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的保护问题
北京中轴线知识问答
北京中轴线知识问答北京中轴线是一条贯穿北京市中心的重要城市规划线路,起于北京南站,经过天安门广场,终于奥林匹克公园。
下面将围绕北京中轴线展开问答。
问: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渊源是什么?答: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建都规划。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曾下令修建皇城和紫禁城,并规划了一条南北中轴线,以天安门为界,将北京城划分为内城和外城。
清朝时期,北京中轴线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问:北京中轴线的主要景点有哪些?答:北京中轴线上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和文化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故宫,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除此之外,中轴线上还有天安门广场、天坛、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南锣鼓巷等。
这些景点代表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问:北京中轴线有何意义?答:北京中轴线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线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意义。
它串联着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展示了北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中轴线也是北京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了南北两个火车站和多条地铁线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问: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工作如何进行?答:为了保护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北京市政府进行了大量的保护工作。
首先,对于中轴线上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进行了修缮和保护。
例如,故宫和天坛等古建筑得到了细致的修复和保护。
其次,对于中轴线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治,提升了整体的城市形象。
此外,还加强了对于中轴线景点的管理和规划,保障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问: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前景如何?答: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北京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中轴线将会进一步提升其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此外,中轴线周边的商业、服务业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问:北京中轴线的特色活动有哪些?答:北京中轴线上举办了许多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例如,每年的国庆节期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办盛大的升旗仪式,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走进北京中轴线
走进北京中轴线目录一、北京中轴线概述 (2)二、北京中轴线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2)2.1 地理概述与北京城的布局 (4)2.1.1 地理特点与环境影响 (4)2.1.2 北京城的规划与布局 (6)2.2 文化与宗教的融合与碰撞 (7)2.2.1 中轴线上的宗教建筑群 (8)2.2.2 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体现 (9)三、北京中轴线的主要建筑物 (10)3.1 天安门与长安街 (11)3.1.1 天安门的历史与象征意义 (12)3.1.2 长安街的现代与文化交流 (14)3.2 天坛与祈年殿 (15)3.2.1 天坛的历史与建筑设计 (15)3.2.2 祈年殿的建筑美学与文化涵义 (17)3.3 紫禁城与故宫 (17)3.3.1 故宫的规模与建筑特点 (19)3.3.2 太和殿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20)四、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管理 (21)4.1 保护措施与现状评估 (23)4.1.1 中轴线保护的法律法规 (24)4.1.2 现存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25)4.2 管理策略与发展规划 (26)4.2.1 界面与区域划分管理 (28)4.2.2 协同发展与未来规划 (29)五、北京中轴线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前景 (30)5.1 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新中轴线 (31)5.1.1 现代丘比特溢现代风貌 (32)5.1.2 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结合 (33)5.2 全球视野下的中轴线与城市发展 (34)5.2.1 与其他中轴线城市的对比 (35)5.2.2 全球文化交流的前景与中轴线未来的责任与挑战 (37)一、北京中轴线概述北京中轴线,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地带,是一条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位的历史名街。
它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全长约公里,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之一。
中轴线的两侧分布着众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等,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繁荣与辉煌。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摘要】本文章主要探讨了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
在背景介绍中提到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中轴线作为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南北延长线是其延伸;目的说明指出文章将探讨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分为中轴线规划概述和建设意义,南北延长线规划概述和建设意义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挑战。
