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2卧薪尝胆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sleeping on firewood and tasting gall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章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篇章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教学内容12、卧薪尝胆共几课时2课型讲读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资源1.练习四中的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奋发图强、救亡图存与本课联系紧密,可以将此成语介个本课的学习加于理解。

2.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成语“卧薪尝胆”的意思。

3.对于以历史故事改编的电视剧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对历史人物的衣着打扮、君臣之礼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

预习设计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两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 卧薪尝胆 2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卧薪尝胆 2教案 苏教版

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能力目标:能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要求读准生字词的音,初步了解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情感目标:在初读基础上,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在初读课文后,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越国。

(贴出:吴国、越国)吴王是_______,越王是_______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中国历史故事。

故事就发生在吴国和越国。

3.老师先给看一下这个故事的一个片断。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不忘……)4.读准生字词音5.读相应的句子,板书“卧薪”、“尝胆”6.同学们,读书时,要做到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请你们再读读这个片断,说说在读书过程中,你的大脑中蹦出一些什么问题来了?7.师生交流?板书“?”8.爱提问题的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

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个故事。

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去读,就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全文,遇到生字词或长句,多练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会(kuài)稽(jī)一战万般无奈(nài)求和奴(nú)仆谋臣(móu chén)免除后患(huàn )骄傲(ào)舂(chōng)米推磨受尽屈辱(qū rǔ)转弱为强灭掉报仇雪恨读好“夫差(fú chāi)会(kuài)稽(jī)”(自由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跳读)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4.指名朗读,视情况适时指导。

5.根据生字词的板书,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6.出示《一课一练》上内容,读读、填一填,初步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7.按“起因、经过、结果”将故事分成三部分来学习。

一(1、2、3)二(4)三(5)8.让学生说说你理解了文中的哪些词语意思?9.做个游戏。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 12 卧薪尝胆》示范课教案_2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  12 卧薪尝胆》示范课教案_20

国标本三年级上册12课《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理念:本课案构建了“复习导入,唤起期待→预习反馈,诗文对照→细读引领,指导学法→吟诵积淀,拓展提升”的教学模式。

以高效的模式促进学习方法的获得,促进自主学习过程的优化,促进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化,自我生成建构,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立足点由“教”向“学”转变。

为了能在教学中能凸显卧薪尝胆的主题,以三、四自然段为重点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从而在故事中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目标达成: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说说写写吴王和谋臣的对话,感受吴王的骄傲。

第二课时目标达成: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3、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知道学习成语不光要明白表面意思,还要弄懂比喻义或引申义。

4、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并能用总分结构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相对容易,但在情感的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方式的阅读,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教学预案一、复习检测,进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一个流传千年的历史故事——《卧薪尝胆》。

2、这几个词语还会读吗?你会选用这些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兵败会稽万般无奈受尽屈辱卧薪尝胆转弱为强灭掉吴国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

越王勾践(),只好到吴国做奴仆。

在吴国三年,勾践夫妇()。

回国后,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我们这是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卧薪尝胆》(第2课时)苏教版-精选教育文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卧薪尝胆》(第2课时)苏教版-精选教育文档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勾践卧薪尝胆的过程2.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弄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只有不怕困难,锻炼意志,坚持到底才能成功的道理。

3.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故事的兴趣,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勾践卧薪尝胆的过程难点: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弄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只有不怕困难,锻炼意志,坚持到底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2、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另一个是——越国。

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强大起来。

3、最后谁胜利了?谁失败了?可二十年之后的结果却又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反转——(出示)4、越国为什么能在20年后转弱为强,灭掉吴国呢?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到两千年前的古代。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一下:兵败以后,越王勾践做了一个怎样艰难的决定?2、交流汇报: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板书:奴仆)什么是奴仆?勾践真的愿意去做奴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叫“万般无奈”?勾践,你带着几个败兵继续跟吴王的大部队打,行不行?那你一个人偷偷溜走行不行?(指读)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就叫——万般无奈(指导朗读)所以——只好(变红)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指导朗读)3、面对勾践的请求,吴国的人有着怎样的表现呢?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

