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计算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4648655a58da0116c1749df.png)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18.3KN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7173KN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公式: []N f Aσϕ≤=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 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l 0-计算长度,l 0=kμh =1.155*1.5*1.2=2.15m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塑料支架计算单位
![塑料支架计算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b1988bf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a.png)
塑料支架计算单位
一、塑料支架是用来进行10mm以上的管道的支撑的,主要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计算用量的方法是:
1、先按管径的大小确定支架的距离。
2、根据管道距墙面距离+管道外径+安装管卡距离(管支架另加5cm)算支架长度。
3、立管支架=支架长度*3算出一个支架的型钢长度*支架数量。
4、吊式的干管支架=支架长度+吊筋长度算出一个吊架长度*吊架数量.
二、塑料支架的重量,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确定。
计算用量的方法是:
1、一般DN80以下用30*3的角钢,DN80以上用40*4的角钢。
2、现场确定一下每个支架使用角钢的长度。
30*3的角钢米重1.373KG/M , 40*4的角钢2.422KG/M ,算出每个支架的重量。
3、支架个数*每个支架的重量=支架重量。
支架计算公式范文
![支架计算公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a5bf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f.png)
支架计算公式范文
一、支架力学性能的计算
1.支架的静力学平衡方程:支架的平衡条件是支持力的合力为零。
在计算支架承载能力时,需根据具体设计要求,确定支架所受载荷,然后根据力学平衡条件计算出支持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2.支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支架材料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会产生应力和变形。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可以利用弹性力学公式来计算支架所受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3.支架的稳定性计算: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支架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即会发生失稳破坏。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支架的稳定性计算,以保证支架的工作安全。
二、支架尺寸的计算
1.支架高度计算:支架的高度主要由工程设计要求和支撑物的高度决定。
一般来说,支架的高度应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并保证支架的稳定。
2.支架底座尺寸计算:支架底座尺寸的计算需要考虑支架的受力情况和所处的土质条件等因素。
一般来说,底座尺寸应能够满足支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要求,并且能够承受支架所受的载荷。
3.支架立杆、横撑和连接件的尺寸计算:支架立杆、横撑和连接件的尺寸计算需要通过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来确定。
强度计算主要是为了保证支架的强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而刚度计算主要是为了保证支架的刚度满足工程要求。
以上只是支架计算公式的一部分,具体的计算公式还会根据具体情况
和设计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
和具体条件来选择适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支架的设计和使用安全可靠。
管道支架计算经验公式
![管道支架计算经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d5326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8.png)
管道支架计算经验公式管道支架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计算,它关系到管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管道支架计算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管道的重量、材料的强度、连接方式、环境条件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管道支架计算的经验公式。
1.支架间距计算公式管道的支架间距是指相邻支架中心之间的距离,它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L = ka * (D + W)其中,L为支架间距,ka为经验系数,D为管道外径,W为管道和介质的总重量。
经验系数ka的选择与管道支架类型有关,通常可以参考以下经验值:- 单一管道支架:ka取2.5-3.5- 多管道支架:ka取2.0-3.02.支架高度计算公式支架高度是指支架底部到管道底部的距离,它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H=K*D其中,H为支架高度,K为经验系数,D为管道外径。
经验系数K的选择也与管道支架类型有关,可以参考以下经验值:-线性支架:K取0.75-1.5-点式支架:K取1.5-3.03.支架间隙计算公式支架间隙是指支架上下或支架侧面与管道之间的距离,它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G=a*D其中,G为支架间隙,a为经验系数,D为管道外径。
