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九章排泄及渗透调节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排 盐 保 水
肾比较退化,肾小球小,甚至消 失,几乎没有滤过作用;肾小管 短,重吸收作用强,以尽可能降 低丢失水。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吞饮海水以补充丢 失水,同时大量离 子也被吞饮。
Ca2+、Mg2+、 SO42形成不溶性盐类,随粪 便排出,一价离子被消 化道吸收经鳃上皮泌盐 细胞排出多出盐(NaCl、 NH4+和HCO3-)一个别 二价离子由肾小管分泌 于是带出一个别水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第6页
作业
1 肾血液供给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尿 形成有何关系?
2 简述尿形成过程。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第7页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第5页
(2) 由海水进入淡水
由排盐保水状态转入排水保盐状态,海水中渗透压调 整机制受到抑制,而淡水中渗透压调整机制被激活, 从而维持体内高渗透压。
① 停 顿 吞 饮 水 , Ca2+、Mg2+、SO42- 吸 收 和 排 出 降 低 , ②神经垂体激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肾小管对水吸收降低, 吸盐加强,排出大量稀薄尿。 ③肾上腺素、催乳素分泌增加显著降低鳃对Na+ 、Cl-排出量 ④ 开 启 了 离 子 主 动 转 运 系 统 ( Na+/NH4+,Na+/H+ 和 Cl/HCO3-转运交换)从低渗水环境中吸收Na+-Cl-。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第1页
海水板鳃类渗透压调整
(血液中高)
排
(在原尿中大个别
盐
被肾小管重吸收)
保
水
靠尿素和氧化三甲胺在血液中积累,→进入体内水分 增加,尿量增加→尿素丢失→进入体内水降低,尿量 也降低不停循环维持渗透压平衡。
排泄与渗透调节
排泄与渗透调节主要内容1、概述: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机能;影响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3、肾脏泌尿机能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机能的调节。
4、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渗透压调节机理。
自学内容1、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渗透压调节机理。
基本要求l、了解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2、了解尿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水生动物渗透压调节过程及机理。
重点、难点:1.尿的形成过程; 2.泌尿功能的调节。
概述※排泄(excretion):机体将物质代谢的尾产物和机体不需要的物质(包括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多余的水份盐类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排泄与排遗区别:生理学上将物质代谢产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过程—排泄。
由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它既未参与体内细胞代谢,又未经过血液循环—排遗※※排泄途径与排泄物:ⅰ.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CO2和少量水份,以气体形式随呼气排出,鱼类等水生动物还有NH3、CO2和某些离子随鳃排出。
ⅱ.由消化道排出:排泄物混合于粪便中,如担色素及一些无机盐如钙、镁、铁等)肠膜排出)。
ⅲ.皮肤排出:水分及汗液(汗腺分泌),汗液包括水、少量尿素及无机盐。
ⅳ.肾脏排出:肾脏是最很需要的排泄器官,排泄物称尿,排泄物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
调节着机体水平衡,渗透压平衡与酸碱平衡。
渗秀调节:体内水份和盐类含量的调节就是体液渗透压的调节,又叫渗透调节,渗透调节对于维持体内渗透压稳定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第一节排泄器官及其功能一、泄器官及其结构特点:除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没有发现排泄器官外,其余都有分为:一般排泄器官:(1)伸缩泡: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2)肾器官:扁形、环节及软体动物(3)触角腺(绿腺):甲壳动物(4)马氏小管:昆虫(5)肾脏:脊椎动物特殊排泄器官:鱼类和甲壳类鳃,板鳃类的直饭腺,爬行类与鸟类的盐腺、脊椎动物的肝脏(胆汗排泄血红蛋白代谢产物胆色素(一)无脊椎动物的肾器官1.软体动物的肾脏(亦称肾管)本门各种动物中肾脏结构差异很大,以头足类(章鱼)和辨鳃类()为例。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动物的排泄与体液调节
动物的排泄与体液调节动物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
其中,排泄和体液调节是动物身体内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就动物的排泄和体液调节进行详细探讨,从细胞水平到整个生物体来解析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及其机制。
一、排泄的概念和功能排泄是指动物体内有害物质或过剩物质的排除过程,包括代谢产物、有毒物质和过多的物质,如尿素、二氧化碳、尿酸、盐和水等。
排泄通过细胞的运作,使体内废物及时排出,从而维持了细胞内环境的平衡,确保生物体的正常运转。
在动物体内,排泄主要通过肾脏、皮肤、呼吸系统和肠道等器官进行。
肾脏是动物排泄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将废物和过量物质从血液中过滤出来,并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皮肤可以通过出汗和蒸发等方式排出体内热量和一些溶解物质,呼吸系统通过肺泡的换气作用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而肠道则通过粪便将未吸收的废物排出。
