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上)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物理》。
复习内容为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具体包括:5.1动量守恒定律,5.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动量守恒的日常生活实例,如碰撞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复习动量的定义、表达式,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3. 教材内容梳理: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题目:1. 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v1与质量为M的大车以速度v2相碰撞,求碰撞后两车的速度。
答案: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六、教学内容拓展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粒子物理学、宇宙学等。
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七、课后作业布置1. 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多例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断方向。
4、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视频播放: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情景。
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新课教学一.弹力的产生动画模拟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同学们观察动作的完成,总结什么是形变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拉橡皮筋:(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讨论与交流]我用力推墙或压桌面,那么墙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动画模拟微小形变实验:①按压桌面②挤压玻璃瓶。
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4)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物理知识,巩固基础概念和理论;2. 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4.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2. 光学3. 电学4. 力学5. 热学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复习1. 复习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复习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电磁波谱;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光学复习1. 复习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2. 复习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进行光的实验操作,如光的折射实验等;5. 布置相关作业。
第三课时:电学复习1. 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2. 复习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进行电路实验操作,如串、并联电路的搭建和测量等;5. 布置相关作业。
第四课时:力学复习1. 复习牛顿三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2. 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和平衡条件;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进行力学实验操作,如力的合成实验等;5. 布置相关作业。
第五课时:热学复习1. 复习热传递的基本方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2. 复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机效率;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进行热学实验操作,如热传导实验等;5. 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评估:1. 在每节课结束时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3.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对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4.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或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本资料;2.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3.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4. 相关习题和试卷。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5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5篇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1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 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本教案是针对高考物理考试的第一轮复习内容而制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教案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基础知识复习1. 电学基础(1) 电荷守恒定律电路中的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时刻,电路中封闭表面内的总电量不变,即电路中的电荷守恒。
(2) 电流和电量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运动所产生的效应,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电量是电荷的数量单位。
(3)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电势差是一个物理量,描述两点之间发送电场力所需要的能量,记作V。
电场强度是受力电荷单位所受的电场力,记作E。
2. 光学基础(1) 光的传播方式光线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两种,其中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弯曲传播是光在介质分界面反射、折射、绕射、散射等情况下的传播方式。
(2) 光的物理特性光的物理特性包括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发生的相长、相消的现象。
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在它们的背后弯曲或弯曲而通过物质时,光线被散射以产生图案。
二、解题技巧提高1. 答题方法在做物理题目时,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
特别是在考试中,要注重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类讨论,并在解答中加上必要的图像。
2. 常见难点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电学和光学方面的知识,并不如力学那么直观,因此很容易出现一些难点。
如电荷分布和场强方向的计算、光线的衍射现象等,这些难点需要同学们进行反复训练。
三、课堂实践操作1. 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检验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势差、电容器和电阻的作用,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的有效方式。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转变情况,掌握合力的转变范围。
能力目标1.能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但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加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关于?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二.新课引入: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指明:(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利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身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三.课堂小结探究活动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题目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2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能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转变之间的关系;(3)能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4)能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动量守恒。
2.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
3.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波动。
4.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动理论。
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光谱、量子力学初步、核物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初步。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原子物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问题探讨等方式引入新课。
2. 知识回顾: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基础知识。
3.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答疑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
2. 重点、难点提示。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2)电磁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3)光学:选择题、填空题。
(4)热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5)原子物理:选择题、填空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2)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物理竞赛、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划分;4. 教学过程中的新课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5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5篇积极探索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1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托盘天平、砝码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二)质量的单位: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
阅读有关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
1.质量的主单位:千克(kg)2.介绍它的由来:最初的规定3.千克原器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通过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范文
