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
维普资讯
粮 相 色 谱 法 测 定 常 见 植 物 油 中 脂 肪 酸
李 丹华 , 朱圣 陶 ( 州大学放射 医学与公 共卫 生 学院 , 苏 苏州 25 2 ) 苏 江 l l3 摘 要: 随着营养学研 究发展 , 人们对脂肪酸认识不断增加 。中国营养学会也推荐膳食 中必需脂 肪酸摄入理想比值 , 市场上也 出现 大量调 和油, 了评估食 用植 物油营养价值 , 为 该研究分析 常用
u c aigy hn s o it f tio lorc mm e dteie l aiSo se t lat cd M a s e n e sn l ,C ieeS ceyo rt n as o Nu i e n d a t f sni t a i. s i h r O e af y v
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各种油营养特色。方法: 用氢氧化钾一甲醇溶液将植物油皂化后 , 在三氟 化硼作 为催 化剂作 用下 , 甲醇将 样品 甲酯化 , 己烷提 取 甲酯化 产物 。以毛细 管柱 D 用 正 B一2 作 为分 3 离柱 。 用气相 色谱 法测定植 物 油脂肪 酸组成 。结果 : 大豆油 , 葵花籽 油, 玉米油 中含有 5 %~6 %亚油 0 0 酸 和 2 % ̄3 %油 酸 , 0 0 营养 均衡 合 理 ; 生 油 , 花 芝麻 油 中 油酸 、 亚油 酸 含 量 约 3%~4 % , 5 5 易于人 体吸收 ; 菜籽 油 中含 有 4 %油酸 和 l%芥 酸 , 酸 对人 体 健 康 有 不 利作 用 ; 榄 油 , 5 5 芥 橄 茶籽 油 中含 有 7 % ̄8 %油酸 , 花籽 油 中含 有 约 8 %亚 油酸 , 降低 胆 固醇功 效 。 5 0 红 0 有
关键 词 :植物 油 ; 脂肪 酸 ; 气相 色谱

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出口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检验方法滴定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出口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2.原理概要将试样溶于规定的溶剂中,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离脂肪酸。

3.主要试剂和仪器3.1.主要试剂乙醇-乙醚混合溶剂:按1+1(V+V)将95%乙醇和乙醚混和。

每100ml溶剂中,加入0.3ml 酚酞指示剂(若试样色泽过深,则改用0.3ml碱蓝6B指示剂,使用前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中和至中性;0.1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称取5.8g氢氧化钾溶于1000ml新沸冷却蒸馏水中,摇匀。

按下法标定其摩尔浓度;称取在125℃烘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0.8~0.9g,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以50ml蒸馏水溶解。

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上述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至粉红色。

同时做空白试验;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按式(1)计算:M=G (1)(V-V0)×0.2042式中:G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V ——氢氧化钾溶液的用量,ml;V0 ——空白试验氢氧化钾溶液的用量,ml;0.2042 ——每毫摩尔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0.5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称取28g氢氧化钾溶于1000ml新沸冷却的蒸馏水中,摇匀。

参照0.1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进行标定;1%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100ml 95%乙醇中;2%碱蓝6B指示剂:2g碱蓝6B溶于100ml 95%乙醇中。

3.2.仪器锥形瓶:250ml;滴定管:25ml;分析天平。

4.分析步骤4.1.试验样品按照ZB X 04007-86《出口植物油取样方法》取得平均样品,混匀后供检验用。

4.2.测定称取混匀的试样5~10g,精确至0.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中和至中性的乙醇-乙醚混合溶剂100ml,摇动使其溶解,用0.1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变色。

