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

合集下载

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氯气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中毒,一旦发生氯气中毒,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以下是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一、迅速转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1.1 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氯气中。

1.2 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帮助患者呼吸新鲜空气。

1.3 尽量避免让其他人暴露在氯气中,确保自己的安全。

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2.1 检查患者呼吸是否正常,如有呼吸困难或窒息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

2.2 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可以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器等方法。

2.3 如果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三、紧急送医院就诊3.1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送患者就医。

3.2 在送医途中,不要让患者独自呆着,保持患者清醒状态。

3.3 在就医过程中,告知医护人员患者中毒的情况和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四、接受专业治疗4.1 医院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确定中毒程度和治疗方案。

4.2 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4.3 患者应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定期复查,直至康复出院。

五、预防再次中毒5.1 患者康复后,应注意避免再次暴露在氯气环境中。

5.2 在使用氯气的场所,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通风设备等。

5.3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保持身体健康,预防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氯气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化学中毒事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化学品中毒的防范意识,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4866-1996)应急救援发布时间:2004年10月25日16:561996-12-1 起执行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是在工作过程中,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氯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过程中接触氯气引起的急性中毒,也适用于氯的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等类似的无机氯化合物,如氯化氢、氯酸、氯磺酸等的急性中毒;非职业性中毒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5906-86 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 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氯气后迅速发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X线检查的技术要求、胸片质量标准见GB5906)等,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方可诊断。

4 诊断及分级标准4.1 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散在性干罗音,胸部X线无异常表现。

4.2 轻度中毒临床表现符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如出现呛咳、可有少量痰、胸闷,两肺有散在性干、湿罗音或哮鸣音,胸部X线表现可无异常或可见下肺野有肺纹理增多、增粗、延伸、边缘模糊。

4.3 中度中毒凡临床表现符合下列诊断之一者:a.急性化学性支气管炎。

如有呛咳、咯痰、气急、胸闷等,可伴有轻度紫绀;两肺有干、湿性罗音;胸部X线表现常见两肺下部内带沿肺纹理分布呈不规则点状或小斑片状边界模糊、部分密集或相互融合的致密阴影。

b.局限性肺胞性肺水肿。

上述症状、体征外,胸部X线显示单个或多个局限性轮廓清楚、密度较高的片状阴影。

c.间质性肺水肿。

如胸闷、气急较明显;肺部呼吸音略减低外,可无明显罗音;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门阴影宽境界不清,两肺散在点状阴影和网状阴影,肺野透亮度减低,常可见水平裂增厚,有时可见支气管袖口征及克氏B线。

d.哮喘样发作。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诊断标准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诊断标准

能力鉴定 。
6
正而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 A。
GBz/T22⒏ -2010


A
(资 料性 附录 )
正 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职业性急佳化学物 中备后遗症
,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 中毒后遗症系指职业性急性 中、 重度化学物 中毒 病例 ,自 急性 中毒发生一年后 由中毒导致 的、 应用 现有 医疗 手段 不 能完 医学 检查 显 示 有 靶 器 官 (系 统 )器 质 性 的 损害 。
改变或气腔实变等 。 肺功能检查 显示通气功能和 (或 )换 气功能障碍 ,检 查至少应取得 二 次可信 的结果 ,且 二 次结果 主要 指标相差不大于 5%。 低氧血症是指动脉血氧分压低 于 80mHg。
A。
5.2
支气管哮喘
胸 气急 、 闷和咳嗽 ,发 作时在双肺可闻及 重度化学物 中毒所 引起 的反复发作 的喘息 、 继发于急性 中、 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呼 气相延长 。 散在或弥漫性 、
基锡 、 溶剂汽油
磷化氢 、 丙烯腈 、
A3.2可

氯气 、 、 氨气 无机酸酸雾 (如 人 3.3 其他 :失
化硫 、 氮氧化物 、
能引起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的其他化学物
A.4
神经 系
A.4.1 中枢神经 A。 4.1.1 植物状态
患者可以睁眼 ,但 增高 (按
A。
∶ 推之不动 ,并 有肌 张力
A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 中毒 一 年后 ,方 可进行 职业性
A.2.1 明确诊断为职业
急性化学物 中毒后遗
A.2.2
职业性急性
,
学 检查结果应与急性
原因所 引 中寄后遗

