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周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北
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周长
•能够准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周长计算题
二、课前准备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准备画布,便于讲解
•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支铅笔和一张作业纸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
•老师放一个绣花球上来,问学生绣花球外面有什么?
•讲解周长的概念: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长之和,通常用字母 P 表示。
3.2 教学重点
•讲解周长计算方法:例如矩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 P = 2 (a + b)。
•让学生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3.3 练习
•给学生出现一个由多个矩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计算周长。
•让学生配对或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
3.4 总结归纳
•老师复习本课讲解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3.5 作业
•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需要学生回去完成。
•让学生完成老师出的周长计算题并批改答案。
•让学生写一篇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周长的文章,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到三个以上的例子并进行描述。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画图和实际计算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商讨,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协作的能力。
作业的设置也让学生在课后巩固了所学知识,并通过文章的写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教材分析:小学里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很多,而周长的公式,《课标》只要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单元式学习它们的唯一机会,同时周长的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面积与体积的基础,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内容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给花坛安护栏”,通过两个小朋友提出“给每个花坛安护栏”的建议,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欣赏花坛引入对周长的探索学习,并利用指一指、描一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第二个信息窗是“购买花坛护栏”情境图左边呈现的是同学们在测量长方形花坛长与宽的活动情景,右边提供了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数据,信息牌上面显示护栏的单价,引出“给不同形状的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引入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绳等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探究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着力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形成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明白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而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初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多少钱》教案含教学反思
(3)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容易忽略数量、价格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导致解答错误。
举例: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购物问题中的数量、价格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货币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货币观念,理解货币的价值,对消费行为有初步的认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民币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货币计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案;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对人民币面额及其换算关系的掌握,能够快速识别1元、1角、5角、2角、1分等常见人民币面额,并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等换算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需要多少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计算购物时需要支付多少钱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货币计算的奥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多少钱》教案含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节【第二课时】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节【第二课时】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什么是周长。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周长的定义,学会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什么是周长。
2. 学会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3. 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难点: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卷尺、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请同学们围成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直尺量一量它的周长。
这样同学们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周长的概念。
然后,我会进行例题讲解,比如给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计算它的周长。
我会引导同学们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测量,并解释计算的原理。
随堂练习环节,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教室的周长,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什么是周长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计算方法:用直尺和卷尺测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直尺和卷尺测量一下你的课桌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 给一个正方形,请计算它的周长。
答案:1. 你的课桌的周长是厘米。
2. 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测量过程中,有些同学对直尺和卷尺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测量一下家里客厅的周长,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客厅的周长会比你的房间周长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请同学们围成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直尺量一量它的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教学案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45页第1题:
第五单元第一课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再计算:
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
测量餐桌面的周长
板
书
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反
思
教学内容
周长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五、当堂训练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2cm
27cm 44cm
15cm
六、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但是我们遇到困难了,怎么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读一读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 5 +3 = 16(厘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5单元 周 长-北师大版
第5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认识周长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3.能和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周长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会数或算一个物体的周长。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PPT课件出示树叶)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对于这片树叶,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地说:看到树叶,知道秋天到了,想知道它一周有多长,想把它画下来做一个永久的纪念。
树叶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够绿化环境,制造氧气,落叶归根后,化作春泥,滋润大地,值得我们纪念,现在就按照同学们的想法,把它画下来。
二、探索新知1.学生一笔画树叶。
师:请同学们拿出树叶,我们用一笔画的形式描出手中的这片树叶,然后交流画图过程。
画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是从哪里开始画的,到哪里结束的。
请一名学生板演描画的过程。
2.观察思考画的过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师:在画的时候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的?中间有没有断过? (PPT课件演示)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中间没有断开过,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师: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围绕数学书的一周,画出数学书的形状,并说一说是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的,是不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认识周长。
师:一只蚂蚁围绕树叶爬一周,它告诉我们说:“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你能再说一遍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吗?学生大声说:“围绕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引导发现:我们刚才沿着数学书的一周描出了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我们围绕长方形一周所描的长度,叫作什么?总结:围绕物体或图形一周所形成的封闭图形的长度,叫作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长方形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长方形周长》。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我从给篮球场画边线的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在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说教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在复习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从给篮球场画边线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点拨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
①首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三角形卡片和一张长方形卡片。