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碱蓝6B由蓝色变为红色,至少维持10s不退色。

实验一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实验一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将食用植物油酸价、过 氧化值测定与其他食品检测项目相结合,推动食品安全检 测技术的整体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本实验结果还可为相关监管部门提 供参考依据,加强对食用植物油市 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市场上的植 物油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研究不同植物油品种、产地、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 等因素对食用植物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为植物油品 质控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
探索新型的食用植物油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有效的技术保障。
酸价的大小可以反映油脂的新鲜度和加工质量,酸价越高, 油脂的质量越差。
过氧化值的测定原理
过氧化值是指油脂中过氧化物的含量,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滴 定法,使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油样中的过氧化物,从而计算出过氧化值。
过氧化值的大小可以反映油脂的氧化程度和变质情况,过氧化值越高,油脂的氧 化程度越大,变质的可能性越高。
学习如何测定食用植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
酸价测定
采用滴定法,通过滴定酸碱中和反应来计算酸价。需要使用酚酞指示剂和氢氧 化钠标准溶液。
过氧化值测定
采用滴定法,通过滴定过氧化物与碘化钾的反应来计算过氧化值。需要使用淀 粉指示剂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流程
样品采集与处理、试剂配制、滴定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
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个样品的测定数据,包括滴定法中消耗的滴数、色谱法中的峰高或峰面积 等。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个样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04
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展示

_植物油脂肪酸甲酯化方法比较与含量测定

_植物油脂肪酸甲酯化方法比较与含量测定

钟左右的效果为最佳。

参考文献:[1]唐勤学,陶小林,黎司.有机磷农药残留速测仪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8,22(9):68[2]蔡建荣,张东升,赵晓联,等.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几种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6):750-752[3]袁东,封雪松,付大友,等.饲料中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测定[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2,15(4):42-46[4]武汉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1[5]刘德生.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76[6]于景荣,陈兵.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锰铁矿中的磷[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34(12):563-564[7]朱静平,刘兴艳,马建华,等.应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橘中有机磷[J].广西农业科学,2005,36(4):351-352[8]桑宏庆,于秋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甜蜜素[J].饮料工业,2006,9(11):27-29收稿日期:2013-12-02植物油脂肪酸甲酯化方法比较与含量测定伍新龄1,2,王凤玲1,2,*,关文强1,2(1.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4;2.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300134)摘要:通过比较不同甲酯化方法、气相色谱升温程序,确定了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5种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三氟化硼-甲醇快速甲酯化法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甲酯化率高的优点。

利用CP-Sill 88高极性气相色谱柱,优化的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170℃,保持1min ,以10℃/min 升温速率升至200℃,再以1℃/min 升温速率升至220℃,保持3min ,20min 内即可有效分离6种脂肪酸。

用建立的方法测定5种食用植物油6种脂肪酸的含量,标准曲线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4~0.9999,检出限低。

酸值(酸价)测定操作规程

酸值(酸价)测定操作规程

1.目的为酸值(酸价)的测定建立操作依据。

2.范围适用于油脂类样品的酸值(酸价)的测定。

3.职责3.1 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操作。

3.2 QA: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程序4.1 方法一操作程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09.37-20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4.1.1 定义: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4.1.2 供试品的滴定:精密称取混匀的供试品3.00g~5.00g,置于干燥的250mL锥形瓶中〔非纯油类样品加50mL无酸值石油醚(30-60℃沸程),并过滤到碘量瓶或者圆底烧瓶中,将滤液于30-40℃旋转蒸发至石油醚完全蒸干〕,加乙醇–乙醚(l:2)混合液〔临用前加酚酞指示液1.0mL,用氢氧化钾溶液(3g/L) 调至微显粉红色〕50mL,振摇使完全溶解。

如不易溶解,可缓缓加热回流使溶解,放冷至室温,加酚酞指示液2滴~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液(0.050mol/L)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30s内不褪色为终点,读取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容积(mL)。

4.1.3 空白试验:取乙醇–乙醚(l:2)混合液50mL〔非纯油类样品需另加50mL石油醚(30-60℃沸程),旋转蒸发后加盖混合液〕,置250mL碘瓶中,如上述步骤自“振摇使完全溶解”起,依法操作并滴定,读取消耗的滴定液容积(mL)数。

4.1.4 计算:供试品的酸值=(V-V0)×C×56.11/W式中:V:供试品消耗氢氧化钾滴定液的容积(mL);V0:空白试验消氢氧化钾滴定液的容积(mL);W:供试品的重量(g);C:滴定液的实际浓度(mol/L)。

4.2 方法二操作程序:参照《中国药典》二部(2010版)4.2.1 定义:酸值系指中和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g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但在测定时可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进行滴定。

几种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几种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几种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本文将介绍几种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健康的脂肪,它可以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因此,了解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测定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定样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来确定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2. 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该方法利用核磁共振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定样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来确定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3. 燃烧法
燃烧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将样品进行燃烧,然后测定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从而计算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4. 紫外吸收法
紫外吸收法是一种测定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简单方法。