(是一个谋臣这样建议的吗?可吴王呢?)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过渡:所以,勾践就来到吴国,当起了奴仆。

现在吴王夫差就成了他的主人。

这位奴仆为他的主人夫差做了什么事呢?自读第三自然段,划一划,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卧薪尝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卧薪尝胆苏教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如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等,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
4.情感体验,价值观引导: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针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等,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卧薪尝胆”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它所传达的精神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吴越争霸、勾践复国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卧薪尝胆”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解决讨论中的问题。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学生对成语的认知程度:在三年级阶段,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
2.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句子结构、生僻字等。教师应适时提供帮助,让学生逐步适应文言文的阅读。
3.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历史人物的故事中汲取正能量,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设计1一、复习检查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

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12 卧薪尝胆战胜越王卧薪尝胆吴王转弱为强灭掉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设计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请求”“建议”造句。

2、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内容。

4、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结合课文本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新课2、关于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谁了解?有哪些英雄人物?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新词及不理解的词的意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导语】《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入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年龄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克服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委曲求全,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自豪,不听忠言,放虎归山,终究被越国灭掉。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要求:1、变序学文,指导朗诵。

2、能结合课文知道“卧薪尝胆”的意思。

3、知道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4、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夸一夸越王或教育吴王一番。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进程:一、导入新授1、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了故事产生的时间、越国和吴国的地理位置和两国都想克服对方的心愿。

3、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好不好?请把语文书翻开到135页。

二、导读第四自然段1、过渡:(出示图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定都已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

他在干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他卧薪尝胆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找找看!2、谁愿意自告奋勇读一读?3、出示:白昼,他亲身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是先尝尝它的苦味,提示自身不忘兵败会稽的羞耻。

读读,想一想: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懂吗?那么,卧薪尝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4、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何放着华丽舒服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身呢?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板书:报仇雪恨)5、协助知道,指导朗诵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不忘报仇雪恨。

白昼,他()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了一只苦胆,()饭前,()先尝尝它的苦味,提示自身不忘兵败会稽的羞耻。

和课文中比一比,看看老师漏掉的是哪些词?这样好吗?为何?6、学生自由读,比较,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2卧薪尝胆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2卧薪尝胆教案苏教版

12卧薪尝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2学生读课题。

3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

4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舔一舔或吃一点儿试试)
二、初读指导
1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分为四段。

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

3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奴隶、仆人。

谋臣:参与出谋划策的臣子。

万般无奈:极其没有办法。

后患:后来的祸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地名,在浙江绍兴。

勾践夫差
4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左右结构,要写得紧凑。

“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右边部分的两横略呈向右上方斜势,撇向左下角,不超过“提尖”。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12卧薪尝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卧薪尝胆_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卧薪尝胆_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卧薪尝胆_苏教版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二十多年,最后一举灭掉了吴国。

3. 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kuài jī móu chén fù chōng qū rǔ chái nǔ miǎn ào huàn会稽谋臣夫妇舂米屈辱柴草努力免除骄傲后患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建议: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张。

万般无奈:形容极其无奈,没有办法。

报仇雪恨:报冤仇,除仇恨。

三、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 (第 1段):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第二部分(第2-3段):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第三部分(第4段):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第四部分(第5段):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第一部分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越国”和“吴国”。

(图片文字介绍)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

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

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春秋末期,越国著名君主勾践消灭吴国,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

(1)品读第1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时间:两千多年前地点:长江下游吴国越国原因: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3.第二部分(1)品读第2-3自然段,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结果怎样?吴国取得了胜利,越国打了败仗。

(2)此时的勾践心情如何?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3)此时的夫差心情又如何呢?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骄傲”?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卧薪尝胆_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卧薪尝胆_苏教版