第五单元 什么是周长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量感”——《什么是周长》大单元整体设计课标说明:数学核心素养其内容包含数感、量感、推理能力、空间想象等要素。
小学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解决人们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而生活中充满与“量”相关的问题,如元、角、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吨、千克、克;时、分、秒等。
小学阶段是学生感受数量、形成量感的重要时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
所谓“量感”,简而言之,就是对量的感受。
具体而言,包括对物体大小、轻重、厚薄、时间、速度等量的感性认识。
正是由于量感是一种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容易被老师所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缺乏,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从而导致学生的量感意识不强。
例如,学生把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混淆,甚至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乱用等。
单元名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
而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的学习,学生在此基础上,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还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和正方形四条都相等的边长关系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这对于学生理解和等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索和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关系时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测周长,明确周长的定义及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围和求长方形周长,再通过对比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与长方形周长的关系,进而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而这节的难点是对周长概念的认识,要让学生理解周长是围一个物体或图形外围形成的一个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能够找出生活中具有相同周长的图形。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同物品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使用直尺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很感兴趣,这说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会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周长应用的理解。
另外,我发现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提问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不敢大胆发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创造更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对周长已经具备感性的认识,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最后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
活动中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互相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估测方法;其次才是关注结果。
1 什么是周长1课时2 长方形周长1课时3 练习四1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材第45~47页)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怎样拼周长最短》教案
3.空间想象:通过识别和组合平面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4.数据分析:通过对不同组合方式的周长进行计算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够从数据中找出规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拼接两个矩形,周长最短的方法是将两个矩形的较长边拼接在一起。
-拼接两个正方形,周长最短的方法是将两个正方形的边拼接在一起。
-拼接一个矩形和一个正方形,周长最短的方法是将矩形的较长边与正方形的边拼接在一起。
③周长的应用与估算
-周长的应用:计算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设计与制作各种形状的物品,规划路线和路径等。
1.学习平面几何图形(如矩形、三角形)的性质和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组合,探索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周长的影响。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逻辑推理: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不同的图形组合,让学生理解周长最短组合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2.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
3.探索并应用周长何在给定形状和面积的情况下,判断和找出周长最短的组合方式。
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并总结周长计算的规律。
解决办法:
1.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示,直观地展示不同组合方式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正方形:周长=边长× 4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五周长第2课时什么是周长(2)教案北师大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教室四周墙壁的长度、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卷尺来测量物体的周长。
2. 我将针对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困难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知识。
3.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更多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交流和问题解决。通过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深入探讨周长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解决周长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数学交流能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通过计算和测量图形周长的活动,学生能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周长的变形问题: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会遇到周长的变形问题,例如,已知周长和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求其他边的长度。这些问题需要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7.周长的扩展概念:除了封闭图形的周长,还有开放图形的周长概念,例如,直线和曲线的周长。这些概念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七、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a.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周长的拓展文章,例如《周长的应用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周长的数学原理》等,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应用。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他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互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积累测量、计算基本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为今后学习图形周长的计算、面积等打下基础。
而三年级学生虽然对于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很多认识模糊的地方,如把物体一个面的周长容易想成面大周长就大、面小周长就小。
如果处理不当,在后续的学习中,会引起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混淆。
为了让学生体验周长同边线之间的关系,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教学中特地安排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辩一辩等活动,凸显边线与图形周长的深度对接。
其次,北师大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相比,在“周长”概念的表述,少了“封闭”二字,我觉得应该加上这两个字,更利于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由此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不断明晰周长含义,在动手操作、交流辨析中,引导学生思考,获得对周长概念更深刻、更准确的的理解,这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辨析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测量基本平面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积累图形周长计算的经验。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同学们,昨天布置预习什么是周长,谁来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周长?能比划一下吗?同学们都说到一个共同点:一周的长度。
周长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知,感知周长就是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
二、新知探究,再次感知1.出示情景图笑笑画了三幅画,想给这三幅画装上画框,买多大的画框合适呢?师:这些画的画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主要介绍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学会使用尺子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周长的概念,即图形边的长度之和。
b. 掌握使用尺子测量图形边的长度,并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发现周长的概念。
b. 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b.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互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建立“一周”的概念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并具备了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能力。
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但是,他们可能还不了解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并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图形卡片)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并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A:它们都是有边的图形。
教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图形都是由边组成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这些图形的边的长度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B: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教师:非常好!尺子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图形的边的长度。
除了边的长度,还有没有其他的概念可以描述图形的特征呢?学生C:周长。
教师:正确!周长就是描述图形边的长度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什么是周长。
2、概念讲解(教师示意围绕图形的动作)教师:周长是指图形的边的长度之和。
我们可以把周长想象成是围绕着图形的一条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表格式教案
2.小结: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二、实际计算
1、问题引入
1)你们想知道花园的周长吗?