结论中强调了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的规划建设意义和挑战,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北京中轴线,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背景介绍,目的说明,概述,意义,挑战,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是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北京城区南北主要景点和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道路。
中轴线作为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自古就有“一道宫城、二道城门、三道城墙”之说,是北京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
南北延长线则是连接北京城区南北两个重要交通枢纽,串起了城市的发展动脉。
随着北京城市交通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的规划和建设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中轴线连接了故宫、天安门、天坛、长安街等著名景点,是北京城市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南北延长线则连接了北京火车站、北京西站、首都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是北京城市的交通中心。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求,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的规划建设方案,旨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功能,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这将为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城市规划奠定重要基础。
1.2 目的说明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统一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中轴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概念,而南北延长线则是其延伸和完善,两者共同构成了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轴线连接了故宫、天坛和奥林匹克公园等重要景点,成为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象征;南北延长线则连接了首都机场、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重要区域,起到了交通和经济的纽带作用。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北京中轴线的定义与特点 (3)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 (4)2.1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 (5)2.2 现代对北京中轴线的认识与发展 (7)三、北京中轴线的构成要素 (8)3.1 地理位置与空间布局 (9)3.2 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 (10)3.3 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 (11)四、北京中轴线的城市影响 (12)4.1 城市形象与品牌塑造 (13)4.2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15)4.3 社会文化与旅游体验 (16)五、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传承 (16)5.1 保护规划与政策支持 (18)5.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8)5.3 传承与发展策略 (20)六、结论与展望 (21)6.1 研究成果总结 (22)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中轴线作为北京古城的核心规划,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显著特色。
文章详细分析了中轴线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以及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象征,揭示了中轴线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中轴线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唤起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并探讨其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而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它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北京中轴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现状评估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期揭示其背后的深层价值,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北京中轴线,这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线路,起始于元大都的丽正门,终止于明清两朝的钟鼓楼,全长约公里。
保护北京中轴线具体措施
保护北京中轴线具体措施
保护北京中轴线具体措施包括:
1. 制定保护规划:制定针对北京中轴线的专项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确保中轴线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2. 修缮文物古迹:对中轴线上的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和维护,包括故宫、天安门、景山、鼓楼等,保持其历史原貌,防止文物古迹的损坏和流失。
3. 控制建设高度:对中轴线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进行严格控制,限制建筑高度,保证中轴线的历史风貌和天际线得到保护。
4. 优化交通布局:优化中轴线及其周边的交通布局,限制车辆通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保持中轴线的历史风貌和环境质量。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轴线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6.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针对中轴线的监测预警机制,对中轴线的保护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和保护问题。
7.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轴线的保护和开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中轴线的可持续发展。
8.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保护经验和技术手段,提高中轴线保护的水平和质量。
