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4)东亚和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4)东亚和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4)东亚和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4)

东亚和日本

【教与学目标】

1.东亚的位置、东西部地理特征。2、东亚的工农业发展、人口、居民等特征。3.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4.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发展。5.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6.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东亚概况

1、位置和范围

东亚位置和国家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东亚地形

沿40oN纬线剖面

3、季风气候显著

(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

(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图),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

(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甲图)和亚热带季风(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甲图哈尔滨各月气乙图东京各月气温

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和降水量的分配

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

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山区优点: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①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②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③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等;④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⑤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5、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6、经济活跃-各国经济特点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一向是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1)朝鲜: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2)韩国:较发达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3)日本: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蒙古: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5)中国: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

7、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东亚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亚各国都

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远在中国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唐朝高僧

鉴真渡海到日本,就是其中的一例。

朝鲜、日本最早都曾使用汉字,至今日本文字中仍保留不少汉字。朝鲜

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已传人中国。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

(1)人多地狭的岛国

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面积狭小(37.78万km2),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人口稠密,平均密度达336人/km2。(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2)。

(2)地形“四多”:多山地、港湾、火山、地震

多山地丘陵:占国土四分之三以上,平原狭小,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多次(即天约4次)。

(3)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4)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5)自然资源:森林和水能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2、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1)发展条件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日本本国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99.7%,天然气96.4%,煤炭95.2%,铁矿100%,铜矿99.8%,棉花100%,木材55.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①日本有丰富

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

技水平,③以及岛国多深

水良港等有利条件,

(2)发展策略(措施)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

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

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

经济发展之路。日本最大

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

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

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

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

象国。神户和横滨是日本

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

口。日本的工业地带

(3)主要工业带

日本拥有深水良港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业,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颁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图)。

(4)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5)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发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

(6)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

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时速200千米)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

筑波——科学城

种子岛——宇航中心

硅岛——九州岛,电子工业中心

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

3、渔业发达,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除此之外还拥有远洋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的水产养殖业也较发达。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

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

4、农业单产高(侧重生物技术与水利)

日本的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到0.l公顷,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达到自给。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但仍需大量进口。

5、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京、大饭、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极为紧张。为了解决建设工厂、车站、码头等用地不足问题,日本采取填海办法,人工造陆16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地区还向地下发展,兴建了地下街道、商店和铁路。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

三、典型例题

1、日本

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曲折,甚至血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

(1)描述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分)

答案: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3分)

影响因素:东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

西部:洋流的影响

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

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4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4分)

答案: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人口众

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2分)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2分)

2、中、日俄三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一:东亚局部图

(1)图中A 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

远高于B 地,而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

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

(10分)

答案:A 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

性强,(2分)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

降水少,(2分)酸雨危害较轻;B 地为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洋性强,(2

分)冬季降水较多,(2分)且西北风把

A 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

B 地;(2分)酸雨危害较重。

(2)C国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东进,A国却大力开发西部,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原因。(10分)

答案:俄罗斯人口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西部(欧洲)地区,而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4分)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4分)俄罗斯的东进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是为了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的发展。(2分)

