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教学工具小球、细绳、弹簧测力计、钩码、坐标纸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一、导入重力概念1.学生观察漂亮的瀑布图片,思考:是什么力使瀑布飞流直下?2.学生观察运动员蹦极的图片,思考:是什么力使蹦极的运动员急速下坠?3.学生观察跳伞运动员跳伞的图片,思考:跳伞运动员为什么会落向地面?经过学生观察思考,对重力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充分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引入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面受的力教师通过图片说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种。

二、研究重力方向【提出问题】从刚才同学们的举例中可以看出,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猜想】向下。

【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自由下落的物体和重垂线【师生归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提出问题】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为了检验墙砌的直不直,要用重垂线还检查一下,大家知道这是利用了什么道理吗?并请一位同学上前展示。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提出问题】重力有大小吗?你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假设】学生通过刚才的讨论很容易得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教案模板初中物理下册重力

教案模板初中物理下册重力

教案模板: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重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掌握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学会用重力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 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力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2. 重力作用点的确定。

3.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

2. 不同质量的物体。

3. 绳子、细线等实验器材。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力的作用效果。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知识讲解:- 讲解重力的概念,说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 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

3.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探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公式讲解:- 讲解重力公式 G=mg,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5.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的重力。

6.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 强调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7.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数据,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练习题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7.4重力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4重力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重力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了解重力,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有何关系。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重难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准备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过程导入熟透了的苹果为什么总是从树上竖直向下落?抛出去的石块为什么最终要落回地面?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这些问题,在本节课中将会找到答案。

新授:一、什么是重力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符号: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注意(1)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研究的对象。

(3)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和吸引力不是一回事。

例题讲解:【例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A.正在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下降的物体才受重力的作用B.只有和地球接触的物体才受重力的作用C.重力是由于地球受到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D.物体在地面附近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跟它的运动状态无关,跟它是否与地球接触无关。

【答案】D二、重力的大小1.物重: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所用的力不同。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

那么,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把物体悬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下端的挂钩上,当测力计和物体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14“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大约8分钟)。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G=mg。

(1)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牛(N);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其单位是牛每千克(N/kg)。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心重力的由来》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心重力的由来》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等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重力和重心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深入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经常接触到与重心和重力相关的现象,但往往缺乏系统的思考和理性的解释。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际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其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心重力的由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心的概念,掌握重心的定义及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
2.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掌握重力计算公式。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工具(如弹簧秤、天平等)测量重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关注地球重力场的保护。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重心重力的由来”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重心和重力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d.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不倒翁,提问:“为什么这个玩具总是能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重心的概念。
2.学生分享自己对重心的初步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重心”。
3.接着,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提问:“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飞上天?”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方向。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推导重力计算公式,理解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7.4 重力 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重力 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重力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科学探究,判断重心
1.动手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刻度尺寻找其重心的位置。

重力在物体上等效作用点就是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如果质量分布不均匀呢?
2.悬挂法寻找重心
引导学生用一块不规则纸板,先悬挂一端,顺着细线的方向画一条直线;再换另一端悬挂,再顺着细线画一条直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重心。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
板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课后练习
1.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作用点在地球上
B.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C.重力的方向由地球指向物体
D.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是G=mg
2.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重力约有15 N
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C.一名普通初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 N
D.一本物理课本所受的重力大约是30 N
3.如图是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情景,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1.D 2.B 3.。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重垂线测量重力方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心的确定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利用“苹果砸牛顿”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新课介绍1. 重力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呈正比关系,引入重力加速度g的概念。

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引入重垂线的概念,演示重垂线的作用。

4. 重心的概念:介绍重心的定义,即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点。

3. 实验探究1. 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重力的方向:让学生使用重垂线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方向,观察并总结规律。

4. 知识巩固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4节 重 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4节 重 力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大小,能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动手实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心。

3. 重力的大小及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悬挂重物的绳子、测力计。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为什么扔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存在。

2. 知识讲解:(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3. 例题讲解:运用重力知识解释为什么抛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

初中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初中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初中重力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掌握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3. 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能够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4. 理解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

2.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计算公式 G=mg 的应用。

3. 重心的概念和重心的位置。

教学难点:1.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探究。

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物重”这个词,那么什么是物重呢?二、探究重力的概念和方向1. 讲解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演示实验:悬挂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感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感受重力的方向。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 讲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 演示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

四、学习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1.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公式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

