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合集下载

种群及群落

种群及群落

第一节种群(population)及其特征一、种群的概念种群(population)是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集合。

二、种群基本特征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每个有机体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来进行繁殖。

因此,在这个空间中要有供生物有机体所需食物和各种营养物质,并能与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数量特征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面积(体积)内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单位面积(体积)内个体的鲜重或干重也称为种群密度。

遗传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某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一个种群中的生物具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但并非每个个体都具有种群中贮存的所有信息。

三、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一定面积或一定容积空间内某种生物的个体总和种群密度(density)是指单位面积和单位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2、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就是不同年龄组在种群中年占的比例或配置状况。

3、种群性别比率种群的性别比率(sex ratio)就是种群的雌雄性别比率或结构。

四、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指标1、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natality)是种群增加的固有能力。

通常以种群单位时间内,每1000个个体产生的新个体数来表示。

死亡率(mortality)描述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用单位时间内每1000个个体死亡个体数表示种群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immigration)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种群的个体数。

迁出率(emigration)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种群个体数。

3、内禀自然生长率和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在没有任何限制因素的条件下(空间、食物和其他都处于生物生存的水平),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种群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为内禀增长率(innate capacity of increase),常用r表示。

最大值r或生物潜能,与在实验室内或野外实际条件下见到的增长率之间的差,常被看作为环境阻力。

第1章种群和群落

第1章种群和群落

选修2第1章种群和群落※什么是种群?★分布在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如何表示?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估测?★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的个体数量;样方法、样线法、标志重捕法※“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哪四种基本特征相互平衡时,种群数量才能达到稳定?★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什么是年龄结构?可分为哪三种类型?★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量的占比※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不一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用性引诱剂杀灭某些害虫的雄性个体的目的是?★破坏它们的正常性别比例,抑制其种群规模,降低对农林业的破坏。

※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什么是环境因子?包括哪两大类型?各有什么例子?★环境中可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光;生物因素:天敌、传染病病原体※什么是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威胁本土物种生存的现象。

※生物入侵初期,入侵生物种群数量常常呈现何种增长?出现该增长类型的前提条件是?★“J”型增长;生活在食物充分、生存空间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敌害和种内竞争的理想环境中。

※为什么入侵物种不能一直保持上述类型的增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种群数量过度增长导致空间拥挤,食物紧张,种内竞争以及疾病、捕食者的威胁等加剧。

※“S”型曲线又称为?其变化趋势为?★逻辑斯蒂曲线;增长速率先慢后快,再放缓,最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用什么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是?★种群在特定的环境情况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用K表示;K/2。

※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数学模型(图中形要改为型)增长速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 时间增长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A、C、D对应的种群数量即为K值A'、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J”型增长和“S”型增长曲线比较模型K值无K值有K值※捕鱼的时机与产量★从D点或丁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 的形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宏 微观 观方 方面 面: :种 种群 群是 是生 生物 物繁 进殖 化的 的基 基本 本单 单位 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能 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 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 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由 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 低,D错误。 答案: D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2.年龄组成的曲线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遗传变异和它们与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生物多样性按照空间尺度可划分为4个层次:遗传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它反映 群落组织水平,还间接反映群落功能的特征。
3、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1)物种丰富度指数(S), 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 1)Gleason 指数(1922) :D=(S-1)/lnA
(4)Pielou 均匀度指数(E): E=H/Hmax 式中H为实际观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max为最大的物 种多样性指数,Hmax=LnS(S为群落中的总物种数)
(5)种间相遇机率指数: PIE =N(N-1)/ΣNi(Ni-1) 式中Ni为种i 的个体数,N为群落所有物种个体数之和。
(6)Jaccard 相似性系数:是目前最为基础和常用相 似性系数之一,是群落间生物多样性的比较。
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 常很多,多于B、C、D级频度。
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多于较高频度种的数目。
E级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数目较大。
6、高度:为测量植物体的一个指标。
7、重量: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 多用于草原植被的研究。
8、体积: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多用于森林植 被的研究。
特征。 3)群落内物种有规律的共处,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并存在优势
现象。竞争、共生、附生、他感等。 4)形成群落环境,群落对其居住环境有影响。 5)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6)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8)群落具有边界特征。群落的边界可形成过渡带(称群落交错区),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21页,共80页。
(四)群落环境
群落环境:群落内部形成的显著不同于其周围裸地的环境即 群落环境。 成因: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各种生物的逐渐定居,通 过植物枝叶的遮荫和挡风,根系不断地分泌有机化合物, 枯枝落叶层覆盖地面和较弱地表径流,微生物对有机质的 分解 以及动物的活动等,不断、地改造原来的物理环境, 使得群落环境不同于周围裸地的环境。
常绿阔叶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在北半球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干燥而寒冷, 本区虽无严寒,但有时出现霜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约15~18℃,夏季最有利于 植物生长。土壤为红壤、黄红壤,山地红壤,pH值在5.5~6.5之间。
(2)群落特征。 群落外貌暗绿,结构简单,整齐,似馒头状,分层清晰。热带雨林中的板状根、 老茎生花、巨大藤本等一切特征,在这里不明显。
常绿阔叶林区内还有一些针叶树组成的常绿针叶林。它与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性相似,其针 叶扁平而具光泽,且与光线垂直。常见的巨杉、油杉、铁杉、竹柏等均属此类。
第46页,共80页。
常绿阔叶林
第47页,共80页。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群落,亦称为夏绿木本群落。
(1)分布与生境特点。
第13页,共80页。
2、群落的水平结构 ——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 于整个群落中。 形成原因:小地形的起伏变化
土壤湿度或盐渍化程度的差异 光照状况的不同
动物活动 植物依靠根蘖或根茎繁殖
第14页,共80页。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第15页,共80页。
第48页,共80页。
落叶阔叶林
第49页,共80页。
针叶林 针叶林是由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寒温带针叶林,也包括高山上面