排泄的功能不仅在于清除体内的废物,还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通过排泄过程,动物体内的温度、酸碱度和水分含量得以调节,进而保持稳定的代谢状态。
排泄还起到了保护免疫系统的作用,防止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和滋生于动物体内,维持动物体健康的同时也防止其周围环境的破坏。
二、体液调节的原理和机制体液调节是动物体内维持体液浓度和水分平衡的过程。
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它们在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稳态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水分调节水分调节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肾脏和神经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机体水分出现不均衡时,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控制机体的水盐平衡。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如口渴感等,调控水分的摄入和输出。
这种综合协调机制能够确保机体水分的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离子平衡离子平衡是维持机体体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稳定,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
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在细胞内外之间的浓度差是维持细胞内外正常功能的关键。
动物生理学习题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一、名词解释1.排泄:机体代谢终产物及不需要物质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有肺、消化道、皮肤、肾。
2.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葡萄糖外,其它物质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3、有效滤过压:存在于肾小球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在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正,出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0.4球旁器:主要分布在肾皮质部位,有球旁细胞、系膜细胞、致密斑组成。
球旁细胞可以分泌肾素,致密斑能对肾小管液中NaCl的浓度敏感,系膜细胞有吞噬能力。
5、滤过平衡: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率过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增加,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加,滤过率下降,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下降,这种现象叫球-管滤过平衡。
6、肾糖阈:血液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球过滤后,在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到血液中,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浓度限度,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叫做肾糖阈。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11.2mmol/L。
7.终尿:肾小囊中的率过液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最后形成终尿。
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9. 渗透性利尿:如果原尿中溶质浓度很高,渗透压就大,必然要妨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
这种现象叫做渗透性利尿。
二、填空题1.原尿是不含蛋白质的血浆。
2. 尿液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3.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4.分泌与排泄都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的。
5.引起排尿反射的刺激是膀胱内压升高。
6.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和有效滤过压。
7.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有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类。
8.影响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改变。
生理学课件:渗透调节与排泄
肾的结构 尿的生成与排放 尿生成的调节
排泄: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而又不
被机体利用的代谢终产物、多余的 水和无机盐、以及进入机体的异 物从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脏的功能:➀渗透调节 (维持离子浓度,水量等); ➁酸碱平衡;➂排泄(清除 代谢终产物及异物等);➃ 分泌激素。
肾 输尿管
✪ 皮质肾单位(约占90%)和髓质肾单位(P224,图8-5)
重吸收水、离子、 有机营养物
超滤
重吸收水、 Na+和Cl-
分泌离子、H+和毒 素,激素调节下重 吸收水、Na+、Ca2+
重吸收水,重吸 收/分泌Na+、K+、
H+或HCO3-
( 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 Physiology”)
AQP1:除脑以外的大部分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组织。 AQP1缺乏的小鼠表现出尿浓缩能力的缺陷(肾脏微血管对水 的通透性)。 AQP2: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及其直小血管。 AQP4:靠近脑组织内皮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AQP4表达与脑 水肿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远曲小管分泌钾及醛固酮的调节
