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1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生:想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位置?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
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教学目标】:1、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2、明确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3、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运用资料分析归纳西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初步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西北地区提供了学习思路。
【教学方法】:图导图练,合作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合作达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入西北地区并通过尼格买提来带领尼展示给大家的图片,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西北地区图,大们大致的了解西北地 致了解西北地区的 特点。
特点:积、自然环境、农业及主的环境问题大致了解万里行 结合图形分析我国我们在小尼的带领下一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同学们走进西北地区。
一、话说西北学通过小习 让同学区的过从面程要存在西北。
学习二、西北下面就让起走进西北地区,开始我们的西北万里行(一)、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1、出示图形---《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结合图形回答问题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的主导因素:A 界线 --- 季风因素B 界线 -- 地形因素 回答问题 1、2通过此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大致特征。
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具体的知识点落实到位。
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形明确据图位置引导学生结合海陆位置及地形位置图,总结本区的位置特点学习过程学习2、出示图形--《- 西北地区地形图》让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问题再图中明确问题的答案,并在图中落实到具体位置。
图形导入本框提内容,通过西北万里行这一活动,认识西北,了解西北。
图导图练,加强训练图导图练,加强训练过程①在图中明确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的位置,并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过渡: 我们 已经 了解 了西北 地 区的概况 和 自然特征 , 那 么西北 地区 的
人文特 征如何 , 我们 一起来探讨一下 。 5 . 板 书: 人文特征
6 . 板 书: 农业
( 1 ) 播放视频《 新疆坎儿井》
角色扮演 : 学生扮演当地的一位 农 民, 说 出当地主要从 事 的种 植业及
\
地 形特 征
西 北 地 区
将 本组 分 析 结 果 告诉 大 家 ) 。
教师点拨 : 干旱是西北地 区最 为显著 的 自然特 征, 原 因是 因为距海远 水 汽难 以到达 。 形成 “ 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的景观 变化 。
气候特征
主要 河流 主要矿产 主要农作物
2 . 教学难点
1 . 讲 授 方 式— — 换 位 体 验
生把 自己当作一个 西北 人 , 去讲述 本地 区的概 况、 自然 和人 文特征 。这种 境。我采用视频资料 , 并创设问题情境 , 让学生 以小组 的形式互动 , 调 动了 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拉近 学生对 西北地 区的认 知 , 能 收到很 好的 学生的积极性 , 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和分析 问题 , 建立起 “ 自主、 合作、
义 吗?
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 情 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去展 示本 节课 的教 学 目标 。
1 . 知 识 与技 能
( 1 ) 了解西北地 区的位置 、 范围 , 及其民族 ;
( 2 ) 掌 握 西 北 地 区 的 自然 地 理 特 征 i ( 3 ) 掌 握 西 北 地 区农 业 的 生 成 特 点 ; ( 4 J 了解 西 j t 地区的工业和交通。 2 . 过 程 与 方 法
《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通州区小务中学唐昊原《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区域地理的一部分。
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个区域。
因此在《西北地区》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有了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基础,对中国区域特征已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本节课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节乃至整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本节教材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深居内陆的西北地区,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第二部分:温带大陆气候和农牧业。
讲述这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农牧业活动。
教材这样设计,使知识点比较鲜明,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比较归纳。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础上完成的。
根据他们已初步掌握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另外两个区域。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
根据本课的特色,最好让学生实际操作,以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一节课来,让学生联系课前收集一些两地的资料,从自学讨论中了解我国西北“干旱”的区域地理特征,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该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力;了解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了解该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分组自学法、探究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启发引导法、分析比较法、归纳法讲授法。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②认识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认识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④知道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从材料中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规律,归纳地理特征。
②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色。
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是网上授课,师生互动环节较少,以视频、图片等加强学习的效果。
授课过程:【导入】一个法国朋友想看大草原,吃哈密瓜,还要晴天多,介绍哪里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晴天多。
【干旱的西北地区】一、观看视频,了解西北地区的概况二、读图:学习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地形等。
三、设计路线(一)看大草原:学习西北地区的农牧业(二)农业观光:学习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三)矿区之旅:学习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四、小结五、课堂小测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主要是()①高原②盆地③平原④丘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①季风气候区②非季风气候区③地势第一级阶梯④地势第二级阶梯⑤温带⑥寒带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①③⑤⑦B.②④⑤⑦C.②③⑥⑧D.①④⑥⑧3、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A.林业B.畜牧业C.种植业D.渔业4、图中A处水草肥美,业发达,该处主要民族为,传统民居为。
图中D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__。
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被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第八届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中学(小学)教学设计第三节西北地区(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南宁市37中廉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
3、重点掌握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掌握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5、了解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护环境、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 通过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通过分析各地区存在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和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对于西北地区的介绍,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侧重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4阅读材料“从草原到荒漠”,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本区自然景观从东到西的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进而得出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本区草场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牧区,而农业生产只能在那些有灌溉水源的地区进行。
在分析本区的农牧业发展时,我注意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概念。
由于干旱的原因以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既是本区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这样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教学对象分析对于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本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实现。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即把积累的零乱的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系统知识,其方法是化多为少,并小为大。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6.3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记图,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概况的认识;通过视频及微课的讲解,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的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畜牧业发达,看到本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