生物群落(PPT课件(初中科学)16张)

生物群落(PPT课件(初中科学)16张)

各种生物之间有直 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各种生物的总和
动物、植物、微生物
特点
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其生物种 类组成和个体数量是各不相同的。 群落中各类生物的个体也不是简 单地凑合在一起的,而是在一定 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 的集合。
热带雨林生物群落 沙漠生物群落
种群和群落的区分
在一定环境中同种生物 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及时巩固
3.对于一个森林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其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 度、盐碱度等 C.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散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 造成的
及时巩固
4.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散布依赖于植物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散布也有差异
第3节 群落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图中的草原里有哪些生物种群?不同种群之间有何联系? 牛种群 羊种群 草种群
牛和羊吃草,牛和羊有食物竞争关系 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 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种群之间有 着紧密的联系。
生物群落
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要点
一定自然区域
一个水池、一片 草原或一片森林 等一定范围内
水平结构
森林群落的水平结构
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 暗、湿度的大小等
在森林中,在乔木的基部和其他 被树冠遮住的地方,光线较暗, 适于苔藓植物和其他喜阴植物生 存,而树冠下的间隙或其他光照 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 和草丛。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节、生物种与种群的概念
一.生物种的概念
① 17世纪,约翰编著的《植物史》书中把生物种 定义为: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
② 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认为:种是形态相 似的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可自由交配,能产 生可育的后代,而不同种之间的杂交则不育。
基本 单元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生态遗传学及进化生态学 ——上述两个分支学科 的整合。
第二节、种群的动态
•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问题。指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 的变化规律。
– 具体包括:
• 种群数量及密度 • 种群的分布 • 种群数量变动及扩散迁移 • 种群调节
一、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 实例:每立方米水体内鲤鱼的数量
综合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同时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存
活率和出生率两方面数据,将两者相乘,
假设有20个刚出生的婴儿(10男,10女),人类经
历一并个累世加代起的来时(间R控0=制∑在lxm20x年值,),问即:在得一净个生世殖代率之。
后人R0口代数表量该增种加群到原(来在的生多命少表倍所?包括特定时间
中的)世代净增殖率。 世代净增殖率(R0)
3个基本类型(见下图):
增长型种群 稳定型种群 下降型种群
年龄锥体图
➢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性多雄比少:型种:人群工中控雄制的雌种个群体。 比例
第一性比(受精卵的雄/雌比例) 第二性比(个体成熟时的雄/雌比例) 第三性比(个体充分成熟时的雄/雌比例)
野生种群中,性比的变化会发生配偶关系 及交配行为的变化,这是种群自然调节的 方式之一。
(八)生态入侵

第三章 种群

第三章 种群

(一)种群增长 自然种群数量变动中,“J”型和“s”型增长均可以见到,但 曲线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的光滑、典型,常常还表现为两 类增长型之间的中间过渡型。 (二)季节消长 对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要区别年内(季节消长)和年 间变动。 种群的季节消长(seasonal change in number):一般具有生 殖季节的种类,种群的最高数量通常落在一年中最后一次繁殖 之末。
3)美国现代生物学家E.Mayr(1963)从种群遗传角 度把种定义为“能实际的或潜在的彼此杂交的个体 的集合”。但有人指出,以可杂交性对种进行分类 在理论上是十分重要的,但应用于野外操作 的可能性较差,因为在野外识别其可杂交性有很大 困难。此外,生物间的杂交能力很少达100%。如 两个种群杂交能力达55%,哪两个种群算不算一个 种?可见,这种划分也有一定局限性。
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一种生物进入新的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和建立种群后,一般会有以下 几种可能: 种群平衡(population equilibrium)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 不规则波动(irregular fluctuation) 周期性波动(regular fluctuation) 种群衰落(population decline) 种群灭亡(population exitinction) 种群爆发(population outbreak)种群数量在短时期内迅速增长。 种群崩溃(population crash)种群大发生后,往往出现大批死亡,种群 数量剧烈下降。 生态入侵(population invasion)某种生物在进入新的分布区后,迅速扩张 蔓延的过程。
(二)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大多数种群的增长率不是不变的,因此必须考虑密度改变对 增长率的影响问题。最简单的模型就是假定密度与增长率关系 是线性的。

