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2卧薪尝胆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卧薪尝胆

第课时

1.继续学习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深入体会勾践是如何以屈求伸,报仇雪恨的;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能结合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完整地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重点】

细读第4自然段,继续学习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深入体会勾践是如何以屈求伸,报仇雪恨的;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难点】

通过细读文本,感受勾践以屈求伸、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精神,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完整地讲述故事,激发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了《第八次》,认识了一个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布鲁斯。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个我国的历史故事《卧薪尝胆》。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巩固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有条理、完整地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

3.什么是卧薪尝胆?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形式,直奔本节课教学主题。

一、自主阅读,感悟故事

1.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勾践的“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1)学生读后交流

生: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这就叫“尝胆”。

(2)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发愤图强”!(板书:发愤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齐读)

(3)引导: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设计意图] 质疑,是对中年级学生学会问的启蒙引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深远。

(4)默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讲的?

①指名答,相机板书:报仇雪恨时刻

什么是“时刻”?从哪儿看出他“时刻不忘”?

②默读,标画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抓住“白天”“晚上”“每顿饭前”三个关键词,体会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随机板书:白天晚上每顿饭前)

引导:是的,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就走进了勾践的内心,感受到了勾践报仇雪恨的决心。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那份坚定和执着,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朗读对比加深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反复诵读,读议结合,熟读中加深理解,议论交流中增强感悟。

(5)练习讲这段故事。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感受到了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坚定,读懂了这一段。这是故事,故事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讲。请把这段话讲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提示,小组内练讲,然后指名讲。

二、练讲故事,拓展阅读

过渡: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卧薪尝胆”也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参加讲述历史故事的活动,练习讲述故事。

1.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下来?

交流回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随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教师出示:

PPT出示:

(1)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讲。

(2)注意使用课文中学习到的语言。

(3)把为什么当奴仆、怎样受屈辱、怎样卧薪尝胆讲具体。

(4)可以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生动。

3.小组内练习讲述故事,指名讲,相机评议。

[设计意图] 创设机会,让学生团结合作,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提高学生互相包容,取众之长,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目的是让学生想说,敢说,又能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一个历史成语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同样成为成语故事,如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围魏救赵、退避三舍、老马识途,请同学们收集老师推荐的历史故事,通过读故事看看我们又能认识一个怎样的人物,明白什么道理呢?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练习讲故事,准备参加下一周的讲故事比赛。

作业1

教材第68页第3、4题。

作业2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消除以后的祸患。( )

2.采取行动,打击敌人,报怨仇,除仇恨。( )

3.经过努力从弱小变得强大起来。( )

二、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在班会上,李老师建议。

2. 建议。

3. 的建议。

三、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填空。

1.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在吴国穿的是;在越国住的是,在吴国住的是;在越国吃的是,在吴国吃的是;在越国生活上,在吴国却还要。

2.“卧薪”指的是,“尝胆”指的是。联系课文内容,“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四、课外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耳朵突然聋(lóng)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眼睛突然瞎了。他们都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yuàn)命运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画着说:“你的耳朵坏了, 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瞎了的孩子说:“尽管你的眼睛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了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他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更加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为美术家,艺术超凡,名扬四海;眼睛瞎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技艺卓(zhuó)绝,饮誉(yù)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十分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