五、探究重心的概念和位置1. 讲解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教案、教学设计
2.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列出计算步骤,明确思路,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3.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结构合理,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论据。
4.教师将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二)讲授新知
1.结合导入实验,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如物体的质量、高度等。
2.通过实例分析,引入弹性势能的概念,讲解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以及与重力势能的异同点。
3.讲解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强调能量守恒定律在本章节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1.学生对物理现象具有好奇心,但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势能的概念。
2.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对函数和公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将物理公式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浓厚,但也有一些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需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2.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本章节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了解它们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物体重力概念。

(2)理解物体重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掌握物体的重力公式。

(2)掌握在实验中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物体重力的概念,了解物体重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物体重力的概念。

(2)理解物体重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3)掌握物体的重力公式。

2.难点学生对物体重力的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归纳法。

2.实验法。

3.讲解法。

4.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物体在不同地点的重量。

通过一个简单的演示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地点,物体的重量是否有所不同。

2)提问“你们小时候都会玩秋千,知道秋千为什么会摆动吗?”2.讲解物体重力的概念1)让学生了解物体重力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重力,从而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2)应用物理公式,详细讲解物体重力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物体重量的方法。

3)指导学生探究物体重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了解物体重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实验探究1)教师设计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物体重力的证明。

4.课堂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

2)小结物体重力的概念、公式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引导法、实验法及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物体重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同时,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物体重力的作用。

教师也应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

2. 详细内容:(1)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重力的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计算方法。

2. 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悬挂重物的绳子、重物(如苹果、书包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如悬挂重物的绳子。

(2)提问:这些物体受到的力是什么力?它的方向和作用点在哪里?2. 知识讲解:(1)讲解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讲解重力的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

(5)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3. 例题讲解:(1)讲解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答:G=mg=2kg×9.8N/kg=19.6N。

(2)提问: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和作用点在哪里?4. 随堂练习:(1)练习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答:G=mg=3kg×9.8N/kg=29.4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掌握重力的相关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重力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重力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重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概念。
6.适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5.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重力的作用使得物体落地、水流向低处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测量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重力大小的实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a.质量为5kg的书
b.质量为200kg的人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设计:第7章第4节重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设计:第7章第4节重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课设计设计:第7章第4节重力第四节重力1.知识与技术(1) 经过察看剖析平时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培育学生察看、思想、联系生活实质等能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那么物体的重心;(3)经过实验研究 ,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办理能力和初步的剖析归纳能力;(4)能用公式 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参加研究活动 ,让学生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研究方案,能利用表格的形式采集实验数据;(2)经过剖析实验数据 ,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办理数据的方法。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和实验,使学生建立以察看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经过联系生活实质 ,使学生领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经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 ,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弹簧测力计、50g钩码4个、铁架台一个、带有细线的小球、水平仪、一把直尺课时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以下列图是一个熟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的情形。

针对以上信息,请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教课过程二讲堂导学一、什么是重力导入(由平时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引出重力的观点 ,学生感觉自然熟习,易于理解接受)1.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

在观看录像时 ,请同学们思虑两个问题:你察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色?2.教师播放录像:运发动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

1/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课设计设计:第7章第4节重力3.教师:你们察看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4.教师:不论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仍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遇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因为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在平时生活中,有许很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 ,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议论,自己好好想想 ,能够在纸上写出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

本节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

2. 培养学生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现象吗?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回答: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2. 知识点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示例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力的示意图。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求重力的大小。

解题步骤:(1)确定物体受到的重力公式:G=mg(2)代入物体的质量m=2kg和重力加速度g=9.8N/kg(3)计算重力的大小:G=2kg×9.8N/kg=19.6N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求重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2.掌握重力公式的应用;
3.理解天体运动中的重力作用;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重力?
2.重力的表现形式;
3.重力公式及其应用;
4.天体运动中的重力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力公式的应用;
2.理解天体运动中的重力作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
2.实验。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什么是重力?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认识重力的概念;
2.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牛顿的重力理论和引力相等反作用的原理。

第二节:重力的表现形式
1.通过示意图形象化、生动化的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重力;
2.让学生做课本67页例题。

第三节:重力公式及其应用
1.让学生学习重力公式的推导过程;
2.要求学生掌握应用重力公式计算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3.通过作业、答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重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天体运动中的重力作用
1.让学生学习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2.要求学生理解重力对天体运动的影响;
3.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在运动中需要克服的重力。

六、教学评估
1.通过课后习题、笔试考试等方式进行测评;
2.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拓展阅读材料《重力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八、教学参考资料
1.《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物理》课本;
3.外部学术期刊、网站、参考书籍。

初中物理课程重力教案

初中物理课程重力教案

初中物理课程重力教案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重力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重力(1)让学生感受重力:用手托住一个物体,感受物体的重力。

(2)让学生思考重力的方向:让学生想象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时,重力作用的方向是什么。

