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区域地质
贵州省地质图图式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GDK02-200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图图式2004—01—01—实施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制定目录总则 (1)1、交通位置图(顺序号01、图号01) (7)2、区域地质图(顺序号02、图号02) (7)3、矿区/矿床/矿段地形地质图(顺序号03、图号03) (7)4、综合地层柱状图(顺序号04、图号04) (8)5、地表采样平面图(顺序号05、图号05) (8)6、矿层对比图(顺序号06、图号06) (9)7、煤层对比图(顺序号07、图号07) (9)8、中段地质平面图(顺序号08、09,图号08) (9)9、勘探线剖面图(顺序号10、图号09) (10)10、勘探线剖面图(顺序号11、图号09) (10)11、纵剖面图(顺序号12、图号10) (10)12、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资源量估算平面图(顺序号13、14、图号11) (10)13、资源量估算剖面图(顺序号15、图号11) (12)14、资源量估算平面图(顺序号16、图号11) (12)15、煤层资源量估算平面图(顺序号17、图号11) (13)16、露采矿床外剥离量计算图(顺序号18、图号12) (13)17、矿区抽水试验综合图表(顺序号19、图号13) (13)18、探槽素描图(顺序号20、图号14) (14)19、浅井素描图(顺序号21、图号15) (15)20、坑道素描图(顺序号22、图号16) (16)21、老硐素描图(顺序号23、图号17) (16)22、钻孔柱状图(顺序号24、图号18) (17)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图图式总则一、为适应地质工作改革深化和加快地质制图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及计算机使用的需要,在国家有关标准、规程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编制本图式。
二、本图式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各阶段的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研究工作。
对区域地质调查、成矿预测、非固体矿产勘查、专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相关图件的编制也可参照使用。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摘要: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中部),地形至西向北、东、南扇状大面积倾斜,河谷切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受多次地壳运动影响,造成褶皱断裂发育,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构成了区内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背景。
本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为减灾防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1、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隶属毕节市,处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势西部高,北、东、南三面较低。
最高是花厂与纳雍市交界处的乌箐山,海拨2218m,最低为北东端马洛河汇入赤水河处,海拨471m,一般地区标高1500m左右,市城海拨1475m;相对高差一般为100-400m,最大相对高差达1747m。
峰谷延伸方向与地质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多为北东-南西向。
地貌类型主要为侵蚀-溶蚀中山沟谷、丘陵及岩溶地貌。
1.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等,地质灾害分布与下伏地层岩性的对应关系明显,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软质岩组、软硬相间岩组及松散岩组地层中——塑性岩石及松散岩类分布区;崩塌主要分布在硬质岩组——碳酸盐岩、砂岩等脆性岩石分布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煤系地层(采空塌陷)及碳酸岩(岩溶塌陷)地层中。
1.3地质构造七星关区地处经向构造带和华夏构造带之间。
南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及北部边缘的“黔中隆起”相接;北同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最西边一级沉降带“四川盆地”连接。
自燕山运动后,地壳几度间歇变动,形成复杂的构造背境,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有:太极场向斜、鲍家向斜、毕节向斜、罗家院子向斜、草堤冲背斜等;主要的断裂有:花厂坪断层、落水洞断层、岩头寨断层、响水滩断层、塘边断层、馆西场断层、大吉场断层、阿市断层、普宜断层、核桃树断层、白岩脚断层、清丰断层、白龙地断层、新寨断层、野角断层等。
贵州地质情况资料-共10页
贵州地质环境概况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属云贵高原的一部分,或称贵州高原,从云贵高原向东南往湖南、广西的丘陵平原及向北往四川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东经:103。
36,—109。
35,北纬:24。
37,—29。
13,。
面积17.6万km2。
一、贵州地势基本轮廓由纬向三级阶梯与经向两面斜坡构成,处于我国青藏高原第一梯级到东部第三梯级丘陵平原过渡的第二梯级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
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纬向形成三个阶梯,同时又处于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中部高,东、南、北低。
经向形成两面斜坡,因而又成为高耸于四川盆地与湖南、广西丘陵间的高原山地。
贵州地势可分三个梯级(台面),海拔高程分别是,第一梯级(台面)在2900-2200m,由西部威宁、赫章、水城一带的高原组成;第二梯级(台面)海拔降到1500-1000m由贵州中部山原(黔北、黔南)丘原(黔中)组成;第三梯级(台面)海拔继续降到800-500m、由江口-镇远以东的低山丘陵组成。
西部第一梯级(台面)地势最高,为云南高原的延续部分,是贵州最典型的高原地貌,高原面大部保存较好,高原的边缘切割强烈,形成高中山。
中部第二梯级是典型的山原和丘原分布区,其范围在遵义市以南、惠水以北、黔西以东、镇远以西的广大地区,南、北两大斜坡区则是山区分布区。
东部第三梯级(台面)指松桃、铜仁、锦屏等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与湖南丘陵区连成一片。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
最高点威宁韭菜坪海拔2900m,最低点都柳江出省处海拔137m,高差距2763m。
但全省地势起伏状况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是大梯级和高原的中心部位、地形起伏小,河流切割浅,相对高度小,如处于第一梯级(台面)面的安顺、平坝、贵阳、遵义、湄潭、瓮安、麻江等地,以及处于第三梯级(台面)面的铜仁、玉屏、锦屏等到地,相对高度多在200m以下;但在梯级面的转变地带,高原边缘以及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则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如地处高原北部的习水、桐梓、道真、沿河和高原南部的边缘的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荔波等地相对高差常达500-700m以上。