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范文积极探索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
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学生:浮力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推进新课一、浮力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1.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2.是否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评价方面
1.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反馈意见是否及时收集,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2.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方面
1.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解清晰。
2.教学内容是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方面
1.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是否注重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难度相近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2.电磁学:重点关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定律。
3.热力学:关注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上)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单元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不存在。
(2)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tsvt∆∆=→∆0lim)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例1】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A.(v1+v2)/2 B.21vv⋅C.212221vvvv++D.21212vvvv+【例2】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一、背景介绍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物理学生进行一轮全面复习,总结重点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二、目标
1. 温习和复习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重点知识;
2. 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为考试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以下内容展开复习:
1. 力学;
2. 物理光学;
3. 热学;
4. 电学;
5. 声学。
四、教学方法
1. 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
2. 练习解题,加强应用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五、教学步骤
1. 复习力学知识,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2. 复习光学知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等;
3. 复习热学知识,包括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等;
4. 复习电学知识,包括电流、电阻、电容等;
5. 复习声学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教学评估
1. 定期组织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组织讨论和解题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 随堂考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提升。
七、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2. 关注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的范本,希朥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祝学生学业有成!。
高三上学期物理专题复习教案5篇
高三上学期物理专题复习教案5篇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上学期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上学期物理专题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推理归纳四、教学用具: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五、教学过程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一)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2、平抛运动的特点(1)从受力情况看: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 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总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等于g(二)、实验验证:【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等部分。
2、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熟悉高考物理的题型和命题特点,为后续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电磁学中的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
光学中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2、难点复杂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建模。
综合性较强的物理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物理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力学部分回顾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这些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详细讲解这两个定律的表达式、守恒条件和应用场景。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讲解力学中的常见题型,如连接体问题、斜面问题、圆周运动问题等。
分析这些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熟练应对。
2、热学部分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内能、热量等。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使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以及热现象的方向性。
复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让学生掌握理想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状态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电磁学部分复习电场的基本概念,如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
讲解电场的性质和电场中的电荷运动规律,让学生理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如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
介绍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篇一: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1一.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物体受力分析步骤 1.2.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只分析外力,不分析内力。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重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先场力,后接触力,再摩擦力) 弹力和摩擦力属 4.防止添力和漏力按正确的顺序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防止添力的方法是看能否找到施力物体。
【典型例题】例1、如图,a和b在水平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a、b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b所受的每一力的反作用力。
练习: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有两个叠放的物体a和b。
a跟光滑竖直墙壁接触,两物体均保持静止。
分析a的受力情况。
abc的摩擦力f应为:()a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c.有f存在,方向不能确定; d.以上结论均不对。
例4.画出图中各静止物体a 所受到的弹力,各接触面均光滑。
aa.有f存在,方向向左;b.有f存在,方向向右;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情况及情况有关。
凡有接触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弹力,凡有弹力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摩擦力。
1例5.已知a、b两个弹簧秤均重2n,在图1―2所示的四种情况下,两弹簧秤的示数各是多少?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考虑了合力就不考虑分力,考虑了分力就不考虑合力,因为它们是等效替代关系。
2.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解三角形(主要是直角三角形)、公式法、正交分解法 3、力的合成⑴.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先规定正方向,转化为代数运算。
同向两力的合成:相加。
(合力最大)2abb正交分解法求合力,在解决多个力的合成时,有明显的优点。
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常常用到。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向两个坐标轴分解,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5.合力和分力的关系①.合力与分力是从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来定义的,因此,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因为它们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
高三上册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上册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上册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上册物理一轮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1.电流的成因:1.电流方向的规定: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
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