职业病目录与诊断标准、分类目录对照表

职业病目录与诊断标准、分类目录对照表
8
钒及其化合物
5.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GBZ47-2002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
9
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黄磷皮肤灼伤GBZ51
GBZ81-2002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
10
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5.9砷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8
氮氧化合物
5.32氮氧化物
氮氧化合物中毒
GBZ15-2002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19
一氧化碳
5.37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中毒
GBZ23-2002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20
二硫化碳
5.20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中毒
GBZ4-2002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21
硫化氢
5.38硫化氢
硫化氢中毒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腈类化合物(氰化氢)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氮化碳、正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 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
溶血性毒物:酚、砷化氢、磷化氢;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有机氯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氯乙烯;氰及腈类化合物(丙烯腈);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酲类农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
GBZ83-2002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11

铀中毒

医学:急性职业中毒

医学:急性职业中毒

病理机制
STEP 01
毒物吸收
STEP 02
靶器官损害
有毒物质通过皮肤、呼吸 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 体,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循 环。
STEP 03
免疫系统抑制
有毒物质可能对免疫系统 产生抑制作用,降低机体 抵抗力,易感染疾病。
有毒物质在体内代谢后产 生毒性代谢产物,对靶器 官如肝、肾、神经系统等 造成损害。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有毒 有害物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 下得到及时救治。
控制策略
限制接触
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改 进等措施,降低员工接 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和频率。
个体防护
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 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如 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皮肤、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呼吸气体等样 本检测,以确定毒物种类和浓度。
治疗原则
迅速清除毒物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 衣物,用清水或适当解毒剂彻
底清洗皮肤、毛发和指甲。
维持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 时进行机械通气;维持血压、 心率和心功能;纠正水电解质 紊乱。
对症治疗
根据中毒症状,采取相应的对 症治疗措施,如镇静、止痛、 抗惊厥等。
特殊解毒剂治疗
针对不同毒物,选用相应的特 效解毒剂或拮抗剂。
治疗方案
催吐治疗
洗胃治疗
用于摄入不久的患者,通过刺激咽喉部催 吐,减少毒物吸收。
用于摄入时间较长、毒物量大或不明毒物 的情况,通过胃管注入大量清水或适当解 毒剂,以清除胃内残留毒物。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性氯气中毒是吸入氯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疾病。

轻症者表现为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较重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或哮喘性支气管炎;重症者表现为严重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炎、肺泡性肺水肿等。

1 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氯气后迅速发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 综合分析,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方可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2 诊断及分级标准2.1 氯气刺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尚未达到中毒程度。

胸部X线表现: 无异常发现。

2.2 轻度中毒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

两肺有散在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

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 一般以下肺野较为明显。

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3 中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2.3.1 临床表现a. 咳嗽、洛痰、气短、胸闷或胸痛。

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b. 气短、两肺弥漫性哮鸣音。

2.3.2 胸部X线表现a. 肺纹理增多、增粗,两下肺内中带沿肺纹理分布不规则斑片状模糊阴影。

b. 两肺野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网状阴影,或散在性细粒状阴影,肺野透明度降低。

c. 显示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密度增高阴影。

以上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

2.4 重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2.4.1 临床表现a. 咳嗽、咯大量白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 ,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

b. 严重窒息。

c. 中、深度昏迷。

d. 猝死。

e.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2.4.2 胸部X线表现a. 大片均匀密度增高阴影。

b. 大小与密度不一和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 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数呈蝴蝶翼状。

职业卫生部分(几种常见化学物中毒临床分析)

职业卫生部分(几种常见化学物中毒临床分析)