经验系数a的选择与支架类型和环境条件有关,可以参考以下经验值:-简单支架(干式):a取0.04-0.08-简单支架(湿式):a取0.08-0.12-复合支架:a取0.25-0.34.支架材料选择公式在管道支架计算中,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也非常重要。
材料的选择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σc≤R其中,σc为支架材料的屈服强度,R为管道和介质的总载荷。
根据以上经验公式,可以根据管道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条件,确定合适的支架间距、支架高度、支架间隙和支架材料。
总之,管道支架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计算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通过经验公式进行合理的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因此,在进行管道支架计算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为依据,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
![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733c22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2.png)
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抗震支架的设计和安装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计算抗震支架的个数呢?抗震支架的个数计算公式如下:支架个数= (建筑物质量× 设计地震加速度) / (单个支架的承载能力× 抗震支架的有效高度)在这个公式中,建筑物质量是指整个建筑物的总质量,包括结构材料、设备、家具等。
设计地震加速度是根据当地的地震状况和设计标准确定的。
单个支架的承载能力是指每个支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抗震支架的有效高度是指支架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某个建筑物的总质量为1000吨,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3g,单个支架的承载能力为50吨,抗震支架的有效高度为5米。
那么,根据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建筑物需要多少个抗震支架。
支架个数 = (1000吨× 0.3g) / (50吨× 5米) = 6个所以,这个建筑物需要6个抗震支架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实际的设计和安装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支架的布置方式、支架的连接方式等。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抗震支架的选择和安装也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规范。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地震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抗震支架设计方案。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由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要求。
抗震支架的个数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确定抗震支架的数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遵循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
![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0de17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a.png)
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一、引言。
固定支架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各种设备和构件。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对固定支架的结构进行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工况下的荷载,并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支架设计和计算。
二、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
1. 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Fcr = π²× E × I / (K × L)²。
其中,Fcr为支撑结构的临界荷载,E为支撑结构的弹性模量,I为支撑结构的惯性矩,K为支撑结构的有效长度系数,L为支撑结构的长度。
2. 支撑结构的强度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强度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σ = M / S。
其中,σ为支撑结构的应力,M为支撑结构的弯矩,S为支撑结构的截面模量。
3. 支撑结构的挠度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挠度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δ = M × L / (E × I)。
其中,δ为支撑结构的挠度,M为支撑结构的弯矩,L为支撑结构的长度,E 为支撑结构的弹性模量,I为支撑结构的惯性矩。
4. 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Nf = 10^6 / (2 ×σa) × (1 + (σm / σa)²) / (1 + (σm / 2 ×σa)²)。