该方法利用紫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定样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吸收光谱来确定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从而保证食用油的健康和安全。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在现代社会中,植物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它是食品、饮料、药物及石油
加工等重要原料。

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是引起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测定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变得尤为重要。

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的一种方法,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它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准确度,而不会受到植物油中各种其他混入物如脂类、磷脂等的干扰。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步骤为:制备脂肪酸标准溶液和植物油样品,酸化植物油样品,在环境温度下用鲁定醇法分离脂肪酸甲酯,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计算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在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时有若干优势:首先,它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高达百分之百准确度。

其次,由于它的操作规范分明,设备操作和干预误差都比较小,所以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重复性比较高。

再次,它能有效避免有机混入物的干扰。

最后,由于它既能测定植物油中的各种脂肪酸,又能测定脂肪酸的甲酯类,所以测定的准确性更高。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是植物油质量控制常用的重要方法。

它能够
准确测定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并有效地抑制各种有机混入物的影响,保证了植物油的质量。

因此,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正日益显示出来。

[整理版]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油中脂肪酸成份

[整理版]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油中脂肪酸成份

油脂中脂肪酸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油中脂肪酸成分一、目的与要求油脂是食品加工中重要的原料和辅料,也是食品的重要组分和营养成分。

必需脂肪酸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一般取自食品用油,即食用油脂。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分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一些相关标准(如:GB/T17377)规定应用的检测方法。

甲酯化是分析动植物油脂脂肪酸成分的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也是常用的标准方法(GB/T 17376-1998)。

本实验要求了解气相色谱法测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原理,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学习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组分的色谱分析技术。

二、原理本实验甲酯化方法采用国标--GB/T 17376-1998,甘油酯皂化后,释出的脂肪酸在三氟化硼存在下进行酯化,萃取得到脂肪酸甲酯用于气象色谱分析。

样品中的脂肪酸(甘油酯)经过适当的前处理(甲酯化)后,进样,样品在汽化室被汽化,在一定的温度下,汽化的样品随载气通过色谱柱,由于样品中组分与固定相间相互用的强弱不同而被逐一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到达检测器(detceter)时经检测口的相应处理(如FID的火焰离子化),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归一法确定不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一)仪器--------------北京普瑞分析仪器有限公司1.气相色谱仪:GC---7800主机,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2.恒温水浴锅3.移液管4.胶头滴管5.小圆底烧瓶6.冷凝管7. 样品瓶(二)试剂:.石油醚、乙醚、氢氧化钾、甲醇均为AR级。

四、实验步骤(一)样品预处理酯化测定:取0.2g油样于10ml容量瓶中,家5.0ml 4:3石油醚—乙醚,使其溶解,在加4.0ml 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振摇1分钟,放置8min后加水1.0ml,静止20min使之分层,取上层液注入色谱仪,保留时间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测定:(1)气相色谱条件①色谱柱:石英弹性毛细管柱,0.32mm(内径)×30m,内膜厚度0.5um。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1.原理:将脂肪酸甘油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后,进行气相色谱测定。

用归一法确定各脂肪酸的组成比例。

1.脂肪酸甲酯的制备2.1 试剂:石油醚—乙醚溶液:1:1(V/V)氢氧化钾-甲醇溶液0.4(mol/L):称取2.3克氢氧化钾溶于100毫升无水甲醇中,储入具塞瓶中备用,使用期不得超过2周。

甲醇钠溶液:含1%钠的无水乙醇溶液。

从试剂罐的溶剂中取出约1克钠,用滤纸除去上面附着的溶剂,溶于100毫升无水甲醇中,等气泡放完并冷却后,储入棕色瓶中备用,瓶塞上最好装有硅胶干燥管。

盐酸-甲醇溶液:0.4(mol/L).2.2 制备方法:(a ) FFA≤10%称取100—250毫克油样,精确至1毫克,装入25毫升具塞容量瓶中,加入石油醚—乙醚溶液约2毫升,稍事振摇,待油样溶解后,再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约1毫升,混匀,在室温下放置约30分钟,再沿瓶塞加入水,静置,待分层。

