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语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外语教育理论与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个及其复杂的研究领域
哲学
认知语言学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外语学习 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与教学研
生态学
社会学
究
人类学
神经学
统计学
信息技术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们面对众多的教学法流派,常常无所适从。而理 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在外语教学中,并不存在 能一种适用于各种教学情境的固定的教学方法。八十 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国外外语教学研究所达成的共识 认为,最有效、最现实的做法是采用务实的折中(衷) 主义教学法,即 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相结合的的教 学方法(Olagoke, 1982)。 • 但折中的观点既未指出教师以何种准则来确定教学 中的最佳方法,也未提供任何原则或例证供教师参照 (Stern, 1992), 因此,全凭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可 能导致“教不得法”,甚至“南辕北辙”。折衷主义 虽然立足反‘方法’,提倡中庸之道,但并没有跳出 教学法的圈子(Widdowson, 1990)。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虽说教学“教无定法”,但教学法及其与 之相关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界最 关注的话题之一。纵观国内外现代外语教 学法的研究和发展,学者们已经把其发展 分出“方法” 时代和“后方法”时代 (method--post-method)。
从关注教学法转向关注教师
从关注教学法转向关注教师
不论外语教学如何发展,其核心的问题都将是教 师的问题。 从外语教学法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方法 都来源于某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也必然就适合于那 个环境中的学生和教师。而每位教师所处的教学环 境都可能是不同的,而且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因此,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所有教 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而实现的,是在教 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的,而教师的实践离不开自 己对教学环境、本人的素质、学生的需求、社会的 条件以及课程的要求的认识。
研究对象从客体逐渐过渡到了主 体
语言学家的注意力已逐渐转移到了语言学习过程 和学习者客逐渐过渡到了主体。客体是指语言本 身,主体就是学习者。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不同 的教学对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语言的目的有 所不同,因此,不能指望某种所谓理想的方法能 适用于一切外语学习的环境。每种学习环境必须 自己决定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的结合对自己的情 况最有效、最现实。
宏观教学原则
• 使学习机会最大化(Maximize Learning Opportunity)。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首先要创设一种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 机会的环境和教学过程。教师的角色即是为学生创造这种 机会。
• 最大限度地缩小教与学的差距。教和学的过程不一定完全 吻合,教师的作用即在于尽量使这种差距缩小。
• 促进积极的课堂互动(Interaction)。教学过程应当为学 生提供有意义的互动,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即培 养更加自觉自愿的学习者。
• 提高语言意识。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性,理解语言的 意义联系。同时,还要了解包括语法和词汇在内的语言形 式及其功能。
Kumaravadivelu, 1994;2001)
宏观教学原则(续)
• 激发学生本能的发现力。引导学生发现语法规律。 • 发展综合语言技能(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语言教学必须是综合性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听 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语言技能。 • 力求语言输入情境化(Contextualize Linguistic Skills)。在一定的语境下呈现语言,而不是孤立 地去呈现语言语法规则和词汇。教师要创设一定的 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 • 确保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使教学过程符合学 生的思维能力、社会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 • 提高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离 不开文化。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培育学生的文化敏锐 性和鉴别力等方面足够的关注。
Kumaravadivelu, 1994;2001)
当前英语课程存在主要问题
• 实效问题: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实效仍然不高, 即学生在每节课上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未能 达到单位教学时间内的最大潜能。
• 实施问题:在英语课堂上,还有不少教师关注 自己的教多于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的情感和 兴趣关注少,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少;教 师控制课堂多,给学生实践和思维的空间少。
• 师资问题:存在客观工作环境和个人专业能力 两方面问题。大班教学,工作量繁重、资源不 足、语言环境欠佳,个人语言和教学能力均有 待提高。
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 相当数量的观摩课表演性过强,师生交流 不够自然和真实。课堂生成少。
• 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教学 (如词汇 教学,阅读教学)
• 课堂评价形式化,忽视评价的实效性 • 教学资源利用的实效有问题 • 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的综合
素质)亟待提高。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情感态度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情感态度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他们的学习需求。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理 念
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
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 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 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 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 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 野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 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 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多样,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 有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
如上面饼图(pie chart) 所示,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 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 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并以 学生“能做某事”的形式具体描述各级别 的要求,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 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过程,保证英语课程 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 倡导体验参与
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 提倡采用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体 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五)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能力发展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新课程的两个为了
•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核心内涵)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传统观点)
•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 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 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 度的评价;
•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 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 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 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 的评价。
现代的有效教学
•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 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有效教学、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 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 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 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 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 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 感兴趣到感兴趣。”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
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 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 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 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 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 方式和精神。
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 规定“发展”。
《南京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讨论 稿(2002)
“无效教学”定义,评价中评为D等,60分以下即视 为无效,表现为:
学生被动学习,教学迂腐乏味,令人无精打采, 学生是教师或教材提供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教学 材料的呈现方式是许多学生接受不了的。学生参 与的各种活动(个人或小组)似乎只是“为活动 而活动”。课堂教学缺乏目标,或者缺乏对概念 发展的联系。知识和能力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没 有落实在质量上。
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计成本的浪费现象, 费时低效
满堂灌 one-man band
•
chalk and board
•
学生不会学习
•
被动接受
• 举例:listening
•
chant
“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密不可 分。“有效教学”应包含三点, 第一,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 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 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 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 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有效教学设计
