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d37fa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d.png)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铸造、焊接、车削、铣削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认识,掌握制图规范,能够阅读和绘制中等难度的机械图纸。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加工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关注环保和资源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机械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3章。
- 力学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简单机械结构的受力计算。
- 材料力学: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选择与应用。
- 机械原理:机械传动、联接、支撑、密封等基本原理。
2. 机械加工工艺:铸造、焊接、车削、铣削等,对应教材第4-6章。
- 铸造工艺:砂型制作,铸造缺陷分析,铸件结构设计。
-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焊接缺陷,焊接结构设计。
- 车削与铣削:车床、铣床操作,加工工艺参数选择,加工精度控制。
3. 机械制图:制图规范、图纸阅读与绘制,对应教材第7-9章。
- 制图规范:制图符号、线型、比例等基本知识。
- 图纸阅读:了解图纸内容,分析图纸结构。
- 制图技巧:运用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机械图纸。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cf11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b.png)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手一、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手,用于抓取和搬运物体。
要求机械手能够实现以下功能:1.抓取物体:机械手能够抓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2.搬运物体:机械手能够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3.释放物体:机械手能够将物体释放到指定位置。
二、设计要求1.机械手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造和装配。
2.机械手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负载。
3.机械手操作简便、灵活,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4.机械手具有安全保护装置,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伤害。
三、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确定机械手的基本参数,如手指数量、长度、角度等。
2.选择传动方式:根据设计参数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连杆传动等。
3.设计机械手结构:根据传动方式,设计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包括手指、传动机构、支撑结构等。
4.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对机械手的运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手指的开合运动、抓取物体的过程等。
同时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5.进行结构设计:根据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零件的尺寸、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等。
6.绘制图纸:根据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机械手的装配图、零件图等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说明、设计计算书等内容。
8.提交成果:将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提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和答辩。
四、注意事项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机械手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在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工况和条件,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重细节和精度,确保设计的精确性和美观性。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e0ef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7.png)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2. 能够运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知识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分析;3. 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参数计算和优化方法,能够合理选择和运用机械零件;4. 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创新设计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提高图纸表达和设计能力;2. 学会使用机械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具备独立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3. 培养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能够撰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清晰阐述设计思路、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激发对机械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沟通和协调,培养集体荣誉感;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机械工程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分析机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结构设计。
2. 机械零件设计:学习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包括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
3. 机械传动设计:介绍传动系统的设计原理,分析不同类型传动(如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4. 机械结构设计:学习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典型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实例。
