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王玉龙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
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
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
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
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
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
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1853年3月23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气象学国际组织。
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气象科普知识:
1. 大气成分: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构成,少量其他气体组成剩余1%,其中二氧化碳、氦、氩、甲烷、氢等气体含
量很小。
2. 大气层结构:地球大气层可以分为四层,从低到高分别是对
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气温变化最大的一层,在这层中发生了大部分的天气活动。
平流层中气压逐渐降低,气温逐渐升高,这一层空气稀薄,几乎没有风。
中间层大部分是离子层,热层中的气体非常稀薄,主要由电离气体组成。
3. 气象要素:气象学研究的主要要素有温度、湿度、气压、风
向和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到天气情况和气候变化。
4.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应用。
通过观测和
分析天气要素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针对天气变化的决策,减少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5. 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情况。
气候变
化是指在长时间尺度上,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和不稳定。
其中,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森林砍伐、城市化等。
以上是一些气象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
儿童气象科普知识

儿童气象科普知识1. 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天气、气候、气象变化等气象现象,以及它们与地球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
2. 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天气是指大气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的状态,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而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如气温、降水量等。
3. 为什么会有四季?地球的四季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季节。
4. 什么是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测量单位是帕斯卡(Pa),常用的单位还有毫巴(hPa)和标准大气压(atm)。
5. 什么是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程度。
温度的测量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6. 什么是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测量单位有相对湿度(%RH)和绝对湿度(g/m³)。
7. 为什么会有云?云是由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形成的。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遇凉时,会形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8. 为什么会有雨?雨是指云中水滴或冰晶聚集到一定大小后,由于重力作用下落到地面的现象。
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足够大时,就会形成雨滴。
9. 什么是风?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气体运动。
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快。
风的方向通常用风向标来表示,风速用风力等级来描述。
10. 什么是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大规模的低气压系统。
台风有强风和暴雨,常常造成巨大的破坏。
11. 什么是雷暴?雷暴是指云中产生的强电流放电现象。
雷暴常伴随着雷电、雷雨和强风等天气现象。
12. 什么是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和预报的科学方法。
13. 为什么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活动,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
同时,天气预报对农业、交通、航空等行业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趣的气象科普小知识

有趣的气象科普小知识1. 雷雨过后,空气会更清新。
这是因为雷电在大气中产生臭氧,而臭氧具有消毒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2. 彩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阳光、水滴和观察者与太阳之间的特定角度。
当阳光穿过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形成彩虹。
3. 龙卷风是一种旋转的气柱,其中心气压极低,但风速极高。
龙卷风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和气流等因素有关。
4. 雪花的形状有很多种,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
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雪花通常呈六角形;而在潮湿的条件下,雪花可能呈现星状或其他形状。
5. 极光是由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当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的磁场时,它们会沿着磁力线运动,激发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发出光辉,形成极光。
6. 雾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而形成的。
雾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天气将变冷或下雨。
7. 露水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的现象。
露水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夜晚的空气湿度较高。
8. 雾霾是由于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溶胶和水蒸气等混合而成,能见度降低的现象。
雾霾天气对健康和环境都有不良影响。
9. 霜冻是指地面或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冰点,导致水分凝结成冰的现象。
霜冻通常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的早晨。
10. 雪崩是由于积雪层受到重力作用而发生滑动的现象。
雪崩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11. 冰雹是在雷暴中,上升气流将水滴带到高空,经过冷却后形成的冰球。
冰雹的大小和密度取决于上升气流的速度和水滴的初始大小。
12. 沙尘暴是由于风力将地面的沙粒吹起,形成大量悬浮在空中的沙尘的现象。
沙尘暴通常发生在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
13. 闪电是由于云层中的正负电荷分离,产生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空气被击穿产生的放电现象。
闪电的温度极高,可达数万摄氏度。
14. 龙卷风的形成与气旋有关。
当气旋的旋转速度足够快时,会形成一个旋转的空气柱,即龙卷风。
15. 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一、气象科普知识点1、气象学概述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及其内在现象的一门学科,涉及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动力等方面的知识。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气,它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2、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指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测量或观测到的与气象有关的一切物理量。
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
3、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上相对的大气状态,包括晴朗、多云、阴沉、雨、雪、雾、霾、霜冻、雷电等。
