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中枢活动和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3130101020]、关锐[3130101028]、覃淑萍[3130101016]、杜亚楠[3130101022]、王晨阳[31301010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反射弧分析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掌握反射弧分析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进行分析和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滤纸片、剪刀、镊子、探针、酒精、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蛙板、蛙嘴夹、蛙腿夹、玻璃皿、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蟾蜍一只,将其置于蛙板上,用蛙嘴夹固定头部,剪开右侧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2. 感受器分析:用滤纸片轻轻擦拭蟾蜍的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
重复擦拭,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减弱或消失。
3. 传入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4. 神经中枢分析:用探针对蟾蜍的脊髓进行刺激,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5. 传出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6. 效应器分析:用剪刀剪断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受器分析:在擦拭足底皮肤时,蟾蜍的足底皮肤会出现搔扒反应,说明足底皮肤是感受器。
2. 传入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入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神经中枢分析:刺激脊髓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神经中枢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4. 传出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效应器分析:剪断足底皮肤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六、实验结论1. 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反射中枢活动和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神经生理学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 反射弧分析 实验类型: 观察性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1.1观察反射活动的一些基本特征。
1.2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2.1材料蟾蜍,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血管钳,秒表,肌夹,玻璃平皿,烧杯,刺激器,刺激电极两个,0.5%硫酸溶液,1%硫酸溶液,纱布。
2.2方法2.2.1 制备脊蟾蜍标本取蟾蜍一只,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蟾蜍。
或用探针由枕骨大孔刺入颅腔,捣毁脑组织以制备脊蟾蜍。
手术完成后,用肌夹夹住动物下颌,悬挂在铁支柱上。
2.2.2反射时的测定(1) 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中,记录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烧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拭干。
重复三次(两次实验间隔至少2-3min ),三次所测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此反射的反射时,注意每次浸入趾尖的深度要一致。
(2) 以1%硫酸溶液重复上述测定,比较两种浓度硫酸所测之反射时是否相同。
2.2.3观察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特征(1)空间总和将两个刺激电极各连入刺激器的输出端,然后分别与蟾蜍同一后肢相同的皮肤区域接触,用单个电刺激找出引起屈肌反射的阈值,再用略低于此阈值的阈下刺激分别给以单个电刺激,观察反应。
然后把两个电极放在皮肤的同一区域,距离不超过0.5cm ,当同时给予阈下刺激时,观察可否引起反射。
(2)时间总和只放一个电极在后肢皮肤上,在给一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反射的情况下,换以连续刺激,并依次增加刺激频率,记录哪一频率最早引起反射,并计算该频率刺激的时间间隔(即刺激频率的倒数)。
(3)后放用适当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刺激后肢趾部皮肤,以引起反射活动。
观察每次刺激后,反射活动是否立即停止。
如发生后放现象,则记录反射活动的持续时间。
并注意观察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射活动的持续时间有何变化。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反射弧分析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
而反射弧则是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对反射弧进行分析,探讨其机制和作用。
一、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反射弧是指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信息通过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它由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例如皮肤上的触觉感受器、眼睛中的视网膜等。
传入神经元负责将感受器接收到的刺激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这些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感受器附近的神经节。
中枢神经系统是指大脑和脊髓,它接收到传入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出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效应器是指能够对传出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做出反应的器官,例如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二、反射弧的传导过程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感觉器官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传入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信号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最终产生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感受、传导、处理、传出和反应。