剧毒类 LD50
小于10
甲拌磷 久效磷
对硫磷
内吸磷
高毒类 LD50
10-100
甲胺磷 甲基对硫磷
敌敌畏 氧化乐果
中毒类 LD50 甲基内吸磷
100-1000 乐果
敌百虫
低毒类 LD50 稻瘟净
1000以上 马拉硫磷 杀螟松
有机磷中毒临床分析
有机磷杀虫剂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完整皮肤和黏膜进入 人体
急性中毒
接毒24小时之内发病
亚急性中毒
接毒介于24小时——3个月之间 发病
慢性中毒
接毒3个月以上发病
3 按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浓度、预后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论
中毒临床特点与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
1 毒物种类
2 剂量-效应关系
3 靶器官受损程度
4 个体特质
年龄 性别 遗传
免疫力
5 防护意识
总论
四 中毒的预防 1 加强毒物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2 加强毒物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多环节科学管理 3 加强毒物市场监管 4 早发现、早识别、早报告、早治疗
少见
口腔-牙龈炎
多见
肾脏损害
少数有
脱发
可见
常见重金属中毒
诊断依据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慢性中毒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GBZ
89-2007
常见重金属中毒
鉴别诊断 口腔疾病 帕金森综合征
常见重金属中毒
尿汞测定——尿汞反映近期汞接触水平
正常人尿汞参考值
常见重金属中毒的处置
汞中毒 急性中毒者,尽快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 口服汞盐中毒者,尽快口服牛奶、豆浆、蛋清 但不能洗胃 服汞者可以用0.2%-0.5%活性炭洗胃,50%硫酸镁导

急性氯气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急性氯气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对 患者的康复情 况进 行有效评 估。1 4例 患者 完全康 复。认 为早 期 、 及 时地救 治和 综合 有效 地护 理是 氯 气 中毒 患者 抢救 成 功 的
关键 。
关键词 : 氯气 中毒 ; 急救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1 1 4 7 2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2 — 0 0 8 2 — 0 2
所有 患者均 有 明显 眼部 不适 、 呛咳、 胸 闷, 1 2
1 . 2 临床表 现
时需注意药物浓度 、 p H值 ( 3~1 0 ) 以及药液的渗透压情况 ( 1 / 2— 2 / 3张) ! , 在雾化 吸人前鼓励患 者充分 咳嗽、 咳痰 , 为减少药 物 的刺激作用 , 我们在雾化吸入 前先给予支气管舒张剂从 而减轻了
氯气是一种有强烈腐蚀性 、 刺激性 的气体 , 对人体的呼吸道
黏膜 、 眼、 鼻及皮肤有直接刺激作用 。急性氯气 中毒常见于氯气 外泄 , 由于人 在短 时间内吸人高浓度 氯气 而引起 中毒性 肺水肿 , 严重者 可因氯气刺激迷走 神经引起 反射性 心脏骤停 而猝死 , 及
为8 d 。 2 护 理
即给予面罩 吸氧 ( 氧流量 6~8 L / m i n ) , 支气管哮喘 发作患者 另 给予鼻 面罩无创正 压通气支持 。② 应用糖皮 质激素 : 地塞米松 5 a r g 雾 化吸入 , 每天 2次 , 哮喘患 者给予 甲泼 尼龙 8 0 m d静 脉
和呼吸窘迫使得患者普遍存在恐惧 、 焦虑 、 担 心预后 和有无后 遗 症; 同时 由于 系被 动吸入氯气 , 与主动服毒患者所具有的 自卑和 严重心理障碍 也不 同 , 对无辜 罹 患氯 气 中毒 充满 怨气 , 易于 形成群体性事件 , 因此在接诊后及时果断进行相关 治疗 的同时 ,

