一年级上 数学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2fd06fad6195f312ba64a.png)
本单元教材贯穿着10以内数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童趣,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的提高与数感的发展。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这些内容安排在6个情境活动之中。
“快乐的家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直观的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则是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下一单元学习“比较”打基础。
其主要知识点:1. 10以内数的认识。
2. 1~10各数的书写。
3. 0的认识和书写。
4. 认识“同样多”“多”“少”。
5. 认识“>”“=”“<”,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习本单元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虽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的数的概念,但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
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将对数的直观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1.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具体含义。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开展数数活动。
4.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数一数教室内的物品的数量,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f155de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4.png)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和学生一起入门小学数学教材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创造性方面的培养。
记得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第一节课我成功了,也让孩子们记住了我。
后来,我便尝试着将生活中孩子关心、熟悉的现象改编成数学题,对题目进行故事包装,即把一个很普通的题目,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把它包装起来,让孩子觉得有趣,有意思。
如:对于9的分与合,出这样一道题:有9个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打扫卫生,如果你是组长,你准备怎样分?有多少种分法?这样比单纯说9可以分成1和8,9可以分成2和7等,要有趣得多,孩子们才会觉得有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不仅喜欢上了数学课,更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最关键的是他们喜欢并习惯了我为他们编故事。
然而,每一节课都用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入门”,对于我这个不是很擅长讲故事的男教师来说,似乎并不现实。
一些孩子在没有故事的课堂上,则表现为:有的无精打采,有的摆弄着手中的文具,有的默默的注视着我……看着他们那“无辜”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老师,您给我讲一个故事吧,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思考着: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有一天,孩子们下课后,争先恐后地冲向操场玩耍、做游戏,而下一节课刚好是活动课,我便恍然大悟。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在玩中获得知识。
后面的章节,我开始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穿插在故事中,又让课堂开始“活”了起来。
北师大版 一上数学教学反思 单元一生活中的数
![北师大版 一上数学教学反思 单元一生活中的数](https://img.taocdn.com/s3/m/5eb98c6a58fafab069dc02ae.png)
单元一: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反思《可爱的校园》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小学校门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对1~10各数在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故事情境导入“动物学校也开学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然后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是有趣的,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看到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也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
在观察情境图时,我先是让学生自由去观察,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有序观察,教会观察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思维得到了发散和提高。
在课的最后,我从教学情境中回到了孩子身边——小操场上,学生们兴奋极了,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到处去寻找数学问题,使孩子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也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这节课孩子学得很愉悦,在活动中完成了认数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1.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快乐的家园”和“小小足球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情境,可以说是每个学生都看见过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我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创设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情境,一开课,我就创设猜谜语情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这样,不但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还吸引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借助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的素材和机会。
在“夸夸美丽的家园”时,让学生有意识观察: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哪些东西的个数是“1”?“如何让这些刚入学的孩子学会观察与数学学习有关的问题”,做了比较好的尝试。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66266c3b3567ec102d8a58.png)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这一单元,使学生们又一次接触了数的知识。
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这是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
因此只有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这样才会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同时,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单元安排了四课内容:数铅笔,数豆子,动物餐厅,小小养殖场及一个练习。
先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中,接触到大于20而小于100的数,同时,复习20以内数的知识。
进一步会读,会认,会写100以内的数,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在实际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再通过实际的事物来巩固对数的认读,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然后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材设计了“数铅笔”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教学中还可以设计数其他实物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生活经验,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部分学生对于大于20的数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使得他们在理解100以内的数时感到抽象。