感受阶段是指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电信号的过程。
传导阶段是指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将电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
处理阶段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元之间。
传出阶段是指传出神经元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的过程。
反应阶段是指效应器对传出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例如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三、反射弧的作用和意义反射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我们的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例如,当我们的手触到热物体时,反射弧会使我们的手迅速离开热物体,以避免烫伤。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引言:反射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自动性、无意识的反应。
而反射弧则是指从刺激到反应的整个过程,包括感受器、传导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四个部分。
本文将通过生理实验报告,对反射弧的分析进行探讨。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来研究反射弧的形成和机制。
实验使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光、声、触觉等不同刺激的实验观察,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和强度。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小白鼠对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短,约为0.2秒;对声刺激的反应时间稍长,约为0.5秒;而对触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长,约为1秒。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不同刺激强度对反应的影响,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刺激对反射弧的形成和反应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光刺激作为一种强烈的外界刺激,可以迅速引起动物的反应,说明光感受器对光刺激的感知和传导速度较快。
声刺激相对于光刺激而言,传导时间稍长,可能是因为声波需要在空气中传播,所以会有一定的延迟。
而触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长,可能是因为触觉感受器的感知和传导速度较慢。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刺激强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这可能是因为刺激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感受器的更强的刺激,从而加快了信号的传导速度。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符,当我们碰到烫手的东西时,会迅速将手缩回,而碰到温度较低的东西时,反应较慢。
结论:通过对生理实验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反射弧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自动性反应,其形成和反应时间受到刺激类型和强度的影响。
光刺激引起的反应时间最短,声刺激次之,触觉刺激反应时间最长。
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和反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形成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反射弧是一种自动性、无意识的反应,其形成和反应时间受到刺激类型和强度的影响。
生理学反射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在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2. 分析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反射中枢,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产生新的兴奋(传出神经冲动),冲动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玻璃针、镊子、剪刀、手术刀、酒精棉球、纱布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生理信号记录仪、刺激器、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蟾蜍的麻醉与固定: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使其麻醉,然后取出蟾蜍,用剪刀剪去头部和四肢,暴露脊髓。
2. 反射弧的观察:用玻璃针将蟾蜍的脊髓固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结构。
3. 反射活动的验证:a. 用玻璃针轻轻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其反应。
b. 切断传入神经,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c. 切断传出神经,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d. 切断反射中枢,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e. 切断效应器,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4. 反射弧的完整性验证:a. 切断传入神经,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b. 切断传出神经,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c. 切断反射中枢,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d. 切断效应器,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结构:a. 感受器:皮肤、肌肉、内脏等。
b. 传入神经:神经纤维。
c. 反射中枢:脊髓、脑干等。
d. 传出神经:神经纤维。
e. 效应器:肌肉、腺体等。
2. 反射活动的验证:a. 刺激蟾蜍的皮肤,蟾蜍出现跳跃反应。
反射弧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 观察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的反射活动,分析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并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硫酸、生理盐水、滴管、镊子、剪刀、解剖盘、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刺激器、计时器、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将蟾蜍放入生理盐水中,使其麻醉,然后用剪刀剪去蟾蜍的后肢,暴露坐骨神经。
