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质概况

合集下载

广东省自然概况

广东省自然概况

2.1自然概况2.1.1自然地理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端,地处北纬20°08′至25°32′、东经109°40′至117°20′之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广东省北倚南岭,与湖南、江西两省相连,东邻福建,西接广西,南频浩瀚的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

全省陆地面积17.96万km2,陆地面积17.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2%;沿海岸线曲折,岛屿、港湾众多,大陆岸线长3368.1km,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 m2以上大小岛屿759个,海洋面积约35万km2。

2.1.2 地形地貌广东省大陆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向腹部倾斜,地形变化复杂,山地、丘陵、台地、谷地、盆地、平原相互交错,形成多种自然景观。

北部、东北部和西部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62%,台地、平原约占38%,主要山脉有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等,多为东北至西南的华夏式走向。

湘粤边境的石坑崆海拔1902m,为全省最高峰。

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台地平原,海滨有小块平原,河流两岸和山间有河谷平原和盆地,水土条件优越。

2.1.3降水广东省地处低纬,面向海洋,水汽充足,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降水丰沛。

但由于省内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平原交错,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地区变化较大。

多年平均降水为1771mm,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在时间上表现为年内和年际变化大,在空间上表现为地区变幅较大。

我省降雨主要分为锋面雨和台风雨两大类,因此降水有明显的前后汛期之分,前汛期(4~6月)主要为锋面雨,后汛期(7~10月)主要为台风雨。

全省各区由于受锋面雨或台风雨影响程度不一,其年内分配情况各异,北江上游早在三月份即开始出现锋面雨,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3~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北江中游地区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4~7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5~60%;全省其他地区(除雷州半岛外)受锋面雨及台风雨共同影响,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5~8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5~65%;雷州半岛地区以台风雨为主,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5%。

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探讨

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探讨

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探讨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其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更大。


文重点探讨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一、地形地貌特征
广东西部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局部地区具有峡谷、峰丛、岩溶地貌等特征。

山体陡峭,地势起伏较大,易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构造条件
广东西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包括多种岩石、褶皱、断层、岩溶等,易发生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三、气候条件
广东西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降雨集中在夏季,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四、人类活动影响
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村人
口向城市转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加速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广东西部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类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需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科学研究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强化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

剖析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剖析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剖析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广东省连平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赤坎河与大浦河交汇处,是一个地势较为起伏的山地县。

连平县地质灾害频发,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一大困扰。

本文将通过对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剖析,探讨其成因和解决方法。

一、地质概况连平县地处岭南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

全县地表岩性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石灰岩等,其中花岗岩分布较广,占总面积的70%以上。

连平县属于中国南方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质环境,在地质构造方面呈北西向拉张构造,地震活动频繁,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溪谷河川发育。

这些地质条件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地质灾害类型连平县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中滑坡和泥石流占据绝大多数,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滑坡是指岩石或土壤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向下滑动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山体陡坡、松软土层、坡面流水冲刷等地方。

泥石流是指在暴雨等极端气候条件下,山体岩石土壤与大量积水混合形成的急流,对下游的村庄和农田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地面塌陷则是指地下水水位下降或者地下开采活动所致地质松散,导致地面下陷,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了潜在危险。

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1.地形地貌复杂连平县的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地势起伏大,溪谷河川密布,这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地表岩性多样,其中的页岩和石灰岩易受到水的侵蚀,导致山体稳定性较差,滑坡发生的概率较高。

而在暴雨等自然灾害的作用下,泥石流易在山体上形成并向下游冲刷,给沿途的村庄和农田带来巨大的损失。

2.地下水位下降长期以来,连平县的工农业生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得地下空洞增多,地质松散现象增加,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3.地震活动频繁连平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地震活动区域,地震频发,对当地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地震会导致地表岩石和土壤的松动,进而加剧了山体滑坡和地面塌陷的发生。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针对连平县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应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剖析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剖析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剖析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广东省连平县地处粤东山区,地质灾害频发,是一个典型的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本文将从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方面,对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剖析,以期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一、地质环境连平县地处粤东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不稳定。

该地区岩性以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砂岩、混凝土等为主,地层较为松散,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该地区地下水丰富,地质构造活跃,地震频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地形地貌连平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为丘陵山地和峡谷河谷。

丘陵山地地势起伏,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峡谷河谷地势陡峭,易形成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

植被覆盖较差,土壤侵蚀严重,也是地质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三、地质构造连平县地处粤闽地块和江南地块的结合带,地质构造活跃,断裂、褶皱等构造作用明显。

地震频发,构造活动性较强,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岩层发育,岩性较差,易破碎崩塌,也是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1. 滑坡由于地形地貌的起伏和地质构造的活跃,连平县滑坡频发。

特别是在雨季,降雨量加大,土壤松动,滑坡灾害加剧。

滑坡不仅对农田和居民房屋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导致道路中断,交通受阻。

2. 泥石流连平县峡谷河谷地势陡峭,易形成泥石流。

雨季来临,山体产生大量的泥石流,对村庄和农田造成毁灭性打击。

泥石流的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 地面塌陷由于地下水开采、地下水排泄等人类活动,地表产生了塌陷现象。

地面塌陷除了对基础设施和房屋造成损害外,还会形成陷坑,对周围的交通和农田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4. 其他地质灾害在连平县,还有一些其他地质灾害比如地裂缝、崩塌、山洪等,这些地质灾害形式多样,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持续的威胁。

连平县地质灾害频发,主要是由于其地质环境复杂不稳定、地形地貌起伏多变、地质构造活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广东英德地质报告

广东英德地质报告

广东英德地质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广东英德地区地质调查的报告。

地质调查是对地球表面以及地下构造、岩石等地质要素进行系统观测、实测和分析的科学活动,其目的是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岩石和矿产资源分布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等。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广东英德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类型以及地质灾害情况等内容。

2. 地质背景广东英德地区位于南岭造山带南端,属于华南典型的构造地质背景。

该地区地壳发育了多个构造单元,包括英德断裂带、正光溶洞等。

地质历史上的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化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岩石类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地质构造特征英德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褶皱和溶洞等。

其中,英德断裂带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构造构造单元之一,其发育的断裂延伸北南约200公里,对地区的地质构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地区还存在着一些晚新生代以来的褶皱构造,如正光种子岩褶皱等。

另外,广东英德地区还发育了一些独特的溶洞地貌,如正光溶洞,这些溶洞形成于地表岩溶过程和水文地质作用的共同作用下。

4. 岩石类型广东英德地区岩石类型丰富多样。

主要的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沉积岩等。

其中,花岗岩是该地区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其形成于岩浆的凝固和混合作用下。

片麻岩则是经过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在英德地区广泛分布。

此外,地区还存在着一些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如砂岩、泥岩等。

5. 地质灾害情况广东英德地区地质灾害情况比较复杂。

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等。

这些地质灾害与地区地质构造、岩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英德地区的山区,地势陡峭,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和崩塌灾害较为常见。