5.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限元分析(FEA)等现代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教材第1章)2. 第2周:机械零件设计(教材第2章)3. 第3周:机械传动设计(教材第3章)4. 第4周:机械结构设计(教材第4章)5. 第5周:现代机械设计技术(教材第5章)6. 第6周:课程设计实践与报告撰写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电子版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02c8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3.png)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电子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综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机械制造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制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原理:介绍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力学基础知识等。
2.机械设计: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传动系统、机构设计等。
3.机械制造: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制造方法和设备,包括铸造、焊接、切削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综合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过程和案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第2版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第2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bc6f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8.png)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第2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能力,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教材《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第2版》为主线,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机械强度计算等。
2.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加工方法、装配工艺等。
3.机械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故障诊断与分析、维修策略等。
4.机械工程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创新设计与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创新设计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机械工程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故障诊断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第2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王之栎王大康答辩例题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王之栎王大康答辩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7a89d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7.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思考题1、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设计原则有哪些(1)拟定执行机构和传动部分(de)方案,选定原动机(de)类型和具体(de)规格型号,确定传动部分(de)总传动比,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de)运动机动力参数,为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de)设计提供依据.(2)保证机械装置功能实现(de)质量;满足相关(de)安全可靠性指标;所设计(de)产品在工艺上要求加工和装配易于实现,同时要具有良好(de)经济性.在使用维护中,要求短时间完成指定维护过程;技术经济性是以产品(de)技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比来衡量(de);创新性决定了产品(de)自主知识产权含量.2、实现设计任务(de)可选机械装置有哪些蜗轮蜗杆或圆柱齿轮减速器;带传动以及曳引轮曳引方式.3、你所选择(de)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效率高,经济性与通用性强.4、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有哪些,各种传动型式有那些特点蜗轮蜗杆传动或圆柱齿轮传动,轴承(de)选择及端盖(de)确定.5、可选总体设计方案有哪些蜗轮蜗杆或圆柱齿轮6、实现总体设计任务可选用(de)机构有哪些圆柱齿轮传动,深沟球轴承.7、你设计(de)执行机构有何特点运动灵敏,动作精确.8、在进行连杆、凸轮、行星轮系、槽轮、铰链等构件及其连接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强度要求和尺寸限制9、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蜗杆传动等应如何布置为什么带传动或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10、你所设计(de)传动装置有哪些优缺点优点尺寸合适,美观.缺点部分轴肩过高.11、工业生产中那种类型(de)原动机用(de)最多它有何特点电动机, 多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易于电力控制,清洁卫生,动力充沛.12、如何根据工作及所需功率确定所选电动机(de)额定功率额定功率略大于所需功率且为标准值.13、电动机转速高低对设计方案有何影响影响要求(de)执行机构运动速度及转矩.14、机械装置(de)总效率如何计算各部分效率之积.15、分配传动比原则有哪些高速级传动比为低速级传动比2倍且相乘为总传动比.16、传动装置中各相邻轴间(de)功率转速转矩关系如何与传动比和传动效率有关.17.传动装置中同一轴(de)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是否相同设计传动零件或轴时采用哪个功率不相同,因为有轴承功率损耗,应该用输出功率18、为什么一般先设计传动零件尺寸约束,强度要求决定.19、执行机构构建结构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寸标准化,强度符合要求.20、连杆机构结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杆长与每根杆转过(de)角度相适应.21、杆件间(de)铰链结构形式有哪些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双固定、双游动、一端固定一端游动.适应现实情况.22、带传动(de)设计内容主要有哪些如何判断带传动(de)设计结果是否合理硬度强度符合要求.理论廓线加滚子半径.23、凸轮材料如何选择如何判断带传动(de)设计结果是否合理防止打滑.在所设计转速与转矩下是否带滑动.24、链传动(de)设计所需要(de)已知条件有哪些主要设计内容是什么如何检查设计结果是否合理没学过链传动.25、在闭式齿轮传动(de)设计参数和几何计算中,那些赢取标准值,那些应该远征,那些应该精确计算(重点题)标准值:法向模数.圆整:齿数、中心距.精确值:分度圆直径,螺旋角.26、开式齿轮传动设计与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有何不同校核强度不同,磨损方式不同.27、齿轮(de)材料、加工工艺(de)选择和齿轮尺寸之间有何关系材料决定工艺方式.当齿轮直径与轴直径相差不多时.28、圆柱齿轮传动中心距应如何圆整向最接近计算值(de)整数值圆整,尾数最好0或5.