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措施
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措施北京市的中轴线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我国古都文化的精髓。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独特的历史遗产,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旨在确保中轴线的完整性和历史原貌。
一是加强立法保护。
北京市专门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为中轴线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中轴线保护的范围、标准和措施,确保了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规划设计。
北京市对中轴线周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严格把控,确保新建项目与中轴线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相协调。
同时,在新建筑的设计中,充分融入传统建筑元素,使之与中轴线原有建筑风格相融合,营造出整体一致的视觉效果。
三是文物腾退。
北京市积极进行文物腾退工作,将中轴线上的文物建筑收回并加以修缮,使其恢复原有风貌。
此外,对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址,如永定门、钟鼓楼等,进行了原址重建或复原展示,以呈现中轴线的历史原貌。
四是街区整修。
北京市对中轴线周边的街区进行了整修,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环境品质。
通过对街区的整理,减少了与现代城市风貌的冲突,让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更加突出。
五是加强监管与执法。
北京市成立了专门的执法队伍,对中轴线保护区域进行定期巡查,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障中轴线的合法权益。
六是宣传教育。
北京市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中轴线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七是科研与创新。
北京市鼓励相关机构开展中轴线保护的科研工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创新保护方式,如引入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等,为中轴线保护提供新思路。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北京市成功实现了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让中轴线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瑰宝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2024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达标训练(二)
一
二
[材料四]周末,妈妈带着豆豆在北京中轴线上参观、游玩。午饭时 间到了,妈妈特意给豆豆点了一道京味美食——烤鸭。
豆豆好奇地问:“妈妈,吃完烤鸭,咱们还去哪里呀?”妈妈笑了 笑说:“在北京中轴线上,聚集着不少中华老字号。内联升鞋店、吴裕 泰茶庄、六必居酱园……这些老字号都是历史悠久的老店,咱们可以去 好好逛一逛。”
一
二
正说着,烤鸭端上来了。“好香的味道!”豆豆凑上去闻了闻,情 不自禁地夸赞起来。
“豆豆,慢慢吃,一会儿咱们还可以去参观博物馆。行走在中轴线 上,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里参观体验,更是别有一番味道。”
一
二
1. 根据材料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二
4. 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第三列的内容,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填在第一
行括号里的一项,将序号用“√”画出。
A. 命名原因
B. 历史背景
C√.亲民新体验
D. 现代新技术
5. 同学们想用展板介绍“中轴线上的老字号”,可以重点参考哪些材
料,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序号用“√”画出。 A. 材料一和材料二
B. 材料二和材料三
专题十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题十一达标训练(二)
一、 (2023·重庆)下面是一张图书广告宣传单。观察这张宣传单,回 答问题。
1. 这则广告宣传的是图书,书名是《 十万个为什么 》。 2. “100%的精品”说明这套书 内容精良,值得一读 ,“70%的价 格”说明这套书 价格便宜 。
3. 第2小题中关于这套书的两个信息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 物 美价廉 ”。
一
二
二、 (2023·北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北京中轴线)是指北端为
保护中轴线的建议
保护中轴线的建议
1.保护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应该保护和维护中轴线上的各种建筑和文化遗产,以促进其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2.保护中轴线空气质量:为了保持中轴线的生态环境,应该限制车辆通行,减少污染和噪音,增加绿色植被,提高空气质量。
3.保护中轴线景观:中轴线的景观和建筑应该得到保持,禁止在其周围进行建筑和拆除,避免破坏中轴线的观测。
4.保护中轴线的文化活动:中轴线可以成为文化活动举办的场地,应该建立相应的文化活动防护制度,以保护和提升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
5.加强中轴线管理:需要有相应的部门负责中轴线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保护、审批和管理机制。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文化认识和保护意识。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在历史背景部分,介绍了中轴线作为古代帝王之都的重要建筑线路。
在规划设计方面,探讨了中轴线的经典设计理念和延长线的城市规划构想。
城市规划效果部分分析了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对北京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
交通建设部分讨论了规划建设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改善和升级。
文化保护部分强调了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对北京城市发展、城市形象的引领作用,以及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推动作用。
文章指出,通过规划建设,能够促进城市发展,树立城市形象,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历史背景、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效果、交通建设、文化保护、促进城市发展、引领城市形象、文化传承与创新。
1. 引言1.1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规划显得格外重要。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更是备受瞩目。
