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输注外渗及处理
输液外渗的处理及预防 ppt课件
4
ppt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 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 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 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 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 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 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 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 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5
ppt课件
脂肪乳
1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 解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促 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 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组织坏 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加入0.25%的利多卡因注射 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2 7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硫酸镁注射液敷于外 渗处皮肤上,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 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定,盖上瓶盖。每隔4h换药1次。
18
ppt课件
山崀菪碱稀释液湿敷:(适用于血管收缩性 药物)。山崀菪碱是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 物,可使平滑肌松弛,能扩张皮肤浅层血管,解 除微血管痉挛作用,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 在口服、注射时有明显的解除血管痉挛和中和药 物酸性的作用。湿敷有促进药物迅速渗透到皮下 组织,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静脉血管痉挛, 扩张局部血管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以利于外渗 液体的回吸收。
23
ppt课件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及处置1、药物因素:主要指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和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2、患者因素: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二、药物外渗的分度及临床表现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I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H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o川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W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
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外渗分类:1、化学治疗药物外渗2、非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四、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七叶皂甙钠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五、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2、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物出现外渗的防范及应急预案一、药液渗漏的防护1正确选择血管:应用高危药物时,穿刺部位的血管不宜重复使用,也不宜在同一部位长期持续,滴入超过24小时,即使滴入顺利局部无外渗,也应该更换输液部位,应选择血管走向较直、较大容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部位穿刺。
2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长期输液、化疗的病人,鼓励留置PICC或CVC,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3加强巡视:对于婴儿、老年人、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由于痛觉不敏感,护士应加强输液中的巡视,对于输入高危药物时重要的是巡视到位,每10-2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输液速度,输液部位有无肿胀、外渗,并耐心询问、倾听患者的主诉。
4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用药相关知识:让护士了解药理知识和输液安全知识,发现外渗及时对症处理,减少损坏。
5提高护士责任心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的用药安全一定要有责任心,对高危药物的危害和严重性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怀疑外渗的通道要重新建立,不能姑息或报侥幸心理。
6拔针的方法:先揭去胶布,轻按穿刺点上方,拔出针头瞬间立即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血管腔,可以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二、输液外渗后的护理1进行生理盐水稀释:高危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该药物,在原针头处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强力抽吸,将针头、输液管、外渗到皮下液体尽可能抽出,在沿静脉通路注入生理盐水5-10毫升后拔出针头,因生理盐水可稀释渗漏处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以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刺激,减轻损伤。
2 封闭:(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其方法用1%普鲁卡因5-10毫升在药物外渗周围注射药物形成皮丘,然后用棉签轻按皮丘以利扩散和吸收。
此方法只限于普鲁卡因皮内试验阴性者使用。
(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疼痛剧烈者可用生理盐水5毫升加0.5%利多卡因5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皮下环形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渗出、水肿,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临床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