(上层以甲酯,溶剂为主,下层以脂肪醇,水为主)吸取上清液0.5—2微升进样。

(b) FFA≥10%称取100—250毫克油样,精确至1毫克,防入酯化瓶中加入5毫升甲醇钠溶液及沸石数里粒,接上冷凝管加热回流约15分钟,直至油珠消失,再由冷凝管加入约6毫升盐酸-甲醇溶液继续加热回流约10分钟,停止加热,冷却后,取下冷凝管,将酯化瓶中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10毫升水和10毫升正庚烷,猛烈振摇2分钟,分层后,弃去水相,将上层正庚烷过滤,(通过铺有无水硫酸钠的脱脂棉)吸取0.5—2微升正庚烷溶液进行测定。

2.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条件:FFAP柱0.3mm*30M IN=DE=230—240度OV—220度灵敏度1000,衰减1,载气0.1Mpa.。

以花生油为例,设置油脂酸价测定的实验方案

以花生油为例,设置油脂酸价测定的实验方案

以花生油为例,设置油脂酸价测定的实验方案
一、原理:
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二、试剂:
1、乙醚-乙醇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

用氢氧化钾溶液(3g、L)中和至淀粉指示液呈中性。

2、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0。

050mol、L}
3、酚酞指示液:10g、L乙醇溶液
三、分析步骤:
称取3、00g—5、00g混匀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溶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

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

050mol、L}滴定,至初显微红色,且0。

5min不褪色为终点。

四、结果计算:
试样的酸价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C56。

11、M
五、式中:
试样的酸价(以氢氧化钾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试样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56。

11与1、0ml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1、000mol、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含量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含量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吉林省通化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吉林通化 134000)摘要: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含量。

在实验中采用气相色谱法对45个食用油样品中的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根据45个食用油样品的近红外线光谱结合模型优化方法来建立起食用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由此建立起一个可以定量分析食用油脂肪酸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检测途径,因而极具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食用油;脂肪酸含量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其主要是利用近红外谱区所包含的全部物质信息,其主要是应用于有机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

最近几年,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检测中可采取多组分测量以及在线检测等先进技术,因而成为农产品以及食品品质检测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

而本文研究的目的便是建立起快速、有效、简便的食用油定量分析方法,以此来对食用油中主要成分含量进行精确检测。

1实验仪器与材料部分1.1实验仪器与试剂近红外光谱仪为vector22/n(bruker仪器公司);气相色谱仪为hp6820(agilent科技公司)。

脂肪酸标品:硬脂酸、棕榈酸、油酸(色谱纯,sigma);三氟化硼-甲醇溶液(sigma,14%,w/v);试剂为正己烷、甲醇、氯化钠、苯等。

1.2实验材料食用油脂肪酸定量分析样品:实验样品均由不同批次、不同品牌的食用油样品组成;45个样品以及有3种主要的脂肪酸含量(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均由专业机构提供。

而所有的脂肪酸含量均按国际标准进行(气相色谱法)测定。

2食用油近红外光谱采集方法2.1采集仪器标准本研究的光谱分析与品质检测设备均购买的vector22/n近红外光谱仪(bruker仪器公司)。

所采集的近红外全谱:其分辨率为9cm-1,光谱波数范围为3000cm-1 ~ 13000cm-1。

所有食用油样品扫描均重复32次,采样点为1089个。

几种食用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几种食用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几种食用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植物油是人类常见的食品油,主要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即称之为油脂。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不同的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的含量表和其有效性是不同的,因此测定和分析不同类别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是特别有必要的。

对各类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通常采用薄层色谱(TLC)法。

该技
术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将样品中的各种脂肪酸分离出来,而在分离的同时可以准确的测量每一种脂肪酸的百分比。

通常,将各类植物油放在氧化硫酸钠溶液中加热,以漂白植物油原料,然后用薄层色谱装置将每种脂肪酸按照分子量或碳数从高到低分成多个带。

利用紫外激发冷冻蒸发-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可以检测精确而快速地
测定不同植物油脂肪酸的含量。

在油脂分析中,脂肪酸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类。

根据各种脂肪质的分类可
以分为硬脂肪酸、芳烃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三类,它们之间的比例在不同植物油中是不同的。

