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填空)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汇编资料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汇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794c4faaea998fcd220e17.png)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填空)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提纲(含基础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提纲(含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49329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5.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提纲(含基础知识点)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3、分子由原子共同组成,原子就是由拎正电的原子核和拎负电的核外电子共同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共同组成,质子拎正电,中子不磁铁。
原子的结构和太阳系十分相似。
4、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固体的分子结合最紧密,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5、纳米就是一个长度单位,1nm=m。
6、质量: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表示。
单位:kg、g、t(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测量工具:纸盒天平(采用方法: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小至大托盘;测量前调节均衡用均衡螺母,测量时调均衡用游码;万一物、装箱反华了,则物体的质量应当将砝码乘以游码…...)7、体积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要平视,即视线与液面底部相平。
)固体的体积:采用“排水法”。
较轻的物体可用“针压法”或“助沉法”。
8、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就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其质量、体积的发生改变而发生改变。
公式:。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单位:kg/m3或g/cm3。
折算关系:常见物质的密度:铜、铁、铝、冰、蜡、海水、纯水、煤油、酒精。
9、液体质量的测量:(烧杯+水)―(烧杯+剩水)。
用(烧杯+水)―(烧杯)则会引起结果偏大。
因为质量准,体积小了。
10、一定质量的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这表明,水不简单的遵守一般物质遵循的“热胀冷缩”的规律。
事实说明,的水的密度最小。
温度低于时,随着温度的增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高于时,随着温度的减少,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表格打印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表格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25fdb9ba0d4a7303763a1d.png)
1.欧姆定律
2.电阻的测量
1.电能 电功
2.电功率 3.额定电压 额 定功率
(2)电流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 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 最大测量值(量程)。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 和。 (1)电源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电压通常用字母 U 代表,单位是伏特,符号是 V。 (2)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要正确(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 源的负极),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 值。 (1)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 之和,用符号表示时可以写为 U=U1+ U2 (2)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相等,用符号表示时可以写为 U= U1= U2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通常用字 母 R 代表,单位是欧姆,符号是 Ω。导体的电阻是 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 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变阻器是能改变接人电路中电阻大小的一种元 件。 (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 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I=U/R (2)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这三 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 个量。 (1)根据 R=U/I,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计算出 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⑴发电机或电池等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 能,用电器则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⑵生活中常用的电能单位是千瓦时(KW.h),是电功 率为 1 kW 的用电器使用 1h 所消耗的电能。 1kW.h=3.6x 106 J。 ⑶消耗电能的多少用电能表来计量。电能表的计数 器上前后两次的读数之差,为相应时间段内用去的 电能。 ⑷电流做了多少功,用电器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 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是 W= UIt。 ⑴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定义 式是 P=W/t,即电功与时间之比。 ⑵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是 P=UI。利用这个关 系式,可以测出用电器的实际用电功率。 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此时 它的电功率是额定功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25ec4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6.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第十三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内能知识点总结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基础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基础版)(家教、补习、复习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9823ff4028915f804dc2e5.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2、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4、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分子构成特点;5、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要点诠释: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要点二、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内能》分子动理论】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4b46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e.png)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的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和路径:-间接测量位移-路程、位移和位移与路径之间的关系-向量和标量的区别2.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单位的换算-标准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和速率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的概念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图象和运动方程-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4.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图象和运动方程-合速度和合加速度的概念-初速度和末速度之差与加速度之积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应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二、力的作用与性质1.力的概念:-形式力和非形式力-力的计量单位和测力仪器-冲量和现象力的关系2.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物体受力的特殊形式-平衡力和不平衡力3.物体的力学性质:-质量和重力-法向压力和应力-物体的承受压力与其形状的关系-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改变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4.弹簧力和摩擦力:-弹簧力的概念和特点-弹簧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判据和大小关系-摩擦力和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三、机械能与动能转化1.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和分类-功与力、位移、角度和能量的关系-水功率和电功率的单位2.机械能:-机械能的概念和类型-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3.动能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对动能的转化-动能定理和动能的大小、方向的关系-质点和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四、波的类型与特征1.波的类型:-机械波和电磁波-纵波和横波2.波的传播:-波的传播介质和媒质-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波长的关系-波的传播方向和能量3.波的特征:-波的波长和周期-波的频率和振动数-波的幅度和等级-声波和光波的区别五、电和电路1.电的产生和传输:-静电的产生和性质-电流的产生和运动方向-电流强度和电荷量的关系-电流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电路的概念:-电源、导体和电阻器-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3.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强度和电阻的关系-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电功率和耗电量的计算4.电路连接方式:-单独电阻器和连接电阻器的电流强度和电压的关系-电路中节点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串-并联组合电路电流的运算和电压的运算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的总复习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和应用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a3cbb9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3.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1第一部分: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6df5866be23482fb4da4c46.png)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热和能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1.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2)Q放=cm(t0-t)=cm△t降(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
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填空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28d7aa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e.png)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填空在九年级物理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并提供填空练习,让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一、力、质量和加速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符号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N)。
质量是一个物体的属性,用符号m表示。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用符号a表示。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它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知识点二: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a 。