第十二课卧薪尝胆教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知识与技能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卧薪尝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卧薪尝胆》

教案名称:《卧薪尝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复述、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越王勾践的坚韧不拔和毅力,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感悟越王勾践的坚韧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卧薪尝胆”的深层含义。

2.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课文《卧薪尝胆》的PPT课件。

2. 相关的生字卡片。

3.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展示越王勾践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导入:你们知道“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纠正错误。

三、学习生字1. 出示生字卡片:展示课文中的生字,如“薪”、“尝”、“胆”等。

2. 讲解字义:教师讲解字义,学生跟读。

3. 组词练习:学生用生字组词,教师点评。

四、理解课文1. 分段讲解: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 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他最后成功了吗?”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五、角色扮演1. 角色分配:学生自愿选择角色,如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等。

2. 准备台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自己的台词。

3. 表演展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和同学评价。

六、拓展延伸1. 讨论坚韧精神:学生讨论越王勾践的坚韧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和毅力。

2. 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体现了坚持和毅力。

3. 创作小故事:学生根据“卧薪尝胆”的精神,创作一个小故事,表达对坚持和毅力的理解和赞美。

七、总结与作业1.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越王勾践的坚韧精神和毅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2卧薪尝胆(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2卧薪尝胆(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

12 卧薪尝胆第课时1.继续学习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深入体会勾践是如何以屈求伸,报仇雪恨的;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能结合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完整地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重点】细读第4自然段,继续学习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深入体会勾践是如何以屈求伸,报仇雪恨的;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难点】通过细读文本,感受勾践以屈求伸、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精神,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完整地讲述故事,激发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了《第八次》,认识了一个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布鲁斯。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个我国的历史故事《卧薪尝胆》。

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巩固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有条理、完整地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

)3.什么是卧薪尝胆?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形式,直奔本节课教学主题。

一、自主阅读,感悟故事1.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勾践的“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1)学生读后交流生: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这就叫“尝胆”。

(2)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师:这就叫“发愤图强”!(板书:发愤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卧薪尝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卧薪尝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卧薪尝胆苏教版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新词看法10个会认的生字,会写10个会写的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3.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地图,故事导入。

这是发作在春秋时期的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吴国和越国发作了剧烈的战争。

在战争中,越国失败,连越王也成了吴王的奴仆。

越王甘愿就这样做吴王的奴仆,没有尊严的活下去吗?2.激起兴味。

那越王有没有只甘愿做吴王的奴仆,就这样没有尊严的活下去呢?明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卧薪尝胆»。

板书,齐读课题«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1.听教员范读课文,留意读课文的语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先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出示朗诵课文要求:〔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留意生字词的读音。

〔3〕小组协作,处置不了解的词语。

三、读认生字,了解词语1.课文同窗们曾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的生字新词,你还看法他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会认的字:卧薪尝胆吴国谋臣后患自豪仇恨耕种羞耻努力结合图片了解词语。

读一读:奴仆耕种羞耻万般无法提示降服屈辱免除后患3.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诵、齐读、开战车读。