4、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和气候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气象预报主要包括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5、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持续一段时间内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和气候灾害等。
6、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大风、冰雹、暴雪、干旱等。
二、气象教育知识点1、天气图解读天气图是一种用符号和曲线图示地球各地缺风速、气压和降水等气象要素的专用图。
通过天气图,可以掌握地球各地的大气环流情况和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2、气象观测与预报气象观测是指根据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出天气状况和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过程。
气象预报是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对未来天气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3、气象灾害防范气象灾害防范是指通过科学预测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4、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科普宣传是指通过媒体、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提高大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5、气象科普教育气象科普教育是指将气象知识融入学校教育课程和社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和公众对气象的兴趣和认识,提高气象科学素养。
6、气象环保意识气象环保意识是指通过气象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气象科普知识宣传

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气象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科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气象,预防各种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1.台风台风是一种强大而破坏性非常强的天气现象,其转速可以达到60米/秒以上。
台风还会带来暴雨、强风、海浪和山洪等灾害。
为预防台风的危害,我们应该关注气象预报,及时关紧门窗、备好应急物资。
2.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可以引发山崩、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在发生地震时,我们应尽快躲到安全地带,避免在建筑物、山谷、河流和树林等危险区域逗留。
3.暴雨暴雨会导致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基础设施、交通和民生产生严重影响。
如果您发现自家位置在低洼区域或靠近河流,应当及时清理下水道和河道,做好预防洪灾的准备工作。
二、气象现象1.气温气温是指大气内温度的高低。
气温高的时候容易引发中暑、热伤风、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而气温低则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暖和降温,以维护身体健康。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
湿度过大容易引发汗腺分泌、皮肤瘙痒、呼吸不畅、容易感冒等生理疾病;而湿度过低则会引发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不适。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以维持身体健康。
3.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大小,会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
大风容易破坏树木、建筑物和设施,造成事故;而小风则会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清理垃圾、固定房屋等,防止突发事件造成人身伤害。
三、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气象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为我们的出行和生产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气象应用软件、电台、电视和报纸等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总体来说,气象科普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了解和掌握气象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减小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天气与气象灾害科普知识

1.暴雨形成原因: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构。
大气中的水汽随上升的气流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其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形成了暴雨。
根据气象局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
2.暴雨划分: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
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3.特大暴雨灾害: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4.沙尘天气:沙尘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低的一种天气现象。
5.沙尘天气成因:首先,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
同时,北方多沙尘与其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春季北方气候干燥,植被覆盖量较少,抗风蚀能力很弱,降水也比较少,地面干燥松散,土壤表层干燥疏松,如果有大风刮过,就会将松散的土壤中的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
其次,人为原因也是沙尘天气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口增多,人口压力增大,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沙尘天气多发。
6.沙尘天气区分:在气象学上,对沙尘天气有明确的等级与标准划分。
按等级可以划分为: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一、气象定义与分类气象是指地球大气圈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天气现象的总称。
气象包括气温、气压、风、云、雨、雪、雾、霜、雷电、日照等多种现象,以及各种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征。
根据气象定义,气象分为天气和气候两大类。
天气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雨天、刮风、下雪等;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内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特征。
二、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天气系统是指影响天气变化的物理机制和能量传输过程的总称。
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
不同天气系统下的气候类型也不同。
气候类型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长期天气状况的总体特征。
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三、云与天空的奥秘云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气象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云的成因和分类因复杂多样而著称。
根据形成原理,云可分为积云、层云、卷云等。
不同类型的云在天空中的表现形态也各不相同。
天空中的现象也是千奇百怪,如日晕、月晕、极光等。
这些现象都是由太阳或月亮的光线经过大气层中的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
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空的奥秘。
四、风雨雷电的形成与现象风雨雷电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现象各不相同。
风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可分为季风、风带等不同类型。
雨则是水汽凝结后降落的过程,有大有小,有暴雨、绵绵细雨等。
雷电则是由云层中的电荷释放而产生的,具有强大的能量和破坏力。
这些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风暴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雷电可导致火灾和人员伤亡,而大风和暴雨则可能破坏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
因此,了解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和预警防范措施十分重要。