比如十六烷酸和亚油酸组成的硬脂肪酸被普遍应用于食用油中,而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和芳烃脂肪酸组成的芳烃甘油酸在食用油中的含量比较低。

另外还有一些游离脂肪酸,它们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性能。

综上所述,测定和分析不同类别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是评价食用油的重要指标。

只有精准的测定和分析,根据具体植物油的类别,才能准确识别其脂肪酸的成分,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食用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
实验部分
主要仪器和试剂 在食用油中脂肪酸测定过程中,为
满足气相色谱 - 质谱法测定要求,应 选择主要仪器和设备,即配备 Varian cp-3800320-MS 型三重四极杆气相色 谱质谱仪,同时准备恒温水浴槽、电 子天平、氮吹仪等实验仪器,其中, 电子天平的灵敏度需达到 0.01 mg。此 外,在实验试剂准备过程中,配制三 氯化硼 - 甲醇溶液、氯化钠、氢氧化钠、 月桂酸、棕榈油酸、亚麻酸和焦性没 食子酸等,其中,月桂酸的纯度应达 到 99.6%,实验中棕榈油酸纯度应保持 在 99%,由此满足实验测定需求。此外, 在准备实验试剂和仪器的基础上,在 实验测定前,选购实验所需的橄榄油、 玉米胚油、大豆油等不同种类的食用 油,并将食用油置于 0 ~ 4 ℃环境中 保存,供实验使用。
Technology 科技 分析与检测 DOI:10.16043/ki.cfs.2016.36.080
气相色谱 - 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
□ 李江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不 同 种 类 的 食 用 油 的 成 分 不 同, 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大豆油、橄榄油、花生油等食用油在 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的同时,也可 促进人体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吸收。食 用油在具有一定的营养功能以外,也 具有降低血脂、抗心律失常等功效。 因此,为保障人们生活质量,提供安 全的食用油,应注重做好现有食用油 的脂肪酸成分测定工作,通过成分测 定方式,明确食用油成分与健康的具 体关系,最终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食 用油种类,满足自身身体需求。不同 种类的食用油呈现出成分含量差异的 特点,为更好地发挥食用油促进作用, 采取气相色谱 - 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脂 肪酸成分,并在测定过程中利用多元化 离子检测模式,深入分析食用油成分。 本文分析食用油中脂肪酸测定的实验 条件,并详细阐述实验分析结果。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

用 移 液 管 吸 取 油 样 03 .5mL, 置 于 5 0 mL圆 底 烧 瓶 中 ,加 入 6
m L氢 氧 化 钾 甲 醇 溶 液 (. m L 05 o/ L ,然 后 将 冷 凝 管 固 定 于烧 瓶 上 , ) 水 浴 锅 加热 到 6 0℃ 左 右 时 ,将 烧
色 物 膳 谱 测 油 舫 法 定 中 酸
瓶 置 于 水浴 中 , 续 加热 回流 约 3 继 0
m n后油 滴 消 失 ,用 移 液 管从 冷 凝 i 管 顶 部加 入 6 mL三 氟 化硼 甲醇 溶 液 于 沸 腾 的 溶 液 里 ,继 续 煮 沸 2
mi 经 冷 凝 管 顶 部 加 入 4mL正 己 n,
保 留时 间 () s
4. 3 2 4 7 4 .2 3 0 2
辛 酸
癸 酸
79 3 . 9
1 .9 2 8 1
硬 脂 酸
反 油酸
3. 4 43 0
3 .9 46 2
花 生 四 烯 酸
E A P
4. 3 36 6
4 .0 49 o
十 一 烷 酸 月 桂 酸 十三 烷 酸 肉豆 蔻 酸 肉豆 蔻 烯 酸 十 五烷 酸 十 五 烯 酸
山 酸 芥酸 二 十 二碳 二 烯 酸 二 十 三 碳烷 酸 二十四烷酸 D A H 神 经 酸
4 .5 51 6 4.6 5 9 7 4 .2 71 7 4 .6 75 6 4.2 99 3 5. 8 04 8 5. 1 06 0 .
F D检 测温 度 :6 I 2 0℃ 进样 I温 度 2 0℃ Z l 4 载气 为 纯 度 9 .9 %的氮 气 , 99 9 载气 流速 12mi i . d m n;
2结果 分 析