通过了解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填图、演示法、微课视频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学案等教学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雄起了我的国——三北防护林》教师提问导入:这个视频让我们对西北耳目一新的认识,为什么国家要花70年的时间去整治三北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西北地区。
二、新课讲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4)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一:区域概况,学生阅读书本P20页,结合书本图文信息,自主学习完成。
记图填图:(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1、位置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 - - 以北。
(用红笔在下图相应位置描出这些山脉)(2)主要包括行政区: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等省。
(1)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
(2)新疆地形结构特征“”。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课件展示西北地区的概况,并小结: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过渡:一直以来我们对西北地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旱缺水,它干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观看一个微课视频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吧!在观看视频前,我们尝试着先把学案活动二完成。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据图说出本区的位置特点(深居内陆、东西跨经度最大),范围和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及本区民族特点,能据图表说出草场分布、牧业基地和畜产品的经济地位及护草治沙的原因,能指图说出本区矿产资源及矿产地名称,并能说出能源基地的建设意义,能在图上准确填出本区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和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乌鲁木齐等)。
2.能据图分析本区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能据图分析牧区经营方式由旧到新的变化及人工草场的建设意义,能据图分析农牧业生产与水源的关系和毛纺工业、畜产品加工业与畜产品资源的关系,能据图分析人口、村镇、城市分布的特点和交通(铁路、航空运输)的重要性及资源的开发潜力,从而得出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指出范围、概括位置特点等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自绘示意图(三山夹两盆、本区特征示意图)、剖面图(沿42°N)训练绘图能力;通过量算练习(呼市、喀市到海的距离)训练量算能力。
3.通过分析本区灌溉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相关分析能力;通过牧区人民生活与水乡人民生活的差异比较和两城市降水资料的比较,训练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思想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护环境,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通过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通过分析各地区存在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和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阅读、分析地图和图表概括区域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媒体板图、投影、录像、自制符号等。
教学过程【示投影】【提问】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西北地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要素地理(疆域、行政区域、民族、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有一番了解的基础上,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两节分区地理之后的进一步学习。
一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地理区域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法分析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联系旧知法和讨论分析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层层推导、归纳总结出“干旱”环境下的自然特征,突破重点;以水这个限制性因素为分析的主线,讨论归纳“干旱”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表解法突破这一难点。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经过前面要素地理的学习,学生对相关的要素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归纳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巩固练习:1.填空(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 遥远与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 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 ,且多 河。
《西北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

《西北地区》教学分析一、教材概述《西北地区》是一套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地理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等内容。
该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和进修。
二、教材内容分析1. 地形地貌:《西北地区》教材详细介绍了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包括祁连山、阿尔金山、戈壁滩等地理景观。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势升沉和地貌特征。
2. 气候特点:教材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干旱少雨、温差大等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进修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3. 资源分布:教材展示了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进修了解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现状,培养对资源珍爱和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4. 人文地理:教材介绍了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少数民族、宗教崇奉、传统文化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进修了解西北地区的多元文化和民俗风情,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方法分析1. 图文结合:《西北地区》教材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情况。
2. 案例分析:教材中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例如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资源开发等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3. 互动设计:教材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如思考题、练习题等,帮助学生稳固进修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判《西北地区》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进修地理知识的热情。
通过进修该教材,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情况,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教材是一套优质的地理教材,内容丰富详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湘教版八下地理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西北地区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其地理位置、特色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西北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西北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3.布置好课堂讨论的任务,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西北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

《西北地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2.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色产业。
3. 了解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4. 探讨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导学内容:一、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1.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份,位于我国的西北部。
2. 西北地区地势较高,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年降水量较少。
3.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1.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2. 西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祁连山脉,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
3. 西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如黄河、长江、新疆的天山山脉等。
三、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色产业1. 西北地区的经济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工业和效劳业发展较缓。
2. 西北地区的特色产业有煤炭、石油、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其中新疆以棉花、葡萄、瓜果等农产品出名。
3. 西北地区的交通发达,有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工具,便于资源运输和旅游开发。
四、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1. 西北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大同古城、西安城墙等。
2. 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多样,有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各具特色。
3. 西北地区的历史悠久,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对外交流频繁,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五、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缓缓,资源开发不均衡,环境珍爱问题突出。
2. 西北地区政府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通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扶持特色产业等方式增进经济发展。
3. 未来,西北地区将继续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珍爱,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用)

四、探究西北:
展示探究问题:
教师:看探究题目,1.2.3组重点探究第一个问题,4.5.6组重点探究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P19—21内容,时间4分钟。抓紧!