1生
理 因 素
2 护士因素
1昏迷、休克、肺心病、微循环 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
2癌症患者反复化疗,血管脆性 增加。
3糖尿病致外周血管病变、静脉 压增高: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疾病因素 4
1专业知识缺乏,不了解药物 特性,和使用方法等 2临床经验不足,对外渗判断 能力差。 3被动输液治疗,输液工具选 择不当。 4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 5巡视不到位。 6药物外渗风险宣教不到位。
康惠尔水胶体局部外贴
碳酸氢钠
可用 50% 的硫酸镁持续湿冷敷 6 小时以上。
可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治疗,以 稀释并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如无皮肤破损也可用喜辽妥乳膏 外涂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一旦渗出,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用5ml注射 器连接穿刺针,尽可能回抽渗出的药液。 2)注射部位环形局部封闭:取适当的解毒剂(见 附表),如无解毒剂,可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 松5mg+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5-10m作环形 封闭。局部封闭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疼痛。 3)发泡性药物(长瑞瑞滨、表阿霉素等)外渗建 议局部封闭每8小时1次,持续2-3天,一般化疗 药物局部封闭1次。
一般 药物
特殊 药物
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数即 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数、温度在50℃左 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子25%50%硫酸镁或75%-95%酒精热湿,局部组织 出现大片红 血管出现条素状的红线部肿拍
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 药物 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取封闭 治(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 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 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 尖最好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2-3天 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临床常用药液外渗的护理
引言:药液外渗是指在给药过程中,药物液体从血管内逸出至周围组织间隙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药物浪费、药物相关性毒性和组织损伤等。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于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概述:药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问题,在给药过程中可能出现。
它可能导致药物不被充分吸收或浪费,还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毒性和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
因此,护士应该密切关注药液外渗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正文:一、确保正确的插管位置1.静脉穿刺要准确:在给药前,护士需要正确地选择静脉通道,并确保穿刺操作正确无误。
插管时应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污染和感染。
2.确认插管位置:在插管后,护士应通过观察血液回流,使用血液抽取试验和X线检查等方法,确保插管位置的准确性。
3.静脉通道固定:使用透明固定贴或绷带固定静脉通道,防止插管移位,进一步减少药液外渗的风险。
二、药液输注监测1.观察输注速度:护士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合理控制药液输注速度。
过快的输注速度可能增加注射压力,导致药物外渗。
2.观察输注部位:护士应定期观察输注部位的情况,检查是否有药物外渗的迹象,如局部红肿、疼痛、肿胀等。
3.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护士应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长时间使用老化或受损的输液管路,减少外渗的风险。
三、合理调整药物浓度和剂量1.药物充分溶解:护士在给药前应确保药物充分溶解,避免药物沉淀或结块,以减少外渗的风险。
2.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肾功能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避免过量给药导致药物外渗。
3.定期监测药物血浆浓度:护士应定期监测药物的血浆浓度,确保药物在有效范围内,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浓度而引发外渗。
四、药物注射技术注意事项1.快速注射避免:药物快速注射可能增加输注压力,导致药物外渗。
护士应在给药前将药物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
外渗处理
普通输液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拔针,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位 置20~30cm。
(2)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 (3)热敷:主要用适量25%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贴于外渗部位,保持纱布湿
润,每10~20min更换1次,以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吸收消退,达到消肿止痛的 作用。 (4)马铃薯片外敷:消炎、止血、消肿作用。
外渗的诊断
药物外渗的诊断不难,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穿刺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红 斑以及检查静脉通路有无回血现象。部分病人可不出现上述症状,首次出现 的是皮肤组织已受损伤的体征即使外渗是轻微的、短暂的局部刺激,病人可 能感觉并不明显,但组织坏死和皮肤溃疡仍可发生,严重时可丧失肢体功能。 对于中心静脉插管输液的病人,除上述情况外,只要出现液体流速变慢,穿刺 同侧胸痛均应考虑药物外渗。不管什么时候发生外渗,都应做好记录和评估。 护理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静脉输注通路的部位,针头大小,估计外渗药物 的量,穿刺局部外观描述,处理手段和病人的感受,摄照片以备档。
谢谢!