贵州大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贵州大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贵州大观金矿床位于贵州省除西北部外大部分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中。
该矿床为多期构造-热液作用造矿,主要由破碎带和多期矿化构成。
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如下:1. 地质特征1.1 区域地质特征贵州大观金矿位于喀斯特岩溶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发育,主要为盖层构造、震旦构造和晚古生代构造,其中盖层构造发育最为显著。
矿区处于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中心区域,矿床形成与盖层构造运动和岩浆叠入活动密切相关。
1.2 矿体特征大观金矿床矿体主要由石英脉、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体构成,其中含金石英脉是主要矿体。
1.3 矿化特征矿化类型以高硫化物型为主,主要包括脉状、层状、块状、散在状等多种矿化形式,矿化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为主,其中含矿物有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斑晶闪锌矿、辉钼矿、方铅矿等,其中含金物质主要以黄铁矿和赤铁矿包裹体中的微量金为主。
2. 控矿规律2.1 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大观金矿床富含金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主要与盖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等有着重要的关系。
2.2 与成矿岩石密切相关大观金矿床的成矿岩浆主要来源于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因此成矿岩石与矿床形成密切相关,成矿岩石的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和岩浆作用都是成矿的重要条件。
2.3 矿床形成与改造作用有关大观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受到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造成了矿床的多期形成,其中第三阶段的热液作用对该矿床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期地质作用造成了矿床内产状、品位和储量的差异,这对于寻找该矿床的高产短矿段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总结所述的大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控矿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寻找方向上。
目前,大观金矿区已经有一定的储量,因此,后续的开采进一步寻找深部高品位矿体将是重点,同时,研究该矿床形成的具体机制和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贵州大观金矿床是中国富硫化物型金矿床中属于低品位类型的矿床之一。
经过多年的勘查和开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采掘量和矿石资源量,下面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贵州省区域地质
贵州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黔 北、黔东和黔南地区,其中以黔 北地区的煤炭资源最为集中。
02
贵州省国家地质公园概览
贵州赤水丹霞地质公园
01
地理位置
赤水市南部,距离遵义市约 160公里。
02
面积
约300平方公里。
03
04
主要地质景观
丹霞地貌、瀑布、峡谷、石柱 群等。
特色景观
四洞沟、燕子岩、红石野谷等 。
04
贵州省地质旅游与开发
地质旅游资源与特色
01
02
03
04
丰富的地质遗迹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地质景观, 如黄果树瀑布、赤水丹霞等, 这些都是重要的地质旅游资源 。
多样的地貌景观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喀 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多种地 貌景观,为地质旅游增添了丰 富的内涵。
独特的文化背景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将地质景观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可以提升地质旅游的文化内 涵。
地质科研成果与进展
矿产资源勘查
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铜、金、锰、磷等矿产资源的勘查方面 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矿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质环境与灾害研究
贵州大学地质学院在地质环境与灾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贵州 省乃至全国的地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贵州省区域地质
目
CONTENCT
录
• 贵州省地质概述 • 贵州省国家地质公园概览 • 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与探索 • 贵州省地质旅游与开发
01
贵州省地质概述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 与云南省接壤,北靠重庆市。
贵州土壤
土壤概念: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贵州土壤的特点: 贵州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其中黄壤 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8.6%,其 次是石灰土,占24.4%,其它还有 红壤、黄棕壤、山地灌木草甸土、 砖红壤性红壤和水稻土。
Hale Waihona Puke 二贵 州 的 土 壤
自 然 土 壤
1、 黄壤。 地带性土壤,集中分布于黔 中、黔北、黔东海拔700~1400 米和黔西南海拔900~1800米之 间地带。 适宜杉树、油菜、茶树等酸性 植物生长,垦耕后适种玉米、 油菜、小麦、烤烟等作物。
石 漠 化
④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 衡。在贵州的林牧用地中,一 等地占17%,二等地占33%, 三等地占25.3%,四等地占 23.8%。 林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自 治州,其次是铜仁和遵义,毕 节和六盘水最少。 草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南 、遵义和毕节,其次是铜仁和 安顺,六盘水和贵阳最少。
耕地 利用 特点 及存 在问 题
耕地质量差,适宜耕种面积小 。 全省耕地面积450.50万公顷, 人均耕地1.72亩,但耕地中坡 耕地和石漠化耕地比重大,耕 地质量差,扣除大于25°的陡 坡耕地75.82万公顷和小于 25°的强度以上石漠化耕地及 不宜耕耕地70.55万公顷,适 宜耕种的耕地为304.13万公顷 ,人均宜耕耕地仅为1.16亩。
6851.79 6771.58 6757.48 7178.2 7155.62 7142.44 7076.12 7355.25 7335.79 7325.83
耕地现状。 全省2005年年末耕地面积450.53万 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375.47万 公顷。现行规划实施以来,贵州省 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490.33万公顷 降为2005年的450.53万公顷,期间 共减少39.8万公顷。其中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31.87万公顷,自然 灾害损毁耕地5.47万公顷,农业结 构调整减少耕地0.8万公顷,建设 占用耕地1.6万公顷,其它原因( 对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进行的纠错 补漏)减少0.06万亩。