(完整版)世界区域地理_东亚与日本_练习题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 一、选择题 1.东亚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B.中部高、四周低,高差较大 C.东南高、西北低 D.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狭小②森林资源丰富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④降水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船队一般是冬季出发,夏季返回,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赋税在秋季征收 B.遵守朝廷有关规定 C.利于绘制海图 D.利用季风 5.东亚五国的首都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乌兰巴托、首尔、平壤、东京 B.乌兰巴托、北京、平壤、东京、首尔 C.乌兰巴托、北京、首尔、平壤、东京 D.乌兰巴托、北京、平壤、首尔、东京 6.日本本州岛沿海的工业中心,从东向西依次是() A.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 B.横滨、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 C.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神户 D.名古屋、东京、横滨、大阪、神户 7.读右图,P区域所在的是() A.东亚 B.南亚 C.东南亚 D.中亚 8.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 9.与中国接壤的东亚国家的首都有() A.平壤、乌兰巴托、首尔 B.平壤、首尔、东京 C.莫斯科、平壤、乌兰巴托 D.平壤、乌兰巴托 10.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深受海洋影响,属于冬温夏凉、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部夏初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影响 D.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11.日本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筑波在() A.京滨工业区 B.濑户内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严寒,气温约在零下40度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12-13题: 12.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13.王教授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右图为120°E经线的一段(图中斜线部分为陆地),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经线经过()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④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⑤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5.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高三地理 区域地理全面总结复习教案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区域地理全面总结 1.“3S”技的“应用地理”领域(详见下表) 2.高考常考的中国地理知识有哪些? ⑴我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纬度大部分为温带、海陆兼备);⑵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过快;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⑶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形成(前者为地壳隆起抬升,后者为风力沉积作用);⑷台湾和滇藏地区地震多(前者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后者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⑸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和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低(前者为四川盆地北边秦岭阻挡冬季风,后者为青藏高原地势最高);⑹塔里木盆地气温年较差大和海南气温年较差小(前者地处内陆盆地、地表结构单一,后者纬度低、太阳高度全年变化小、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⑺南京、武汉和重庆成为我国夏季的“三大火炉”(地处长江谷地、夏季受副高控制、城市热岛效应); ⑻青藏高原边缘等温线最密集(海拔高差大、温差大);⑼台湾岛和海南岛降水东多西少(东部为迎风坡,西部为背风坡、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⑽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最丰富(上游落差大,水量大)。 3.华北地区什么时候盐碱化的程度最高?为什么?(大纲版专用) 春秋季。水盐运动规律是春秋季返盐,冬季稳定,夏季淋盐。春秋季节,气温高,蒸发旺盛,使得土壤深层的盐份带到土壤表层,加剧了盐碱化。此外,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沿海海水倒灌,地下水矿化度高,也是盐碱化的原因之一,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是另一个原因。同时需要注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地区也会造成盐碱化问题。 4.世界上三大黑土分布区在哪里? 黑土肥力高为什么还要培肥?(大纲版专用) 我国东北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黑土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农耕而闻名于世。黑土肥力高,但无限制的用地会导致肥力的耗竭,此外,加上雨水冲刷严重,肥力流失,因此要注意培肥。 5.紫色土与红壤相同吗?(大纲版专用) 紫色土和红壤都分布在我国南方,都是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发育成的土壤。但是紫色土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暖热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到盆地底部,其中所含的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是一种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油菜、水稻。而红壤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含铁、铝成分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一种低产土壤,适合茶树、杉木、马尾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过10年的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至今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世界经济“三极”。据此回答1~4题: 1.就国内条件而言,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是 A.紧缩军事开支B.加速设备投资和更新 C.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D.充分发挥岛国优势 2.日本的工业向其国土南北两端发展的原因是 A.南北两端有丰富的能源B.南北两端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C.南北两端农业水平高D.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现“饱和状态”3.有关日本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民多采用大型农业机械②精耕细作,单产很高 ③侧重发展水利和生物技术④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日本的气候表现为 A.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B.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D.夏季日本海沿岸多雨,冬季太平洋沿岸多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 C.土壤D.降水 6.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 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土壤D.降水 7.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 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太阳辐射D.降水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 9.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高三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教案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XX届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华北区专项复习教案

届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华北区专项复习教 案 本资料为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0 华北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理概况 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 第三节 水资源问题 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教学重点 阐明华北区的地理特征和人口、资源与经济状况。 阐明首都经济圈及其经济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提出华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开发对策。 阐述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与治理的成就。 第一节 地理概况 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2市及河北、山东、河南3省,共辖506个县(市、区),总面积53.56×1042,总人口2.82亿。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

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重心。水资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一、自然地理基础华北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①山前洪积-冲积平原;②冲积平原;③滨海平原。 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10℃积温4000~4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历史上华北区是中国农业发达而且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二、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 (一)土地覆盖主要自然植被及土壤的地带模式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此外,河南南部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地带,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地为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带。河北坝上地区则为温带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在数千年开垦过程中,广大平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作物所取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 【教与学目标】 1.东亚的位置、东西部地理特征。2、东亚的工农业发展、人口、居民等特征。3.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4.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发展。5.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6.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东亚概况 1、位置和范围 东亚位置和国家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

