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中访友》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课题:《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人教版》为基础,选择了第三单元《山中访友》的课文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阅读、理解课文《山中访友》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难点:学生合作完成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以石头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石头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有人要在山中收集石头呢?2.预习导学(10分钟)教师分小组让学生对课文标题进行预测,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预测结果,通过展示进行讨论。
3.阅读课文(2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轮流读课文,并进行师生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主题。
4.小组讨论(15分钟)按照小组划分,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王老汉喜欢收集石头?(2)整个过程中王老汉有遇到哪些困难?(3)为什么小故事的最后会出现“共同的朋友”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每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5.合作写作(20分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6.展示分享(10分钟)每组派出一位代表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并由学生讨论哪种表达方式更好。
7.课后延伸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写出自己对于“共同的朋友”最喜欢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山中访友》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通过合作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积累。
但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有时候会过于依赖抄写材料,对于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较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及作文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的好处2.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作者独特的体验。
4.积累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情感。
2、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词语听写蕴含————静谧————漫游————奥秘————演奏————德高望重————二、回顾课文回顾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板书:古桥上、树林里、山中的一切)三、交流探究品评赏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
预设一:古桥上<1>从哪看出“我”与他感情深厚的?<2>理解“德高望重”这个词语,为什么作者这样评价古桥呢?<3>感悟:“古桥”奉献的品质,使作者对其赞美与敬佩。
(板书:奉献)<4>请学生读出作者的敬佩之情预设二:树林里<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感悟: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板书:想象)预设三:山中的一切<1>“你好,清凉的山泉……变得更加湛蓝。
”<2>能否把“你好”去掉?感悟:用人称“你”,便于情感交流,感觉更加亲切。
(板书:亲切)<3>请一位同学读出亲切的情感预设四:“告别朋友”体会写法<1>小结:首尾呼应,可使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引起读者共鸣。
(板书:首尾呼应)<2>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好心情。
四、积累语言背诵段落作者满怀好心情,向我们展示了他与朋友的深厚感情,有没有让你有所触动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五、小练笔作者在第五自然段中对“朋友”亲切的呼唤、热情的赞美,是否打动了你?请在其中选取你喜欢的“朋友”,抒发你对它的情感!六、学法总结1、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新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新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导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2.、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联想想象法、朗读法、点拨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大家生活在城市里,有很多同学可能是足不出户,我在这里想问问同学们到户外爬过山吗?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和我们的同学一样,有位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
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二)、初步感知1、播放音频朗读。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
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或由教师指出重点字词。
(出示幻灯)栀(zhī)子憔(qiáo)悴(cuì)湛(zhàn)蓝携(xié)来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逝川(流淌的河流)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三)、研读与赏析1.展示思考题目.出示幻灯片.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图示)3、从称呼上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学生自渎课文,分小组讨论明确.出示幻灯片,1.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3.讨论后归纳(图示):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全文思路。
3、培养从大自然中发现美与领悟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揣摩分析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悬测阅读标题,悬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速读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主旨: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涛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精读潜心于作品之中,品味体会,理解赏析,分析作品都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写的,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研讨加以解决。
精彩段落: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大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1、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
”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精彩段落: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人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详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感受、想象来描绘自然景物。
