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意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聊意境

摘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

审美范畴。意境不仅仅是一种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概念,更是一种美的表达和体验。

意境理论更是中国化的独特的艺术,是无数的前辈的心血,其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

时期。

关键词:意境;意境理论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并对绘画创作长盛积极影响。在诗、词、画、戏曲以及园林等艺术中,借别具一

格的艺术手法熔铸成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统一,深刻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真谛,从

而使审美主体身心超越感性的现象,达到空间化的艺术效果。

在古代文论中,“意境”一词最早见托名为唐王昌龄所作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思也,处身于境,视境

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心,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

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1虽然王昌龄最早提出了意境,但是此意境非彼意境,二则不是同一概念的。但是

这说明古人已经开始研究意境了。

意境不仅仅是一种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概念,更是一种美的表达和体验。任何意境的

表达都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深化认识,对客观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作为前提;无论是苏

轼的《江城子,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还是李煜的《虞美人》

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作

者是不可能体会到这的。如果没有国家的灭亡,李煜也不会有国破家亡的愁苦。正是

有国家灭亡的现实才会有了李煜这样的是人。同样的,当我们读他作品的时候我们也

可以体会的他的思想。我虽然没有国破家亡,但是我读到李煜的诗的时候我们能体会

到那种思想。这就是意境美得体验。

叶朗先生认为:“意境就是在感性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现象中,直接呈现某种形而向上

的意味“,“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世界、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

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觉和领悟。”意境是不会有历史和时间

的限制的,她不因空间而变化,我们可以在两千年的今天体会前人的思想。了解他们

的生活、心情等。所以意境是对人生和事物的感悟。

意境是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他的形成受到先秦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影响,而其发展完善则又受到魏晋以来佛学的影响。唐宋则对意境进行了总结,标志着古代

意境理论的成熟。到明清时期,意境理论进入深入发展时期。王夫之、叶燮、王士祯

等都对意境理论有深入的阐述。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等论著中对意境进行了更

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伴随着意境的产生,已经也慢慢被人们所认可和探讨。意境理论,究其源头来说,可

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庄子》中不仅提出了言于意、意于象的关系,而

且还较早地提出了“境”的概念,如“荣辱之境”“是非之境”等,为已经轮的创立

准备了条件。同时,《周易》的“圣人立象以尽意”也激起了后人对他们的继续讨论

和完善。可见意境论早在先秦就已经被人们发现了,只是人们当时的知识水平还不到,所以只是提出被没有对其解释详细。但是他们确实迈出了第一步。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境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魏晋时期,意境理论开始慢慢

形成和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首先用“境”的概念来对嵇康和阮籍的诗:“隐也者,文外之重之者也。”“叔夜之口口(赠行),嗣序之口口(《咏怀》),境玄思淡,而独得乎优闲;士衡之口口(疏故),彭泽之口口(豪逸),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口口(壮采)。“2说他们的诗”境玄思淡“,并从诗歌创作的思维特点中概括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象之间的相互渗透、交融的关系。陆机的《文赋》

在小序中曾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3,从情思与物境相互交融过的角度论述艺术构思的过程。

唐朝的兴盛是的唐朝的文化也不断的发展,唐的文化吸收了东西方的精华。意境理论

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大的发展。主要突出在唐诗方面,山水田园诗更是出类拔萃,他

们不仅仅描述了一幅山水画,更令人有一种向往,产生无限的想象。让生活中的劳累

的人心灵上有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山水田园诗的意境作用。又不仅仅是一首诗,更

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限的美妙啊!让身

体疲惫的人一种享受。这些写象的诗,使象和意更加的关系密切。这时候人们对意境

的追求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了,意境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美学范畴了。晚唐的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4味外之旨”“韵外之致”5“思与境谐”6等说法,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总结,标志着古代意境理论的成熟。宋词的继承了唐诗的余波,大多

数的词都是情景交融、虚实相交的统一。通过客观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意

境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朝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词,更是给

我们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意境在宋词上得到极大的展现。

明清时期,已经更是大发展。明人陆时雍提出了“韵味”说,王士祯、王夫之、叶燮等都也意境理论进行了更深的阐述。清末的王国维更是在《人间词话》等论著中

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更全面系统的总结。王国维强调:“词以境为最上。有境界,则自

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

之境,以我观物,故无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孤不知何者为我,何

者为物。“7王国维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进行深入的解释,推动了意境理论走向了顶峰。

意境理论是中国历史各时期各种思想精华的沉淀,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思想的融合。经过无数的前辈探索,逐渐成为古代独特风格的艺术理论。意境的产生和发展是古人对其不断追求的结果。

【1】王昌龄《诗格》上海古籍出版 1988

【2】周振普著《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出版 1986

【3】周伟民、萧华荣《文赋》《诗品》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

【4】司空图《与极浦书》来自欧阳友权《文学理论》南方出版社 2000

【5】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来自欧阳友权《文学理论》南方出版社 2000

【6】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来自欧阳友权《文学理论》南方出版社 2000

【7】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出版社 19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