其中,Nf为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σa为支撑结构的应力幅值,σm为支撑结构的应力中值。
5. 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f = 1 / (2π) ×√(k / m)。
其中,f为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k为支撑结构的刚度,m为支撑结构的质量。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承载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e1e5b8e580216fc710afd51.png)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18.3KN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7173KN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根据公式: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N f Aσϕ≤=l 0-计算长度,l=kμh=1.155*1.5*1.2=2.15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5152c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d.png)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支架是一种重要的结构保护设备,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护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
抗震支架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支架的重量。
支架的重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因此需要进行准确的重量计算。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准确地计算出支架的重量,从而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下面我们将介绍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方法。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的一般形式如下:支架重量 = (支架本体重量 + 固定件重量 + 连接件重量) ×支架数量。
其中,支架本体重量指支架的主体结构重量,固定件重量指支架的固定部件的重量,连接件重量指支架的连接部件的重量,支架数量指需要安装的支架的数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支架类型和规格来确定支架本体重量、固定件重量和连接件重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的具体计算方法。
1. 支架本体重量的计算。
支架本体重量通常由支架的主体结构和材料确定。
一般来说,支架的主体结构可以通过建筑物的荷载计算来确定,而支架的材料可以通过材料密度和体积计算来确定。
支架本体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支架本体重量 = 支架主体结构重量 + 支架材料重量。
其中,支架主体结构重量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和计算得出,支架材料重量可以通过材料密度和体积计算得出。
2. 固定件重量的计算。
固定件通常包括支架的固定螺栓、膨胀螺栓等固定设备。
固定件的重量可以通过固定件的数量和材料密度计算得出,固定件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固定件重量 = 固定件数量×固定件材料密度。
3. 连接件重量的计算。
连接件通常包括支架的连接螺栓、连接钢板等连接设备。
连接件的重量可以通过连接件的数量和材料密度计算得出,连接件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连接件重量 = 连接件数量×连接件材料密度。
通过以上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出抗震支架成套的重量。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4648655a58da0116c1749df.png)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18.3KN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7173KN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公式: []N f Aσϕ≤=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 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l 0-计算长度,l 0=kμh =1.155*1.5*1.2=2.15m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
![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72a16e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7.png)
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一、引言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是管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材料、人工、时间等综合因素的综合计算。
正确的工程量计算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支架种类及用途在管道工程中,支架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固定支架、活动支架和吊杆支架。
固定支架主要用于支撑管道的稳定性,活动支架用于管道的伸缩,而吊杆支架用于管道的吊挂。