2)怎样才能计算出花园的周长?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独立
决问题。
3、解引导学生分组交流算法,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体会与自己不同的算法,学会辨别事物。
4、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法)
学生听故事,观察图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直尺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课本48页长方形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怎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
学生观察,思考。
生汇报: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学生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学生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等)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 什么叫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什么叫周长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能够用公式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通过练习巩固了解和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1.掌握周长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3.巩固和加深对周长的认知。
第三部分: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公式计算周长;2.怎样将周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第四部分:课堂教学1. 自主探究活动1:教师先拿出一根棒子,然后问学生:这根棒子的长度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再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根棒子交还给你,如何才能知道这根棒子的周长?活动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问学生:这条线段有几个边?这条线段的周长是多少?如果将这条线段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计算。
2. 提高学习1. 教师讲解周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可以用板书进行概念讲解。
2.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的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周长计算方法和公式,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3.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周长计算训练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周长计算方法,能够简单应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 巩固练习1.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周长计算练习,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对于练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指导和帮助。
2. 课堂测试: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简单应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周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和提高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巩固练习。
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含反思、学习单)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含反思、学习单)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周长;2.学会如何测量周长;3.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概念及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呈现一幅世界地图,介绍地球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意义;2.教师抛出问题:怎么测量地球的周长?引导学生思考,并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答案。
2. 观察、实验(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长方形图形,请学生算出周长,然后让学生通过测量方法验证是否正确,学生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2.教师再给出一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请学生操作测量周长,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用周长这个概念去描述图形的大小?3. 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教师讲解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合作探究(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形状图(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测量每个图形的周长,并提交报告;2.学生利用周长的概念解决日常问题(如衣服边的长度、操场边界的长度等)。
5. 总结反思(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是否存在不理解的问题。
四、学习单1. 单元目标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将会:1.知道什么是周长;2.学会如何测量周长;3.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单元内容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3. 单元总结周长是用来描述图形边界长度的概念,是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概念。
通过测量周长,我们可以计算出图形的大小,解决日常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试一试)》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试一试)》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2.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学习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学习流程】一、导入(出示情境图)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二、学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说一说小公园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描一描。
2.尝试独立求出周长。
第二步:互学要求与同伴说说自己的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第三步:展学要求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展示要求: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尝试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从多角度理解周长的意义,能应用周长的意义与数的运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解决身边简单的周长问题。
)第二学程学习任务: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观察图形,找出数学信息。
2.尝试独立求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步:互学要求同桌交流各个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第三步:展学要求集体展示交流,分别说说三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求多边形的周长,一般的方法是计算各边长度的总和。
但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并根据数据的特征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完成课本第46页练一练3、4、5、6题。
3.笑笑在动物园里沿着右面这条路线走了一周,她一共走了多少米?(1)学生观察图、整理信息,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订正。
4.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展示交流,并说说各个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5.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3个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说说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优秀教案第【1】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材第52~55页)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通过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师:咱们一起玩一会儿摆小棒的游戏吧!让学生根据要求摆小棒:由组长安排先让其中一个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再要求第二个学生摆的正方形个数相当于第一个同学摆的2个那么多。
师:你用了多少根小棒列算式计算一下。
生:我用乘法计算得出4×2=8(根)。
师: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两个正方形要用2个4根,也就是8根小棒,那么 2个4根可以说成4的2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的含义,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自主探究师:请看下面的情景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3情景图)生1:我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
生2:还知道了两种价钱之间的关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摆出8根小棒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摆4个8根的小棒来表示,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5、通过这些条件,我们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6、解决问题
怎样来解决“还剩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从总数里去掉一车256棵,再去掉第二车的280棵,就是剩下的棵树。
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总棵树减去运走的棵树。这样要先算出一共运走多少棵。
同一个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同一道算式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吗?