一个及其复杂的研究领域
哲学
认知语言学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外语学习 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与教学研
生态学
社会学
究
人类学
神经学
统计学
信息技术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们面对众多的教学法流派,常常无所适从。而理 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在外语教学中,并不存在 能一种适用于各种教学情境的固定的教学方法。八十 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国外外语教学研究所达成的共识 认为,最有效、最现实的做法是采用务实的折中(衷) 主义教学法,即 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相结合的的教 学方法(Olagoke, 1982)。 • 但折中的观点既未指出教师以何种准则来确定教学 中的最佳方法,也未提供任何原则或例证供教师参照 (Stern, 1992), 因此,全凭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可 能导致“教不得法”,甚至“南辕北辙”。折衷主义 虽然立足反‘方法’,提倡中庸之道,但并没有跳出 教学法的圈子(Widdowson, 1990)。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虽说教学“教无定法”,但教学法及其与 之相关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界最 关注的话题之一。纵观国内外现代外语教 学法的研究和发展,学者们已经把其发展 分出“方法” 时代和“后方法”时代 (method--post-method)。
从关注教学法转向关注教师
从关注教学法转向关注教师
不论外语教学如何发展,其核心的问题都将是教 师的问题。 从外语教学法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方法 都来源于某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也必然就适合于那 个环境中的学生和教师。而每位教师所处的教学环 境都可能是不同的,而且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因此,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所有教 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而实现的,是在教 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的,而教师的实践离不开自 己对教学环境、本人的素质、学生的需求、社会的 条件以及课程的要求的认识。
研究对象从客体逐渐过渡到了主 体
语言学家的注意力已逐渐转移到了语言学习过程 和学习者客逐渐过渡到了主体。客体是指语言本 身,主体就是学习者。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不同 的教学对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语言的目的有 所不同,因此,不能指望某种所谓理想的方法能 适用于一切外语学习的环境。每种学习环境必须 自己决定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的结合对自己的情 况最有效、最现实。
宏观教学原则
• 使学习机会最大化(Maximize Learning Opportunity)。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首先要创设一种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 机会的环境和教学过程。教师的角色即是为学生创造这种 机会。
• 最大限度地缩小教与学的差距。教和学的过程不一定完全 吻合,教师的作用即在于尽量使这种差距缩小。
• 促进积极的课堂互动(Interaction)。教学过程应当为学 生提供有意义的互动,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即培 养更加自觉自愿的学习者。
• 提高语言意识。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性,理解语言的 意义联系。同时,还要了解包括语法和词汇在内的语言形 式及其功能。
Kumaravadivelu, 1994;2001)
宏观教学原则(续)
• 激发学生本能的发现力。引导学生发现语法规律。 • 发展综合语言技能(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语言教学必须是综合性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听 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语言技能。 • 力求语言输入情境化(Contextualize Linguistic Skills)。在一定的语境下呈现语言,而不是孤立 地去呈现语言语法规则和词汇。教师要创设一定的 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 • 确保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使教学过程符合学 生的思维能力、社会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 • 提高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离 不开文化。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培育学生的文化敏锐 性和鉴别力等方面足够的关注。
Kumaravadivelu, 1994;2001)
当前英语课程存在主要问题
• 实效问题: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实效仍然不高, 即学生在每节课上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未能 达到单位教学时间内的最大潜能。
• 实施问题:在英语课堂上,还有不少教师关注 自己的教多于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的情感和 兴趣关注少,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少;教 师控制课堂多,给学生实践和思维的空间少。
• 师资问题:存在客观工作环境和个人专业能力 两方面问题。大班教学,工作量繁重、资源不 足、语言环境欠佳,个人语言和教学能力均有 待提高。
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 相当数量的观摩课表演性过强,师生交流 不够自然和真实。课堂生成少。
• 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教学 (如词汇 教学,阅读教学)
• 课堂评价形式化,忽视评价的实效性 • 教学资源利用的实效有问题 • 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的综合
素质)亟待提高。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情感态度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情感态度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他们的学习需求。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理 念
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
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 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 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 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 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 野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 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 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多样,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 有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
如上面饼图(pie chart) 所示,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 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 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并以 学生“能做某事”的形式具体描述各级别 的要求,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 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过程,保证英语课程 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 倡导体验参与
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 提倡采用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体 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五)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能力发展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新课程的两个为了
•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核心内涵)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传统观点)
•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 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 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 度的评价;
•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 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 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 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 的评价。
现代的有效教学
•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 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有效教学、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 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 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 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 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 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 感兴趣到感兴趣。”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
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 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 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 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 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 方式和精神。
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 规定“发展”。
《南京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讨论 稿(2002)
“无效教学”定义,评价中评为D等,60分以下即视 为无效,表现为:
学生被动学习,教学迂腐乏味,令人无精打采, 学生是教师或教材提供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教学 材料的呈现方式是许多学生接受不了的。学生参 与的各种活动(个人或小组)似乎只是“为活动 而活动”。课堂教学缺乏目标,或者缺乏对概念 发展的联系。知识和能力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没 有落实在质量上。
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计成本的浪费现象, 费时低效
满堂灌 one-man band
•
chalk and board
•
学生不会学习
•
被动接受
• 举例:listening
•
chant
“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密不可 分。“有效教学”应包含三点, 第一,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 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 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 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 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有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