填空练习:1.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_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
二、重力和重力势能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是人们常说的“地心引力”。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知识点三: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物体的重力公式为 F = mg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知识点四: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 Ep = mgh ,其中Ep是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填空练习:1.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_______。
2. 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约为_______。
三、机械能和功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通常用符号W表示。
知识点五:机械能的计算公式为 E = K + Ep ,其中E表示机械能,K表示动能,Ep表示重力势能。
知识点六:功的计算公式为 W = Fd ,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d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填空练习:1. 机械能是指物体的_______和_______之和。
2. 功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
四、功率和电能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通常用符号P表示。
电能是物体由于电荷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4ba3b2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8.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如下: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垂线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4.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5.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7.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9.压强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10.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ρgh,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米³;g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牛/千克;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是米。
1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13.浮力的计算公式是F_{浮}=G_{排}=\rho_{液}gV_ {排},式中F_{浮}表示浮力,单位是牛顿;G_{排}表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单位是牛顿;ρ_{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米³;V_{排}表示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单位是米³。
1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5.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是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与杠杆垂直的线段。
物理初三填空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三填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edb5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9.png)
物理初三填空知识点总结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初三物理填空知识点的总结: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比例常数为g,即 \( F = mg \)。
5.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6.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其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7.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8.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9. 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其计算公式为 \( P =\frac{F}{A} \)。
10.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公式为 \( P = \rho gh \)。
11.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12.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13.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 F_1L_1 = F_2L_2 \)。
14. 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为 \( W = Fs \)。
15.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其计算公式为 \( P = \frac{W}{t} \)。
16.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公式为 \( \eta =\frac{W_{有用}}{W_{总}} \)。
17.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其计算公式为 \( I = \frac{Q}{t} \)。
18. 欧姆定律指出,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成正比,公式为 \( V = IR \)。
19.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即 \( R_{总} = R_1 + R_2 + ... + R_n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13---18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13---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0391c2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2.png)
初中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复习(填空)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
扩散的快慢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二、内能1、内能概念:物体内部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有关,温度越高,内能。
2、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都是,简称焦,用表示。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与。
(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
③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
三、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
用符号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3、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
4、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内陆地区温度变化。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取暖。
5、热量的计算:Q= 。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一、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能通过燃烧转化为能,又通过做功,把能转化为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d18911910ef12d2bf9e746.png)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热和能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Q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答复〕。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3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c=4.2×10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3 4.2×10J。
11.热量的计算:〔1〕Q吸=〔t-t0〕=△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cm cm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122〕Q放=cm〔t0-t〕=cm△t降13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
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14使用〕15.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13---18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13---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da45c0deaeaad1f346933fc3.png)
初中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复习(填空)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
扩散的快慢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二、内能1、内能概念:物体内部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有关,温度越高,内能。
2、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都是,简称焦,用表示。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与。
(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
③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
三、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
用符号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3、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
4、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内陆地区温度变化。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取暖。
5、热量的计算:Q= 。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一、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能通过燃烧转化为能,又通过做功,把能转化为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复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5b8f7f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1.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复习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念念不忘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是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的现象。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质有关。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二、内能物体内部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它的内能增加;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它的内能减少。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量是指在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XXX(J)。
三、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kg·℃))。
水的比热容是4.18 J/(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固定值。