学会通过阅读、讨论、分享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游玩?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自主探究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课文中的朋友有哪些特点?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三、深入研读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这位朋友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坐在大山的怀抱里。
”“我轻轻地抚摸着岩石,仿佛在抚摸着岁月的痕迹。
”3.学生讨论: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有什么作用?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二、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三、实践运用1.教师出示一些自然景物的图片,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写,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仿照课文,写一篇《水中访友》的作文。
2.收集一些自然景物的图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这散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
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5、媒体设计:本文是一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
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
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
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
随之老师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
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六班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六班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
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纳联想和想象,给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
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六班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重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知识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育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情感。
(情感目标)4.学习运用比方、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美妙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学生】六班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化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表达的感情。
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仿照,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约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包含、、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本人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先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1.经过入情出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沉感情。
2.学习经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非常荣幸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在我们的不远处就有凤凰山,想必同学们都爬过,还记得你爬山时看到的哪些好风景吗?并议论一下你进山观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汉荣先生也喜欢去山中观景,可是他却把本人的观景经历写成了(访友)板书,与同学们的有些不同,那带着我们的好奇与疑问去书中找找李汉荣先生与我们的观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读课文(一)初读课文1.请大家自在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考虑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
(课件出示要求)(二)检查词语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你们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词语,让我们一同来读一读吧。
1、栀子花、德高望重波光明灭仍然如旧旋转吟诵唱和瀑布悬崖挺立津津乐道树冠包含犬吠(1)谁见过栀子花?(课件出示栀子花的图片,进行简介)找出句子并读出【走出门,就与和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①分析“撞了个满怀”运用的写作手法,领会作者的好心情。
②补充句子,检验预习情况。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独自_____。
2、多音字{(guān)树冠{(guàn)冠军{(hé)和好{(huó)和面{(huò)和药(三)交流成绩1.按照作者的叙说按次,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①先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可以怎样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组1山中访友‥‥‥‥‥‥‥‥‥‥‥‥‥‥‥‥‥‥‥‥‥‥‥‥‥‥‥‥12某山雨‥‥‥‥‥‥‥‥‥‥‥‥‥‥‥‥‥‥‥‥‥‥‥‥‥‥‥‥‥‥43草虫的村落‥‥‥‥‥‥‥‥‥‥‥‥‥‥‥‥‥‥‥‥‥‥‥‥‥‥‥64某索溪峪的“野”‥‥‥‥‥‥‥‥‥‥‥‥‥‥‥‥‥‥‥‥‥‥‥‥9口语交际习作一‥‥‥‥‥‥‥‥‥‥‥‥‥‥‥‥‥‥‥‥‥‥‥‥‥12回顾拓展一‥‥‥‥‥‥‥‥‥‥‥‥‥‥‥‥‥‥‥‥‥‥‥‥‥‥‥20第二组5詹天佑‥‥‥‥‥‥‥‥‥‥‥‥‥‥‥‥‥‥‥‥‥‥‥‥‥‥‥‥236怀念母亲‥‥‥‥‥‥‥‥‥‥‥‥‥‥‥‥‥‥‥‥‥‥‥‥‥‥‥267某彩色的翅膀‥‥‥‥‥‥‥‥‥‥‥‥‥‥‥‥‥‥‥‥‥‥‥‥‥‥298某中华少年‥‥‥‥‥‥‥‥‥‥‥‥‥‥‥‥‥‥‥‥‥‥‥‥‥‥‥32口语交际习作二‥‥‥‥‥‥‥‥‥‥‥‥‥‥‥‥‥‥‥‥‥‥‥‥‥35回顾拓展二‥‥‥‥‥‥‥‥‥‥‥‥‥‥‥‥‥‥‥‥‥‥‥‥‥‥‥41第三组9穷人‥‥‥‥‥‥‥‥‥‥‥‥‥‥‥‥‥‥‥‥‥‥‥‥‥‥‥‥‥‥4410别饿坏了那匹马‥‥‥‥‥‥‥‥‥‥‥‥‥‥‥‥‥‥‥‥‥‥‥‥4711唯一的听众‥‥‥‥‥‥‥‥‥‥‥‥‥‥‥‥‥‥‥‥‥‥‥‥‥‥4912某用心灵去倾听‥‥‥‥‥‥‥‥‥‥‥‥‥‥‥‥‥‥‥‥‥‥‥‥‥52口语交际习作三‥‥‥‥‥‥‥‥‥‥‥‥‥‥‥‥‥‥‥‥‥‥‥‥‥54回顾拓展三‥‥‥‥‥‥‥‥‥‥‥‥‥‥‥‥‥‥‥‥‥‥‥‥‥‥‥58第四组13只有一个地球‥‥‥‥‥‥‥‥‥‥‥‥‥‥‥‥‥‥‥‥‥‥‥‥‥6014某鹿和狼的故事‥‥‥‥‥‥‥‥‥‥‥‥‥‥‥‥‥‥‥‥‥‥‥‥‥63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6516某青山不老‥‥‥‥‥‥‥‥‥‥‥‥‥‥‥‥‥‥‥‥‥‥‥‥‥‥‥69口语交际习作四‥‥‥‥‥‥‥‥‥‥‥‥‥‥‥‥‥‥‥‥‥‥‥‥‥72回顾拓展四‥‥‥‥‥‥‥‥‥‥‥‥‥‥‥‥‥‥‥‥‥‥‥‥‥‥‥82第五组17少年闰土‥‥‥‥‥‥‥‥‥‥‥‥‥‥‥‥‥‥‥‥‥‥‥‥‥‥‥86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8919某一面‥‥‥‥‥‥‥‥‥‥‥‥‥‥‥‥‥‥‥‥‥‥‥‥‥‥‥‥‥9220某有的人‥‥‥‥‥‥‥‥‥‥‥‥‥‥‥‥‥‥‥‥‥‥‥‥‥‥‥‥952口语交际习作五‥‥‥‥‥‥‥‥‥‥‥‥‥‥‥‥‥‥‥‥‥‥‥‥‥98回顾拓展五‥‥‥‥‥‥‥‥‥‥‥‥‥‥‥‥‥‥‥‥‥‥‥‥‥‥‥105第六组诗海拾贝‥‥‥‥‥‥‥‥‥‥‥‥‥‥‥‥‥‥‥‥‥‥‥‥‥‥‥‥108与诗同行‥‥‥‥‥‥‥‥‥‥‥‥‥‥‥‥‥‥‥‥‥‥‥‥‥‥‥‥116第七组25伯牙绝弦‥‥‥‥‥‥‥‥‥‥‥‥‥‥‥‥‥‥‥‥‥‥‥‥‥‥‥14326月光曲‥‥‥‥‥‥‥‥‥‥‥‥‥‥‥‥‥‥‥‥‥‥‥‥‥‥‥14727某蒙娜丽莎之约‥‥‥‥‥‥‥‥‥‥‥‥‥‥‥‥‥‥‥‥‥‥‥‥15028某我的舞台‥‥‥‥‥‥‥‥‥‥‥‥‥‥‥‥‥‥‥‥‥‥‥‥‥‥153口语交际习作八‥‥‥‥‥‥‥‥‥‥‥‥‥‥‥‥‥‥‥‥‥‥‥‥‥156回顾拓展八‥‥‥‥‥‥‥‥‥‥‥‥‥‥‥‥‥‥‥‥‥‥‥‥‥‥‥1631《山中访友》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www.5ykj.com《山中访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怎样的朋友?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的山中“朋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了解学情。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找出语句,交流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教师小结:从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用心赏读。