贵州省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因素分析与防治规划
贵州省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因素分析与防治规划闵迪*1,胡天才2(1.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水源队,贵州贵阳550081;2.贵阳市国土资源局花溪区分局,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地质构造发育、地层岩性及组合多样、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原来采矿活动强烈,导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地质灾害具有“灾种全、隐患多、发生频繁”的特点,更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大”的特征。
根据花溪区地质灾害调查,总结出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地层分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采矿影响。
就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特点而言,地层分布、气象及采矿活动是关键的致灾因素。
最后根据花溪区地质灾害治理紧迫性程度提出相应的花溪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关键词: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形成因素;致灾因素;防治规划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21)04-0007-04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防灾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地质依据的基础。
对花溪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不仅具有现实的防灾减灾意义,而且对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科技水平,探索花溪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方法与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区域地质环境条件1.1地形地貌花溪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系的中段,是以低中丘陵为主的丘原地貌,地形相对高差在60~ 100m。
受南北向褶皱构造控制,山岭、谷地均呈南北向延伸,东西两侧山地,海拔1250m以上;中部槽谷盆地,地势低缓,海拔1100m左右;西南部地势较高,海拔1200m以上。
工作区的地面高度起伏不大,是贵州高原上原面保存完整的少数地区之一。
工作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强烈的溯源侵蚀作用未能到达,故原面保持较好。
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剥蚀侵蚀低中山、岩溶洼地(峰丛洼地、溶丘洼地、残丘洼地)、向斜背状丘陵、剥蚀侵蚀丘陵,断块溶蚀台丘。
贵州省遵义九龙煤矿地质特征及区域意义
开 发 应 用
贵 州 省遵 义 九 龙 煤矿 地 质 特 征 及 区域 意义
樊正 烈
( 贵, r l ’ I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 0 6 地质 大队,贵 州 遵义 5 6 3 0 0 0)
摘 要 :九龙煤矿点处于龙潭组向吴家坪组相 变过渡 区。指 出了龙 潭组. 吴家坪组在 区域上的岩组 、厚度 、相 变区特征 。
动形成了区域的主要褶皱构造 。褶皱在 剖面上都 比较开阔 ,
两 翼岩 层倾 角 大 多在 2 8 。 ~5 0 。 之 间, 轴 面 一般 倾 向南东 ,核部 地层 产 状较 为平 缓 。虾 子 场 复式 向斜 是 本 区的主 要褶 皱 构造 。
1 . 1 区 域 地 层
本 区 按 地 层 区 划 属 扬 子 地 层 区 , 出露 地 层 主 要 有 寒 武
,
,
Hale Waihona Puke 。、I 组 I I I 组 龙 中 j 盟 含 组 煤
一
页岩 ,粘 土岩 夹砂 岩 ,偶夹 页 岩、 粘 土 : 岩 夹灰 岩 、 硅质 岩、 页岩 夹灰 岩 、 泥质 灰岩 或泥 灰 炭 质页 岩 、页岩 。6 ~2 1 m 层 纹状砂 岩 。2 5 ~3 5 m 岩 ,偶夹 砂岩 。l 5 ~3 8 m
睦兴 组 ( P C )
地层 划分 \
I I I 组
} 含 煤 组 I I 组
泥 质灰 岩夹 颤 } . 砂 岩 、负岩 、炭质 页岩 夹不 炭 质粘 土岩 、 炭 质页 岩夹 不定 石灰岩 互层 , L f 】 部偶夹 砂 层 ( 0 ~2 m)6 ~ 的煤 一 至二层 ( 0 ~O4 m) ,煤 粘土 岩 、 炭质 粘土 岩夹 不稳 定 岩 ,中部 、顶 部页岩 部 稳 定的煤 底 板 为粘 土 岩 及 层 纹状 粘 土 的煤 一层 ( O ~O . 4 m) :底部 常 岩 。河 坝 附近 以硅 质 渐 夹层较 多 局 部夹砂 1 O m 有层 纹状 砂岩 。3 ~5 m 主 。3 4 ~7 0 m 最 厚 达 岩 岩 O ~8 9m 粉砂 岩 。4 ~9 m l 3 5 m
贵州省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指南
贵州省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指南(试行)2019年4月目录1. 适用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2.1 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资料 (4)2.2 标准、技术规范 (4)3. 术语和定义 (5)4. 1:1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6)4.1 一般规定 (6)4.2 地貌 (6)4.3 地质构造 (7)4.4 岩(土)体工程地质 (7)4.5 地表水和地下水 (8)4.6 环境因素 (8)4.7 矿业活动 (8)4.8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8)5. 1:10000专项地质灾害测量 (11)5.1一般规定 (11)5.2 主要调查内容 (11)5.2.1 滑坡 (11)5.2.2 崩塌(危岩) (12)5.2.3 泥石流 (12)5.2.4 岩溶塌陷 (12)5.2.5 采空塌陷 (13)5.2.6 不稳定斜坡 (13)6. 典型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14)6.1 测量 (14)6.2 工程地质测绘 (14)6.2.1 工程地质剖面测绘 (14)6.2.2 测绘调查方法 (15)6.2.3 观测点的布置与测量 (15)6.2.4 野外记录的要求 (15)6.3 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 (15)6.4 崩塌勘查 (19)6.5 泥石流 (19)6.6 岩溶塌陷 (24)6.7 钻探 (26)6.8 地球物理探测 (26)6.9 山地工程 (27)6.10 样品采集与测试 (28)7. 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价技术要求 (28)7.1 区域地质灾害定量风险性评价技术要求 (29)7.2 单点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价 (45)8. 成果提交 (51)8.1 文字报告 (51)8.1.1 技术要求 (51)8.1.2 提交报告 (51)8.1.3 报告提纲 (51)8.2 主要附图及附件 (51)8.2.1 图件目录 (51)8.2.2 附件 (52)8.2.3 技术要求 (52)附录A (53)A.1 滑坡野外调查表 (53)A.2 崩塌野外调查表 (56)A.3 泥石流野外调查表 (59)A.4 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 (61)A.5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 (63)A.6 地裂缝野外调查表 (66)A.7 承灾体调查表 (68)A.8 一般地质环境点调查表 (69)附录B (71)1. 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规定了贵州省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的一般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贵州概况