这一规划旨在延续北京传统的城市结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背景来看,北京中轴线是明清时期规划的城市中轴线,连接了故宫、天坛、天安门等重要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思想。
而南北延长线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延伸而来,连接了北海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重要景点。
规划设计上,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既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又加入了现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这种融合使得北京的城市规划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城市特色。
在城市规划效果方面,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的建设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这一规划也为城市的交通建设提供了便利,改善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在文化保护方面,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的建设不仅保护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还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北京旧城中轴线保护析论(续一)
高一些, 才能充分体现新中 轴线的气 究工作。现在从报上看到这些看法和
魄。据说,有人主张在奥体中心北边 建一个50 0多米高的双子座高塔 ,以 还主张新中轴线南端也应建一些超高 观点后,既感到自己过去的一些观点 存在不足,又总感觉对有些问题现在 18年 ,党中央和 国务院在对 93
允许建一些较高的建筑,只要不超过 中轴线恢复完整,又能为展示北京古 城市总体规划 的批复 》中进 一步指
鼓楼高 度即可。在故宫两侧,东侧已 城和现代规划建设提供一个场所.实 有不少楼房无需控制太严,西侧有三 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出: 要将北京 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安
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
+
矗 z & 、
维普资讯
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了世贸组织后,北京大大加快了城市 现代化建设与旧城改建的规模。在此 形势下 ,根据国务院 “ 批复 ”的原 深入的分析论证,是非常必要的。 l 、北京旧城中轴线保护规划中
应创什么样 的一流
是保护一座建筑、一组建筑或几组建 破坏,中轴线保护就是一句空话。 3 、北京 旧城 中轴线两端的保护 如前所述,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不 和整体格局的问题。具体到旧城中轴 应该如何考虑 线的保护,关键在于中轴线附近新建
则. 对中轴线上几个节点的设计进行 筑的问题,而是保护名城的整体风貌
故宫在中轴线上的中心作用发生了变 只要不众的活动 此观点的 依据是,城市中心区 “ 张在钟鼓楼之间及钟楼以北地区,兴 寸土 中心 后来在旧 城中 轴线南、 北端点 寸金,寸土必争”,不能光为保护祖 建一个传统形式和现代风格相结合的
是保护内容应 以点代线”
这种观 点主张 ,对 旧城 中轴线的保 宫、天安门,南保正阳门 ( 因永定门
”概括北京中轴线具有的重要价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中轴线创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乃至近现代,历经700余年,全长约7.8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
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这条纵贯南北、穿越古今的城市中轴线,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发展史一脉相承。
东周时期《周礼·考工记》提出“以中为尊”的城市规划理念。
在青铜文明极盛期,这一筑城理念成为王朝统治阶级的共识,但在连年征战的背景下难以实现。
曹操营造的邺城,出现中国最早的城市中轴线,沿线建筑已经具有礼仪性与等级性。
东晋建康城中轴线进一步升华,以西南牛首山两个山峰为“天阙”,将城市中轴与自然相融,相映成趣。
北魏平城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打造都城,形成以朝堂宫区、中阳门为轴线的中轴线规制。
唐朝人对都城中轴线的礼制作用已经形成清晰的认知,但面对地理环境约束时,并不强求中轴对称。
其理念播散影响至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城市营建到了北宋东京,御街同时具有中轴线和宫廷广场性质,宽达300米。
元大都作为一座全新规划的都城,拥有笔直的城市中轴线和规整的结构布局,严格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对于理想都城的设计要求,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时光流转,北京中轴线被推荐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进程,也寄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卓越才能,更感受到中轴线融入城市发展所焕发出的时代新韵。
(摘编自周冉《漫步中轴线》材料二:虽然《周礼·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历朝历代并没有严格遵循其中的营城制度,直到元代这样的规制才被用于实践。
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发展演变是历代城市建设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城市规划史的重要篇章。
中轴线并不是简单的南北道路相通,而是城市空间按照仪礼制度规划布局的集中体现。
在营城制度之下,反映的是诸多中国传统礼制思想,“中和”“尊卑”“阴阳”等关系给这条城市轴线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5.25•【字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75号•【施行日期】2022.