师:作者是那么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山中的好朋友。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关于《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篇1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
3、基于写作能写简单的自然景观,能够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做到语句通顺。
习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之所以放这里是因为通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
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词,但要指导“瀑”的书写,强调“唱和”的“和”的读音。
2、基于阅读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散文特点。
但是读得不够深入。
3、基于习作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描述出来并抒发简单的感受,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感想不深入。
教学目标1、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评价任务:1、通过互相提醒、教师板书、书空等方法学习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同学帮助的方法,理解“德高望重”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等方式理解课文;通过范读、指名读、镂空背诵、自由背诵,达到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写作、班级展示等方法进行练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环节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自学字词,朗读课文活动一(5分钟)联系单元导读,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后,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友”指的是什么?导入新课活动二(5分钟)1、自学生字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本:《山中访友》教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本:《山中访友》教案。
一、知识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1、通过学习文中情节和人物描写,了解“坚毅”、“聪慧”、“善良”等品质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文中的生词,掌握识字和拼音的技巧;3、通过学习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能力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是: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3、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表达。
三、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是:1、培养学生坚毅、聪慧、善良等品质;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友谊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描写;2、掌握生词的拼音和识字技巧;3、学习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朗读课文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朗读全文,借助影响保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口齿清晰,感情真挚地朗读课文。
老师可以插话引导学生理解难点。
2、文本探究学生根据理解到的情节写下自己的理解,对他或他人描写的感受认真体会。
老师可以适时分析问题,推敲感受,深入挖掘情感内涵。
3、语用和互动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用技巧、掌握表达方式。
进一步的,提醒他们文中人物的情感特点,如此就能够加强与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
4、词语表达和拼写掌握生词的识别技巧和拼写规则,比如,部分难读难写的字汇,要以教师及同伴协助的方式,熟记。
同时,老师可以针对部分需要记忆的部分,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语音联系,以背诵方式进行练习。
6、写作落地在课堂进行写作,学生可以同样借用情节及人物特点,也可以提出专题写作,或利用影响,把自己的想法写到纸上化。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锻炼,也是老师鼓励和引导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此增加学生写作乐趣,练习习惯和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如问答、演示、情景模拟、任务式训练等。
八、教学适应性针对不同程度、性别、语言方言差异等社会心理因素的不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各种不同未必的教学方法,不推论学生的学术能力,并需要采用不同手段打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便于找到教育方法定位,比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简说】《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
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
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
感悟意蕴美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
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
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
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
“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与伙伴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感悟。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
(2)引导学生感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练习写作:(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写作能力。
3. 观察大自然,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山中访友教案
1 山中访友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高兴)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
第1课《山中访友》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高兴)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新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教学
新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教学新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教学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方法与设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景物的诗句,课上积极探究;以陶渊明《饮酒》和本人拙作作为拓展延伸;拟用一课时。