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过度开采和施工等人类活动也使得地面沉降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6. 结论广东英德地区因其特殊的地质背景和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岩石类型和地质景观。

然而,地质灾害也是该地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于地质调查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地球历史和演化的认识,还可以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2)广东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汇总

(2)广东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汇总

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分省)第十六卷广东省广东省水利电力厅一九八○年五月审定:卢伯章许云清审查:茅庆民校核:钟继尧甄健男张达志关秉钧连智仁编写:孙道华郎崇业张达志胡宝坤黄德华林振勋朱兆创范结球主要工作人员:省水电厅颜松桕李修齐邝淑仪向旭黄带如各地区水电局张坤文陈树孝邓崇道吴则民匡大用吕卓方廖国棠马志松李景安向敬喜肖建雄目录前言 (6)第一章总述 (6)一、广东省概况 (6)二、水力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8)三、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情况 (9)四、开发任务和开发条件 (9)五、今后工作的意见 (10)第二章北江 (14)一、流域概况 (14)二、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情况 (16)三、开发任务和开发方案 (17)四、开发条件及存在问题 (18)五、今后工作意见 (19)附:一、二类电站简要说明 (19)1.石鼓塘水利枢纽 (19)2.孟洲坝电站 (20)3.濛里电站 (20)4.沙口电站 (21)5.白石窑电站 (21)6.飞来峡水利枢纽 (21)7.横岗电站 (22)8.凉口水利枢纽 (22)9.锦江水利枢纽 (23)10.称架二级电站 (23)11.白沙水利枢纽 (23)12.花山电站 (24)第三章西江 (34)一、流域概况 (34)二、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情况 (37)三、开发任务和开发方案 (37)五、今后工作意见 (39)附:一、二类电站简要说明 (39)1.西江电站 (39)2.都平电站 (40)第四章东江 (44)一、流域概况 (44)二、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情况 (46)三、开发任务和开发方案 (46)四、开发条件及存在问题 (48)五、今后工作意见 (48)附一、二类电站简要说明 (48)第五章韩江 (55)一、流域概况 (55)二、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情况 (57)三、开发任务和开发方案 (57)四、开发条件及存在问题 (58)五、今后工作意见 (58)附:一、二类电站简要说明 (59)第六章粤东沿海诸河 (64)一、流域概况 (64)二、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情况 (65)三、开发任务和开发方案 (65)四、开发条件及存在问题 (65)五、今后工作意见 (66)第七章粤西沿海诸河 (70)一、流域概况 (70)三、开发任务和开发方案 (72)四、开发条件及存在问题 (73)五、今后工作意见 (73)附:一、二类电站简要说明 (73)第八章海南岛诸河 (78)一、流域概况 (78)二、勘测规划设计作工情况 (80)三、开发任务和开发方案 (80)四、开发条件和存在问题 (82)五、今后工作意见 (82)附:一、二类电站简要说明 (83)前言根据水电部(77)水电规字第23号、(78)水电规字第68号、210号文的精神,我省于一九七七年七月部署各地县开展水力资源普查工作,一九七九年三月开始全省汇总,五月提出初稿,一九八○年南宁审查验收会议后,又进行了修改定稿。

广东省各市自然地理

广东省各市自然地理

广东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北高南低,其中山地约占全省陆地密集的33%,丘陵占25%,平原占23%,其余为台地。

北部山地是南岭的组成,海拔在1000~1500米。

粤北群山连绵,是珠江和长江的分水岭。

粤东、粤西均有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

丘陵高程在100-500米,粤东南分布最为广泛。

台地的高程在100米以下,地势平缓。

主要的有雷州半岛和粤东的陆丰。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和潮汕平原最重要。

直接观察广东地势图可见,梅州、河源、韶关、清远、肇庆、云浮、茂名等市均有大面积山地分布;
地势图中的主要平原城市有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深圳、惠州;位于潮汕平原的潮州、揭阳、汕头、汕尾;
台地分布广泛的城市主要是湛江;
珠海市内地形以台地、丘陵为主。

我国目前在城市自然地理学中多将城市划分为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两类,对于二者概念界定却存在很大争议。

从人居环境角度来看,广东省内主要的山地城市有韶关、珠海和肇庆,其余城市均可归为平原城市之中。

广东省地质灾害分布及防治

广东省地质灾害分布及防治

广东省地质灾害分布及防治摘要:通过广东省地质灾害的分布;对在广东省类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具体分布进行讨论;针对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诱因及防治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丘陵广布,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约占31.7%,丘陵约占28.5%,台地约占16.1%,平原约占23.7%。

根据全省地质环境和成灾特点,可划分为粤北中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为主地质环境区;粤东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环境区;粤西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环境区;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软基沉陷、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环境区;沿海台地平原软基沉陷为主的地质环境区;雷州半岛台地平原地面沉降、地裂缝为主的地质环境区。

其中低山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多发的地貌类型。

一、地质灾害分布(一)崩塌、滑坡对我省造成灾害的崩塌和滑坡,多发生在山区铁路、公路边坡、部分乡村、河流、水库边岸、矿山、采石场及建筑施工场地等。

崩塌、滑坡的突然发生,常破坏铁路、公路,威胁交通安全,堵塞和淤积河床、水库,破坏矿山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近10多年的不完全统计,崩塌造成致死224人,致伤6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8284万元;滑坡造成致死53人,致伤5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4403万元。

铁路沿线崩塌、滑坡:京广铁路在粤北中低山傍水蜿蜒,沿途以变质岩、板岩分布为主,岩石风化强烈而残积层较厚,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普遍存在。

公路沿线崩塌、滑坡:公路沿线由于人工开挖边坡较陡,护坡与排水设施不配套,边坡土层受降雨影响易于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易失稳产生崩塌、滑坡,尤其是中低山区的公路最为严重。

水库坝体、边岸山体崩塌、滑坡:水库蓄水、泄洪导致库岸发生的崩塌与滑坡,在我省库区也极普遍,对水库有一定的危害,如新丰江水库等。

我省大江、大河两岸的陡坡时有滑坡、崩塌发生,比较集中发育在郁南县城至肇庆市西江南岸。

人为开矿、采石造成的崩塌、滑坡常有发生,主要由于长期开采,形成边坡过陡,部分悬空,上部岩体(土体)失稳而崩塌,或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常发生滑塌和塌陷,一般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东莞市地质