圆整后重新计算m、z等29、锥齿轮传动(de)锥距R能否调整为什么不能,标准值.30、蜗杆传动设计所需(de)已知条件、主要设计内容有哪些如何检查设计结果是否合理传动比等,设计蜗轮蜗杆尺寸,计算传动比是否符合要求.31、在传动装置设计中,影响带传动、闭式齿轮传动、开示齿轮传动、链传动、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承载能力(de)主要因素是什么承受外载(de)大小.32、设计时为何通常先进行装配草图设计传动装置火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包括哪些内容绘制装配草图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设计尺寸再分别校核,减速器三视图.轴及齿轮大略尺寸.33、如何在设计中选用标准产品(如联轴器、气缸和液压缸等)由已知尺寸选定标准件.34、轴(de)强度计算方法有哪些如何确定轴(de)指点位置和传动零件上力(de)特点机械设计所学,受力分析确定弯扭图,校核强度.35、轴(de)外伸长度如何确定如何确定各轴(de)支点位置和传动零件上力(de)作用点轴(de)外伸长度如何确定,如何确定各轴段直径和长度外伸长度由联轴器标准决定.各轴段可能由齿轮直径或者轴承标准确定.36、如何保证轴上零件(de)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轴向固定轴肩、套筒、圆螺母.轴向固定键、销.37、对轴进行强度校核时,如何选取危险断面对轴受力分析画出弯矩扭矩图,选合成弯矩最大处为危险截面,进行校核.38、如何选择滚动轴承类型轴承在轴承座中(de)位置应如何确定何时在设计中使用轴承套杯,其作用是什么轴径大小,强度要求.轴承座中心.当轴承位置在内壁以里,需用轴承套环进行调位处理.39、角接触轴承(de)布置方式有哪些组合轴承支撑应用于什么工况条件润滑条件如何保证相对或相反,油润滑或脂润滑.40、滚动轴承(de)寿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如何解决换个轴承.41、键在轴上(de)位置如何确定键连接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轴中心.键强度须符合要求.42、键联接如何工作单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如何解决当键强度不够时,可考虑采用较长(de)键、双键、花键、加大轴径和强化相关零件途径来解决.采用双键时,双键应对称布置,考虑到载荷分布不均匀,其承载能力按1.5个键计算.43、轴承盖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嵌入式:轴向结构紧凑,与箱体间无需用螺栓联接,与O型密封圈配合使用可提高其密封效果,但调整轴承间隙时,需打开箱盖增减调整垫片,比较麻烦凸缘式:调整轴承间隙比较方便,密封性能好,应用较多,但调整轴承间隙和装拆箱体时,需先将其与箱体间(de)联接螺栓拆除.44、锻造齿轮与铸造齿轮在结构上有何区别当齿顶圆直径da<500时,通常采用锻造毛坯;当受锻造设备限制或齿顶圆直径da>500时,常采用铸造齿轮.当齿顶圆直径较大时,可采用实心或者幅板式结构齿轮.幅板式又分为模锻和自由锻两种,前者用于批量生产.45、在设计中,保证箱体刚度可采取哪些措施如何设计A.为保证减速器支承刚度,箱体轴承座处应有足够(de)厚度,并设置加强肋,有外肋和内肋两种结构形式,外肋或凸壁式箱体结构可增加散热面积,采用较多.B.为保证箱盖与箱座(de)联接刚度,箱盖与箱座联接凸缘应有一定(de)厚度.46、设计轴承座旁边(de)联接螺栓凸台时应考虑哪些问题轴承座旁(de)联接螺栓凸台结构设计要有利于提高轴承座孔(de)联接刚度,轴承座孔两侧联接螺栓应尽量靠近轴承,以不与箱体上固定轴承盖(de)螺纹孔及箱体剖分面上油沟发生干涉为准.通常取两联接螺栓中心距与轴承盖外径相近,凸台(de)高度由联接螺栓(de)扳手空间确定.47、输油沟和回油沟如何加工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铣工,机械加工,不要干涉到螺栓孔.输油沟是用来输送传动零件飞溅起来(de)润滑油以润滑轴承,回油沟是为提高减速器箱体(de)密封性而设计(de).48、在设计中,传动零件(de)浸油深度、油池深度应该如何确定浸油深度:对于圆柱齿轮通常取浸油深度为一个齿高,不小于10mm,不超过分度圆半径(de)1//3油池深度:为避免传动零件转动时将沉积在油池底部(de)污物搅起,造成齿面磨损,大齿轮齿顶距油池底面距离不小于30~50mm49、在铸造箱体设计时,如何考虑铸造工艺性和机械加工性铸造工艺性:不宜采用形成锐角(de)倾斜肋和壁;避免出现狭缝;铸件表面沿起模方向应设计成1:10~1:20(de)起模斜度,在起模方向上应尽量减少凸起结构机械加工工艺性:箱体上加工面与非加工面必须分开,并尽量减少箱体(de)加工面积50、为保证减速器正常工作,需设置哪些附件通气器、油标、放油螺塞等.51、减速器中哪些部位需要密封,如何保证A.机盖与机座间:水玻璃或密封胶,启盖螺钉B.外伸(de)输入轴、输出轴与轴承盖间:密封件52、装配图(de)作用是什么应标注哪几类为什么装配图是用来表达产品中各零件之间装配关系(de)图样,是技术人员了解该机械装置总体布局、性能、工作状态、安装要求、制造工艺(de)媒介.同时,它也是指导制造施工(de)关键性技术文件,在装配、调试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将依据装配图所规定(de)装配关系、技术要求进行工艺准备和现场施工.特性尺寸、配合尺寸、安装尺寸、外形尺寸53、如何选择减速器主要零件(de)配合传动零件与轴、滚动轴承与轴承座孔(de)配合、精度等级应如何选择精度较低且符合要求.54、装配图上(de)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装配前要求装配中对安装和调整(de)要求:A滚动轴承(de)安装和调整B传动侧隙和接触情况检验C润滑要求D密封要求试验要求外观、包装、运输和贮藏要求55、滚动轴承在安装时为什么要留有轴向游隙该游隙应如何调整为了保证滚动轴承(de)正常工作,在安装时应留有一定(de)轴向游隙.对于可调间隙轴承(de)轴向游隙值可按标准选取,对于不可调间隙(de)轴承(如深沟球轴承),可在轴承盖与轴承外圈端面间流出间隙0.25~0.4mm56、为何要检查传动件(de)齿面接触斑点它与传动精度(de)关系如何传动件(de)侧隙如何测量影响精度,接触斑点多精度下降.保证传动精度.传动侧隙可测量塞尺或铅丝经过啮合区变形厚度检查.57、减速器中哪些零件需要润滑轴承、齿轮润滑.58、在减速器剖分面处为什么不允许使用垫片润滑剂和润滑方式(de)关系如何传动件(de)侧隙如何测量密封要求,不允许漏油.59、明细表(de)作用是什么应填写哪些内容明细表写明装配图中个零件标准名称尺寸等.60、零件图(de)作用和设计内容有哪些零件图是制造、检验和制定零件工艺规程(de)依据,既要反映其功能要求,明确表达零件(de)详细结构,又要考虑加工装配(de)可能性和合理性.设计内容:视图选择和布置;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标题栏61、标注尺寸如何选择基准基准选择(de)一般原则:1)设计基准反映了零件设计(de)要求,一般必须把它做为主要基准.零件(de)重要尺寸由设计基准标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零件在机器中(de)使用性能.2)工艺基准反映了零件加工.测量方面(de)要求,必须兼顾.否则,标注尺寸不考虑加工方便,零件设计(de)形状和尺寸精度也无法保证.3)在选择尺寸时,最好能把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统一起来.尤其对零件中一些影响使用性能(de)重要尺寸,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其加工定位和测量问题,使设计基准在加工时也可做为工艺基准.这样就可减少加工误差.方便测量.检验.62、轴(de)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对轴(de)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有何影响精度高装配质量越好.63、如何选择齿轮类零件(de)误差检验项目与齿轮精度(de)关系如何圆柱度(轴承与轴配合松紧及对中性),圆跳动(运动偏心量和稳定性,定位及受载均匀性,载荷分布及间隙均匀性),平行度(受载均匀性及安装松紧)64、标注箱体零件(de)尺寸应注意哪些问题箱体总长总宽,端盖处精度.65、为什么要标注齿轮(de)毛胚公差有哪些项目毛坯质量优良等级.。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00b59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f.png)
前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大三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旨在通过让学生设计齿轮减速器了解一般机械设计过程的概貌,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并重的课程。
本次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到机械设计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机械设计是一门强调标准的学科,在设计每一个零件时首先必须考虑是否需要遵循某些标准。