(3)让学生实验验证重力的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在空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向。

3. 学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让学生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2)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学习重心和重垂线(1)让学生了解重心的概念: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点。

(2)让学生学习重垂线:重垂线是垂直于水平面,通过重心的直线。

5.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建筑物要有foundation?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重力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心和重垂线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于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己发现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1.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

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内容。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心的概念。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石块、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一、实验引入:(2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思考:1、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力在束缚着小球。

2、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那肯定在和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

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4、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5、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符号是。

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7、力的三要素是:、、。

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知识拓展:假如在地球没有受到重力可能出现哪些情景?二、新知探究: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的概念、影响重力的因素,计算重力的公式自学指导1:学生看书找出重力的概念,表示的字母。

(1分钟)重力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并进行试验,并完成导学练习“活动二”(10分钟)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写出你的猜想)下表是研究重力与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7.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 量。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阅读实验要求。 (3)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钩码的质量 m/kg
钩码受到的 重力 G/N
重力与质量 之比(N/ kg)
(4)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线 静 止 时 的 的方向。
10.指导阅读课本 11 页图 7.3-5,进一步了解“下”到底 猜想、讨论重 体现“从
指的是什么方向。
力的方向。 物理走向
12.指导学生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体验”竖直方向。 阅读理解。 社会”的
13.指导学生练习画重力的示意图。
体验重力方 课 程 理
14.讲述“重心”的意义。
向 的 在 实 际 念。
15.指导学生找直尺的重心。
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
16.指导学生阅读了解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 练习。
动手能力
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聆听,理解。 和阅读理
动手。
解能力。
17.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12 页图 7.3-8“想想做做”。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力有哪三要素?
回答
复习相关 知识
进行新课 1.(1)利用媒体播放课本第 9 页图 7.3-1 的视频(图片)。 观看
学习什么
(一)重力 (2)实验:沿不同方向抛出手中的乒乓球(其他物体也可), 学 生 代 表 演 是重力,
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 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023最新-《重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3最新-《重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

《重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重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重力》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思想】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

在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者情况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综合课设计:欧阳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3 月 1 日星期四
课题:7.3 重力第 1 课时累计 3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9 页至 12 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目标解读
1、知道重办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

二、夯实基础
1.重力.
阅读课本P9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
的作用。

(2)你能举出几个例子说明重力的存在吗?尝试一下。

(3)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用什么测量?
(2)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这个比值大约多大?。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是
(4)课本Pll例题我来做!(与解答过程比较,你定会有收获!)
3.重力的方向
(1)阅读课本Pll“重力的方向”并观察分析图7.3-4完成以下问题:
重力的方向是____;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常利用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2)阅读课本Pll“想想议议”并尝试回答。

4.重心
(1)什么叫物体的重心?
(2)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5.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来自于地球对物体的。

三、能力提升
一、重力的大小(重点)
1、重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怎样测量?
2、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下表是研究物体所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先通读教材,预习
: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完成时间15分钟左右
核心提示:
1、重力
(1)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大小都受重力。

(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是策略伯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力的其中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分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1)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就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重力G与质量M 的关系可表示为:G=mg
(3)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因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故F=G
(1)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 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点g值存在微小差异。

下表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①g值最大的位置在。

②影响g值大小的因素是。

二、重心
问题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什么是重心?
问题2:请同学们双脚分开站好,大家一定能很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不动,只让你抬起一只脚,还能站稳吗?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握一根长秆?
四、知识梳理
五、过关检测
见三级达标题A、B部分
三级达标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1.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2.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向上飘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
3.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偏在水平仪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重垂线偏在水平仪的右方,此时桌面的高。

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
4.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而苹果不吸引地球’
B.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大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等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D.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小于苹果吸弓I地球的力
5.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6.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
三、拓展探究题——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7.(2012,眉山)如图,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时,用一根细
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运动。

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8.(2012,眉山节选)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你(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

(2)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N,分度值是N
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人卞表的空格处.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t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4)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

9.若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只有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人能在地球上举起质量是100 kg的物体,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质量是多少?
附录:怎样找物体的重心(难点)
(1)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几何中心止,如图7.3-16.
(2)对于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和支撑法来确定,
其具体做法如下:
①悬挂法:在物体上任意找一点A作为悬点,用细线将物体吊起来,然后沿悬线作延
长线AB;同理在物体上另取一点C作为悬点,用细线将物体吊起,然后沿悬线作延长线
CD,AB与CD相交于0点,0点即为重心(如图7.3-17所示).
②支撑法:找一根细针,在物体上试触支撑物体,当物体能在水平面平衡时,该支撑
点就为物体重心.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list.aspx?ClassID=3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