东莞市地质

东莞市地质概述前言东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2°39′50″,东经113°45′46″,总面积2465.44平方千米。

本文将对东莞市的地质概况进行介绍。

地质背景东莞市地处于华南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南稳定地块。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研究,东莞市地质构造主要由华南古地块的新构造覆盖层、基底基岩组成。

地质特征地形地貌东莞市地貌以丘陵为主,呈起伏状分布。

主要的地貌单位包括中山隆起带、东江隆起带、莞深洼地和中山鄱阳湖岛。

中山隆起带是东莞市的主体地貌单元,海拔较高,地势较为陡峭。

东江隆起带地势略低,呈弧形展布。

莞深洼地和中山鄱阳湖岛则是相对较低的地质地貌单元。

东莞市地质构造主要由华南古地块的新构造覆盖层和基底基岩组成。

新构造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纪孔雀石层、砾石层、黏土层等沉积物。

基底基岩则包括花岗岩、片麻岩和流纹岩等。

地质构造以断点、断层为主,形成了多个地下构造单元。

地质资源东莞市地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地热资源和水资源。

矿产资源方面,东莞市拥有石膏、煤矿、铁矿等资源。

其中,石膏资源较为丰富,可以用于建筑、制造建材等方面。

煤矿和铁矿资源虽然不是太丰富,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地热资源方面,东莞市地下存在丰富的地热能,可用于集中供热、温室农业等领域。

水资源方面,东莞市有较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可用于供水、农田灌溉等用途。

由于东莞市地处丘陵地带,地质灾害较为常见。

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

这些地质灾害往往会给东莞市的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威胁。

地质环境保护为了保护东莞市的地质环境,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

其次,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结论东莞市地质概况复杂多样,丰富多样的地质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广东省地球化学及岩土特征

广东省地球化学及岩土特征

粉质黏土
淤泥质软土
土壤环境背景
• 土壤水平地带性:粤北中 亚热带红壤-中部南亚热带 赤红壤-雷州半岛热带砖红 壤; • 铅和汞不全国土壤背景值 大抵一致;大多数元素背 景含量较低,属低背景值 区域。
土壤背景值低的原因探究
• 1、先天条件:成土母岩主要是酸性花岗岩,多种矿质元 素含量偏低。 • 2、气候因素: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土壤化学风化强 烈,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及强烈淋溶带走多种矿质元素。 • 3、土壤pH值偏低,促进土壤中元素的淋溶流失。 • 4、历叱上广东地区植被曾遭受严重的植被破坏,水土流 失情冴较严重,粉粒成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低,对矿质 元素吸附减少,容易流失。
广东省地球化学及岩土特征
环境科学 钟家骅 29071001 21
提纲
• • • • • 1、地理区位 2、气候不地貌 3、地质条件 4、土壤环境背景 5、污染现状的探讨不总结
走进“岭南” - -在哪里?
五岭之南,五岭由越 • 地理区域图 城岭、都庞岭、萌渚岭、 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 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 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 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 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 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 分水岭。 这也是一道“天然屏障”, 南粤古称“蛮夷之地”
谢谢大家,革命远未成功,同志更需努力!
根本的问题
• 在源头就没有控制! • 在这样的污染问题上, 最能起到效果的,是 环境管理及规划的科 学设计和严格执行, 在源头卡丌住,后面 再怎么强调治理,也 跟丌上污染的步伐。
我们的明天
• 明天是由今天决定的,今 天的污染必然导致明天的 毁灭!我们总是在空谈如 何如何,但落实下去有心 无力,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 明天会好吗?就中国这大 环境而言说丌定更严重, 但我们依然怀抱希望,我 们依然能学习认识污染是 怎么进行的,提出一种科 学不技术上的可能。

广东地质工作总结

广东地质工作总结

广东地质工作总结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广东地质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以下是对广东地质工作的总结:
一、地质调查与勘探。

广东省地质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地质调查与勘
探工作一直是广东地质工作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石矿物、地下水资源等的勘察,广东省不断发现新的矿产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地质灾害防治。

广东省地处南方,地质灾害频发,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

为了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广东地质工作加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

三、地质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环境保护成为了广东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

广东
省加强了对地下水、土壤和矿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四、地质科研与人才培养。

广东省积极推动地质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地质学科的研究与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地质科研人才,为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广东地质工作在地质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和地
质科研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广东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工作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的自然地理

广东的自然地理

广东的自然地理一、广东的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20°09′N~25°31′N,109°45′E~117°20′E,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沿汕头(南澳)——广州(从化)——肇庆(封开)横贯广东。

2、海陆位置: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北依南岭,南临南海,东北部与台湾海峡相望,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对,是我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3、邻省:接壤的省区自东往西依次是:福建、江西、湖南、广西。

深圳濒临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濒临澳门特别行政区。

4、面积(1)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总面积的30%(2)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总面积的70%,广东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二)自然环境1、地形(广东最高峰:石坑崆,高1902米)(1)地形复杂多样,“七山一水一分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多为东北至西南走向,主要有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天露山、云开大山等,最高峰石坑崆,平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20%。

复杂的地形为农业多样化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条件。

(2)地势北高南低,南岭是珠江与长江的分水岭。

(3)四大地形区珠江三角洲平原(全省最大的平原)、粤东山地丘陵、粤北山地和粤西山地台地。

(4)独特地貌:广东地貌形态复杂,肇庆岩溶地貌、韶关丹霞地貌、西樵山火山岩地貌、汕头海蚀地貌等奇特优美。

2、气候(1)气候类型:北回归线横贯中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2)特点:长夏无冬,降水呈南多北少的趋势。

降水集中在4~9月,雨热同期,由于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不大。

(3)优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可全年生长,最适宜种双季稻加冬种作物一年三熟。

劣势:旱涝频繁,气象灾害种类多,出现频繁,是全国各省中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

广东灾害性天气多,主要有:“四风”,即台风、寒露风、清明风、干热风;“三水”,即龙舟水(芒种水)、秋分水、早春低温阴雨;“二旱”,即春旱、秋旱。

粤地质背景

粤地质背景

1 广东省地震地质环境1.1 地理地貌概况广东省简称粤。

地处南岭与南海之间。

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秦置同海郡,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元大部属江西行省,清为广东省。

现辖二十一个地级市、三十三个县级市、四十三县、三个自治县。

全省面积十八万多平方千米。

广东省位于祖国大陆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北自乐昌坪石南至徐闻海安直线距离660公里,东自饶平大埕西至廉江高桥直线距离800km。

全省陆地面积17.8万km2,海岸线3368.1km(不包括岛屿)为全国之冠,沿海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759个,岛屿岸线长1649.5km(大陆和岛屿岸线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东沙群岛地区),岛屿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3位。