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许多高渗液体渗出也可以导致
局部组织发生损伤,但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外渗所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是临床
工作中预防和处理的重点。一般外渗性损伤通过保守治疗通常可以自愈,但
是外渗导致的潜在后遗症有事不可低估的。外渗损伤可导致疤痕组织的形成, 组织坏死,皮肤组织缺损,关节畸形和挛缩。
外渗的分类及机制
1.外渗分为:发疱类化疗药物外渗、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和非刺激性化疗药物 外渗。
(1)发泡性化疗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春新碱、诺维本、 托马克等、蓖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及丝裂霉素等,一旦渗入 血管外,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 永久性溃烂。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关键词】 ,,,,输液外渗输液外渗(extravasation)是指输液过程中药物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
是门诊输液室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必须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护患纠纷,达到治疗的目的。
所以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1.1 外力因素(1)多数患者由于大意,触碰针头,或解手取物,使针头滑脱,造成外渗。
(2)小儿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天性好动,不懂得配合,肢体又难以固定,容易造成针头滑脱和静脉破损。
同时,由于婴幼儿表达能力不强,容易造成外渗加重。
(3)老年人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此外,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减低,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
(4)意识障碍的患者: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中风、颅脑外伤的患者,由于昏迷、躁狂、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2 血管因素(1)微循环障碍:如失血、脱水、休克等,使血管塌陷,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2)静脉炎:由于血管壁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容易发生外渗。
(3)血管硬化:如老年人血管硬化而且脆弱,慢性病反复穿刺也会使血管硬化,容易造成药液外渗。
(3)敷贴过大: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4)在关节及关节附近的血管,由于这些部位活动度大,血管不固定容易外渗,而且一旦外渗损伤程度较严重。
1.3 药物因素(1)高渗性药物,如高渗葡萄糖、甘露醇、钙剂等,对血管刺激比较大,易造成血管收缩、痉挛,使药物外渗,甚至发生静脉炎。
(2)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也容易造成外渗。
(3)化疗药对血管损伤比较严重,一旦发生渗漏,容易造成组织坏死,后果非常严重。
1.4 技术因素(1)穿刺过浅或过深。
穿刺过浅时,针头斜面没有完全进入血管,使部分药液渗漏到血管外。
而穿刺过深时,针头损伤血管对侧,造成药液外渗,乃至于皮下瘀血。
细胞毒药物外渗、溢出的处置办法
细胞毒药物外渗、溢出的处置办法一、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1.一旦发现细胞毒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外渗药物,然后拔除针头。
2.发生细胞毒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用0.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起到止痛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
4.外渗24h内可以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以用50%硫酸德跚。
5.避免患者局部受压。
6.加强随访观察。
二、细胞毒药物溢出后的处理1.如果病人的床单被<5ml化疗液体或48小时内接受细胞毒药物病人的血液、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污染,应戴口罩、手套后将污染床单卷入干的床单里面,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按化疗废弃物处理。
2溢出量25ml时:2.1细胞毒药物输送车及使用细胞毒药物的护理单元配备危险化学品溢出应急箱,包括防护衣、鞋套、乳胶手套、口罩、塑料背面的垫子、垃圾袋。
2.22穿个人防护设备(防护衣、鞋套、乳胶手套、口罩),按要求清理溢出物,将垫子平铺于泄漏液体上,进行吸收,至液体完全被吸收。
吸收了泄漏液的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医疗废弃袋中,按化疗废弃物处理。
2.3通知保洁工人继续清扫溢出区,保洁工人将清扫用物放入黄色医疗废弃袋中,按化疗废弃物处理。
3如果药品在运送或使用中发生意外破碎,或药液溢出:3.1按要求清理污染区和溢出物。
3.2通知保洁部门继续清扫污染区和溢出区。
3.3记录备窠。
4如果人体接触到细胞毒药物,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受污部位:5如果发生手或手套严重污染,立即脱去手套,洗手。
6若眼睛接触到细胞毒药物,应撑开眼睑用水冲洗受累的眼睛至少5分钟。
NICU常见输注外渗及处理
局部皮肤青紫,瘀黑处理
局部皮肤青紫,瘀黑提示有皮肤坏死的危险,积极采用适当药 物以及时挽回因输液外渗引起的皮肤损伤.
治疗时根据各种不同的药物剂型发挥不同的物理作用而进行 选择. 基本原则是急性炎症伴大量渗液时应用溶液湿敷. 渗液不多时,可选用水粉剂,霜剂. 其中换药护理是局部皮肤外用疗法的关键
高渗液外渗的处理
高渗液外渗是不能够用硫酸镁和酒精的,因硫酸镁 和95 %酒精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 高而引起的外渗
对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
高渗液如20%甘露醇外渗如超过24h不可热敷,此 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 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 速组织坏死
药物外渗后处理
及早发现,争取在可逆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
疗和护理
停止给药,在停止给药后,应立即抽吸针头及
血管内药液后拔针,拔针后可用棉签轻轻挤压 穿刺点以减少血管内殘留的药物
渗漏早期应抬高患肢,以利减轻肿胀和疼痛.