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大全

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大全

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GBZ 39-2002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40-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2-200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43-2002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44-2002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 45-2002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46-2002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GBZ 47-2002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GBZ 48-2002金属烟热诊断标准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50-2002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51-2009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 52-2002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 53-2002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GBZ 54-2002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Z 55-2002职业性座疮诊断标准GBZ 56-2002棉尘病诊断标准GBZ 57-2008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 58-2002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 59-2002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60-200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GBZ 61-2002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GBZ 62-2002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GBZ 63-2002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GBZ 64-2002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66-2002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GBZ 67-2002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GBZ 69-2002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1-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GBZ 72-2002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GBZ 73-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4-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GBZ 75-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7-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GBZ 78-2002职血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 79-2002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GBZ 80-2002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81-2002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GBZ 82-2002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GBZ 83-2002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85-2002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86-2002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GBZ 87-2002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88-2002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Z 89-2007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 90-2002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91-2008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GBZ 92-2008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GBZ 93-2002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GBZ 94-2002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5-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 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0-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1-2002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7-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GBZ 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GBZ 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 113-2006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4-2006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5-2002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 116-2002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8-2002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6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2002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2-2006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GBZ 123-2006汽车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4-2002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5-2009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6-2002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2002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1-2002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3-2009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4-200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5-2002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36-2002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 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9-2002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40-2002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GBZ 141-2002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 142-2002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43-2002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 144-2002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T 145-2002个人胶片剂量计GBZ/T 146-2002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GBZ/T 147-2002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Z/T 148-2002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Z/T 149-2002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 150-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T 151-2002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GBZ/T 152-2002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T 153-2002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Z/T 154-2006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 155-2002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Z/T 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GBZ/T 157-2009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T 160.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T 160.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T 160.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 160.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 160.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T 160.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 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1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 160.1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 160.1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 160.1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1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 160.1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 160.2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 160.2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 160.2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 160.2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 160.2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 160.2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 160.2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 160.3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 160.3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 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 160.3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 160.3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 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 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 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9-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 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4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 160.4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 160.5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 160.51-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 160.5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 160.5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 160.54-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5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5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5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 160.5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 160.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 160.6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 160.6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 160.6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 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7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GBZ/T 160.7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 160.7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7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7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 160.7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 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 160.7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 160.7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拟除虫菊脂类农药GBZ/T 160.7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T 160.8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GBZ/T 160.8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醚类化合物GBZ/T 160.83-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铟及其化合物GBZ/T 160.84-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钇及其化合物GBZ/T 160.8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碘及其化合物GBZ/T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162-2004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GBZ 165-2005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6-2005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 167-2005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GBZ 168-2005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GBZ/T 173-2006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 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 177-2006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8-2006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79-2006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 180-2006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 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2-2006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GBZ/T 183-2006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GBZ/T 184-2006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GBZ 185-2006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GBZ 186-2007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 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 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GBZ/T 191-2007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GBZ/T 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ORD (1)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ORD (1)

C 60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2014- 05-14发布201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发布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总则…………………….3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34.2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4.4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 4.5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5)4.6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54.7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6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74.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84. 10常规医学检查………………….8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0)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0)5.2四乙基铅………….……………1l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2)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3)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4)0.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5)5. 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6)5. 8氧化锌...............“ (17)0.9砷…….……- 185. 10砷化氢(砷化三氢)…………..……- 195. 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05. 12磷化氢............. (21)5. 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2)5. 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35.15三烷基锡………一……- 23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45. 17羰基镍…………“……- 255. 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65. 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75. 20二硫化碳………一……- 285. 2l四氯化碳………一……- 29GBZ 188-2014GBZ 188-20145. 22甲醇 (30)5. 23汽油 (31)5.24溴甲烷 (32)5. 25 1,2二氯乙烷 (32)5.26正己烷 (33)5. 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4)5. 28三硝基甲苯 (34)5. 29联苯胺 (34)5. 30氯气 (36)5.31二氧化硫 (37)5. 32氮氧化物 (38)5. 33氨 (39)5. 34光气 (40)5. 35甲醛 (41)5.36 一甲胺 (43)5. 37 一氧化碳 (44)5. 38硫化氢………………- 445. 39氯乙烯 (45)5. 40三氯乙烯 (46)5. 41氯丙烯 (47)5.42氯丁二烯 (48)5. 43有机氟 (49)5. 44二异氰酸甲苯酯 (50)5. 40二甲基甲酰胺.... (50)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51)5. 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525.48五氯酚 (53)5. 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53)5.50丙烯酰胺 (54)5. 51偏二甲基肼 (55)5.52硫酸二甲酯 (55)5. 53有机磷杀虫剂 (56)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7)5.55拟除虫菊酯类 (58)5. 56酸雾或酸酐 (59)5. 07致喘物 (60)5. 58焦炉逸散物 (62)6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63)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63)6.2煤尘 (64)6.3石棉粉尘 (65)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66)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8)GBZ 188-20146.6有机粉尘 (68)7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0)7.1噪声 (70)7.2手传振动………………………7l7.3高温 (72)7.4高气压(参见GB 20827) (73)7.5紫外辐射(紫外线) (75)7.6微波 (77)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7)8.1布鲁菌属 (77)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79)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80)9.1电工作业 (80)9.2高处作业 (81)9.3压力容器作业 (82)9.4结核病防治工作 (82)9.5肝炎病防治工作 (83)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83)9.7视屏作业 (80)9.8高原作业 (85)9.9航空作业 (87)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89)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医学常规检查方法 (90)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IOO 附录D(规范性附录)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 (102)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104)ⅢGBZ 188-20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安全事故,它由于接触到氯气而引起,通常发生在化工、电力、钢铁和纺织等行业的职业工人中。