三、工程量计算方法1. 固定支架计算固定支架的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支架长度、支架数量和支架材料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支架长度 = 管道长度 * 1.1支架数量 = 管道数量 * 1.2支架材料 = 支架长度 * 支架数量 * 单价2. 活动支架计算活动支架的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支架长度、支架数量和支架材料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支架长度 = 管道长度 * 1.2支架数量 = 管道数量 * 1.3支架材料 = 支架长度 * 支架数量 * 单价3. 吊杆支架计算吊杆支架的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支架长度、支架数量和支架材料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支架长度 = 管道长度 * 1.3支架数量 = 管道数量 * 1.4支架材料 = 支架长度 * 支架数量 * 单价四、工程实例分析以一段长为100m的管道为例,计算其固定支架、活动支架和吊杆支架的材料需求和总工程量。
固定支架:支架长度 = 100m * 1.1 = 110m;支架数量 = 1.2;支架材料 = 110m * 1.2 * 单价活动支架:支架长度 = 100m * 1.2 = 120m;支架数量 = 1.3;支架材料 = 120m * 1.3 * 单价吊杆支架:支架长度 = 100m * 1.3 = 130m;支架数量 = 1.4;支架材料 = 130m * 1.4 * 单价五、总结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是管道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正确的计算可以使工程顺利进行,并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工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给排水支架计算公式
![给排水支架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819d2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a.png)
给排水支架计算公式给排水支架是建筑物中重要的管道支撑系统,通常由悬挂和支撑两种方式组成。
悬挂方式适用于水平管道,而支撑方式适用于垂直管道。
给排水支架计算公式是设计给排水支架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计算公式1. 悬挂式支架计算公式悬挂式支架是指水平管道通过吊杆和吊杆支架来固定在天花板下方。
在计算悬挂式支架时,需考虑管道重量和管道中流体的重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F = (W1 + W2)/2 + G其中,F表示吊杆的拉力;W1表示管道及其附件的重量;W2表示管道内流体的重量;G表示管道支架的重量。
2. 支撑式支架计算公式支撑式支架是指垂直管道通过支架在底部固定,顶部通过吊杆或支架固定在天花板上方。
在计算支撑式支架时,需考虑管道及其附件的重量、管道中流体的重量以及支架所受的载荷。
其计算公式如下:F = (W1 + W2)/2 + G + H其中,F表示支架的承载力;W1表示管道及其附件的重量;W2表示管道内流体的重量;G表示支架的重量;H表示支架所受的载荷。
计算方法在实际设计中,计算给排水支架的承载力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管道材料、管道直径、管道长度、管道所处位置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1. 根据管道材料和直径确定管道的重量;2. 根据管道长度和计算流量确定管道内流体的重量;3. 根据管道所处位置和支架类型确定支架的重量;4. 根据支架类型和管道长度确定支架所受的载荷。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地震、风荷载等,以保证给排水支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给排水支架计算公式是设计给排水支架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其计算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管道材料、管道直径、管道长度、管道所处位置等。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地震、风荷载等,以保证给排水支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一)
![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一)](https://img.taocdn.com/s3/m/2129c67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6.png)
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一)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引言抗震支架是在地震时能够承受和转移水平荷载的重要装置,它的数量的计算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并举例解释说明。
1. 按照建筑面积计算公式:抗震支架个数 = 建筑面积 / 单个支架的有效面积例子:假设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单个支架的有效面积为10平方米,则抗震支架个数 = 1000 / 10 = 100个。
2. 按照建筑高度计算公式:抗震支架个数 = 建筑高度 / 单个支架的有效高度例子:假设建筑高度为50米,单个支架的有效高度为2米,则抗震支架个数 = 50 / 2 = 25个。
3. 按照地震烈度计算公式:抗震支架个数 = (地震烈度系数 + 建筑等级系数) * 建筑面积 / 单个支架的有效面积例子:假设地震烈度系数为,建筑等级系数为,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单个支架的有效面积为10平方米,则抗震支架个数 = ( + ) * 1000/ 10 = 133个。
4. 综合计算公式:抗震支架个数 = (建筑面积 / 单个支架的有效面积) + (建筑高度 / 单个支架的有效高度) + (地震烈度系数 + 建筑等级系数) * 建筑面积 / 单个支架的有效面积例子:假设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0米,单个支架的有效面积为10平方米,单个支架的有效高度为2米,地震烈度系数为,建筑等级系数为,则抗震支架个数 = (1000 / 10) + (50 / 2) +( + ) * 1000 / 10 = 183个。