四、朗诵品味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不丢字,不错字,不改字。

①在朗诵中感受故事情节。

②留意读书的语气和坐姿,教员相机指点。

2.温馨提示:本课运用讲述故事的语气来读,留意用挖苦、夸张的语气读出打了败仗后吴王夫差的自豪、旁若无人,用诚实、坚决的语气读出越王勾践牢记羞耻、立志报仇的决计。

留意停顿、语气,读一读吧。

吴国的谋臣们/纷繁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

失利的吴王/十分自豪,不听大家的建议,容许了勾践的央求。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3.情感升华:教师以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卧薪尝胆》相关的历史故事,如《越王勾践世家》等,了解越王勾践的生平事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写作练习: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我的卧薪尝胆故事பைடு நூலகம்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词语,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伊始,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重视朗读,感悟道理: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卧薪尝胆的精神内涵。在朗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使学生在朗读中自然地感悟到故事的道理。
4.巧设问题,引导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3.成语积累:让学生收集与勤奋、毅力相关的成语,如“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等,并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出处,增强学生的成语积累。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课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为“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卧薪尝胆的精神”。要求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下节课进行分享。
5.家长参与:请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卧薪尝胆的精神内涵,家长协助孩子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学习目标,鼓励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教案
(1)全班齐读最后1个自然段。
(2)师补充资料,解读“出奇兵”。
吴国的都城在今天的苏州,越国的都城在今天的绍兴。古有“苏杭熟,天下足。”的谚语,两地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有一年,吴国粮食欠收,要求买越国的粮食做种子。越王听取谋臣文种、范蠡等人的建议,把煮过的种子卖给吴国,导致吴国第二年闹饥荒,颗粒无收。越王勾践抓住天时、地利、人和一举灭掉了吴国,迫使吴王自杀,统一了天下,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人物身上不同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在逆境中坚定意志,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明白历史故事背后的启发教育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①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并能复述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三、四自然段,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发奋图强的可贵品质。
注:教学方法包含: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参与式、陶冶法、艺术欣赏法、情境剧、发现法、探究法、启发式
(3)通过了解历史,你心目中的勾践是什么样的?
(能听建议、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意志坚强)
这与吴王夫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全体同学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历有限,视野也相对狭窄,教师通过补充出奇兵的资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给予学生“以史为镜”的教训。)
(6)师小结:作为一国之君,现在却这样做,这才叫屈辱啊!越王受辱程度深(穿、住、做、吃),时间久(整整三年)。
板书:受尽屈辱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特点。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获得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卧薪尝胆第课时1.继续学习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深入体会勾践是如何以屈求伸,报仇雪恨的;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能结合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完整地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重点】细读第4自然段,继续学习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深入体会勾践是如何以屈求伸,报仇雪恨的;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难点】通过细读文本,感受勾践以屈求伸、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精神,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完整地讲述故事,激发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了《第八次》,认识了一个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布鲁斯。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个我国的历史故事《卧薪尝胆》。

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巩固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有条理、完整地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

)3.什么是卧薪尝胆?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形式,直奔本节课教学主题。

一、自主阅读,感悟故事1.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勾践的“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1)学生读后交流生: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这就叫“尝胆”。

(2)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师:这就叫“发愤图强”!(板书:发愤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

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

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

(齐读)(3)引导: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设计意图] 质疑,是对中年级学生学会问的启蒙引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深远。

(4)默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讲的?①指名答,相机板书:报仇雪恨时刻什么是“时刻”?从哪儿看出他“时刻不忘”?②默读,标画关键词语。

引导学生抓住“白天”“晚上”“每顿饭前”三个关键词,体会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随机板书:白天晚上每顿饭前)引导:是的,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就走进了勾践的内心,感受到了勾践报仇雪恨的决心。

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那份坚定和执着,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朗读对比加深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反复诵读,读议结合,熟读中加深理解,议论交流中增强感悟。

(5)练习讲这段故事。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感受到了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坚定,读懂了这一段。

这是故事,故事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讲。

请把这段话讲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提示,小组内练讲,然后指名讲。

二、练讲故事,拓展阅读过渡: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卧薪尝胆”也成为一个成语。

请你参加讲述历史故事的活动,练习讲述故事。

1.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下来?交流回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随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教师出示:PPT出示:(1)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讲。

(2)注意使用课文中学习到的语言。

(3)把为什么当奴仆、怎样受屈辱、怎样卧薪尝胆讲具体。

(4)可以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生动。

3.小组内练习讲述故事,指名讲,相机评议。

[设计意图] 创设机会,让学生团结合作,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提高学生互相包容,取众之长,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目的是让学生想说,敢说,又能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一个历史成语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同样成为成语故事,如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围魏救赵、退避三舍、老马识途,请同学们收集老师推荐的历史故事,通过读故事看看我们又能认识一个怎样的人物,明白什么道理呢?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练习讲故事,准备参加下一周的讲故事比赛。