五、空气污染与健康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正常水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科普知识:了解天气的奇妙世界第一章:气象是什么?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但你是否了解天气背后的科学原理呢?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现象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学科。
气象学家通过观测、记录和分析气象数据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
天气的变化是由大气中的气压、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等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
第二章:天气的形成原理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变暖。
这导致空气被加热并上升,形成气压差。
然后,冷空气从高空下沉,形成高气压区域。
这种气压差会引起气流的运动,形成风。
同时,水蒸气在气温升高时蒸发成云和雨,这就是降水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天气预报的原理天气预报是气象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观测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等)和分析气象数据,气象学家可以预测未来数小时到数天的天气变化。
他们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来模拟大气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以预测天气系统的演变。
然后,他们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比较和验证,以提高预报准确性。
第四章:常见的天气现象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例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暴等。
这些天气现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例如,晴天是指天空中几乎没有云,阳光充足;而雨天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云并下降为雨。
了解这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模式和趋势。
近年来,全球变暖成为了热门话题。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如工业化、森林砍伐等)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增加,进而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水和飓风等。
第六章:天气与人类生活天气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衣着选择和户外活动,还对农业、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农民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种植作物的时间和方式;交通运输行业需要根据天气预报调整航线和运输计划。
气象知识科普

气象知识科普
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
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
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气象科普知识

这是因为出现雷雨天气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面温度要高;二是大气湿度要大。地面高温,靠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能上升的很高,气温升高后会轻轻地浮向高空;如果只是热,但空气很干燥,雷雨也不会发生。只有湿度大的空气上浮到了高空,才会形成雷雨云。天空中有了雷雨云,就可能有雷雨发生。
天气热,空气中的水汽多,人身上的汗就不容易消散,我们就会感到十分闷热。这就如同我们在浴室里洗澡,感到又热又闷,这自然是浴室里温度高、水汽多的缘故。所以闷热是大气里水汽多、温度高的表现,也就是雷雨发生的预兆。
南方地区进入春天后,随着暖湿气流势力的增强,下雨的机会开始增多,雨量也开始加大,绝大多数年份来说,本身就不缺水。
在东北的许多地区,虽说春雨也少,降水量的2/3都集中在6~8月。但东北冬季漫长,地面积雪厚,山地积雪厚达40~50厘米,平原积雪一般也厚达20厘米。冬季气温低,有积雪的地方像水库一样,把冬季降水的大部分积存下来。随着春季的气温回升,积雪消融,渗入土壤。可以满足春播作物的需求。在这里,雪水往往成为稳定的水源。即使在春季它的降水量比不上夏季多,但比华北春季要好得多。但这里也不排除,个别年份冬季降雪少,一些地区出现春旱的情况。
中暑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表现为:出汗增多、口干舌燥、全身疲乏无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轻症中暑较先兆中暑重,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有体温上升、皮肤灼热、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血压略降、头晕等表现。重症中暑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可达40℃甚至更高,突然昏厥倒地,神志不清;手足痉挛、皮肤干燥无汗或大汗淋漓、血压骤降,如不及时抢救,常有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现中暑者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救治。对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患者,可先将其扶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用冷湿毛巾敷头部,并让患者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对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可给服十滴水、人丹或藿香正气水。对重症中暑患者,除应速将其抬至阴凉处就地抢救外,应立即送往医院,切不可拖延迟误。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预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对我们的出行、衣着和农作物生长等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气象的重要概念和现象。
1. 大气层结构大气层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大部分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发生地,平流层是其中的上一层,在这里飞机和风筝可以自由飞行。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能够有效阻止过多的紫外线射入地球,保护生物免受伤害。
热层是大气的最外层,温度逐渐升高,因此也被称为“热层”。
2. 气温和气压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量,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于该面积的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气温和气压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和天气特征。
3. 湿度和降水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通常以相对湿度(RH)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湿气与该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最大湿气量的比值。
当空气饱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
降水是指水分从大气中凝结为水滴或固体形式(如雨、雪、雾等)并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4. 云和天气现象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主要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三类。
低云通常在海拔0-2千米之间形成,中云在2-7千米之间,高云在7-13千米之间。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与云的类型和气压分布密切相关。
5. 风和风力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产生风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温度差异和气压梯度。
风的强度一般用风速来描述,单位是米每秒(m/s)。
气象学中常用的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范围确定的,从0级(无风)到12级(飓风)。
通过了解以上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状况。
同时,掌握这些气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希望这些科普知识对您有所帮助!。
气象科普小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气象科普小知识气象科普小知识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气象科普知识介绍

霜
露
虹
晕
闪电 打雷
什么是气象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