⑵机械设计是注重实际的学科,设计过程不是孤立的,而必须考虑实际使用中的易用性、维护性、运输环境等各种条件,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区别普通设计者的特点就在于此。
⑶机械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有很好的耐心和缜密的思维,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使设计产品各方面都符合使用需求。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能掌握到一个设计者最基本的技能,学会如何书写标准的设计说明书,了解产品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对我们侧重电学领域的学生来说,学习机械设计过程增强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开拓了学科的视野,对我们可靠性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机械设计让我们对更好得了解了产品情况,使我们能以整体的思维看待本专业的问题。
一、设计项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二、运动简图:1)电动机2)V带传动3)减速器(斜齿)4)联轴器5)带式运输机三、运输机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1200F N=运输带工作速度 1.7/=V m s运输带滚筒直径270=D mm(附:运输带绕过滚筒的损失用效率计,效率η=0.97)四、工作条件1)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2)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空载启动,运输带速允许误差为5%3)使用年限为10年,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五、设计工作量1)减速器装配图(0号图纸) 1 张2)零件工作图(2号图纸) 2 张3)设计说明书 1 份(本任务书须与设计说明书一起装订成册一并交上)设计说明目录一、电动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4)1.电动机的选择 (4)2.传动比分配 (4)3.运动和动力参数设计 (5)4. 将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整理并列于下表 (5)二、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6)1. V带传动的设计 (6)2. 带的参数尺寸列表 (8)3.减速器齿轮(闭式、斜齿)设计 (8)4.齿轮其他传动参数 (11)5.齿轮传动参数列表 (11)三、轴与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11)1.Ⅰ轴(高速轴)的校核 (11)2.Ⅰ轴(高速轴)轴承校核 (15)3.Ⅱ轴(低速轴)与轴承的校核说明 (16)四、键连接的设计与校核 (17)五、联轴器的选择 (18)六、润滑与密封形式,润滑油牌号及用量说明 (19)七、箱体结构相关尺寸 (19)八、减速器附件列表 (21)九、设计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21)十、参考文献 (22)十一、总结 (23)项目-内容设计计算依据和过程计算结果轴的材料选择确定传动零件位置和轮廓线最小轴颈的确定计算各轴段直径轴的材料有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好,应用范围广,其中以45钢最为广泛。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8549b5e40242a8956bece487.png)
第1题加热炉推料机的执行机构综合与传动装置设计一、设计题目图1-1为加热炉推料机结构总图与机构运动示意图。
该机器用于向热处理加热炉内送料。
推料机由电动机驱动,通过传动装置使推料机的执行构件(滑块)5做往复移动,将物料7送入加热炉内。
设计该推料机的执行机构和传动装置。
图1-1 加热炉推料机结构总图与机构运动示意图二、设计参数与要求加热炉推料机设计参数如表1-1所示。
该机器在室内工作,要求冲击振动小。
原动机为三相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单向转动,载荷较平稳,转速误差<4%;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表1-1 加热炉推料机设计参数分组参数滑块工作行程最大压力角三、设计任务1.针对图1-1所示的加热炉推料机传动方案,依据设计要求和已知参数,确定各构件的运动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假设曲柄AB等速转动,画出滑块F的位移和速度的变化规律曲线;3.在工作行程中,滑块F所受的阻力为常数F r1,在空回行程中,滑块F所受的阻力为常数F r2;不考虑各处摩擦、其他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条件下,分析曲柄所需的驱动力矩;4.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转速;5.取曲柄轴为等效构件,确定应加于曲柄轴上的飞轮转动惯量;6.设计减速传动系统中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7.绘制减速传动系统的装配图和齿轮、轴的零件图;8.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2题块状物品推送机的机构综合与结构设计一、设计题目在自动包裹机的包装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物品从前一工序转送到下一工序。
现要求设计一用于糖果、香皂等包裹机中的物品推送机,将块状物品从一位置向上推送到所需的另一位置,如图2-1所示。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1.向上推送距离H=120mm,生产率为每分钟推送物品120件;2.推送机的原动机为同步转速为3000转/分的三相交流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执行机构主动件等速转动;3.由物品处于最低位置时开始,当执行机构主动件转过1500时,推杆从最低位置运动到最高位置;当主动件再转过1200时,推杆从最高位置又回到最低位置;最后当主动件再转过900时,推杆在最低位置停留不动;4.设推杆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物品重力和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500N;设推杆在下降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100N;图2-1 推送机工作要求5.使用寿命10年,每年300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6.在满足行程的条件下,要求推送机的效率高(推程最大压力角小于350),结构紧凑,振动噪声小。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0a6f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9.png)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制图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正确阅读和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
3.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原理,并能够分析其工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图的能力,提高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使其关注工程实际,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械设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工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设计,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分析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机械制图:介绍机械制图的标准和规范,教授如何正确阅读和绘制机械图纸,包括视图、剖面、尺寸标注等。