(a) 正常情况下钠和氯 的重吸收及钾的分泌 (b) 醛固酮的调节
弥散:溶质依靠浓度 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 低浓度一侧转运。
对流:溶质伴随溶剂一起 通过半透膜的移动(跨膜 的动力是膜两侧的静水压 差)。
吸附:通过正负电荷相互 作用等选择性吸附某些蛋 白质、毒物及药物(所有 透析膜表面均带负电荷)。
适应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或毒物
中毒等 。
慢性血液透析 (即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物生理学9肾脏排泄
动物生理学9肾脏排泄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负责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负平衡,排除代谢废物和均衡体内各种物质的浓度。
肾脏的排泄功能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地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首先,肾脏的结构对其生理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
肾脏由肾小球、肾单位和输尿管组成。
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管构成。
肾小球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物质排除,同时保留有用物质,从而实现了对体内环境的排泄和调节。
其次,肾脏的排泄过程主要通过尿液的形成来完成。
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废弃物和过多的物质,如尿素、尿酸等,它们需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
尿液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在肾小球中,血浆通过毛细血管的壁进入Bowman囊,形成初尿。
初尿主要由水、无机盐、葡萄糖、尿酸等物质组成,其中有用物质的浓度较低。
经过初尿的形成后,初尿进入肾小管系统。
在肾小管中,初尿被进一步处理。
肾小管中有大量的微细血管网络,经过其壁的物质交换,使得初尿中的有用物质得以重吸收。
例如,水分从肾小管向血液重吸收,使体液达到相对浓缩,维持水盐平衡。
同时,肾小管还能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通过重吸收或排除不同的电解质来保持酸碱平衡。
此外,肾小管还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分泌作用,肾小管可以将体内的某些物质从血液中排除到尿液中。
例如,药物、代谢产物和某些毒性物质等都可以通过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被有效排出体外。
最后,形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排入膀胱,并最终通过排尿将体内废物排出体外。
尿液中除了排除代谢废物外,还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
通过肾脏的排泄调节,机体可以根据需要排除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从而保持体内水电解负平衡的稳定。
总结起来,肾脏的排泄功能对维持体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作用,肾脏能够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同时保留有用物质。
通过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肾脏能够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动物生理学课件Chapt6排泄和渗透压调节生理
将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摄入过多 或不需要的物质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某一排泄器官 而排出体外的过程。
代谢产物 CO2、H+和钠、钾、钙、磷等各种盐类;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如氨、尿素、尿酸、肌酸、肌酸酐等。
鳃和肾脏 体外
① 呼吸器官 ② 消化器官 ③ 皮肤 ④ 肾脏
尤其是Na+和Cl- 被完全重吸收。
淡水硬骨鱼类的肾脏是以稀薄尿的形式排出水分的。
海水硬骨鱼类: 体内环境低渗,体外环境高渗; 大量吞饮海水和从食物中获取水分以补充水分。
排尿量少,只占体重的1%~2%; 肾脏比较退化,肾小球小而少,以至消失,肾小管也缩短; 尿液含有大量二价离子如Mg2+,SO42-,Ca2+的含量极高,
短有差异。
淡水类:肾小球大、数目多 海水鱼类:肾小球小而少,甚至有些已褪化。
肾脏的泌尿作用是通过肾小体的滤 过作用和肾小管的吸收和分泌作用 而完成的。
尿在肾小体和肾小 管中的形成过程
1. 滤过作用(filtration)
在肾小球内血液的高压作用下,除 去大分子蛋白质及血红细胞外,其 他的血液成分如水分、盐类、激素 及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均 可由肾小球过滤到肾球囊内,然后 渗透经过单层细胞的肾球囊壁进入 肾小管形成原尿。
For example, Fish → 100 - 200µM (up to 1000 µM) Humans → 40µM (up to 80 µM)
How is Ammonia Excreted?
Unlike most vertebrates, >80% of nitrogenous wastes are excreted by the gills, with only
动物生理学 排泄和渗透压调节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近端小管的转运功能
重吸收物质:部分Na+、Cl-、H2O、HCO3-全部 葡萄糖、氨基酸 分泌物质:H+ 动力:钠泵 重吸收机制: a.基底部Na+_ K+泵使细胞内低Na+ b. Na+同葡萄糖一起与管腔膜上同向转运蛋白结 合扩散进入细胞
13
ppt课件
重吸收机制
c.管腔膜上Na+ _ H+交换 d.细胞间高Na+ 渗透压升高吸 水 e. Cl-重吸收在近端小管的后半 部,与Na+ 一顺浓度梯度经 旁细胞途径吸收 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个限叫肾 糖阈
24
ppt课件
3)醛固酮