外渗后处理-冷敷
外渗早期,即24内应适当冷敷.
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同时可
具有外渗性的化学物质:钾,钙,高渗糖,甘露醇,硫酸镁,碳酸 氢钠,氨茶碱,思美泰 具有高分子性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万古毒素,稳可 信,美平等.
新生儿科常用药物
蛋白制剂: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血制品:血浆,血小板,全血等 静脉高营养性物质:氨基酸,脂肪乳,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等 血管收缩剂:多巴胺,肾上腺素
弥散性肿胀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一)、应急预案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局部湿热敷,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0.5%的654-2局部湿敷;酚妥拉明10mg+生理盐水10ml-15ml局部环封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血缺氧。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10-15ml+透明质酸酶2000u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维生素C或利多卡因10ml-15ml+地塞米松5mg-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ml-15ml+地塞米松5mg-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溶液+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h。
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面积≥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如果局部组织发生溃疡、坏死,应给予外科清创、换药等处理。
9、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导。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1.1 患者因素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 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送馍目赡堋?/P>1.1.4 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 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 1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
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一、非药物处理1.一般护理静脉给药过程中,如发现外渗情况,首先立即停止给药,快速拔针,按压力度适中,切忌在按压处揉动,至不出血为止。
临床实践证明,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约有液体被挤出,而通过拔针时预先折叠距针尖2厘米处的输液管,仅挤出液体,几乎不引起局部肿块增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采用。
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2.冷敷冷敷可导致血管收缩,外渗范围局限,并麻痹末梢神经,减少痛苦。
减轻蒽环类抗癌药,如阿霉素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渗出皮肤处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
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
3.热敷适用于一般的药物如生理盐水、维生素、抗生素等,亦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
局部热敷可加速外渗药液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药液对局部的损伤。
二、药物处理1.生理盐水、50僦酸镁、75%酉精湿敷可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促进局部组织修复。
2.局部封闭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
常用利多卡因100mg加地塞米松5mg局部环形封闭。
利多卡因可能作为激肽重要的稳定剂起到阻断疼痛的作用,有镇痛、轻微血管扩张作用。
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脂酶A2的活性作用,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起到镇痛作用。
3.解毒剂的应用硫代硫酸钠可用做氮芥类、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的解毒剂,可使药物迅速碱化,减少损伤。
长春新碱药物外渗后局部可注射透明质酸酶,以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
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等偏酸性的药物外渗后也可用碳酸氢纳局部注射。
4.中医疗法按照中医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原理制成的中药涂抹膏对各种药物外渗后引起的肿胀、淤血、疼痛疗效确切。
如清热消肿膏外敷可治疗高渗药物输注渗漏所致的肿胀。
土豆片外敷:土豆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的功效,将土豆切成薄片覆盖在肿胀部位,妥善固定,间隔3-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明显。
静脉输液外渗与处理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三)
热敷 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
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长春瑞滨, 草酸铂等药物外渗后。局部温热敷可以引 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 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四)
理疗
远红外线 275W 15-30分钟/次 , 2次/天 超短波 30 分钟/次 1次/天, Ⅱ Ⅲ期伤口换药
2、减轻肿胀 抬高患肢,促进回流。局部以50%硫酸镁 持续湿敷, 注意避开破损部位。72h后肿胀逐渐消退 。
碳酸氢钠外渗的处理
用50%的硫酸镁持续湿敷,6小时更换1次。
预防措施
