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本章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像、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务。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
角相等。会用三角尽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尽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其应用。
(3)平行线的特征及其应用。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教学难点:(1)应用直线平行条件及平行线特征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达。
本章知识之间联系如下
2.1余角与补角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
的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
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教学难点: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判断是否是对顶角。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将采用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
一、巧妙设疑,复习引入
如图1,将矩形纸片沿虚线剪开。
问题1:所得的1
∠有什么关系?
∠与2
问题2:从图1中,你能找出和为︒
180的两个角吗?
二、讲授新课
1、余角和补角概念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探索有关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参照教材p59光的反射实验提出下列问题:
(1)模拟试验:通过模拟光的反射的试验,为学生提供生
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为下面的
探索做好准备。
(2)利用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分三个层次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1)说出图中各角与∠3的关系。将学生的回答分类总结,从
而得到余角、补角的定义。
2)图中还有哪些角互补?哪些角互余?在巩固刚刚得到的概
念的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
3)图中都有哪些角相等?由此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在
学生充分探究、交流后,得到余角、补角的性质。
结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引出对顶角的概念
参照教材剪子的实验,抽象出几何图形后提出下列问题:
(1)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你能说明理由吗?(在
复习巩固上面刚刚得出的性质的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
(2)你能发现这样的两个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吗?(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得出对顶角的概念。)
(3)在图2中,还有相等的角吗?这几组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总结得出对顶角的性质。)
如图2,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1∠与2∠有公共顶点O ,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4、对顶角的性质
问题1:如图2,1∠与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2:你能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三、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1)已知,︒=∠201,︒=∠302,︒=∠403,能否说1∠,
2∠,3∠互为余角?
(2)如图3,︒=∠301,︒=∠622,能否说1∠与2∠互为余角?
(3)若1∠,2∠互为余角,︒=∠501,则2∠= 。
(4)若1∠,2∠互为补角,︒
=∠1201,则2∠= 。
(5)锐角的补角是 角,直角的补角是 角,钝角的补角是 角。
(6)若α∠与β∠是对顶角,︒=∠20α,则β∠= 。
(7)如图4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你能否利用
量角器测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的根据是什
么?
答案:(1)不能;(2)不能;(3)︒40;(4)︒60;(5)钝 直 锐;(6)︒20(7)能,根据对顶角相等。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 余角、补角的定义;
2)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 对顶角的定义; 4) 对顶角相等。 2、需要提升的观点:
1) 余角、补角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并非位置关系;
2) 当我们要说明两个角相等时,到目前为止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用等式的性质证明;
方法二是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教材习题2.1 六、拓展练习
如图,先找到长方形纸的宽DC 的中点E ,将∠C 过点E 折起任意一个角,折痕是EF ,再将∠D 过点E 折起,使DE 与HE 重合,折痕是GE ,请探索下列问题:
(1)∠GEF 是直角吗?为什么?
(2)∠FEH 与∠GEH 互余吗?为什么? (3)在上述折纸的图形中,还有哪些角互为余角?还有哪些角互为补角?
图
2
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