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

全省地势大体北高南低,但境内山川纵横交错,中等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变化复杂。

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因此整个地势向南向中倾斜。

据统计,全省海拨500m以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台地占16.12%,平原占23.66%。

山地主要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最北的一列为南岭山地,一般高700-1100m,个别山峰逾1500m;第二列为罗平山脉,自连平向罗定延伸,一般高600-1100m,个别山峰逾1400m;第三列为莲花山脉,由大埔向东南经惠阳到香港附近,主峰亦常逾千米。

其次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如连州至韶关的大东山脉,一般高800-1200m,全省最高的石坑崆(1902m)即在本列山地西北端。

丘陵分布于上述山地四周:由花岗岩侵入砂页岩所成丘陵,高350-500m,坡度较陡;由花岗岩构成的丘陵,排列凌乱,海拔100-400m,坡度较缓。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张修杰(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507)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特征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介绍,旨在让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能对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关键词:地质构造;断裂特征;简介1区域地质构造概况广东省地质构造属华南活化地台的一部分,地壳活动频繁而强烈.广东省地质构造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多期性,各次构造运动形式各不相同,构成一幅错综复杂的构造图象.广东省自震旦纪以来的地质构造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地槽发展阶段,准地台发展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四个构造旋回,即加里东旋回,海西一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五个构造运动,即加里东构造运动,海西构造运动,印支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各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都不尽相同.地槽发展阶段的构造旋回为加里东旋回,包括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属早古生代.此时广东地区基本上是汪洋一片,接受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沉积,隐约显示的水下隆起带及沉降带构成广东省最古老的构造格架,总体构造方向为北东或北东东,为后期发展阶段中广东构造轮廓的变迁奠定了一定基础.志留纪末发生了强大的加里东运动,其表现以褶皱作用为主, 使区内地层强烈挤压,形成紧密线型褶皱和逆掩断层,岩层普遍变质,局部有中酸性岩浆岩侵人和混合岩化作用,主应力方向主要为北北西方向.加东里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和东西向展布的褶皱构造骨架,地壳上升,海水退出, 结束了地槽发育历史.准地台发展阶段的构造旋回是海西一印支旋回,包括从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属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晚古生代构造运动比较平缓,虽然发生过多次海进,但很少有剧烈的地壳变动,海西运动对广东影响不明显.中三叠世后发生了规模宏大的印支运动,它是继加里东运动之后的一次重大构造变革运动,使晚古生代地层形成过渡型褶皱和一系列同向的冲断层,该期运动的构造方位多变,主要形成北北东方向的褶断带,早古生代构造也经受了进一步改造,至此,基本上形成了广东地质构造雏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的构造旋回是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包括从晚三叠世至今.该期发生了二次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燕山运动是在基底形成以后影响最深远,最广泛,活动最强烈的一次构造运动,目前,广东省的构造轮廓和地貌轮廓都是此次运动奠定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的断裂活动,多期次岩浆活动和频繁的沉积间断.燕山运动使晚三叠世至早第三纪的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褶皱,断裂活动加剧,形成北北东向冲断层,断裂带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千米,动力变质带宽达数千米.广东省深大断裂如吴川一四会,恩平一新丰,莲花山断裂,河源断裂等均由该运动形成.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是燕山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是不均衡断块运动.受北东及东西向断裂的共同?31?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影响,雷州,琼北断陷急剧发展,终于使海域陷落导致海南岛从此与大陆分离.挽近时期,构造运动仍有明显表现,广东大陆架存在下沉的趋势, 而大陆则山脉耸峙,沿海地区发生多次升降运动,造成了广东省复杂的海岸地貌,表明广东省地壳升降运动在继续发展.频繁的地震,尤其是集中于南澳,河源,吴川一四会,恩平一新丰断裂带及雷琼东西向构造带上常见的多发性强震亦表明广东省地壳仍在活动之中.广东地质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参差出现,组成了一幅颇为复杂的构造图象.一般来说,地质演变阶段不同其特征亦各异:地槽发展阶段, 以紧密线型褶皱为特征,断裂虽发育但居次要地位;准地台阶段,以形成过渡型褶皱为特征,许多地区褶皱与断裂同等发育;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以强烈的块断作用为特征,断裂特别发育,褶皱作用较弱.2断裂特征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不一,性质不同的断裂.这些断裂,尤其是深大断裂与表层和深部物质的位移有密切关系,对广东地质构造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其分布见"图1广东深大断裂示意图".下面将广东省公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深大断裂特征按方位进行简单介绍.探断裂.0一昊川一四会深断裂带I@一愚平一新丰探断裂带,@一河源深断裂带'④一莲花山探断裂带I@一栅安一瞢宁踩断裂带?@一汕头一惠来深断裂带,⑦一南决踩断裂带,@一拂冈一事良深断裂偌,@一高甍一惠来琢断裂骨10一琼州海峡深断裂带.大断裂t(1)郴县一怀集大断裂l(2)罗定-悦城大断裂I(3)置于弧形大断裂I(4)信宜一糜江大断裂I(5)潭爷大断裂,(6)紫金-博罗大断裂,(7)九峰大断裂I(e)贵求大断裂?(9)邀攫大断裂l(to)芏五一文教大断裂l<lD昌江-璩海大断裂I(12)尖蜂岭一大吊罗大断裂I(13)九所一菠水大断裂j(14)饶平?