作业1教材第68页第3、4题。

作业2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消除以后的祸患。

( )2.采取行动,打击敌人,报怨仇,除仇恨。

( )3.经过努力从弱小变得强大起来。

( )二、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在班会上,李老师建议。

2. 建议。

3. 的建议。

三、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填空。

1.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在吴国穿的是;在越国住的是,在吴国住的是;在越国吃的是,在吴国吃的是;在越国生活上,在吴国却还要。

2.“卧薪”指的是,“尝胆”指的是。

联系课文内容,“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四、课外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耳朵突然聋(lóng)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眼睛突然瞎了。

他们都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yuàn)命运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

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画着说:“你的耳朵坏了, 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瞎了的孩子说:“尽管你的眼睛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了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他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力高度专注。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更加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为美术家,艺术超凡,名扬四海;眼睛瞎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技艺卓(zhuó)绝,饮誉(yù)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十分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

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1.在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怨恨( ) 饮誉天下( )集中( ) 技艺卓绝(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画横线的句子中,对耳聋的孩子来说,“一条道路”指的是,“另一条道路”指的是;对眼瞎的孩子来说,“一条道路”指的是,“另一条道路”指的是。

4.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1.免除后患 2.报仇雪恨 3.转弱为强二、1.我们坚持早起锻炼 2.妈妈(建议)我早晨起床背诵课文 3.王华关于春游(的建议)被大家采纳了三、1.绸缎粗布衣亭台楼阁石头房山珍海味残渣剩饭养尊处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2.躺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品尝苦胆的味道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四、1.埋怨名扬四海专注艺术超凡 2.虽然但是 3.学弹琴,成为音乐家学绘画,成为美术家学绘画,成为美术家学弹琴,成为音乐家 4.如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坚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卧薪尝胆--有志者事竟成紧扣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扣准“卧薪尝胆”,抓住“万般无奈”“受尽屈辱”“每、总是”等词语和第3~5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与文本多次对话,体会越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精神。

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时运用了情境教学,学生能够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能更真实地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感悟人物形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朗读能入情入境,效果非常好。

由于文章书面语言较多,学生在讲述故事时练习不够充分,在说的过程中语言使用不够好。

由于历史久远,学生对于当奴仆是一种屈辱不能理解,老师要深入浅出,让学生知道一些就可以,不必在此深挖细究。

文章书面语言较强,要让学生多读、多讲,达成语言积累。

开好成语故事会,促进学生对于其他成语故事的阅读。

如果条件不具备,老师可以搜集几个学生能够读懂与易于接受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读读讲讲。

1.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名师来指导〕要想把这个故事顺利地讲下来,可先理清故事叙述的条理,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帮助记忆。

下面的复述提纲仅供参考:征服对方——战败求和——受尽屈辱——卧薪尝胆——灭掉吴国3.读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名师来指导〕用“建议”一词造句,可先到文中找到它所在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揣摩一下它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联系实际想一想应如何运用。

“建议”是个常用词,有两种用法,一是提出主张或意见,做动词用;一是指提出的主张或意见,做名词用。

课文中“不听大家的建议”属于后一种用法,造句时,两种用法都可以。

例句:①老师建议我们多写日记,提高写作水平。

②只要我们提出的建议合理,老师一般都会采纳的。

4.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答案大家找〕卧薪尝胆: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品尝苦胆的味道。

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夫差初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屈服。

后开凿邗沟,向北扩张,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军。

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和诸侯会盟,与晋争霸,越乘虚攻入吴都。

后越兴兵灭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2.勾践越王勾践(?—前465),春秋末越国君王,公元前496年至465年在位。

曾被吴大败,屈服求和。

后退居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一带)。

他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整顿国政,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吴国。

3.有关“战争”的古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