1.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 2.生理作用:减少尿量 作用:促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 排K+ 3.分泌调节: a.血Na+/血K+浓度:血Na+ ↓或血K+ ↑→直接刺激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醛固酮分泌↑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36
ppt课件
2
肾
脏
二、肾的结构和功能
1.肾的一般结构
3
ppt课件
2.肾的微细结构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近端小管曲部直部 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直部曲部
4
ppt课件
3.球旁器
球旁细胞: 分泌肾素 球外系膜细胞: 呑噬作用 致密斑: 感受器
5
ppt课件
4.肾的血液供应特点
血压高 管径粗,血流量大(1/4) 入球小动脉粗,出球小动脉细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10% 9.3%
第九章 排泄和渗透压
• (3)NH3的生成和NH4+的排泄
• 二.肾脏的酸碱调节机能
• (1)H+的分泌和H+-Na+交换 • (2) NH3的生成和NH4+的排泄 • (3)可滴定酸的排出和产生HCO3维持和补充碱贮
泌H+和HCO3-的回收
泌NH4+和HCO3-的回收
可滴定酸的排出和产生HCO3-
• 三.肾脏泌尿机能的调节 • 所有影响尿液生成三个过程的因素 都将影响肾脏泌尿机能
• 三.尿的理化性质
• 1.鱼类尿排氮占总体氮的极少部分,鳃排氮比肾脏
高6-10倍。
• 2.海水硬骨鱼尿液中存在氧化三甲氨(TMAO),
但多从鳃排泄。
• 鱼类的尿
• 四.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 1.两次小动脉(肾小球有较高毛细血管压、 较大面积、较薄的滤过膜),有利于滤过。 • 2.两次毛细血管,有利于重吸收和分泌。
等)均影响肾血流量。
• 发生紧急情况时,肾血流量减少,全身血液重新分配,
保证对心脏、脑部供血充足。
• 2.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 A.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
• 下丘脑 ↓ 神经垂体 ↓ 血容量感受器 ADH 渗透压感受器 ↓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 ↓ 循环血量↑ ↓ 血浆晶体渗透压↓ -
四. 含氮废物的排出
生活于水丰富环境中的动物以排NH3为主,陆生动
物以排尿酸或尿素为主。 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淡水脊椎动物主要排泄NH3 , 而海产脊椎动物多数排泄尿素。
五. 鳃的渗透压调节作用
• 鳃上皮对H+的通透性最大,依次是水,K+,Na+,Cl-,Ca2+等。
• Ca2+的转运影响K+、Na+转运,相应地影响NH4+、 H+、HCO3-。 • 淡水鱼—呼吸细胞转运NaCl。 • 海水鱼—氯细胞和辅助细胞转运NaCl
排泄与盐水平衡调节PPT演示文稿
–后肾:羊膜类动物成体肾,其发生期 和部位均在中肾之后。
进化趋势:
肾单位: 少→多;
肾 孔: 有→无; 联 系: 体腔→血管
8
典型的排泄器官(成体): 肾脏(后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结构: – 皮质:肾小囊、近曲小管、远曲小管 – 髓质:髓袢大部分、集合小管大部分 – 肾盂:连接输尿管。
11
– 马氏管:向管内分泌Na+、K+、Ca2+、Mg2+等离 子及小分子有机物,主动吸收造成马氏管内与血 淋巴之间离子的浓度差。马氏管的渗透作用可使 水通过管壁与代谢物形成尿。马氏管后端重吸收 水分和离子。后肠重吸收水及Na+、K+ 等离子, 并进入血淋巴,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形成尿 酸,尿液中的pH值从6.8-7.5降为3.5-4.5,含氮废 物成为尿酸结晶经后肠从肛门排出。
23
海洋软骨鱼: – 血液中含有大量尿素(2-2.5%),体液
的渗透浓度稍高于海水。水分 体内, 直肠腺 排盐。
肾外排盐结构还存在于多种海生或 在沿海生活的爬行类和鸟类。
24
小结
无脊椎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有伸缩泡、 原肾、后肾和马氏管;脊椎动物主要是肾脏, 还有盐腺、直肠腺等肾外排盐结构。
14
远曲小管:
– 血液中K+、H+、NH4+、HCO3-等离子 从此分泌到滤出液中。 血液酸度升高 H+转移到滤出 液中;血液的酸度降低时 HCO3-及 其他能与H+结合的离子移到滤出液中, 最终由肾排出。
15
集合管:
– 浓缩滤出液。髓袢可逆浓度梯度交换
形成Na+的浓度梯度;水从滤出液 中排出 滤出液浓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超微结构
肾小管:由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近球小管包括近曲 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髓袢由髓袢降支和髓袢升支组成;前者包 括髓袢降支粗段(近球小管组成部分)和降支细段;后者是指髓袢 升支细段和升支粗段(远球小管的一部分)。远球小管包括髓袢升 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后者与集合管相连。
尿酸、肌酸、肌酸酐;鳃主要排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氨、 尿素等;有些鱼类的肠道和板鳃鱼类的直肠也具有排泄功能。 维持水盐平衡,渗透调节功能。 调节方式:变渗动物、调渗动物。 狭盐性鱼类和广盐性鱼类。 维持酸碱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 鱼类的排泄、渗透压调节和酸碱平衡是相互关联的生理学过程。
2、 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血流量神经调节:使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调节相配合。
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NE能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血管升压 素和血管紧张素也能使肾血管收缩;前列腺素可使肾血管扩张。
教学要求
掌握 肾脏结构; 尿的生成过程; 尿液浓缩和稀释; 了解 不同动物排泄及渗透调节;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排泄概述;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五节 主要水产动物的渗透调节;
一、肾脏排泄功能 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