因此,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数数。
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要是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数要予以鼓励。
“数豆子”一课首先通过估计一把豆子的颗数引入估计活动,然后通过验证估计结果,引入数的写法。
这样不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培养学生有根据的进行估计。
学生原有的数感与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学生数感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有意识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
在“动物餐厅”里,通过猴子和小狗拿盘子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04edc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e.png)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1学习了《生活中的数》使学生们又一次接触了数的知识。
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这是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
因此只有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这样才会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同时,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单元安排了四课内容:数铅笔,数豆子,动物餐厅,小小养殖场及一个练习。
先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中,接触到大于20而小于100的数,同时,复习20以内数的知识。
进一步会读,会认,会写100以内的数,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在实际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再通过实际的事物来巩固对数的认读,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然后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材设计了“数铅笔”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教学中还可以设计数其他实物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生活经验,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部分学生对于大于20的数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使得他们在理解100以内的数时感到抽象。
因此,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数数。
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要是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数要予以鼓励。
“数豆子”一课首先通过估计一把豆子的颗数引入估计活动,然后通过验证估计结果,引入数的写法。
这样不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培养学生有根据的进行估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北师大版(含答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北师大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a6896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8.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北师大版 (含答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认识数字0~10,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能够进行数的排列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认识数字0~10,理解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排列和比较。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数字0~10,掌握数的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数字。
2. 认识数字0: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理解数字0的意义。
3. 认识数字1~10: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掌握数的顺序。
4. 数的排列和比较:用小棒进行排列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卡片游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0~10的顺序,数的排列和比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数字0~10。
(2)用小棒进行数的排列和比较。
(3)找出生活中的数字,拍照或者画出来。
2. 答案:(1)数字0~10:0 1 2 3 4 5 6 7 8 9 10(2)数的排列和比较:5 > 3 > 1 > 0(3)生活中的数字:例如,教室里的钟表、书本上的页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0~10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较高,但在数的排列和比较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4ce5c1376baf1ffd4fad7c.png)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一课时快乐的家园【教学内容】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5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一、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3.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4、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二、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5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1.同学们,你能认真地看图,说说2、3、4、5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有了前面的“1表示什么”做基础,这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对于能独立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 小结:2可以表示2只小鸟、2个人;3可以表示3朵白云、3个苹果;4可以表示4朵野花;5可以表示5只鸭子。
这里的每一个数我们都可以像画图形表示1一样,画出自己喜欢的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板书:2、3、4、5。
)2.同学们刚才看图回答问题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好好想想: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可以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用数字来表示一下我们身边的事物吧!小组交流汇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1扇门、2个凳子、5张桌子、3个小朋友等。
3.同学们,抛开情境图,照着刚才那样,谁能说说6、7、8、9、10在我们的生活中各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6只小熊、7朵鲜花、8棵树、9只小鸟、10只蝴蝶……只要合理就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
(板书:6、7、8、9、10。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https://img.taocdn.com/s3/m/9febcb0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d.png)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生活中的数》适用年级:大班学科:数学二、教学目标1.培养大班学生观察、感知和理解生活中的数的能力。
