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四边形》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公开课《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去概括认识四边形。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朱老师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立足学生起点,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细节;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四边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从学生的起点来看,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朱老师从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吗?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了自己所认为的四边形。接着朱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寻找四边形。学生凭借自己的已有知识

去判断,在判断中学生对于四边形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如有几个比较典型的图形,有八个角、8条边的,有弯的边的。通过这一个动手过程学生总结出四边形是有4条直边,4个角的。学生肯定了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并且把已有经验上升到更加数学化、层次化的内容。应该说学生更易接受,更易掌握四边形的概念。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升华学生生活体验;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朱老师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在理解了四边形的概念以后,寻找校园场景的四边形,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学生不仅有了自己原先体验的知识,会更加明确一些看似四边形实际上不是四边形的图形。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升华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3、通过同桌合作交流沟通已有知识,发散学生思维;

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同桌合作将四边形进行分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原先的分类知识,学生根据不同的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进行分类。学生发散了思维,有的学生按是否是对称图形分,有的按只有有直角分,有的按有几个直角来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交流,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大家进一步巩固了原来的一些概念,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4、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建立空间思概念;

最后环节朱老师通过一个想象的环节,先让学生通过平面猜生活中的实物,学生联想到生活实际,气氛活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接着朱老师还让学生以物猜形,通过动画切割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原来生活中的东西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学生的起点自此开始会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

应该说朱老师《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立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折一折等多种方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立足学生的思维上,我再想因为每一个人的学习起点都不一样,所以在反馈学生的经验的时候,是否可以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一步一步慢慢进入佳境。如在寻找校园图中的四边形的时候,学生更容易找到如长方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在总结了特殊的四边形以后,可以在发散开来。这样不仅巩固了四边形,也让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这个概念。

让细节充满张力——评朱盛蕾老师执教的《四边形的认识》布鲁姆曾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下进行,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目标指向性,教学活动结束时均有目标达标性,这样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或脱离实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而朱老师执教的《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规划细节,将每一处的处理到位,在细节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细节中造就课堂的精彩,下面就根据听课情况围绕细节处理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细节处理一:把握教学起点,层层递进深化概念。1、“今天我们学习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简洁明了的揭题,让学生说说对四边形的认识,通过试教上课发现孩子都能从角和边上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这一细节处理,关注学生的教学起点,在学生对图形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揭题,让人觉得不罗嗦。2、“将四边形送回家”。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在图形中选择四边形送回家,这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会判断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并在“送”和“分析”的过程中深化四边形的概念。这一过程中,有几个细节上的改变,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如“”第一次试教时,这个图形打印的比较小,对于座位上的大部分孩子都看不清楚,都认为是长方形,以至上课讨论了好会后,才说出它不是四边形,因为它没有4个角,发现这一问题后,朱老师马上将这一图形打印大些,将图形印得明显,学生能直接根据角或边来判断它不是四边形,也避免了中间学生争执的过

程。如“”朱老师在教学中拿出实物来学生来数一数上面有几个四边形,并能引导有序来数,这一细节处理不仅形象直观了,还让学生在体会到数图形时的有序。如“”朱老师在教学中对这四个图形都进行了处理,并通过学生的分析加深了对四边形的认识,无论是从图形的选择,还是分析,都是有目的的进行,正是因为如此的规划细节,明确导向,使平实的课堂也凸显出了亮点和优势。细节处理二:突破教学重点,动态建构凸显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捕捉细节,抓住细节性的资源进行拓展,那么,一方面抓住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另一方面可以把握知识内核,在动态的建构中凸显分类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铺垫。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之后,将四边形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分类,在培养孩子合作交流能力的基础上,体现了分类方法的多样化,也体现了学生思维间的碰撞。“老师将同学们找到的四边形都藏在了信封里,在分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些建议。”正是这一建议,充分体现了朱老师把握细节的到位,先是由“1、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定好一种标准分类。”试教中学生出来的方法不多,就一两种,没有想到按“对称图形和不对称”来分,没

有想到按“对称轴的条数“来分,没有想到按“直角的个数”来分,没有想到按“边”的长短来分。出现这样的情况,朱老师及时进行调整,将分类的一些方法体现在提示上,将建议改为“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定好一种标准分类“,几个字的改变,却换来了大精彩,教学操作活动中学生方法多样,并有一定的根据,在动态建构的过程中充分凸显了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细节处理三:发展学生思维,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的提升环节,可以将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围绕某一方面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提升,使学生触类旁通,提升数学空间想象能力。1、“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一样,通过观察演示,让学生感受四边形的形状和什么有关?”看似简短的一个设计,却让学生对四边形形状不同跟角、边有关,有了初步的理解,正是有角和边的变化,才有四边形大小、形状间的变化,而朱老师在这一细节处理上,也是点到为止,没有花大手笔进行解释,在提升思维的同时又不觉得学生难以接受。2“小朋友的想象能力真是丰富,老师也利用这些四边形想到了一些积木,请你猜猜看我是用哪个图形想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