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75号《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22年5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5月25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5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第三章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北京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根据《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保护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北京中轴线),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第三条本市对北京中轴线及其环境实行整体保护,保护对象包括:(一)北京中轴线,包括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二)以北京中轴线为骨架对称展开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或者标志性建筑群;(三)依托北京中轴线标志性建筑构成的重要景观视廊;(四)烘托北京中轴线核心地位的北京老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五)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六)作为北京中轴线重要背景环境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成片传统平房区;(七)与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相关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名园、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八)在北京中轴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其所承载价值密切相关的国家礼仪传统、城市管理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摘要】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是北京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条轴线,连接了古代和现代北京的发展脉络。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影响与展望等方面对这两条轴线进行了思考。
在历史背景部分,我们探讨了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在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部分,我们分析了这两条轴线的规划理念和实际建设情况。
在影响与展望部分,我们探讨了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强调了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等重要性。
通过对这两条轴线的思考,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城市形象、保护、实施、影响、展望、思考。
1. 引言1.1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是北京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的未来愿景。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要关注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轴线作为北京城市的脊梁,连接着故宫、天安门、王府井等重要文化景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南北延长线则延伸至奥林匹克公园、首都机场等现代城市地标,展示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实力和现代化风貌。
在规划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尊重传统建筑风格,保留历史遗迹,传承文化血脉。
也要着眼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交通、商业、居住等功能区域,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建设实施阶段,要加强政府、企业、社会和市民之间的合作与共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同时要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城市,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展望中,我们希望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能够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展示北京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成就。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规划建设的思考
北京中轴线,顾名思义,是指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一条重要线路,连接了故宫、天安门、天坛等一系列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
而南北延长线则是指从中轴线向南北两侧延伸,连接
了什刹海、北京站、奥林匹克公园等一些重要地标和城市核心区。
这两条线路的规划和建
设对于北京的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轴线作为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元素之一,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城市发展的
引领。
中轴线贯穿了北京市区的东西方向,串联了一系列的重要景点,是北京的文化和旅
游的重要支撑点。
通过对中轴线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中轴线也可以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轴线,带动周边地区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起一个更加完整和有机的城市体系。
南北延长线则是对中轴线的延伸和拓展,使之能够连接更多的景点和地标,打造一个
更加全面和立体的城市形象。
南北延长线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将中轴线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延
伸到更远的地区,将城市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合理分布到更广泛的区域内。
南北延长线也可
以满足市民对于生活和娱乐的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文化体验的场所,提升城市
的居住和生活品质。
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中轴线和南北
延长线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
整体协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问题,以确保中轴线及南北延长线的规划建设能够取得可
持续发展和长远收益。
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方法
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方法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种化的威胁,因此如何保护
中轴线是北京当局持续了几年的问题。
首先,通过文物保护计划加强整体保护。
规划者根据实际情况,将中轴线的历史景观、建筑及其他文化遗迹加以保护,并决定实施以文物保护、保护规划、文物教育为主要内容
的文物保护计划,减少文物遭受污染和破坏的可能性。
其次,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围绕中轴线历史环境的法律体系。
制定出台强有力