大埔大断裂I(15)河篓一惠来大断裂,(16)三堋一西槐山大断蓥}图1广东深大断裂示意图2.1东西方向断裂(1)佛冈一丰良断裂带:位于北纬23.3O一24.10之间,局部地段扩散到24.20.主体分布于怀集,佛冈,河源,五华,丰顺,潮安一线,广东?32?境内断续延伸约6OOkm,宽约20—70km.主要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以及燕山期侵人体,火山岩盆地和隆起所组成,常伴有北西,北东和南北方向的扭张性裂隙作为它的配套构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造.它实际上是横亘广东中部的一条构造岩浆活动带,主要由两条近平行延伸的佛冈一丰良断裂和清远一安流潜伏基底断裂组成,整体上走向近东西,以倾向北为主,主要为压性,可能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后继续活动,以燕山期活动时为最强烈.该断裂带多被后期断裂切割呈断续状,在广东省大致可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以东段最为发育,各段内由大小不同的断裂组成.沿着佛冈一丰良断裂带热泉密集,约有30个热泉和2个热矿田分布.该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带交按部位,常有小震群和高温热泉相伴生,显示了挽近时期的活动性.(2)高要一惠来断裂带:该带位于北纬22.40一23.l0之间,分布于罗定,高要,广州,惠阳,海丰,惠来一线,往东插入台湾浅滩.断裂带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组成,长800km余,宽10—50km,倾向多变,倾角40.一80..断裂带分别被吴川一四会,河源,莲花山断裂所分割而出露不连续,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三段.东段:在惠阳一海丰一惠来一线,长达200km,扩散宽达50km.总的来说,该段强度较弱,分布比较零星,形迹比较短促;中段:被夹持于吴川一四会和河源断裂带之间,沿断裂广泛发育拼压破碎,硅化,糜棱岩化带.广州瘦狗岭处见其切割了上白垩统,震旦系和花岗岩,倾向南, 为正断层;西段:位于吴川一四会以西的罗定,信宜等地,该段强度较弱,由多条断裂组成.高要一惠来断裂带可能在加里东时期产生,形成于印支运动时期,在燕山运动期间活动更为强烈. 历史上破坏性地震在该带较集中,其中东段地震较强,西段较弱.该断裂是全新世以来还在活动的断裂.2.2南北方向断裂广东省南北方向断裂不发育,规模较小,多分布于东西向佛冈一丰良断裂带以北,从区域上说,它们是湘,赣,闽三省相同构造向南延伸的继续,大致可分为六个带,其中连阳一新兴断裂带比较显着,规模相对较大.该断裂带位于东经l12.15,自湘南嘉禾,临武至粤西北三连一带,是该构造强烈发育段,向南穿越吊藤岭,广宁古水, 高要乐城,新兴中和一带,止于恩平横陂附近,省内断续长约350km,走向近南北,多倾向东,局部倾向西,倾角从3O度至80度不等.性质多为压性,局部兼有扭性,可能发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形成于印支运动期.2.3北东方向断裂(1)汕头一惠来裂带:北起于福建泉州,漳浦一线人广东境内,经饶平,汕头,惠来一线,于陆丰甲子镇潜入南海.广东陆地部分长150km,宽数千米,整体呈45.一50.方向延伸.东北段大部为第四系覆盖,断裂形迹断续出露,沿断裂带广泛发育有动力变质现象;西南段在潮阳,惠来一带,断裂形迹连续性较好,穿行于花岗岩之中,发育动力变质带,常见压碎,糜棱岩化花岗岩.惠来至碣石一带的海岸线及滨海第四系沉积均与断裂带走向平行,对海岸地貌有控制作用.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运动第三幕,控制了燕山期岩体的分布.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该带在历史上重复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说明该带仍在活动.(2)潮安一普宁断裂带:北自福建人广东境内,经饶平,潮安,普宁,陆丰一带,自汕尾入南海.广东境内陆地部分长达210km,以潮安一普宁断裂为主断裂,两侧分布有一系列的平行断裂束,总体走向北东45.一50.,断裂带穿行于上三叠一下侏罗统砂页岩,上侏罗统火山岩及燕山三,四期花岗岩之中,倾角50.一80..断面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断裂性质为压扭性,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运动第三幕,表现为多期的岩浆侵人.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沿该带在三饶,潮安,普宁,揭阳段,历史上均发生过破坏地震,说明该带仍在活动.(3)莲花山断裂带:北东端自福建华安进人广东省,经大埔,顺延莲花山脉至海丰,惠东,宝安,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人南海,复又于万山群岛,高拦列岛附近出现.广东境内延长约?33?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500km,宽20—40km,局部可达60km.莲花山断裂带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的基本特征.该断裂带是一条强烈的挤压破碎带, 由120多条断裂所组成.根据它们的产出部位可分为东,西两断裂束.东断裂束统称为大浦一海丰断裂,分布于莲花山东南侧,由河婆一河田一汤湖,梅陇等l3条主干断裂组成,走向4O. 一5O.,倾向南东,倾角40.一70.;西断裂束统称为五华一深圳断裂,分布于莲花山西侧,由白宫一羊石脑,五华一深圳等l4条主干断裂组成, 走向30.一50.,倾向北西,倾角4O.一85..上述两断裂柬在平面上,象两条平行的铁轨呈北东一南西向伸驰不辍,东北段方位偏北.断裂性质为压扭性,推测起源于加里东运动,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挽近时期活动强烈,大埔,丰顺,海丰一带,历史上常发生破坏性地震,近期仍有地震发生,因而是广东省着名的活动性断裂.(4)紫金一博罗断裂带:位于五华,紫金,博罗,东莞一带,推测斜贯珠江口至台山广海湾入南海.整体上呈北东5O.一6O.方向延伸,陆地上长约360km,由紫金一博罗断裂和樟木头断裂组成,单条长在200km以上,主要倾向南东,倾角4O.一80.,局部陡立或向北西倾斜.它控制了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分布,复又切割了它们.地层普遍发育糜棱岩化,角砾岩化,片理化.北段金鸡组,桥源组,漳平组,高基坪群与燕山三期花岗岩常呈断层接触.南西段构造形迹比较微弱.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兴宁一博罗一线出露温泉4个,地震活动频繁,但强度均很低,断裂带有一定活动性.(5)河源断裂带:位于兴宁,罗岗,龙川,河源至博罗湖镇一带,长230km,宽20—30km.由灯塔一客家水断裂,人字石断裂,河源一龙川断裂等组成,断裂多呈平行雁列相随.总体走向北东,局部呈北北东和北东东向,呈"S"形弯曲,断面主要倾向南东,倾角低缓者多为30.一5O.,也有陡倾者呈70.一80..沿断裂带见强大硅化构造岩带.形成于印支期,沿线温泉发育,地震活?34?动频繁且强度较大,河源新丰江处是广东省三大地震中心之一.(6)恩平一新丰断裂带:该断裂带为恩平一苍城,鹤城一金鸡,广州一从化和连平一新丰诸断裂的总称.断裂带所经地段,挤压破碎广泛发育花岗岩,主要为糜棱岩化或压碎花岗岩.总体走向4O.,呈舒缓波状延伸,广东境内长约450km,宽5—20km.该断裂带一般分为三段,东北段的连平一新丰一带,由青云山,增城,独石山断裂组成,断面绞扭,倾向不定,倾角5O.一6O.. 中段由从化神岗,广从断裂组成,倾向北西,倾角4O.一60..西南段由海陵一恩平一苍城,鹤城一金鸡,均安断裂组成,平面上该组断裂在鹤城一带收敛,在海陵岛一带撒开呈喇叭状.恩平一新丰断裂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可能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海西和印支运动均有活动,燕山运动期间活动更加频繁.