2.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数与数量的认知•数的概念引入:教师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让学生反思生活中的数的存在。
•数的读法和书写: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快速地读、写各种数字。
2. 数的比较与排序•数的比较:教师拿出不同数量的实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数量差异,进行数的比较。
•数的排序:教师提供一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
3. 数的运算•加法概念引入:教师通过物品的添加来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含义。
•加法实践: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并提问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减法概念引入:教师通过移除物品来引入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含义。
•减法实践: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并提问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4. 数的应用•数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应用,如日历上的日期、购物时的价格等。
•情境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故事或图片,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的认知和运算过程。
2.情景模拟法:通过情境故事、图片等形式,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是一堂针对大班学生的数学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并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的运算方面,我通过实物和图片的运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加法和减法,提高了学生对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数的比较和排序的概念理解较容易,能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d7ab4cbbb4cf7ec4afed05c.png)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高台县西街小学周雪玲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
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
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1.从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呈现学生的原认知,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读写法等内容进行自学。
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
正、负数与零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
2.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突出活动的实效性。
教学中,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认识温度计,找出一组相反数据,学生自己尝试着读、写正负数;练习找温度、说含义;得出0的特征以及正负数的含义;认识海平面,加深对0、正负数的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13℃、-3℃;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活动中老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次在关键处设问。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就明显。
3.深挖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https://img.taocdn.com/s3/m/6cea6d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8.png)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并进行简单的运算。
2. 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和数量,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知识。
二、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数量卡片等教具。
2. 学生课前作业练习册。
3. 录制好的生活中数的视频。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生活中数的视频,提示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物品和数字,并让他们数出视频中展示的数字。
2.概念讲解教师将数字卡片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数出数字,并讲解数字的含义和分类。
然后,将数量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对不同物品的数量进行分类并进行比较。
3. 认识指令和计算能力的训练教师将数字卡片和数量卡片混在一起,然后提示学生们将正确的数量卡片与数字卡片匹配。
然后,教师将两个数字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检查答案。
4. 活动时间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找到数字和数量的例子,并与同桌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和指导。
5.总结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知识。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关于“生活中的数字”的,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更好的数字意识。
这种意识对于学生们的生活十分重要,因为数字无处不在。
在这堂课中,我们利用数字卡片和数量卡片等教具进行了实际的计算和比较练习,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到数字,并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同时,我也会加强对生活案例的引导,让学生们能够将数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80a9e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9.png)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这一单元,使同学们又一次接触了数的知识。
事实上,同学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100以内数的知识,这是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
因此只有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这样才会使同学通过大量的感性阅历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同时,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会大大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使他们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本单元安排了四课内容:数铅笔,数豆子,动物餐厅,小小养殖场及一个练习。
先从同学身边的实际情景中,接触到大于20而小于100的数,同时,复习20以内数的知识。
进一步会读,会认,会写100以内的数,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在实际的活动中培育同学的数感,再通过实际的事物来巩固对数的认读,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量。
然后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最末,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能在详细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育同学举一反三的技能。
教材设计了“数铅笔”的活动,使同学经受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教学中还可以设计数其他实物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同学对100以内数的生活阅历,同时使同学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一部分同学对于大于20的数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缺乏肯定的生活阅历,这使得他们在理解100以内的数时感到抽象。