结论根据不同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抗震支架的个数。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建筑结构特点、地震烈度以及建筑等级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支架个数。
以上介绍的公式仅作为参考,实际计算还需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支架初撑力计算公式
![支架初撑力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fd713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a.png)
支架初撑力计算公式
支架初撑力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支架承受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算法,能够有效地通过近似的计算形式,得出支架的初撑力。
首先,考虑一个由多条杆构成的支架,每条杆都有支撑弹性,因此整体的支撑力肯定会比
单个的杆的弹性强很多。
这就是支架的初撑力,又称为底端支撑力。
支架初撑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F=1/N[m(A+α)+N-2∑(A+α)′]
其中:F=支架初撑力,N=支架的杆数,m=最下端杆的支撑弹性,A+α=其他杆的支撑
弹性,A+α′=其他杆的支撑弹性的对称部分。
从支架初撑力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支架的初撑力取决于支架所有杆上面的支撑弹性,及
其他杆上面的双对称部分。
此外,还可以通过共同线加扭矩法,求出支架的初撑力大小。
支架初撑力计算公式及相关计算方法,使得建筑工程师们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支架的
支撑力,从而使得支架的应力更好地分布,避免发生断裂等问题。
总之,支架初撑力计算公式是一种实用的工作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建筑专业人士以及
其他业务人员更有效地分析和估算支架的支撑力,让支架的结构更稳健从而避免可能的问题。
支架重量计算公式
![支架重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e89cb8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4.png)
支架重量计算公式一、常见支架类型及对应的重量计算。
1. 角钢支架。
- 对于等边角钢,其理论重量计算公式为:W = 0.00785× a×(2b - d),其中W 为每米重量(kg/m),a为角钢边宽(mm),b为角钢边宽(mm),d为角钢厚度(mm)。
- 例如,一个等边角钢,边宽a=b = 50mm,厚度d = 5mm,则每米重量W=0.00785×50×(2×50 - 5)=0.00785×50×95=37.2875kg/m。
- 如果是不等边角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为:W = 0.00785×(d×(B + b - d)),其中B为长边宽,b为短边宽,d为厚度。
2. 槽钢支架。
- 槽钢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为:W = 0.00785×[h× d+2t×(b - d)+0.349×(R^2-r^2)],其中W为每米重量(kg/m),h为槽钢高度(mm),d为槽钢腰厚(mm),t为槽钢平均腿厚(mm),b为槽钢腿宽(mm),R为内弧半径(mm),r为端弧半径(mm)。
- 例如,对于10号槽钢,h = 100mm,d = 5.3mm,t = 8.5mm,b = 48mm,R = 8.5mm,r = 4.25mm。
W = 0.00785×[100×5.3+2×8.5×(48 - 5.3)+0.349×(8.5^2-4.25^2)]=0.00785×(530 + 2×8.5×42.7+0.349×(72.25 - 18.0625))=0.00785×(530+725.9+0.349×54.1875)=10.007kg/m。
3. 工字钢支架。
- 工字钢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为:W = 0.00785×[hd+2t(b - d)+0.615×(R^2-r^2)],其中h为工字钢高度(mm),d为工字钢腰厚(mm),t为工字钢平均腿厚(mm),b为工字钢腿宽(mm),R为内弧半径(mm),r为端弧半径(mm)。
支架结构设计计算公式
![支架结构设计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5fcfe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c.png)
支架结构设计计算公式在工程设计中,支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通常用于支撑和固定各种设备和构件。
支架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支架结构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本文将介绍支架结构设计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应用。
1. 支撑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支架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和承载设备或构件,因此支撑承载能力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支架结构的承载能力通常由支撑材料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决定。
常见的支撑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包括:F = A σ。
其中,F为支撑的承载能力,A为支撑的横截面积,σ为支撑材料的抗拉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支撑的承载能力与其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抗拉强度成正比。
2. 支架稳定性计算公式。
支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以防止发生倾斜或者倒塌的情况。