2. 连接装置:将坐骨神经与刺激器相连,刺激器输出端连接计时器。
3. 观察感受器:用滴管向蟾蜍足趾滴加硫酸,观察足趾的反应。
4. 观察传入神经:用镊子夹住传入神经,观察足趾的反应。
5. 观察反射中枢:用手术显微镜观察蟾蜍脊髓,观察反射中枢的兴奋状态。
6. 观察传出神经:用镊子夹住传出神经,观察足趾的反应。
7. 观察效应器:观察足趾的反应。
8. 分析实验结果: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受器:向蟾蜍足趾滴加硫酸后,足趾出现收缩反应,说明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接收刺激的作用。
2. 传入神经:夹住传入神经后,足趾不再出现收缩反应,说明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传递刺激的作用。
3. 反射中枢:观察蟾蜍脊髓,发现反射中枢兴奋,说明反射中枢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整合和协调作用。
4. 传出神经:夹住传出神经后,足趾不再出现收缩反应,说明传出神经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传递兴奋至效应器的作用。
5. 效应器:观察足趾的反应,发现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执行反射动作的作用。
六、实验结论1. 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观察反射弧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
3.分析反射弧的传导速度及兴奋在各部分传导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生物体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重要通路,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冲动会沿着传入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经过整合后,再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或腺体的反应。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蛙、刺激器、电位计、记录仪、反射弧分析仪等。
2.将蛙固定在实验台上,暴露出脊柱和下肢。
3.使用刺激器分别刺激蛙的四肢,观察和记录反射反应。
4.利用电位计记录反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变化。
5.使用反射弧分析仪分析反射弧的传导速度和兴奋在各部分的传导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观察反射活动在刺激蛙的四肢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反射活动,包括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
这些反射活动表明反射弧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2.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变化通过电位计记录反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变化,可以观察到电位波形的变化。
这些波形表明了神经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
3.反射弧的传导速度分析使用反射弧分析仪,可以测量兴奋在反射弧各部分的传导速度。
结果显示,兴奋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较慢,而在中枢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快。
这表明中枢神经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兴奋在各部分的传导变化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的电位变化,可以观察到兴奋在各部分的传导变化。
结果显示,兴奋在传入神经的传导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在传出神经的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这表明反射弧的不同部分在传递冲动时存在差异。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和变化与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在处理和传递神经冲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灵活性。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反射现象,探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其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生理学中神经反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感受器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和处理,再由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剪刀、镊子、探针等)、支架、蛙板、培养皿、棉球、纱布、小烧杯、05%硫酸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毁髓针。
3、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示波器、张力换能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双毁髓法处死蟾蜍:用毁髓针从枕骨大孔处刺入椎管,捣毁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完全失去反应。
剥离皮肤: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从其背部后端剪开皮肤,然后向两侧剥离,暴露出背部肌肉。
分离坐骨神经:在蟾蜍的大腿后侧,用剪刀沿坐骨神经走向剪开肌肉,小心分离出坐骨神经,尽量保持神经的完整性,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游离腓肠肌:在膝关节下方将腓肠肌与跟腱分离,用线结扎跟腱并剪断,游离出带有坐骨神经的腓肠肌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支架上,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腓肠肌的肌腱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张力换能器与示波器相连。
3、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轻轻触碰蟾蜍一侧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腿反射。
4、分析反射弧的完整性感受器破坏:用手术剪刀剪去触碰脚趾的皮肤,重复刺激,观察屈腿反射是否消失。
传入神经破坏:在坐骨神经的中段用手术剪刀剪断,分别刺激剪断处的外周端和中枢端,观察屈腿反射的情况。