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mcΔ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一、热机内燃机通过将燃料的能量通过燃烧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做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排气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动一周,飞轮转动一圈,活塞往返一次。
二、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热值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qm。
热机效率是指热机转变为机械能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计算公式是η=W/QH。
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大全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e2daa3f856a561252d36fe5.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大全-CAL-FENGHAl-(2020YEAR-YICAILJINGBIAN• 、、•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等级 ________第十三章内能一. 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_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O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铁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滋。
扩散的快慢与—有关。
扩散现彖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________________ •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o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_,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C二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申•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來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來说,内能与物体的质虽.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休•温度_•它的内能増加,温度_・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及(〉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_有关,温度越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女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_、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_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讥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______ 与____________ O (D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填空)2017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部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3)原子的中心是组成,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2)密度的公式:(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第十二章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我们把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的。
3.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的物理意义:。
②速度的公式:,v表示,s表示,t表示。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 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程度. s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v?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t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和;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②单位换算:1 km= m, 1 m= dm= cm=(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是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的计时工具。
①定义: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和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④误差和错误不同。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1)力的单位:,简称,符号为0.5 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
(3)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8.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
(2)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得出的。
(1)定义:◆(2)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处于何种等因素无关。
(3)认识身边的惯性现象,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10.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
,就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上。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梳理:(1)定义:(2)弹力产生的条件: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这样的形变叫;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2)弹簧测力计①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此外,用弹簧测力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二是测量时,拉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三是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磕钧刻度线。
(1)万有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①重力的大小也叫。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是用g表示这个比值,用G表示重力(单位为N),m表示质量(单位为kg),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
g=9.8 N/kg,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在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取g=10N/kg.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应用它可以做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③重心:叫物体的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质地不均匀或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支撑法或4.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2)摩擦力的方向:(3)种类:摩擦力分为。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和,与、等因素无关。
(5)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用代替、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一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二力”即和,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两力臂”即和,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平衡条件当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下就说杠杆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表达式是。
或写成。
(4)三种杠杆及其特点①省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虽然,但。
如起子、剪铁皮的剪刀、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虽然,但。
如钓鱼竿、理发剪刀、赛艇的桨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等臂杠杆。
等臂杠杆即6.滑轮及滑轮组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1)滑轮的种类及特点①定滑轮:,这种滑轮为定滑轮。
定滑轮不省力(F=G物),但能。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为滑轮的半径)。
②动滑轮:,这种滑轮为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当不考虑滑轮自重和摩擦等条件且竖直提升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F= G物,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滑轮的直径)是阻力臂(滑轮的半径)2倍的杠杆。
(2)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3)应用:茶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连通器,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此外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
5.大气压强(1)概念:由于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①两个著名实验世界上筹名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实验者是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
第一个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实验者是科学家托里拆利。
②气压计:的仪器。
主要有和两种,氧气瓶上的气压计就是一种。
③标准大气压: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得的水银柱高度为 mm,通常把这样大小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 mm水银柱(汞柱)= 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的值可以取 Pa.(3)大气压的变化①大气压与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但是不均匀的。
在海拔3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m,大气压减小Pa。
②大气压与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
高原上气压低,水的沸点 100℃,所以烧饭要用高压锅。
③大气压与天气有关,一般情况是晴天的气压比阴天,冬天气压比夏天。
(4)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6.液体(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方向:(3)浮力的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示重法(两次测量法):F浮=G物—F示;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G排;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受力分析法: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利用竖直向上的力之和=竖直向下的力之和列方程求解。
(4)阿基米德原理①内容:,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它同样适用于气体。
②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
(5)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与物重及整个物体密度的关系(浸没时)是:当F浮< G物时,,这时ρ物<ρ液;当F浮> G物时,,这时ρ物>ρ液;当F浮=G物时,,这时ρ物=ρ液,V排=V物。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G物,ρ物<ρ液,V排<V物。
(6)浮力的应用①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②潜水艇:是靠或的方式改变自身重来实现浮沉的。
③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空气的气体。
④密度计:密度计是测定的仪器.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下。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1)功的初步概念:,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是(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功的计算公式:,用表示,单位是,甩表示,单位是,功的符号是,单位是,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