3. 机械传动与液压传动:讲解常见的机械传动(如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和液压传动原理,分析其工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CAD 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图的能力。
5. 机械系统设计:运用机械原理和设计方法,教授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连接件、支撑结构等。
6. 教学案例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f7ad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a.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方法,如轴承、传动系统等。
(3)熟悉机械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2)具备分析机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轴承、传动系统等。
3.机械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4.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5.机械设计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法: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等。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3.多媒体资料:PPT、视频等。
4.实验设备:CAD软件、机械设备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要求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67ca2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png)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阅读并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
3. 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了解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纸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机械加工设备,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机械领域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工程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机械设计及加工工艺的理解较为浅显。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系统的组成、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流程等,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2. 机械制图:涵盖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原理、视图绘制、尺寸标注等,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 教学安排:2课时学习制图基本知识,3课时进行视图绘制和尺寸标注练习。
3. 机械加工工艺:介绍车削、铣削、磨削等基本加工方法,以及加工设备的使用,对应课本第五章内容。
- 教学安排:2课时学习加工工艺,2课时进行加工设备实操。
4.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绘图、修改、标注等,对应课本第六章内容。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b3fa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e.png)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一、设计要求该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在机械设计方面的技能。
设计要求如下:1.设计一个机械装置,可以完成指定的任务。
2.机械装置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使用多个机械零件和传动装置。
3.设备的材料和工艺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4.设备的尺寸、重量和成本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5.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得到充分考虑。
二、设计内容本次设计我选择了一个基于机械传动的自动喷灌系统作为设计内容。
该系统旨在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人力资源。
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是本次设计的核心任务之一。
根据农田情况和灌溉需求,确定系统的基本结构。
该结构应包括:供水系统、输送系统、喷灌系统和控制系统。
这四个系统之间应能够有效地协调工作,确保喷灌效果。
2.2 机械零件设计在系统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零件的详细设计。
这些零件包括但不限于:水泵、输送带、喷灌头等。
设计应合理选用材料,考虑零件的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能。
2.3 传动装置设计传动装置设计是机械装置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系统结构和零件设计,确定传动装置的类型和参数。
传动装置的设计应确保传递动力和转动的平稳性。
2.4 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是本次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预见可能的风险和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备用方案,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三、设计步骤基于上述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需求:了解农田灌溉的基本需求和限制条件,制定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
2.系统结构设计:确定自动喷灌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供水系统、输送系统、喷灌系统和控制系统。
3.机械零件设计:根据系统结构设计,设计各个机械零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
4.传动装置设计:根据系统结构和机械零件设计,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类型和参数。
5.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分析可能的风险和故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备用方案。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概述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2ed445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c.png)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械制造业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则是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旨在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制造经验和实际技能,培养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对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进行详细的概述,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它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设计原理和规范。
