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荣二矿井下雾气成因分析参考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荣二矿井下雾气成因分
析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东荣二矿井下雾气成因分析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前言
煤矿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存在着很多影响煤矿安
全生产的因素。东荣二矿井下出现的雾气不仅易导致矿井
提升运输事故,影响安全生产,而且加重了工作环境污
染,有害于人体健康。
东荣二矿开拓方式为立井主要运输大巷采区上山分区
式开拓,开拓水平标高-500m,地面标高为66.8m。中一
上采区2条暗绞车道、主要入风石门,在每年的部分时期
(尤其是在夏季)雾气腾腾,能见度很低,严重时不足
2m。雾气迷漫的环境,影响人们的视野和心情,使劳动
效率下降,使行人、运输受到严重干扰,形成潜在的事故隐患。由于受影响巷道都是运输行人比较频繁的主要生产巷道,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正常的工作环境,必须查清井下雾气的成因,以确定治理雾气的措施。
2 雾气的出现规律
(1)雾气的出现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中一上采区2条暗绞车道、主要入风石门出现的雾气夏季较大,秋季次之,冬季较小甚至没有。
(2)雾气的出现与巷道高度有关。进风大巷内没有雾气,起雾点位于进风大巷主、辅绞车道分岔点以上约20m 处,直到-325m标高的高一工作面入风顺槽中变电站止都是雾气迷漫。
(3)雾气出现与巷道风流的温度有关。在-325m标高的高一工作面入风顺槽中变电站处,由于变电站和泵站产生的温度较高,变电站处雾气明显减少,变电站后20m 完全消失。风流经过工作面和回风巷后进入回风上山时又出现雾气。
(4)雾气的出现与巷道风门的开启有关。在矿井进风大巷与中一上采区辅助绞车道(回风上山)之间有二道风门,若风门同时打开,回风上山巷道内的雾气立即增大。
3 雾气现场气象参数的测定
现场取样进行气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雾气成分与正常空气非常接近,无有毒有害气体及其他特殊成分,并且
在灯光下呈乳白色。因此,为了分析雾气的成因,在夏、秋两季对东荣二矿井下雾气出现地点的气象参数进行了测定。
4 雾气成因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常,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近饱和,当气象参数(如空气温度、大气压力)变化时,使空气的饱和能力降低,当空气中实际所含水分大于空气对水分的饱和极限时,多余的水分将凝结成细小水滴,即形成雾。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下降,水分的析出量加大,细小水滴聚集成较大小珠,附着于巷壁或金属设备的表面。根据上述观测数据分析雾气形成影响因素。
4.1 围岩温度的影响
根据东荣二矿的精查地质报告,该矿区的恒温带深度为20m,恒温带温度为+5.6℃,地温梯度为2.8℃/hm,地温率35.7m/℃。根据地温预测计算式tvr=t₀+(z-z
₀)/g,可计算出-500m平均地温为19.0℃。本地区使地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增温率,没有地热异常现象影响,因此地温预测值不应有大的误差。根据对-500m南翼岩巷掘进工作面测温孔的实际测定,原岩温度为18.8~19.0℃,与计算值基本相符。
虽然岩壁温度随地面季节变化呈周期性变化,但长期通风的巷道壁面温度变化不象风流温度变化幅度那样大,在时间上也要滞后一段。这是由于巷道围岩的热容量非常大,要有长时间的热交换才能使其温度有明显的变化,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巷道围岩的调热作用。 4.2 围岩传热特性影响
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导热介质存在温度差,热量将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直到温度相等为止。原始岩体在开凿巷道并通风后,巷道径向围岩内各点的温度将随通风时间加长而递减,但距井巷中心某一距离的围岩深部,围岩仍保持着原始岩温,未受通风降温的影响。把原始岩温等温线所包围的范围称为井巷围岩调热圈(又称冷却带),调热圈内的温度分布称为调热圈温度场。从井巷中心到调热圈极限边界(原始岩温等温线)的距离称为调热圈半径Rt,其大小除受原始岩温、风温、岩石热物理性质、通风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还决定于通风经过的时间τ。因此,调热圈的大小是变化的,新掘进巷道τ小,调热圈半径Rt小;随着通风时间τ增长,井巷围岩受冷却范围扩大,Rt变大;如果通风时间足够长(约2a以上),可以认为围岩与风流已充分完成热交换,Rt接近最大值而达到
相对稳定,而在原始岩温相同的同一水平巷道中,由于入风段风流与围岩的温差比下风侧大,所以下风侧Rt逐渐变小。
4.3 风流温度的影响
当巷道表面温度高于风流温度时,巷道向风流散热,风流在流动过程中是增温加湿的。即随着温度的升高,风流饱和能力加大,更多的水分蒸发进入风流中,使风流的含湿量增加。
在冬季地面空气温度较低,空气进入井下后,因温度升高,空气的饱和能力加大,使相对湿度降低,所以沿途要使井巷中的水分蒸发,进风路线的井巷就显得干燥,不易产生雾气;春夏秋季地面空气温度较高,地面空气进入
井下后,因温度降低,空气的饱和能力变小,使相对湿度升高,此时空气中的一部分蒸汽就可能凝结成水珠,形成雾气。
根据上述分析,该矿雾气是沿程温度下降导致风流饱和能力降低造成的。风流在流动过程中与围岩的换热量,即风流在被冷却的过程中损失的热量。该换热量与风流的温度、湿度、原岩温度、风量、巷道断面、水力周长、巷道长度及风流与围岩间的传热的不稳定传热系数(实效系数)等有关。
4.4 湿度的影响
由于东荣二矿周围地表为水田,在春夏秋3个季节水田充水导致矿井周围空气湿度较大,其一般相对湿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