1 、化疗科护士首先要加强责任心,了解化疗药物的分 类和毒性,特别对毒性较强的发泡性化疗药物,制订 静脉使用计划,选择血管管径粗、弹性好、走行直、 易固定的静脉输注药物。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 、 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 2-3天后呈暗紫色 黑色
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 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性 坏死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根据毒性不同 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局部红润 苍白灰白 继之黑红 紫黑 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Ⅱ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Ⅲ期 组织坏死期
局部皮肤红润 肿胀 发热 刺痛 无水疱和 坏死
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 形成 水疱破溃组织苍白 形成浅表溃疡
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 深部溃疡 肌腱 血管 神经 外露或伴感染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 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cm,皮肤发
静脉输液外渗与处理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五)
药物湿敷
50%硫酸镁湿敷 如意金黄散+麻油 绿茶 六神丸+蜂蜜 仙人掌肉捣碎+冰片 喜疗妥或湿润烫伤膏局部涂擦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五)
如意金黄散外敷加冰敷法 具体做法是: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凉茶水 (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和后均匀涂抹在 纱布上敷于患处,用一层塑料薄膜封闭在 纱布上,以便持续发挥作用。l日数次, 直至全愈为止。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六)
局部保护-防止磨擦及受压
Ⅰ期及Ⅱ期水疱常规消毒后抽吸水泡 Ⅲ期 局部加强换药
患肢水平抬高制动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七)
水泡的处理(小水泡)
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避免摩擦和热敷 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 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贴水胶体薄 膜敷料,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 敷)
建立刺激性药物外渗 应急预案
住院病人发生药液外渗的护理应急预案
1、认真执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适应症。有以下 情况的病人,应通知静脉输液小组长,安排专 业护理人员实施PICC: 2、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 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 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3、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 4、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 家会诊。 5、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封闭。
钙剂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 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 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 消炎去肿的功效。 (5)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 痛,减少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 炎去肿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肿胀部位的肌肉组织亦容易缺乏弹性,影响肢 体活动.
外渗的临床表现
❖ 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疼痛,性质通常为烧灼痛、刺痛。 局部出现红、肿。穿刺导管无回血。(并不是所有以上症 状都出现
❖ 水疱:局部可出现水疱。 ❖ 皮肤发黑变硬:发黑变硬的皮肤下溃疡可能已经形成。 ❖ 当厚的表皮坏死时,创面苍白,毛细血管缺血,创面逐渐
以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 ❖ 具体方法:用适量25℅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贴
于患儿药液外渗处,保持纱布湿润, 直到肿胀 消退 ❖ 以聚乙烯薄膜覆盖,可有效保持湿敷,且不影响 皮肤透气.
局部皮肤颜色苍白处理
❖ 外渗皮肤局部苍白,提示血液循环受阻,应及时使用 酚妥拉明(立其丁)局部湿敷.
❖ 酚妥拉明对血管有较强的扩张作用,可以改善毛细血 管通透性,促进局部毛细血管血液回流,改善缺血缺 氧,有效降低因缺血而致的局部皮肤坏死.
四肢静脉外渗
❖ 弥散性肿胀
❖ 外渗面积以针尖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不易 觉察.
❖ 巡视中应左右肢对比粗细程度,皮肤弹性及皮 肤色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化学物质的外渗表现
❖ 钾,钙剂,思美泰对静脉具有强烈刺激性 ❖ 使毛细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管通透性 ❖ 新生儿静脉表浅,尚发生渗漏情况下易出现静脉条索
药物外渗后处理
❖ 及早发现,争取在可逆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 疗和护理
❖ 停止给药,在停止给药后,应立即抽吸针头及 血管内药液后拔针,拔针后可用棉签轻轻挤压 穿刺点以减少血管内殘留的药物
❖ 渗漏早期应抬高患肢,以利减轻肿胀和疼痛.
外渗后处理-冷敷
❖ 外渗早期,即24内应适当冷敷. ❖ 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同时可
❖ 方法:将酚妥拉明用NS稀释至10ML湿敷的方法同 硫酸镁,直到肤色转红。
局部皮肤青紫,瘀黑处理
❖ 局部皮肤青紫,瘀黑提示有皮肤坏死的危险,积极采用适当药 物以及时挽回因输液外渗引起的皮肤损伤.
❖ 治疗时根据各种不同的药物剂型发挥不同的物理作用而进行 选择.
❖ 基本原则是急性炎症伴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渗液时应用溶液湿敷.