的立法,明确历史文化的继承遗产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的强制性。
同时,发布中轴线文化
遗产保护行政法规,细化保护中轴线空间及其文化红线,清晰界定责任区域,开展文物保
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此外,倡导文物保护文化,促进文化遗产得到更深入地关注。
文化遗产是阐释和认识
历史的最重要的载体,认识对历史的尊重才是更加文明深远的,也是永久保护中轴线的根本。
要大力推行文物保护文化,强化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更多的政府部门、社会
组织和个人通过开展各种文物教育活动,积极参与保护活动。
最后,优化综合保护环境。
综合考虑北京中轴线的特点,采取完善的技术方法和管理
手段,旨在保证中轴线的空气、水质、土壤质量等综合质量。
在崇文门以南的区域,当局
将大力开展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恢复保护,加强森林覆盖量,以便营造更加自然和满足生物
多样性的环境。
总之,保护中轴线是保护中轴线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种措施和落实工作都必须仔细设
计与实施,综合多方面起到极大作用。
希望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北京中轴线的
历史文化,让它永存于世。
北京中轴线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_金磊
引 言轴线或许是人类的第一表现。
从蹒跚学步的孩子沿着轴线走动始,轴线事实上成为了校准线。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虽没有明确提到“轴线”一词,但纵观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城市,轴线的存在确是明显的。
我国古代都城大都较为方正,在南北方向上多存在城市轴线且基本上位于城市中心。
这种居于城市中心的中轴线的创作与建设是创意追求的,它与整个城市的布局是密切相关的。
北京旧城主要是明清北京城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古代都城,特别是都城中轴线建设的集大成者。
明清时期,全城结构虽有调整,但大致还是元大都的型制。
从城市设计视角看,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的发展可概括为:按一个理想范本,历朝历代不断探索能表现集权统治和宗族礼法的城市中轴线系统,北京中轴线正是遵循着这种范本。
其文化内涵已日益被挖掘出来,即它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文化,平民百姓的市井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内涵的延续和发展等。
按照北京“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北京应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名城。
“规划”强调旧城将成保护政策特区,中轴线各段及朝阜路整治都将纳入保护体系。
据此,我想起20世纪50年代的“梁陈方案”,想起2011年梁思成诞辰110周年的学术追记,想到为什么北京旧城整体保护之路走的如此艰难。
令人钦佩的是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博士在提交的28个提案中,专门做出了“关于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
他在归纳了始于北京元代发展于明清的中轴线的特点后,分析了在这传统中轴线上所汇聚的传统与现代建筑,并从三方面对加强北京传统中轴线保护提出了建议,这些观点成为撰写本文的出发点。
一、从北京中轴线建筑测绘图谈起这是曾被历史尘封的往事,这是发生在辛亥之子张镈大师(1911~1999)身上的故事,它完全源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启蒙先师朱启钤(1872~1964)的动议,迄今可被誉为北京“二战”期间建筑界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一次壮举。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一审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中轴线文化遗产将向公众开放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一审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中轴线文化遗产将向公众开放草案以世界文化遗产爱护治理的标准,围绕爱护好中轴线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制度设计分布于钟楼、鼓楼和永定门城楼的传统城市轴线及其两侧的历史建筑和道路,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将被纳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爱护范围。
爱护区域内的国有不行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将向公众开放。
重点管控区域将严格掌握建筑高度、体量和颜色。
12月24日上午,《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爱护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其次十七次会议审议。
草案以世界文化遗产爱护治理的标准,围绕爱护好中轴线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制度设计。
畅通景观视廊突出中轴线空间统领地位中轴线文化遗产爱护包含哪些范围?草案提出,中轴线文化遗产爱护对象包括三个局部:一是分布于钟楼、鼓楼和永定门城楼的传统城市轴线以及紧邻其左右两侧、富有层次和秩序性的一系列建筑群、历史道路、桥梁及其遗址。
二是承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的遗产环境构成要素。
三是中轴线文化遗产历史进展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详细爱护措施方面,草案提出,严格爱护遗产区内历史道路、广场的空间尺度、平面布局;其东、西两侧的建筑界面应当完整、连续,位置和风貌应当符合中轴线不同段落历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传统原貌;保持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廓的平面空间构造;保证景观视廊内视线通畅与景观协调,维护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形态,突出中轴线的空间统领地位等。
重点管控区严控建筑高度、体量、颜色草案提出将爱护区域分为遗产区、缓冲区等,规定不同爱护措施,详细范围由《北京中轴线爱护治理规划》确定。
制定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相关的景观视廊名录,划定重点管控区域,严格掌握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颜色、第五立面等。
对于遗产全部毁坏的,实施遗址爱护,通过地面标识等手法提示文物历史位置或者展现历史信息,原则上不原址重建。
除必要的市政根底设施、公共效劳设施、园林绿化设施以及根据爱护规划进展风貌恢复建立外,遗产区内不得进展新建、改建、扩建活动。
北京城的中轴线
北京城的中轴线作者:张富强来源:《北京档案》2012年第03期摘要: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国古人为子孙后代留存的一份珍贵遗产。
人们可以通过北京城中轴线去认识北京、了解北京文化。