生理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组员:实验日期:实验室:实验题目: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本实验利用脊蛙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和验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称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该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步骤:1.制备脊蛙2.连接装置实验结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该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 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doc
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doc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和研究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在神经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生物体内基本的神经反射单元,它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递至神经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和加工,再由传出神经纤维传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动物:本实验以青蛙为实验动物,因其神经系统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2.构建反射弧:分别在青蛙的腿上找到感受器(皮肤)、传入神经纤维(脊髓)、神经中枢(脊髓灰质)、传出神经纤维(脊髓)和效应器(肌肉)。
3.刺激感受器:用针刺激青蛙的腿皮肤上的感受器,观察并记录反射弧的传导过程。
4.记录结果:观察青蛙腿部的收缩反应,记录反射弧的传导时间和强度。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反射弧传导过程的图表。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反射弧的各组成部分传导时间和强度存在差异。
其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时间较长,这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生物组织环境和传导介质有关。
而神经中枢的传导时间较短,这可能与它对神经信号的处理和加工效率有关。
此外,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的传导时间和强度也略有差异,这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生物环境和生理功能有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反射弧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神经反射单元,它可以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反应。
在反射弧中,感受器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递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加工后,再由传出神经纤维传递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这一过程迅速且具有时效性,反映了生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反射弧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其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反射活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以及探究反射弧完整性对反射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只有当反射弧的结构完整,并具有适宜的刺激时,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
若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损伤或缺失,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手术器械:解剖剪、镊子、眼科剪、眼科镊等。
3、实验仪器: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等。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标本双毁髓法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失去疼痛反应。
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其下腹部皮肤和肌肉,暴露腹腔。
找出坐骨神经干,用玻璃分针分离并穿线备用。
2、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接触蟾蜍左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肌反射。
记录反射发生的时间和反应强度。
3、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捣毁脊髓:用探针捣毁蟾蜍的脊髓,再次用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肢脚趾,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剪断传入神经:在左后肢大腿基部将坐骨神经剪断,重复刺激脚趾,观察反射变化。
剪断传出神经:在左后肢膝关节处剪断坐骨神经,再次刺激脚趾,观察反射情况。
破坏感受器:用手术剪将左后肢脚趾皮肤剥去,然后刺激,观察反射有无。
五、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用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左后肢脚趾,蟾蜍迅速出现屈肌反射,表现为左后肢收缩。
2、捣毁脊髓后,刺激左后肢脚趾,屈肌反射消失。
3、剪断传入神经后,刺激左后肢脚趾,屈肌反射消失。
4、剪断传出神经后,刺激左后肢脚趾,有感觉但无屈肌反射动作。
5、破坏感受器后,刺激左后肢脚趾,无屈肌反射发生。
六、结果分析1、正常情况下,感受器感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通过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产生屈肌反射。
生理实验 9反射弧的分析和中枢抑制现象
实验九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和中枢抑制现象一、实验目的:1、学会和掌握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3.学习开颅方法,了解中枢抑制现象二、实验原理: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引起反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从皮肤接受刺激到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高级神经中枢经常对脊髓的反射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强它的反射活动,叫做易化作用。
一旦切断高级中枢与脊髓的联系,脊髓失去这种易化作用,在一段时间内反射活动消失,以后由于脊髓本身的机制发挥作用而恢复,这种反射暂时消失的状况叫做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时间的长短与动物的进化水平有关。