出露温泉l7处,最高温度达83.,着名的从化温泉位于此带.该带地震活动频繁且震级高,由北向南地震由弱到强.据历史记载,该带震中烈度大于六级的地震有4次,如1969年7月26日阳江6.3级地震即属此带,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台山广海地区小震活动频繁.阳江是广东省三大地震中心之一.(7)吴川一四会断裂带:该断裂是一条斜贯广东省中,西,北部的挤压破碎带.在广东境内全长超过800km,宽15—20km.总体呈2O.一4O.方向延伸.断裂带自吴川向东北经阳春,云浮,四会,广宁插入于英德犀牛一带,与仁化一英德断裂会合,在韶关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南雄盆地与江西大余一兴国—南城断裂相接,另一支往北插入江西遂川,沿赣江断裂北行与郯城一庐江断裂带相连.西南段也明显分为两支,其中一支进人吴川1后,潜伏于雷琼断陷之下,在海康乌石港附近插入北部湾,另一支沿阳江织簧断裂下海而进入大竹洲岛.据历史记载和不完全统计,断裂带经过的地段及其邻侧发生过Ms>4.75级强震8次,3—4.75级有感地震86次.地震活动有从北向南逐渐增强的趋势.断裂带中出露温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泉3O多处,温度变化在23—81oC之间,温度和数量一般东北段偏低,偏少,西南段普遍偏高.该断裂是活动性断裂.(8)罗定一悦城断裂带:位于高要,德庆,云浮,罗定一带,西南段进入广西岑溪,广东境内延长约160kin,由一系列走向北东的压剪性断裂组成.主干断裂见于罗定盆地西北侧,主要有禄步,六都,大湾,涌坑断裂,东南侧有尖岗顶断裂, 单条长在20km以上,有的超过lOOkm,一般倾向北西,倾角较陡.该断裂在空间上连续性较好,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上都有明显的信息显示,断裂东北段被吴川一四会深断裂带裁成数段.主干断裂控制了晚古生代罗定盆地北部边界.它的雏形始于加里东运动,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都有表现.沿断裂带地震活动较少,只是在罗定往悦城方向有小地震分布,可定为活动断裂.(9)郴州一怀集断裂带:位于粤西北区的怀集,阳山,连县及粤北区的乐昌一带,南人广西苍梧,岑溪,北进湖南茶陵,郴州,广东省全长300km.该断裂由两组平行断裂束组成,中间夹持晚古生代的过渡型褶皱,并有中,新生代红色构造盆地,总体走向2O.一25.,西南段偏转为35. 一45..西断裂束一般倾向北西,东断裂束一般倾向南东,呈叠瓦状逆冲断层出现.该断裂带历史上很少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小地震不断,具有一定活动性.2.4北西方向断裂北西向断裂是一组现代活动性很强的断裂,主要发育于沿海地区,按一定的间距排列,规模较北东方向断裂小,形成时间较晚,一般均切割了其它方向断裂,多以压性,压扭性为主.(1)饶平一大埔大断裂:又名黄岗河断裂,北起蕉岭,大埔,经饶平,西澳人海.广东境内长150km,走向320.,倾向近直立.主要由双溪,帽山,嶂溪,竹笈等断裂组成,它们穿行于晚三叠世一白垩纪地层中,沿断裂带发育压碎岩,片理, 劈理等,线性构造明显.断裂早期有顺钟向扭动,晚期有反钟向扭动的特征.地震活动多集中在断裂带两端,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可能说明其为发震构造,晚更新世仍有活动,具有较新的活动性.(2)韩江大断裂:该断裂沿韩江经潮州,樟林人南海,由韩江断裂和古巷一澄海断裂组成.广东陆地长约90km,呈北西320.方向延伸,倾向北西.地震活动沿断裂呈带状分布,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主干断裂上,1067年潮州发生6.75级地震, 说明该断裂是一条活动性较强断裂.(3)榕江大断裂:该断裂北起丰顺县北斗,经汤坑,新亨,榕城,沿榕江,牛田洋,濠江人海.走向北西320.,倾向不稳定,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7O.一8O.,长约lOOkm,宽约200m,由多条断裂组成,线性构造清晰,属正断层,步盘下降约lOm,根据水准测量结果,1976年一1986年最大为1.4 mm/y,平均为0.86mm/y,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沿断裂带有一定地震分布,地震震级断续,大小均有,如1895年在揭阳发生6级地震, 1995年11月12日在此北端丰顺发生了4.7级地震,说明该断裂有较大活动性.(4)普宁大断裂:该断裂又名练江断裂,北起于普宁石圩一带,经流沙往南沿大南山东侧至田心人海.总体走向290.,倾向北东,倾角70.一80.,断续延伸约70kin.断裂两侧地貌反差强烈,西侧为高程300—600m的大南山低山丘陵区,发育四级夷平面;东侧为宽广的练江平原.山前可见多处断层三角面,沿断裂带洪积扇,跌水,温泉时有分布.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无破坏性地震,仅有2—4级地震零星分布.可见断裂略有活动性,但活动程度不高.(5)惠来大断裂:沿惠来的峡岭,隆江一带发育,由鸭池肚,船埔头,大坪,华山等十多条断裂组成,往西北可能延人河源,连平一带,断续延长200km,总体走向320.,倾向北东,倾角65..穿行于不同时代的地居中并控制了燕山期花岗岩, 火山岩的发育,复又切割了它们,断裂中挤压破碎,糜棱岩化,片理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叶腊石化发育,大断裂水平错位比较明显,多作反钟?35?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向滑移.早期具张剪性,晚期具压剪性特征.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1970年以来仅有2—3级地震沿断裂零星分布.可见断裂略有活动性,但活动程度不高.(6)珠江口断裂:又称文冲一狮子洋断裂或文冲一威远断裂,它自文冲沿狮子洋,过威远,直到深圳湾而达珠江口.断裂走向335.,倾向南西,倾角8O.,延伸近lOOkm.在广州石化厂附近见断裂带出露,以硅化岩为主,次为碎裂岩和硅化角砾岩,宽20余米.在虎门大桥桥址区见该断裂.沿断裂带地震活动水平很低,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仅有3次4级左右地震沿断裂带分布,近年来在深圳蛇口地区,大屿山以南海域发生多次呈北西向排列的地震,表明该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7)白坭一沙湾大断裂:又称炭步一大沥断裂,北起花都白坭,向南东经南海官窑,松岗,陈村至番禺沙湾,沿蕉门出伶仃洋,长约lOOkm,走向北西330.,推测倾向南西,倾角大于50.,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表现为正断层.沿该断裂?36-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一般震级不大,最大的为1683年的5级地震,其次1997年在三水发生的3.7,4.4级地震,说明该带具有一定的活动性.(8)西江大断裂:该断裂是控制珠江三角洲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它基本上沿西江河谷延伸,大部分被水系或第四系覆盖,全长约150km,整体走向北西310.一330.,倾向北东,倾角大于45.,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呈斜列式排列.断裂主要由硅化,片理化,糜棱岩化压碎岩,角砾岩等组成.它大体上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主干从磨力门往北经江门外海延至南海九江附近,通过九江大桥桥址处,在西江河道发现其形迹.破碎带宽约40—50m,倾角较陡,达6O.一80..西支断裂情况亦基本相似,西江中游金马大桥桥址处西端发现其形迹.沿该断裂,地震成带状分布,最大震级5级,破坏性地震分布在西江断裂南北两段,如南段1905年在磨刀门发生5 级地震,北段于1445年在四会附近发生4.75级地震.表明该断裂是一条中度的活动断裂.。