2.掌握机械加工和制造工艺。
3.熟悉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在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二、课程设置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
具体来说,理论部分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加工设备的基础知识、机械结构分析和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实践部分则主要是对于理论部分内容的应用和实践操作环节,主要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械制造和装配、机械测试和优化等方面。
在课程设置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基本的课程任务,包括机械零部件的图纸设计、加工工艺规划、加工和装配实践等。
三、实践环节在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概念,并且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编程经验和技术技能。
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完全是按照真正的工作流程进行的,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动手经验,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2.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将得到增强。
3.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4.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将有所加强。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学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13c35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6.png)
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系统基本原理,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 帮助学生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机械系统运动分析与优化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和制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CAD等相关课程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任务,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态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系统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系统设计原理内容:机械系统组成、设计原则、设计流程2.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轴、齿轮、轴承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零件设计内容:轴设计、齿轮设计、轴承设计3.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导学生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
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软件应用内容:CAD软件操作、零件绘制、装配设计4. 仿真软件应用:介绍仿真软件在机械系统运动分析和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仿真软件应用内容:仿真软件操作、运动分析、优化设计5. 机械系统综合设计实例:分析典型机械系统设计案例,指导学生完成实际设计任务。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概述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735bf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7.png)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概述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主要从课程设计的目的、设计流程及其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毋庸置疑,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制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与综合设计,可以使学生们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机械制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提高其对机械制作实践中的经验感悟和技能的掌握能力。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通常涵盖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机械理论等众多专业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需要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针对实际问题展开思考和解决。
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有助于拓宽其眼界、提升其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会让学生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中寻找机会,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习创新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也有助于发掘出他们的潜在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流程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设计任务。
首先,需要确定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并根据相关的教材、课件、综合教程等教材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理论指导。
2.开展实验研究。
针对所确定的设计任务,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整合所学知识,并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这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3.设计方案。
学生在了解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需要构建机械的总体设计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技术方案,并开展初步的技术参数设计。
4.制作样板与测试。
根据最终确定的方案,学生需要进行实际的制作操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这些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地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敞开心扉地分享自己所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机械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803d1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e.png)
