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儒家(1)孔子
思想核心:“仁”即仁者爱人,人 与人融洽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爱惜 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 “克己复礼”;
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 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1.儒家(2)孟子
政治:发展孔子“仁”的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 民本思想;
辩证法思想:万物总是不停 地运动,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2.道家 (2)庄子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 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起 来,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 治理论,主张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国家;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主 张通过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 的善性;
1.儒家(3)荀子
政治: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和王道,要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伦理观:提出“性本恶” 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使人向善。
2.道家 (1)老子
哲学:万物本原是道,强调 一切顺应自然; 政治:提出“无为而治”,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2.特点 3.历史意义
1.原因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推广,生产力 大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战不断, 分封制宗法制升渐级趋瓦解;
阶级关系上:社会下层的士,活跃起 来,代表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要求, 提出各种主张;
思想文化上:私人讲学出现,平民接 受教育,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
“百家争鸣”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三点导析】1. 考点: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重点:了解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3.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方法导拨】1.如何全面地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必须从“百家争鸣”所处的春秋战国这一历史转型时期出发,结合必修一(政治文明)、必修二(物质文明)等方面的内容,综合考察“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
首先,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其次,在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中,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其各自代表人物提出了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再次,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最后,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较为礼贤下士,而“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2.如何全面地掌握诸子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注意把握诸子百家的主张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应注意学习方法。
诸子百家在互相争鸣、驳难的同时,也相互吸收、融合。
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进行改革的理论武器,等。
而对具体的内容,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记忆。
如:比较诸子的思想的相同之处(同),进而比较后来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思想有何继承和发展(异)。
也可以采用列表法(图表法),在一个表格里面,穷尽诸子的思想,在一个表格中比较记忆。
【要点导学】要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导致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同时,学术下移,出现了,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道家:、;儒家:、孟子、;墨家:墨子;家:商鞅、,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位于孔庙东侧, 位于孔庙东侧, 天下第一家” 有“天下第一家” 之称, 之称,是孔子嫡系 长期居住的府第, 长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 官衙与内宅合一的 典型建筑。 典型建筑。 圣府大门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⑴ 孟子和荀子简介 孟子和荀子简介 ⑵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⑶ 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蔚然大宗
第 3、 4 课
第1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 物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孔子—— 春秋时期 创立儒家学派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1、孔子—— 孔子—— 春秋时期 创立儒家学派
身世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思想
从政经历 成就 政治思想:“仁”、“礼” 仁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思想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的地位
孔子的身世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551年 前551年)夏历八月二 十七日, 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 六年(公元前479 479年 六年(公元前479年) 夏历二月十八日, 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 73岁 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 对他的尊称。 对他的尊称。
孟子的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 孟子,名轲, 邹国人, 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 子的孙子子思, 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 是儒家学派的正宗。 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 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 教书为主 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 于各诸侯国。 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 书立说, 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 理成《孟子》一书。 理成《孟子》一书。冯 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 理想主义代表。 理想主义代表。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孔府 位于孔庙
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 合一的典型建筑。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录
一 “中百央家集争权鸣的”发局展面的形成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三 道家和法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上形成一批 以…、…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等。
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教育理念
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念仍受到儒家思 想的影响,重视德育、人文教育等 ,以及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社会道德
儒家思想的社会道德观念对现代中 国仍有影响,如尊老爱幼、尊重传 统等价值观念。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的代表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对 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 也有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 想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目录
CONTENTS
•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 儒家思想的形成 • 儒家与其他学派的思想比较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政治环境
01
02
03
各国纷争不断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治 斗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
治。
教育体系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和学习,提倡 “有教无类”,推动了古代中国 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了
大量人才。
社会伦理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提倡孝顺、忠诚、仁爱等道德 观念,对古代中国社会伦理观念
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政治哲学
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哲学 产生了影响,如“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等理念,体现了儒
分封制逐渐瓦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的 分封制度逐渐失去效力, 各诸侯国开始独立发展, 形成不同的政治势力。
士人阶层的崛起
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士 人阶层开始崛起,他们活 跃于各国之间,成为百家 争鸣的重要力量。
经济环境
井田制的瓦解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开始兴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课件2: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三 道家、法家和墨家 1.老子、庄子的思想主张? 2.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3.墨子的思想主张?
“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有关心 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应 该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要有思想、要有信仰、要有精神。中 国古代两千年的思想、信仰、精神是来自于先秦时期的传统思想。而我 国古代传统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对今天的中国及全世界又有什么样的 影响?
探究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
1.“百家争鸣”的含义:
【说文解字】何谓“百家争鸣”? •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孟轲《孟子·告子上》
孟子思想:仁政、民主、性善
材料四: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 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 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荀况《荀子·王制》 材料五: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 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2)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中国为 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韩国、 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特别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从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合理地 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 思想的现代价值。
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庄子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
孔子 “仁”、“以德治国”、“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 水”、“性恶论”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节俭”
韩非子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
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
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 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 多年来不断增植,已 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 大的人工园林,园林
内栖息着多种禽鸟, 为旅游观赏胜境。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1)、孟子
材料一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二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 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也。”
仁政 仁义
民贵君 轻
性善论
君舟民 水
性恶论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形象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确切出生地不详, 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到了唐朝 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 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 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 子并称老庄
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4张PPT)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
承与发展,这主要表A现再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2.荀子
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 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 想的集大成者。徒弟: 韩非子、李斯。
1 . 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
经济 政治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 战争
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文化 私学兴起
象方 出法 现点 的拨 原: 因某 解种 答文 思化 路现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2 . 主要流派
儒家 :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商鞅 韩非子 李斯 墨家: 墨子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 的地方。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 墓地。我国最大的 人工园林。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
孔子的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① “仁”
(核心) •
子曰:“仁者爱人。 ”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 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 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 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21张PPT)
34、、材 荀料子三的反 话映 被了 后孟 世子的的哪什位么君观主点引?以为鉴,民开贵创君了轻 什么盛
世?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小生产者的愿望——墨家
• “兼爱”、“非攻”、"尚贤 "“节俭”
墨子(约前468—前376), 名翟。出身于“贱人”。墨子精 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 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 教”,儒、墨两家并称为“显 学”。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 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 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
舟。”
——《荀子.王制》
1、三段材料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民本思想
2、材料一孔子认为治国最关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 ①以德治民。(进步)
•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②克己复礼。(保守)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孟之道——儒
• 战国发展——亚圣孟子
• ① “仁政”
• “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 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 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 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 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 的道理
孔孟之道——儒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 理 观:“人性本善”说。
价 值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共55张PPT)
孟子 思想主张: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曹沫挟齐桓公画像石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 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商鞅
乐毅
吴起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 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
覆舟。”
君舟民水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恶论
补充:“礼法并用” “制天命而用之”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战国时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仁政”思想
孟子的思想 民贵君轻
“性善说”
“仁义”“王道”
荀子的思想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其他各派及思想
派别 代表人物
阴阳家 邹衍
名家 公孙龙
兵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4.有人研究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帛书后,总结了以下内容, 你认为可信的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A [A 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 项是儒家的德治思想,C 项是法家 的严刑酷法思想,D 项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选 A 项。]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答题术语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 想。 2.儒家提倡“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在逻辑学 方面做出较大贡献。他们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 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5.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
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
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A.孔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
C [根据材料“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可知该人物注重
加强君主集权,但忽略了民众,A、B、D 三项都注重民众的利益,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辩、取长补短, 进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儒学思想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1、道家(老庄之学)(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