基础生态学-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基础生态学-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群落的性质——个体论学派
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 一个区段
因为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间没有明 显的边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 –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集体和组织器官关系 –群落的发育过程是物种的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过程,和有机体发 育不可比拟 –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的一致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
(二)频度 (frequency)
(一)多度、密度、盖度
3、盖度 (coverage)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相 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 比。盖度和多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通常可出现3种情况:(1)植 物个体数量多,则盖度大,灌林多半如此。(2)有些植物多度 大,盖度并不大,如草本植物。(3)有些植物多度小,但盖度却 大,如乔木树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2、生物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 3、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一、种类组成
(一)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从而也决定群落组成的那些植物种。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是群落的建设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建群种往往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的概念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 (community)概念的不同认识 –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 E. 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 W. E. Shelford: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 E. P. Odum: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 生命部分

2018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018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教师参考 新课导入一: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判断上述两图分别属于 哪个结构层次? 图甲的那只海鸥正是图乙中的一只,那么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种群 有哪些区别于个体的特征呢?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导入二: 某校生物课外小组欲调查本地野生动物——田鼠的种群密度,假如你是其 中一员,你将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操作才能完成本次的任务呢?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 【学习目标】 1.概述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该种群密度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应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随机取样,常用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其中等距取样法就 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 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 内该种群数量,并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平均值作为该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典例1】 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可依次代表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年龄结构具有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的作用,出生率和死 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 度,由此可知,①代表年龄组成,②代表出生率和死亡率或迁入率和 迁出率,③代表种群数量,④代表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在一定 程度上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研究城市的人口密度时, 一定要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种群数量与自然气候等有关,D 正确。 答案: B

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

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

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生物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由同一类生物种类组成的群体所构成。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树木、灌木、草丛以及它们所依附的其他生物。

2. 种群种群是指同一种生物个体在同一区域内的群体。

例如,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鱼类种群指的是同一种鱼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生活。

3. 生物个体生物个体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生命体,可以是动物或植物。

生物个体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

4. 非生物环境因素除了生物组成部分,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环境因素,如土壤、水、空气和阳光等。

这些非生物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种群有着重要影响。

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1.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和谐共生的关系。

例如,蜜蜂和花朵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和花蜜为食,同时为花朵传粉,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 捕食关系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就是捕食关系的体现。

动物A捕食动物B,而动物B又捕食动物C,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食物链。

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3. 竞争关系竞争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获取生存资源而进行的斗争。

例如,森林中的树木之间进行阳光和养分的争夺,草原上的动物争夺有限的食物和领地资源等。

4. 共存关系共存关系是指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同存在而没有明显的损益。

例如,草原上的狼群和黄鼠狼群各自为了生存而猎食,但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5.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位置和角色。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具有差异性,它们通过利基分化实现了彼此之间的共存和相互作用。

总结起来,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群落、种群和生物个体,同时还包括非生物环境因素。

华师版初中科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华师版初中科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17•温州)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 生物圈B. 生态系统C. 群落D. 种群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块面积为2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动物数量调查,结果为蝗虫15 只,蚂蚁100只,蜗牛5只,蜜蜂21只,其中种群密度最小的是( )A. 蝗虫B. 蚂蚁C. 蜜蜂D. 蜗牛3.下列能够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是( )A. 一群鹿中有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小鹿B.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 森林中的树木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杂草D.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4.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群个体数量在自然状况下的增长规律的是( )A. B. C. D.5.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 )A. 一个种群B. 一个物种C. 一个生物群落D. 以上都不是6.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A. 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B. 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C. 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D. 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7.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B. 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C. 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种个体D.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9.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 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D. 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1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B. 一个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C. 种群的生活范围应超过1平方千米D. 种群是生物分类单位11.下列不属于群落特点的是( )A. 群落由种群组成B. 群落一般是很大的,至少在一平方千米以上C. 群落一般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2.下列有关森林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C.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D. 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能力最差13.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B.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C. 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中山公园里全部的植物B. 大雁山中全部的蛇及其生存的环境C. 一个山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D. 一个山林里全部的金丝雀15.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属于( )A. 一个群落B. 一个种群C. 一个种D. 一片植被16.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A.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B. 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C. 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D. 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17.下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A. 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B.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 肺炎患者肺部所有的肺炎双球菌D.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18.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一块草地中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2)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2.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D)A.样方要有代表性B.样方数量不宜过少C.可以任意设置样方D.样方面积大小应适当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答案提示: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 : 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拓展应用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答案提示:约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因为这种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正适合。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