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分析

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分析

0. 06
相对强度 ( % ) 大豆油 花生油 粟米油
0. 17
0. 14
13. 44 14. 37 15. 07
0. 21 48. 26 24. 29 2. 18 8. 96
0. 52 0. 58 0. 74 0. 64
33. 67 37. 08
6. 70 0. 78
1. 28 2. 18 3. 94
酸摄入量的多少还能直接影响前列素的合成 ,对肌体有多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
[ 1 ] 陈智斌 ,陈媛 ,张立伟. 合理选择食用油对预防疾病的作用 [ J ]. 粮油食品 , 2001, (2) : 56 - 58. [ 2 ] 金霞 ,余纲哲. 食用油脂与人体健康 [ J ]. 生物学通报 , 2000, 35 (2) : 13 - 15.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M ].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997. [ 4 ] 李文智. 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纸法的评价 [ J ]. 粮油食品科技 , 2002, 10 (5) : 40 - 41. [ 5 ] 吴惠勤 ,程志青 ,张桂英. GC /M S法分析鳗鱼骨油的脂肪酸 [ J ]. 分析测试学报 , 1995, (9) : 28 - 29. [ 6 ] 刘鹏岩 ,郭志峰 ,安秋荣 ,等. 马齿苋及其籽中脂肪酸的比较研究 [ J ]. 分析测试学报 , 1995, (9) : 70 - 71.
人们通常将从植物里制取的油称作植物油. 植物油的最主要来源是一年生植物 ,例如大豆 、玉米 、花 生等 ,这些油料生长在温带地区. 也有来源于多年生的油料树种 ,例如橄榄 、椰子等 ,这些油料生长在热 带地区. 植物油的种类繁多 ,习惯上是按照不同植物油料种类进行的分类. 近年来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收 入和人口增长及亚洲和其他地区快速扩张的食品加工业的刺激 ,使全球植物油消费和贸易的增长远远 超过大多数其他农产品. 在过去 10年中 ,世界范围的植物油消费以平均每年 4. 2%的速度增长. 由于食 用油的植物来源不同 ,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也各不相同. 曾有人认为 :只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 植物油对人体有益 ,植物油中主要含有油酸和亚油酸 ,这是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但研究表明 ,人 体对油脂中饱和类 、单烯类 、多烯类脂肪酸需保持合理的比例 ,单一的天然动 、植物油都不可能满足人体 需要 [ 1, 2 ]. 对食用油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测定主要物理 、化学参数包括折光率 、熔点 、碘值 、皂化值和非 皂化物含量报道较多 [ 3, 4 ]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 2质谱法分析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 量 [ 5, 6 ] ,为合理利用食用油提供科学依据.

食用油中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资料

食用油中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资料

3、测定原理
4、试剂
①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取26g硫代硫酸钠、0.2g碳酸氢钠,去离子 水溶解至1000mL。用重铬酸钾基准物质标定,临用前稀释成0.002mol/L。
②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 贮于棕色瓶中。使用前检查:在 30mL 三氯甲烷 - 冰乙酸混合液中添加 1.00mL 碘 化钾饱和溶液和2滴 1% 淀粉指示剂,若出现蓝色,并需用1滴以上的 0.01mo1 / L硫 代硫酸钠溶液才能消除,此碘化钾溶液不能使用,应重新配制。
配制方法
• 1、称取110克氢氧化钠溶于 100ml蒸馏水中,用塑料烧杯 盛放,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 按照表1规定,用移液枪按标 准规定量量取上层清液,用 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c(NaOH)]/(mol/L) 1 0.5 0.1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V/mL) 54 27 5.4
拌至完全溶解。 碱性蓝 6B 指示剂:称取 2g 的碱性蓝 6B ,加入 100mL 的 95% 乙醇并搅
拌至完全溶解。
4.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制备是根据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溶液的制 备》
什么是标准溶液?
确定了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
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因此,配制标准溶 液在方法、使用仪器、量具和试剂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当酸价 ≥1mg / g 时,在重复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 12% 。
二、过氧化值的测定
1、概念 油脂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的多少常以过氧化值来表示。所谓
“油脂的过氧化值”,是指100g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在酸性环 境下与碘化钾作用时析出碘的克数。 2、测定意义