1、导入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
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生开始默读,师顺手板书课题。
二、生带着几个小问题去读。
(快速默读)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2、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什么?三、检查预习,抽生朗读,其余人静听准备点评指正。
一生主动读过后,别人主动点评。
师提醒注意“玄奥”的“玄”字读音xuān,与弦(xián)和舷(xián)不同。
“露”有两个音“lù”和“lu”,本文中“露水”和“露出”都读“lù”,“lu”用于口语,如“露怯”和“露马脚”。
四、师范读,生静听,准备点评并准备答复“二”中的两个问题。
师读过后,也请生指正。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其实是对老师的帮助)五、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理出线索。
(解决问题1)生说师板书写了哪些朋友(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生读、说一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中访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中访友》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方法与过程: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韵律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对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韵律美。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对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和资料;准备《山林小曲》等优美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和资料;准备山中景物的图片或小物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去拜访一位朋友。
他既是一位智慧的长者,也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中访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2.检查预习: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认读这些词语。
请个别同学朗读,全班齐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然后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有哪些词语是你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1)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2)这些朋友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精读课文,深入体验:(1)请同学们跟随作者拜访一下他的第一个朋友——古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从“德高望重”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作者把古桥当作了朋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本段。
5.品读课文,抒发情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四到第七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1)从这些段落中,你感受到了作者与山里的朋友之间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2)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词语画下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说明: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许多描述以极富变化的句式来表现,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突破理解句子的难点,在朗读中揣摩语言,感悟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陡峭、身躯、蕴含、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体会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2)设计“学生课堂活动卡”与“学生课前预习卡”。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入情境导语:(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作者要去山中拜访自己的朋友。
)什么样的朋友会住在山里呢?他到底是谁呢?快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李汉荣先生去看看吧!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听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倾听边看书。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与朗读句子时的语气。
2、教师检测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1)教师出示课件: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栀子花、幽径、德高望重、凝望、扎进、流淌、树冠、汩汩、吟诵、唱和、雄浑、陡峭、悬崖、衬托、湛蓝、津津乐道、纹理、蕴含、奥秘、犬吠。
)(2)指学生认读这些词语,教师及时纠正字音。
(“津”是前鼻音)(3)引导学生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扎进”的“扎”应读成zhā,“树冠”的“冠”应读成ɡuān,“唱和”的“和”应读成hè),教师强调读音。
(4)引导学生找出容易写错或读错的生字,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易错字:“邀”的笔顺先里后外,里面的反文旁最后一笔是点;“瀑”右侧下面不是“水”,最后一笔是点。
)(5)教师范写“邀、瀑”这两个生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提醒学生注意:“瀑”左窄右宽,左边“氵”略偏上,右边横画间距稍密。
)(6)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教师随机指导。
(7)学生练习书写其他生字,教师指导。
(其他字多是左右结构,基本都是左窄右宽,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的大小避让。
)3、教师小结并过渡:同学们能够认真地预习生字词,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老师还要检测一下你们预习朗读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你对作者的哪个“朋友”最感兴趣?可以在旁边作一下批注。
2、作者和他的朋友感情怎样?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圈画出重点词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探究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有哪些。
(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
)(3)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再谈谈体会。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引领学生进入文中的优美意境。
在检测预习过程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并针对难写字进行示范与指导,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根据“阅读思考”里提示的问题,在独立探究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揣摩开篇,幸识“老友”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独立探究:作者在拜访朋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透过字里行间去寻找。
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朗读汇报。
预设:①(有感情地朗读)“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很好。
因为他一出门,就沐浴在清凉的微风中,风中还有露水濡湿泥土的清香,更有栀子花盛开的甜味,如果作者心情不好,是体会不到这些的。