生成和排出完成以下功能: 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
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尿的生成: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
合管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鱼类的排泄器官及其功能 鱼类的排泄器官主要是鳃和肾脏,肾脏主要排泄水、无机盐、
段、近球小管、次级近球小管、纤毛中间管和远球小管组 成,与集合管共同组成泌尿系统; 典型的海水鱼类有球形肾单位包括:肾小球、中等长度的 纤毛颈段、第一近球小管、第二近球小管、远曲小管,集 合管,牙鲆属于这种类型。 部分海洋鱼类属于无球形肾单位。
人类泌尿系统组成
后腔静脉 肾静脉和动脉
主动脉
入球小动脉
皮质肾单位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皮质
髓质
收集管
哺乳动物肾小囊结构
近曲小管
肾小囊腔
肾小囊壁层
足细胞 柄细胞
肾小球内皮
入球小动脉 球旁细胞
出球小动脉
2、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占肾单位总数的85
% ~90%。肾小球体积较小,出球小动脉分为毛细血管后,全部 分布于皮质肾小管周围。髓袢短,只达外髓质层。
肾脏的血液循环与尿生成
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其调节
正常成人安静时1200ml/min血液流过两侧肾,相当于心输出量 的1/5~1/4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肾皮质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不依 赖肾外神经支配使肾血流量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能保持不 变,自身调节只涉及肾皮质血流量。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使肾小球滤过率不会因血压波动而改变,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相 对恒定 。
球旁细胞(颗粒细胞):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分泌肾素。 球外系膜细胞: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有吞噬功能。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分,它可感受小管液中NaCI含量
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功能:近球小体分布在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几乎不含肾素。
提示两种肾单位在功能上有所不同。
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在功能上和远球小管密切相关,它 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每一 集合管接受多条远曲小管运来的液体。许多集合管又汇入乳头管, 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肾盂、输尿管进入膀胱,由膀胱排出体外。
肾单位组成与集合管
近髓肾单位 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
肾小囊 髓袢
直小血管
近髓肾单位:分布于近髓质内皮质层,肾小球体积较大,髓袢 长,可深入到内髓质层或更长。出球小动脉缠绕邻近的近曲小 管或远曲小管的网状毛细血管,还形成细而长的U字形直小血管, 后者可深入到髓质,包绕髓袢升支和集合管。
3、 近球小体或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近球小体由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组成。
肾上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人类和高等动物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毛细血管
水和溶解物 超滤液
肾小管
滤过作用
血液循环
重吸收作用
水和溶解物
分泌作用
终尿
二、肾的功能解剖
1、 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肾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与集合管
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两侧肾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 )。 肾小体: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网,两
鱼类肾脏结构 鱼类的肾脏结构比人类和哺乳动物原始的多。 胚胎时期是原肾,成体时发育为中肾。鱼类成体的肾脏
呈块状,可分成两个部分,头肾和体肾;头肾含有淋巴 组织、肾间组织、嗜铬组织,具有免疫调节和产生应激 的功能; 体肾是肾脏的排泄功能主体部分,是尿生成部位。
鱼类肾单位 典型的淡水鱼类肾单位是球形的,主要由肾小球、纤毛颈
高等动物近球旁器结构
远曲小管
球旁细胞 入球小动脉
致密斑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出球小动脉
4、肾的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腹腔神经丛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颗粒细胞,释放NE, 调节肾血流量,没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5、肾的血液供应 腹主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出
球小动脉再次分成毛细血管网,缠绕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周围。 肾血液供应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汇成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肾静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 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的血压较低,促进肾小管 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