因此,我们研究北京城中轴线的意义不仅在于文物本体的保护,还有更深远的含义,探讨北京城中轴线的起点与长度,以大量的史实说明景山在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历史作用以及对未来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改变过去人们对北京城中轴线的错误认识。
我们换个视角看北京城中轴线,从科学的角度去确定北京城中轴线的范围,将对于中轴线的保护更加有利。
从北京城中轴线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去了解北京城中轴线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能够让人们看到对于北京中轴文化的保护与对文物本体保护同等重要,今天的中轴文化所代表的不再是封建的皇权,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象征。
进一步探讨保护北京城中轴线的最佳方案。
只要登上景山之巅,人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城南北有一条由建筑组成的轴线,她气势恢弘,辉煌壮丽,这就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最鲜明的标志,在世界上也是独有的。
中国有不少千年的古城,如陕西的西安、河南的洛阳和开封、江苏的南京、浙江的杭州……历史上都曾是几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昔日的辉煌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只留下一些传说和少许的遗迹。
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像北京这样完整地保留着一条可以证明自身历史价值的城市建筑轴线。
这不仅是一条建筑轴线,而且还充满了历史的谜团、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
因为她所承载的一切都是极至的代表,无论从建筑的等级和规制上、还是从所使用的材料和建造质量上、或是在美化国都的艺术效果上、以及她所蕴涵的文化特色上,都反映出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
在世界历史上,北京城中轴线也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前瞻性,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在皇城建设方面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中国古建筑遗址,从城市遗址发掘后的考证可以发现,无论是建筑单体、建筑群体,还是城市,都有一条中轴线。
北京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传统礼制规划建造的城市,其主要特点便是城市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已经启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好事。
传统的城市中轴线有悠久的历史奴隶社会的城市轴线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各部落都在忙于封国建侯,作邑作邦,广为营都建邑,筑城的主要目的是“卫君”。
建城思想的代表作是“周王城”。
据《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即城市是方形,每边九里,四边城堵上各设三座城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与九条横街(或三条三块板的路)。
街道的宽度是车轨的九倍。
城市前为朝廷,后为商市,朝市均为百步之宽,城之左方有祖庙,右方为社稷坛,这种方整有序的城市规划为历代王朝的都城建设所依循,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
奴隶社会第一次建城高潮出现在西周初期,国君起居、上朝的宫城往往都有明确的中轴线。
西周前的二里头夏都(河南洛阳)(公元前12世纪),早期商朝都城(河南偃师尸乡沟)都表现出明显的轴线。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最初建都长安附近的泮、镐,但因偏于西部,不利于对东方的统治,选择在伊水、洛水之滨另建新都王城(今洛阳市区)(图1)。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奴隶制度基础开始动摇,战国时期烽火连年,周王朝开始衰微。
到公元前五至六世纪,又出现了第二次建城高潮。
进入封建社会建城的指导思想由“筑城以卫君”发展为“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城与廓开始有了分工,出现了手工作坊、平民聚居区。
北京中轴线的保护问题王 东图1 西都东都洛邑、北魏洛都城市规划图2 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平面图管子认为“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扩大城市规模,除了保留城继续供政治活动外,更加扩建广阔的外廓,作为经济活动的场所。
改造依附于“宫”的后市,发展为城市独立的集中商业区,作为外廓的主体,以供城市各阶层之需,扩大工商业者的闾里,增加民间手工作坊区。
这一时期齐国临淄、赵国邯郸、燕国下都是都城典型(图2)。
封建社会城市封建社会初期,秦咸阳、汉长安、东汉 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南朝东晋建康的城市规划为封建时期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准备了许多经验,也是这一阶段的一个总结。
中轴线在城市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中轴线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图3、图4、图1、图8)。
隋唐长安、洛阳的建设以北魏洛都为里程碑,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图5、图6、图7)。
辽金都城的中轴线。
辽南京(公元916~1125年)、金中都(公元1115~1234年),是在原北方重镇蓟城和幽州的基础上,以莲花河水系作为依托,按照中原传统城市设计手法建设起来的城市(图9、图10、图11)。
元大都城的选址与建设。
公元1206年忽必烈即位,蒙古族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公元1234年灭金,次年定都和林。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灭南宋,设都大都(今北京),使唐末以来(公元907)经历五代十国、北宋、辽金等朝代的中国分裂局面复归统一。
有忽必烈建立统一帝国,定都大都的决心,有以刘秉忠为首的一批通晓中原文化渊源的谋士和专家,有燕蓟到幽州、辽南京到金中都的北方主镇的城市基础,有华北平原千年以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条件。
一个规模空前的东方帝国都城呼之欲出。
这是在此时出现大都城的必然性。
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刘秉忠受命规划元大都城(图12、图13)。
侯仁之先生说:“从新建元都城平面图上加以分析,不难看出高粱河上的一带湖泊,在金城的规划设计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
”最突出的有下列几点。
图3 曹魏邺城平面图图4 六朝建康平面示意图图5 唐洛阳平面图图7 唐长安街坊及河流水系示意图图6 隋唐洛阳平面图一是紧傍湖泊的东岸选定了全城自北而南的中轴线。
中轴线的起点也就相应地定为金城平面布局的几何中心。
并就地建立标志曰“中心台”,并于其东侧建中心阁。
二是在中轴线的中心部位,也就是湖泊局部的东岗,兴建大内(皇宫亦称萧墙),隔湖相望西岸,分别兴建南北两宫,南为隆福宫(皇太子宫)。
北为兴圣宫(皇太后行宫)。
这样三宫鼎力,琼华岛与瀛州正好位属中央,瀛州东西各建一桥,把湖泊两岸的三宫联系在一起。