②(有感情地朗读)“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读这句话时,我仿佛亲眼见到作者独自一人,高高兴兴地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去拜访自己的朋友。
(2)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好心情。
2、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兴高采烈地去拜访他的第一个朋友——古桥。
3、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阅读小提示。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2)作者在描写这位老朋友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①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自主圈画批注。
②小组合作探究:老桥的品质和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老桥的品质及作者的描写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①理解“德高望重”。
②结合具体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站了几百年”说明老桥十分古老,一个“站”字写出了老桥几百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奉献的可贵品质。
)③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老桥的赞美之情。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①抓住“弓着腰”进行理解感悟。
A、结合图片,引读理解。
师:弯弯的桥拱就像——生:老人弓着的腰啊!师: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生:老人的皱纹啊!B、想象说话。
读完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②有感情朗读句子,读出对老桥的敬佩之情。
(3)“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说说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老桥,一直弓着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没有一句怨言。
老桥的这种精神太让人敬佩了!)(4)“那座古桥……唯有你依然如旧。
”指导学生读出对老桥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立阅读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在交流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及精彩的写法,感悟老桥无私奉献的品质。
五、巩固练习,快乐闯关打开“基础训练-《山中访友》”,一起来闯关吧!六、精设作业,内化文情课件出示: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指名读一读,帮助学生明确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的基础。
引导学生在朗读练习中,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拜访的第一个老友是学习的一个重点,语言优美,意境丰盈,引导学生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一、检测作业,引入情境1、教师听写词语:津津乐道、侠客、蕴含、邀请、瀑布、陡峭、身躯。
学生在小组内批阅,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生词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老桥图片,请学生欣赏。
(1)引导学生观赏图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去拜访他的其他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听写词语,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图片,唤醒学生记忆中的老桥,引导学生在背诵中再次感受作者与老桥之间深厚的“友谊”。
二、情望“知己”,品“诗”会友1、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这段中拜访了哪些朋友?(鸟儿、露珠、树)(2)探究:作者与树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自己对具体语句的感悟进行交流。
师:作者与树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呢?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与树之间的情谊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预设:①(有感情地朗读)“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我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树与作者是非常好的朋友,树是作者的知己。
当作者走进树林时,每一棵树都在深情地看着作者。
②知己应该就是彼此很了解对方,有什么烦恼或开心的事,都愿意一起分担或分享的朋友。
③作者早就是这树林里的常客。
看,当他一走进树林,鸟儿就欢快地和他打招呼了。
露珠也默默地向他点头示意。
而树,似乎已思念他很久了,一看到他,就高兴地望着他。
④(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我认为作者在这些语句中运用的是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透过这些语句,我发现作者与树完全融为一体,可见他们之间的默契。
小结:写景的文章加入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文章就会变得鲜活了,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3)齐读第4自然段,读出作者对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与树之间的默契。
2、探究性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找出作者又写了他的哪些朋友。
(2)把自己喜欢的“朋友”读给同学们听。
(3)探究:作者采用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转换的写法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
(用第二人称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充分。
)(4)过渡: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表达出自己对这些朋友的喜爱之情,多么优美的语言,读起来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配乐诗歌(由第5自然段改编而成——你好,清凉的山泉……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教师与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共同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6)导思:那么,作者在这山中,还有可能看到谁呢?作者会怎么和他打招呼呢?现在请同学们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动笔写一写。
(7)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指导。
(8)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其恰当的鼓励或表扬。
3、小结并过渡: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都与作者亲切地打着招呼,那么接下来,作者又去拜访了谁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作者与树及山里的一切的默契情谊。
将第5自然段改编成诗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配乐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进行续写诗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三、“身”入“仪式”,雨后辞别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文中写的“仪式”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全班同学在朗读中交流自己的感悟。
师:作者又去拜访了哪些朋友?你喜欢哪些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我想“仪式”的意思应该是作者送别落花、落叶融入泥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