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东亚地形 沿40oN纬线剖面 3、季风气候显著 (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图),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 (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甲图)和亚热带季风(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甲图哈尔滨各月气乙图东京各月气温 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和降水量的分配 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部分学案:5 世界地理区域定位

专题学案5 世界地理区域定位 [目标定位]高考中,虽然有关世界区域的地理事物或在图上标注给出或以文字材料给出,地理空间定位考查难度有所下降,但对世界区域地理事物的熟练掌握和快速熟练准确的定位仍不失为解决世界区域综合试题的一把利剑,且能使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掌握落到实处。因此学生应掌握读图获取有关区域的位置、区域特征及人类活动等相关信息的能力,然后联系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再用合理的地理术语科学表达。 一、根据经纬度定位 例1下图为世界四个地点的坐标,据此回答(1)~(3)题。 (1)作为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数码)。 ①A点东西两侧地形不同,主要矿产的种类相同②B点附近有一条自西北向东南的大河注入海洋③自C点向南北两侧的自然带,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D点东西两侧降水量大致相同 (3)关于上图四个地点所在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数码)。 ①A点、B点所在国家地广人稀②B点、D点所在国家都有大牧场放牧业③C点所在国家金刚石矿产丰富④A、B、D所在国家都是世界主要的小麦出口国【反思归纳】 由图中经线可知,60°E经线大致与____________一致,为________两洲的分界线,A 点位于俄罗斯,地广人稀;B点位于美国东南部,其附近____________由西北向东南注入________湾。A点所在的乌拉尔山脉西侧为________平原,东侧为______________平原,都为平原地形;C点位于________盆地,金刚石矿产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D点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位于________的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________坡,降水少,D点位于阿根廷,不是世界小麦出口国。 二、根据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定位 例2下图所示为“回归线沿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1)~(3)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南亚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悉南亚地区地理概况。 2.掌握南亚的重要地理事物。 3.掌握印度的农作物和城市的分布 课 前 预 习 案 读图识记: (1)关注10°N 、北回归线、30°N 、70°E 、80°E 、90°E 穿过的区域。 (2)识记海湾 海峡、岛屿及南亚、南亚次大陆、印度半岛、德干高原的区别 (3)填出南亚七国及河流、地形、城市的名称: 一、填空识记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范围:位于 山以南, 洋以北的地 区,大部分位于 (纬度)之间 内陆国: 2、国家 临海国: 岛国: 北部 山地 3、地形 中部 平原 南部 高原 印度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 ,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 境内,下游流经 国,注入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 月为雨季, 月~次年 月为旱季。 季 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 印度东北部的 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 1、悠久的历史:印度著名古代建筑泰姬陵。 2、宗教和居民: 教和 教的发源地。 (三)印度 1、农业 (1)耕地面积占 以上, 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粮食作物: (2)主要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 2、工业 (1)矿产:主要有 等,分布在 东北部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 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 和西部 为中心 的传统工业,南部以 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 中心 5、气候 (3)城市 23. 5° 90°E 10°

世界地理-东亚地理知识总结材料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 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陆国(第一为哈萨克 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省、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范围

高考地理复习地貌教案

地貌

(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 1.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②。(填数码) 2.板块分布示意图

(1)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和C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日本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A与板块B的消亡边界处。 3.地质剖面示意图 (1)写出图中的地质构造:A背斜,B向斜,E断层。 (2)写出图中的地形:A谷地,B山岭,C山谷,D断块山。 (3)图中甲→乙→丙→丁岩层的新老关系为:由老到新。