三是以三宫为中心,四面修建“萧墙”(大都皇城城墙),将高粱桥上的一带湖泊分隔为二,南半部分入萧墙以内为皇家苑林,依照传统,命名为“太液池”。
北半部分隔在萧墙之外,即积水潭。
这就是现在的什刹海,只是它的面积已大为缩小。
四是最后确定四面大城的城墙位置。
十分明确的一点,即是以积水潭东西两岸的距离作为全城宽度的一半,因此西城墙的位置就定在积水潭的西岸,只是中间留有一条顺城街。
东城墙的位置也就在同一距离上,可能是由于地基的问题而稍向内移。
但是在视觉上不会感到有任何差距。
至于大城南墙的位置,显然是选择在皇城南墙与中都旧城北墙中间的一条东西线上,然后以中心台至南墙的距离来确定北墙的位置。
大都城南北长方形的轮廓就是这样确定的。
其结果是当时水面浩瀚的积水潭,就自然落在了类似全城心脏的部位上。
这在大都城的平面图图上十分明显地显示出来(图14)。
总之,从整体布局来看,大都城的设计既继承了古代《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的传统规划,又密切结合了当地河湖水系分布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设计者敢于把如此浩瀚的水面,布置在全城如此重要的部位上,其非凡的气度与恢宏的手法,是十分值得重视的,这自然应该归功于刘秉忠。
(摘自《什刹海志》)从公元1267年起大都动工,至公元1276年大都城告成,耗时九年。
又过了七年,公元1283年大都城内修建基本就绪,将旧城商铺和政府衙门税务机构迁入大都,公元1285年发布诏书,规定鼓励旧城居民迁入新城。
从公元1267年至公元1285年共耗时18年。
建城后六年,刘秉忠的继承者郭守敬建言开凿大都至通州的运粮河,为了开辟新的水源,决定远自西北昌平白浮泉引水,西折南移,经瓮山泊下注高粱河,仍入城中积水潭,然后凿渠东下,绕行萧墙东环垣外,南出大都城南墙,转而东南,与前中都旧闸河故道相接,并建船闸,东到通州以入白河,这就是有名的通惠河。
于是,南来的漕船可以直驶入城,停泊在积水潭。
钟鼓楼一带成为商业中心。
于是,就有了1293年忽必烈自上都还大都,过积水潭时,见舳舻蔽水,十分高兴,遂命名曰“通惠河”的一幕。
公元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明朝取代元朝,永乐年间对大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元大都北城墙南移2.5公里,南城墙向南推进800米,改造萧墙,皇城、紫禁城、景山大大改造了元代皇城,延伸了天安门前的“千步廊”。
明嘉靖年间又加筑外城,南城墙又向南推进了3.1公里,加筑了永定门。
清代大致维持了这一规模与格局(图15)。
北京中轴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从北京中轴线形成过程来看,从功能角度研究,首先是政治的需要。
统治者需要突出都城的地位,需要城市中轴线满足政治的需要。
皇城、皇宫和为皇宫服务的设施(精神的、物质的),都要放在中轴线上,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第二,从空间布局结构上,中轴线要体现统治者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要创造许多尺度不同的空间,既要能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又要能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符合礼治的需要。
第三,从环境角度考虑,人文景观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相协调,建筑和景观相协调,建筑的形式、体量、色彩都要相互协调。
从整体来看,北京城的中轴线应有两条。
一条是自永定门至钟鼓楼,总长7.8公里的人工轴线,以建筑与道路为主,间隔以广场和绿化。
另一条是从北京城西北蜿蜒而来的永定河故道,即古代白莲潭,现代的积水潭、后海、前海、北海及中南海水系轴线,这条弯曲的轴线,始终是北京水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两条轴线有分有合,有远有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因借,混为一体。
这两条轴线从建大都图8 西周、秦、汉、隋、唐都城示意图图9 古蓟城的水利建设图10 辽南京城平面图的时候起,就是不可分割的。
一曲一直、一静一动、一水一陆、一柔一刚,相得益彰。
这是盖世无双的。
第四,北京中轴线是不断变化完善的,除故宫、钟鼓楼、天坛等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外,地安门外鼓楼商业区、千步廊、前门大街、正阳门棋盘街等地,在符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的。
如天安门广场的扩建,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的建设体现了创新的意义。
这些变化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第五,北京中轴线7.8公里长,线上节点众多,要按节点、区段逐段分析研究,认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
如何保护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首先,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中轴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要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为背景来研究城市中轴线。
相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而言,中轴线只是历史名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中轴线是形成和存在于城市的传统布局之中的,中轴线上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城市胡同肌理、民居的尺度、广场和空间、色彩和色调处理,都是应该纳入保护范畴的,要尊重、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它的文化内涵,切忌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切忌搞一些符号和似是而非的假古董拼凑、冒充代替文物历史的真实性。
对中轴线及其周围地区的保护要在宏观上划出保护区和影响范围,在中观上把握保护的规模,在微观上要仔细推敲,精工细作,稳步推进“微循环”。
其次,北京中轴线一般是指永定门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的一段,在轴线方向上应分段确定不同的保护宽度,是否可以这样划分:1.永定门—正阳门。
包括两侧的天坛、天桥先农坛、前门大街(大栅栏、鲜鱼口等),突出非物质文化、祭祀建筑、商业街市文化。
2.正阳门—天安门。
包括广场、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旗杆等,主要突出政治广场、历史文化。
3.天安门—神武门。
包括紫禁城、太图11 金中都城平面图图12 元大都城示意图1图13 元大都城示意图2庙、社稷坛、故宫系列建筑、广场及原皇城。
突出历史王朝的宫殿、文物、各种类型古建的保护。
4.神武门—地安门。
包括景山、北海、皇城等,突出原皇家园囿、宫廷建筑、附属用房的保护。
5.地安门—钟鼓楼。
包括地安门外大街、两侧的南北锣鼓巷、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
突出皇城外王府、民居、商业历史文化的保护。
再次,中轴线上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要保护好中轴线上的山、水、桥、绿。
什刹海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范例,水质、水量都要注意保护,中轴线上有完整的水系,要不懈努力来完善水系,保护来之不易的水景。
北海团城、万岁山(琼华岛)、景山等自然、人工地形构成了中轴线上立体的造型形象,也是视线走廊上的重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