贵州概况一、要点归纳(一)自然环境位置:1.贵州是一个隆起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高原山区,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
2.东毗湖南,西连云南,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邻重庆市和四川省。
3.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千米,南北宽510千米,土地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1000米。
地貌:1.地势西部高,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河流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2.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构成了贵州的地貌架构。
3.贵州地貌类型复杂,有高原、山原、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即俗称坝子)和河流阶地。
4.全省总面积的61.9%分布着“喀斯特地貌”,北部、中部和西部有“丹霞地貌”分布。
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夜雨较多,轻风拂面,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旅游季节长,全年可游览。
河流:属于山区雨源型河流。
主要河流:五江:乌江、清水江、南盘江、北盘江、都柳江,三河:六冲河、赤水河、红水河。
河流特点:上游河谷开阔,耕地集中,人烟稠密,河流平缓;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水资源丰富;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湍急,具有通航与放木之利。
(二)社会经济与交通行政区划分:贵州现辖4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11个自治县和68个县。
17世居少数民族:交通:铁路:湘黔、川黔、黔桂、贵昆、南宁至昆明贵州段、株六复线贵州段、内昆铁路贵州段、水柏铁路和渝怀铁路。
高速公路:贵黄、贵遵、贵新、凯麻、清(镇)镇(宁)、遵(义)崇(西和)、关(岭)兴(义)、凯(里)三(穗)、黄果树至胜境关等。
航空:贵阳龙洞堡机场同仁凤凰机场兴义机场安顺黄果树机场黎平和荔波机场历史沿革:汉:夜郎自大三国两晋南北朝:西南大部分属蜀汉隋朝:置牂牁郡唐:贵州属黔中道、剑南道和岭南道管辖宋:“贵州”得名元代:贵州隶属湖广、四川、云南行省明:建立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行省清:贵州疆域基本形成 194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三)贵州著名历史文化1.夜郎文化2.屯堡文化3.阳明文化(四)民族音乐、舞蹈苗族:飞歌:音调高昂,气势雄浑,节奏舒广自由,旋律起伏大。
贵州省地质图图式.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GDK02-200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图图式2004—01—01—实施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制定目录总则 (1)1、交通位置图(顺序号01、图号01) (7)2、区域地质图(顺序号02、图号02) (7)3、矿区/矿床/矿段地形地质图(顺序号03、图号03) (7)4、综合地层柱状图(顺序号04、图号04) (8)5、地表采样平面图(顺序号05、图号05) (8)6、矿层对比图(顺序号06、图号06) (9)7、煤层对比图(顺序号07、图号07) (9)8、中段地质平面图(顺序号08、09,图号08) (9)9、勘探线剖面图(顺序号10、图号09) (10)10、勘探线剖面图(顺序号11、图号09) (10)11、纵剖面图(顺序号12、图号10) (10)12、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资源量估算平面图(顺序号13、14、图号11) (10)13、资源量估算剖面图(顺序号15、图号11) (12)14、资源量估算平面图(顺序号16、图号11) (12)15、煤层资源量估算平面图(顺序号17、图号11) (13)16、露采矿床外剥离量计算图(顺序号18、图号12) (13)17、矿区抽水试验综合图表(顺序号19、图号13) (13)18、探槽素描图(顺序号20、图号14) (14)19、浅井素描图(顺序号21、图号15) (15)20、坑道素描图(顺序号22、图号16) (16)21、老硐素描图(顺序号23、图号17) (16)22、钻孔柱状图(顺序号24、图号18) (17)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图图式总则一、为适应地质工作改革深化和加快地质制图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及计算机使用的需要,在国家有关标准、规程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编制本图式。
二、本图式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各阶段的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研究工作。
对区域地质调查、成矿预测、非固体矿产勘查、专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相关图件的编制也可参照使用。
贵州省区域地质
例如:挂丁背斜、三穗向斜、白枝山背斜、贡溪向斜、小江背斜、锦屏向 斜、稳江背斜、同古向斜、黎平所背斜、罗寨向斜、靖县向斜、肇兴向斜等, 总体构成一个大的复式背斜,中心大体在天柱—南加一带,如下图255.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大陆边缘冒地槽发展初 期非补偿性隔绝深水环境中形 成的岩石组合。
④深水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冒地槽后期深水环境快 速堆积形成的以碳酸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表 的沉积组合。(图254)
二)褶皱断裂与构造运动
一、基底褶皱和构造运动
华南褶皱带经过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作用,形成基底褶皱,使陆壳增厚, 并与扬子准地台镶拼在一起,成为稳定地台。
二级构造单元,以地台盖层性质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大面积分化 作为划分二级构造单元的依据;
三级构造单元,以地台盖层性质在较短时期发生的一定地区的分 化作为划分三级构造单元的依据;
四级构造单元,根据构造形变总貌的区别,在三级构造单元中进 一步划分变形区,作为四级构造单元。
三)、贵州构造单元(如下图)
三、扬子(前震旦纪)准地台
②磨拉石-前复理石过渡组合
是底部浅水磨拉石组合到其上的深水前复理石组合之间的一个海相过 渡性组合。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在非补偿深海槽中发育的深水海相岩石组合。
④复理石组合
是陆缘海槽中巨厚的浊流沉积岩套。
⑤变成花岗岩组合
丹洲时期之末,与雪峰运动相伴随,本省东南隅的黔桂边缘地区出现了 酸性岩浆的活动,产生了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代表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和 花岗质混合岩组合的挤压性花岗岩套。
区域地质
区域地质
根据《贵州省地势地貌分区示意图》划分确定,项目区属于Ⅲ区(黔中山原、丘陵宽谷盆坝区),区域海拔多为1000m~1700m,相对高差600m,地貌类型主要以岩溶中低山地貌为主,山地、盆地、河谷坝子等常规性地貌发育,山脉走向由西南向北东方向延伸,区内冲沟、河谷、溶洞、落水洞发育,地形起伏不大,灌区多位于平缓开阔地带,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存在。