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将会导致严重的生命危险。

本文旨在介绍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帮助应急人员更好地应对这种危险。

氯气中毒的症状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在职业环境中接触到氯气,会出现以下症状:1.眼睛刺痛、流泪、视力减退;2.呼吸困难、咳嗽、喉咙痛;3.胸闷、气促、面部潮红;4.皮肤灼热、刺痛、感觉麻木;5.呕吐、腹痛、腹泻。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症状根据氯气浓度和接触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轻度中毒时通常出现流泪和咳嗽等轻微的症状,严重中毒时可能导致呼吸暂停和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如果发现有人与氯气接触后出现上述症状,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立即转移受害者将受害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氯气无害的地方,同时尽量避免氯气对其他人造成伤害。

2. 呼叫急救在转移受害者的同时积极呼叫急救人员前来处理。

3. 判断受伤程度对受害者进行简单的生命体征检查,了解受伤程度,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 给予氧气将氧气呼吸器放在受害者口鼻处,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高体内氧气浓度,促进呼吸。

5. 输液治疗将生理盐水或复合盐水等输液注入受害者体内,以帮助肝脏和肾脏尽快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

6. 给予支持性治疗根据受害者中毒程度和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如补充维生素、镇痛等。

7. 送医治疗如果受害者状况严重,应该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急救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急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1.防止二次中毒:在进行急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自己或其他人与氯气接触,以免造成二次中毒;2.避免误判: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容易混淆,急救人员在进行急救时一定要仔细判断;3.注意保护个人安全:在给予受害者急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做好防护措施。

职业病中毒与急性职业病中毒的急诊

职业病中毒与急性职业病中毒的急诊

急性氨中毒继发感染:
氨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蛋白变性,脂肪组织皂化,导致组织溶解性坏死,极易引起继发感染,严重者导致肺脓疡,败血症,是死亡的重要原因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是短时间内接触较大量有机磷杀虫剂后,引起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胆碱能兴奋或危象、及其后可能发生的中间期肌无力和迟发性神经病三类全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彻底冲洗污染的眼和皮肤。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支气管解痉剂、 早期防治肺水肿:可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 合理氧疗。 积极预防控制感染,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继发症。 眼、皮肤灼伤治疗
急性氨中毒皮肤灼伤: 氨能溶解蛋白质和胶元,并能皂化脂肪,使组织脱水,皂化时产生热量,使深层组织继续坏死,通常在深2度以上。溶解性坏死使创面加深,创面更易感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毒性特点: 无色无味无刺激,任何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 由呼吸道吸入,通过肺弥散 一氧化碳的体内储存:正常人HbCO浓度为5%-10% 内源产生:红细胞自然凋亡分解 外源产生:汽车排放废气,燃气热水器事故,矿井事故,洞库内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
有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接触史 ◆临床表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轻重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患者的健康情况有关,通常分为三度:
抢救、治疗原则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早期、足量、短程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中毒,有条件者应尽快安排高压氧治疗。
迅速脱离现场,吸氧、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注意病情变化。
急性硫化氢中毒现场救助
急性硫化氢中毒猝死率高,救助者应注意自身防护,避免发生多人急性硫化氢中毒或猝死。 救助者应避免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氯气液氯安全技术要求和应急指南

氯气液氯安全技术要求和应急指南

氯气液氯安全技术要求和应急指南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氯中毒急救措施

氯中毒急救措施

氯中毒急救措施氯品名氯; Chlorine; CAS:7782-50-5理化性质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相对密度1.47(0℃,369.77kPa)。