常用动、植物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常用动、植物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常用动、植物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油脂是人类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动、植物食用油作为油脂的主要来源,其脂肪酸组成直接影响着油脂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应。

对常用动、植物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研究和分析常用动、植物食用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含量及分布特征。

通过选取市面上常见的动、植物食用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化学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对油样中的脂肪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文期望能够揭示不同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规律,为合理选择和健康使用油脂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文还将对脂肪酸与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期提高公众对油脂营养价值的认识,促进健康饮食的普及。

本文将对常用动、植物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油脂的健康利用和合理消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动、植物食用油的来源与分类动、植物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它们分别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各自具有独特的脂肪酸组成和营养价值。

了解这些食用油的来源与分类,对于我们合理选择食用油,平衡膳食,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食用油的来源主要是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鱼油等。

这些油脂通常富含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和棕榈酸,它们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合用于高温烹饪和煎炸。

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应适量食用。

植物食用油的来源则更为广泛,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芝麻油等。

这些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各异,如大豆油、菜籽油等主要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橄榄油和亚麻籽油则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和亚麻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根据脂肪酸组成的不同,动、植物食用油可分为饱和脂肪酸油、单不饱和脂肪酸油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油。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油脂分析项目之一。


项技术可以检测油脂以及植物油中脂肪酸凝固点的高度,是木质油中脂肪酸酯结构分析和评价油脂品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测定方法一般采用交流热量测定仪进行测量,包括把油脂表面及容器周围的
空气加热,加热温度慢慢上升,脂肪酸凝固点的计算结果可分别在加热开始前及凝固点时进行记录。

目前国内技术市场上多款油脂仪均具备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量的
功能,其中报价较低的仪器上市价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外形设计比较小巧,使
用较为便捷,自有全自动温度控制法和扫描测量法可用于大范围温度范围内的测量。

该测试可为细化检测提供一个准确、重复性高、可靠的数据,这对于准确判定
油脂的质量,对于进出口动植物油脂的真伪查询和识别,以及研究新型脂肪酸结构等有重要意义。

因此,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在油脂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为确保客观准确的油脂质量,我们应该针对空气中的碳氢键断裂对凝固点测定有正确的认识,该测试在质量控制上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
1.原理:将脂肪酸甘油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后,进行气相色谱测定。

用归一法确定各脂肪酸的组成比例。

1.脂肪酸甲酯的制备
2.1 试剂:石油醚—乙醚溶液:1:1(V/V)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0.4(mol/L):称取2.3克氢氧化钾溶
于100毫升无水甲醇中,储入具塞瓶中备用,使用期不得
超过2周。

甲醇钠溶液:含1%钠的无水乙醇溶液。

从试剂罐的溶剂
中取出约1克钠,用滤纸除去上面附着的溶剂,溶于100
毫升无水甲醇中,等气泡放完并冷却后,储入棕色瓶中备
用,瓶塞上最好装有硅胶干燥管。

盐酸-甲醇溶液:0.4(mol/L).
2.2 制备方法:
(a ) FFA≤10%
称取100—250毫克油样,精确至1毫克,装入25毫升具
塞容量瓶中,加入石油醚—乙醚溶液约2毫升,稍事振摇,
待油样溶解后,再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约1毫升,混
匀,在室温下放置约30分钟,再沿瓶塞加入水,静置,
待分层。

(上层以甲酯,溶剂为主,下层以脂肪醇,水为
主)吸取上清液0.5—2微升进样。

(b) FFA≥10%
称取100—250毫克油样,精确至1毫克,防入酯化瓶中
加入5毫升甲醇钠溶液及沸石数里粒,接上冷凝管加热
回流约15分钟,直至油珠消失,再由冷凝管加入约6
毫升盐酸-甲醇溶液继续加热回流约10分钟,停止加热,
冷却后,取下冷凝管,将酯化瓶中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中,加入10毫升水和10毫升正庚烷,猛烈振摇2分钟,
分层后,弃去水相,将上层正庚烷过滤,(通过铺有无
水硫酸钠的脱脂棉)吸取0.5—2微升正庚烷溶液进行
测定。

2.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条件:FFAP柱0.3mm*30M IN=DE=230—240度OV—220度灵敏
度1000,衰减1,载气0.1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