g2):岩性为灰色白云岩,底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第二段(D
3
部常为泥质白云岩和泥盆系中统独山组(D
d):岩性为灰至深灰色白云岩及灰岩,
2
局部地区为浅灰色石英砂岩夹页岩。
项目区地处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地质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区域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主要为东西方向发育一条长约15km的岔河断层,断层走向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扭动方向为东南方向,断层穿越地层为泥盆系。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与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确定,项目区内无现代断裂活动带通过,无地壳活动迹象,区域构造形成时间较早,现已稳定,项目区多位于平缓地带,断裂构造有少面积穿过项目区,对工程建设无重大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场地类型为中硬,项目区地质构造及地震稳定,工程运行中不会诱发地震,可不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SL55—2005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现有同类工程岩层岩性试验参数,综合推荐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强风化灰岩:承载力[R]=600~700Kpa,摩擦系数f=0.35~0.4。
贵阳市区范围岩性
贵阳市幅位于贵州省中部,面积459.91km2测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区域地质矿产研究程度较高。
七十年代中期完成了1:20万幅区域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为开展本图幅1:5万幅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
测区内除贵阳市中心区及零星的岩溶洼地、槽谷地带被建筑群和第四系覆盖外,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良好,区内除震旦系、奥陶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外,自前震旦系清水江组至第四系均有分布。
尤以二叠系、三叠系出露齐全,分布广泛,前者占测区面积35%,后者占50%。
寒武——三叠系为海相沉积,侏罗系为内陆河湖相沉积。
全区共划分出49个岩石地层单位。
以下按地层层序分述如下:前震旦系清水江组主要为浅灰绿色变余凝灰岩、凝灰质岩及变余砂岩、板岩。
为活动性边缘海沉积。
断层切露,厚度>500m。
寒武系中统石冷水组主要为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砂屑白云岩。
断层切露,厚度>60m。
高寨田群一段为灰、灰绿、紫红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泥页岩。
断层切露,厚度>50m。
二段为灰绿色泥页岩夹泥晶灰岩及砂岩。
主要属滨海相沉积。
厚200m。
蟒山群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石英砂岩夹页岩及少量铁质砂岩。
为滨海相沉积。
厚0—207m。
高坡场组灰、灰黄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泥、砂屑白云岩。
厚0—132m大塘组深灰、灰黄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石英砂岩及页岩,底部夹煤线。
主要属滨海相沉积。
厚25—40m。
九架炉组由铝土质页岩、铝土岩、铝土矿及赤铁矿组成。
为海湾—沼泽相沉积。
厚24m左右。
两层山则相变为铝土质粘土岩夹石英砂岩及铁质粘土岩。
摆佐组浅灰、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细晶白云岩,夹少许白云质灰岩或灰岩。
为台地相沉积。
厚15—60m。
黄龙组浅灰、灰色中厚层亮晶灰岩夹亮晶鲕粒灰岩及生物屑灰岩。
开阔台地相沉积。
厚0—52m。
梁山组石英砂岩、砂岩及泥岩、页岩组合,时夹煤线。
本组变化不大,影象清晰,是良好的标志层。
滨海相沉积。
厚14—37m。
栖霞组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亮晶生物屑灰岩、燧石灰岩及白云岩。
《贵州省区域地质》课件
03 贵州省岩浆岩与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与分布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在贵州省,岩浆岩的形成主要与 板块构造活动有关。
岩浆岩的分布
贵州省内的岩浆岩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南和黔东南地区,其中以酸性岩和中性 岩为主,基性岩较少。
变质岩的形成与分布
变质岩的形成
变质岩是由其他岩石在高温、高压环 境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贵州 省内的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黔东和黔中 地区。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高差大,地 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喀 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贵州省处于扬子准地台和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过渡地带,主 要构造单元包括黔北台隆、黔东南台凸、黔南陷隆等。
地壳运动
贵州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包括褶皱、断裂、岩浆活动 等,这些地质活动对区域地质特征和矿产分布产生了重要影 响。
新生代地层
总结词
新生代地层主要包括第四纪和新近纪,是贵州省最年 轻的地层之一。
详细描述
新生代地层是贵州省最年轻的地层之一,包括第四纪 和新近纪。这些地层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平原和低山 地区,含有丰富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物,是研究现 代地球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材料。在这些地 层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盐、石膏、石 油等,对贵州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 时,新生代地层也是研究地球历史和人类进化的重要 材料之一。
变质岩的分布
变质岩在贵州省内的分布较为广泛, 主要集中分布在黔东和黔中地区,以 区域变质岩和接触变质岩为主。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影响
贵州省内的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中可以伴随有金属矿床的形成。
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地质报告