因此,要结合详细材料进行数数。
同学在数数的过程中要是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数要予以鼓舞。
“数豆子”一课首先通过估量一把豆子的颗数引入估量活动,然后通过验证估量结果,引入数的写法。
这样不但激发同学主动探究的欲望,而且培育同学有依据的进行估量。
同学原有的数感与进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同学数感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有意识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同学进行渗透培育。
在“动物餐厅”里,通过猴子和小狗拿盘子的生动画面,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在详细的情景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https://img.taocdn.com/s3/m/326355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d.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的数量及其关系;2.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如数的序数、大小等;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班级中日常使用的物品,如铅笔、桌子、椅子等;2.教辅材料:图片、课件等;3.教具:计数棒、计数卡片、数线等;4.幼儿绘本:《一只小猪的告白》、《小狗数数》等。
教学过程导入与前置知识复习1.让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并问:你们能说出教室中有哪些物品吗?2.引导幼儿讨论每种物品的特点和数量。
引入新知1.引导幼儿观察一只小猪的绘本《一只小猪的告白》,并询问幼儿:你能从故事中发现什么有关数量的东西吗?2.引入概念: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操作探索1.分发计数棒和计数卡片给幼儿,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的指示用计数棒和卡片进行数数操作,例如数出教室中有几把椅子。
2.让幼儿用计数线连接相应数量的物品,以巩固数的概念。
拓展与巩固1.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数字的概念,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幼儿担任领队,其他幼儿听从领队的指示进行计数操作。
2.结合绘本《小狗数数》进行数的游戏,幼儿按照绘本内容进行数的操作,如:兴趣角里有几个球,幼儿数出相应数量的球。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教学以《生活中的数》为主题,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及其关系,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绘本故事及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对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视觉材料等方式加深他们对数的意义的认识。
另外,幼儿园中的教具和教材资源有限,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和环境,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
同时,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科学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思考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感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附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附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https://img.taocdn.com/s3/m/a4052ecbb8f67c1cfbd6b814.png)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个以内的物体或人,在编写上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的特点:结合有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分层次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通过数数、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在数数的活动中,引入书写的活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为后面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1~10各数的认识和书写、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的认识与书写。
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4~6页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重点:理解数的意义,能正确、有序地数数,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和顺序。
难点: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数字卡片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座美丽的小山村,你们想去吗?(想去)乡村的早晨真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教材“快乐的家园”情境图,并板书课题:快乐的家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先和同桌轻声说一说吧。
1.认识“1”。
师:老师刚才看到小朋友们和同桌交流得都很积极,谁能和大家说说“1”表示什么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一个太阳、一个农民、一条小船、一个小朋友、一只小狗、一座房子、一棵树、一筐萝卜、一个萝卜、一群鸭子、一条小路、一条河、一棵小草……)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原来“1”这么神奇,它可以表示一个太阳、一个萝卜这样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筐萝卜、一群鸭子这样的一群物体;可以表示一座房子、一棵树、一条河这样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萝卜、一棵小草这样很小的物体。
(板书:单个物体、一群物体、很大的物体、很小的物体)2.认识“2~5”。
师:我们知道了“1”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物体的数量,那么2、3、4、5等这些数字是不是也能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呢?请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图画。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2)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2)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d8705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b.png)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例1】连一连。
要点提示: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表示,有几个事物就要用几来表示。
解析:可以按照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数图中的事物,有几个事物,就把相应的事物和数字几直尺连线。
如:从上往下数小鸭子的数量,有6个小鸭子,故把小鸭子情景图和数字6直尺连线。
解答:【例2】看图写数。
要点提示:书写时要注意数字的结构,看清数字的起笔和收笔。
解析:先分别数出图中各事物的数量,再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规范地写出相应的数字。
如:南瓜的数量是5,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写出数字5,5就像一个小小的钩子,写的时候要先写一条 带小勾的竖线,再加上一条适当的短横线就可以了。
解答: 5687【例3】数一数,在横线上画同样多的☆。
解析:先分别数出图中各事物的数量,有几个相应的事物,就在 下面的横线上画出相等数量的☆。
如:图中有1个小鸟, 故在下面的横线上画出1个☆,即☆。
解答:☆☆☆☆☆☆☆☆☆☆☆☆☆☆☆ 【例4】数一数,填一填。
解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和,发现有剩余,剩余3个,故多少,即:比多3个,比少3个。
解答:要点提示:看清题目要求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5】说一说,做一做。
解析:(1的数量,有7只小动物,故用数字7来表示。
(2),从左数它排在第3,从右数它排在第5.(3)第几表示有次序的事物中的一个,从左数,第5只小动物是小猪,故把小猪涂上颜色。
(4)几表示事物的多少,图中右边的5只小动物依次是小狗、小兔、小猪、小羊和小牛,故把它们圈起来。