进化程度越高的动物,脊髓的反射活动受到高级中枢的影响越大,高级中枢对脊髓反射的易化作用越强。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对低级部位的反射活动不但有兴奋作用,而且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保证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多样性和协调性。
中枢抑制又称谢切诺夫抑制。
三、实验器材实验动物:蟾蜍(2只/组)。
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滴管,小烧杯,秒表,支架,竹夹,滤纸,棉花,纱布等等。
实验药品:任氏液,0.5%硫酸,1%硫酸,2%普鲁卡因,食盐颗粒(附于滤纸)。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准备工作Array 1、取一只蟾蜍,只毁脑(脊蟾蜍)。
2、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3、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铁架台架上:反射时的测定1、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2、记录出现屈反射时所需时间。
反射弧实验的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弧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观察和记录不同反射弧环节对反射活动的影响。
3. 验证反射弧完整性对反射活动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反射中枢,中枢处理后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射活动。
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手术刀、镊子、剪刀、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生理盐水浴槽、电刺激器、秒表、放大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将蟾蜍放入生理盐水浴槽中,使其适应环境。
2. 观察蟾蜍的反射活动:观察蟾蜍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射活动,如光刺激、触觉刺激等。
3. 切断传入神经:用手术刀在蟾蜍的头部找到传入神经,将其切断。
4. 观察反射活动:观察切断传入神经后,蟾蜍的反射活动是否受到影响。
5. 切断反射中枢:用手术刀在蟾蜍的脊髓部位找到反射中枢,将其切断。
6. 观察反射活动:观察切断反射中枢后,蟾蜍的反射活动是否受到影响。
7. 切断传出神经:用手术刀在蟾蜍的尾部找到传出神经,将其切断。
8. 观察反射活动:观察切断传出神经后,蟾蜍的反射活动是否受到影响。
9. 切断效应器:用手术刀在蟾蜍的腿部找到效应器,将其切断。
10. 观察反射活动:观察切断效应器后,蟾蜍的反射活动是否受到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入神经:切断传入神经后,蟾蜍的反射活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2. 反射中枢:切断反射中枢后,蟾蜍的反射活动消失,说明反射中枢对反射活动至关重要。
3. 传出神经:切断传出神经后,蟾蜍的反射活动减弱,说明传出神经对反射活动有影响。
4. 效应器:切断效应器后,蟾蜍的反射活动消失,说明效应器对反射活动至关重要。
六、实验结论1.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神经生理学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 反射弧分析 实验类型: 观察性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1.1观察反射活动的一些基本特征。
1.2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2.1材料蟾蜍,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血管钳,秒表,肌夹,玻璃平皿,烧杯,刺激器,刺激电极两个,0.5%硫酸溶液,1%硫酸溶液,纱布。
2.2方法2.2.1 制备脊蟾蜍标本取蟾蜍一只,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蟾蜍。
或用探针由枕骨大孔刺入颅腔,捣毁脑组织以制备脊蟾蜍。
手术完成后,用肌夹夹住动物下颌,悬挂在铁支柱上。
2.2.2反射时的测定(1) 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中,记录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烧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拭干。
重复三次(两次实验间隔至少2-3min ),三次所测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此反射的反射时,注意每次浸入趾尖的深度要一致。
(2) 以1%硫酸溶液重复上述测定,比较两种浓度硫酸所测之反射时是否相同。
2.2.3观察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特征(1)空间总和将两个刺激电极各连入刺激器的输出端,然后分别与蟾蜍同一后肢相同的皮肤区域接触,用单个电刺激找出引起屈肌反射的阈值,再用略低于此阈值的阈下刺激分别给以单个电刺激,观察反应。
然后把两个电极放在皮肤的同一区域,距离不超过0.5cm ,当同时给予阈下刺激时,观察可否引起反射。
(2)时间总和只放一个电极在后肢皮肤上,在给一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反射的情况下,换以连续刺激,并依次增加刺激频率,记录哪一频率最早引起反射,并计算该频率刺激的时间间隔(即刺激频率的倒数)。
(3)后放用适当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刺激后肢趾部皮肤,以引起反射活动。
观察每次刺激后,反射活动是否立即停止。
如发生后放现象,则记录反射活动的持续时间。
并注意观察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射活动的持续时间有何变化。
(4)扩散将一个电极放在蟾蜍后肢的足面皮肤上,先给予弱的连续电刺激,观察发生的反应,然后依次增加刺激强度,观察每次增加强度所引起反射的空间范围有何变化。
(5)抑制 专业: 理科试验班姓名: 张琦祥学号: 3100105036 日期:2011年10月25日地点: 医学院实验室用0.5%的硫酸溶液测定反射时,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一侧前肢,给一个较强的刺激,待动物安静后再测反射时,观察其有无延长。
注意事项:(1)测反射时时,每次必须洗净硫酸,并将皮肤上的水擦拭干净,以防硫酸的持续作用或其浓度有变而影响结果。
(2)施加电刺激时,要区别是通过皮肤刺激了传出神经或肌肉引起的局部反应,还是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2.2.4反射弧的分析(1)用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观察双后肢有何反应。
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烧杯的清水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再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结果有何不同。
(2)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小平皿内(两侧浸没的范围应相等且仅限于趾尖),观察双侧后肢是否都发生反应。