» 热使空气流动,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 水汽进入大气后,经过凝结,成云致雨,或形成霜露。 » 是热、水和流动的空气联合起来产生了气象。 » 地形也是影响气象的重要因素
PART 02
气象的观测项目
气象的观测项目
气象的观测项目有
气温 湿度 地温 风向 风速
这些影响集中表现在
» 如今对江南早稻育秧期有影响的春季低温连阴雨 » 对晚稻抽穗杨花有影响的寒露风 » 北方冬麦区的小麦干热风
» 对水稻、高粱、玉米和大豆等有影响的东北夏季低温 » 对农作物收获有影响的华南及江淮秋雨 » 和干旱、雨涝、霜冻、高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气象变化带来的影响
» 据统计,从1949年至1988年的40年里,中国的农作物因遭受水旱、风雹、霜冻等气象 灾害,平均每年受害面积达3300公顷,其中成灾的面积为1400公顷,每年因灾损失粮 食达200亿公斤以上。
PART 04
气象灾害的防 护措施
气象灾害的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许多地方的极端气候 现象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容易受到多种相关危害的影响。 我们也应该对气象灾害及防护措施有所了解。
气象灾害的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
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 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 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 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 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 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 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除静风外,用16方位表示。 » 风速是指空气所经过的距离对经过的距离所需时间的比值,单位用米/秒表示,定时观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式预测未来天气的一种服务。
它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相应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2.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通过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测量和记录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这些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基础。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的系统性变化。
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带来许多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4.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或气候异常引起的灾害,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飓风、龙卷风、雷电、暴风雪等。
这些灾害可能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5.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大规模气流运动,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和极地附近的极地东风带是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
6. 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等。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气和气候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科普知识 气象科普知识问答

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科普知识问答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科普知识问答1. 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观测、实验和模型等手段,研究天气、气候、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2. 什么是天气?天气指地球大气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气候现象,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风力等因素。
3.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地球某个特定区域较长时期(通常是30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它包括季节性的气候特征,如温度、降水等。
4. 什么是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和气象要素,如空气质量、大气污染、大气循环等。
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5. 如何预测天气?天气预报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气象数据,运用气象模型和算法,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这包括观测气象要素、分析气象图表、运用统计学等方法。
6. 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会出错?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气象模型的精度、自然环境的复杂性等。
虽然科技进步提高了准确度,但天气预报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7. 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期时间和小范围内的气候现象,而气候则是更长时间和广泛地区的天气表现的统计平均。
天气和气候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8. 气候变化与人类是否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引起了地球气候的变化。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类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影响。
9. 为什么需要关注气象科普知识?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原因,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引导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0. 如何获取更多的气象科普知识?您可以通过阅读气象科普书籍、咨询专业气象人员、关注气象科普网站和APP等多种方式获取更多的气象科普知识。
以上是关于气象科普知识的问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更多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气象科普小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气象上将强冷空气的入侵造成局部地区或大范围地区气温剧烈下降的天气过程,称为寒潮,在受寒潮入侵影响出现降雪、霜冻、冻雨等低温阴雨天气时,常常在电线、树枝、地面上形成坚固的冰层(俗称“凝冻”或“桐油凝”),由于降雪常与雨淞同时发生,所以在贵州通常称为“雪凝”天气。
如何应对凝冻灾害:(1)彰卜磁低,注意防寒保暖。
(2)老、弱、病、幼者留在家中,减少外出。
(3)行人出门当心路滑,以防跌倒。
(4)夕卜出时谨防冰挂伤人,麗少骑自行车,注諭滑。
(5)机动车采取防滑措施,慢速行驶。
特别注意桥梁、涵洞、临水路段等易结冰积雪路段。
(6)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采取机械清除、撒融雪剂、撒沙等措施尽快融冰IW。
低温冷害指温度在Ot以上,有时甚至在201左右时,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贵州低温冷害主要有倒春寒、秋风、霜冻三种。
(1)倒春寒指前春小麦已拨节抽穗、油菜已开花或已进入水稻育秧期的情况下,当气温降到作物生育期的下限温度时所产生的一种低温冷害。
贵州倒春寒天气日 数的地区分布特点是自西北部向东北、东和东南部地区逐渐减少。
(2)秋风灾害是指在夏末秋初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出现对水稻抽穗扬花有不利影响的低温天气。
在贵州,通常把8月上旬至9月上旬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20°C,连续2中低纬山地气象(双月刊)ZHONG DI WEI SHAN DI QI XIANG 天以上作为秋风指标。
贵州省的西部为秋风影响严重地区。
(3)霜冻(俗称打霜)是指土壤表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冷害,可伴有霜的出现,即所谓"白霜”,也可无霜出现,但有低温天气使作物受到冻害,通常称为“黑霜”O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陨霜”O如何应对低温灾害:(1)根据当地气候资源、立体气候特点,合理布局作物品种。
(2)°培育引进耐寒、早(迟)熟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9号超强台风 “圣帕”带来的 12级以上 大风对温州造成了巨大损 失。
台风来了如何避险?
雷电
雷电的形成:
雷电的危害:
打雷时应该怎么做?
雷电有多远?