NICU常见输液外渗及处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NICU 郭晓萍
❖ 静脉输注临床广泛应用 ❖ 抢救危重患儿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
新生儿静脉特点
❖ 血管细小 ❖ 缺乏皮下脂肪的保护 ❖ 血管弹性差 ❖ 脆性大
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静脉药物外渗现象 ,新生 儿表皮组织薄,一旦发液体外渗现象,较成人的 外渗速度及程度更快,更严重.
新生儿科常用药物 ❖ 具有外渗性的化学物质:钾,钙,高渗糖,甘露醇,硫酸镁,碳酸
氢钠,氨茶碱,思美泰
❖ 具有高分子性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万古毒素,稳可 信,美平等.
❖ 蛋白制剂: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 血制品:血浆,血小板,全血等
❖ 静脉高营养性物质:氨基酸,脂肪乳,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等
(2.5-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
寸( 15厘米),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 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 有淤血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15厘米) , 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的疼痛,任何容量 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 渗液不多时,可选用水粉剂,霜剂.
❖ 其中换药护理是局部皮肤外用疗法的关键
局部溃疡形成的处理
❖ 每日换药2-3次 ❖ 每次先用NS清洗创口,再用安多福湿敷(清洗创口时要彻底,因为
只有将坏死组织除去才会有新的肉芽组织的生长) ❖ 以开放性湿敷为宜, 保持一定湿度和纱布的清洁,药液缓慢蒸发使局部
温度降低,血管收缩,减少充血,达到消炎目的 ❖ 纱布干燥后用红外线灯照射创口15-20min,以保持创面干洁,促进创
面愈合 ❖ 照灯后用无菌纱块轻轻覆盖创面 ❖ 局部皮肤应充分暴露, 减少与床面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摩擦,增加暴露面
积,可保持创面干燥 ❖ 待创口自然结痂脱落,不要在其自然脱落前强行剥离,这样会增加伤
口的愈合时间
外渗的具体外理方法
小范围外渗
❖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 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不用做特别处理可 自行消退。
高分子抗生素的外渗表现
❖ 抗生素一般是高分子物质的化学药品
❖ 静脉使用时,浓度过大会造成针尖周围呈缺血 性苍白色,局部皮肤缺血
❖ 如果缺血时间过长,会造成局部组织呈青色,紫 色,甚至发黑坏死
营养性物质外渗表现
❖ 蛋白制剂,血制品及静脉高营养性物质均为渗 透压较高的药物
❖ 一旦外渗,局部肿胀,外渗部位红肿变黑,不易 短时间内恢复
❖ 血管收缩剂:多巴胺,肾上腺素
外渗的一般表现
❖ 外渗局部皮肤颜色苍白
❖ 以穿刺点为中心的红晕
❖ 肿胀,以静脉血管周边为主
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表现略有不同,故观察要点 亦不尽相同.
头皮静脉外渗
❖ 外渗时一般局部鼓起肿块,易于早期发现;
❖ 也有表现为穿刺点周围园形肿块,肉眼观察 不明显时可用触摸法,对比对侧位置,以发 现早期渗出
状红肿.
❖ 钙剂静脉推注前要用NS确定留置针在血管内方
可推注,推注时要求缓慢,均匀, 要求在心电监护下 进行,以确保病人的安全性。
血管收缩剂的外渗表现
❖ 注射静脉颜色发白,呈条索状延伸
❖ 有时会呈树枝状蔓延
❖ 如持续使用同一静脉,时问过长会引起整条注射静脉 色素沉着,呈条索状硬化,甚至失去弹性
❖ 临床使用血管收缩剂时, 以两条通路轮流注射, 可以 有效减少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作用
形成干黑色结痂。 ❖ 溃疡早期不明显,当损伤后的1-2周结痂脱落溃疡的空洞即
表现出来。典型的溃疡为:基地面坏死的、黄色纤维坏死, 周围为红色的边缘。
外渗的临床分级
0级:没有临床表现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2.5厘
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到6英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