机械综合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设计;3.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机构和传动方式,并能合理选择与应用;4.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2. 学生能够运用仿真软件对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与优化;3. 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图纸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并撰写设计说明书;4.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机械综合设计项目,展示其设计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关注国家机械产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综合设计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和系统性训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机械工程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方法,涉及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系统组成与功能:分析典型机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使学生了解机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构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 机械零件设计: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选用原则和结构特点,包括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大三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旨在通过让学生设计齿轮减速器了解一般机械设计过程的概貌,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并重的课程。
本次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到机械设计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⑴机械设计是一门强调标准的学科,在设计每一个零件时首先必须考虑是否需要遵循某些标准。
⑵机械设计是注重实际的学科,设计过程不是孤立的,而必须考虑实际使用中的易用性、维护性、运输环境等各种条件,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区别普通设计者的特点就在于此。
⑶机械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有很好的耐心和缜密的思维,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使设计产品各方面都符合使用需求。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能掌握到一个设计者最基本的技能,学会如何书写标准的设计说明书,了解产品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对我们侧重电学领域的学生来说,学习机械设计过程增强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开拓了学科的视野,对我们可靠性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机械设计让我们对更好得了解了产品情况,使我们能以整体的思维看待本专业的问题。
一、设计项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二、运动简图:
1)电动机
2)V带传动
3)减速器(斜齿)
4)联轴器
5)带式运输机
三、运输机数据
运输带工作拉力1200
F N
=
运输带工作速度 1.7/
=
V m s
运输带滚筒直径270
=
D mm
(附:运输带绕过滚筒的损失用效率
计,效率η=0.97)
四、工作条件
1)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
2)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空载启动,运输带速允许误差为5%
3)使用年限为10年,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
五、设计工作量
1)减速器装配图(0号图纸) 1 张
2)零件工作图(2号图纸) 2 张
3)设计说明书 1 份
(本任务书须与设计说明书一起装订成册一并交上)
设计说明目录
一、电动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
1.电动机的选择 (5)
2.传动比分配 (6)
3.运动和动力参数设计 (6)
4. 将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整理并列于下表 (7)
二、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8)
1. V带传动的设计 (8)
2. 带的参数尺寸列表 (9)
3.减速器齿轮(闭式、斜齿)设计 (10)
4.齿轮其他传动参数 (12)
5.齿轮传动参数列表 (12)
三、轴与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13)
1.Ⅰ轴(高速轴)的校核 (13)
2.Ⅰ轴(高速轴)轴承校核 (17)
3.Ⅱ轴(低速轴)与轴承的校核说明 (18)
四、键连接的设计与校核 (18)
五、联轴器的选择 (19)
六、润滑与密封形式,润滑油牌号及用量说明 (20)
七、箱体结构相关尺寸 (21)
八、减速器附件列表 (22)
九、设计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23)
十、参考文献 (23)
十一、总结 (24)
三、轴与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1.Ⅰ轴(高速轴)的校核
项目-内容设计计算依据和过程计算结果
轴的材料选择
确定传动零件位置和轮廓线
最小轴颈的确定计算各轴段直径
轴的材料有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的综合力学性
能好,应用范围广,其中以45钢最为广泛。
为改善力
学性能,常正火或调制等热处理。
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力
学性能,与较高的热处理性能,但价格昂贵,多用于特
殊要求的场合,本次为减速箱的齿轮轴,故采用45钢。
1
1
2
0.025a+15,=8
0.02a+1 4.2,8
1.29.6
=12
8
=10
mm
mm
mm
mm
mm
mm
δδ
δδ
δ
δ
=⋅=
=⋅==
∆>=
∆
∆>=
∆
1
1
2
箱座壁厚:取
箱盖壁厚:取
大齿轮顶圆与内壁距离:
取
齿轮端面与内壁距离:
取
3
11
3
1
2
3
110 2.26,320/min
2.26
11021.10
320
5%=21.10105%=22.16
=30
(3~4) 1.6
40
=50
721
p
d c
n
c p p kw n n r
d mm
d mm mm
d mm
d d c c
d mm
d mm
=
=====
=⨯=
⨯
=+⋅
=
计算
计算
计算
1
2
验证最危险轴端:
,
有一键槽增大,
取
定位轴肩尺寸公式:,取
考虑密封圈为标准件,取
同理考虑轴承为标准件,取
轴承选择0(50,90,20)
AC d mm D mm B mm
===
高速轴材料为45号
钢
低速轴材料为45号
钢
1
1
2
8
8
12
10
mm
mm
mm
mm
δ
δ
=
=
∆=
∆=
1
2
3
30
40
30
7210
d mm
d mm
d mm
AC
=
=
=
轴承型号:
简化为简支梁垂直面支承反力垂直面弯矩图水平面支承反力水平面弯矩图合成弯矩计算传递扭矩图
当量弯矩图
T1
F a1
F t1
F t1
F a1
F r1
F r1
F2V F
1V
M CV1
M CV2
M CH
F2H F
1H
M C1M C2
T1
M’e
M e
A
B
C D
G
M a1
F Q
M BH
M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