(3)沿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脱(趾尖皮肤一定要剥干净),再用1%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切不可将其它趾尖浸入),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4)将一硫酸纸片贴于左后肢皮肤,观察引起的反应,用水洗掉纸片及硫酸,擦干皮肤后,将探针插入脊髓腔内反复捣毁脊髓,重复刚才的实验及实验(1),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1)离断颅脑部位要适当,太高可能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出现自主活动,太低也会影响反射的引出。
(2)每次用硫酸溶液或纸片处理后,应迅速用清水洗去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3)浸入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泡范围也应恒定,均勿浸入太多。
三、实验结果3.1反射时的测定浸入试剂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s平均值/s0.5%硫酸4.29t1=6.58 9.186.271.0%硫酸3.35t2=4.30 2.776.79从表中可以看出,t1>t2。
说明在脊蟾蜍感受阈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硫酸的浓度增加,脊蟾蜍受到的刺激强度增大,使得发生屈伸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缩短。
因为硫酸浓度增高,刺激强度也随之变大,使得兴奋在反射中枢传递速度加快,反射时减少。
3.2反射中枢活动的特征阈值:6.05V(1)空间总和单个电极给一次阈下刺激(5V)不能引起反射,换以两个电极同时给予一次阈下刺激(5V),能够引起反射。
(2)时间总和单个电极给一次阈下刺激(5V )不能引起反射,换以连续单个电刺激,并依次增加刺激频率,频率为5Hz 时最早引起屈肌反射,该频率刺激的时间间隔为0.2s 。
(3)后放(4)扩散给予弱的连续电刺激时腹部微弱颤动,随着电刺激强度的增加肢体出现屈伸现象。
随着时间发展,脊蟾蜍不断蹬腿,动作幅度越来越大,空间范围增大。
反应在刺激消失后持续一段时间后消失。
(5)抑制反射在刺激出现91.32s 后才出现,是原来的13.8倍。
△t=(91.32-6.58)s=84.74s 。
分析:用止血钳夹住脊蟾蜍的前肢后,产生了中枢抑制,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延迟了反射弧的时间。
3.3反射弧的分析(1)第一次实验有双后肢屈伸现象,剪短坐骨神经后再次实验,左后肢仍有屈伸反应,右后肢无反应。
(2)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小平皿内后,左后肢有屈伸反应,右后肢无反应。
(3)左后肢关节皮肤剥落后,受到1%硫酸刺激无反应。
(4)第一次实验后有左后肢屈伸现象,脊髓被捣毁后,两种实验中左后肢均无反应。
四、讨论4.1问答(1)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用两种硫酸浓度测得的反射时为什么不同?在中枢神经元的多少及是否有中枢抑制存在等有密切关系;刺激强度,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刺激愈强,反射时愈短;中枢突触的数目,突触越多,电化学转化越频繁,需要时间越多;感受器、效应器的敏感性。
(2)为什么反射的空间范围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扩大?反射中枢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有辐散式连接,当刺激强度增大,一方面达到阈值的神经细胞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与该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的神经元都会同时兴奋,兴奋范围扩大,引起反应的空间范围逐步增大。
(3)为什么反射持续的时间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延长?反射中枢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有环路连接,若其中的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则具有正反馈特性,于是会出现刺激结束后反射活动还持续进行。
刺激强度越大,引起兴奋的神经元越多。
阈上刺激电压/V 反应持续时间/s 8 2 10 14 12 23 后放051015202581012阈上刺激电压/V 反应持续时间/s(4)为什么不能引起反射的单个阈下刺激,在同时或相继给予两个以上时可以引起反射?在反射活动中,由于单电极传入的一次冲动所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很小,只能使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所以单电极传入的一次冲动,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不能引起反射效应。
但是如果有两个电极同时刺激,则在每个突触后膜上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可以叠加起来,“空间总和”后引起反射效应。
(5)钳夹前肢后,后肢的反射时是否延长了?为什么?用止血钳夹住脊蟾蜍的前肢后,产生了中枢抑制,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延迟了反射弧的时间。
(6)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反射弧中某一部分受损对反射活动的影响。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
在自然条件下,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
但在非自然条件下,反射弧的五部分不是全部必须的。
比如在剪断坐骨神经后,分别连续刺激右侧坐骨神经的外周端,有屈腿反射活动。
这是因为刺激外周端,以电刺激模拟中枢传出的电信号,反射活动仍然能够进行,可认为反射弧是完整的。
而这个实验中,缺少了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所以我认为,神经中枢(或类似替代物)、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是必须的,而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受损,仍然能够引起反射活动。
4.2总结4.2.1可能存在误差的地方:(1)随着实验进展,标本产生了适应性,反应灵敏性下降;(2)实验中引起了不必要的刺激;(3)观察较为微弱的反射活动时不够精准。
4.2.2小结反射中枢活动的一些特征:空间总和、时间总和、后放、扩散、抑制。
反射时指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由刺激引起感受器发放第一个冲动的潜伏期、冲动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传导所消耗的时间、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的时间、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上传递的时间、肌肉动作电位沿肌纤维传导的时间、肌肉进行兴奋-收缩耦联所消耗的时间五部分组成。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屈肌反射: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同侧肢体的屈肌反射性收缩;是一个多突触反射,其反射弧的传出部分可支配多个关节的肌肉活动;可使受刺激的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具有保护作用。
对侧伸肌反射:作用于皮肤的伤害性刺激增强时,则可在同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肌收缩的反射活动;具有维持姿势和身体平衡的作用。
搔爬反射:刺激动物腰背皮肤,可引起后肢发生一系列节奏性搔爬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