广东省简介——精选推荐

广东省简介——精选推荐

⼴东省简介
⼴东省地处中国⼤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西,南临南海,珠江⼝东西侧分别与⾹港、澳门特别⾏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陆地⾯积约18万平⽅千⽶。

地形地貌
⼴东地形复杂,有⼭地、丘陵、台地、平原,其中⼭地、丘陵⾯积较⼴,丘陵分布于⼭地四周,平原、台地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和各江中下游⾕地。

⽓候特征
⼴东省⽓候资源丰富,其境内河流众多,⾬量丰沛,这些河流流量⼤,含沙量⼩,汛期长,终年不冻。

⾃然资源
⼴东省野⽣动植物资源⾮常多,⽔松、苏铁等被称为⼴东的“活化⽯”,华南虎、中华⽩海豚更是著名,⼴东的⽯油和天然⽓资源也很丰富。

⼈⼝民族
⼴东省常住⼈⼝约11346.00万⼈,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其它还有壮族、瑶族、回族、满族等。

饮⾷⽂化
粤菜,是中国⼋⼤菜系之⼀,菜肴讲究鲜、爽、嫩、滑的南国风味对创新的变化影响颇深,著名的菜有,⽩切鸡、烧鹅、烤炉猪、红烧乳鸽、脆⽪烧⾁、阿⼀鲍鱼等。

旅游景点
虎门炮台内联狮⼦洋,外濒伶仃洋,像⼀双⼤⼿紧紧扼住珠江出海道的咽喉,其南通⼤海,北抵⼴州黄埔港,具有⾮常重要的军事意义,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曾在这⾥修筑炮台、设置⼤炮,在鸦⽚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被誉为“⾦锁铜关”。

广东省广宁铌钽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广东省广宁铌钽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广东省广宁铌钽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广东省广宁地区位于粤东南的连州市南部,距广州市90公里,属于广东省西江流域。

该地区铌钽矿床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广宁县境内。

本文主要就广宁铌钽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1.地质概况广宁县属于粤东南的山区,地势较为险峻,海拔高差较大,山峰密布。

地层岩性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形成了砂砾平原和冲积平原。

铌钽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和变质岩地层中,产状主要以脉状和点状存在。

广宁铌钽矿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受山区雨量的影响。

全县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毫米左右,其中大雨型降雨居多,且呈现出季节性和地形分布性。

夏季多雨,秋季到来后雨势减小,冬春季节基本上没有有效降雨。

广宁县地处丘陵山地,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成了众多的降水形态。

其中流域面积大的河流主要为杨梅江、澄江和白水河等,河道长度不能与取水能力相平衡,承载水力不够强,水流慢,河道断面狭小。

在丘陵地区,地表水主要为山区溪流和谷、沟内小型溪渠,地下水则主要分布在丘陵的岩性地层中,形成了以泉、洞、井为主要特征的多样的水文地貌类型。

3.水资源广宁铌钽矿区地下水位比较深,其中以浅层水为主,受现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小,水质优良。

据调查分析,广宁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2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为0.7亿立方米,占总量的1/3左右。

在铌钽矿区,由于矿井的开采,地下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临近矿山的地下水位下降明显,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和保护。

总之,广宁铌钽矿区地质条件复杂,但是水文地质条件优越,地下水资源丰富,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矿井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避免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广东省自然地理:地貌

广东省自然地理:地貌

广东省自然地理:地貌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

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
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

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
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
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

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
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
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丹霞
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
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

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
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广东虚拟实验报告

广东虚拟实验报告

广东虚拟实验报告虚拟实验报告:广东省自然地理特征研究引言:本次虚拟实验的主题是广东省自然地理特征研究。

广东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特征。

本次实验将通过虚拟技术,对广东省的地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北接湖南省、江西省和福建省。

广东省地理坐标是北纬2013′-2531′、东经10940′-11721′,总面积约为180000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广东省地势起伏较大,主要由五个山脉组成:南岭、珠江中游丘陵、东江丘陵、粤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沿海平原。

其中,南岭山脉是广东省的主要山脉,地势最高,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

珠江三角洲沿海平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平原地区,也是广东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三、气候特征广东省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湿润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500毫米,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

夏季广东常常受到台风的侵袭,丰富的降雨量有利于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储存。

四、水系特征广东省境内有多条重要的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珠江和西江。

珠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发源于云南,穿越广东省,最终注入南海。

珠江流经广州市,被誉为“珠江之母”,对广东省的经济和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广东省植被种类繁多,主要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等。

广东省境内还有多个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一些珍稀濒危的动植物如华南虎、南白鳍豚等也在广东省境内得到了有效保护。

结论:通过此次虚拟实验,我们对广东省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广东省的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系和植被。

这些地理特征为广东省的农业、旅游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好广东省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广东省北依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从粤北山地逐步向南部
沿海递降,形成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南部以平原台地为主的地貌格局,
最高峰石坑崆(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

山地、丘陵、
台地和平原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
21.7%。

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线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占优势,主要有南岭山地、罗平山脉和莲花山脉,其次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如连州至韶关的大东山脉。

丘陵大部分分布在山地周围,与山地连接,或零
星分布于沿海平原和台地之上。

广东省台地分布较广,粤中、粤西均有大
片台地,以电白县以西,经雷州半岛到海南北部的面积最大,这些台地地
面坦荡,但河流短小,较为干旱。

广东省平原可分为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平原。

河谷平原在各大小河流沿岸均有分布;三角洲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
和韩江三角洲。

广东省河流众多,水网发育,主要有珠江水系的东江、北江、西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其次为粤东、粤西沿海独流水系,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水力资源丰富等特点。

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港湾,岛屿,大陆海岸线长3368千米,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共759个。

二、地层
广东省内地层广泛分布,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均有出露,其沉积建造类型复杂,岩石类型多样。