熔点-101℃。

沸点-34.5℃。

蒸气密度2.49。

蒸气压506.62kPa (5atm,10.3℃)。

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

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新生态氯、氧和氯酸。

氯与一氧化碳在高热条件下, 可生成光气。

本品不燃,但可助燃。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

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损害上呼吸道; 空气中氯浓度较高时也侵入深部呼吸道。

毒理学简介人吸入LCLo: 500 ppm/5M。

大鼠吸入LC50: 293 ppm/1H。

小鼠吸入LC50: 137 ppm/1H。

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由呼吸道呼出。

人体对氯的嗅阈为0.06mg/m ; 90mg/m ,可致剧咳;120~180mg/m , 30~60min 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300mg/m 时, 可造成致命损害;3000mg/m 时, 危及生命; 高达30000mg/m 时,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

中毒机理: 氯气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

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 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

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

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 加重缺氧状态; 高浓度氯吸入后, 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的表现。

a.起病及病情变化一般均较迅速。

b.可发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为咽痛、呛咳、咯少量痰、气急、胸闷或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有干、湿性罗音。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刺激性气体2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刺激性气体2
病理特征:主要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 致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和透明 膜形成,并有肺间质纤维化。
死亡率高达50%。
作用机制:直接损伤和炎症反应过度表达。
①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 使其通透性增加;损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 面活性物质减少。
②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炎症 的放大和损伤。导致血管收缩、渗出,尤其 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刺激作用过强 时引起全身反应,共同特点:引起眼、呼吸道黏膜 及皮肤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作用过强时引起喉头 水肿、肺水肿以及全身反应。
病变程度主要取决于气体的浓度和持续 接触时间。
所致病变部位与其水溶性有关: ①水溶高的毒物、②中等水溶性毒物(低
b . 刺激性气体→ 炎症反应时,炎症细胞(巨 噬细胞、多形核细胞)大量在肺内聚积,并 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氧自由基, 白三烯),达正常的20倍, →肺泡氧化损伤, 通透性增加。
②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a.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间隔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间质性肺水肿
b.中毒使体内血管活性物质(组胺、5-羟色胺、缓激 肽、前列腺素)大量释放,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第三节 刺激性气 体中毒
一、概念
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es)是指对 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 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 变的一类气态物质。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此类气体多 具有腐蚀性,常因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容器、 管道等设备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 而污染作业环境。
2.中毒性肺水肿(toxic pulmonary edema) 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泡内及 肺间质过量液体潴留为特征的病理过程,最终可导 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最严重的 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症之一水溶性及机体的应激能力。

职业性氯气中毒的防治

职业性氯气中毒的防治

职业性氯气中毒的防治氯气(chlorine)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在高压下液化为液态氯。

易溶于水和碱溶液,也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遇水首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又可再分解为氯化氢和新生态氧,因此是强氧化剂和漂白剂。

在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

工业上用于氯碱工业,制造杀虫剂、漂白剂、消毒剂、溶剂、颜料、塑料、合成纤维等。

还可制造盐酸、光气、氯化苯、氯乙醇、氯乙烯、三氯乙烯、过氯乙烯等各种氯化物。

在制药业、皮革业、造纸业、印染业以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也都要应用。

本品导致的吸入中毒多以事故性居多。

氯气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作用于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

其损害作用主要由氯化氢和次氯酸所致,尤其后者可透过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通透性及肺泡壁的气-血、气-液屏障,使大量浆液渗透至组织,重者形成肺水肿。

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特别是心脏传导系统。

氯气中毒的症状1.吸入后立即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反应,如羞明、流泪、咽痛、呛咳等,继之咳嗽加剧出现胸闷、气急、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或哮喘样发作等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头晕、头痛、烦躁、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吸入者可在1小时内出现肺水肿,少数12小时内。

严重者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吸入极高浓度时,可致喉头痉挛窒息死亡或陷入昏迷;出现脑水肿或中毒性休克。

甚至心跳骤停而电击式死亡。

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甚至导致窒息。

国内曾有因黏膜脱落导致呼吸停止达6次的病例报道。

3.部分可呈反应性气道功能不全综合征(RADS),表现为哮喘,两肺可闻弥漫性哮鸣音,并再次接触氯气或其它刺激性气体易诱发哮喘。

4.少数重症者可发生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气胸及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氯气中毒的治疗1.立即脱离接触,保持安静及保暖。