1.地壳物质循环原理 (1)岩浆上升经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 (2)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3)地表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4)各类岩石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 2.常见的地形倒置规律 (1)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而成谷地。 (2)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板块运动与地壳运动的分布规律 (1)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板块张裂→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3)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高大山脉、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4)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4.主要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1.日常生活中,作为建材使用的大理石属于岩浆岩。(×) 2.日本的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3.南美的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4.一般来说,山区山泉出露的地方多为断层构造。(√) 5.大庆油田所在的区域地下为向斜构造。(×) 6.千姿百态的名山胜景都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7.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 8.地下喀斯特地貌都是因流水侵蚀而成的。(×) 9.新疆的“魔鬼城”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10.山区的村庄多分布于地势较高的山腰或山顶平坦地方。(×) (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一 【教学过程】 东亚概况 1、位置和范围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地形如何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位置范围: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E,位于东半球。 N~N,位于北温带。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分析区域地理方面: 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自然带、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 区域图:轮廓图、经纬线图、地形剖面图、海陆分布图 重点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40;北纬50、60 重点经线:0、10°E、20°E、30°E、40°E、50°E、60°E、90°E、120°E、120°W、90°W、80°W、60°W 重点海峡运河:直布罗陀、马六甲、霍尔木兹、苏伊士、巴拿马 海域:红、黑、白、北、南、东、里、地中、阿拉伯、墨西哥、波罗的 1、东亚70°E-140°E,20°N-50°N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相对位置自南向北、自东向西;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 期一致。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 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 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 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 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 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南部韩国,经济 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 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N~45°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 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高考地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学案:东亚和东南亚、南亚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初步把握各区地理概况,[读图识记] 东亚: ①20o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②23o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③40o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 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 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④50o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 ⑤蒙古:80oE-120oE,50oN附近。 ⑥朝鲜半岛:为35o N,128 oE穿过。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东南亚:1.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2.10个国家(新世纪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东帝汶);3.赤道穿 过;4.克拉地峡。 南亚: 1.印度半岛(南亚次大陆);2.七国及克什米尔地区,首都;3.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印度河――恒河平原; 4.北回归线。 二、预习内容

(一)、东亚: 1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注意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秦岭— 准河一线(35oN ))、区别;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 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 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 陆性强烈)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二)、东南亚: 1.范围(10°S ~25°N 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沿海国——缅、泰、柬、越、马, 老挝是惟一内陆国,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 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 年5月独立 印尼、菲律宾、文莱、新加坡、东帝汶、马来西亚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2018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海南华侨中学 康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 [师] 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师] 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 称 地带性 规 律 地 域差异性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整体性(已在上一课时复习) 地带性规律的表 现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山地垂直 自然带的 判读 雪线的 高 低 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 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 3.判读南北半球 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 1.雪线的概念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雪线高低的判读:

高中地理《东亚与日本》世界区域地理测试题

东亚与日本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东亚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B.中部高、四周低,高差较大 C.东南高、西北低 D.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狭小②森林资源丰富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④降水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船队一般是冬季出发,夏季返回,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赋税在秋季征收 B.遵守朝廷有关规定 C.利于绘制海图 D.利用季风 5.东亚五国的首都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乌兰巴托、首尔、平壤、东京 B.乌兰巴托、北京、平壤、东京、首尔 C.乌兰巴托、北京、首尔、平壤、东京 D.乌兰巴托、北京、平壤、首尔、东京 6.日本本州岛沿海的工业中心,从东向西依次是() A.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 B.横滨、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 C.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神户 D.名古屋、东京、横滨、大阪、神户 7.读右图,P区域所在的是() A.东亚 B.南亚 C.东南亚 D.中亚 8.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 9.与中国接壤的东亚国家的首都有() A.平壤、乌兰巴托、首尔 B.平壤、首尔、东京 C.莫斯科、平壤、乌兰巴托 D.平壤、乌兰巴托 10.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深受海洋影响,属于冬温夏凉、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部夏初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影响 D.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11.日本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筑波在() A.京滨工业区 B.濑户内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严寒,气温约在零下40度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12-13题: 12.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13.王教授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右图为120°E经线的一段(图中斜线部分为陆地),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经线经过()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④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⑤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5.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必修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1课时地球与地图 题组一:地球和地球仪 (2010·广州模拟)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解析由图中长城站的位置及0°经线可知,科学考察船顺时针绕南极洲航行一周,依次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C )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解析由黄河站位于北极附近(60°E附近),长城站位于南极附近(60°W附近)判断,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题组二:比例尺 3.读右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实地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则( C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 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 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解析已知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由图中甲的边长是乙的1/2,可推知图乙的比例尺为1∶50 000,因两图实地范围相同,故图幅大的图乙较详细。