如果你处在一场雷雨的中心,你可以同时看到闪电、 听到雷声。 但如果你在远离雷雨中心的位置,就会先看见闪电, 后听见雷声。这是因为光速大于音速。光炮得更快, 所以你会先看见闪电。
天气预报的天空状况用语:
天空状况是指气象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就是把整个天空划分成10等份, 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在气象上,根据云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为低云 (2500 m以下)、中云(2500~5000 m)和高云 5000 m以上)。 晴天:(1)天空无云;(2)只有2成以下的中、低云; (3)只有4成以下的高云。 少云:中、低云占1~3成,或高云占4~5成。 多云:中、低云占4~7成,或高云占6~10成。 阴天: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透过少 量阳光,但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
教你读懂“天气预报”
今天夜里阴到多云。明天多云。 后天多云到晴。偏东风3到4级。 明天早晨最低气温5到6℃, 明天白天最高气温11到12℃。
天气预报的时间用语:
白天:08—20时; 夜间:当日20时--次日08时; 凌晨:03--05时; 早晨:05--08时; 上午:08--11时;
学习气象知识 防御气象灾害 谢谢!
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晴 多云 阴 雷雨 小阵雨 雾
小雨
中雨 大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这是建在衢州 柯城区石梁镇 大俱源村的多 普勒雷达。
在掌握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预报员借助各种方法进 行分析,开展天气会商(内部、国家、省、市、 县),陈述预报思路、理由以及预报结论,最后形 成一个主导性的预报结论。以此为基础,加工出各 种气象服务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发布。
因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因暴雨造成地质灾害:
暴雨的防护措施:
1.畅通水道防堵塞。 2.修好屋顶防漏雨。 3.关闭电源防伤人。 4.减少外出防意外。 5.远离山体防不测。
台风
台风的结构:
2005年8月5日麦沙台风:
台风的预报:
2009年8月8-11日台风“莫拉克”:
1988年07号台风带来的雷 雨大风曾经使杭州大量树 木吹倒或连根拔起。
中午:11--13时; 下午:13--17时; 傍晚:17--20时; 前半夜:20--次日02时; 后半夜:次日02--08时
天气预报的时效:
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
短时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0-12小时的预报。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3天以内的预报;预报未来 3天的天气情况。 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3天以上到10天或15天的天气 预报;包含一周天气预报和十天天气预报。 除了以上三种时效的天气预报外,我们还有时效为月、 季、年、数年等更长时段的气候趋势预报产品,为政府 部门等相关决策部门、重大社会活动,以及专业用户提 供气象决策服务产品和科学依据。
降水
降水:从云雾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常见 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降水形成过程:
雨量等级划分
中国年平均雨量分布图
暴雨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是中国主要气 象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灾和涝渍灾。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 强降雨称为“暴雨”。 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 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气象科普知识
学习你可能感兴趣的 了解你不曾接触过的
什么是气象?
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地面上的 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 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各种天气现象
3 龙卷 1
冰雹 4
2 雾凇
闪电
委内瑞拉的密集
闪电。这是一种 大气现象,它只 管 状 云 。 你 看到 发生在委内瑞拉 海底冰钟乳石。 白 色 彩 虹 。 这些 的 确 实 是 云 ,当 西北部一条河上。 极冷下在海底 彩 虹 形 成 , 首先 温度的突然变化 , 当温暖气流和冷 结成一条冰柱, 要 空中有大约 会 变 成 乌 云 准备 空气相遇,形成 类似一个中空 0.02 毫米大小的 降 雨 。 而 变 成水 了闪电。不仅如 的钟乳石。里 水 滴 。 这 样 大小 的 较 重 部 分 ,就 此,附近的湿地 面极冷,所到 的 水 滴 折 射 出的 在 云 层 上 形 成这 排放甲烷,提高 之处,所有生 光就是变成白色 。 些 疙冻瘩 。 云层的导电性… 物被 死。 扩展出这些密集 的 闪 电 。
月 虹
龙吸水
火焰龙卷风
气象的重要影响
农
航
军
A
业
B
交
通
空
C
工 业
事
D
E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
是什么决定了天气?
热使空气流动,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水汽进入大气后,经过凝结,成云致雨,或形成霜 露。
是热、水和流动的空气联合起来产生了天气。 地形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
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
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天气预报的温度用语:
天气预报风的用语:
风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率。
雷电有多远?
数数闪电与雷声之间相隔的秒数 ,再乘以声音在空 气中传播的速度340米/秒,就可以大致知道你现在 距离雷雨中心有多远了。如果雷声与闪电相隔10秒, 那么你离雷雨中心有3400米。你数的秒数越多,说 明雷雨距离你越远。
雷电有多远?
在一场雷雨中,如果你每次数出的秒数都比前一次 多,那就说明雷雨正在远去,如果数出的秒数在减 少,那就说明雷雨正在向你靠近。如果雷声与闪电 同时发生,那么雷雨的中心就在你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