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严密观察12小时。

并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和皮肤。

2.早期合理氧疗在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

氯气中毒的分类及处理措施

氯气中毒的分类及处理措施

氯气中毒的分类及处理措施
佚名
【期刊名称】《安全生产与监督》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是在工作过程中,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氯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急性氯气中毒在临床上依据呼吸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

【总页数】2页(P18-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86.4
【相关文献】
1.水库渗漏分类与处理措施研究 [J], 李会中;郭飞;潘玉珍
2.既有线路路基常见病害分类及处理措施 [J], 林存龙
3.10kV线路故障分类及处理措施分析 [J], 史晓宇
4.氯气中毒机理与处理措施 [J],
5.氯气中毒机理与处理措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氯气中毒就是吸入氯气所致得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得疾病。

轻症者表
现为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较重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
间质性肺水肿、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或哮喘性支气管炎;重症者表现为严重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炎、肺泡性肺水肿等。

1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氯气后迅速发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得呼吸系统疾病,方可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2诊断及分级标准
2、1氯气刺激反应
表现为一过性得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
性罗音,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尚未达到中毒程度。

胸部X线表现:无异常发现。

2、2轻度中毒
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

两肺有散在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
音。

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一般以下肺野较为明显。

符合
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3xx中毒
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2、3、1临床表现
a、咳嗽、洛痰、气短、胸闷或胸痛。

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b、气短、两肺弥漫性哮鸣音。

2、3、2胸部X线表现
a、肺纹理增多、增粗,两下肺内中带沿肺纹理分布不规则斑片状模糊阴影。

b、两肺野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网状阴影,或散在性细粒状阴影,肺野透明度降
低。

c、显示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密度增高阴影。

以上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
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

2、4重度中毒
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2、4、1临床表现
a、咳嗽、咯大量白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
有弥漫性湿性罗音。

b、严重窒息。

c、中、xx昏迷。

d、猝死。

e、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2、4、2胸部X线表现
a、大片均匀密度增高阴影。

b、大小与密度不一与边缘模糊得片状阴影,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数呈蝴蝶
翼状。

以上符合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

3治疗原则
a、立即脱离现场,保持安静及保暖。

注意发现早期病情变化,必要时作胸部X
线检查,及时处理。

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12小时;中毒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
活动后病情加重。

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以供治疗参考。

b、急救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

应早期给氧;及时给支气管解痉剂,以及镇咳
剂、镇静剂等,必要时可给予亚冬眠疗法;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去
泡沫剂宜用二甲基硅油;必要时予以辅助加压呼吸;如需用强心剂,应减量给药;吗
啡应慎用。

4劳动能力鉴定
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

若中、重度中毒患者在急性期后持续有较明
显得呼吸系统症状时,可结合胸部X线检查及肺功能测定,酌情处理。

必要时给予
调离刺激性气体作业。

5健康检查得要求
氯气作业工人,均需进行就业前体检,并根据接触程度定期体检。

体检应包括内科、五官科、胸部X线检查等有关检查项目。

6职业禁忌证
a、明显得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b、明显得心血管系统疾病。

附录B 正确使用标准得说明(参考件)
B1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除用于急性氯气中毒外,其她毒性类似得无机氯化合物,如二氧化氯、
一氧化二氯、一氧化氯、六氧化氯、氯磺酸、氯化氢、氯酸、高氯酸等得急性中
毒也可参考应用。

B2本病以呼吸系统病变为主,亦可伴有其她系统得症状,及白细胞数增高等,其发
生率与性质常与中毒得严重程度不一致。

故中毒诊断分级标准以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检查为主要依据。

如临床表现与胸部X线征象不相符时,应根据较
严重得主要指标作出诊断。

B3本病急救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故未加祥述,仅有针对
性地提出一些措施。

吗啡在严格掌握指征下仍可应用,严重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得病例则禁忌。

B4肺动脉高压及缺氧可导致心脏损害,心电图检查可见相应得改变,此虽非急性
氯气中毒得特异指标,但有助于掌握病情。

随着中毒急性期病情得好转,心脏病
变可恢复正常。

治疗需纠正缺氧及对症治疗,如有需用强心剂得指征,宜用西地兰等快速洋地黄类制剂,且应减量,因中毒患者得毒性反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