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镇花秋二矿生产地质报告设计(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编制:地测部二○一八年十月名称:贵州赤天化能源桐梓县花秋二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单位: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二矿负责人:陈红编制人员:尹阳王平郑飞资料处理:尹阳王平郑飞审核:总工程师:矿长:编制日期:二○一八年十月目录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目的和任务及依据 (1)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 (2)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 (4)1.4煤矿生产概况 (6)2.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6)2.1煤田勘察及补充地质勘察工作 (6)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 (7)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8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地层构造 (8)3.1地层 (8)3.2含地煤层 (14)3.3构造 (14)3.4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18)4.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19)4.1煤层 (19)4.2煤岩、煤质 (32)4.3煤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其他有益矿产 (53)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53)5. 瓦斯地质 (53)5.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52)5.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54)5.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54)5.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6)5.5矿井瓦斯类型评价 (64)6.水文地质 (64)6.1水文地质概况 (64)6.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71)6.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 (73)6.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 (75)6.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80)7.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80)7.1岩层物理学性质 (80)7.2煤层顶底板 (84)7.3地层产状要素 (88)7.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88)7.5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89)8. 资源/储量估算 (89)8.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89)8.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 (91)9. 煤矿地质类型 (92)9.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总述 (92)9.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93)10. 探采对比 (94)10.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 (94)10.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 (95)10.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 (96)10.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与稳定性分析评价
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与稳定性分析评价作者:董吉刘华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3期[关键词]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工程治理 1.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基本概况贵阳市南明区处于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具有地层岩溶发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等基本特征,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贵阳市南明区为贵州省府所在地,为核心城市区域,人口密集,建筑物大多依山甚至傍山而建,崩塌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危害程度大,社会影响大,危险威胁等级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免遭损害,系统总结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分析评价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贵阳市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周边民宅较多,建筑物密集,地理坐标为:106°41'55″E,26° 33'4″N。
调查区坡脚崩塌体前方为密集居民棚户区,居民建筑错综复杂,紧靠調查区山体[1]。
2.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的基本方法结合地质环境等基本特征,拟定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的方法为:(1)资料收集:1987年贵州省地质矿产局提交的《贵阳幅地质图1∶5万》、贵阳测绘局提供的贵阳幅1∶1万地形图、贵阳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包括岩层产状、岩层走向、崩塌方向、地下水补给渠道、历史崩塌情况、现场崩塌危岩体的规模、稳定性等。
(3)地质灾害点调查:地质灾害点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崩塌体的现状稳定性、规模尺寸及所在部位的高差以及威胁对象范围的确定。
3.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基本内容及任务调查立足于该危岩体的综合治理,为治理设计提供基础的地质依据,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确保崩塌点下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任务为:(1)查明崩塌(危岩体)的基本稳定性,主要包括历史成因、成灾因素、预判发生崩塌可能性并给出合理避让或临时安全处置建议,尽可能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2)详细查明崩塌(危岩体)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空间几何特征、体积、已有的变形破坏现象与工程地质现象;(3)查明该崩塌(危岩体)成因、稳定性及发展趋势;(4)评价该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危险性及危害程度;(5)对崩塌(危岩体)提出技术可行,条件允许,便于操作的应急治理工程措施及防治方案[2]。
贵州黔西南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解析
矿床含有复杂的矿物组合,经过分析发现还含有金矿和 锑矿,具有很强的工业价值,金矿和锑矿主要分布在矿床的 上部和下部。赋存的矿物包括方解石、重晶石以及少量自生 石英等 [5]。
矿区内矿石结构主要包括镶嵌、细脉网状以及溶蚀交代 结构等。矿石的构造主要包括条带状和角砾状等。在垂直方 向上,矿石结构构造分布规整,通常在矿层下部呈块状构造 分布,在矿层上部呈条纹状构造分布,在矿层顶底板中分布 着焦砾状构造。
2
0.37 0.23 16.79 33.81 55.11 0.10
3
0.44 3.10 17.08 49.95 113.76 0.08
3.3 控矿构造分析 构 造 是 该 矿 的 控 矿 主 要 因 素,区 内 褶 皱 构 造 和 断 裂 构