解答: (1)7(2)35【素材积累】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39930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0.png)
《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反思范文篇一:《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反思范文在“生活中的数”的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根据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信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离不开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生日、车牌号、自己所在的年级或班级……”;运用数简明地表示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是用来表示和交流。
学生所交流的信息既有来自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亲身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中的数;还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体育运动中等各种生活经历中感受过、观察过的数,从而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领悟到数字既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序数,还可作为一种符号代码,更有在生活中的其它广泛用处,虽然此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和学习体会,但在本节课中把数字各方面知识加以综合,交织一起展现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应用性,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更能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篇二:《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反思范文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
而且通过这样的讨论,平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也提出问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了。
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因为平等,所以互动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师不配合的现象,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总说“××同学,请认真听讲”,“××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数》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数》精品教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aed1c6964bcf84b8d57bc4.png)
本单元教材贯穿着10以内数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童趣,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的提高与数感的发展。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这些内容安排在6个情境活动之中。
“快乐的家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直观的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则是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下一单元学习“比较”打基础。
其主要知识点:1. 10以内数的认识。
2. 1~10各数的书写。
3. 0的认识和书写。
4. 认识“同样多”“多”“少”。
5. 认识“>”“=”“<”,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习本单元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虽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的数的概念,但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
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将对数的直观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1.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具体含义。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开展数数活动。
4.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数一数教室内的物品的数量,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教材贯穿着10以内数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童趣,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的提高与数感的发展。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这些内容安排在6个情境活动之中。
“快乐的家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直观的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则是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下一单元学习“比较”打基础。
其主要知识点:1. 10以内数的认识。
2. 1~10各数的书写。
3. 0的认识和书写。
4. 认识“同样多”“多”“少”。
5. 认识“>”“=”“<”,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习本单元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虽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的数的概念,但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
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将对数的直观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1.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具体含义。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开展数数活动。
4.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数一数教室内的物品的数量,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1快乐的家园1课时2玩具 1课时3小猫钓鱼 1课时4文具 1课时5快乐的午餐1课时6动物乐园 1课时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第4~5页)1.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渗透对应的思想。
2.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数量,初步体会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个)的含义。
3.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看图理解数“1”。
难点: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课件,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漂亮的图画,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图中有什么?数一数,各有多少?(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学生认真看图后,交流汇报。
(如图中有1座房子、1条小船、1筐萝卜、2只小鸟、2个人、3朵白云、4朵野花、5只鸭子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图中的小朋友跟小狗、小鸭子相处得多么和谐,以后我们也应该这样和小动物做朋友!这幅图中就有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新知识——1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快乐的家园”这一情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可以说每个学生都看到过。
本节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既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又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同时渗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小动物”这一思想品德教育。