因为这种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

3.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答案提示:B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人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2)种群的“s" 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高三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第1讲 种群与群落

高三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第1讲 种群与群落
1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 消失;在恢复过程中 外来新物种 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 一般 不能恢复 原来群落的结构。(选择性必修 2 P38 问题探讨 2)
[真题易错·辨析清] 1.判断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的正误 (1)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 富度。(2021·河北卷)(√) (2)(题干信息说明:2020 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 2 处发展至 81 处,数量超过 8 000 只,基本覆盖麋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可采用逐个计数 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2021·河北卷)(√) (3)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2020·山东等级考)(×) (4)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2019·浙江 卷)(√)
(5)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2020·江苏 卷)(×)
(6)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2020·全国 卷Ⅰ)(×)
2.判断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的正误 (1)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2021·全 国甲卷)(√) (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2020·全 国卷Ⅰ)(√) (3)施用绿僵菌工程菌减少害虫,不改变绿僵菌与害虫之间存在寄生关 系。(2020·天津等级考)(√)
2.(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 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 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 为 保 证 调 查 的 可 靠 性 和 准 确 性 , 选 取 样 方 时 应 注 意 的 主 要 事 项 有 ________ (答出 3 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2、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
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堂引入: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怎样?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课本P35
――它们不是同一种生物,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species):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读图:看上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练习: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

则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
2、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哪一项[]
A.一片森林里全部的蛇B.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C.一片农田中所有的虫D.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
化。

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
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视频演示:种群知识介绍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黑驴和灰仓鼠为例)。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以不同季节的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
为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

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强调: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为了有利于人类生活,有时候会人为地控制生物的性别比。

思考:①为什么人工控制的种群一般雌性多于雄性?(是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的效果)。

②为什么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
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

(使害虫不能完成正常交配,所以,可以通过破坏农作物害
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3、出生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强调: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表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小结: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统计学特征。

此外,有的种群还具有社群结构等特征,如灵
长类的首领制和等级制等。

而每个种群的大小或数量总是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种群动态。

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的动态规律,是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的基础,也是我国制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的重要科
学依据。

第2课时
二、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观察:1、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找一个花坛、一块农田或其他生活小环境,观察这个环境中生活着哪些生物种群?
2、在周围环境划定一个范围。

计算一下该环境中的某一种群的密度
3、通过观察比较,你认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及密度是固定不变的吗?
小结:生物群落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范围内)。

②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与种群的区别与联系:
①与种群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和。

②与种群联系:群落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种群的集合体。

练习: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
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

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视频播放:种群和群落
植被(vegetation):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被。

把被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以森林植物群落为例,说明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森林群落:
☆乔木层:一般指5米以上的乔木区,这一层动物种类丰富,有各种昆虫、鸟类。

☆灌木层:一般指1-5米高的灌木丛区,动物有树栖兽类以及各种鸟类。

☆草本层:指地面上1米以下的草本植物区,在这一层中,昆虫、蜘蛛、蛇及各种小型鸟和兽类较多。

☆苔藓地衣层:贴着地面生长的苔藓、地衣和真菌等。

☆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

池塘群落:
动物在群落中也存在类似的分层现象,淡水养鱼中四大家鱼的混合饲养,就是根据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空间和条件来获得高产的。

2、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不同的现象。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树冠的疏密度,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于是群落就由各种不同的“小群落”镶嵌分布在地面上,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群落内环境因素的差异造成的。

观察:在学校附近找一片小树林,辨认乔木层、灌木层、草木植物层主要有哪些植物种类,在各层植物中有哪些动物分布?
第3课时
引入: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都会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读图:图中植物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受了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以影响环境。

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同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保护色
*拟态
*此外,如仙人掌能耐受长期的干旱,适于沙漠环境;哺乳动物发达的四肢,适于在陆上行
走或奔跑……
讨论: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各种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有哪些特点是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⑴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互助(蚂蚁、蜜蜂)的现象,也存在着斗争(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的现象。

――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⑵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互惠: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间协作如:花与蝴蝶
共生: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
竞争:彼此互相抑制,也叫种间竞争如:水稻与杂草
捕食:一方杀死或吃掉另一方如:鸟吃虫
寄生: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等
偏利、偏害:对一方有利或有害,另一方则没有影响
小结:略
课堂练习:1-5题
第4课时观察酵母种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