支架的稳定性通常由其结构形式和材料的稳定性决定。
常见的支架稳定性计算公式包括:P = k π^2 E I / L^2。
其中,P为支架的临界压力,k为支架的端部系数,E为支架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支架的截面惯性矩,L为支架的长度。
这个公式表明,支架的稳定性与其端部系数、材料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和长度有关。
3. 支架刚度计算公式。
支架结构的刚度是指其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刚度越大,支架的变形越小。
支架的刚度通常由其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截面形状决定。
常见的支架刚度计算公式包括:k = E I / L。
其中,k为支架的刚度,E为支架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支架的截面惯性矩,L为支架的长度。
这个公式表明,支架的刚度与其材料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和长度成正比。
4. 支架挠度计算公式。
支架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称为挠度。
支架的挠度通常由其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截面形状决定。
常见的支架挠度计算公式包括:δ = F L^3 / (3 E I)。
其中,δ为支架的挠度,F为支撑的外力,L为支架的长度,E为支架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支架的截面惯性矩。
桥梁各种常规支架计算方法
![桥梁各种常规支架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6b01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6.png)
桥梁各种常规支架计算方法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点的重要构造物,其承载较大的荷载,因此需要进行各种支架计算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桥梁常规支架计算的方法。
1.支座计算:桥梁的支座主要用于承受桥梁的垂直荷载,并提供水平约束以限制桥梁的水平位移。
支座计算主要包括承载能力和约束能力的计算。
-承载能力计算:根据桥梁设计荷载和支座特性,计算支座的临界压力和垫层应力,确保支座能承受荷载并避免过度沉陷。
-约束能力计算:根据桥墩位移需求,计算支座提供的水平约束力,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水平位移控制。
2.墩台计算:桥墩和台座是桥梁上的主要承重构件,其主要用于承受桥梁的水平和垂直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墩柱计算:根据设计荷载、弯矩和剪力等参数,计算墩柱的截面尺寸、钢筋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确保墩柱能够满足承载要求。
-台座计算:根据桥梁布置和墩台结构形式,计算台座尺寸和支架设计,以确保台座稳定和荷载传递到地基的均匀分布。
3.支撑计算:在桥梁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支撑结构来支持和保持桥梁的稳定性。
-施工支撑计算:在桥梁建设期间需要使用临时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桥梁的各个构件和承担施工荷载。
通过计算支撑杆件的截面尺寸和支座的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维护支撑计算:在桥梁维护期间需要使用支撑结构来修复和加固已有构造,通过计算支撑杆件和连接件的受力情况,确保支撑结构能够满足维护要求。
4.悬索系统计算:悬索桥采用悬索系统来承载桥梁的荷载,在计算中需要考虑悬索索杆和塔柱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索杆计算:根据桥梁设计荷载、悬索索杆的材料强度和截面形状,计算索杆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确保索杆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稳定。
-塔柱计算:根据塔柱的高度和形状,计算塔柱的抗侧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塔柱能够承受悬索索杆的荷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只是桥梁支架计算中的部分内容,实际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桥梁的地震、风荷载等特殊情况。
桥架支架制作与安装计算公式
![桥架支架制作与安装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13fb5c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8.png)
桥架支架制作与安装计算公式
1、桥架支架的制作计算公式
(1)支架高度计算公式:支架高度=桥面高度-沿线高度-垂直曲线高度-超高(若有)。
(2)支架间距计算公式:支架间距=桥跨长度/支架数量-1。
(3)支架型钢截面面积计算公式:截面面积=支架负荷/(材料强度系数×安全系数)。
(4)支架负荷计算公式:支架负荷=自重+桥面系自重+行车荷载+附加荷载。
(5)支架材料强度系数计算公式:材料强度系数=材料屈服强度/安全系数。
2、桥架支架的安装计算公式
(1)支架安装高度计算公式:支架安装高度=支架高度-支架型钢高度。
(2)支架型钢高度计算公式:型钢高度=型钢截面面积/型钢宽度。
(3)支架垂直度计算公式:支架垂直度=(支架高度A-支架高度B)/支架间距×100%。
(4)支架水平度计算公式:支架水平度=(支架安装高度A-支架安装高度B)/支架间距×100%。
(5)支架固定力矩计算公式:固定力矩=支架质量×支架安装高度×重力加速度×支点距离。
模板及支架计算
![模板及支架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4fa8b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3.png)
模板及支架计算1. 模板承载力计算模板承载力是指模板在承受荷载作用时,能够保持不变形的能力。