重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阶梯方法
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预习提纲
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巩固深化
课堂小结
一、预习
1、观察思考书中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示内容,并说说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完成课后练一练
回顾学习过程,谈谈直观图和线路图是如何帮助自己理解问题的。
关注学生是否会正确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关注学生能否明确图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画一画,说一说。
板
书
设
计
里程表(一)(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277-146=131(千米)689-146=543(千米)
1、试一试:456-178-122
2、上衣78元,鞋子52元,帽子35元,裤子75元。(1)李阿姨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2)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探究过程。
找一找图中的数学条件和问题
二、
1、出示问题一。让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
2、有没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出示第二幅示意图,分析异同
3、引导全班模仿画一画,并说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独立算一算,得出结果,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二
1、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独立解决,得出结果
3、集体反馈交流,说清解题思路
出示问题三
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指名到黑板板书,集体订正,个别指导。
板
书
设
计
节余多少钱
(1)亮亮和奶奶八月份花了745元,八月份节余了多少钱?
185+800-745
=985-745
=240(元)答:八月份节余了240元
总计第19节
课题
里程表(一)
第1课时
教具
课件
教学
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列算式时要注意:要先算后面的和,所以要先算加法,就要改变运算顺序,用上小括号。
引导学生思考
指名到黑板板书,集体订正,个别指导。
板
书
设
计
运白菜
运白菜
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然后用第一个数去减。
总计第18节
课题
节余多少钱
第1课时
教具
课件
教学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计算域实际生活的练习,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正确计算。
(1)先自己独立思考(2)源自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3)谁愿意对大家说说你的问题?
要求还剩多少棵白菜,能一步解答吗?
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看情境图,提问: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2、通过这些条件,我们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怎样来解决“还剩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从总数里去掉一车256棵,再去掉第二车的280棵,就是剩下的棵树。
(1)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课件出示:
谈话式导入课题,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1、提出问题:看看淘气一家人每个月的收入:
奶奶领取补助
爸爸妈妈寄回
185元
800元
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1、合作交流,想办法。
亮亮一家八月份的收入、支出情况:
奶奶领取补助
爸爸妈妈寄回
八月份生活费
185元
5、椅子的高度48厘米,淘气的身高比椅子高73厘米,冰箱的高度比淘气高29厘米。冰箱有多高?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寻找数学信息。
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
指名到黑板板书,集体订正,个别指导。
板
书
设
计
练习课(略)
总计第16节
课题
运白菜(三位数连减)
第1课时
教具
课件
教学
目标
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800元
745元
(1)请大家估一估,亮亮家八月份结余多少钱呢?
(2)用不同方法计算八月份结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让学生学号在生活实际情境中,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预习提纲
小组合作
探索新知
分层练习
巩固新知
梳理知识
归纳总结
一、预习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
(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
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课件导入创新情境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实践应用
内化提高
梳理知识
全课小结
课件: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这片白菜地里,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把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总棵树减去运走的棵树。这样要先算出一共运走多少棵。
比较小节。
说一说,再进行计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激起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
让学生在开放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者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预习提纲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总结全课
一、预习
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引导学生观察。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总计第15节
课题
练习课
第1课时
教具
课件
教学
目标
让学生有估算的能力,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会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运用连加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预习体刚
拓展提高
一、预习
板
书
设
计
运白菜
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然后用第一个数去减。
总计第17节
课题
运白菜
第2课时
教具
课件
教学
目标
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阶梯方法
笔算并且验算。
478+135+249 675+327+248
456+232+173 348+153+259
1、用竖式计算
709+85+124 212+395+104
2、你会算出下面三户人家的用水量吗?
户名
四月读数
五月读数
用水量
李芳
693
702
()
张宇
588
600
()
吴天
992
1
00
()
4、1台电风扇230元,1个洋娃娃48元,1台录音机474元,妈妈带了700元想买这三样东西,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