1. 说一说“1”可以表示什么。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告诉大家,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1可以表示1个萝卜、1座房子、1个太阳、1只小狗、1筐萝卜、1群小鸭子等。
(组织汇报交流,对于叙述语言通顺完整、回答全面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于观察细心的学生也要加以肯定,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出发点。
)小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可以表示1个萝卜、1座房子、1个太阳、1只小狗等,1可以表示这些单个的个体,当然这些个体可以是很大的,如太阳,也可以是很小的,如1粒芝麻;1还可以表示1个集合或1个群体,如1筐萝卜、1群小朋友等。
你能说说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1辆汽车、1条路、1户人家、1个班、1所学校……)师:为了记录1,我们可以写下来,也可以用一个我们觉得方便好画的图形画下来,如画小棒、圆形、三角形……(板书)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1”的含义,为日后学习分数时认识单位“1”奠定基础。
同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1表示什么,更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发现身边的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2~10各数分别表示什么。
(1)师:同学们,你能认真地看图,说说2、3、4、5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有了前面的“1表示什么”做基础,这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对于能独立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小结:2可以表示2只小鸟、2个人;3可以表示3朵白云、3个苹果;4可以表示4朵野花;5可以表示5只鸭子。
这里的每一个数我们都可以像画图形表示1一样,画出自己喜欢的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板书:2、3、4、5。
)(2)师:同学们刚才看图回答问题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好好想想: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可以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用数字来表示一下我们身边的事物吧!小组交流汇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1扇门、2个凳子、5张桌子、3个小朋友等。
(3)师:同学们,抛开情境图,照着刚才那样,谁能说说6、7、8、9、10在我们的生活中各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6只小熊、7朵鲜花、8棵树、9只小鸟、10只蝴蝶……只要合理就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
(板书:6、7、8、9、10。
)小结:用图形表示数字的时候,我们可以数一个画一个,也可以数完后一次画完。
设计意图:由观察情境图到回想日常生活,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10各数的意义,会用1~10各数表示生活中的物体个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几个和第几个。
(1)出示课件。
(教材第5页“说一说”插图)师:同学们,你们瞧,一排小鸭子游过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学生能数出一共有5只小鸭子。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看这些小鸭子,你最喜欢哪一只?学生可能会说:•我最喜欢最后1只。
•我最喜欢头戴蝴蝶结的那1只。
•我最喜欢第1只。
……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我们吃饭拿筷子的那只手是右手,这边就是右边;不拿筷子的那只手是左手,那一边就是左边。
老师最喜欢从左数第3只(边说边用手指给学生看)。
谁能到前面来指出你最喜欢的那只,再像老师一样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这只是从左数第几只或者说从右数第几只,其他同学认真听。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自己,练习用“从左数第( )只”“从右数第( )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鸭子。
(2)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图中有5只小鸭子”和“从左数第5只小鸭子”中的“5只”和“第5只”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
)师:谁想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说法,只要说对就可以了。
)师小结:我明白了,虽然都是5,但是“5只”和“第5只”的意思不一样,5只表示5只小鸭子,第5只表示的是1只小鸭子在这一组中的顺序。
也就是说5可以表示5只小鸭子,还可以表示第5只小鸭子。
设计意图:数出图中有几只小鸭子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为认识“几”和“第几”积累丰富的经验,在进一步讨论“5只”和“第5只”的实际意义的过程中,了解“几只”和“第几只”的不同含义,使学生知道数字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事物的顺序。
(3)巩固训练。
(教材第6页第3题)课件一:大雁图。
师:同学们快看,空中飞来一排大雁,瞧,它们多遵守纪律,排列得多整齐,谁能数一数有几只大雁?要求我们找出来的是第几只?你是从哪边数的?(有5只大雁,从左数第2只。
)课件二:接力赛图。
师:看!同学们在进行接力比赛,这是几个人一组?手拿接力棒的同学排第几?从哪数的?(有4个人,从前数排第3。
)课件三:小熊图。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有几只小熊?衣服颜色与其他不同的小熊排第几?从哪数的?(有5只小熊,从上数排第4。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同时借助不同的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体会“第几”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数,为以后学习方位打基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呢?1~10可以用来表示生活中的不同事物的数量,这时候我们就说有几个,也就是说数字可以表示我们身边事物的多少;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一组事物中的一个,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说这个事物排第几。
因此,一个数字不仅可以表示多少,还可以表示在一组中的顺序。
你学会了吗?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1. 本节课的教学处处围绕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开,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逐步实现由实物到图形、由图形到数字的抽象思维,使他们看见实物的数量能想到数的符号,看到数的符号能联想到具体的实物。
2. 注意提问的技巧性,缓解教学难度。
如果直接询问学生几和第几的区别,学生比较难回答。
但是结合生活实际询问学生一组中最喜欢的排第几?那么在潜意识中学生已经知道第几就是指一组中的某一个,再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区分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易于学生掌握。
A类1. 圈一圈,凃一涂。
(1)把前面5只小狗圈起来。
(2)把从前面数第2只小狗涂成黑色。
(考查知识点: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能力要求: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2. 看数,画△。
(考查知识点:认识10以内的数;能力要求:认识10以内的数。
)B类根据图意填空。
(1)图中一共有( )名运动员。
(2)( )号和( )号运动员排错了队。
(3)从左数,老虎应该排在第( )位,小猴应该排在第( )位。
(考查知识点:认识10以内的数及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力要求:会数10以内的数,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1)(2)2.B类:(1)10(2)93(3)39教材习题教材第5页“练一练”:1. ○○○○○○○○○○○○2. (2)提示:圈5个小朋友。
3. 有5只大雁,第2只。
有4个人,排第3。
有5只小熊,第4只。
4. 1连“飞机”,2连“小鸟”,3连“铅笔”,4连“风车”,5连“圆圈”,6连“杯子”,7连“五角星”,8连“小鱼”,9连“蜗牛”,10连“雨伞”。
5. 答案不唯一,如:1只猫,5个手指,4个碗……玩具(1~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