造,会为矿床形成提供运移通道和填充空间。褶皱构造存在 背斜,是该区的主体构造,背斜轴长在 18km 以上,矿区内 部长度为 3km。
下盘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主要包括块状生物灰岩,局部带 有白云质灰岩,其中包含缝合线构造,主要形成纺缍虫和珊 瑚等化石。 3.2 围岩蚀变
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地质特点
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地质特点一、贵州省的地质特点贵州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全省地势由西向东降低。
在地质上属扬子地台及其东南大陆边缘,以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景观普遍发育为特征。
地台基底中最老的中元古界四堡群只出露在东南黔、桂两省交界处;黔东北的梵净山群是一套裂谷型沉积,浅变质碎屑岩中夹有不止一个层位的枕状基性熔岩和幔源变镁铁超镁铁质岩。
贵州区域地质的主要特征是:(1)沉积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海相地层层序连续。
中晚元古代以海相碎屑沉积为主,古生代至晚三叠中期则以海相碳酸盐沉积占优势,晚三叠世晚期以后全为陆相碎屑沉积。
地层中富含古生物化石,并赋存有丰富的煤、磷、铝、锰等沉积矿产。
(2)沉积岩发育,不仅分布广泛,岩类繁多,且形成环境变异多姿、相带发育齐全,其中碳酸盐岩最为发育,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61.9%,尤以生物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
(3)火成岩出露面积不大,分布零星,但岩类较多,属性较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中皆可见及,尤以基性岩发育最佳。
岩浆活动时间漫长,在中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十余亿年间的地史时间内均有活动,以中元古代和二叠纪两期最为强烈。
成因类型复杂,既有幔源岩浆喷溢的基性熔岩和侵位基性岩,超基性岩,又有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的原始构造背景以伸展为主。
(4)变质岩以层状浅变质岩系为主,属绿片岩相,具面型分布,相带宽阔,单相变质的特点,原岩以硅质碎屑岩为主。
(5)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的时期中,构造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等5个阶段,构造运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
雪峰运动奠定了杨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西北的扬子陆块融为一体,嗣后又经受了后期的裂陷作用和俯冲造山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贵州地质构造概况
贵州位于东亚中生代造山带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的上 升地壳区。
贵州地层自元古代至新生界均有出露,累计厚度近4万米。 贵州在已知约1400Ma的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发展经历了武陵、雪峰、 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等5个阶段。 贵州有形成于大洋地壳区、过渡地壳区和大陆地壳区的沉积岩、火成 岩及变质岩等多种构造岩石组合。 构造运动的性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雪峰运动 奠定了扬子准地台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相继褶皱隆起而与西北 广大地区的扬子准地台融为一体,嗣后又经受了后期的裂陷作用和俯冲型 造山运动。 造山运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边界条件下,生成了挤压型、直扭型 和旋扭型等三大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副复杂多姿的构造应变图像。
一) 基底构造岩石组合
一、形成于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指中元古宇四堡群下部,由灰—绿色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和 板岩间互组成,夹多层熔岩及层状基性-超基性岩。
省内仅在从江县境露出几小块。其岩性特征、层位关系和形成 条件均可与扬子准地台梵净山群下部相对比,它是华南褶皱带基底中 所见最古老的部分,是形成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经过一定的变质 作用而成为一套绿色岩系。
华南褶皱带是省内与扬子准地台并列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位处本 省南部,属雪峰山西南段,面积约两万余平方公里。西北边与扬子准地台 的分界在铜仁—玉屏—凯里—三都一线,沿线断续分布一些规模较大的断 裂;东南面跨入湖南和广西境内。
华南褶皱带在早古生代末的广西运动发生基底褶皱,并与扬子准地 台“焊接”为一体,进入稳定地台阶段,因此此带可称为华南(早古生代) 准地台。
(二)断裂构造
在卫星相片上可见遍布全省各地的北 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两组线性构造,部分地 区尚伴有北北西向者。有些线性构造与已 知燕山期断裂相吻合,因而可认为他们是 断裂构造大型节理的表现,同时他们又与 燕山运动的构造(特别是多字型构造)的 同方向断裂发生了重接复合关系。
二、晚近期构造运动
(一)褶皱构造
2、晚加里东构造阶段拉张上隆环境岩石组合(见下图235) 3、华力西-印支构造阶段拉张沉陷环境岩石组合(见下图236-237) 4、燕山-喜马拉雅构造阶段滨太平洋活动带岩石序(见下图238)
二)、构造运动
三)次级构造单元特征
四 华南(早古生代)褶皱带
(三)加里东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华南褶皱带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系处于大陆边缘的冒地槽带,在大陆 斜坡—海洋盆地部位沉积了如下一套相应的岩石组合。
①重力流沉积组合
是加里东构造阶段陆缘陡峻条件下形成的以重力流位主的复杂海相 沉积。(图253)
②炭硅泥质-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边缘海—陆棚海深水— 浅水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组合。
二、 褶皱带后期构造变动
华南褶皱带基底固结后的盖层演变历史和构造运动表现,与 扬子准地台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本区除西南隅荔枝地区存在中泥盆统至中三叠统与扬子准地 台的台地型相似的一套盖层趁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残缺不全。
五 深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一) 深部构造
一、重力场特点 贵州区域重力场值总的变化趋势是由东往西逐渐下降,从铜仁东面的
仅见于有始新统一渐渐彭家坉组— 上坝组红层及含煤组合分布的黔西南 地区,尤以盘县石脑红盆区表现最为 明显,见右图257
(二)掀斜隆升
1.山地剥夷面
由于地壳大面积隆升与相对宁静时期交替出现,以侵蚀为主以沉积 为主的作用更叠发生,导致了贵州阶梯状叠置的多段剥夷一次产生,根 据残留剥夷面的分布高程、地貌特点和相关沉积物的时代及岩性分析, 贵州高原上主要有三级剥夷面。第一、二级的形成时代为新第三纪中、 上新世,第三级属第四纪早更新世。
一) 构造演化概况及特征
二) 地质构造特征
一、构造运动特征
(一)构造运动性质具水平分带现象
按贵州情况,可分如下几种: ①活动陆缘区 ②大陆地壳区
(二)构造运动有迁移及传播现象
这些基底结构,因其形成时期较早,曾经遭到后期构造的改造和破坏,以 致不易辨认。但经过仔细的分析,仍可以判断和区分。从镇远到凯里北东向一 线往东南方直至湘黔和黔桂边界,有一系列北东向的背斜和向斜。
例如:挂丁背斜、三穗向斜、白枝山背斜、贡溪向斜、小江背斜、锦屏向 斜、稳江背斜、同古向斜、黎平所背斜、罗寨向斜、靖县向斜、肇兴向斜等, 总体构成一个大的复式背斜,中心大体在天柱—南加一带,如下图255.