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μA.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2.探究活动: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a.电流表的用途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与冲量、机械能守恒定律等;2.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3.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波等;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粒子物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的概念和定律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2.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习题集、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4. 知识拓展:介绍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知识面;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结构;2. 关键概念和定律: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突出重点;3. 解题步骤和技巧:简洁明了地呈现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动量和动能的转化关系;(2)热学: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电磁学:推导电磁感应定律;(4)光学:解释光的干涉现象;(5)原子物理:探讨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并对解题过程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普活动等,提高物理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动量与动量守恒2. 碰撞与能量守恒3. 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4. 振动与波5. 电磁感应6. 交变电流7. 波粒二象性8. 原子核与核反应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
2. 学会分析碰撞、天体运动等实际问题,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 掌握振动、波、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物理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物理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回顾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
2.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
4. 知识点梳理: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1. 动量与动量守恒2. 碰撞与能量守恒3. 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4. 振动与波5. 电磁感应6. 交变电流7. 波粒二象性8. 原子核与核反应七、作业设计1. 动量守恒题目:(1)一物体质量为m,速度为v,与另一质量为2m的静止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求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
答案:物体1的速度为v/3,物体2的速度为2v/3。
2. 天体运动题目:(2)地球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求月球轨道半径。
答案:月球轨道半径为(4π²R³/GM)^(1/2)。
3. 电磁感应题目:(3)一长直导线通以电流I,导线长度为L,求导线周围磁场大小。
答案:磁场大小为μ₀I/(2πR)。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问题分析上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运动的描述典型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t s v t ∆∆=→∆0lim)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 A .(v 1+v 2)/2 B .21v v ⋅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 【例2】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
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解析:选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止的;相对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动的时间相等,各为1 小时;小桥相对水向上游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小桥向上游运动了位移5400m ,时间为2小时。
易得水的速度为0.75m/s 。
6、平动: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
转动:物体各部分都绕圆心作圆周运动。
7、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v /△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a 的方向只与△v 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2)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3)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减小)。
8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例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经过1s 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 ,那么在这1s 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6m/s 或14m/s)【例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 .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9、匀速直线运动:ts v =,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它是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加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匀速s - t 图像为一直线: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 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 t v v s t 20+=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 ②ts v v v t t =+=20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2202/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 t v v <。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gt v = , 221at s = , as v 22= , t v s 2=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一种典型的运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
用右图描述该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t s a t a s ∝∝∝,1,1 ②221B v v v v === 6、解题方法指导: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运动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
(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5)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解题方法:(1)公式解析法: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组。
本章公式多,且相互联系,一题常有多种解法。
要熟记每个公式的特点及相关物理量。
(2)图象法:如用v —t 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的位移大小、可以比较v t/2与v S/2,以及追及问题。
用s —t 图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比例法:用已知的讨论,用比例的性质求解。
(4)极值法:用二次函数配方求极值,追赶问题用得多。
(5)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求解。
A B C a 1、s 1、t 1 a 2、s 2、t 2综合应用例析【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速度为v 2,若撤去恒力甲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为v 1,则v 2∶v 1=?【解析】s s '-=,而t v s 21=,t v v s 2)(21-+='- 得v 2∶v 1=2∶1 思考:在例1中,F 1、F 2大小之比为多少?(答案:1∶3)【例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加速度为2m/s 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50m ,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解析:起动阶段行驶位移为:s 1=2121at ......(1) 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v = at 1 (2)匀速行驶的位移为: s 2 =vt 2 (3)刹车段的时间为: s 3 =32t v ……(4) 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为:v =s m s m s m t t t s s s /44.9/1351275/10120550120025321321==++++=++++ 【例3】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 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s 2,若s 2-s 1=6米,s 1∶s 2=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解析:设斜面长为s ,加速度为a ,沿斜面下滑的总时间为t 。
则:斜面长: s = 21at 2 …… ( 1) 前3秒内的位移:s 1 = 21at 12 ……(2) 后3秒内的位移: s 2 =s -21a (t -3)2 ...... (3) s 2-s 1=6 ...... (4) s 1∶s 2 = 3∶7 (5)解(1)—(5)得:a =1m/s 2 t = 5s s =12 . 5m【例4】物块以v 0=4米/秒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 、B 两点,已知在A 点时的速度是B 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 点再经0.5秒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 速度变为零,A 、B 相距0.75米,求斜面的长度及物体由D 运动到B 的时间?解析:物块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A 点速度为V A 、B 点速度V B ,加速度为a ,斜面长为S 。
A 到B : v B 2 - v A 2 =2as AB (1)v A = 2v B ... (2)B 到C : 0=v B + at 0 (3)匀加速 匀速 匀减速 甲 t 1 t 2 t 3 乙 s 1 s 2 s 3 D C (t -3)s 3s解(1)(2)(3)得:v B =1m/s a = -2m/s 2D 到C 0 - v 02=2as (4) s= 4m 从D 运动到B 的时间: D 到B : v B =v 0+ at 1 t 1=1.5秒D 到C 再回到B :t 2 = t 1+2t 0=1.5+2⨯0.5=2.5(s)【例5】一质点沿AD 直线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 、BC 、CD 三段的时间均为t ,测得位移AC =L 1,BD =L 2,试求质点的加速度?解:设AB =s 1、BC =s 2、CD =s 3 则: s 2-s 1=at 2 s 3-s 2=at2 两式相加:s 3-s 1=2at 2由图可知:L 2-L 1=(s 3+s 2)-(s 2+s 1)=s 3-s 1 则:a = 2122tL L - 【例6】一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 点时恰好静止,如果AB 的总长度为s ,试求质点走完AB 全程所用的时间t ?解:设质点的最大速度为v ,前、后两段运动过程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均为2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