4.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2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 B.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9倍 C.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D.甲图中1 cm表示的距离是乙图的3倍 解析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说明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当乙图为1∶10 000时,甲图比例尺为3∶10 000,即1∶3 333,所以A错。根据图幅面积扩大倍数为比例尺扩大倍数的平方,B选项正确。甲图比例尺大,反映地理事物应更详细,所以C选项错误。 乙图上1 cm表示的实际距离为甲图的3倍,所以D选项错误。 题组三:等值线 5.(2009·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盆地,②陡崖,③山谷,④山脊,⑤山顶,⑥鞍部。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11m,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 cm,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4.6km。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100 000。 (4)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 什么? 答案选择AC路线较合理,因为A处比C处高,可自流引水,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 答案选在甲处好因坡度较缓,虽然乙处坡度比甲处更平缓,但在建坝后,乙处会被淹没,甲处则濒临水库,灌溉方便。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是陡崖(如图中的 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 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的,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等高线的曲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河谷(如图中的③);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图中的④)。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形似马鞍,为鞍部(如图中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⑥)。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垂直距离,实际上是两个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差。已知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结果应是厘米,要把它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千米。小河流向应注意箭头和指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7东亚__日本2

第二部分第七讲东亚——日本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半岛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1月份等温线弯曲明显,其影响因素包括( ) ①海洋②地形③纬度位置④大气环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图示为朝鲜半岛,中部为山地,地势高,图示1月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气温低,其影响因素一是地势高造成的(即地形),二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陆地气温低于沿海地区(即海洋)。 答案:A 2.若沿ac线作一地形剖面图,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沿线地表起伏的是( ) 解析:a处位于半岛西部平原,地势低,经中部山脉至c处沿海,且朝鲜半岛东海岸地势陡峻,坡度大,故地形剖面由a至c,地势先升高再降低,坡度西缓东陡。 答案:C 读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3~4题。

3.日本国内货运中航运占重要地位,但客运中航运所占比重很小,原因分别是( ) ①日本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河运发达②航运货运量大,价格低廉③航运客运速度慢④航运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航运的优势就在于运量大、价格低,但速度慢,所以适合货运,而不适合客运。 答案:D 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客、货运输中,汽车运输所占比重增大较快,原因可能是( ) ①汽车运输量大、速度快②高速公路快速发展③大吨位汽车出现④汽车运输安全系数高⑤日本汽车工业发达 A.①②B.②③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日本在客、货运输中,汽车运输所占比重增大较快的原因就在于大吨位汽车出现,保证了其运量较大,同时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保证了运输时间较短。 答案:B 读“某国家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海域沿岸冬、夏季降水均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 解析:由图可知,甲海域南、北两侧分布有山地,对冬、夏季风有阻挡作用,位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故降水较少。 答案:B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一地图知识及各类地理图像的判读与应用 【基础要点归纳】 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符号、颜色表示出来的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比例尺;昌毙鎏(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千米,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即在地图上画一直线,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大小是值的大小。在地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愈小,要表示内容愈详细,

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 等高线上高度注记的字首朝地势升高的一方,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 (3)等深线:标注的高度表示海底的深浅,疏密的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大小。 (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图的基础上,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海拔的高低,在分层设色图上附有高度表可以查看。 (5)地形剖面图 剖面线的绘制是地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用图介绍绘制的一般过程。请按图上标注的序号阅读。 一般等高线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要点深化与能力提升】 1.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

算公式为:(x-1)d≤△H<(x+1)d,式中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3)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见下表) 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 山地山峰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四周低 中部高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外侧,坡度 向外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