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发育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的兴梅地区。

由千枚岩、片岩或变质砂岩等组成。

新元古代南华纪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片岩、千枚岩、变
质砂岩等。

震旦纪-志留纪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由一套板岩、千枚岩及浅变质砂岩等组成。

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由一套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

岩石由
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石炭纪地层是广东省铜多金
属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世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

晚三叠-早中侏罗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东、粤中和粤北地区,以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夹湖相或火山碎屑岩沉积。

晚侏罗世以陆相中酸性火山
岩为主,形成粤东沿海火山岩带。

白垩纪-古近纪地层遍布全省,以断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断裂构造带展布,共有大小不等的百余个盆地,岩性以红色
粗碎屑岩为主,俗称"红层",常形成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
韶关丹霞山和金鸡岭等。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在珠三角和韩江平原出露
更广泛,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内陆地区沿河谷发育有河流冲积的阶地。

三、岩石
广东省境内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均有分布。

侵入岩分布总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按其侵入时代划分,可分为元
古代(前加里东期)侵入岩,加里东期侵入岩、海西-印支期侵入岩、燕山期和喜山期侵入岩。

元古代侵入岩包括辉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开云、广博、
阳江和兴梅地区。

加里东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粤西云开大山、广州-博罗、兴宁-梅县、
开平、广宁-四会等地。

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类,少量花岗闪长岩。

海西-印支期侵入岩仅局部见于粤西信宜和粤北扶溪、龙川古寨等地,岩性主要为中(细)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粒斑状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
及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

燕山期侵入岩占广东省侵入岩面积60%以上,几个著名的大岩基,如
诸广山、贵东-大东山、连阳、佛岗、新兴和大埔岩体都是燕山期岩浆侵入的产物。

该期侵入岩绝大部分属花岗岩类,黑云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和粤中地区;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角闪黑云花岗
闪长岩,主要分布于粤东及粤中地区;燕山晚期(白垩纪)碱长花岗岩主要
分布于粤东汕头地区。

喜山期侵入岩常见于粤东沿海,主要是辉长岩、辉绿岩。

火山岩广东省火山岩比较发育,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均有分布,主要有
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火山岩。

前加里东期火山岩主要分布于粤西贵子一带,为一套细碧-角斑岩系,属海相火山岩。

加里东期火山岩主要分布于粤北始兴地区,分布面积小,仅十几平方
千米,岩性为英安质和流纹质火山岩。

燕山期火山岩主要发育于粤东地区,沿莲花山断裂带两侧北东向分布,主喷发期集中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石类型有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
火山岩组合。

喜山期火山岩集中分布于琼雷拗陷和河源、三水等断陷盆地中,出露
面积>4000平方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最发育的地区,也是
环西太平洋新生代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水盆地,岩性主要有玄
武岩、粗面岩和流纹岩,火山喷发时代主要为古近纪;在河源盆地,古近
纪玄武岩沿北东-南西走向带状分布,受河源断裂带控制。

在雷州半岛岩性为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主喷发期集中在晚更新世。

变质岩广东省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及动力变质岩均有发育,变质
作用时代自中元古代持续至中生代。

其中以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空间上
与前泥盆纪地层分布一致。

主要为浅变质岩,即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
类和石英岩类等。

变质程度一般为低角闪岩相-低绿片岩相。

四、地质构造
广东省大陆属于华南褶皱系的一部份,其地质构造演化历程可划分为
三个发展阶段:中元古代-志留纪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纪-中三叠
世海西-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晚三叠世-第四纪燕山期-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

按照构造特征,广东省可分为粤西隆起区、粤东隆起区、粤北-粤东-粤中拗陷带等构造单元。

广东省地域经历了多次剧烈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
不一、性质不同的断裂。

总体而言,规模宏大、平行排列、略作等距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局。

主要的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带有吴川-四会断裂带、恩平-新丰断裂带、河源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潮州-普宁断裂带和南澳断裂带,东西向区域性断裂从北往南有佛岗-丰良断裂带、高要-惠来断裂带和琼州海峡断裂带。

北西向断裂
主要分布于潮汕地区和粤中地区,主要有黄岗河断裂、韩江断裂、榕江断裂、沙湾断裂、西江断裂等。

五、矿产资源
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已发现的矿产有131种。

巳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7种,具有保有储量的矿产地1632处,其中固体矿产1296处,水气矿产(包括地下热水)336处。

在1632处矿产地中,储量规模达中、大型的563处,占47.8%。

在已探明储量的95种矿产中,钨、锡、铅、锌、锑、钛、铌、钽、锆、铈、稀土、铋、铀、金、银、汞、泥炭土、油页岩、涂料级高岭
土、陶瓷土、硅藻土、玻璃用砂、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大
理岩、冶金用石英岩、化工用大理岩、磁铁矿、蛇纹岩、滑石、叶腊石、
隐晶质石墨、冶金用石英岩、白云岩、硅线石、硅灰石、地下热水、天然气、矿泉水等38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

韶关凡口铅锌矿、大宝山
多金属矿、下庄铀矿、诸广山铀矿、云浮硫铁矿、茂名油页岩、茂名优质
高岭土矿、河台金矿、高明富湾金银矿、信宜南方玉(蛇纹石)、阳春石?铜矿、湛江地热田、南海油气田、五经富-五房稀土矿、连平锯板坑钨矿、信宜银岩锡矿、连平大顶铁矿、潮州飞天燕瓷土、潮州厚婆坳银锡矿等均是
国内或省内知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

六、地质环境
广东省陆地多次遭受地壳强烈变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
动强烈,内外地质作用造成了特殊的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总体脆弱,加上
人类工程活动剧烈,容易产生地质灾害。

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质
灾害特点,广东省可分为下列四个地质环境区:
粤北中低山区包括韶关、清远市辖区及肇庆市所辖的怀集、广宁、封
开等地。

该区地质条件复杂,重点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

同时加强对煤矿等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

粤东低山丘陵区包括梅州、河源市所辖各县。

由于大面积花岗岩和变
质岩分布,风化土厚,侵蚀、剥蚀作用强烈,植被发育差,水土流失严重。

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经过本区,还有新丰江水利工程。

该区重点预防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煤矿井下突水等地质灾害。

粤西低山丘陵区包括云浮市全部,肇庆市怀集、广宁、封开、德庆县,阳江阳春市,茂名信宜、高州、化州市。

重点预防滑坡、崩塌、泥石流和
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沿海平原等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湛江市。

该区由于近海,受热带气旋影响,常遭热带气风暴袭击,并由此带来的暴
风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由于该区人口密集,
成灾损失大,汛潮应高度重视和重点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