在进行模板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模板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模板承载力计算公式为:Q=σSd其中,Q为模板承载力,σ为模板材料的强度设计值,S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弯矩值,d为模板的厚度或直径。
2. 支架稳定性计算支架稳定性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支架保持不变形或倾覆的能力。
在进行支架稳定性计算时,需要考虑支架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支架稳定性计算公式为:K=Φr(W-λγw-ρkRk)d/ηyA+GσsWt/ηyW+FA/A1-μtFA2-FA1其中,K为支架稳定性安全系数,Φr为支架的稳定系数,W为支架的截面抵抗矩,λ为支架材料的泊松比,γw 为支架材料的容重,ρk为土的附加应力系数,Rk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d为支架的直径或高度,ηy为支架的稳定系数,A为支架的截面积,G为支架材料的剪切强度设计值,σs为支架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Wt为支架材料的截面惯性矩,FA为风荷载引起的水平力矩,A1、μt为与支架材料有关的系数,FA2、FA1分别为与土和水的压缩系数有关的系数。
3. 支架变形计算支架变形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支架发生的变形。
在进行支架变形计算时,需要考虑支架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支架变形计算公式为:Δ=W0+η(y0+Δy)g/2+η(y0+Δy)g/2-Δy0g/2-Δyg/2-Δyg/2-Δyg/2其中,Δ为支架变形量,W0为初始水平拉杆预紧力在横梁上产生的挠度值,y0为初始立杆支撑点高度减去横梁高度后的值,Δy为立杆支撑点高度减去横梁高度后的变化值,g为立杆间距。
4. 施工荷载计算施工荷载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和支架所承受的各种荷载。
在进行施工荷载计算时,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
铁支架重量计算公式
![铁支架重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99ecb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0.png)
铁支架重量计算公式铁支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混凝土模板和脚手架等施工设施。
在施工现场,常常需要计算铁支架的重量,以便合理安排运输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铁支架重量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铁支架的重量主要由铁材料的重量和支架构件的数量决定。
一般来说,铁支架的构件包括立杆、横杆、斜杆、连接件等。
这些构件的重量可以通过材料密度和尺寸计算得出。
铁支架的重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W = Σ(V ρ)。
其中,W为铁支架的总重量,Σ表示求和,V为各构件的体积,ρ为铁材料的密度。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对各构件的体积进行测量或估算,并根据构件的材料和尺寸查找相应的密度值。
以常用的Q235钢材为例,其密度约为7.85g/cm³。
假设某铁支架包括4根立杆、6根横杆和8根斜杆,它们的尺寸分别为直径为50mm、高度为2m的圆柱体,直径为40mm、长度为1.5m的圆柱体,直径为30mm、长度为1m的圆柱体。
则该铁支架的重量可以按以下步骤计算:1. 计算各构件的体积。
立杆的体积 V1 = π r1² h1 = 3.14 (25mm)² 2000mm = 3.14 625mm² 2000mm = 3.14 1250000mm³ = 3.925L。
横杆的体积 V2 = π r2² h2 = 3.14 (20mm)² 1500mm = 3.14 400mm² 1500mm = 3.14 600000mm³ = 1.884L。
斜杆的体积 V3 = π r3² h3 = 3.14 (15mm)² 1000mm = 3.14 225mm² 1000mm = 3.14 225000mm³ = 0.706L。
2. 计算铁支架的总重量。
W = 4 3.925L 7.85g/cm³ + 6 1.884L 7.85g/cm³ + 8 0.706L 7.85g/cm³ =122.72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0°光伏支架及组件系统风荷载的计算
结合IEC规范《光伏组件安全鉴定(IEC 61730)》[5]中对光伏组件的能承受的风速要求,按照瞬时风速与10min平均风速的换算关系可计算得到极大风荷载值,经过查阅滑县地区气象资料,计算得到50年一遇基本风压ω0为0.45kN/m2,根据50009-2001《建筑结构载荷规范》风振系数βz取1.0,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取1.3。
工程所在地地面粗糙度按B级考虑,本工程涉及到建筑物最大高度为20米,按照50009-2001《建筑结构载荷规范》查表风压高度系数μz取1.25。
如图2所示,计算如下:
迎风面垂直于组件的风荷载F1=ωk1=βzμsμzω0=1.0*1.3*1.25*0.45=0.73 kN/m2=73 kg/m2
F
风
Fa Fb
图3 30°支架风荷载压力图
每平方米组件风荷载对屋顶的压力为F压=F1*cos30=73*0.866 =63 kg
每跨组件风荷载对屋顶的压力为F压=F1*cos30*2*1.5=73*0.866*3 =189 kg
3、30°光伏支架雪荷载的计算
镇江地区基本雪压为0.4kN/m2,按照50009-2001《建筑结构载荷规范》查得屋面积雪分布系数为1.0。
则每平方米组件雪荷载标准值为0.4kN/m2
每跨组件组件上作用的雪载荷标准值合力为0.4*1.65*1.7=1.12 kN=112 kg
4、30°光伏支架每跨荷载合计计算
1)光伏支架每跨载荷为不考虑雪荷载的荷载之和:170+189=359kg
换算后平方米组件的最大荷载总和为359KG/2/1.65=108 kg/ m2
2)考虑雪荷载的荷载之和:170+189+112=471kg
换算后平方米组件的最大荷载总和为471KG/2/1.65=143 kg/ m2
结论:滑县目前一期做施工的光伏屋面多为农村小学和中学,皆为非上人屋面,如果按国家规范的非上人屋面设计荷载为0.5kN/m2=50 kg/m2。
如果按非上人屋面计算则目前超载严重。
非上人屋面活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