1、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教师:这个组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吗?有补充吗?新疆牧区降水那么少,水源来自于哪儿呢?对,有冰雪融水。还提到了内蒙古牧区降水多,那为什么不发展种植业呢?对,多也是在400mm以下。上学期学过,400mm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西北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那么种植业呢,这里能发展吗?如何发展呢?请4、5、6组同学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2、受降水量影响,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景观类型依次为: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很到位。受降水影响,植被也有差异。
(五)图说西北(河流)
1、在图中找出 塔里木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教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指河流时,关注到了河流流向,很不错。
2、西北地区干旱,地表河流______,多为____(内流河/外流河),其中代表性河流为____河。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试着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河流,说出当地河流特点。
5、完成P14学习行动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
6、完成P15学习行动3,说出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教师:同学们自学很专注,有疑问吗?提出来。
教师:哦,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通过图说西北展示你的自学效果。请每组的5号位回答问题,从第一组开始,以此类推。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其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2. 掌握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了解西北的名胜古迹;3.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现状和问题;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研究能力和地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2.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现状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认识,引导学生谈论西北地区的特点和印象,并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
2. 观察图片展示西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二、知识讲解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介绍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貌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特点,并介绍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等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3. 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介绍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包括西北的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
4.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现状和问题分析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西北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问题等,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活动1. 地图练习让学生通过地图学习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貌等信息。
2. 看图说话展示西北地区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3. 文化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让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四、思考拓展1. 探究西北地区的发展和未来让学生分析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西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2. 找寻西北地区的其他特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寻找西北地区的其他特色,如风景名胜、文化传统等。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西北地区的位置、自然和人文特点、历史和文化、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等。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好啦,今天咱们要聊聊西北地区的地理知识。
说到西北,脑袋里浮现的第一画面,肯定是大沙漠、戈壁滩、还有那满天的黄土尘土。
别看它是咱们国家的“西部大腹地”,地方大得跟大锅盖一样,但其实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气质。
走进这个地方,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一切都那么辽阔、那么开阔。
气候嘛,不是咱们南方那种“热得像蒸笼”类型的,而是干燥、寒冷的,大家一定要记住,这里的空气比起湿气重的南方,可是干得很,皮肤容易干裂,嘴唇更是干得像沙漠一样,喝水都得小心点,免得被那股干劲给喝掉了。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可不简单,是咱们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
说白了,它是中国的“心脏地带”,也是沟通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一个大桥梁。
看看这几个省,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你觉得它们和你想象中的西部有多像呢?我敢打赌,大家一听到“西北”就想起那些不大起眼的小镇和被沙漠覆盖的土地,没错,西北的确有沙漠,也有戈壁滩,但它也有山脉、高原、绿洲,甚至还有各类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