②磨拉石-前复理石过渡组合
是底部浅水磨拉石组合到其上的深水前复理石组合之间的一个海相过 渡性组合。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在非补偿深海槽中发育的深水海相岩石组合。
④复理石组合
是陆缘海槽中巨厚的浊流沉积岩套。
⑤变成花岗岩组合
丹洲时期之末,与雪峰运动相伴随,本省东南隅的黔桂边缘地区出现了 酸性岩浆的活动,产生了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代表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和 花岗质混合岩组合的挤压性花岗岩套。
二、形成于过渡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一)陆缘碎屑杂砂岩沉积组合
是临近武陵运动时的陆缘碎屑沉积组合。
(二)雪峰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中元古宙末的武陵运动之后,本省主要处于陆缘冒地槽部位,在拗 陷幅度较大的黔东南一带形成了如下几个沉积岩和有关的火成岩组合 (图252)
①磨拉石组合
是造山期后快速堆积的碎屑锲状体。
负nT第次下降到威宁以西的负230nT。东部和西部各有一条近南北向的台 阶异常带,中部有一条近东西向的重力低值带。三者构成“H‘形,将贵州 区域重力场分成四个相对变化较平稳的地区。在这种重力场变化的背景上 分布着很多局部异常。
如:①松桃-榕江重力梯级带 是我省东部的一条台阶异常带。 ②赫章-水城-盘县重力梯级带 是我省西部的一条重力台阶异常带。 ③滥坝-贵阳-三穗重力低值异常带 是与前述两条梯级带相交的近
东西向或北东东向重力低值异常带。
二、莫霍面起伏状况
贵州莫霍面深度为40—50km,由东面铜仁—黎平一带的40km, 逐渐降低到威宁附近的49km,总体微向西倾斜。与前述重力场特点 一致。
从莫霍面情况可知,贵州地壳厚度为40—50km,与地台和造 山带(包括古生代造山带及中-新生代造山带)的地壳类型相同,与 大陆的平均值相近。地壳西厚东薄的特点,与全县现存地层西厚东 薄的总面貌相吻合。
二级构造单元,以地台盖层性质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大面积分化 作为划分二级构造单元的依据;
三级构造单元,以地台盖层性质在较短时期发生的一定地区的分 化作为划分三级构造单元的依据;
四级构造单元,根据构造形变总貌的区别,在三级构造单元中进 一步划分变形区,作为四级构造单元。
三)、贵州构造单元(如下图)
三、扬子(前震旦纪)准地台
贵州除黔东南以外大部属扬子准地台。面积约15万k㎡ 。具有盖 层厚度巨大,分布广泛,褶皱和断裂均很发育,基底出露零星,刚化 性弱等特点。
一)、扬子准地台构造岩石组合
(一)、形成于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它是一套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巨厚的中元古宙基性火山-沉积 岩系构成的大洋地壳岩石序列,主要由半深海环境中浊流成因的砂泥质 沉积与火山喷发的熔岩呈互层组成,构成若干沉积-喷发旋回,是扬子准 地台古老的基底,属早武陵构造阶段大洋环境的岩石序层。包括中远古 宇梵净山群下部的淘金组、余家沟组、肖家河组和回香坪组(如下图 233)
二) 新构造运动
贵州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即是有对先期构造的继承性,也有其自身 的特殊性和统一性,而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甚为密切,因而有必要予以单独 阐述。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期:早期——老第三纪时期,以产生褶皱、断裂为 主;挽近期——新第三纪以来,以大面积间歇性隆升为主,并伴有褶皱、断 裂活动和构造拗褶现象
此岩层序列仅见于黔东北梵净山区,出露面积约200k㎡.
(二)、形成于过渡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1、晚武陵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岩石组合(见上图233),包括铜厂组-独岩塘组。
2、雪峰构造阶段的陆缘岩石组合 它是武陵造山期后发育于扬子准地台上的一套大陆边缘冒地槽型的
岩石组合。(见下图234)
(三)、形成于大陆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二、构造单元
一)、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单元是在板块活动控制下产生的从板块边缘到板块内部的一 系列有规律展布的各具特征的地质构造区域。
二)、构造单元划分的原则
根据本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地壳类型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同一 时期构造变形特点的不同,拟定全省构造单元逐级划分的原则如下:
一级构造单元,以地台基底固始时代的差别作为划分一级构造单 元的标准;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大陆边缘冒地槽发展初 期非补偿性隔绝深水环境中形 成的岩石组合。
④深水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冒地槽后期深水环境快 速堆积形成的以碳酸盐为代表 的沉积组合。(图254)
二)褶皱断裂与构造运动
一、基底褶皱和构造运动
华南褶皱带经过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作用,形成基底褶皱,使陆壳增厚, 并与扬子准地台镶拼在一起,成为稳定地台。
贵州地区山地剥夷面呈向东倾斜之势,如下图258。
2.河谷阶地及裂点
贵州河谷多为深邃的廊道式箱状谷地,各主要河谷盆地常可见到四至五及阶地(如图一般一级属内叠阶地,其余属基座阶地或侵蚀阶地。
雷公山是一近代尚在沿两侧断裂继续作差异隆升的地垒式断块山(如图260)
六 构造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