你说它大不大?比起那些“富贵花园”似的地方,西北更是另一番天地,给人一种“别样风情”的感觉。
西北的气候是最能让人“捉摸不定”的。
这里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超大,夏天有时候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你头晕眼花,但一到晚上,气温一下降,凉得你忍不住裹紧大衣。
嗯,就是那种一边流汗一边感冒的节奏。
西北一带的水资源真心不多,河流、湖泊那都得看上天眷顾,所以大部分地方的人,吃饭都得注意节水。
喝水这事儿,西北人真的是“能省则省”,每年降水量少得可怜,哪里能浪费呀?西北的“土豪”可不止有沙漠、戈壁和干旱,还有那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要是你去了甘肃,咱们的敦煌莫高窟一定不能错过。
那可真是个“大宝库”,里面保存着大量古代壁画和雕塑,仿佛带你回到了几千年前的那个辉煌时代。
每一幅壁画、每一座雕塑,都是古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再说说陕西,谁不想去看看兵马俑?这些“古老的士兵”站得那么端正,似乎在等着谁来解开他们的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西北地区
丝路明珠
一、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本,一方面通过开放的、多维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综合联系能力,自评互判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达到快乐学习与科学探究的和谐统一。
2.在教学中坚持创设情景等直观性原则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干旱的自然环境入手,着重介绍以吐鲁番等地的绿洲农业,古代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明独特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使得绿洲地区丰衣足食,并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和食物,使学生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和谐共存的。
三、学习目标
1.了解新课程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的特点和影响,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了解丝绸之路,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疆人民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难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停电公告”图片。
师:电力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谁能再讲讲还有哪些资源的缺乏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生:停水
生:汽油涨价
师:我们是“水乡”,为什么会缺水?
生:是环境污染造成,我们桐乡有许多印染厂乱排放污水。
生:下雨少,今年天很热。
生:许多人浪费水。
……
师:有没有比桐乡更缺水的地方,你认为我们干旱面积分布最广的是在哪个省区?
生:有,新疆。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新疆是如何的干旱的?
生: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生:有传说中的“火焰山”。
……
(展示绿洲图片1 2 3 4)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张图片是什么地方拍摄的?
生:内蒙古。
生:森林。
……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老师对这张图片感到很困惑,沙漠中为什么含有绿洲呢?
生:雪山上的雪水融化后,可以灌溉形成绿洲。
生: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
生:有坎儿井。
……
师:是绿洲与水资源有关,水是生命的源泉,它解决好水的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
(展示坎儿井直观图片1 2 3 4)
师:我们有看图、看材料时应该学会质疑,现在我们用5分钟时间分组提问,看谁问得多、问得好。
生:新疆人民为什么要开凿“坎儿井”?
生:“坎儿井”给新疆带来什么影响?
生:“坎儿井”是什么样子的?
……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得很好,要全面掌握一件事件需要我们从三个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去把握,现在我们每个小组从一个角度提一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问倒老师好吗?
生:好
师:第一组谁来问?
生:坎儿井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师:1.2.3.4好像由……,老师要回答了?
生:不算,不算,我来说,竖井、暗渠、明渠。
师:噢,还有补充吗?
生:池塘,出水口。
师:第二组,老师再来接受你们的挑战?
生:“坎儿井”来灌溉有什么好处?
师: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嗯,谁能帮老师补充一下。
生:节约水资源。
生:不受污染,水质好。
生:自高而下,免去运水。
生:水温较低,比较清凉。
……
师:谢谢同学们,老师不仅为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坎儿井而感到骄傲,更为同学们的学习、探究精神感到自豪,让我们继续努力,好吗?
师:塔里木河的断流,楼兰古城的消失,你能想到什么?
生:人们破坏了环境,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生:地球的气候越来越暖。
……
师:能不能再想远一点,从我们身边看应该想到怎样?
生:要节约用水。
生:要保护环境。
……
师:是呀,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通路。
师:新疆最有名的水果是什么?
生:葡萄、哈蜜瓜。
师:从图片看出新疆人民的精神生活特点是什么?
生:唱歌、跳舞。
师:刚才我们介绍的绿洲与古代中国一条著名的商路有密切关系,这条商路叫什么?
生:丝绸之路。
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生:……
师:丝绸之路的形成与绿洲最大的联系是什么?
生:绿洲有水,为丝绸之路提供水。
师:水资源,对于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被称为干旱地区的最宝贵资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干旱地区的资源,使之成为“宝地”?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呢?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老师建议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每人为开发大西北提一条建议,通过Email发给新疆的同学好吗?
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